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教学总结

2025-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概念教学总结(共10篇)

新概念教学总结 篇1

这学期是我在赛思教育学校任教的第二学期,主要担任新概念英语A13、A20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部分学生之前没有学过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时不能适应,有的同学基础较好,学习过程较轻松,上课积极,气氛活跃。开始教学时,有时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时,内容丰富,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对英语产生兴趣。语言学习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课前,要求学生默写课文,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经过一短时间的努力,每次测试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学习后学生们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新概念教学总结 篇2

基于环境保护、提高质量和减少劳动强度等原因, 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推广预拌砂浆, 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和行业政策。自2007年以来,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先后在一百多个城市推广预拌砂浆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到2012年止, 相对于巨大的现场搅拌砂浆市场而言, 预拌砂浆的使用比例不足10%。砂浆“禁现”, 成绩斐然, 任重道远。

预拌砂浆分为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就全国范围而言, 目前干拌砂浆是预拌砂浆的主流。但干拌砂浆有综合使用成本比现场搅拌砂浆高得多、工程承包者的违规收益远大于违规成本等缺点, 制约了预拌砂浆发展。湿拌砂浆的综合使用成本与现场搅拌相接近, 完善湿拌砂浆的生产及应用技术将利于突破预拌砂浆的发展瓶颈。

广东省预拌砂浆的推广成绩位于全国之首, 预拌砂浆 (干拌+湿拌) 的使用量居全国第一, 这是广东省各级散办共同努力的结果。自2008年以来, 经5年半时间共发展了27家干拌砂浆企业, 自2010年以来, 经3年时间共发展了64家湿拌砂浆企业。2012年度湿拌砂浆的产量为291.78万吨, 占预拌砂浆总产量的71%。在广东省各级散办的鼓励和扶持下, 湿拌砂浆的生产及应用技术获得了宝贵的探索与积累的机会。

本文在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湿拌砂浆实践的基础上, 对预拌砂浆产业化新途径的探索进行了归纳。旨在对湿拌砂浆的生产应用技术进行阶段性总结, 与预拌砂浆的同行们进行技术交流, 并希望提出目前尚存的问题以吸引更多的行内专家参与研究,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2、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2.1 成本

预拌砂浆的综合使用成本能否与现拌砂浆相当, 是预拌砂浆能否快速普及的关键。利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生产配送湿拌砂浆可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2.1.1 材料成本

湿拌砂浆的主要原材料为水泥、砂、粉煤灰、石粉、外加剂, 与混凝土的原材料基本相同。混凝土企业具备大规模集中采购的优势, 其材料采购成本比工地的零星采购要低得多。

2.1.2 制造成本

商品混凝土站原有的自动化生产线稍加改造即可直接生产湿拌砂浆, 相对于干拌砂浆厂而言, 商品混凝土站无需额外考虑工厂投资的折旧费用分摊。还可将湿拌砂浆的产量与混凝土产量叠加在一起共同分摊生产经营的固定费用。比较而言, 其制造成本亦会比在施工现场加工搅拌砂浆低。

2.1.3 配送成本

直接使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湿拌砂浆, 可避免重新购买干混砂浆运输车的投资。湿砂浆的配送成本可做到与混凝土的配送成本相当。现拌砂浆也是需要把河沙、水泥等原材料分开运送到工地的, 配送方式的运输成本较高。

2.2 材料质量

新型湿拌砂浆作为一种商品, 必须在满足现有的产品标准、施工规程的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与销售。此乃应有之义, 本文不再重复。但从国内多个省份推广湿拌砂浆的过程来看, 除广东外的大多数省份, 湿拌砂浆的生产量都比较低。笔者认为, 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湿拌砂浆跟满足工程要求的湿拌砂浆还是有所区别的。有必要在砂浆“凝结时间”的基础上, 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 针对湿拌砂浆的生产及应用特性, 提出一个质量内控的新概念:开放时间。

2.2.1 开放时间的定义

开放时间 (Hk) :在规定时间Hk内, 砂浆拌合物的性能指标同时满足以下四项要求:

(1) 稠度损失率≤10% (参照但不等同于GB25181-2010预拌砂浆) ;

(2) 泌水变化率≤5% (参照但不等同于GB/T 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

(3) 凝结时间≤1.3Hk (参照GB25181-2010预拌砂浆) ;

(4) 容重变化率≤5% (参照但不等同于JGJ/T 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

2.2.2 开放时间对湿拌砂浆生产及应用的指导意义

开放时间是一个描述砂浆拌合物施工性的新概念。其表征湿拌砂浆从在搅拌站生产、运输到在工地存放、二次运输、抹灰操作的全过程的施工特征的综合性指标。与凝结时间不同, 开放时间能表述湿拌砂浆搅拌站集中生产、集中配送和工地现取现用的全过程的质量要求。从而实现当湿拌砂浆的生产任务变大时, 可按工地第二天的订单计划, 晚上集中生产湿拌砂浆并在当晚集中提前配送到工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搅拌站生产设备及运输车辆的潜能。

相对而言, 混凝土的配送服务特征是“准时”, 湿拌砂浆的配送服务特征是“及时”。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

2.3 工程质量

2.3.1 抹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转换

湿拌砂浆的施工性满足要求后, 砂浆抹灰工程的质量的要点在于避免抹灰层的空鼓、开裂和渗漏等现象的发生。空鼓与开裂问题是长期以来抹灰工程的通病。对于现拌砂浆, 其所用砂浆大多由工班负责在工地现场加工搅拌, 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责任由抹灰工班负责。故因抹灰层空鼓开裂造成的返修费用大多由抹灰工班内部消化。预拌砂浆替代现拌砂浆之后, 砂浆材料质量的责任主体由工班转为砂浆厂, 抹灰工班不愿再为返修工程埋单, 易造成砂浆工程质量投诉集中爆发。在预拌砂浆推广初期, 这种现象曾令很多砂浆厂措手不及。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工程质量投诉明显是因预拌砂浆的质量波动而造成的。到目前为止, 预拌砂浆作为一种半成品, 其材料质量与最终成品 (抹灰层) 的工程质量之间的责任如何界定, 在业内还没达成共识。但是, 不管质量责任界定的结果如何, 找到彻底解决抹灰层的空鼓、开裂、渗漏的技术途径才是最终出路。

