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教案六(精选8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趣题的魅力。
2、自学例1,培养用多种方法,如: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2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全部是鸡,则脚的只数为:10×2=20(只)
这比题目的24只脚少(24-20)只,为什么会少4只脚呢?因为笼子里有部分是兔,每只兔少算2只脚,所以兔的只数为:4÷2=2(只);则鸡的只数为:10-2=8(只)。解:兔的只数:(24-10×2)÷2=2(只)鸡的只数:10-2=8(只)答:鸡有8只,兔有2只。
方法点评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时,记住下面的关系式: 1.(总足数-总头数×鸡足数)÷2(兔与鸡的足数差)=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2.(总头数×兔足数-总足数)÷2(兔鸡足数差)=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有龟和鹤共24只,腿共68只。龟、鹤各有几只?
例2 小明的存钱罐里有2角和5角的人民币共12张,合计3元9角。2角、5角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分析与解可以用方程解答:
设5角的人民币有x张,那么2角的人民币就是(12-x)张。根基合计的钱数为3元9角,可以列出方程。
解:设5角的人民币有x张,那么2角的人民币就是(12-x)张。可以列出方程。5x+2(12-x)=39 24+3x=39 3x=15 X=5 12-x=12-5=7(张)答:2角的人民币有7张,5角的人民币有5张。
方法点评用方程解这类问题,通常设较大量为x,有利于解答。随堂练习二:
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2辆,总共有28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共有多少辆? 拓展训练
1、实验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共100人去植树,教师平均每人栽3棵树,学生平均每人栽1棵树,一共栽150棵树。教师、学生各有多少人?
2、学校买了4个足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169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2元。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王奶奶家有鸡兔若干,已知鸡比兔多13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6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4、学校小卖部买钢笔和圆珠笔共用去90元,钢笔每支5元,圆珠笔每支2元。如果购买的钢笔和圆珠笔的支数互换,那么就用120元。小卖部买回的钢笔和圆珠笔各有多少支?
5、有蜘蛛、蜻蜓和蝉三种动物共18只,它们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三种动物各有的多少只?(其中,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
6、比赛规则,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
(1)2号选手共抢答8题,最后得64分。她答对了几题?(2)1号选手共抢答10题,最后得分36分。她答错了几题?(3)3号选手共抢答16题,最后得分16分。他答对了几题?
第2讲倒推法解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例1:李大爷提篮去卖蛋,第一次卖鸡蛋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卖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了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四次卖了第三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鸡蛋都卖完了。李大爷篮中原有鸡蛋多少个? 分析与解最后篮内鸡蛋的个数为0个 第三次卖蛋后余下的鸡蛋个数(0+)×2=1(个)
第二次卖蛋后余下的鸡蛋个数(1+)×2=3(个)
第一次卖蛋后余下的鸡蛋个数(3+)×2=7(个)原有鸡蛋的个数(7+)×2=15 解:{【(×2+)×2+ 】×2+ }×2=15(个)答:李大爷原有鸡蛋15个。随堂练习一: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 例2 李白买酒:“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问壶里原有多少酒? 分析与解根据倒推法想:喝光壶中酒,第三次见花前应有酒多少;第三次遇店前应有酒多少,依次类推则有: 解:【(1÷2+1)÷2+1】÷2 =【÷2+1】÷2 =(斗)
答:壶中原有酒斗。随堂练习二:
3只猴子吃栏里的桃子,第一只猴子吃了,第二只猴子吃了剩下的,第三只猴子吃了第二只剩下的,最后篮里还有6只桃子。求篮里原有桃子多少只? 拓展训练
1、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少1千米,第三天修了余下的还多1千米,这样还剩下20千米没有修完,求公路的全长?
2、货场原有煤若干吨。第一次运出存煤的一半,第二次运进450吨,第三次又运进现有煤的一半又50吨,结果还剩600吨。货场原存煤多少吨?
3、把一根绳子对剪开,再取其中一段对半剪开,这样剪了四次,剩下的正好是1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米?
4、甲、乙各有若干元,甲拿出给乙后,乙拿出给甲,这时它们各有90元。她们原来各有多少元?
5、把180个苹果按每人一个分给甲、乙、丙、丁四个幼儿班的小朋友。如果甲班人数加2,乙班人数减2,丙班人数乘2,丁班人数除以2,四个班人数则相等。这四个班各应分多少个?
6、甲乙两个仓库各有粮食若干吨,从甲仓运出到乙仓后,又从乙仓运出到甲仓库,这时甲、乙两仓的粮食相等。原来甲仓的粮食是乙仓的几分之几?
第3讲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例1:某工厂有职工980人,其中女职工的人数比男职工的多28人。这个工厂的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分析与解这题中有两个等量关系,男职工人数+女职工人数=980人,女职工人数=男职工人数× +28人。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通常设单位“1”的量为x,这里可以设男职工人数为x,那么女职工人数就可以根据第二个数量关系表示为(x+28),再分别把男职工人数和女职工人数带入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结果。
解:设这个工厂有男职工x人,则女职工有(x+28)人。X+ x+28=980 1 X+28=980 X=680 980-680=300(人)
答:这个工厂有男职工680人,女职工300人。
方法点评:在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设单位“1”的量为X;(2)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随堂练习一:
师徒两人合作一批零件,完工时,徒弟做的零件个数比师父的少10个。已知师傅比徒弟多做了50个零件,师徒两人个做了多少个零件?
例2:商场运来空调与彩电共152台,卖出彩电的和5台空调空调后,剩下的空调与彩电台数正好相等。商场运来空调与彩电各多少台?
分析与解由于题目中彩电台数是单位“1”那么可以设彩电台数为x,则空调台数为(152-x)台。根据“剩下的空调与彩电台数正好相等”,我们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解:设商场运来彩电x台,则空调台数为(152-x)台。X- x=152-x-5 =147-x =147 X=77 152-77=55(台)答:商场运来彩电77台,空调75台。随堂练习二:
甲乙两桶油共重44千克,甲桶用去它的,乙桶又倒入10千克后,先在两桶油的重量相等,甲桶原有油多少千克? 拓展训练
1、两筐橘子,甲筐比乙筐多21千克,若从甲筐取出18千克橘子给乙筐,则甲筐重量是乙筐的。乙筐原有橘子多少筐?
2、甲乙两人共储蓄1000元,甲取出240元乙又存入80元,这时乙储蓄的钱数正好是甲的。原来乙储蓄了多少元钱?
3、学校田径队中,女队员人数的等于男队员人数的。已知男队员比女队员多6人,田径队中男、女队员各有多少人?
4、六(1)班有学生50人,当男生的和5个女生离开后,剩下的男、女生人数相等,那么这个班原有多少个男生?
5、某校上学期男、女生共有500人,本学期有的男生转学,而女生又增加了。这学期共有学生490人。求这学期男、女生的人数。
第4讲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掌握用算术、方程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小数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渗透对应思想。
二、教学过程
例1:一池水,第一天放出60吨,第二天放出65吨,剩下的水比原来这池水的少5吨。原来水池有多少吨?
分析与解:这道题把原来这池水的吨数看作单位“1”,但具体数量与分率之间的关系却不容易看出,关键是剩下的水不是正好占单位“1”的。我们可以假设第二天少放出5吨水,那么剩下的水就正好占单位“1”的,两天共用去(60+65-5)吨的水,的对应分率就是(1-)。(60+65-5)÷(1-)=120÷
=160(吨)
答:原来水池有水160吨。随堂练习一:
一批稻谷放在两个粮库中,甲库所存稻谷的数量是乙库的,后来向甲库运进45吨,向乙库运进36吨,这时两库稻谷重量相等。甲库原有稻谷多少吨?
例2:五年级的图书窗内有文艺书、科技书、故事书共96本。已知科技书是故事书的,是文艺术的,三种图书各有多少本?
分析与解这道题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单位“1”,因而,我们需要将他转化成同一个单位“1”。把故事书看作单位“1”,科技书的对应分率就是,文艺书的对应分率是÷ = 故事书的本数:96÷(1+ + ÷)=96÷
=36(本)
科技书的本数:36× =12(本)文艺书的本数:12÷ =48(本)答:故事书有36本,科技书有12本,文艺书有48本 方法二:这道题也可以把科技书的本数看作单位“1”,故事书的对应分率就是1÷ =3文艺书的对应分率就是1÷ =4 96÷(1+1÷ +1÷)=96÷8 =12(本)„„科技书的本数
12÷ =36(本)„„故事书的本数
12÷ =48(本)„„文艺书的本数 答:(略)方法点评:在分数应用题中,如果遇到单位“1”不同时,就要注意将各分率进行转化,将这些分率转化成同一个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然后再去寻找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随堂练习二:
某校四、五、六年级共有学生580人,四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五年级的,五年级的人数是六年级的。三个年级各有多少人? 拓展训练
1、小明和小虎都是小集邮迷,他们两人共有邮票285张,现在小明拿出自已邮票的,现在小虎拿出15张,送到少年宫参加邮票展,两人剩下的邮票张数正好相等。两人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2、某厂男职工比全厂职工总数的还多60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这个厂公有制共多少人?
