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教师版

2025-03-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托物言志教师版(精选4篇)

托物言志教师版 篇1

①视听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②这两句与 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③为诗歌最

托物言志

一、学习目标:

自读学习卷预习部分,老师引导,准确解答与之相关习题。

二、预习内容:

托物言志,‚托‛是借、假托的意思,‚志‛是志向、情趣、理想、追求的意思。托物言志散文,常把作者自己的‚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故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其中,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象征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总的来说,它们是相辅相成。

三、预习检测:

请从已学初中、高中篇目中至少挑选出三篇使用有托物言志手法的古文或古诗,并分别说明其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①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②诗人托物言志,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二)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雅士形象。(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古诗/古文: 《爱莲说》《陋室铭》《无题》《己亥杂诗》《竹石》

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分别解析:

(一)(三)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二)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1)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是描情摹态吗?

①不是,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言志,别有兴寄。② 《菊花》

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

四、生成问题:

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

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2)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时如何显露出来的?

五、检测与反馈:

①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②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阅读下列诗歌,回答诗后问题。

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

(一)咏山泉

储光羲

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四)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高三语文第1页 【注】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答: ①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②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及其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①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②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五)诉衷情(宋)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1)词的上片写西湖清波门附近的春景,下片写晚归寺院所见之景,这两幅场景各有什么特点,又各以哪个字点出了景物特点?

①上片场景明丽热闹,是动态之美,以‚乱‛字点出;(3分)②下片场景寂静清幽,是静态之美,以‚闲‛字点出。(3分)

(2)‚月到门时‛,从这轮伴随诗僧回到山门的朗月,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天色已晚,僧人在月下迈着悠闲的步子回到寺院。(2分)‚钟声‛和‚篆香‛使这轮朗月充满了禅意,(1分)表现了词人自在从容的举止和洒脱旷达的胸怀。(2分)

(六)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

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B.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C.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D.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2)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

(3)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1)C [3分。‚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错,作者对松树没有批评。]

(2)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翠楼‛形成对照;为下联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喜爱。[本题4分。共4个要点,每点1分。答‚交代了上句‘怜君意独真’的理由‛,可充抵后三点中的一点,得1分。]

(3)[本题10分。‚社会现象‛表述准确,4分;举例恰当具体,2分;能分析事例的价值、论述这种现象的危害等,2分;表达准确、简洁、有条理,2分。] 社会现象表述示例:

①这两句以桃李受喜爱、松树无人买的现象,反映了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2分)正直有才能的寒士(人)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的社会现实。(2分)(举例可写寒士不被任用,也可写正直之人遭受贬谪。)

②这两句以桃李与松树境遇的对比,揭示了长安的富贵之人只看重人(或物)的外在魅力,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2分)致使有德有才之人(或有美好内涵的物)被冷落的社会现象。(2分)知识分享:

(1)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夕阳: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溪流: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5)梯子: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1)翠竹:描写翠竹傲寒凌雪,与松梅为‚岁寒三友‛,高洁而令人钦敬。但反其意而立新意,拟人化地反映那种徒有虚名、内心空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启示我们应做内心充实、表里一致、朴实无华的人。

(2)牵牛花(藤萝):描写牵牛花(藤萝)枝枝蔓蔓,五彩缤纷,如荫如盖,浓郁茂盛,借助他物攀得远,爬得高。人格化地表现攀附权要,趋炎附势一类依附者形象,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

(3)芦苇:描写芦苇纤细轻盈,芦花如雪,随风摇曳,为秋色增美增趣。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

托物言志作文 篇2

7.13班

53号

文世辉

我走在繁花争艳的小路旁,停住了脚步。望着那鲜艳的花丛,心里不禁有些厌恶。

花,总是那么引人注目.因为花儿美并香.想想那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有那品德高尚的梅花.无数的花儿,美的美,香的香,招蜂引蝶.花,的确很美,但还有更美的,那就是草.草,没有花儿鲜艳的色彩,没有花儿浓郁的香味,也没有花儿那样的千姿百态.但,却是最美的.草很美,因为它是无私的.它不要美貌,不要彩衣,不要赞赏,默默无闻的装饰着春天.春天,花儿争芳斗艳,美丽迷人.而草却显得有些单调,只是绿绿的,小小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小小的、绿绿的草来衬托花儿的美,或许,它们至今都得不到人们的赞赏.草很美,因为它独一无二.花儿,红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颜色都有,时间久了,不免有些乏味.因为他们太艳了,太香了,看久了,就烦了.而草儿,只有一种颜色,却能让人百看而不腻.夏天,当烦躁的你,看着那青翠欲滴的小草时,是否会觉得舒心?早晨,当你从睡梦中醒来,看着那顽强的草儿,开始一天的工作、学习时,是否觉得要上进呢?当你与好友吵架时,看见那宽容的草儿时,是否想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呢?