2.3.2 空鼓、开裂、渗漏

影响砂浆空鼓、开裂的因素有很多, 砂浆质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优质抹灰工程需要综合治理。虽然相关的抹灰工程施工规范已经非常齐备, 但很多都是多年前的实践总结。对湿拌砂浆这种新的产品形式而言, 需要一种简单可靠的配套技术措施来彻底解决抹灰层的空鼓开裂, 而且这种新的配套措施不应增加工地的综合成本。笔者为此专门开发了一种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及配套的施工工艺。效果很好, 在实践中获得了绝大多数施工方的认可。

3、生产及实验数据总结分析

3.1 设备改造

混凝土搅拌站增加生产湿拌砂浆需做简单的设备改造: (1) 增加一套筛砂系统; (2) 在原有的配料系统中增加一套外加剂秤量系统; (3) 防止石子和砂交叉污染的零星改造。

3.2 湿拌砂浆配合比设计

砂浆配合比强度设计可参考JGJ 98-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砂浆的抗压强度、粘结强度、保水率等指标, 可以通过一组不同水泥掺量的试配, 经过简单的测试就可得出准确的配合比, 本文不再重复。对在商品混凝土站生产的湿拌砂浆来说, 目前还没有针对其生产及配送特征来进行设计的标准规程, 导致砂浆的施工性在搅拌站内很好而到工地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存放后砂浆施工性变差的现象。而砂浆的施工性能却是砂浆实际应用中极为主要的指标, 也是实现起来最复杂、最困难的一个指标。开放时间这一新概念的引入, 可有效简化湿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工作。

3.2.1 原材料

(1) 水泥。由于砂浆的施工性能的稳定是关系到砂浆应用稳定性的关键, 所以, 对材料的稳定性也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水泥中含有的混合材料的品种与掺量决定了水泥的稳定性, 对于市面上大多数PC32.5水泥来说, 所含的混合材料种类多, 掺量也大 (国家标准中规定此类水泥中的混合材料在20%~50%) , 难以配制出稳定性能良好的湿砂浆。PI与PII水泥品质稳定, 混合材料少, 但价格普遍偏高, 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也不适合配制湿拌砂浆。PO42.5水泥在稳定性与经济方面都比较适中, 可作为湿拌砂浆首选的胶凝材料。

(2) 填料。填料的选择也要首先考虑材料本身的稳定性及其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经过大量的施工性能测试与工地的实践应用, 重钙粉是作为湿砂浆理想的填料。

(3) 砂。选用细度模数在2.4~2.7间的合格砂, 此类砂的级配合理, 细度适中, 可配制出施工性能良好的砂浆。

(4) 外加剂。广州浪淘砂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醚化聚羧酸减水剂 (LD-2010N) 及开放时间调节剂 (LD-10N) 。

(5) 水。选用干净的河水。

3.2.2 砂浆外加剂的适应性及掺量试验的新方法:“三步法”

以M5湿拌抹灰砂浆为例:

第一步, 使用基础配比 (质量比) 按:水泥:重钙粉:河砂=200:150:1300, 在此配比基础上外加LD-2010N与LD-10N, 配合调整水掺量使用砂浆的稠度达到80~90mm, 容重达到1850~1950kg/m3, 此初始状态是砂浆的最佳使用状态, 以此来确定LD-2010N与LD-10N的初步掺量。第二步, 再经过不同时间的搅拌与放置, 再次测试砂浆的稠度与容重, 判定砂浆的施工性能的稳定性 (见表1) , 由此而确定外加剂的修正掺量。第三步, 按开放时间的定义, 复核检验并确定外加剂的最终掺量。

由表1试验可得到S2配比的砂浆施工性能的稳定性最佳, 修正LD-2010N的掺量为12公斤/m3。

3.3 砂最大粒径的选择与筛砂效率

河砂的粒径大小会影响到工程质量, 太大的粒径会导致施工困难, 难以刮平。粒径太小会大大影响湿拌砂浆的生产效率, 需要综合考虑生产与工程应用的因素, 确定最佳的河砂粒径。

对不同最大粒径分别为4mm、5mm、6mm、7mm、8mm、9mm、10mm的河砂进行施工试验, 在平整的灰砂砖墙面进行批刮10mm厚度的砂浆层, 发现8mm、9mm粒径的河砂存在不同程度的施工困难, 7mm以下的河砂对施工没有影响, 10mm的河砂影响非常大。为了提高筛砂生产效率且又不影响湿拌砂浆施工质量, 可采用最大粒径7mm的河砂用于生产。

筛网类型是影响筛砂效率的重要因素。表2为不同筛网孔径对筛砂效率的影响。经实际筛网及工地应用, 选用8mm孔径的筛网, 筛出来的砂其实大部份粒径都在6mm以下, 极少数是8mm粒径的砂粒, 对砂浆的施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4 粉煤灰对湿拌砂浆稳定性的影响

各个电厂的粉煤灰质量相差较大, 对砂浆的稳定性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电厂的粉煤灰对砂浆稳定性的影响如表3。

由上可判定不同产地的粉煤灰存在很大的波动, 拌制的砂浆稠度与容重的稳定性不好, 且搅拌站通常采购粉煤灰的渠道是频繁变化的, 这也更有可能加大砂浆的质量波动。因此, 对要求需要高度施工稳定性的湿砂浆来讲不宜使用粉煤灰。