3、东方小学六年级有23人、五年级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结果五、六年级的获奖人数相等,五年级未获奖人数比六年级少。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获奖?
4、甲乙丙三人合作一批机器零件,甲做零件的歌数是乙丙的,乙做零件的个数是甲丙的,丙做了450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国庆节前,两位工人给某个城市装彩灯,他们工作了5天后,还剩下需装彩灯数量的,这时若再增加200只彩灯的装饰任务,才正好够两人一天的工作量。原来准备装彩灯多少只?
第5讲对应法解题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2、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二:教学过程
例1:货车速度是客车速度的。两车同时分别由甲、乙两站相对行驶,在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求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已知货车速度是客车的,可知货车行的路程也是客车所行路程的。两车相遇,客车比火车多行12千米即(6×2)千米,也就是相当于客车行驶路程的(1-)。
这样找到了对应关系,就可以先求出客车行驶的路程,再求出货车行驶的路程,最后求出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解:6×2÷(1-)×(1+)=12× ×
=84(千米)
答:两站相距84千米。随堂练习一:
小红看一本科技书,看了三天,剩下66页。如果用这样的速度看4天,就剩下全书的。这本书有多少页? 例2:小青看一本书,第一天看的页数比总数的多16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比总数的少2页,还余下8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与解、都是对“总页数”来讲的,所求的数量“总页数”被看做“1”,而(1-)=102÷ =144(页)。
答:这本书共有144页。随堂练习二:
有两桶油共44千克,若从第一桶里倒出,第二桶里倒进2.8千克,则两桶内的油相等。原来每只桶各装油多少千克? 拓展训练
1、打退敌人一次进攻后,班长清点手榴弹,发现如果每人分5颗还剩18颗,如果其中两人各分4颗,其余的人各分6颗,就恰好分完。这个班有多少个战士?共有多少颗手榴弹?
2、学校分配学生宿舍,若每个房间住6人,则有34人没有床位;若每个房间住8人则空4个房间。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
3、为了发奖品,甲班用8.5元买2支钢笔、7支圆珠笔,乙班用8.9元买了同样的3支钢笔、5支圆珠笔。求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钢笔的价钱?
4、制帽厂第一车间有150人,第二车间的人数是第一车间的,两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人数的,求全厂有多少人?
5、一本书,已经看了130页,剩下的准备8天看完。如果每天看的页数相等,3天看的页数恰好是全书的。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6、校图书馆的书,科技书占,如果用文艺书换走科技类的20本,那么科技类的占全部的。原来科技书多少本?
7、甲乙二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如果每小时的速度各增加2千米,那么相遇地点距前一次相遇地点2千米,已知乙比甲快,求甲.乙二人原来每小时各走几千米? 第6讲按比例分配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使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例1:有一块长方形的土地,测得周长为60米,.长与宽的比是3︰2.求这块地的面积。分析与解答: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与宽,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60米,那么,长与宽的和就是:60÷2=30(m);它的长就是:30× =18(米);它的宽就是:30× =12(米。)至此,长方形的面积很容易求出。60÷2=30(m)30× =18(米)30× =18(米)
18×12=216(平方米)
答:这块长方形土地的面积是216平方米。
方法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先求出长与宽的和,然后在按比例分配球出长与宽,进而求出它的面积。随堂练习一: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为220厘米,已知长、宽、高的比为5︰4︰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例2:西园村挖一条水渠,全长420米,第一、二两队所挖米数比是3︰4,第二、三两队所挖米数比是6︰7。三个队各挖了多少米? 第一队︰第二队︰第三队
3︰4=(3×3)︰(4×3)=9︰12 6︰7=(6×2)︰(7×2)=12︰14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二、三队所挖的米数比为9︰12︰14,下面只需将420米按比例分配就行了。9+12+14=35 420× =108(米)420× =144(米)420× =168(米)
答:第一队挖了108米,第二队挖了144米,第三队挖了168米。
方法点评: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三个队的米数之间的联系有两个独立的比转化成一个连比。随堂练习二:
人民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分三批去幼儿园参观海狮表演,第一批与第二批的人数比为5︰4,第二批与第三批的人数比为3︰2.已知六年级共有学生210人,第二批有多少人?
例3:工厂把10000元奖金分给三个车间,第一车间与第二车间所得奖金的比是3︰2,第三车间比第二车间多200元。三个车间各得多少元? 3+2+2=7 10000-200=9800(元)9800× =4200(元)9800× =2800(元)2800+200=3000(元)
答:第一车间分得4200元,第二车间分得2800元,第三车间分得3000元。随堂练习三:
甲、乙、丙三堆煤共450吨,甲堆煤与乙堆煤的重量比为5︰4,丙堆煤的重量是乙堆煤的1.5倍。三堆煤各重多少吨? 例4:A、B两桶油共重90千克,若把A桶中油的倒入B桶,则两桶油的重量比是1︰2.A、B两桶油原来各多少千克? 90× =30(千克)30÷ =40(千克)90-40=50(千克)
答:A桶原有油40千克,B桶原有油50千克。
方法点评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桶油的总重量不变,先求出A桶油现在的重量,再倒推出原有油的重量。
第8讲利润和利息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
2、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例1:某超市购进一批练习本,按30%的利润定价。当出售这批练习本的80%后,为了尽早销完,超市把这批练习本按售价的一半出售。那么销完后超市实际获得的利润是多少? 分析与解把这批练习本的总成本看作单位“1”,丁家就是1×(1+30%)=1.3,其中80%的卖家是1.3×80%,20%的卖价是1.3××20%。由此可求得利润率。解:售后获得的总价钱是成本的百分之几?(1+30%)×80%+(1+30%)××20%=117% 实际获得的利润率的百分数为:117%-1=17% 答:售完后超市实际获得利润是17%。
随堂训练一某种电视机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按8.8折卖出,共获得利润126元。那么该电视机的成本为多少元?
例2:某商店以每双65元购进一批凉鞋,售价为74元,卖到剩下5双时,除成本外还获利440元,那么购进的这批凉鞋共有多少双?
分析与解用假设法解。假设还剩下的5双也都卖出了,那么共应该获得760元,再用获得利润的总数除以每双应得的利润,就可以求出已经卖出的双数,再加上5双,就是进这批凉鞋共有的双数。解法一
(440+65×5)÷(74-65)+5 =765÷9+5 =85+5 =90(双)
解法二(用方程解)
设已经卖出x双,根据题意:(74-65)x=440+65×5 9x=765 X=85
85+5=90(双)答:这批凉鞋共有90双。随堂练习二:
某种商品以每个5元利润卖出6个的钱数,与按每个20元利润卖出5个的钱数一样多。那么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例3:
某出版社出版甲种书,今年每册书的成本比去年增加10%,但是仍保持原售价,因此每本书盈利下降40%,但今年的发行册数比去年增加80%。那么,今年发行甲种书所获得的总盈利比去年增加的百分数为多少? 分析与解用假设法解:为了便于计算,设去年成本为100元,则今年的成本110元,而110-100=10(元)就是盈利下降的40%,那么原来盈利为10÷40%=25(元),又因今年的发行册数比去年增加80%,同理,设去年以100册计其盈利为25×100=2500(元),今年售出为100×(1+80%)=180(册),盈利为(25-10)×180=2700(元)。解:今年盈利比去年增加的百分数为:(2700-2500)2500×100%=2002500×100%=0.08×100%=8% 答:今年发行甲种书获得的总盈利比去年增加的百分数为8%。随堂练习三:
有一种商品,若按定价出售,每个可获得45元的利润。现在按价打八五折出售8个所获得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获得的利润一样多。那么这种商品每个定价为多少元? 拓展训练
1、某商品按定价的80%出售,仍可获利20%,定价时的期望利润的百分数是多少?
2、有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50%的利润定价,结果只售出70%的商品。为了早售完剩下的商品,超市决定按定价打折销售。这样所获得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所期望利润的82%,那么该商品的折扣为几折?
