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频率计算习题

2025-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因频率计算习题(精选4篇)

基因频率计算习题 篇1

1.基因库:指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1)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

(2)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2.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

即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总数÷该等位基因总数

(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比例不同,且受外界因素影响。

(2)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不变的条件:①种群极大;②个体间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

④没有迁入与迁出;⑤没有自然选择。

3.基因型频率: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全部个体的比例。即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种群个体数 4.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PA =

Pa =

由上述公式可得出以下结论:

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题型一已知各种基因型的人数求基因频率

【例1】在一个种群中,AA的个体有30个,Aa有60个,aa有10个,则A、a的基因频率分别

是、。60%、40%

【例2】已知人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群体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a基因频率分别是、。64%、36%

【例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

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6%

【例4】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概率是。163/2380(6.8%)

 题型二:根据各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例5】从某个种群中,测知基因型为AA个体占30%,Aa的个体占60%和aa的个体占10%,则

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60%、40%

【例6】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

43%:7%,则该地区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136/150、14/150(9.3%)

题型三根据遗传平衡公式求基因频率

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1)种群是极大的;(2)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3)没有突变产生;(4)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世代稳定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种群存在以下公式: p2

+2pq+q2

=(p+q)2

= 1。其中p、q分别代表一对等位基因A、a的基因频率,p2 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纯合子(AA)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Aa)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纯合子(aa)的频率。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例7】在某一个遗传的种群中,表现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占16%,那么该种群

中AA、Aa的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36%、48%

【例8】如果在以下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基因A和a的频率是多少?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50%、1/9

【例9】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个人就有一人患此病。如果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个患病的儿子,此后该女又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则再婚后他们生一个患此病孩子的概率是。1/102(0.98%)

【例10】已知某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25%,aa基因型频率为39%,则该种群的个体自交一代后,基因型AA的频率为。34%

 归纳总结: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已知各基因型的比例,求该种群自交一代后,某基因型或

基因频率计算习题 篇2

1.根据定义计算:

基因频率= (该基因的数目) / (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基因型频率= (该基因型的个体数) / (总个体数×100%) 。基因型频率改变, 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遗传平衡定律:一个群体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 群体中各个体的基因频率比例可以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 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群体, 需满足的条件: (1) 在一个很大的群体中; (2) 随即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 (3) 没有自然选择; (4) 没有突变发生; (5) 没有大规模迁移。 群体的基因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中保持不变。 这样, 用数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p+q) 2=p2+2pq+q2。 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运用此规律:

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A=AA+1/2Aa a=aa+1/2Aa

已知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AA=A2Aa=2×A×a aa=a2

二、例题

1.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 (aa胚胎致死) , 2 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abb ∶AAbb=1∶1, 且该种群中雌雄比例为1:1, 个体间可自由交配, 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

A∶5/8 B∶3/5 C∶1/4 D∶3/4

析:求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即AA=?

∵个体间可自由交配, 即为理想状态

∴亲子代之间基因频率不变

P∶ 1/2Aa 1/2AA

∵aa胚胎致死

∴AA=9/15 Aa=6/16

∴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AA=9/15=3/5

∴选B

2.某种群中, AA的个体占25%, Aa的个体占50%, aa的个体占25%, 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且aa无繁殖能力, 则子代中AA:Aa:aa为 ( )

A.3:2:3 B.4:4:1 C.1:1:0 D.1:2:0

析:∵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为理想状态, 即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

∴选B

3.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 可以随机交配, 没有迁入和迁出, 基因不发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 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 抗病可正常开花、结实, 感病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

A.4/9 B.1/16 C.4/81 D.1/8

析:∵随机交配, 没有迁入和迁出, 基因不发生突变

∴为理想状态, 即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

∴选B

规律总结:在理想状态下, 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 故根据亲代的基因型频率, 推出亲代的基因频率, 也是子代的基因频率, 再根据子代的基因频率求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即:理想状态下, P的基因型频率⇒P的基因频率子代的基因频率⇒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注意:当出现某一基因型胚胎致死时, 基因型频率也要相应改变。