3.5 集中生产与配送

湿拌砂浆为了满足工地的需要, 要求在工人开工之前将砂浆批量送到工地指定地点的砂浆存储池内, 保证工人一整天的使用量, 工人现取现用, 无需再次进行搅拌, 避免工地现场搅拌造成的尘土飞扬的混乱局面。砂浆生产厂可在晚间组织进行生产与配送, 可大大地提高运输车辆的利用率, 由于是夜间运输, 也可大大缓解城市白天的交通压力。

表4是笔者所在商品砂浆企业某天的生产与配送记录。通过实践证明了搅拌站在晚上集中生产、集中配送湿拌砂浆是可行的。

订单编写日期:2013年6月8日

3.6 湿拌砂浆后期性能的跟踪检测

湿拌砂浆的后期性能的变化也是值得业界关注的, 我们选择了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广东广州市花都区的一个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富力金港城”来做湿砂浆的性能跟踪监测, 了解其砂浆抗压强度、收缩率、拉伸粘结强度、空鼓开裂表观性能的长期性能变化, 以此判断砂浆的后期质量状况。

由表5可见没有出现砂浆后期强度剧烈减小或增大的情况, 湿拌砂浆的后期综合质量状况是稳定可控的。

3.7 界面处理工艺对抹灰层空鼓开裂的影响

工地上经常发生剪力墙面砂浆空鼓的现象。剪力墙面砂浆易空鼓的根本原因是混凝土层与砂浆层的干硬收缩率不一致, 导致产生了收缩应力, 收缩应力若过于集中于某一点并大于该点砂浆与墙面的拉伸粘结强度时, 该点处就会空鼓, 并快速延展至该点周围从而导致大面积空鼓现象。预拌砂浆本身与光滑的剪力墙面之间的粘结力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 必然要用到界面剂。界面剂的作用是增大砂浆与剪力墙面的粘结力, 并增大砂浆与墙面的接触面积, 从而可以均匀分散砂浆与墙面之间的收缩应力, 有效避免收缩应力过于集中在某一处而收起的大面积空鼓现象。

工地上最常用的方式是建筑胶水加水泥进行界面拍毛。但相当多的工程仍然出现较多的砂浆空鼓的质量事故, 原因在于此种方式施工随意性大。配料无准确的配方, 加上目前的建筑胶水质量千差万别, 难以配制出具有稳定良好施工性及粘结强度的界面处理剂。若水加多了工人施工手感轻松, 拍毛速度较快, 但拉毛太稀且平, 甚至流淌, 在墙面上起不到拉“毛”的粗糙界面效果。若水加少了工人施工困难, 施工速度缓慢。有的工人为了提高拉毛速度, 拉毛间距拉得很宽。此种的界面处理方式在多数工地存在拉毛偏稀偏平, 间距过宽甚至出现局部墙面漏拉毛的现象, 以及界面剂粘结力明显偏低现象。

用空压机与喷枪进行喷毛的界面处理工艺应用得也越来越普遍, 并使用专业厂家生产的I型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拉抻粘结强度大于0.6MPa) , 比传统的“拍毛”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 解决了拉毛间距过宽或漏拉毛的问题, 因为其喷涂施工相对轻松省力, 所及之处都能喷涂到位。喷点均匀粗糙, 粘结力强, 能有效地分散砂浆干硬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经多个工地的实际应用来看, 与“拍毛”方式相比, 两者在避免剪力墙砂浆空鼓方面有着很明显的效果差异。

对界面剂做了相关的拉伸粘结强度的实验, 以判定其对砂浆的整体粘结力的影响, 详见表6。

由表6实验可见采用I型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采用喷涂的方式施工会得到最佳的砂浆整体粘结性能。此种喷涂方式在工地上施工方便, 施工质量与经济性方面都能满足工地上广泛使用的要求。

4、工程应用效果

表4中的工程项目是广州地区的案例。为了给业界专家提供更多的参考案例, 表7罗列了深圳地区部分工程案例。

5、存在问题的讨论

5.1 混凝土与砂浆共线生产时, 石子与砂的交叉污染问题

有条件的混凝土搅拌站会单设一条生产线专门用来生产湿拌砂浆, 如条件不具备需湿拌砂浆与混凝土共线生产, 则很难彻底避免湿拌砂浆内掺杂有石子。这是工地投诉砂浆厂的一个焦点。大多数搅拌站原有的设计是不考虑石子和砂的交叉污染问题的。搅拌站的设备改造有待机械行业的专家参与解决。

5.2 砂含水率的波动导致砂浆稠度控制的难度加大

相对于混凝土生产控制而言, 湿拌砂浆受砂含水率波动而导致砂浆质量波动的程度更大。每立方混凝土中砂用量约0.6m3, 每立方砂浆中砂用量约0.9 m3。在露天堆放的情况下, 砂含水率的正常波动范围是3%~12%。相当于每立方湿拌砂浆中通过砂带入的水的正常波动范围是40kg~170kg。提高湿拌砂浆稠度出站合格率需要自动化、机械、生产管理等行业的专家参与解决。

5.3 税费

相对于现拌砂浆而言, 湿拌砂浆是一种商品, 商品买卖须依法纳税, 按现有税制, 砂浆厂的综合税负约为销售额的10%。现拌砂浆和湿拌砂浆作为同一类产品却分属两种业态, 承受不公平的税务待遇, 也是现拌砂浆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6、结语