3、某超市以每条50元的价格新进一批衬衫,按30%的利润定价,每件衬衫的售价为多少元?当衬衫售出一半以后,超市急于将这批衬衫销售出去,每件售价为42.25元。那么剩下的衬衫是打几折出售的?
4、乐福超市茶叶部有一级茶、三级茶各一箱(每箱各重20千克)。一级茶成本为3600元/箱,三级茶成本为3200元/箱。现用一级茶3千克,三级茶5千克混合配成二级茶,这二级茶的售价为220元/千克。那么,这个茶叶销售二级茶每千克获利多少元?
5、石老师把省下来的35000元钱存入工商银行, 存期为三年。那么三年到期后,她一共从银行取出多少钱?
6、水果店的蜜瓜每隔一天减价前一天的20%,第一天妈妈按定价减价了20%买了3个蜜瓜,第二天妈妈又买了5个蜜瓜,两天共花了42元。如果这8个蜜瓜都在第三天买,要花多少元钱?
第8讲百分数应用题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例1:六(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男生比女生多25%,就是男生比女生多女生的25%。把女生看做单位“1”男生就是女生的1+25%=125%。求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占男生恩数的百分之几,应该用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除以男生人数。25%÷(1+25%)=20% 方法点评: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关键是要区分清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随堂练习一:
果园里的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多,桃树比苹果树的棵数少百分之几?
例2: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售价都是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分析与解要知道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必须要求这两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钱。一件商品赚了20%,是60元,是把这件商品的原价看作单位“1”,60元的对应分率是(1+20%)可以求出原价。
另一件商品亏本20%以后,是60元,是把这件商品的原价看作单位“1”,60元的对应分率是(1-20%)可以求出原价。所以: 60÷(1+20%)=50(元)60÷(1-20%)=75(元)75+50﹥60+60 答: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亏本了。随堂练习二:
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售价都是100元,但其中一件赚25%,另一件亏本25%。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亏本了,还是赚钱了? 拓展训练
1、商店卖出甲乙两种电脑的价格不同,如果甲种电脑的价格提高20%,乙种电脑的价格降低10%,那么两种电脑的价格相同。原来甲种电脑的价格是乙种电脑的百分之几?
2、国家规定,个人存款应缴20%的利息税。张叔叔今天从银行取出一年前的存款,缴纳了18元的利息税,已知银行一年定期存储的年历率为2.25%。那么,张叔叔一年前存入银行多少钱?
3、商场购进一件商品,加上15%的利润作为定价。可是一直无人购买,只好降低定价的20%出售。结果亏了200元,商场购进这件件商品花了多少钱?
4、某商店进了一批茶叶,分一级品和二级品,二级品的进价比一极品便宜20%。按优质优价的原则,一级品按20%的利润定价,二级品按15%的利润定价,一级品茶叶比二极品茶叶每500克贵70元。一级品茶叶的进价是每500克多少元?
一、正确的推球技术动作
(一) 技术概述
推球是把对方击来的网前球快速推击到对方的后场两边底线, 球飞行的弧线较低平, 速度较快, 能给对方造成回击的困难。
(二) 推球技术动作要领
1. 正手推球
正手推球时身体稍向前移, 右前臂向前伸, 并伴随内旋, 手腕和手指控制击球拍面角度, 手腕由后伸至伸直并闪腕, 食指向前推压, 小指、无名指突然握紧拍柄, 使拍子急速地由右向前至左挥出推球, 使球沿边线飞向对方后场底线附近。见图1。
2. 反手推球
反手推球准备动作与其他网前球的准备动作相同。在击球时, 前臂向前伸, 且稍外旋, 手腕由外展到伸直闪腕, 中指、无名指、小指突然握紧拍柄, 拇指、中指和食指捻动发力。见图2。
(三) 原地推球分解动作
1. 准备部分
(1) 与前场其他技术的准备姿势相同。
(2) 由于要准备抢网击球, 所以注意力必须非常集中, 并准备随时扑抢网前。
2. 引拍部分
(1) 向前蹬跨抢点, 准备击球。
(2) 在击球前, 向后引拍, 手腕尽可能放松, 为快速发力做准备。
3. 击球部分
(1) 向前快速推送球拍。
(2) 在推送的同时伴随翻送拍面动作。
(3) 根据击球点的高低, 进行挥拍方向的调整。
(4) 发力不能过大, 应主要加强对击球速度的控制。
4. 随前部分
在击球后, 动作自然放松, 球拍自然回收到胸前, 并迅速回动准备击下一拍球。
(四) 常见的错误推球技术动作
1. 前臂僵硬 (见图3)
原因:击球动作紧张。
纠正方法:放松手腕, 加强手腕的翻转练习。
2. 击球点低, 接球时机把握不好
原因:准备不充分, 错过最高点击球。
纠正方法:在击球前, 要集中注意力, 做好快速起动准备;在击球时, 快速向网的上端伸拍, 抢最高点击球。
3. 后场出界
原因:力量过大, 击球过高。
纠正方法:加强控制、快速发力, 但不是以最大力量击球;击球点不同, 击球拍面也不同。
二、推球技术的掌握与熟练
(一) 分解挥拍练习
1. 原地挥拍练习
右脚向前跨出一步, 向前伸拍, 身体稍向前探出, 引拍向后拉开抢到最高击球点, 快速闪腕挥拍击球。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不同击球点应采用不同的击球拍面。
(1) 当击球点高于球网网顶, 但又不能直接扑球时, 抢到高于球网的击球点向前、向下闪腕击球, 使球直接向下飞行至对方场区的中场或后场。见图4、图5。
(2) 击球点和球网网顶持平, 击球时拍面正对球网使球被平击过网。见图6、图7。
(3) 击球点低于网顶, 击球时拍面向斜上方闪腕击球, 球过网后有向上飞行的弧线。见图8、图9。
2. 蹬跨一步抢网挥拍
做好推球前的准备, 判断来球后快速起动跨步抢网推球;抢点后做出前场一致性动作, 先向后引拍, 快速闪腕推球。
进行各种挥拍练习。练习参考量:每组30次, 且每次要完成3组练习。
(二) 原地多球推球练习
推球时的发力, 主要用前臂、手腕和手指的爆发力。在正手推球时, 要注意食指向前的推压力;在反手推球时, 则要注意拇指向前的推顶力。
原地练习减少了起动和跨步环节, 降低了练习难度。在练习中, 可以更好地体会抢点、快速引拍和闪腕击球等技术环节。虽然不用跨步上网, 但每拍击球都要做出身体前探的抢网动作。
在原地练习时, 可以先练习反手推球技术后练习正手推球技术。由于网前技术中反手握拍的拇指推送力量大于正手握拍的食指发力的力量, 所以练习的顺序可以是, 先练习反手后练习正手, 这也有助于使学生建立学练信心。
进行多球练习。练习参考量:每组20次, 正反手各3组。
(三) 蹬跨一步推球练习
做好击球前准备, 判断来球后快速起动蹬跨一步上网引拍击球;抢点要高、动作要迅速。
进行跨步多球练习。练习参考量:每组20次, 正反手各3组。
注意事项:在每次击球后, 要快速回动;每次击球都要完成一次快速起动。
(四) 网前技术综合练习
结合网前放网、挑球、勾球、扑球进行综合练习。各种技术的组合练习, 能提高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
多球练习。练习参考量:每组30次, 正反手各3组。
注意事项:根据不同来球的质量进行放、挑、勾、推、扑的练习。
三、推球技术应用难点
在初学推球时, 推球的线路以斜线为主, 直线推球 (见图11、图13) 相对斜线推球 (见图10、图12) 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推球技术要求抢网高、引拍幅度小而快, 且击球时拍面斜对球网, 形成了斜线推球。为了使推球的线路变化丰富、灵活, 可以加大推球前的引拍幅度, 且在击球时使拍面正对球网, 就能将球直线推到后场。
四、推球与挑球运用对比
与挑球相比, 推球的击球点高、过网后飞行弧线低、击球时发力相对小而快。虽然挑球后容易处于被动状态, 但选手有充分时间回中场准备下一拍接球。
推球球较平, 合理选择线路可以给对手回球造成难度。但是, 由于推球的飞行弧线较低, 一旦对手判断准确, 对手就可以较容易地快速起跳截击。所以, 推球击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直线、斜线变化使用。
五、辅助练习
(一) 无球练习
1. 挥拍练习
提高手腕动作的灵活性和爆发力量的练习。
2. 力量练习
手腕的屈伸力量、前臂的旋转力量、腿部蹬跳力量的练习。
练习参考量:
哑铃做手腕快速屈腕:20次×3组;
哑铃做手腕快速背屈:20次×3组;
哑铃做前臂内旋外旋:20次×3组;
小重量40千克杠铃做快速蹬跳:30次×3组。
3.双摇跳绳
30秒×5组, 要求每组完成70次;
60秒×3组, 要求每组完成135次。
(二) 多球练习
1. 手腕速度力量控制练习
通过快速的发力控制, 提高对击球的力量和速度的协调控制能力。
2. 变化控制练习
直线、斜线控制和后场、前场交替变化。需要注意的是, 推球练习要果断, 一旦犹豫就会错过最佳击球点。
(1) 直线、斜线变化控制练习:20次×2组×2边。
(2) 推球和放网交替变化练习:20次×2组×2边。
