“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3篇)
摘 要:近几年来,一些真正锐意改革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师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做了诸多尝试:创设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寻根究底;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打破时空顺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重视思维过程的多向展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等等。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创造性思维;英语阅读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始终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呢?在近几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本人借助于“情境教学”这个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激趣启智环节上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二、“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为前提的,教师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振奋,产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收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地讲,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以下环节做了一些努力。
(一)利用教学媒体,在“趣味”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课件、音乐等教学媒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我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中Reading板块时,先利用多媒体打出4幅图片,并围绕这几幅图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思考:
Growing up can be difficult.Sometimes you may feel that the adults around you do not understand many of the problems you have.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1)Do your parents try to force you to do things you don’t like?
(2)When you have a problem and want to talk to someone,who do you choose to talk to?
(3)Can you describe an experience with your parents that was not pleasant?
通过以上的热身活动便可导入课文Home alone(小鬼当家):
Problems can happen when families do not discuss how they really feel.Read this play about a big fight in an American family.?W生通过“看、想、议、听、说”这一系列活动,通过感知、分析、想象和推理,独立地获取了课文知识。
(二)举行专题辩论,在“争辩”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课堂上教师要利用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且便于展开课文内容的话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欲望。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 3 The world online,这个单元主要谈论的是网络,选取的两篇文章皆为议论文。议论文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枯燥单调。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听课文→读课文→讲解语言点→举例说明→做练习”这一程序,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Reading板块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因特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时,我尝试着用辩论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把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分别以“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因特网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和“The Internet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因特网对我们的生活有消极的影响)”为观点进行辩论。要求双方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可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双方对对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气氛相当热烈,整个课堂一下子就变成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空间。事实证明,这种训练可以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求得问题答案的能力,全面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层层设置疑问,在“问答”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课堂上教师应尽力多营造宽松的创新思维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创新思维也容易被激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2 Reading中的The Olympic Games时,我首先提出了三个与体育有关的话题:
(1)Do you like sports?What sports can you play?
(2)What other sports do you know?
(3)Who is your favorite sportsperson?
体育是很多人都热衷的项目,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很好地把学生融入这个话题讨论中,让学生有话可说。然后再由“体育”自然地过渡到“奥运会”的话题上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奥运会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回到课本,进一步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设置一个话题让学生去自由讨论,比如让学生归纳总结一下课文中所提到的六位奥运冠军的共同点:What fine qualities do you think these athletes have in common?
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可得出以下结论:
(1)They work very hard to achieve their aims.(2)They have passion/love for both sports and their countries.(3)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and they struggle for
better.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完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又能让学生接受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正面教育,同时又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觉得值得一试。
众所周知,创新思维和自主联想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敢想、会想、客观地想。
总之,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不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甚至哪怕是微小的成功。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情、活泼、精力和认真,让学生始终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度,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达到“乐”的境地。只有这样,自己的教学才会常教常新,才会有新的活力,才会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借助方法, 自然导入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更快速地投入到阅读学习意境之中, 以愉悦的心情学习课文, 教师需要注意阅读导入情境的设置, 吸引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具体实际, 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 比如设悬置疑、说故事、引入生活实例等, 自然导入教学情境,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心理, 从而更自觉、更主动、更积极地融入阅读教学情境之中。如教学《听听那冷雨》时, 教师可结合课题设悬置疑, 唤起学生阅读欲望:面对“听听那冷雨”这一题目时, 你们会得到哪些信息?又会出现哪些疑问呢?让学生自由回答, 比如为什么作者要选择“听雨”, 而非思雨或看雨?作者为何选择“雨”, 而非雪或风?他是如何“听雨”的?从雨中听出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雨”前为什么要加上“冷”字?