在广东地区, 利用混凝土搅拌站原有的生产平台及物流装备, 生产出的湿拌砂浆不但符合国标要求, 也能满足工地的使用要求。众多工程项目的抹灰质量经历了2~3年的考验。任何创新技术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湿拌砂浆的探索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工程质量投诉。总体而言, 湿拌砂浆的生产及应用技术是值得继续探索的。广东省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有2000多家。混凝土行业的竞争异常充分而且激烈。众多混凝土企业都在积极寻求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把这些数量庞大的混凝土产业资源调动起来, 总好过整个社会大规模地重新投资干拌砂浆生产线。

新概念教学总结 篇3

【关键词】概念图    初中生物    复习    实践应用

所谓概念图,可以说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使其对于整个知识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其中概念图是一种策略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复习过程中建立系统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在最终意义上为生物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概念图复习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正确性地引导,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及规划,强化学生们对整个生物知识体系的认知,从而为学生们的复习提供更为便利性的服务。

一、概念图在生物复习中的主要作用

(一)概念图教学在生物复习中的基本特点

概念图的应用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套系统的学习模式,将主要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性的总结,从而使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及时找到重点内容,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生物课程复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重点,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为生物教学的课堂营造一种活跃性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整个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概念图教学在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概念图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复习模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种完整性的知识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及拓展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认知。在整个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在第一轮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其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对于之后的复习学生们很难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复习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差异性。根据调查显示可以发现,许多初中学生在生物知识复习的过程中不能全面地辨认基础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想象的出现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进行充分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生物知识的复习。因此,概念图的应用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模式,实现知识复习的最终目的。

二、概念图复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实现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生物的复习阶段,教师与学生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重点章节进行全面地性地复习,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黑板上绘制概念图,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掌握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及区别,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概念图应用的基本体会掌握概念图绘制的主要过程、绘图技巧,为生物知识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复习模式

在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先绘制出基本的图像框架,然后让学生们补充其余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也可以让学生们找到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复习初中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的课程中,这部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因此,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绘制相关的概念图(如图一所示),教师可以绘制出一部分内容,其余的概念留给学生们,通过系统性教学内容的复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使学生们形成了严密的思维模式,为生物课程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一

(三)通过概念图的应用了解基本的学习状况

在初中生物的课程复习过程中,相关教师要让学生们尝试独立完成概念图的绘制,通过概念图的绘制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生物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拓展性的思维模式。在基本概念图绘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引导,从而在最终意义上形成正确性的概念图。因此,概念图在生物课程复习过程中的引进,不仅使学生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概念,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还在最终意义上提高整堂课程的学习效率。而且,这种复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能力,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概念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应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概念图的应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物知识的复习氛围,强化学生们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复习效果。对于相关的教师而言,一定要强调概念图复习模式运用的严谨性,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地指导,使初中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为学生们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丽燕.概念图在初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 [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6 (7):19-20.

[2]任立华.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 (29):118.

新概念教学总结 篇4

现在进行时: 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表示现阶段正在做的事

表示将要做的事

结构:主 + am/is/are + doing 一般过去时:过去某一时间点进行的动作

结构: 主 + did 一般将来时: 表示对将来的打算

结构: 主 + will/shall + do 现在完成时: 表示发生在过去对现在产生影响的动作

结构: 主 + have/has done 过去进行时: 表示过去某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结构: 主 + was/were + doing 将来进行时: 表示将来某一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结构: 主+ will/shall + be doing 过去完成时: 表示动作在过去某一时间点之前已经完成(过去的过去,通常与一般过去时互为主从句)

结构: 主 + had done 将来完成时: 表示到未来某一时间将已经完成的动作

结构: 主 + will/shall + have done 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动作从过去开始,持续到现在,对现在造成影响

结构: 主 + have/has + been doing 将来完成进行时:表示状况将一直持续到说话人所提及的时间

结构:主 + will have + been doing 过去完成进行时:表示动作在过去更早的某一时间段内持续进行,并对过去产生影响。

新概念一册语法点总结 篇5

以下是对新概念一整本教材的理解和剖析,以供各位对整个课本的理解和把握上参考和借鉴。首先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时态来分析:

本册书的语法出现层次性和规律性是很强的,首先我们先来整本书中都出了哪些时态,这些时态的具体分布和讲解时我们大家需要注意的递进性。

Lesson 31—34 现在进行时

Lesson 37—40 第一次出现be going to 的将来时

Lesson 51—56 一般现在时

Lesson 67—76 为一般过去式

Lesson 83—90 为现在完成时

Lesson 91—96 为一般将来时(will)

Lesson 117—118 过去进行时

Lesson 119—120 过去完成时

除去前面所有时态和句型所占据的76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以下的68课,每一课小的语言点,语法点都是在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解。

在这里告诉学员新概念一的每一个单课的重点都是出现双课的标题和课后的练习题里面。

Lesson1—2

语言点:与陌生人说话或引起别人的注意。Excuse me.Yes? Pardon? Thank you very much.语法点:主系表结构this为主语,名词做表语1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它的肯定回答。Is this your handbag? Yes, it is.Lesson 5—6

语言点:如何介绍别人。This is Miss Sophie Dupont.Nice to meet you.语法点: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主系表结构。She is French.He is German.It’s a Volvo.(L6)

a/an 的使用。

Lesson 7—8

语言点:如何自我介绍和相互认识。

语法点:主语为第二人称的主系表结构。Are you French?

What nationality are you? What’s your job? 特殊疑问句。

Lesson 9—10

语言点:朋友或熟识的人之间如何相互问候。How are you?