耐力素质是一种进行长时间身体活动而又不使其效果或运动成绩减少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为人体器官功能的抗疲劳能力。该素质的发展水平是由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能量物质储备量、最大摄氧量水平、红肌纤维及其比例、人体负氧债能力、意志品质程度和技战术效果来决定的。
耐力素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活动时间分为短时间耐力、中等时间耐力和长时间耐力。按氧代谢的特征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按耐力与专项关系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按动员肌肉群数量(即按身体部位分类)分为局部耐力和全身耐力。按肌肉工作性质分为静力性耐力和动力性耐力。按表现形式和用力特征分为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和速度耐力。明确认识耐力素质的种类,可以帮助拳击运动员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训练,减少或克服盲目性。在拳击运动的训练与竞赛中,重点要突出提高运动员实战时所需要的专项耐力素质。
从事耐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提高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尽快消除疲劳,为肌体长时间有力的工作起到保证作用。同时,通过耐力训练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坚毅、顽强、不怕吃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拳击运动所需要的耐力,表现为在较短的比赛时间内,能保持一定力量、速度,并具有相当的密度和强度的活动。拳击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过程中,耐力素质的好坏往往对训练质量和竞赛的胜负起着关键作用。可见,重视耐力素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二、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方法
1、匀速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负荷时间可保持在30分钟以上。2、变速跑:在匀速长跑的过程中,分段穿插30-50米的快速跑。心率控制和负荷时间同匀速跑。
3、跳绳:可以双腿跳、单腿跳、两腿交替的单脚跳。摇绳的频率不变,跳3-10分钟。跳绳不仅能发展耐力素质,还能发展踝关节的爆发力,有利于提高步法的灵活性。
4、长时间做竞争性强的各种游戏,或者手球、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
5、计时空击:可单人练习,亦可两人面对站立练习。用秒表计时,分别做拳法组合空击。持续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为宜。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尽量多出动作,每一个动作在保证技术规范的前提下,以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完成。
6、计时打靶:一人持手靶,另一人用拳法击打。持续的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打靶时要求尽量变化动作,变化击打目标,变化击打距离,以适应实战时动态变化的规律。在发展耐力素质的同时,培养动作变换的操作能力。计时打靶以提高速度耐力为主。
7、计时打沙袋:面对沙袋站立,分别采用不同的单个动作或者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组合动作持续击打沙袋。时间一般3-5分钟为宜。因沙袋阻力较大,练习时要注意调节好距离、保持动作规格,计时打沙袋以提高力量耐力为主。
8、超长实战:两人实战练习,相互拳击的时间可以长达5-12分钟。进攻与防守之间间歇时间不能长,要求尽量提高攻防密度。实战配对时,尽量选择技术水平较接近的运动员。这样,既可以保证实战的持续时间,也可以提高双方的实战耐力水平。
(二)无氧耐力训练的最佳方法
主要采用密度大、强度高、负荷时间短、间歇时间短的练习方法。负荷时间略长于速度素质的时间,一般以15-30秒之间为宜。间歇时间相同于或略短于负荷时间。
1、冲刺跑:采用80-120米的距离快速跑。
2、变速跑:采用200-400米的距离变速跑。
3、收腹跳:尽自己的能力持续收腹跳起落下,直至跳不起来为止。
4、跳台阶:用单腿或双腿连续不停地跳台阶。
5、蛙跳:采用10-30米的距离连续做蛙跳动作。
6、计时空击:用15-30秒的时间快速做拳法、步法或组合空击拳动作。
7、计时打靶:用15-30秒的时间,采用各种拳法击打手靶。
8、计时打沙袋:用15-30秒的时间,采用各种拳法击打沙袋。
9、实战:采用实战或有条件实战的形式,一人连续打3-5人,每一人打2-3分钟。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和吐字归音等发声技能。
2.了解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和嗓音保健的要领,使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3.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和嗓音保健的要领,使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和嗓音保健的要领,使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略)
二、教师口语的发声要求:
(一)较大的响度;
(二)较宽的音域;
(三)较美的音色;
(四)嗓音的持久性。
三、发声技能训练内容:
(一)用气发声训练;
(二)共鸣控制训练;
(三)吐字归音训练;
(四)如何注意嗓音保健。
四、发声技能训练目标:
掌握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和吐字归音等发声技能,了解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和嗓音保健的要领,使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五、用气发声训练
呼吸方式
1.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方式
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胸腹联合呼吸 2.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
理想呼吸方式,教师必备基本功。气息运用的要求
1.保持稳定的气息压力; 2.保持较长的呼气时间。气息训练要领和方法
(1)发声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 兴奋从容,状态积极。
头顶虚空肩膀松,直背微收要弛胸,眉宇舒展心欢畅,神态清爽脑集中。
兴奋从容两肋开,小腹微收肩莫抬,扩展腰背七分满,不觉吸气气自来。
丹田支点要扎根,气柱缓缓往上升,不僵不懈控制好,两肋逐渐复原形。(2)发声的身体状态、发音器官状态:
积极、松弛、集中。
身体相对放松,呼吸器官舒展自如。喉松鼻通,肩部放松,胸部稍前倾,小腹自然内收,双脚平稳落地。
开牙关、要微笑、舌根松、下巴掉。
一条声柱通硬腭,声音集中打面罩。(3)训练方法:
①慢吸慢呼;
②闻花香;
③半打哈欠;
④吸气后发音;
⑤数数、数冬瓜、数葫芦等;
⑥模拟练习:叹息、吆喝;
⑦喊人练习;
⑧弹发练习等。(ma、mi、mu、ba、bi、bu)(4)练习材料
①王小东—— 你在哪里—— ②静夜思·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③一口气数不了二十四个葫芦四十八块瓢,一个葫芦两块瓢,两个葫芦四块瓢,三个葫芦六块瓢,四个葫芦八块瓢,五个葫芦十块瓢„„ ④冬瓜冬瓜两头开花,一个冬瓜,两个冬瓜,三个冬瓜„„ ⑤急口令(贯口)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儿,拿着杆子去打枣儿,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十个枣儿,九个枣儿,八个枣儿,七个枣儿,六个 3 枣儿,五个枣儿,四个枣儿,三个枣儿,两个枣儿,一个枣儿。这是一段急口令,一气说完才算好。
六、总结
七、作业布置:
朗读文学作品。课后反思:
第三、四课时
一、导入
(略)
二、共鸣控制训练 共鸣器官及其作用
1.喉腔(制约着整个声音质量)2.咽腔(扩大音量、美化音色)3.口腔(语音的制造厂)
4.鼻腔(控制高音的共鸣,也叫头腔)5.胸腔(扩大音量、使声音浑厚有力)
三、腔共鸣
1.中音共鸣区的口腔共鸣 2.低音共鸣区的胸腔共鸣 3.高音共鸣区的鼻腔(头腔)共鸣
教师口语以“口腔为主、中高低三腔混合共鸣”的方式为最佳。
舌高点前后变化
1.舌高点(舌肌最紧张的地方)靠前些:声音明亮、悦耳 2.舌高点靠后些:声音浑厚、磁实 3.舌高点不前不后:声音自然、真切
舌高点的前后变化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识地选用。附一:经典台词《简爱》对白 罗切斯特:还没睡?
简·爱:没见你平安回来怎么能睡?梅森先生怎么样?
罗切斯特:他没事。有医生照顾。
简·爱:昨儿晚上你说要受到的危险,过去了?
罗切斯特:梅森不离开英国很难保证。但愿越快越好。简·爱:他不像是一个蓄意要害你的人。
罗切斯特:当然不。他害我也可能出于无意。坐下。
简·爱:格雷斯·普尔究竟是谁?你为什么要留着她?