……师:既然你们有这么多疑问, 请静下心细细阅读这篇文章吧。再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 导入:对于《枉凝眉》这首曲子, 大家都不陌生吧。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那结果如何呢?一个枉自嗟叹, 一个空劳牵挂。同时, “镜中花”、“水中月”这些形象的比喻对导致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本课, 跟着老师共同读读《红楼梦》节选部分《林黛玉进贾府》, 让我们一起走入富贵奢华的贾府, 走进黛玉与宝玉, 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巧用语言, 生动描述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居于主导地位, 其教学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同时, 生动简洁的教学语言也是情境设置的有效手段, 通过富有感染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可激发学生情感, 实现情感共鸣, 融入文本意境之中。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为了创设出更生动、活跃的教学情境, 一方面, 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 细细揣摩课本内容, 示范朗读与解分析时, 将自身体验与感受融入教学语言中, 以情导学, 激活学生已有情感与体验, 令其思绪纷扬。另一方面, 为了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还需要整合运用图片、视频、多媒体等辅助手段, 配上教学语言, 再现文本意境, 让学生如临其境, 陶醉其中。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荷花及荷塘的优美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美, 并利用生动语言描述在作者的笔下, 荷叶清纯、素洁、清淡;月色如水, 如雾, 似歌。然后教师配乐朗读, 让同学们听读, 结合画面与语言文字, 入境, 欣赏美景, 细品感情。当学生细细品读后, 教师还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分析讲解, 进一步感悟体会。
三、妙用补白, 想象填充情境
在文学作品中, 大多讲究留白艺术, 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引人入胜。所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联想来感受文本意境, 发掘文本所隐含的情感, 产生共鸣, 填补空白,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理解人物情感。同样,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巧用多种手段, 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与联想, 将他们引入到课文情境中, 深切体会与感悟。比如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读读文中景物描写部分, 合理想象当时的情境, 体会地坛在萧瑟、荒凉、沉寂的表面下所蕴含的超然博大、沉静、醇厚的生命感。同时, 《我与地坛》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者对母爱的独特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结合语言文字与学生生活实际来分析母爱, 唤起学生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可呈现纪伯伦的《母亲》, 结合歌曲《懂你》中的的歌词, 创设浓浓的情感气氛, 诱导同学们找找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母爱细节, 再结合实际, 说说对母爱的体验与感悟, 写写随笔。这样, 通过想象联想, 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会语言, 活跃思维, 填补文章情感留白。
四、巧用结语, 延伸拓展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74-01
简单来说,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环境的渲染更变得更加浓烈,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不再简单地用眼睛学习,而是转变成用“心”学习,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有力提升。此种强烈的情绪能够让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发生变化,能够让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的自我教育得到拓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原理
(一)情感驱动原理
情境教学突出情感的要素,是一种既以情感为手段,又以情感为目的的全新教育方式。小学生虽然有时在表达上有所不足,但他们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其内心的真情往往在体内演绎。将其纳入到客观情境中,能够让小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有所感知,并将之转入到应用的对象中,在情景环境下得到延续和促进,进而能够积极投入教师的教学活动,将内心的情感发挥出来。情景教学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的价值融为一体,并逐渐进行内化,从而使两者有效结合,以“育人以情”为中介和纽带,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的关系[1]。
(二)角色转换原理
小学情境阅读要将阅读定位到相应的情境中,运用情境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以及生动性提升其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注重角色的转换能够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体,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既能够让其理解教师教学的意图,也能够让其符合教学目标设定的角色。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与角色融为一体,产生角色所需要的情感,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发展,从而让阅读变得充满乐趣,将平面的纸质阅读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立体。
(三)心理场整合原理
情境教学强调把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和谐统一起来。学生生活的空间,无不对他们的心理发生作用,一旦学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便会调动自身的思维、想象力和情感体验。学生对于空间的敏感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环境中的教育内涵,其中的情趣环境都对学生会产生影响,其程度、美感都会让学生的内心波澜起伏。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潜在智慧的启迪,可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满足。此种心理一旦获得满足,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学生在此种力量的推动下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对自身的态度、言语、情绪等进行自我规范[2]。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学生虽然年少,生活阅历也不丰富,但是他们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对生活充满着热望,同时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生活经验。情境教学对各种生活元素进行应用,能够让生活与学生的学习相联系,能够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来自生活,在生活中能够找到原型,这能够成为打开学生内心情感的钥匙,能够让学生感受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与阅读中,在课堂与课外的体验感受中,不断获得新的感悟[3]。
(二)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章就像是无形的图画,画面是无声的文字,两者完全相通。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图画进行借鉴,可以将课文中的文字进行“图像化”处理,从而达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文字的力量,可以通过画面的明暗对比,以及绘图的创造性感受文字的魅力。教师在运用图画进行情景再现的时候,要注意做好相应的指点和启发,对学生的学习方向给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进入到图画的情境中。有的课文意境很美,犹如山水写意画,可引导学生把描述性语言与表象“连接”,运用想象把虚写处实化、形象化,从而进行情感体验。比如,教学《云房子》一文,教师把整篇课文内容外化为活动的生活背景,黑板画上蓝天、白云、笑眯眯的太阳,贴上可爱的小鸟。通过读课文,欣赏云房子,画云房子,说云房子。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课文情境中真切感受云房子的有趣,云房子的美丽。
(三)通过想象再现情境
想象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其通过对事物的加工创造出更加全新的心理感受过程。可以说,正是因为想象力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假如》是一首饱含浓烈情感的诗歌,其末尾所使用的省略号,更加能够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教师巧妙引导,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的熏陶,感受到关爱所带来的幸福。在学习本文时,有的学生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北极画上太阳,让北极人民享受到温暖和幸福”。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世界画上和平鸽,让世界永远和平”。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农民伯伯画上丰收的果实,让农民伯伯不用那么辛苦”。只有让学生在想象中不断进行阅读,阅读的能力和质量才能获得双重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进行阅读量积累的好时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将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史秀玲.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