没错,我们是人类,是高级的动物.我们会说、会走、会动、会跳,我们有自己的意识.但是,在没有温暖,没有呵护,没有关心,只有你争我斗的社会,我们需要像小草这种“低级生物”学习.学习宽容、大度、无私.我曾看见过参天大树的巍巍英姿,也曾看到过“凌波仙子”的高贵身影,但我却认为它们都比不上小草——平凡、普通的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真嫩啊!好象像初生婴儿的脸,吹口气就会破似的,真不忍心踩在它的身上,更加不要说残酷得将它连根拔起。

春天的小草真绿啊!绿得青翠欲滴,似乎叶面就快要滴出水来;那颜色,不像成熟的叶片那样灰暗,而是透亮的,似乎里面充满了阳光,十分地好看。

春天的小草真可爱啊!顶着宝石般耀眼的露珠,披着一身灿烂的阳光,十分地引人注目!

偶尔有一阵风拂过,小草们挤来挤去,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小草是美丽的。

可是,我们人类呢,为了一点点利益不惜争得你死我活,再看看小草呢,无怨无悔的衬托着鲜花,相比较起来,我们可真是无地自容。

在别人的眼中,小草可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了,可我认为,小草是最美的,她美得那么平常,那么伟大。因为她有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作文 篇3

它就是蜡烛。

蜡烛的长相十分普通,十分不起眼,加上现在有了电灯,它便渐渐被我们冷落了,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扔在某个角落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它始终没有再次戴上那顶金帽子,没有再为我们做出贡献,它的身上有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我们也没有注意到,没有给它擦洗身体,就这样,它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摆设。

有一天晚上,我正赶着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头顶上的大灯照在我的作业本上,作业本上的一切我都看得一清二楚,使我做作业时倍感轻松。

突然,电灯灭了,没有任何心里准备,光就消失了。一瞬间,周围一片黑暗,和我们家相邻的几幢房子里也是一片漆黑,没有一丝丝的亮光。这一大片黑暗告诉我:停电了!

这可怎么办呢?没有光我可怎么做作业呀?不做作业,明天会被老师批评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批评多难为情啊!

我想啊想,忽然想起了蜡烛,对了,蜡烛也能释放光芒!

我立马冲出房间,在放蜡烛的地方不停地摸索着,没过一会儿,我摸到了一根矮矮的,白色的蜡烛,立刻用火柴将它点燃了。

小小的蜡烛静静地站在我的书桌上,用它头上的那小撮火焰照亮我的作业本,让我能够继续做作业。一阵微风吹过,烛光抖了抖,蜡烛流下了一滴眼泪,也许是因为自己终于派上用处而激动地流泪了吧。在蜡烛的帮助下,我做完了作业。

电来了,蜡烛已经几乎烧光了。我十分感激蜡烛,如果没有蜡烛,我根本做不完作业。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很平常,但却有很大的作用。

托物言志作文 篇4

它浑身上下长满刺,不象花儿那样美丽。但它做出了花儿所无法比拟的贡献:入药、做菜、净水。最可贵的是他呈现给沙漠过客的生命的绿色,生存的期望;供给饥渴难耐的沙漠过客甘美的汁液。花儿呢?花开时鲜艳美丽,花落时残花败柳,徒增伤感。昙花一现,虽然美丽异常,但生命确是如此的短暂。

仙人掌就像那田间的农民,不怕风吹日晒,在严寒酷暑中默默奉献。而花儿则像是一个千斤小姐,每日都在温室里享受着无风无雨的生活,吸吮着甘露,吸收着养料。偶遇风吹雨打,就会立刻败下阵来。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环境恶劣,但它照样四季常青;花儿生活在温室,和煦的阳光,甘美的雨露,照样留不住短暂的灿烂。

我们个个都是独生子,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一个个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应对困难与挫折,知会退缩不前。我们要学习仙人掌的精神,应对肆虐黄沙,恶劣环境,不言屈服的精神。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自于困难与挫折,正如菜的味道来自于调料一样,平淡的饭菜是不可口的,平淡的人生是不精彩的。生活因为有了困难与挫折,才变得多彩。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学会克服困难,决不轻言放下,应对挫折决不灰心,风雨过后,迎来的将是绚丽的彩虹!

上一篇:车工技能培训下一篇:首次备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