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精选8篇)
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包括七个方面:卷面、文体、标题、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
一、关于卷面
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书写是给阅卷人的第一印象,因为它太直观。作文字迹一定要端正,书写、标点符号一定要规范,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有病句,更不要有糟糕的涂抹。一笔很漂亮的字,一张整洁的卷纸,如一缕凉爽的风,会令阅卷老师赏心悦目,精神大振,自然会有可观的印象分。另外,高考的作文一般都有明确的字数规定,作文的字数一定要够。字数不够,可分几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就等于一行字,多设自然段,再来一个结尾段。作文字数不够,就是内容苍白的表现。
二、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几种叙事方法。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
三、关于标题
“题目好一半文”,这话很有道理。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写什么,但又不能落于俗套,应让读者觉得耳目一新,激起阅读兴趣。如《难忘的家》标题就显得平淡,缺少新意,而用《家是一种岁月》、《家是我永远温馨的风景线》《我的温馨港湾》等就显得别致生动而有文学味。要简洁凝炼 文章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那么怎样拟一个好的标题呢? 常用的技法有:巧添加、巧修辞、巧引用或借用一些或改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句、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告、引用谚语、俗语、惯用语拟题、巧移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如要求考生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文章。有些同学拟的题目,一看就知立意不俗。《生活,一道多解的题》《有一双眼睛,就有一个世界》《答案岂能惟一独尊》《我对标准答案说不》《英雄相见未必相同》。再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的一些题目《点击诚信》《守卫精神火种》《诚信是金》《诚信是那片洁净的绿叶》《入世之时话诚信》。题目拟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抓住阅卷老师的心理,使自己的作文题目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其效果远不是2分所能体现的。
四、关于立意
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高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高考作文尤其是记叙类,抒情类文章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品来是一种惬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建议同学们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
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8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
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五、关于题材。
把上述的8个立意的范畴,各准备一个比较典型的题材。这样在考时可以手到擒来。另外,无论同学们写什么题材,尽量用第一人称,写自身经历的事,写生活中真实的感悟。大家储备素材的时候,要找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发生在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六、关于结构。
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尽量开头不超过5行。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好开头,让文章一开头就亮起来。在考场上作文,没有平时那么从容;时间紧迫,最好来个短平快一下笔就单刀直入,快速破题。关于结尾,我们一定要明确,结尾就是抒情和扣题的。在结尾抒情,归纳你想表达什么,而且扣题。对于考场作文,“善始善终”很重要。要使阅卷老师得出“结构完整、升华了主题”的结论,就必须在结尾上用心。有一位考生在“诚信”一文的结尾中写到“能否用清纯的目光探视乾坤,使天地一新?能否用美丽的双手整理行囊,不忘了诚信?能否?能否常抱诚信,常抱纯洁心?”还有位考生在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文时,在叙述了20世纪留给人民的不仅有美丽璀璨,还有痛苦和悲怆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有意亮出自己的观点:“有美丽,有悲怆,有璀璨,有痛苦,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如何,我的心中都有一首歌: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你的梦,让我们的笑容拥抱明天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这既扣了题目,又升华了主题,自然会得到阅卷人的青睐。
要重视文章的主体。文章段落太多,会觉得杂乱,文章段落太少,又显得层次不分明,阅卷老师很难耐心读下去。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影响到阅卷老师的客观评分。就高考作文而言,记叙文的段落可多些,以5──8段为宜;说明文、议论文以4──6段为宜。一篇应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这样结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这样,“通风透光”,从形式上基本符合阅卷人的心理。检查时,发现结构有些紊乱;如果在段与段或层与层之间适当加入一笔过渡句,会使文章结构条理而严谨。
七、关于语言。
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的提高,是最为困难的。备考作文,语言的准备是最难的。在此给考生们提几点建议: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反正就是这一锤子卖卖,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二是,记住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
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
四是注意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要有精彩片言,考生应该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锤炼成简明精彩富有哲理的句子,用一些精当的名言警句,这放在文章的显要处,使文章锦上添花。如“诚信是生命中最基本的色彩,是生活中不可缺的太阳,是人生格言大全的第一章。”如引用《周易》曰‘人之所助者,信也。’”孔子说: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也。”泰戈尔说:“信用的坠地,犹如打碎的镜子不能再重圆。”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大仲马说:“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有生命了。”
另外,要争取发展分,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一.立意巧