[2]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境教学法;运用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学习中,以应试为目的,课堂气氛枯燥,这种依赖大量机械背诵、记忆掌握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极大地损伤了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情境教学法生动直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老师所创设的真实情境中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达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本文将引用《Look,listen and learn》第一册lesson 117“the weather forecast”例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1、多媒体教学。
整堂课由学生自行排演的短剧开始,讲述了一家四口挑选天气晴朗的日子去森林野餐,因为天气突变没带伞而发生不快的故事。在反复仔细阅读过学生短剧的剧本后,我利用多媒体软件结合了大量与表演同步的背景图片、flash动画于其中。比如一家人开车去超市购物时,多媒体幕布上出现了car和supermarket商品琳琅满目的图片;在他们到达野餐地点后展示有森林、溪流的背景图片;在天气突变时插入雷电交加、下倾盆大雨的flash动画……这样就增强了视听效果,无论参演者还是观看的同学都能更真实直观地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种种情景。
2、实物教学。
我边吃苹果边问学生:What am I doing?引导学生回答You are eating an apple.接着拿出另外一个苹果做出要吃苹果的样子问:What am I going to do?再引导学生回答:You are going to eat an apple.然后再分别用basketball、pen展示:I’m playing basketball.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I’m writing with a pen.I’m going to write with a pen.在学生能理解将来时态的基本结构后,我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请部分同学到讲台上表演,其他同学则用be going to do造句。实物教学既能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理解新知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3、角色扮演。
完成本文既定教学目标后,在学生们能以优美的语音语调模仿背诵全文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安排了角色扮演。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四人——与文中角色一致,由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表演本堂课所学内容,表演以原文为基准且可加入自己的创意,力求使表演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性。同学们大胆表演,甚至有同学采用人物反串的方式,为表演增色不少,也让全班同学能在“玩中学”,理解并最终运用所学内容。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应力求准确。
情境教学法应针对教材内容精确地创设情境,以便于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短剧表演中,同学们表演的是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儿子、女儿)去野餐,我在寻找背景图片时力求贴近剧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一张背景图片,既有短剧中所描述的forest、steam,连家庭成员甚至他们的装扮都基本与小演员一致,让同学们犹如在剧院欣赏现场话剧表演,极大地增强了表演的趣味性,未参演的同学也能饶有兴趣地从头至尾观看和融入到表演中。
2、鼓励学生加入到情境教学中来。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不是一手包办,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创设情境的行列中,更能优化教学效果。例如: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课文,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道具用于新课结束后的表演。事实证明,学生有极佳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他们自己制作的电视机模型、准备的天气图片及电影院背景图等为整堂课增色不少。由于自己切身参与了课堂情境及活动设计,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融入课堂教学,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3、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1)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
在创设情境的同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二者的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意色彩。
(2)与情感教学法及竞赛教学法相结合。
初中英语课堂上,老师常在情境教学法基础上用竞赛教学法营造紧张而不失活泼的课堂氛围。但初中生心理还未成熟,不能完全正确面对竞赛结果,这就需要老师运用情感教学法,对学生予以积极正面的引导,适当地予以鼓励,确保不损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相对于陈旧的注入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更直观、生动,比机械操练和晦涩的语法解释更能从根本上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的情境更便于学生感受英语文化氛围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高中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关注,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语篇分析(textanalysis)是该学派有别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重要特征,也是该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近年来的MNET试题依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从客观上提出了应当达到的`能力水准,其中之一就是要具备完备的语篇分析理解能力。
?高中学生的语篇知识实际上必须与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平行发展,语篇分析理解活动是语篇知识的实际运用,语篇知识又是语篇分析理解活动的前提。语篇分析理解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1.领悟或运用句法;2.领悟或运用逻辑表达手段;3.领悟或运用修辞手段(初级水平);4.领悟或运用篇章组织手段;5.领悟或运用文体。
??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1.阅读过程从被动到互动的认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在语法翻译法理论指导下,依赖语法分析来理解语义,用能否译成确切的母语作为衡量理解的标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词汇与语法之间,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缺乏深层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阅读速度上不去,交际运用能力也跟不上。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传统理论强调从音素―字母对应,词组―句子对译关系着手,语言点讲解往往不能紧扣上下文,即紧扣语篇语境作全面的分析。
??自从心理学家Nuttal(1982)提出,阅读是“aninteractiveprocessofcommunication”(交流的互动过程),并把外语阅读描写为“activeinterrogationofatext”(对语篇的积极询问)人们才逐步认识到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双向活动,是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语篇将其信息编码,而读者通过译码来获得语篇的含义,在此过程中,读者即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语言单位从句子到语篇的认识
??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语言学家如J.G.Nesfield和NoamChomsky都认为:“句子为最高一层的语言单位。”而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在与夫人Hasan合作的CohesioninEnglish.(1976)一书中指出:“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asemanticunit”)。K.L.Pike更明确指出:“语篇处于最高层次。”系统功能语法把语篇视为一个超级句子,认为可以像研究句子一样来研究,并构制一套语法。这在语言学的发展上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突破。也就是说,它打破了传统的纯语法和句本位的研究,主张将语法研究与语篇或话语分析结合起来。
