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

2025-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精选4篇)

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 篇1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的对象:(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异常病例/事件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3.特异性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

4.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承担监测工作的临床医生培训率达(100%)。5.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6.一旦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医院应当及时(组织院内会诊),会诊确认后,在(1)个工作日内将报告卡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报至所在地疾控中心。

7.同一哨点医院短时间内发现(2)名或(2)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属于可疑聚集性病例。8.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网络报告及时率达(100%),准确率达(100%),可疑聚集性事件发现率达(90%)以上。

9.5-10月,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10)例,其余月份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5)例。

10.医院专管人员每日收集病例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完成网络报告的时限是(1个工作日)。

11.如没有填写(暴露信息),则该病例不予采纳,不计入当月工作量中。

12.被上级部门审核退回的数据,哨点应在(1个工作日)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上报工作。

13.专管人员对院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行(周)督查制度。有督查(计划),督查(记录)和结果追踪落实。

14.《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表》中所列的发病、就诊时间应精确到(小时)。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卷

单位 姓名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的对象:()。2.异常病例/事件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3.特异性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

4.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承担监测工作的临床医生培训率达()。5.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及时报告当地()部门。6.一旦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医院应当及时(),会诊确认后,在()个工作日内将报告卡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报至所在地疾控中心。

7.同一哨点医院短时间内发现()名或()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属于可疑聚集性病例。

8.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网络报告及时率达(),准确率达(),可疑聚集性事件发现率达()以上。

9.5-10月,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例,其余月份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例。

10.医院专管人员每日收集病例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完成网络报告的时限是()。

11.如没有填写(),则该病例不予采纳,不计入当月工作量中。12.被上级部门审核退回的数据,哨点应在()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上报工作。

13.专管人员对院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行()督查制度。有督查(),督查()和结果追踪落实。

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 篇2

姓名: 职务:医生 / 护士 考核时间: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伤寒杆菌的致病因素是(B)A.鞭毛 B.内毒素 C.外毒素 D.菌体抗原

2、疟疾最常见的体征是(B)A.肝肿大 B.脾肿大 C.黄疸 D.贫血貌

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溶血尿毒综合症

4、根据下列HBV感染状况检查结果,可作为献血员的是 抗 HBc 抗Hbe 抗HBs HBsAg(B)A.+-++ D.+

5、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指标(C)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6、显著贫血见于(D)A.间日疟 B.三日疟 C.卵圆疟 D.恶性疟

7、为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C)A.病后免疫 B.隐性感染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免疫人群移入

8、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三对指标检查中,在血中不易检出的是(D)A.HBeAg B.HBsAb C.HBeAg D.HBcAg

9、“草莓舌”是下列哪个疾病的典型体征(B)A.麻疹 B.猩红热 C.斑疹伤寒 D.伤寒

10、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是(B)A.奎宁 B.氯喹 C.伯氨喹林 D.乙胺嘧啶

1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致病菌在我国较多见的是(B)A.宋氏痢疾杆菌 B.福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志贺痢疾杆菌

12、肺结核主要感染途径中 的是(B)

A.结核菌主要通呼吸道传播 B.通过皮肤、泌尿生殖道传播 C.次要的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机体 D.大量毒力强的结核侵袭时易发病

13、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的是(D)

A.渗出性改变 B.增生性改变 C.坏死性改变 D.化脓性改变

14、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是(C)

A.原发综合征 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浸润型肺结核 D.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15、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部位是(A)A.心脏瓣膜 B.大动脉内膜 C.心内膜 D.腱索

16、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对(D)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A.牙齿 B.神经系统 C.视觉 D.骨骼

17、水痘的主要流行时间正确的是哪项?(C)

A.夏季6~7月 B.秋季9~10月 C.常年发生,但春冬季较多见 D.冬季11~12月

1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D)A.甲型肝炎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出血热 D.伤寒

19、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C)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水痘 20、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D)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B)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2、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B)A.打击卖淫嫖娼

B.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C.避免输血 D.应用疫苗

23、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D)A.急救中心 B.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B)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由下列哪个组织颁布的:(B)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卫生部 D.省人民政府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传染病患病后可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ABC)A.伤寒 B.乙型肝炎 C.细菌性痢疾 D.甲型肝炎

2、下列传染病中通过虫媒而传播的有(AC)

A.疟疾 B.流行性出血热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钩端螺旋体病

3、分泌型腹泻的临床特点:(ABCD)A.每日大便量超过1L B.大便为水样,无脓血

C.禁食48小时后腹泻仍持续存在 D.粪便的PH值多为中性或碱性

4、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BCD)A.阿昔洛韦 B.奥司他韦 C.金刚烷胺 D.扎那米韦

5、下列哪些病可经胎盘传插:(A D)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艾滋病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答: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输血或血制品、静脉吸毒、不洁注射、纹身、拔牙、针刺、修面等)及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分娩时经产道感染及产后哺乳喂养等方式)等3种途径进行传播。

2、诊断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满足的4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3、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是什么?

答:(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3)病原携带状态(4)潜伏性感染(5)显性感染

4、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5、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主要职责?(至少三条)① 接受培训,做好分诊登记;

食源性疾病报告制度 篇3

根据《食品安全法》、《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等要求,我院作为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负责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为做好我院相关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分管院长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领导,预防保健科、首诊医师具体负责监测工作,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临床医师的全员培训工作。

2、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对象包括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

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上报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上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在2个工作日内将病例信息表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4、预防保健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网络直报、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统计、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质量反馈等工作。

5、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执行奖惩制度,对及时上报且上报信息填写完整的临床医师进行奖励,对迟报、漏报、上报卡填写缺项严重的临床医师进行相应处罚,奖罚情况报分管领导,每月统计一次。

6、发现食物中毒群体性事件,首诊医生除填写报告卡外同时报告医疗总值班,还应及时联系预防保健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封存相关标本,做好登记、抢救记录等资料保存。

7、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并及时报县疾控中心,配合其做好流调工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篇4

根据省卫计委《2015年可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X卫食品字[2015]3号)、《2015年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X卫食品字[2015]4号)号要求,我院作为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负责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为做好我院相关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对象包括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

2、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上报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公共卫生科)专管人员24小时内将病例信息表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3、预防保健科(公共卫生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网络直报、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统计、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质量反馈等工作。

4、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执行奖惩制度,对及时上报且上报信息填写完整的临床医师进行奖励,对迟报、漏报、上报卡填写缺项严重的临床医师进行相应处罚,奖罚情况报信息科,半年统计一次。

5、发现2例或2例以上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并及时报禹城疾控中心,配合其做好流调工作。

上一篇:送教上门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地球主题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