古人云: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一句话就解释了立意的重要性。是的, 千古文章意味高, 在高考作文中, 立意更加讲究准确、深刻、新颖。其实立意之道, 贵在虚实二字。题目中肯定有实在的指向, 如果立意就实言实, 那么文章的最多停留在准确这一层面。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合理的延伸想象。比如高考作文《春来草自青》, 实写, 就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虚写, 角度就可以丰富多变, 我们可以做丰富的联想, 春来, 就是我们在社会、人生上具备或拥有的条件, 草自青就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收获。这样从虚处着眼就能打开思路走向深刻。若能再在立意上略加质疑, 春来草就一定能青吗?“春”并不是一定要到来, 而是要经过个人艰苦的努力去追寻, 这样一来, 文章也就具有了思辨的意义, 逆向思维, 多问几个为什么, 新颖自然就手到擒来。
立意时忌讳人云亦云, 缺失自我;忌讳思想境界不高, 过于关注小我, 无病呻吟:也忌讳含蓄晦涩, 写不出点睛之笔;最忌讳的莫过于, 自以为高深, 随意批判, 想学鲁迅先生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变成思想庸俗的泼妇骂街, 这连高考最基本的思想健康也达不到了。而这样必然会直接影响高考作文成绩。
二.论据实
论据是制约学生作文获得高分的瓶颈。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 很难有大量的阅读时间, 再加上即使阅读了, 也没有细致的理解, 仅仅止于情节的品味,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可下锅之米, 艰难成文后, 自然难以博得作文的高分。
其实, 论据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阅读, 比如课本, 报纸, 电视等, 从中挖掘可用素材。课本中“慢慢走, 欣赏啊”这一模块, 学生可以从中挖掘出事例的引用, 精神的陶冶;例如各模块的文言文, 可以巧妙化用其中的议论, 来加强自己议论的力度。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 我们既要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更要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高考提倡写作要有对社会的观察, 用的巧, 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何况那么多的新闻评论家, 写出的文章, 有理有据, 我们阅读理解后, 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 自然可以眺望到远方的风景, 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自我, 写出真我。我的亲人, 我的师长, 我的同学……用细腻的心观看生活, 生活就会回报以歌。千万不要妄图构思自己闻所未闻, 见所未见的事情。
在积累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 还要注意素材的多向性, 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 论据实在又扣题, 猪肚的分量足了, 文章的分数也会水涨船高。
三.结构新
文学或许很多人喜欢, 但未必每个人都会喜欢创作。这就是作文的尴尬。这种尴尬延伸到结构就是,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写作套路, 不管考试给出什么样的题目, 都以不变应万变, 以固定的结构模式来装上陈旧的内容, 应付了事。写议论文就是套个开头, 举三个例子, 结尾。记叙文就是从前, 后来,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可见到这样的结构模式, 老师不免头痛, 分数给的自然也会让学生心痛。结构总是服务于内容, 所以, 不要在每次写作之前给自己定下一个框子, 约束自己的发挥。
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要言之有序, 这有序就是文章的结构。要围绕自己的中心思想, 有条不紊, 逐层深入的展开叙述。重点强调在文章的结尾部分, 不能拘泥于对中心思想的重复表述, 那样不是首尾呼应, 也顶多是再次申明中心。好的文章, 一定要在结构上有梯度。结尾部分的升华主旨, 也就是对话题深挖一笔, 一定要有力。这样的文章结构才能在完整的基础上出类拔萃。
在结构方面还需要避免一马平川的现象, 文似看山不喜平;避免过渡生硬, 文脉不通;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结构之间的重复, 矛盾, 叠床架屋。
四.语言美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句俗语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语言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语言犹如豆蔻年华的少女惹人喜爱, 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却是嚼之无味, 面目可憎。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我们可以先让文章有文学味, 鼓励学生大量使用修辞等艺术手法。比如引用名言, 这样既彰显了自己的学识, 也比自己的语言多了一些表现力。比如排比、反问等手法, 用多了自然就强化了文章的气势。比如整散句, 长短句的错落使用, 这犹如园林, 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 又有四合院的工整, 魅力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把文章写出哲理味。比如一篇挫折后奋起的文章, 小作者化用了雪莱的“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 写出“长夜过后是天明”, 话语看似质朴, 实则哲理味十足, 耐人品读。哲理并不是深宅大院, 难以深入, 哲理其实就是咱们身边的俗语, 就是咱们见过的名言……先人的智慧之语, 咱们引用过来, 自然文意厚重。
我们还可以让语言在此基础上有幽默味。江苏省满分作文《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大获阅卷老师的赞赏, 就是因为小作者的语言幽默、机智、生动。既有对古典知识的了解, 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解读, 让人捧腹之后, 不禁深思, 深思之后, 深以为然。这样的作文妙趣横生。但是好多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喜欢“端架子”故意做出老气横秋之态, 其实大可不必, 将自己生活中的机智用到作文之中, 做到文章与性情一致, 这样来看, 对幽默, “想说爱你也很容易”。
最后, 文章的书写其实就好比人与人相见的第一印象, 想让老师一见钟情, 书写就必须大方, 工整。不可龙飞凤舞, 如同天书难以理解。
五.感情真
千年以过, 今日回眸, 想起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仍会潸然泪下, 这就是情感的真挚动人。再三品读, 魅力不减, 情感到如此感人之地, 这才成就了苏东坡文坛的地位。假设我们的作文能够感动阅卷老师, 或者拨动其心弦, 或者引发其共鸣, 那么这样的作文还有什么理由不得高分呢?文贵以情动人啊!议论文能够以理服人, 语言恳切;记叙文能够以真感人, 话语真挚。
白乐天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真诚创作, 自然会有好的收获。切忌白开水, 假大空, 喊口号, 套路化, 这样老师望之生厌, 见之鄙弃, 结果你虚情假意敷衍了作文, 阅卷老师就用低分回答了你。真情流露, 这才是不二的创作法宝。
高考阅卷组曾经提倡过亮点意识, 只要你在写作中, 有意识的在这五个方面用心, 亮点自然就会有, 就能创作出江郎的勾勒出的美景, 王勃在滕王阁的千古即兴之文, 既然你投之以桃, 那么报之以李的分数就会产生。写好了高考语文半壁江山之作文, 想要到达自己的理想彼岸, 那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张凤,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教师。