??3.语篇分析在阅读课中的实行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着手。语场指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交流的内容,与概念功能(ideationalfu
摘要:本文阐述了英语绘本的定义以及英语绘本的特点,分析了英语绘本在运用时常见的误区以及绘本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系统地选择英文绘本,再将其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中去,成为英语课的有效辅助教材,从而发展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此借助几本优秀的英文绘本,结合语音、字母与写作这五类不同课型的教学,探索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运用英语绘本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绘本 有效性
前言: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其实是一种故事性教学的模式,它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借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吸引小学生易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他们浓郁的学习兴趣。为了弄明白有趣的故事情节,小学生会尽力地调动注意力做到认真地聆听,从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培养英语学习的语感。
正文:
一、英语绘本的定义
绘本一词来自日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是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简言之,英语绘本是指用英语来讲述的绘本。
二、英语绘本的特点 1.精美装帧
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手法营造故事情节,不仅绘画精美,而且在构图、色彩上都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
愉悦,图与图之间也能呈现出独特的叙事关系。教师在借鉴绘本上的图片时,也只需要直接用相机拍摄下图片,不需再做过多的修饰,便可复制粘贴于PowerPoint 的课件中使用了。
2.经典完整
优质的绘本大多有着深远的主旨,其中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和意境能加深孩子对周遭环境和世界的了解,并涵养他们的生命,而且英语绘本故事本身是一个整体的语言应用实例,能够给孩子们提供英语学习的完整学习经验。
3.真实语境
英语绘本能够提供给孩子学习英语的真实生活情境和丰富的词汇,能协助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良好的语境创设也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复现强调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的特点。由于绘本是给孩子们看的,里面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型,基本句型在故事里的复现率很高,句子也基本遵循押韵的方式展开。学生能更容易掌握英语词句与发音的特性,这给孩子们掌握运用核心句型提供了良好的语言支架。
5.思维发散
绘本提供给学生和老师的思维空间很大,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机会。绘本里面的故事常常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学生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使学生的创造力无限扩大。学生还可以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使想像力无限扩大。绘本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等的能力。
三、英语绘本在运用时常见的误区
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该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而我们不少的小学英语教师拿到一本英语绘本之后,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绘本,常常会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产生以下的误区:
误区一:朗读型
绘本,图画精美,语言精炼。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利用绘本精简的语言,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进行反复的朗读训练。在枯燥无味的朗读要求压
力下,会让英语绘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对其也将望而却步。
误区二:精读型
一些老师往往会像初中语法课一样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语法分析,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却不知,这些项目的训练早已使孩子们精疲力竭。绘本与孩子之间距离也被这些条条框框的语法知识活生生拽开了。
误区三:提问型
好的英语绘本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在演绎着经久不衰的永恒的主题,蕴藏着深刻的内涵。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为了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受到教育,常用不断的提问来贯穿绘本教学的始终。殊不知,在一连串的“ 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story?”,“ How do you know?”的追问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已被蒸发。
误区四:放羊型
在通过绘本展开教学的实践中,一些老师依仗着“绘本是读给孩子看的书”的理念,纯粹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不启发、不质疑、不点拨、不引导,使学生处于一种无助,无序的状态。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引导,只看图不看文字,亦或是只读文字不感受画面,最终会使绘本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小学英语教学选择“绘本”的标准
优秀绘本的题材多种多样,讲友情,谈亲情,说勇敢,颂生命尊严、倡导保护环境等等,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文学或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更具有珍藏价值的艺术品。
适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绘本资源没有最优秀最出色的,只有最适合学生学习,最能取得教学成效的。那么怎样的绘本资源是最适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呢?它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符合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段的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2.能激起小学生阅读英语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3.能关注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他们看图、赏图水平的提高,并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4.能起到文化传承,启迪智慧的良好作用。
四、英文绘本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
1.创设愉快的阅读环境
英文绘本用非常纯正地道的语言,结合精美的图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学生可以在“零压力”下愉快地享受这一阅读过程,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与异国文化气息。提 2.提供完整的学习经验
一本优秀的英文绘本在词汇的选择、押韵的使用、句型的构建及反复方面,都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诸如语境的创设、语感的培养、单词的积累等,它所呈现出的整体语言应用能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产生一种正向的刺激,从而在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英语学习经验。-3.拓展多元的思维空间
英文绘本里的故事常常跨越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图画,学生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使他们的创造力无限扩大。
五、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把英文绘本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英文绘本结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能演绎出别样的精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我借助几本优秀的英文绘本,结合语音教学、字母教学、写作教学这三类不同的课型,探索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
1.语音教学
提起语音教学,总让人与“跟读”等同。如果我们能结合适当的英文绘本进行教学,则会令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旧版四上Unit 1 Part C部分第一次出现了音标学习,在学到字母A/æ/的发音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这本Mad,Sad,Glad英文绘本对其进行操练与巩固。在学完课本中的单词后,我们可以出示绘本中的主人公名字“Tad”,然后出示绘本内容,通过浏览来感知故事内容:I am mad.My dad is mad.I am sad.My dad is sad.I am glad.My dad is glad.Am I bad?No,I am never bad.通过读一读,巩固学生新学音标的发音,同时积累更多的单词。像这类语音教学的英文绘本还有许多。比如,The Green Family Goes Out(ee /i:/);Wait!Wait!Wait!(/ei/);A round house(/au/)等。