语法点:主系表结构形容词做表语。

介词短语表示位置 near the window, on the televion, on the wall Lesson 29—30

语言点:如何发号命令。

语法点:祈使句(肯定)。

动词与宾语的固定搭配。

Lesson 37—38 语言点:如何表达将要做的事情。

语法点:现在进行时态be going to do结构表达将要发生的事情。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形式。

Lesson 41-42

语法点:如何表示不可数名词的量。

Lesson 63-64

语言点:建议忠告。

语法点:don’t do….You mustn’t do…

Lesson 65-66

语法点:具体时间表示法(半点和刻钟)。

反身代词。

具体日期表达方式。

Lesson 73-74

语言点:问路。

语法点: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形容词转变成副词。

Lesson 77-78

语言点:看病。

语法点:综合时间表达方式。

Lesson 105-106

语言点:办公室用语。

语法点:want sb to do…./ tell sb to do…以及其否定形式。

Lesson 103-104

语言点:考试。

语法点:宾语从句。(从句部分为非现在时态)

程度副词 too, very ,enough

Lesson 125-126

语言点:/

语法点:have to do…/ don’t need to do…

Lesson 127-128

语言点:娱乐界。

语法点:must/can’t 对现在事情的肯定/否定猜测。

Lesson 129-130

语言点:交通状况。

语法点:must/can’t have been….对过去事情的肯定/否定猜测。

Lesson 131-132

语言点:度假。

语法点:may 对现在/过去事情的肯定或否定猜测。

以下学的知识慢慢与新二接轨:

现在完成时:Lesson 83—90

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Lesson 99—10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Lesson107—112

neither ,so 的用法:Lesson 113—114

不定代词的用法:Lesson 115—116

过去进行和过去完成时:Lesson 117—120

定语从句:Lesson 121—124

情态动词的综合用法:Lesson 125—132 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Lesson 133—136(着重讲时态的倒推)

新概念教学总结 篇6

Yes, it is./ No, it isn’t.这是我的票。

这位是汤姆,这位是杰瑞。(用于将某人介绍给他人的句式。)很高兴见到你。How do you do? 你好!(用于第一次见面)很高兴遇到你。这辆车是什么牌子的?

It’s a 它是一辆丰田车。它是一辆英国车还是一辆法国车?English car.It’s not 它是一辆英国车,不是法国车。你是哪国人?

你妈妈是哪国人?

I am Chinese.我是中国人。

她是韩国人。

注:国籍前不用加“a”或“an”。

对比:他是一名韩国学生。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他们是理发师。

10.How are you today? 你今天好吗?

I’m very well./ I am fine.我很好。看那位男士/那个警察/斯蒂文!他很高。

看他们!他们很瘦。

12.Whose is this/that shirt? = Whose shirt is this/that? 这/那件衬衣是谁的?This/ That is Jim’s/ my father’s.这/那是吉姆/我爸爸的。你的新裙子是什么颜色的?

It’s 它是绿色的。

你们的箱子是什么颜色的?

They are red.它们是红色的。你们是俄国人/ 旅游者吗?

Yes, we are./ No, we are not.是的,我们是。/ 不,我们不是。

15.Are these your books? 这些是你们的书吗?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是的。/ 不是。给我/他/她/我们/他们一个箱子。哪一个? 大的那个。给我/他/她/我们/他们一些箱子。哪些? 大的那些。那只杯子在哪儿?它在桌子上。那些杯子在哪儿? 它们在桌子上。房间里有一台电视。

桌子旁边有几张椅子。

(There be句型:某地有某物)

20.What must I do? 我该做点什么呢?

新概念教学总结 篇7

一、目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概念是组成数学的基石, 虽然不少数学教师也认为概念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 不像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能够左右学生的思维, 于是, 概念教学经常被教师所忽视, 成为边缘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如下:

1.忽视概念产生的过程。概念既然作为数学的组成, 就存在于数学知识中。如空间几何体就要让学生体会一些相关的空间图形的概念;函数就要学习函数的相关概念, 这些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有着重要作用, 它所起到的是知识储备的作用。然而, 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概念时, 并没有用系统的方法去渗透, 而只是简单地分析。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 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函数, 就没有必要对高中函数进行新的学习。其实, 初中函数和高中函数所研究的内容不一样, 教师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去和学生研究函数概念, 从而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2.忽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学习概念时, 表面上每个概念之间以独立的形式总结出来的, 但如果深入去研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概念其实是相关联的, 它的界定同以前学过的概念有着联系。但不少数学老师在教学概念时, 用孤立的方法呈现概念。如集合, 蕴含于集合知识关系里的概念比较多, 每个概念看似独立, 而实则联系得很深,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 只是简单地将各个集合概念如并集、交集等说透彻, 但却没有将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探究清楚, 导致学生在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时出现思维相对模糊的状态。其实, 如果集合概念的学习能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学生对集合的基本运算就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二、紧扣概念本质, 联系实际, 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之所以有许多概念是同数学知识本身特点有着很大关系, 纵观数学概念, 每个概念的产生都是源自一定背景, 而教师在讲解概念时, 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概念的定义抛给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记忆阶段, 而思维的发展则需要结合向纵度和深度拓展才能实现。

如人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 本课直接出示了概念两字, 是高中必修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直接出现概念字眼的。函数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 它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高中阶段不仅把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 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 可以说, 高中函数是链接高等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函数, 但高中函数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为复杂, 同时要求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最终理解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教师如何引领函数概念?为了让学生有个铺垫, 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 并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然后引入生活例子: (1) 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 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等能反应函数概念的数学例子,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函数在生活的运用, 当学生对函数有了一定理解之后, 函数概念里的自变量、定义域、函数值、值域等相关的概念的理解, 我就结合集合和对应的知识, 并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使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一个感知的理解过程, 进而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运用数学概念, 构建数学模型, 在解决问题中内化概念

由于概念蕴含在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中, 并不是以某个填空题或问答题形式出现, 而是蕴含在学生的理解某个知识点或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因此, 当学生形成某个数学概念后, 教师如何让学生的概念内化到知识体系中, 从而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生的脑中生根发芽, 进而帮助学生利用概念解决问题?