摘要:在高考中, 占语文分数半壁江山的作文是学生永远的痛, 本文结合高考考纲对于学生的作文要求, 从立意、论据、结构、语言、感情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的比重是相当高的,要想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语文成绩,就要在作文上尽量多得分。考场作文的写作是一个考生与出题者,考生与阅卷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考生的写作如果能够扣住出题者的意图,能够获得老师的青睐就会获得一定的高分。就我这十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来看,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之中是存在一定的技巧的,恰当地运用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考生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下面我就这些写作技巧与大家进行分析探讨。
写好高考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写作前要审好题
审题就是要对作文的题目以及范围和要求进行审定。正确的审题才能让作文切题,如果审题不对就会出现偏题或者跑题这是考场作文最忌讳的,因此写作文之前的审题是十分重要的。
审题不单单是简单理解题目的过程,还要根据材料内容确定文章适用的体裁以及写作手法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审题与整个作文的构思是联系紧密的,审题为构思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构思为我们的审题进行拓展。审题做好了,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就有一定的基础了。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但当你回头的时候,在人生这条路上,你能否找到自己的脚印呢?也许很难。你会发现,当你走在没有人走过的地方,甚至是在泥泞之中行走时,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成功亦如此。(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行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理解内涵。
审题首先应解读理解材料的意思及主旨,把握好命题的方向。材料三层意思,分别围绕怎样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展开。理解材料主旨须挖掘“泥泞”“脚印”等词语的象征义,领会关键词句的意旨,从而把握其中的哲理。
材料末句画龙点睛,对整个材料做了拓展、升华,点明主旨:常常走老路,尽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也未见得会有所收获;只有敢闯新路、创新求变、在艰难困苦中锐意进取,才会不断取得成功。审题时可其作为突破口,为思维提供明确的导向,打开行文思路。
文章在写作时要努力突出特色和亮点,或以理性感悟表达新时代青年对社会和人类发展、个人奋斗的深刻思考,展示积极上进的人生风貌;或以感性情怀抒发对奋斗的人生、对积极的精神和正气人格的热情讴歌。总之,热情奔放的青春岁月,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实现自我理想、吹响人生号角的人生进行曲等均为作文出彩之处。
(二)吸引眼球的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要靠题装。那么怎样才能拟好一个文章的标题呢?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主要是新材料作文,这类的作文只是给考生提供一些写作材料,或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而需要考生自己确定题目进行写作。这样的形式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很好展现自身才华的机会,但是有的考生则会漫不经心的随便拟个题目,这样就失去了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机会。
所谓的好题目就是不仅要简洁准确,还要新颖有表现力。准确性就是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相符合;简洁是要求言简意赅,但是意思要足够丰富;新颖则是要打破常规,出乎意料。拟题目的时候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展开联想,尽力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明白作文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3. 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其次,把握作文拟题的思路。1、标新立异。好奇,是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特点,文章的内容新,文章的标题也要新才行.所以标新立异,应当作为拟定文章标题的一个思路。2、拙中见巧。有时使用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反而比使用一个巧妙的标题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标题把巧蕴涵在拙里边,拙中见巧,那的确比巧中之巧更见功夫。3、平中见奇。就像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当中那位全身缟素的姑娘反而更引人注目一样,在众多奇绝的标题之中平实的标题反而更加显眼。4、运用修辞法。运用比喻:《诚信,交往的桥梁》、《机遇是一条鱼》。运用反问:《诚信过时了吗》、《“卖狗肉”何必“挂羊头”》。运用拟人:《粉笔的自述》、《星期天的面孔)。 运用夸张:《花瓶能装下春天》。运用对比:《“小人物”与“大道理”》。
(三)精彩的开头和结尾
好的题目配合好的开篇能够持久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使之产生读完这篇文章的兴趣,最终让他们理性地给这篇文章做出一个比较高的评价。如果开篇写得不是很精彩可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感到失望进而影响高分的获取。古人在写文章的时候讲究做到“凤头”,其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文章的开头尽量写得精彩漂亮。写好文章的开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直接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可以描写一定的景物,渲染出文章的气氛;可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进而引出下文;可以适当引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以自己的文采开篇等等。最忌讳的就是开篇写得云缠雾绕,难以入题。
结尾要做到符合文章的总体结构,在内容上要能够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文章中的问题,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虽然曲终但是仍然让人不绝于耳。结尾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可以首尾呼应;可以抒情议论来深化主旨;可以画龙点睛来总结全文、总之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这样能够给阅卷老师一个相对比较完美的定格,对于获取高分是有一定作用的。
(四)作文的写作要有规范的书写
人讲究仪表,作文也同样要仪表,这指的就是作文的书写。书写时这篇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这篇作文给读者的第一视觉形象。作文要想在短时间内抓住人的眼球就要讲究书写。尤其是考场作文,如果有一个规范整齐的书写,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在总体上提升他们对这篇作文的评价进而给予高分;如果书写潦草,那结果则会相反。
整齐规范的书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字的书写要做到字形是正确的,并且字体端正清晰;二是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其位置也要准确;三是格式要按照正确的形式,段落层次清楚;四是在对文章的修改上要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不要乱涂乱画,这样给人一种清爽整齐的感觉。