2.字母教学
在学习26个英文字母之前,我们可以先与学生一起阅读Eating the Alphabet这本英文绘本,让学生很快地感知并了解字母成员及其顺序。我们可带着学生进行字母跟读和自主朗读,也可在课后根据这本英文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字母并进行演练。相比枯燥的跟读,显然,英文绘本的引入使得教学更为有趣与有效。类似的英文绘本还有Chicka Chicka Boom Boom,Eric Carle’s ABC等。
总之,选择适宜的英文绘本在字母教学中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觅得一把字母学习的金钥匙。
3.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的进一步延伸。将英语绘本阅读与英语写作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仿写、猜写、续编、创编等形式进行写作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六年级下册对一般过去式的教学,通过对Badger’s Parting Gifts英文绘本的阅读,使学生对时态理解,甚至写作教学都有一定的帮助。Badger’s Parting Gifts借助獾的离世,温和地向孩子们诠释了离别、失去甚至死亡这一主题。这本英文绘本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会有些难度,不过时态都以一般过去时为主。我们可以结合知识语言点,在阅读绘本时对原文进行文本重构,即把重点句型改为When...,we went/did...,并反复呈现,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关键句型从而进行仿写。比如,用过去式写一首怀旧小诗。
My Friend
When it was warm,we flew kites.When it was hot,we ate ice-cream.When it was cool,we climbed mountains.When it was cold,we went skating.You love me , and ,I love you , too.把英文绘本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实践。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让学生通过对英文绘本的阅读,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掌握这门语言的运用能力,是一条值得我们去摸索前进的道路。
结束语:
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他们从有限的教材中接触不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做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让孩子通过学习英语绘本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是一条值得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摸索前行的道路。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学生就像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饿的毛毛虫》)中的那条毛毛虫一样。他们的确很“饿”,他们亟需在绘本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而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不让饥饿的“毛毛虫们”再“饿着”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孩子都会成为展翅飞扬的美丽蝴蝶。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研究。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要充分发挥绘本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S].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9 年
3.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4.杨式美“.英语说故事指导及其在国小英语教学上的应用”,台湾 5.李玉贵“.以‘图画’,‘故事’书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台湾 6.鲁子问《.小学英语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余治莹,王林《.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年 8.郁菊香“.英文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010 年
9.王燕“.电子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M].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6)
一、导入符合整体情境要求, 为创设 情境开好头
课堂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但是,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做通盘考虑, 导入形式与整节课的氛围要保持一致。比如, 高一第5单元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说话掌握采访语言。此时, 我们的导入就要考虑如何将学生带进类似于真实生活的采访环境中去, 可以先设置一个类似于新闻发布会、街头采访、名人访谈之类的节目现场, 以特有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提问的热情。
二、设置教学活动, 保持内容与情境 的一致
教学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结构的行为和动作的结合。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 既要考虑学习内容与教学情境的一致, 又要保持各环节的自然过渡和紧密衔接。比如, 当上文提到的课堂导入达到激发学生参与的目的后, 教师及时抛出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way of asking questions in the interview. listen to the dialogue.快速将学习引进下一个环节,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采访用语, 为下面的即时采访环节积累做铺垫。
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 营造浓厚的 氛围
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 教师要善于将几种常用的方式结合起来, 共同服务于课堂, 多方面刺激学生, 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接而丰富, 促使课堂的情境氛围更加浓厚。比如, 在学习“Body Language” (体态语) 时,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体态语言大竞猜”游戏, 让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体验语言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 其他学生进行竞猜。当学生对这个活动逐渐出现疲劳时, 教师再播放一段英美影视片段, 让学生注意观察西方人的肢体语言, 并模仿他们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这样学生在多种手段的变换中, 始终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总之,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创设出既实用又有时代气息,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情境, 以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笔者从导语设置、教学活动设置、创设情境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运用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娱乐活动,英语教师可以把游戏运用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在游戏中创设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表现在:第一,高中生还处于爱玩、爱闹的年龄阶段,在教学英语语法时,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英语情境中。这样,不仅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运用游戏创设情境,能够化解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恐惧心理。一般而言,英语语法是我国大部分学生的“硬伤”,因为英语的思维方式与汉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
二、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
故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以把英语语法编成一些有情节起伏变化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在故事中去寻找和发现语法知识。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精读教师编的故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效率。但是,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只有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进而爱上英语语法学习。
三、运用歌曲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