如人教版必修三《算法初步》,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 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安排算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利用已用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优化解题方法, 完善数学思想。算法的概念是什么?其实, 教材上并没有给出算法一个精确化的概念定义, 而是将它描述为:在数学中, 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算法所蕴含的概念含义之后, 学生的知识结构里如何内化算法概念?其实, 如果教师自己理解算法的概念, 就知道了只有将将算法融入到各种问题的解决中, 学生基于算法的数学思想才能形成, 进而理解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如喝一杯茶所需要的算法步骤, 这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 学生可能呈现的算法是将步骤展示出来, 然后计算时间, 找到最优化的策略, 但是, 如果高中生还是以这样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那么, 算法概停留在初步的阶段, 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知识水平, 引入统筹方法, 通过数学计算策略将这类算法上升到科学总结层面, 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算法概念结构。

总之, 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教师要意识到概念对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 构建数学模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高中生真正掌握概念的属性, 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概念属性,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概念, 有效抓住概念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同解决问题的联系, 从而真正将概念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曼曼.高中数学概念及其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新概念下的化学教学方式研究 篇8

关键词:新概念;化学;课堂定位;教学原则;模式

一、生态课堂目标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化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生态主体课堂核心是主体参与,即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以达到构建学生主体,发展学习主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二、生态课堂定位

我们主张的教育效果是一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在备教材的同时更注重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从而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高效的教学形式,形成活跃有序的师生互动,展现生机勃勃的学习状态。

三、生态课堂教学原则

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四、生态课堂模式

1.情境创设 目标导航

本环节的目标——进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情境创设指选择兴奋点切入教学,建立与其知识、情感的联系,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目标导航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筛选、明确学习目标。

(1)教学活动情境化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

(2)人际关系情景化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交流及信息反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心、信任、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友谊,形成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智、乐其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自主学习 领悟新知

本环节的目标——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全面感知。

根据确立的学习目标,积极思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感知学习内容,自主发现问题,自觉质疑,达到对所学内容清晰的认识。

该环节的自主学习效果:有利于获取不同的认知经验,培养各方面技能;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本环节的目标——对学习的重难点予以突破。

对有疑惑和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小组探究的实际,相机捕捉引导和点拨的机会,适时予以精讲,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合作学习以自控论为理论基础,从学生基本心理需求出发,使教师的“教”最大限度的落脚于学生的“学”。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力量得到整合,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中学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4.反馈评价 拓展应用

本环节的目标——对课堂教学效果予以测量和深化。

对教学中的知识和能力层面进行加深和巩固,并把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升华,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下,“生态主体课堂”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育人功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了生态、和谐、民主化教学关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概念总结 篇9

包装工程2009-01-01 14:10阅读514评论4

字号: 大中小

第一二章

1.机器的组成:原动机,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系统,辅助系统。

2.机器设计的程序:计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3.机器的主要要求:使用功能,经济性,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寿命和可靠性。

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了正常工作条件。

5.设计零件事要求:避免在预定的寿命期内失效,结构工艺,经济性,质量小,可靠性。

6.零件设计准则:强度,刚度,寿命,振动稳定性,可靠性。

7.零件设计方法:理论设计,经验设计,模型实验设计。

8.零件设计的步骤:

9.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载荷应力大小和性质,零件的工作情况,零件的尺寸和质量,结构的复杂程度及加工可靠性,材料的经济性。

10.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第三四章

1.疲劳阶段:静应力强度,应变疲劳,有限寿命疲劳阶段,无限疲劳寿命阶段。

2.低应力脆断:工作应力小于许用应力时发生的突然断裂。

3.接触应力:初始接触压应力最大,以此最大压应力代表两零件间接触受力后的应力。

4.摩擦:

5.摩擦学:

6.摩擦的分类:内摩擦,外摩擦。静摩擦,动摩擦。

7.动摩擦包括滑动和滚动摩擦。(移动形式)

8.滑动摩擦包括:干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流体摩擦。(存在润滑剂情况)

9.边界摩擦:运动副的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摩擦的性质取决于边界膜和表面的吸附能力。

10.膜厚比 干摩擦,为边界摩擦 >3流体摩擦,之间为混合摩擦。

11.磨损的分类(机理):粘附,磨粒,疲劳,流体磨粒和流体侵蚀,机械化学,微动。

12.磨损阶段:(缩短)磨合,(延长)稳定磨损,(推迟)剧烈磨损。

13.润滑油指标:粘度(动力,运动,条件),润滑性(油性),润滑性(油性),极压性(油中极性分子在磨,耐高压的化学反应边界膜的性能),闪点(加热蒸发出的油气一遇火焰即能发出闪光时的最低温度),凝点。

14.润滑剂:气体,固体,液体,半固体。

15.润滑油:机油,矿物油,化学合成油,16.润滑脂指标:锥入度(稠度),滴点。

17.润滑方法:油润滑(滴油,油环,飞溅,压力循环),脂润滑。

第五章

1.机械连接:机械动连接(运动副:,机械静连接(可拆,不可拆,过盈)。

2.螺纹的类型:内螺纹,外螺纹》连接螺纹,传动螺纹。(牙型)普通,管,梯形,矩形,锯齿形。

3.螺纹连接类型:螺栓连接(普通,铰制孔),双头螺柱,螺钉,紧定螺钉。

4.双头螺柱与螺钉:螺柱适用结构上不能采用螺栓连接场合,拆卸不用拆下螺柱。螺钉直接拧入螺纹孔,不用螺母,结构上比双头螺柱简单,紧凑,经常拆装时容易使螺纹孔磨损,可能导致连接件报废,多用于受力不大或不需要经常拆装的场合。

5.预紧的目的: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防止受载后被连接件间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滑移。