作文在語文教学中不仅在分数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同样在锻炼学生们基本的写作能力上也是意义深远的,考场作文要想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离不开学生们平时的积累以及对自己写作能力的锻炼。以上的几个写作技巧是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而来,希望对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上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也就是说,标题是作文正文的缩影,也包含着作文的信息。标题与正文,在结构上、写作原理上是同构与全息的。标题与文章正文的关系就类似于一个层层嵌套的中国套盒,标题就是套盒的最里层、最核心。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文章标题的斟酌、确立,就是对文章立意的一种微缩式的表达。
具体来说,或将材料关键词融入标题,或由文章立意缩成标题,或由文章内容生成标题,主要通过因果思维、相似思维、构成思维、过程思维四个方面的路径生成作文回目式标题。
1、通过因果思维路径生成标题
因果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具体包含四种思维操作模型: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以及措施分析。通过因果思维路径生成标题,会给人一种立意“深刻、深远、高远”的感觉。
通过对高考优秀作文标题分析发现,通过因果思维生成标题,有时是一种分析,有时是几种分析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生成路径:
①措施分析生成标题
运用因果思维中措施分析与综合来生成标题,即对解决的问题提出方法、手段,也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拟定。标题是文章的缩影,展示的是文章最精华的部分。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分别提炼出针对文章内容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形成一种不同措施的重复,从而生成标题。
如《严以待人处事,严于律己修身》从待人处事和律己修身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仗工整。《默默无闻,蓄势待发》扣住材料实质,言简意赅地指出做人要做的两个方面,先要“默默无闻”,有机会则需“蓄势待发”,从而生成标题,具有新意。
另外,以下标题都是通过措施分析生成的:《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用心感动,以爱承担》、《以我之力,追我所愿》、《遵规守范,呵护生命》、《品味生活美,争做风采人》等。
②功能分析生成标题
即通过事件产生的后果、影响、意义、功能、作用来生成标题,即“会怎样”。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分别提炼出针对文章内容问题的具体的解决后果、影响、意义、功能、作用,关联文章的立意、主题,形成一种功能上的重复,从而生成标题。
《尽赏自然,尽得清欢》“尽赏”“尽得”形成一种语音的重复,是对作文立意——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的概括,语言简洁,具有诗意。这类标题相对较少,如《各领风骚,人生精彩》。
③“措施+功能”生成标题
一般是标题前后两句扣住材料关键词或文章中心,采用前面一句是措施,后面一句是功能的方式生成标题,即“方法+影响或结果”。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学而思老师建议: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
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1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17、字数以600-900字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中考满分作文100字中考满分作文200字中考满分作文300字中考满分作文400字中考满分作文500字中考满分作文600字中考满分作文700字中考满分作文800字中考满分作文1000字中考满分作文1200字中考满分作文1500字中考记叙文中考优秀作文中考作文题目中考满分作文大全出国留学网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2018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考场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考生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写议论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
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7、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
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
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
“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
“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
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
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1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
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
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17、字数以600-900字为宜。
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最好单独成段。
先看下面这篇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四川一考生
生活如酒, 过于浓烈则辣喉, 过于浅淡则无味, 唯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 过于高昂则刺耳, 过于低沉则抑郁, 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 过于繁杂则缭乱, 过于简朴则无韵, 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
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 然而人, 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 让我们在奋斗的同时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 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我们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遥望两千多年前, 孔子驾车周游列国。游说, 辅君, 讲学, 座下弟子三千, 他为了心中的理想奔走忙碌。然而, 孔子并不是只知道奔走。他懂得在忙碌的奔走中停下来歇一歇, 他能够在奔走中明白停歇的意义。于是我们眼中的孔子, 便是那两袖清风至贤至雅的圣人!反观当下, 多少人在匆忙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 名利正如那绑在驴子脖子上的萝卜, 诱惑着人们不断地奔跑、追求。驴子的结局是力竭而亡, 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机器, 没有了灵魂, 没有了精神, 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 奔跑中需要停歇, 唯此, 我们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 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因为事业固然是我们必须打造的圣殿, 但在这圣殿之后还应有一个花园。