摘要:本文给出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的公式, 对例题进行了解析, 并做了规律小结。

基因频率计算习题 篇3

摘要:主要对教材中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影响的计算方法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及其依据。

关键词:遗传平衡定律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一、问题来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节,第117页。内容如下:

1870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频率如下:SS10%,Ss20%,ss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第2~10年间,该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频率是多少?请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二、对此问题的分析

笔者认为这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桦尺蠖的生活史

桦尺蠖,又名桦尺蛾,学名Biston betularia,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六足纲)鳞翅目,尺蠖蛾总科尺蠖蛾科(Geometridae)。尺蛾以幼虫过冬,4月左右随寄主复苏,然后取食嫩叶生长发育。6月左右进入化蛹期, 7月左右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只有10天左右,交配产卵后死亡。随后卵发育成幼虫取食叶肉,10月左右进入休眠。根据尺蛾生活史可以看到它的寿命是一年。

(二)自然选择的对象

因为桦尺蠖的寿命是一年,也就意味着一年后所有的桦尺蠖全部死亡,存活的是它们的后代,那么到了下一年自然选择应该作用于它们的后代,而不是上一代。

(三)教材计算的错误原因

教材中计算第2年桦尺蠖的数量时,是以第1年桦尺蠖的数量作为基数,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到第2年时,第一年的桦尺蠖已经全部死亡,不可能以它们作为计算的基数。

三、正确的算法

要正确计算第2年的数量,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被淘汰的个体有没有留下后代?多少后代?后代中各种类型比例如何?但笔者认为,在高中范围内应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并假定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的个体在繁殖前死亡而且不再产生后代,而没有被淘汰的其它个体则随机交配,且繁殖能力相同。那么第二年的算法应该如下:

参考文献:

[1]周善平,孙悦泽.女贞尺蛾的生活史与防治研究.植物保护,1990,(01):30.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 篇4

1.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例1 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解析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只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一部分基因。当发生基因突变时,种群的基因库也有可能发生改变。自然界中,没有哪个个体是长生不死的,个体的表现型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却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并在群体中扩散。

答案 C

例2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答案 B

点拨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并不影响变异的方向。通过环境选择将生物个体产生的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下来。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个体虽然死亡了,但决定个体表现型的基因却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并在种群中扩散。因此种群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例3 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且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蓝眼的有3600人,那么,在这一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根据此概念,在这一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12000×2+14400)/(30000×2)=64%,a的基因频率=1-A的基因频率=1-64%=36%。

答案 A

例4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

A.24%,72% B.36%,64%

C.57%,43% D.60%,40%

解析 基因型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中,某一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占所有个体数的比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的频率的关系如下: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故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24%+1/2×72%=60%,a的基因频率=4%+1/2×72%=40%(或=1-A的基因频率=1-60%=40%)。

答案 D

例5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1/9 C.1/8 D.1/4

解析 哈代-温伯格定律也叫遗传平衡定律,它是指在种群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等条件下,如果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随机交配),则亲子代的基因频率可以代代保持不变,且在平衡状态下,子代基因型频率可根据亲代基因频率按下列二项式展开式来计算:[P(A)+q(a)]2=p2(AA)+2pq(Aa)+q2(aa),其中p为亲代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q为亲代的基因a的基因频率,P2为子代AA的基因型频率,2pq为子代Aa的基因型的频率,p2为子代aa的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所以Aa的个体基因型频率变为2/3,AA的个体基因型频率变为1/3,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1/3+1/2×2/3=2/3,a 的基因频率=1/2×2/3=1/3。在随机交配一代后,按照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可知,子代aa的基因型频率=(1/3)2=1/9。

答案 B

1.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

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

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3.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 )(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0.36,0.48,0.16 B.0.48,0.36,0.16

C.0.16,0.48,0.36 D.0.16,0.36,0.38

4.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12% B.9% C.6% D.4.5%

5.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非常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 (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个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4)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 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 。

1~4 DCAC

5.(1)0.5 (2)0.25 不会

上一篇:铁路设计院汇总下一篇:淘宝商城注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