6.控制预紧力的方法:测力矩扳手和定力矩扳手。

7.螺纹放松的分类:摩擦(对顶螺母,弹簧垫圈)机械(止动垫圈),破坏螺旋副运动(铆合)。

8.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第六章

1.键连接的主要类型:平键,半圆键,楔键,切向键。

2.平键分类:普通,薄型,导向,滑键。

3.普通平键分类:A圆头,B平头,C单圆头。

4.花键分类:矩形,渐开线。

5.考虑到两键的载荷分布不均匀性,在强度校核中按1.5个计算。

6.无键连接包括型面连接和胀紧连接。

7.销分类:定位,连接,安全。

第七章(不考)

1.电焊分类:电弧焊,电阻焊。

2.过盈连接用在:轴与毂,轮圈与轮芯,滚动轴承与轴或座孔。

第八九十章

1.传动的分类:机械传动(摩擦[皮带],啮合[齿轮,蜗杆]),电传动

2.带传动的类型:摩擦型(平带,圆带,v带,多楔带),啮合型。

3.弹性滑动: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微量滑动。

4.整体打滑:总摩擦力增减到临界值时,弹性滑动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接触弧,此时再增加带传动的功率,带与带轮间发生显著的相对滑动。(有过载保护作用)

5.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打滑和疲劳破坏.。

6.v带张紧:定期张紧,自动张紧,张紧轮张紧。

7.带传动时带上的应力有拉应力,弯曲应力和离心应力。

8.链传动的优缺点:无弹性打滑和整体打滑,传动效率高,轴上的径向压力小,整体尺寸小,结构紧凑,能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工作。

9.链条分为:传动,输送,起重。

10.传动链分滚子链和齿形链。

11.滚子链组成:滚子,套筒,销轴,内链板,外链板。

12.节距等于链号x(25.4/16)mm.13.滚子链标记:链号-排数-整链节数—标准编号。

14.多变行效应引起传动比变化。

15.链传动失效形式:疲劳破坏,链条铰链的磨损,链条铰链的胶合,静力破坏。

16.链传动张紧的目的:使松边不致过松,以免出现链条不正常啮合,跳齿和脱链。

17.张紧的方法:自动,定期,压板和托板。

18.齿轮传动的特点: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传动比稳定。

19.齿轮分:开式,半开式,闭式。

20.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轮齿折断,齿面磨损,齿面点蚀,齿面胶合,塑性变形。

21.齿轮设计准则:开式(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闭式(齿面接触,齿根弯曲)第十一章

1.蜗杆传动的特点:传动比大,零件数目小,结构就凑;冲击载荷小,传动平稳,噪声小;自锁性;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2.蜗杆传动类:圆柱(普通[阿基米德,法向直廓,渐开线,锥面包络],圆弧圆柱),环面,锥面。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点蚀,齿根折断,齿面胶合,过度磨损。

第十二章

1.轴承的分类:滑动,滚动。

2.滑动轴承分类:(受载荷方向)径向轴承,止推轴承;(润滑状态)液体润滑,不完全液体润滑,自润滑。

3.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整体式,对开式,止推式,止推滑动轴承。

4.滑动轴承失效形式:磨粒磨损,刮伤,胶合,疲劳剥落,腐蚀。

5.轴瓦的结构:整体式,对开式。

6.轴承直径间隙:轴承孔直径与轴颈的差。

7.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条件:1相对滑动的两表面间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2被油膜分开的两表面间必须有足够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润滑油由大口流进,小口流出;3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供油要充分。

8.轴承半径间隙;直径间隙一半。

9.相对间隙:直径间隙和轴颈公称直径比

10.偏心距:轴颈中心与轴承中心距离。

11.偏心率:偏心距与半径间隙的比。

第十三章

1.滚动轴承由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架组成。

2.滚动轴承代号:基本代号,前置代号,后置代号。

3.滚动轴承分类: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向心推力轴承。

4.轴承配置:双支点各单向固定,一支点双向固定,另一端支点游动;两端游动支撑。

第十四章

1.联轴器分类:刚性(套筒式,夹克式,凸缘式),挠性(十字滑块,滑块,十字轴式万向,齿式,滚子)。

2.离合器分类:牙嵌,圆盘摩擦。

第十五章

1.轴的分类:心轴,转轴,传动轴。

2.转轴:工作中即受弯矩又受转矩。

3.心轴:工作中只受弯矩。

高中生物基本概念总结 篇10

必修一

1.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2.单糖:不能再分解的糖。包括葡萄糖和果糖、半乳糖。3.二糖:由两个单糖组成的糖类。包括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4.多糖:许多葡萄糖分子连在一起形成的糖类。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元。5.葡萄糖:细胞内的主要单糖。6.果糖:单糖,在生物上是还原性糖。

7.蔗糖:可以水解为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8.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9.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10.淀粉:植物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

11.纤维素:结构性多糖,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12.糖元: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13.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可以与斐林试剂或本尼迪特在沸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14.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或本尼迪特在沸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糖类。15.脂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少量的N和P。分为脂肪、类脂和固醇类。16.脂肪:生物体储存能量,保存体温的物质。17.类脂:主要是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18.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19.胆固醇: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对维持膜的正常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0.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21.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22.植物蜡:脂质的一种,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23.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24.氨基酸的基本结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区别由R基决定。25.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从外界环境直接获取的氨基酸。有八种: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婴儿多一种:组氨酸。26.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合成的。

27.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28.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29.二肽: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30.多肽: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31.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32.蛋白质: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大分子,由一条或多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3.核酸:生物大分子。核酸包括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34.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细胞。35.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细胞。3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37.细胞质: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和细胞核以为,其余部分都是细胞质。38.原生质体:把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全部内容称为原生质体。