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块著名的标牌, 上书“慢慢走, 欣赏啊!”是啊, 在你奋力攀登绝顶、追逐胜利的同时, 别忘了享受沿途如画的美景。生命在追求与享受中圆满, 人生因奋斗与欣赏而美妙!鲁迅先生执笔时庄严肃穆, 那支笔可作棍棒, 敲醒百万愚民;又可化为刀枪, 直刺敌人心脏。于这样的冷峻、肃穆中, 先生为自己心中的事业———中华民族的觉醒耗尽了心血。然而, 在萧红笔下, 我看到的鲁迅却是一个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着的小花, 那袅袅烟雾中轻缓悠闲的神态, 那一本正经探讨服装搭配的话语, 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别样的懂得生活的鲁迅先生。他不是一生伏于案头的作家, 他在追求事业的同时, 享受着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 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酝酿醉人的诗意, 铸就了辉煌而又不失美好平淡的人生。
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来,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告着平衡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且歌且行, 于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这是2013年高考四川省一篇难得的满分作文, 堪称高考满分作文的“标杆”之作。我们可以通过对这篇佳作的剖析, 再通过与其他省份高考满分作文的比对, 探寻获取满分作文的秘诀, 以利于2014年的考生们备战高考, 摘取作文桂冠。细细咀嚼, 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
1.开篇精彩, 先声夺人———精“炼”凤头。作者起笔不凡, 连续三次设喻, 把生活比作酒, 比作画, 比作歌, 类比得当, 形象地揭示了平衡之妙。三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又构成排比, 语言气势磅礴, 酣畅淋漓。在此基础上, 再引用名言, 水到渠成地引出中心论点, 自然点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从古到今, 人们写文章都十分注重精“炼”“凤头”。大凡传世之作, 无不从“头”精心雕琢。高考作文亦如此。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满分作文中, 以开篇取胜的不乏其例:
(1) 当暮霭沉沉时, 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时, 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某一阶段时, 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那个不合时宜的人物。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声, 渐行渐远。
(2013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
本文开篇以排比句式, 铺叙了当下青少年的童心正在泯灭的生活现状, 入题迅捷。少不更事的“我们”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催得“被成熟”, “被长大”, 变得“大器早成”, 殊不知“我们”丢失了几多童心、童趣, 遗失了宝贵的童真!
(2) 是什么, 让你烦躁时拥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境?
是什么, 让你不安时仍拥有一份闲看天际云卷云舒的畅然?
是平衡, 拥有一种平衡的心境, 画会儿画, 下会儿棋……我愿借得平衡一缕魂。
(2013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借得平衡一缕魂》)
这篇佳作使用设问的修辞格, 自问自答, 点明了“平衡”的题旨。两个“疑问”意在引起读者的注意, 有激发阅读兴趣之妙;一个“答案”抖开谜底, 巧妙点题。在设疑解疑中, 使读者得到了满足, 更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同样是一锅沸水, 同样的时间, 硬邦邦的胡萝卜出来后软了;易碎的鸡蛋出来后硬了;而咖啡豆, 虽然出不来了, 但它让水变成了咖啡。面对同样的环节, 胡萝卜选择了屈服, 软化自己;鸡蛋选择了防守, 保护自己;咖啡豆选择了改变, 成就了咖啡的芳香怡人。
(2013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改变自己》)
文章开篇亮人眼目, 十分精彩。在沸水中, 胡萝卜因“屈服”而变软, 鸡蛋因“防守”而变硬, 咖啡豆因为顺势而变, “成就了咖啡的芳香怡人”。孰是孰非, 一目了然。在三者的鲜明对比中, 突出了“改变”的重要意义。
2.恰当引用, 富有意蕴———锤“炼”语言。文章开头引用荷尔德林的名言点明题旨;接着引用屈原《离骚》的诗文, 提醒人们, 漫漫人生路, 要学会享受生活;再引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名言, 告诫人们:放慢急匆匆追求的脚步, 欣赏路边美丽的风景。大量名言警句的引用, 使文章意蕴丰厚, 表现出浓重的文化积淀, 文采斐然。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做到“有文采”, 除了修辞格的综合运用、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整齐的句式以及和谐的音韵之外, 巧妙引用名言警句也是重要的手段。它既可以反映考生的知识积累, 表现考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又可以使文章熠熠生辉, 增添内涵, 真可谓一箭三雕。聪明的考生总是注重在名言的引用上大做文章, 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点。2013年众多高考满分作文正是凭借名言的引用而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从而一举夺魁。请看2013年福建卷满分作文《不做流云愿为花》中的一段:
钱钟书说, 春天需要放在窗口里看才是美的。是啊, 窗口给春天镶上了俏丽的边儿。王蒙说, 河流是一种被辖制的自由。是啊, 河岸为河流提供了宽厚的臂膀, 并在上面挂满了繁花绿荫。艾青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 唯有爱得深沉, 才会永久扎根, 同呼吸, 共命运, 而不是任由它沉沦。泰戈尔说, 天空不会留下痕迹, 但我已飞过。是啊, 有梦想的人, 心有慧根, 不会在任何一片空荡的天地久留。
这段文字大量借用中外名人的言论, 运用排比的手法, 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无限制的‘自由’必然会造成为所欲为的后果”的主旨, 语言优美, 底蕴深厚, 一气呵成, 显示了作者广博的文化积淀。读来痛快淋漓, 令人拍案叫绝。
再如2013年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一文, 作者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 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 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赖而存在的, 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 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 又自然地引出对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 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 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 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 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 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 指出“真正的不畏, 不是避开难题, 而是敢于直面难题”。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或间接化用的名言, 既可以作为文中的论据巧妙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又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 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3.例证经典, 以一当十———提“炼”素材。作者选用“孔子”“鲁迅”两个经典例子, 古今结合, 详略恰当, 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孔子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 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匆忙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 成了奔跑的机器。这一组对比, 突出“生活需要平衡, 奔跑中需要停歇”。“执笔时庄严肃穆”的鲁迅和萧红笔下“温和、懂得享受生活”的鲁迅又是一组对比, 突出“在平衡的生活中酝酿醉人的诗意”。