罗切斯特:我别无办法。简·爱:怎么会……
罗切斯特:你忍耐一会儿,别逼着我回答。我,我现在多么依赖你。唉——该怎么办?简。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年青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下个极大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它的后果是可怕的,唯一的逃避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个女人,一个二十年里他从没见过的高尚女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机会,可是世故人情阻碍了他,那个女人能无视这些吗? 简·爱:你在说自己,罗切斯特先生?
罗切斯特:是的。
简·爱: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更不能要求英格拉姆小姐。
罗切斯特:哼!你不觉得我娶了她,她可以使我获得完全的新生? 简·爱:既然你问我,我想不会。罗切斯特:你不喜欢她?说实话吧。简·爱:我想她对你不合适。
罗切斯特:啊哈,那么自信?那么谁合适?你有没有什么人可以推荐? 罗切斯特:你在这儿已经住惯了? 简·爱:我在这儿很快活。
罗切斯特:你舍得离开这儿吗?
简·爱:离开这儿?
罗切斯特:结婚以后我不住这儿了。
简·爱:当然,阿黛尔可以上学,我可以另找个事儿。简·爱:我要进去了,我冷。罗切斯特:简。简·爱:让我走吧。
罗切斯特:等等。
简·爱:让我走。
罗切斯特:简。
简·爱: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你与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
罗切斯特:简。
简·爱:让我走吧。
罗切斯特:我爱你。我爱你。
简·爱:不,别拿我取笑了。
罗切斯特:取笑?我要你。布兰奇有什么?我对她不过是她父亲用以开垦土地的本钱。嫁给我,简,说你嫁我。简·爱:是真的?
罗切斯特:唉——你呀。你的怀疑折磨着我,答应吧,答应吧。罗切斯特:上帝饶恕我,别让任何人干扰我。她是我的,我的。练习材料
1、一 去 二 三 里,烟 村 四 五 家。门 前 六 七 树,八 九 十 枝 花。(一诗三读,前、中、后共鸣)2、1-2-3-4-5-6-7-i(胸腔共鸣)a——o——e——i——u——û(口腔共鸣)
3、哈哈,就是这么回事嘛!(后腔共鸣)
4、啊!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高音共鸣)
5、《三国演义》开篇词(后腔共鸣)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综合共鸣)
六、总结
七、作业布置:
朗读文学作品。
课后反思:
第五、六课时
一、导入(略)
二:如何使自己的声音更饱满、洪亮
感觉说话费劲,声音传不远,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其二是气息不稳。
我们所发出的声响都是依靠两片声带振动而成,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振动经过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体自然的空间后被逐渐修饰、放大,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传达到听众的耳朵里。在我们说悄悄话(用气声)的时候,声带并没有振动,仅仅依靠气息的摩擦,再怎样用力,也不会有任何声响,因为没有振动,也就没有共鸣。反之,要追求声音洪亮,一味依靠声带的强烈振动,只能造成声带充血,声音嘶哑。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鸣腔,让振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才会饱满,圆润,厚实,高扬。
教你几个小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像金鱼吐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者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1-2-3-4-5-6-7-i)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o-o-o)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 8 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周围有没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实就是打开口腔的几大要点,以后在大声说话的时候,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但是,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把你说话的内容给忘了,这就本末倒置了。
再说气息的问题。
发音靠振动,振动靠气息,所以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寻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地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最后,顺便说说声音的线路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声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明亮。
三、吐字归音训练
1、什么是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我国说唱艺术里的传统发声手段。吐字归音是指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要求每个阶段的发音都要到位。
吐字归音“枣核(húr)形”示意图:“电”(diàn)
2、吐字归音要领
1.出字要准确有力,要咬住字头,叼住弹出;
2.立字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要发响字腹;
3.字尾归音趋向要鲜明,干净利索,要收全字尾,到位弱收。
3、吐字的综合感觉
1.拢:发音有关部位着力点向口腔中部集中;
2.弹:字音从口腔出去时灵活轻快弹发有力;
3.滑:吐字过程中唇舌对音素的过渡要有滑动感; 4.挂:字音出口前要“挂”在硬腭前部;
5.流:字音在口腔内要有沿中纵线向前流动的感觉。
3、练习材料 绕口令练习
1.门口吊刀,刀倒吊着。(连念5遍)2.一堆粪,一堆灰,灰混粪,粪混灰。(连念3遍)
3.国果
国过果 国过郭果 国过郭锅果 国过郭锅裹果 国过郭锅裹国果 4.绕口令《两判官》
苏州玄妙观,10 东西两判官。
东边判官姓潘,西边判官姓管。
潘判官要管管判官,管判官不服潘判官管。
5.招 租
Zăo zhüozū wăn zhüozū
早 招 租,晚 招 租,Zǒng zhăo Zōu Zhōu Zhèng Zýng Zhū
总 找 邹 周 郑 曾 朱。四:前、后鼻韵母发音要领
(1)鼻韵母是元音加上一个鼻辅音所构成的韵母。因此首先必须要发好前鼻尾音-n(只有成阻、持阻)和后鼻尾音-ng(只有成阻、持阻);
(2)发前鼻韵母时,舌头要尽量前伸,不要后缩,嘴巴不要张太大,不要太使劲,口形动程由大到小,归音方法是舌尖抵住上齿龈(齿龈即归音点),鼻音较轻微,音程较短,共鸣点在鼻孔下方(人中穴),整个发音的性质特点是偏紧、偏短;
(3)发后鼻韵母时,舌头要尽量后缩,不要前伸,发ang和eng嘴巴可以张大些,但ing和ong口形不能张太大,口形动程由小到大,归音方法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即归音点),鼻音较明显,音程较长,共鸣点在鼻梁上,整个发音的性质特点是偏松、偏长。
6.砍 桑
Shàng süngshün kăn shünsüng 上 桑 山,砍 山 桑,Býizhe shünsüng xià süngshün 背 着 山 桑 下 桑 山。
韵诗练习
en韵诗
怎肯(zþnkþn)轻言愤(fèn)世,说甚(shèn)看破红尘(chén),无病呻(shýn)吟其何益,空负好时辰(chen)。问(wèn)人(rén)生真(zhýn)谛何在?奋(fèn)进是根本(gýnbþn)!
少冷漠,要热忱(chén),坚韧(rèn)忠贞(zhýn)。趁(chèn)青春年华,吐芬(fýn)芳,挑重任(rèn),显身(shýn)手,报国门(mén)!
eng韵诗
澎(péng)湖岛上登峰(dýngfýng),山道嶒堎(céngléng),怪石狰(zhýng)狞。望长空,烹(pýng)煮黄昏霞如火,水气蒸腾(zhýngténg)雾迷蒙(méng)。
转眼众星捧(pþng)月,长庚(gýng)独明,更(gèng)有乘风(chéngfýng)大鹏(péng),万里征程(zhýngchéng),猛(mþng)志天生成(shýngchéng),却不是身在蓬(péng)莱,神入梦(mèng)中。
in韵诗
近(jìn)河滨(bÿn),景色新(xÿn),绿草茵茵(yÿnyÿn)水粼粼(línlín),禽(qín)鸟唱林阴(línyÿn)。
政策好,顺民心(mínxÿn),人人尽(jìn)力共驱贫(pín),辛勤(xÿnqín)换来遍地金(jÿn),天灾难相侵(qÿn)。诗心(xÿn)禁(jÿn)不住,一曲今(jÿn)夕吟(yín)。
ing韵诗
志士镇守在边庭(tíng),统猛丁(dÿng),将精英(jÿngyÿng),依形(xíng)恃险筑长屏(píng),亭(tíng)燧座座警(jǐng)号鸣(míng),惨淡经营(jÿngyíng)。
屏(píng)侵凌(líng),震顽冥(míng),敌胆破望影(yǐng)心惊(jÿng),12 其锋谁撄(yÿng)?八方平定(píngdìng)四境(jìng)宁(níng),赢(yíng)得史册彪炳(bǐng),千古令名(lìngmíng)。
笠翁对韵(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我是黄河边上人(声韵练习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伟业辉煌。一条母亲河,养育华夏儿女千千万,孕育人才群星璀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
千古黄河流到今,世上旧翁换新人。炎黄子孙擎(qíng)天起,改天换地环宇惊。亲吻母亲黄河行,探险考察不畏艰,更有飞渡壶口者,壮士勇气盖河山。黄河汉子水边行,肩勒纤绳步稳平,号声回旋谷坳(ào)里,惊飞一片白鹭鸥。天翻地覆国泰宁,《纤夫的爱》声声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当年领袖真英明,发出号召今日行。喝令滚滚洪流改,造福后代伟绩铭。黄河两岸钟灵毓(yù)秀,神州处处人杰地灵。改革步伐坚定豪迈,对外开放博采众长。伟人指点荒滩崛起座座高楼,百姓觉醒龙腾虎跃一日千里!