英语歌曲不仅能渲染和烘托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英文歌曲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在上语法课前,教师可以播放含有该节课英语语法的歌曲,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包含的语法知识。如果教学需要,教师可重复播放。如Boyzone最畅销的单曲《No Matter What》一开头就是三个由“no matter” + “what” 引导的从句:“No matter what they tell us,no matter what they do,no matter what they teach us,what we believe it's true.”通过这首歌曲,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no matter” 从句,告诉学生“no matter”后面除了接“what” 之外,还可以接“who”“where”等疑问词,相当于“whatever”“whoever”和“wherever”。之后再遇到这类句型时,学生就能想到这首歌,回忆起这部分的语法知识了。
四、运用生活情境,检验学生英语语法的学习情况
运用生活情境来校验学生英语语法的学习情况,不仅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源于生活,还可以拉近英语语法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如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一个雨后盛夏的早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教师和学生同往常一样兴奋地走进校门、奔向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此时,上课铃响了,英语教师走向讲台,看着外面阳光明媚的天气和学生精神奕奕的面孔,用英语大发感慨,如:“Another sunny day it is, I got up as early as usual.The moment I went out of my house,a nice and clean air touched my skin.It is so comfortable.On the way to school,I saw some birds singing on the branch,fishes swimming in the pond—I have been living in this city for ten years and everything seems going on as usual with no changes at all... ”一番表达过后,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语法点。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回忆教师的话语,有的学生兴奋地说:“as early as 是as adj/adv as形式。”也有的学生说出:“have been living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学生能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准确地找到其中的一至两处语法点,并兴奋地说出其中的语法知识,充分体现出生活化口语表达与语法教学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让枯燥的语法规则融入最简单、最常见的口语表达中,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情境教学渐渐融入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从教学实际来看,情境教学能有效增添英语课堂的活力和趣味性,提高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效率。
[摘 要]通过阅读,人们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对于生活和学习尤为重要,可见阅读在任何方面任何场合都扮演这重要的功能,离开了阅读,或许人们就无法生存的很好。会阅读就得先识字,中国有汉语,西方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那么如何用英语阅读,并且读懂,读通就需要我们接受基础的英语语言运用的学习,对于孩子而言,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教会孩子学会英语阅读的途径,方式有很多种,慢慢学会了英语阅读之后,我们会水涨船高似的进行深一步的探究关于阅读的种种方面。孩子们的思维较大人而言比较活跃,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没有固定被圈住的模式,那么拓展思维,运用思维在于英语阅读理解中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于是就有了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这个主题想进一步提升英语阅读,帮助阅读从而提升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这与实际生活便能相辅相成。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理解;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
一、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各年级应达到得阅读技能做了详细得要求和说明,各级目标对学生的要求逐级递增。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达到乐于阅读的程度,帮助他们基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概括内容大意、在上下文中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去大量阅读从而初步形成阅读兴趣和语感。升学考试中英语阅读理解测试题占了30分,4篇涉及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难度不一,共15大题,每题2分得比重。另外任务型阅读也是阅读中的一个方面,5个小题占了10 分,平均每题2分,这样折算下来100分的题中阅读理解方面的题占了40分,将近二分之一的分值。
二、思维导图的由来和定义
思维导图最初的学名叫心智图(英语: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树状图、树枝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心智图是由英国的托尼?博赞(托尼?布詹)于1970年代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工具。托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约3.0亿人使用。心智图通过在平面上的一个主题出发画出相关联的对象,像一个心脏及其周边的血管图,故称为“心智图”。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
下面以外研版英语教材九年级下册“Module 5 Look after yourself Unit 2 Get off the sofa”的一个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课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本课内容围绕how to keep healthy展开话题。主要语法线索为利用不同的时态给出5条为健康生活的规则。本课以Five rules for a healthy life为标题向学生展示了5条规则,在学生学完这最基础的五条规则后,根据自己的学习量以及实际生活的经验还能拓展出几条规则,从而能生成自己的语言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且文本是学生所熟悉的词汇和句型。在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了任务并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掌握本文,最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运用到写作中。
任务一:Fast-reading 让学生略读文章,找出这篇文章的主题句和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及文章的结构。同时告诉学生,主题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个句子,通过主题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该任务是训练学生的略读技能,教师要告诉学生略读是眼睛看着阅读材料上的某个预选部分,以获得对所读材料的整体性理解(东尼?博赞,2009a)。学生通过略读很快找到了三个段落的主题句:Get off the sofa.Eat healthy food.Rest while you can.Do not worry.Be happy.Say no to smoking并找出各主题句中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即walk at least 10000 steps.fruit and vegetables.8 hours’ sleep a night.happiness,talk to your friends and teachers.dangerous and harmful 以及文章的标题Five rules for a healthy life.文章里很清楚地就把每一段的主题呈现出来,就算是基础差的学生也知道是几条,是什么。该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每个段落的主要话题,即内容图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涉及的话题是想要健康生活的规则,因此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即总分。
板书关键词,学生认识到文章的结构,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看图1:
任务二:Careful-reading 在大致了解文章大意之后让学生再细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首先引导学生看图2:
图2以标题Five rules for a healthy life主题,分五个方面展开:(1)远离沙发(2)吃健康的食物(3)尽可能休息(4)保持好心情(5)拒绝吸烟 每个方面都是符合生活实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同时具有了教育意义。
任务三:Post-reading