高考作文素材的选用, 要力求典型、新颖、鲜活,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只有这样, 才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在素材的使用上, 还要注意点面结合, 详略得当, 既保证文章的容量, 又增强论证的力度。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优秀作文《爱心暖流带来微幸福》一文, 作者引用了美国的沙利文、三个“最美人物” (“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等人的典型事例, 做到了中西结合, 古今兼备, 感染力、说服力极强。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优秀作文《天堂的模样》, 主体部分用天津的哥马志刚、乌鲁木齐的捐款乞丐、汶川地震失去亲人和双腿的女孩廖智三人的事例连点成线, 新颖别致, 有耳目一新之感, 阅卷老师的眼球一下子被紧紧“抓”住了。
再看下例:
反观刘铁男, 一位原本人人敬羡不已的副部长级高官却成了人人唾弃的贪官, 究其原因, 难道不正因他丧失了内心深处的灵魂吗?做人当诚实, 做官当清廉。可是他呢?造假、受贿、骗取国家贷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发展迅猛的时代, 有太多的事物让人偏离内心的初衷, 随波逐流, 比如销售假奶粉、毒大米的无良商家, 肆意排放污水的黑心厂家, 还有那些向黄浦江倾倒了成千上万头死猪的养殖户们。是啊,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内心深处的灵魂, 就会像流星一样, 只能于天际漂浮。
(2013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守住内心的“灵魂”》)
示例通过“点”例———刘铁男和“面”例———销售假奶粉、毒大米的无良商家, 肆意排放污水的黑心厂家, 还有那些向黄浦江倾倒了成千上万头死猪的养殖户们, 以“点面结合”的方式, 从反面阐述“偏离内心的初衷”是极其丑陋、龌龊的。这样“由点到面”安排素材, 既显得内容充实, 说服力强, 又显得行文多变, 详略有致, 足见作者组织材料的娴熟技巧。
4.思路清晰, 结构明朗———巧“炼”结构。作者为论述“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这一中心论点, 精心拟定两个并列的分论点: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然后分层论证, 清晰地阐明了“诗意地栖居”的内涵, 思路严谨, 条理清晰, 表现出作者缜密的思维品质和高超的论证能力。
议论文要做到思路清晰, 结构明朗, 通常使用并列式、层递式、总—分—总式等结构形式。与例文一样, 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不少也是因结构明朗而力压群雄, 脱颖而出的。
(1) 并列式。2013年广东卷满分作文《谢谢你的好意》, 采用并列式结构, 抓住三个家庭都对富翁“表示感谢”这一关键词展开议论, 对三个家庭的不同态度作出肯定的思考, 扣题严密, 说服力强。“谢谢你的好意, 我真心真意地接受”、“谢谢你的好意, 他日我必定奉还”、“谢谢你的好意, 我心领了”三个分论点, 分别照应三个家庭对捐助的不同态度, 使得文章结构整齐, 层次分明。再如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满分作文《携勇气前行》, 作者拟定三个分论点构成并列:携勇气前行, 便能不畏人生的顺逆交替, 成就事业;携勇气前行, 便能不畏被浓雾遮挡的前路, 开辟新天地;携勇气前行, 便能不畏生死、荣辱, 坚定心中的信念与信仰。全文条分缕析, 与例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层递式。2013年安徽卷优秀作文《追问让梦想更多彩》拟设了三个层次:“我说, 要让梦想更多彩, 重在方向的确立, 重在方法的选择”;“我说, 要让梦想更多彩, 重在对现实的需求, 重在对未来的思索”;“我说, 追问让梦想更多彩, 因为追问让我们鼓足干劲, 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全文分三层论证, 第一层重在论述要有正确的“方向”与“方法”, 第二层论述要有前瞻性、预见性, 具有长远眼光, 第三层论述要付诸行动, 为实现梦想而战。三个部分层层递进, 论述深刻有力。
(3) 总—分—总式。2013年高考江西卷优秀作文《在怕的背后》属于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开头紧扣材料中的“三怕”现象, 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 有我们自己的原因, 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接着从自己 (个人) 、学校 (老师) 、国家 (教育体制) 三个方面, 设定了三个分论点 (“怕”的背后, 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 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 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 并逐一展开论证。最后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 结束全篇, 铿锵有力, 引人深思。总—分—总的结构, 时时处处紧扣材料, 既不旁逸斜出, 也不拖泥带水, 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 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 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于布局的能力, 也表现了现代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 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5.对比论证, 凸显主题———历“炼”论证方法。例文在论证方法上, 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文中对比主要有两组:一组是孔子与当下一些人的对比, 另一组是“执笔时庄严肃穆”的鲁迅和萧红笔下“温和、懂得享受生活”的鲁迅的对比。通过比较, 孰是孰非不言而喻, 凸显了主题, 催人警醒。
除对比论证外,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还有因果论证法、假设论证法等。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学会因事说理, 不但能有效避免高考作文“观点+材料”式的幼稚病, 更能纵深挖掘, 在深度和广度上纵横驰骋, 获取高分。在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中, 因为熟练运用不同论证方法而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不在少数。请看以下作文片段:
(1) 面对纷繁嘈杂的社会, 周国平毅然选择坚持自己的精神王国, 面对世人的不解与嘲讽, 他没有退却, 没有犹豫, 而是选择与清风为友, 与天空做伴。心灯在内, 他自斟自饮生命之酒, 别有一番滋味。
……
曾经看过季老的一张图片, 他的目光是那样的清澈, 眼神又是那样的坚定。晚年的季羡林, 一个人, 一只猫, 一前一后, 漫步在燕园中, 成为燕园一道别致的风景。季老抛却浮名, 远离喧嚣, 选择在喧闹的社会保留内心的一片宁静。这样的不浮不躁如一首意味隽永、朗朗上口的诗歌, 如一曲明亮欢快、节奏清晰的交响乐。
……
反观现在的社会, 都市的脚步踏碎了细腻的梦。多少人在钢筋水泥中迷失了自我, 他们感叹良辰美景虚设, 却又有谁肯将浮名换成浅斟低唱, 肯将宝马雕车丢弃, 一蓑烟雨任平生?