黄发黄肤黄河人,心系祖国环宇行。唐装唐货唐人街,华夏子孙代不竭。华裔才华惊西域啊,洋装洋腔中国心。地老天荒永不忘啊,我是黄河边上人!
(作者: 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雷法全)
五:口部操锻炼 1.双唇练习:
一是双唇阻住气流,然后突然放开,爆发出b、p音(ba、ba、ba、ba,pa、pa、pa、pa)。
二是双唇紧闭,用力撅嘴,嘴角后拉,交替进行(û—i)。
三是双唇紧闭,撮起,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交替进行。
四是双唇紧闭,撮起,左转360度,右转360度,交替进行。2.舌的练习:
一是刮舌面。舌尖抵住下齿背,舌中纵线部位用力,用上门齿刮舌面,将嘴撑开。
二是舌尖练习。力量集中在舌尖,与上齿龈用力接触,然后突然打开,爆发出d、t音(da、da、da、da,ta、ta、ta、ta)。
三是舌根练习。舌根用力抵住软腭,阻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爆发出g、k音(ga、ga、ga、ga,ka、ka、ka、ka)。
四是舌的力度练习。先闭上双唇,用舌尖顶住左右内颊,交替进行,再紧闭双唇,舌在唇齿之间左右环绕,交替进行,最后舌的左右立起,交替进行。
五是弹舌练习。用舌尖连续轻弹上齿,使舌部放松、灵活。3.力量练习:
用槽牙用力咀嚼(可发出ao音)。
六:嗓音保健
1.选择正确的用声方法:应用科学的用气发声方法发声。要从自己的嗓音的具体 14 的、实际的情况出发,选择自己自然声区中最佳音域和最佳音量用声,声带要放松,正确呼吸用气,学会共鸣控制,使发音器官在发声过程中维持平衡协调的活动。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刚进餐后最好不要用声,俗话说“饱吹饿唱”。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或过冷过热的食物。努力戒除吸烟或喝酒的嗜好。保证适当的睡眠。每天早晨喝一杯温开水或凉开水。
3.及时治疗嗓音疾病:对咽喉炎和声带小结等嗓音疾病应及时治疗。如果是因为发声方法不当造成的,要纠正发声方法。嗓音保健应当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条件的应定期做嗓音检查。
4.注意调节教育心理:教师应当根据教室的大小、人数的多少,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育教学的情境的需要,适时调节嗓音。切忌动辄高声大嗓的训斥学生,这样不仅是教育方法的大忌,也是用嗓的失当。
六、总结
七、作业布置:
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这张图片( )不变,大小( )。
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5、在2∶5、12∶0.2、310∶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
6、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和两个( )积相等。
7、如果A×3=B×5,那么A∶B= ( ) ∶ ( )。
8、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 ∶ ( ) = ( ) ∶ ( )。
9、根据3×8 = 4×6写成的比例是( )、( )或( )。
10、甲数的25% 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13、解比例
ⅹ∶3 = 78 ∶14 9x = 4.50.8 16 ∶ 25 = 12 ∶x
34 ∶ x = 3∶12 38 ∶ x = 5%∶0.6 1.318 = x3.6
1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30,已知一个内项是10,另一个内项是( )。
参考答案:
1、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3 )厘米,这张图片( 形状 )不变,大小( 变了 )。
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 3 : 1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1) 因为6 :10 = ,9 :15 = ,所以6 :10 = 9 :15。
(2) 因为20 :5 = 4,4 :1 = 4,所以20 :5 = 4 :1。
(3) 因为5 :1 = 5,6 :2 = 3,所以5 :1 和 6 :2不能组成比例。
5、在2∶5、12∶0.2、31∶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2∶5 )。
6、在比例里,两个( 外项 )的积和两个( 内项 )积相等。
7、如果A×3=B×5,那么A∶B= ( 5 ) ∶ ( 3 )。
8、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6 ) ∶ ( 24 ) = ( 5 ) ∶ ( 20 )。 6×20 = 24×5 可组成8个比例
9、根据3×8 = 4×6写成的比例是( 3 :4 = 6 :8 )、( 3 :6 = 4 :8 )或( 4 :3 = 8 :6 )。可组成8个比例
10、甲数的25% 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 )∶( 1 )。
解:设平行四边形的高是ⅹ厘米。
36 : 24 = 24 : ⅹ
36ⅹ = 24 × 24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36ⅹ = 576
ⅹ = 16
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
解:设梯形的上底是ⅹ厘米,高是Y厘米。
18 : 27 = 10 : ⅹ 18 : 27 = 12 : Y
18ⅹ = 27 × 10 18 Y = 27 × 12
18ⅹ = 270 18 Y = 324
ⅹ = 15 Y = 18
答:梯形的上底是15厘米,高是18厘米。
13、解比例
ⅹ∶3 = 78 ∶14 9x = 4.50.8 16 ∶ 25 = 12 ∶x
ⅹ = ⅹ = 1.6 ⅹ = 1.2
34 ∶ x = 3∶12 38 ∶ x = 5%∶0.6 1.318 = x3.6
ⅹ = 3 ⅹ = 4.5 ⅹ = 0.26
1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30,已知一个内项是10,另一个内项是( 3 )。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五)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小学数学总复习讲解及训练(四)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2总复习可能性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应用题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总复习)
★ 复习内容:概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测试题
★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1、李叔叔于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1000元,如果每月的利率是0.165%,存款三个月时,可得到利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2、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50%,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
3、小华妈妈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按党章规定,工资收入在400-600元的,每月党费应缴纳工资总额的0.5%,在600-800元的应缴纳1%,在800-1000元的,应缴纳1.5%,在1000以上的应缴纳2%,小华妈妈的工资为2400元,她这一年应缴纳党费多少元?
4、填空:
八折=()%九五折=()%
40%=()折75%=()折
5、只列式不计算。
①买一件T恤衫,原价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
②有一种型号的手机,原价1000元,现价900元,打几折出售?
③老师在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6、算出折数。
⑴在日常生活中打“折”现象随处可见。这儿有一家快餐店也在搞促销,你能算出这些美食分别打几折吗?每人可任选一种计算一下。
①食品原价4元,现价3元。
②食品原价5元,现价4元。
③食品原价10元,现价7元。
7、常熟新开了一家永乐生活电器,“十一”节日期间,那里的商品降价幅度很大。有一种款式的MP3,原价280元,现在打三折出售。根据这个信息,你想计算什么?
①现价多少元?
②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改编:(1)有一种款式的MP3,打三折出售是84元,原价多少元?
(2)有一种款式的MP3,打三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196元,原价多少元?
8、一种矿泉水,零售每瓶卖2元,生产厂家为感谢广大顾客对产品的厚爱,特开展“买四赠一”大酬宾活动,生产厂家的做法优惠了百分之几?(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9、一辆自行车200元,在原价基础上打八折,小明有贵宾卡,还可以再打九折,小明买这辆车花了多少钱?
10、小红在书店买了两本打八折出售的书,共花了12元,小红买这两本书便宜了多少钱。
参考答案:
1、李叔叔于20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1000元,如果每月的利率是0.165%,存款三个月时,可得到利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税后利息:1000×0.165%×3×(1-5%)=4.7025(元)≈4.70(元)
本金和利息:1000+4.70=1004.70(元)
2、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50%,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
税后利息:100000×4.50%×2×(1-5%)=8550(元)
8550>6000
答: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
3、小华妈妈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按党章规定,工资收入在400-600元的,每月党费应缴纳工资总额的0.5%,在600-800元的应缴纳1%,在800-1000元的,应缴纳1.5%,在1000以上的应缴纳2%,小华妈妈的工资为2400元,她这一年应缴纳党费多少元?
2400×2%×12=576(元)
4、填空:
八折=(80)%九五折=(95)%
40%=(四)折75%=(七五)折
5、只列式不计算。
①买一件T恤衫,原价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80×80%
②有一种型号的手机,原价1000元,现价900元,打几折出售?900÷1000
③老师在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56÷70%
6、算出折数。
⑴在日常生活中打“折”现象随处可见。这儿有一家快餐店也在搞促销,你能算出这些美食分别打几折吗?每人可任选一种计算一下。
①食品原价4元,现价3元。3÷4=0.75=75%=七五折
②食品原价5元,现价4元。4÷5=0.8=80%=八折
③食品原价10元,现价7元。7÷10=0.7=70%=七折
7、常熟新开了一家永乐生活电器,“十一”节日期间,那里的商品降价幅度很大。有一种款式的MP3,原价280元,现在打三折出售。根据这个信息,你想计算什么?