39.细胞膜:又叫质膜,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区分开的界面。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40.脂双层:即磷脂双分子层。

41.单位膜: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42.膜蛋白: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膜中的蛋白质。

43.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

44.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使水分子和选择透过的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其他离子以及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这种特性叫选择透过性。

45.细胞壁:植物细胞和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壁与细胞的通透性无关。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

46.细胞溶胶: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为的液体部分,是一种透明、粘稠、流动着的物质。

47.内质网: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的细胞器,这些囊腔和细管彼此相通。内质网有两种,一种是粗面内质网,上面有核糖体,一种是光面内质网,上面没有核糖体。48.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49.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是真核细胞中物质的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功能。

50.溶酶体: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里面有多种酶,能催化多糖、蛋白质、脂质、DNA和RNA的降解,这些酶原来存在于高尔基体中。

51.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两层膜的结构基础都是脂双层。外膜平整,内膜向内折叠而形成嵴,两层膜之间以及嵴的周围都是液态的基质。线粒体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的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线粒体中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52.质体:植物细胞和藻类中具有的一类细胞器,分白色体和有色体。白色体是储存脂质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有色体含有色素,最重要的一类有色体是叶绿体。

53.叶绿体:双层膜结构,内部是液体的基质,浸在基质中的是基粒,基粒是由一个个空腔的类囊体垛叠而成。

54.液泡:细胞中一种充满水溶液的、由单位膜包被的细胞器,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55.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液。

56.细胞骨架:包围着各种细胞器的,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支架。57.微丝:组成细胞骨架的一种纤维蛋白。由肌动蛋白组成。58.微管:细胞骨架的另一种结构组成。

59.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细胞中。60.中心粒:由一组微管排列成的筒状结构。

61.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等部分构成,是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62.核被膜:包被细胞核的双层膜,其外层与粗面内质网相连。核被膜上有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的通道。

6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够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

64.染色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凝聚后形成的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质。

65.核仁:细胞核中呈椭圆形或圆形的结构,是由某些染色体的片段构成的。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就来源于核仁。66.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的细胞。

67.拟核:原核细胞中DNA存在的那个区域就是拟核区或称拟核。68.光合膜:蓝细菌的质膜中含有光合色素,这些膜就是光合膜。

69.ATP: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由一个戊糖、一个含氮碱基(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转化十分迅速。

70.高能磷酸键: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比连接在糖分子上的磷酸键要多,所以称为高能磷酸键。

71.ADP:ATP水解后形成的二磷酸腺苷。

72.吸能反应: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高。73.扩散: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74.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75.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因为失水而发生的一种现象,原因: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2.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伸缩性不同。

76.被动转运: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转移到浓度低的一侧。

77.主动转运:细胞把离子或分子从低浓度处运到高浓度处的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能量和载体。78.胞吞:物质被一部分质膜包起来,运送到细胞内侧的过程。79.胞吐:物质被一部分质膜包起来,运送到细胞外侧的过程。80.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量酶的RNA。81.酶活性:表示酶作用的强弱的量。82.底物:酶作用的物质。

83.核酶:少数的特殊的酶是RNA,这类酶称为核酶。8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条件 85.影响酶活的因素:PH、温度

86.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主要是葡萄糖)中取得能量的过程。87.1mol葡萄糖生成38mol ATP 88.糖酵解:一个葡萄糖分子转变为两个葡萄糖分子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89.柠檬酸循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的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90.电子传递链:[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91.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 CO2+12H2O+能量

第一阶段 糖酵解(细胞质基质):C6H12O6 2 C3 H 4 O 3+4[H]+能量(少)酶

第二阶段 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2 C3 H 4 O 3+6H2O 6 CO2+20[H]+能量(少)酶

第三阶段 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24[H]+6O2 12H2O+能量(多)

92.无氧呼吸: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植物细胞产生乙醇,某些真菌也可以无氧呼吸,如酵母菌无氧呼吸产酒精,乳酸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无氧呼吸 酶

a、乙醇发酵:C6H12O6 2 C2 H 5 O H+2CO2+能量(少)酶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 2 C3 H 4 O 3+4[H]+能量(少)酶

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2 C3 H 4 O 3+4[H] 2 C2 H 5 O H+2CO2+能量(少)酶

b、乳酸发酵:C6H12O6 2 C3 H 6 O3+能量(少)酶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 2 C3 H 4 O 3+4[H]+能量(少)酶

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2 C3 H 4 O 3+4[H] 2 C3 H 6 O3+能量(少)

9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94.类囊体:叶绿体中的基粒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就叫做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95.色素:类囊体薄膜上吸收光能的物质,叶绿体中色素有四种: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96.NADPH:是一种强还原剂,易失电子放能。为光合作用暗(碳)反应提供能量。97.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反应。必需有光才能发生,这个反应中生成氧气。98.暗(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需要有光的参与,这个反应中二氧化碳被固定为糖。99.卡尔文循环:碳反应中二氧化碳被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

100.光呼吸: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的一个反应,它也必需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但它吸收氧气而释放二氧化碳。

101.光合速率:又称光合强度,指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10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光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103.C4植物:在卡尔文循环之前,二氧化碳被固定在一种C4的酸中,然后再在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出二氧化碳,进行卡尔文循环。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无基粒的叶绿体。104.RuBP:核酮糖二磷酸,卡尔文循环中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C3化合物。

105.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一光照强度,叫做光饱和点。

106.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该温度条件下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叫做光补偿点。

107.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又包括一个合成期和合成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108.间期: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变化是DNA的合成 109.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110.有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因为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体,所以称作有丝分裂。111.分裂期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12.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113.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114.纺锤体:有丝分裂前期较晚时候出现的

11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16.细胞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117.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18.细胞编程性死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19.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上一篇:2024年全爱国卫生工作要点下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教育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