(2013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坚守本真》)
周国平在小镇幽居十余年, 晚年的季羡林“选择在喧闹的社会保留内心的一片宁静”, 官场压制下的一群诗人不因浮华、利益而停下追求本真的脚步, 此为正面论证。然后“反观”现实, 概述如今人们迷失自我、心急火燎“熙熙于名利”的事实, 从反面指出坚守本真的难得。正反对比, 有振聋发聩之奇效。
(2) 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 在一次演出结束后, 与众人喝彩声中, 听见一老人大喊“不好”。散场后梅先生特意将老人请至后台:“说吾孬者, 是吾师也, 请您指教!”……梅先生不觉得丢脸怨恨, 反而拜老人为师。正是因为感谢挑错, 改进不足, 梅先生才能登上京剧舞台的巅峰, 成为一代传奇。
(2013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感谢挑错》)
作者在列举事例后, 用因果论证法适当展开, 证明了梅兰芳先生因“感谢挑错”而获得成功, 增强了力度, 突出了主题。
(3) 章太炎先生出生于医学世家, 自恃医技高明, 直至有一次自己生病久治不愈, 经名师挑错才知道自己的药方不管用。从此他苦心钻研, 在医学领域也有所建树。假如没有那次生病后挑错, 章太炎恐怕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 发愤学成从何谈起?感谢挑错, 成就大师之学。
(2013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感谢挑错》)
作者先引用章太炎先生“经名师挑错”而“有所建树”的事例, 接着反向假设———如果没有那次“挑错”, 恐怕章太炎也就没有“大师”的美誉了, 从而阐明了“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的道理。
一、结构
了解短文写作的文章结构,弄清作文的体裁(通知、书信、日记、便条、人物或地点介绍、小论文、看图作文或改写等)。如果要求写信,就要弄清收信人、写信人;如果是口头通知,就要记住前言后语,打招呼就要说“Attention, please.”之类的话,结束语要说“That’s all. Thank you”等;如果是看图作文,就要注意时态,故事性的作文时态一般为过去时,而如果是描写一个地方、介绍一个产品,时态一般用现在时。对试题所提供的信息,不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要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有一个清醒的思路之后再动笔。
从近年的命题特点来看,湖北省高考英语短文写作多属于半开放式,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引言(introduction)-主体(body)-结尾(conclusion)。引言部分通常给出,让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组织要点,完成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2007~2009年湖北卷的短文写作都是书信格式,开头和结尾部分已经给出,考生只需把所给要点进行适当安排,组织成文即可。
由于中西方人在思维习惯上有明显差别,因此书面表达的组织方式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英语作文的组织方式是按直线进行的,主题句放在句首,其余的句子作为支撑句,对主题句起到解释作用,也就是先概括后具体。而汉语作文通常是先描述具体事实,然后再进行归纳。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摆脱母语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容易按照汉语作文的组织方式处理,导致文章的结构不明确。短文写作词数最多120个词,所以不需要有过多的铺垫,直接切入主题即可;短文最好分段,一段一个要点,以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体部分控制在10~12个句子,以刚好写满答题纸为最佳。
二、文字
考纲的书面表达部分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纵观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不难看出,句式单调的文章,即使没有任何表达错误,也不能得高分。而“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量使用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得分也在最高一档(21~25分)。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一个重要要素,词汇能力是衡量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尺度之一。评分标准也明确鼓励考生多用高级词汇,比如要表达“聪明”,大多数同学的第一反应就是“clever”,这个首先想到的clever只能算作基础词汇。其实,表示“聪明”的单词我们学过不少,比如bright,intelligent等,类似这样的词汇才可以算是高级词汇。一个好词往往能让句子增色不少。例如:
①突然,我想出了一个注意。
Suddenly I thought out a good idea. (一般)
A good idea occurred to me. (高级)
A good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高级)
②雨很大所以我昨天没去那儿。
I didn’t go to the concert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一般)
The heavy rain prevented me from going to the concert yesterday. (高级)
③你能很容易找到我家。
You can find my house easily. (一般)
You’ll have no trouble/difficulty finding my house. (高级)
④我们每天有许多作业做。
We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every day. (一般)
We have endless homework to do every day. (高级)
⑤非常感谢你的帮助。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very much. (一般)
I feel thankful / grateful for your help. (高级)
I appreciate your help very much. (高级)
要想在高考作文中用到更多的高级词汇,同学们在备考时可以做一些构词法的练习,掌握合成词、派生词以及转换词的规律,这样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扩大词汇量。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归纳同义词和近义词,英语中有着最丰富的、最庞大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体系,同一种含义可以由不同的词汇来表达,比如表示“认为”的词就有think,believe,consider,feel,figure,regard,expect等。另外,养成Brainstorming的好习惯,看到一个新话题时首先想想自己可能用到哪些词,将它们列出来,然后翻一翻参考书和字典,把自己认为不错的词补充进去。久而久之,建立起自己的词库(word bank),考试时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至于复杂结构,也就是说句式要富于变化,如使用被动句、倒装句、定语从句、强调句型、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等。
例如:“他生病了,没有上学。”这个句子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
①He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
②He was so sick that he didn’t go to school.