①现价多少元?三折=30%280×30%=84(元)
②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280–84=196(元)
改编:(1)有一种款式的MP3,打三折出售是84元,原价多少元?
84÷30%=280(元)
(2)有一种款式的MP3,打三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196元,原价多少元?
196÷(1-30%)=280(元)
8、一种矿泉水,零售每瓶卖2元,生产厂家为感谢广大顾客对产品的厚爱,特开展“买四赠一”大酬宾活动,生产厂家的做法优惠了百分之几?(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4÷(4+1)=0.8=80%1-80%=20%
9、一辆自行车200元,在原价基础上打八折,小明有贵宾卡,还可以再打九折,小明买这辆车花了多少钱?
200×80%×90%=144(元)
10、小红在书店买了两本打八折出售的书,共花了12元,小红买这两本书便宜了多少钱。
12÷2÷80%=7.5(元)7.5×2–12=3(元)
一、对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分散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回顾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1949年10月1日至1966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体育事业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高等教育的初步兴建,我国学校体育也得到了发展。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以落实《劳卫制》条例为中心,改善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与此同时,学校课余训练也逐步提上日程。1954年5月4日,中央体委、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卫生部、青年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颁布的《关于在中等以上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中指出:“各学校均应结合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为广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和举行适当的运动竞赛。并尽可能培养、训练各种运动队,把普及和提高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号召学校体育工作要围绕《劳卫制》进行,“把体育正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早操等有机的统一起来”。这一阶段,学生课余训练也初步形成,但只是以零散的、校内的竞技体育发展为主。这段时间我国课余训练主要是以大学为主。大学课余训练的组织、训练与竞赛基本上由各个大学自主进行。大学课余训练的比赛形式大多为:学校内部进行的班组间、系级间的小型单项比赛;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校际间的体育比赛;省、市范围内的运动会和单项比赛。这段时期,我国大学课余体育训练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运动员,如1966年前,清华大学曾训练出田径、自行车、摩托车、足球、举重等项目的10名运动健将;上海复旦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的男女排曾是全国甲级球队。这都成为后来组建各省市专业队和国家队的基础。
据记载,当时影响比较大的全国性、国际性学生体育比赛有:
1.为参加1950年8月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体育比赛,当年7月8日至10日,在天津举行了中国中学生篮、排球代表队选拔赛。
2.1954年8月10日至14日,在辽宁省旅大市举行了13城市中等以上学校田径、体操运动会。
3.1954年7月31日至8月8日,中国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1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4.1956年3月7日至13日,中国学生参加了在波兰华沙、札润培思两地举行的第11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1.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已经成为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
2.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开展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并初步形成全国性竞赛制度。
3.学校课余训练发展随机性比较强,以校际体育活动、比赛为主,缺乏全国性整体规划。
4.大学是培养各个运动项目国家运动队的主要基地。
(二)“文革”阶段(1966年至1979年)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一时期全国各项工作都遭遇了巨大灾难,学校体育工作也不例外,学校体育事业严重倒退,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活动也被迫停止。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前17年积累的学校体育基础,及当时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文化大革命”后期,一些大学和中学仍然开展着课余训练和竞赛,一些省市自治区也把学校体育竞赛作为一项制度开展。
1973年成立了“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该协会在国际上是世界中学生体育联合会的会员国家代表,在国内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下属的全国性中学生体育组织,并于当年,在长春市、烟台市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于1974年参加了由世界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举办的第一届(德国·威斯巴登)世界中学生运动会。
同样,为适应参加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形势,1975年成立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该协会在国际上是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会员国家代表,在国内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下属的全国性大学生体育组织;并于同年参加了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举办的第8届(意大利·罗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1.“文化大革命”前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处于停顿状态。2.“文化大革命”后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以零散、分散和群众性的小型竞赛为主。
(三)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6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校体育工作进入恢复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恢复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2.初步建立了学校体育竞赛制度。3.体育竞赛活动群众性、小型化。
1979年5月15日至2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由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会议在深入研讨迅速恢复和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同时,还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建立健全业余竞赛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要注意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努力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要建立运动队,坚持业余训练,统筹安排运动队的文化学习和训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起到推动和指导普及,促进青少年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作用”。“要定期举办校运动会,经常开展班级、年级和适当组织校际、区、市范围的业余体育竞赛活动,逐步建立竞赛制度。竞赛活动一定要坚持业余、小型”。“扬州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会议研究并确立了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强了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进入法制建设和管理的新阶段。
1979年10月5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印发了关于试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其中专门提到,“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学校要建立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强调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要注意群众性和经常性,坚持小型多样、单项分散,以校内为主的原则。同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又发布了《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规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
1983年12月8日,原国家体委和教育部印发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明确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目的任务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体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发展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公布了首批全国两万余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大、中学校纷纷重建了体育代表队,各级各类学校经常组织一些校际、区级和市级各类竞赛活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得到恢复与发展。
按照《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由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于1980年和1985年先后举行了第二届(太原)和第三届(鞍山)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982年和1986年先后举行了第一届(北京)和第二届(大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全国性学生体育竞赛已经形成制度化。
(四)快速发展阶段(1986年至2000年)
1985年12月27日至1986年1月1日,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省掖县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的精神,总结交流了学校开展业余体育训练的经验,讨论和确定了《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年~2000年)的框架。1986年11月11日,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中长期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规划,确定了从1986年至2000年,15年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及10项政策和措施。《规划》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明确了学校课余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明确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明确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功能。《规划》的主要精神,从理论上澄清了当时学校和社会上对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模糊认识,也为课余体育训练实际工作指出了努力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保障作用。《规划》的出台对于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我国课余体育训练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1.课余体育训练的机制初步形成
《规划》的贯彻实施,使得学校课余训练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了适当的位置。《规划》构筑的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框架被学校和社会普遍接受,试点学校的工作得到了广泛支持,非试点校也按《规划》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申请被列入试点范围。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以试点中学为骨干,以试点大学为龙头的课余体育训练网络初步形成,为省、市专业运动队和高等体育院、校输送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
1988年原国家教委公布了216所中学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重视,也激发了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截至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的“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达102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达320所,受训人数达25000人左右。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每年向优秀运动队输送4000余人,向高等学校输送5800余人。目前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注册的运动员人数为40000余人。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不断创新,课余体育训练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初步形成以本学校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各具特色的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模式。如“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与高水平试点大学一条龙办学模式”、“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办体育俱乐部的模式”、“高水平试点大学与行业体协联办模式”、“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与专业队联办模式”、“传统校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办模式”、“高水平试点大学独立运行模式”、“后备人才培养学校运行模式”、“传统校独立运行模式”等多元化的“体教结合”模式,并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学生运动竞赛的制度日臻完善
《规划》颁布以来,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在《规划》精神的指导下,逐步探讨和完善学校运动竞赛制度。我国学校体育竞赛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在各级教育部门及体育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
自1990年以来,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直接领导下,先后成立了中国大学生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橄榄球、棒球(垒球)、健美操与艺术体操、武术、棋类(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桥牌、击剑、跆拳道、自行车、定向运动、攀岩运动、舞龙舞狮、赛艇与龙舟、射击、国防体育、冰雪运动及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体育运动、高校体育运动发展战略研究、新闻宣传等28个单项体育协会(分会)及工作委员会组织。各单项体育协会都制订了相关的竞赛制度。如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简称“大田赛”),自199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1届,1999年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之后,每一届都规模盛大,参赛院校达100余所、参赛运动员达1500余人;1990年至今,全国大学生篮球比赛及全国大学生排球比赛,也是连年举行,其中,由大学生篮球协会自1998年创建推出的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现已成功举办11届),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每一届比赛都有500余所大学报名参赛,赛会十分热烈。由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飞利浦杯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及华晨杯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更是深受欢迎,每一届联赛都各有400余所大学和300余所中学报名参赛,比赛精彩、激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自1986年以来,共举行了4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四届,1989年唐山;第五届,1993年青岛;第六届,1995年武汉;第七届,1999年广州);举行了5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二届,1986年大连;第三届,1988年南京;第四届,1992年武汉;第五届,1996年西安;第六届,2000年成都)。在全国大运会中还设立了“校长杯”奖。全国中运会及全国大运会的规模(比赛项目、参赛人数)及各地方的重视程度,也是一届胜过一届。第七届全国中运会参赛运动员共计2000余人(不含球类项目参加预赛运动员人数);第六届全国大运会参赛运动员共计5000余人(不含球类项目参加预赛运动员人数),为社会各界所瞩目。
随着我国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发展的需要,1997年原国家教委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重申: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3年举办一次;并规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一至二次全国性的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学生运动竞赛制度日臻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管理日趋规范