在理解并吃透文章的基础上,写一篇自己创造的文章,主题是同一个主要,那么在写作这一块也可以自己先制作一个思?S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同时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出这样一篇好文章,这样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利用思维导图构架语篇内容层次,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拓展运用复述课文,可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联想与创意,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还可以吸引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结语
一、引子:当今语文教学的境况,课程标准的要求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二、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总结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模式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容易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无拘无束的情境。(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实物一出示,学生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
3.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5.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境教学,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的学习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学习语法能让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便于理解。进入高中以后, 语法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 句子的结构也更为复杂,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好的学习方式,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很吃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情境教学策略, 让学生增强学习语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的语法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多增加问题情境, 要设计恰到好处的问题, 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动力。学习最初阶段的动力就是产生疑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让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运用英语语法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让学生增强自身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自身的英语语法认知水平。例如, 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个较有难度的英语句子, 结构复杂一些, 让学生找出句中的主谓宾定语等等, 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动力。问题是教学过程中调节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巧妙的设问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让学生的个性在问题的回答中得到发展, 让学生由此及彼的思维跳跃能力得到锻炼。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兴趣是学习的重要保障, 因此, 教师要注意在课程中增加问题情境的设置, 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增加对英语语句的分析能力, 让学生的语法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将目标语法的学习与任务结合起来, 可以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这些之前, 教师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讲, 教师在讲解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这样不仅能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掌握语法在语句中的应用。
二、创设影视情境
高中阶段的英语语法较难, 英语学习所遇到的困难较多, 因此提升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是关键。教师在讲解语法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英语电影, 让学生在影视情境中增强学习动力。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优秀电影, 在看完后让学生用规定的语法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电影内容, 例如, 在看完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 这部电影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句定语从句来介绍这部电影:This is a famous film.The story is tells about a talent musician whose parents abandoned him on a steam ship which drifted to America.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语法的学习中, 使学生的语法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兴趣的驱使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 让学生进行电影的观赏和思考, 使学生在影视情境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 减少学生学习语法的压迫感。此外, 教师不仅要筹备教材的讲解, 还要观察学生的兴趣点, 将语法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的语法学习更加得心应手。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的影视情境教学应该是有层次的, 从简单易懂、篇幅较小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进行观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让学生在自身感兴趣的情境中体验语法的真实应用。
三、创设真实情境
一方面, 在高中阶段, 虽然学生的表现能力强, 也很喜欢展现自己, 但仍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语法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活动中参与、体验英语的乐趣, 增强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 学习方式和方法也都不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通过活动建立情感, 通过活动加强合作意识。此外, 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语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让同学进行活动的策划和表演, 这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 又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例如, 关于“公交车站的对话”的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种与生活情境息息相关的话题, 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带入课堂中, 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体验语法的运用, 拉近语法的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减少学生学习语法的抵触心理。教师通过真实的活动情境的设置, 能让学生真实、贴切地感受到语法的实际应用, 而不再只是抽象地理解语法。学生通过自身的英语对话, 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语法在对话中的重要性, 这既能使教师的语法教学目标更好地达到, 又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对话情境中提高学习语法的兴趣。同时,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 还可以让学生增强自身表达英语的能力, 让学生加强对语法的运用, 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情境教学法正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直接兴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门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运用色彩鲜明的图画,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就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发挥情境效应,从而激活课堂的情境方法,如今,已越来越被小学语文教师所青睐。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成因
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读者阅读,这是因为:一般阅读是读者与读物资料之间封闭性的活动,阅读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带有相当的随意性,而学校的阅读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地、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2.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1上课时过于陈式化