③He suffered from such an illness that he didn’t go to school.
④He was absent from class because he was ill.
⑤The reason why he didn’t go to school was that he was ill.
⑥He was too sick to attend the class.
⑦His being sick led to his absence from class.
⑧Being sick/ill, he didn’t go to school.
⑨His illness stopped him from going to school.
⑩He missed his class for his illness.
{11}It was because he got sick that he was absent from school.
{12}If he hadn’t been ill, he would have attended the class.
当然,也没有必要每句话都追求这些复杂的语法结构,但整篇作文中一定要有所体现。从某种程度讲,作文就是“做秀”,应当把自己多年的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短文写作“秀”出来。
三、连贯
评分标准指出,短文写作应该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并能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这里说的连贯性,就是指通过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和连接性副词)、非谓语动词短语等语法成分,使两个或多个意义相互关联的事情或观点在同一个句子内得以表达,从而使整个段落或篇章浑然一体,连贯流畅。短文写作的每一个分数档都对连贯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五档 (21~25分):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第四档(16~20分):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第三档 (11~15分):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第二档 (6~10分):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
第一档 (1~5分):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
也就是说,在考查考生语言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文章的连贯性,连贯性越强则得分越高。
有效地使用关联词会使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使整篇文章更加条理清楚,连贯流畅。在写作的过程中,以下关联词的应用非常关键。
有了这些词的连接,就会使文章变得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有声有色,让评卷人感觉到考生的语言功底。
另外,短文作为一个整体,考生应当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用到一些过渡性语言,使得作文在结构上严密和连贯。以下是文章的起承转合中常见的过渡语:
①启
A proverb says......
At present......
As the proverb says......
Currently......
Generally speaking, ......
Now, ......
In general, ......
On the whole......
It is clear that......
Recently......
It is often said that......
Without doubt, ......
②承
First(of all), ......
Moreover, ......
Firstly, ......
No one can deny that......
In the first place, ......
Obviously......
To begin with, ......
Of course, ......
Also, ......
Similarly,......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we should realize that......
Certain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addition,......
What`s more, ......
In fact......
It can be easily proved that......
Meanwhile......
③转
But......
Still, ......
Bu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imple...
There is a certain amount of truth in this, but we still have a problem with regard to.......
However,.......
To our surprise,......
Nevertheless, ......
Unfortunately......
On the other hand, ......
Yet difference will be found and that is why I feel that......
Others may find this to be true, but I do not. I think......
④合
Above all,
In brief, ........
Accordingly, .....
In conclusion, ........
All in all, .......
In other words, it is hard to escape the conclusion that........
As a consequence, .........
In short, .........
As I have shown/said/stated/....
In sum, ........
In summary, .......
As has been noted, ....
Obviously, .........
By so doing, .....
On the whole, .....
Consequently, ........
Presumably, .......
Eventually, .........
To conclude, ......
Finally, ........
To sum up, .....
In a word, ......
To summarize, ......
四、检查
检查是短文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也意味着稍有疏忽,则很难弥补。因此,认真仔细地检查对于最终的得分是十分重要的。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全文,仔细检查内容是否完整,要点有无遗漏,文章的人称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2.检查格式是否正确,有无文不对题或欠缺之处。
3.检查语法是否正确,有无句式或用词错误,尤其要注意名词单复数-冠词及动词的使用, 还要注意句与句、段与段的过渡是否自然得体。
4.检查书写是否规范,有无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错误。
5.检查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总之,短文写作并非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平时的积累,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以求水到渠成之功。功夫在平常, 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徒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只要持之以恒,夯实基础,再加上考前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在高考中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满分技巧04-30
高考满分作文技巧指导:创新精神01-08
全国高考满分作文800字,高考满分作文06-02
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01-28
中考作文满分作文写作技巧01-05
英语六级作文写作满分技巧01-02
高考材料作文:湖南高考满分作文06-05
高考话题作文:江苏高考满分作文07-21
以合作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满分03-25
慎独高考满分作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