自《规划》之后,教育部为加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组织与管理,相继颁布了27个相关管理文件。这些文件包括有关高水平运动队高校招生办法管理、体育竞赛的注册与管理、试点高校和试点中学的管理和评估办法等相关规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竞赛的管理,教育部于1997颁发的“关于印发《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的通知”(教体[1997]9号)中规定,“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单项分会主办”。“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是我国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主管部门。这样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体制。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教育部党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精神,于1998年8月25日决定,“为进一步发挥由教育部所主管的中国大学生、中学生两个全国性,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体育协会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为教育部直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中国大学生、中学生体协的常设办事机构”。
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简称“学体联”)的成立,表明教育部领导对学生体育协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并明确了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的职能是在教育部领导下,代表国家,行使政府的职能,负责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及组织参加国际学生体育竞赛的各项管理工作。“学体联”的建立,使中国大学生、中学生体育协会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对开展全国学生国内体育竞赛和参加国际学生运动会及单项比赛的组织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职能、任务明确。
4.课余体育训练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
《规划》实施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探讨与实践,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比赛规模不断扩大,运动成绩逐年提高,一批学生运动员的体育运动成绩达到了健将标准,运动会各项纪录多次被刷新。据中国大学生体协田径协会的资料,第九届(1999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共有74名运动员达到健将标准,374名运动员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
5.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健康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体育对于促进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余训练和各种比赛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凝聚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加强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如CUBA提出的“大学生自己的篮球赛”、“打篮球是我的梦想,上大学是我的梦想,CUBA是我圆梦的地方”的宣传口号,都带有鲜明的校园文化气息。这都使校园文化更有活力、有朝气、有个性。
6.学校体育竞赛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化交流
《规划》实施以来,由教育部门多次组织参加国际中学生体育比赛,并在一些赛事中取得可喜成绩,主要有:世界中学生越野赛、太平洋地区学校运动会、第19届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第九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等。通过参加国际间学校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使我国学校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同各国学生的交流,提高了我国学校在国际学校体育界的地位和知名度,为今后由教育系统组队参加世界水平的学生运动会及各单项体育比赛积累了经验。
(五)跨越式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1.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全面接管我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运会及单项体育比赛的对外联络、组队参赛等各项工作。2.世界性大赛成绩辉煌。3.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多彩,体育竞赛引入市场化和社会化机制。
2001年是《规划》结束之年,这一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经过30余年的积累,中国代表团成绩喜人,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一举夺得54枚金牌、25枚银牌、24枚铜牌,金牌及奖牌总数均居各参赛国之首,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2003年5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有关精神,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决定,将我国参加世界大学生(冬季、夏季)运动会及单项体育比赛的选拔、组队及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移交”由国家教育部所领导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全面负责。
我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运会及单项体育比赛的对外联络、组队参赛等各项工作,由原国家体委“移交”至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全面负责,这是历史的转折,也是历史的必然,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高等院校,乃至教育部都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这次移交,在为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3年第22届(韩国大邱)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排名第一;第23届(土耳其),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排名第二;第24届(泰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排名第一;第25届(塞尔维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排名第二;2009年第24届(哈尔滨)世界冬季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取得18金、18银、12铜的成绩,位居金牌榜榜首。
2005年4月,教育部根据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教体艺[2005]3号),该文件在充分肯定1986年《规划》颁布以来,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制度,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经验
经过六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了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地位
《规划》明确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目的和功能。为课余体育训练的实际工作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保障作用。
(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人才是课余体育训练的根本目的
自《规划》实施以来,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学籍、训练、竞赛管理,及中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训练工作的评估等方面,先后下发了一批配套文件(共计29种)。这些文件的制订和颁布,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了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健康、稳步、有序的发展。
(三)一般课余体育训练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相结合,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我国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从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国情出发,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凡是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训练,或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训练;而对于多数暂时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一般性的学校体育代表队训练。
与此同时,条件较好的学校在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一般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使两者有机结合,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
(四)“体教结合”是我国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体教结合”是我国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一种形式。所谓“体教结合”就是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相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及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系统在教练员、场馆器材、竞赛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教育系统在生源、文化课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体教结合”就是要做到义务共担、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这种结合有利于遵循文化教育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开展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江西、广东、湖北、陕西、四川等省(市)高等院校和中学形成的几种“体教结合”形式,是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一条重要经验,并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
(五)学校体育赛事的文化建设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加强学校体育赛事的文化建设,是打造赛事品牌的有效方式,对于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凝聚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一些体育赛事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仅解决了赛事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且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依托学生体育协会开展体育竞赛的管理体制,符合我国国情
在各级体育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对推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与学生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仅以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分会为例,由成立之初的3个发展至今天的24个,各分会都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促进我国学生体育竞赛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对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的展望
随着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体制和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开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将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将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被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推进了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的深入普及和开展。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将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体系,竞赛内容将更加丰富。随着各级各类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在学校建设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其目标的理解,不同层次,内容多样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活动将得到广泛开展,这将进一步丰富学校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学生的多样化体育需求。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制更加完善,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国体育体制的深化改革,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和健全,将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基地。
(四)“体教结合”将成为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特征。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体教结合”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并得到广泛认可。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体教结合”模式不仅是学校系统将继续坚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将成为体育部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有效渠道。
(五)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将朝着协会制、社团制、俱乐部制的多元化方向转变。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将逐渐由现在的政府主管,向协会制、社团制、俱乐部制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转变,学生体育协会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将进一步推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题目设计:刘显德
请你阅读
奇异的星空
无边无际的天空,原来就是一个星星的世界。月球、太阳以及我们生活着的地球,都是这个星星世界的一分子。要是你站在别的星球上看地球,地球也像其他星星一样,只是眨着眼的一个小点儿。
月球,我们称作月亮。它离地球最近,太空人到过月球很多次了,发现那里到处都是荒凉的“环形山”。不过,在晴朗的夜晚,当它给大地披上了银辉的时候,人们面对着灿烂群星中的那一轮皎洁明月,总是赞赏不绝,其实,月球只是反射着太阳发出的光,它自己是不会发光的。
月球比地球小,而太阳却比地球大得多了。太阳的直径有140万公里,等于1009个地球合在一起那么巨大。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远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就和月亮的大小差不多。
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去,太阳的表面是一片浩瀚的火海,那火焰仿佛是怒吼中的风暴。它的光和热射到地球上,我们称做阳光,是生物不可缺少的东西。
天空中跟太阳一样会发光发热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有很多星星,比太阳还大,只不过距离地球更遥远,我们看起来都是一个小点。这无数的星星,组成了一个美丽绚烂的星星世界。每当夜幕降临以后,它们便闪耀着光芒。红的、蓝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相辉映,好像彩色的珍珠布满了夜色的天空。
这布满星星的天空, 太奇异了。在那些星星上面,有没有空气,有没有生物,是现代太空科学家们正在寻求的答案。
通过读这篇短文,同学们会进一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促使我们去探索星球的奥秘,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读了这篇短文,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讲给你的父母听。
jiǎo hàn yìnɡ
皎洁 浩瀚 交相辉映
皎洁:明亮而洁白,一般用来形容月光。
浩瀚:形容大而多。
绚烂:灿烂的意思。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1.看拼音写汉字。
huānɡ liánɡ qínɡ lǎnɡ nù hǒu shǎn yào
( ) ( ) ( ) ( )
2.去掉括号错误的读音。
一分(fèn fēn)子 皎(jiǎo jiāo)洁 火焰(yán yàn) 珍珠(zū zhū)
3.用字组词。
像( ) 幕( ) 怒( ) 镜( )
象( ) 慕( ) 努( ) 境( )
4.月亮靠什么发光的?它的表面是怎样的?
【拓展训练教案六】推荐阅读:
拓展训练教案07-26
素质拓展训练教案12-09
拓展训练感想拓展激发工作热情09-18
拓展训练个人10-05
拓展训练计划12-01
电网拓展训练02-07
拓展心得体会——拓展训练商务品质04-18
小学六年级上册成功训练教案12-12
拓展训练游戏-----造桥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