长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老师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了分段,会归纳段意就可以了。诚然,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优点是显而易见,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的小学生来说,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来巩固自己的基础。但是,这样的课堂太注重刻板的训练,把原来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在上语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消失了、不见了,丰富而真切的个人感受也随之消失了。2.1.2上课时“画蛇添足”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的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如我们经常会看见画蛇添足的多媒体教学,毫无意义的小组合作,牵强附会的学科整合,教学过程重主体失主导,重表演轻感悟,重对话轻朗读,阅读课堂虽然热闹但是缺乏实在的东西。
2.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成因
2.2.1与传统教学观念有关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过程,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出现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一篇课文,老师的理解是什么,学生就应该顺从老师的理解。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发展的“三中心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2.2.2与考试制度有关
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的习题,反复训练学生。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篇目,成了老师教学的法宝。这种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割裂为美,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背景、段意、中心、特点”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2.2.3与学生的生活有关
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以上现状,特提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更轻松地进行阅读学习,还能丰富学生想象,培养情感启迪思维。
3.1利用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
想象力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无疑也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应该说,每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儿童,都潜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既可发展——强化,也可压抑——泯灭。要创造必然要展开想象,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情境教育中强调对教材形象的感受,通过图画的形象、角色上扮演的形象、生活的场景,再现教材描写的形象,给孩子留下鲜明的印象。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大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越是活跃。语文课堂上,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中,更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情境,帮助学生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从而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
情境教学法十分注重想象。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为学生的想象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情境教学法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儿童的想象,有助于他们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情境教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提供课文的特殊情境,帮助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神情动作,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根据课文中心,想象课文可能发生的情节和多种结局;根据事物的状态,想象它的过去,推测它的未来······
3.2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情境教学法也不例外。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其情感体验传给学生。情境教学法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教师的语言、眼神对学生都是包含着希望和期待的,使教师的情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因素。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组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3.2.1情境中感受情感。
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触发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某种情境引起人的某种联想,产生情绪想象,就会生情。小学生情感容易受具体情境的影响,容易受别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或平时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意识地设计、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美好的环境中,从心灵上受到感化,激发积极的情感。3.2.2角色扮演中体验情感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对于学生内心的感受,我们首先要让他们体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必然以自我体验为参照,因为体验是本人亲历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只有体验才是真实的,主动的,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达到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的真实情景感受、体验,丰富情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童话、寓言、故事等等都是可以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在课堂上学生都会跃跃欲试,争相表演。例如教学《称赞》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称赞别人时的语气,和受到别人称赞时的心情。可由一名学生扮演小獾,一名学生扮演小刺猬,进行对话。为了增强表演效果,还可以制作小獾和小刺猬的头饰,增强具体情境。由于学习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更加的活泼,好动。所以通过对话的表演,可以增强课文的趣味性,增强课文的具体直观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在内心的深处感悟到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3.3利用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学生的语言活动、认知活动,连同情感活动,无不受思维活动的支配和调控。因此,情境教育从学生发展的明天考虑今天的教学,在理论建构上,提出以“思”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主张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思维发展这一核心,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并且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不懈努力的教育的高境界。
事实上,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学生是喜欢想象的,他们生来与众不同,不喜欢像鹦鹉学舌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当然,儿时的想象并不是意味着要去发明什么、创造什么。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着力培养创造的活力、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式各样的表现方式,如:多媒体展现法、图画再现法等方法给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画面,应该创设吸引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04-08
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07-26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01-08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01-23
创设运用教学情境03-28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01-20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02-04
音乐中的情境教学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