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词汇表

2025-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册语文词汇表(精选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词汇表 篇1

【预习目标】

会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

能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

会描述基本饮食结构。

【重点词汇】

● always, usually , often, sometimes , hardly , ever, never.

● how often, once , twice , three times a week , every day.

● milk, junk food, health, unhealthy, habit, exercise, most, result, try, different

maybe, although, arm, foot, tooth, ear, eye, advice, thirsty ,forget, finish, plan .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预习目标】

掌握身体各部位名称的英文表达方式

能表述身体的种植皇室约岸运松硖宓闹种植皇矢枋实钡慕ㄒ

【重点词汇】

● head, nose, eye, ear, tooth, neck, stomach, back, leg, arm, foot, throat ● thirsty, stressed out,/ dentist, lie, rest, honey, water, illness, advice. ● cold, fever, headache, toothache, stomachache, sore throat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预习目标】

会使用现在进行时态表示未来计划

会使用wh-特殊疑问句

【重点词汇】

babysitting, going sightseeing, going fishing

how long / plan, decide / at home, get back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预习目标】

● 学会谈论交通工具

● 合理安排行程,并合理选用交通工具

【重点词汇】

● get to, how far./ bicycle, subway, car, train.

● bus stop, train station, bus station, subway station

八年级上册语文词汇表 篇2

一、十分勤劳的父亲

我家的台阶父亲觉得太低。但是, 这三级台阶也是年轻时的父亲勤劳的结果。“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 用三块青石板铺成”。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这可是一块一块“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的, 而且是“一口气背到家”的。“父亲”的力气可真大, 这样节省了石料钱。力气大而且勤劳, 父亲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家。父亲的个子高, 力气又大, 长年累月地在地里劳作, 但毫无怨言。

父亲的勤劳还可以从那双脚上看出来。“他的脚板宽大, 裂着许多干沟, 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 他一般都去凼里洗, 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父亲的脚, 要过年才在家里用板刷刷洗一次, 而这次, “我为他倒水, 倒出的是一盆泥浆, 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有这样一双脚的“父亲”, 是农民的本色, 是农民的骄傲, 这是一双多么勤劳的脚啊。和那些笼在袜子里鞋里的细皮嫩肉的, 还要去“洗脚城”享受一番的脚相比, 父亲的脚, 可以说是“铁脚”, 踏踏实实地生长在泥土之中。

父亲的每一年, 都在勤劳中度过。“于是,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 四个月去山里砍柴, 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哪一天闲得了?

二、非常节俭的父亲

父亲十分勤劳, 也非常节俭。这是中国广大农民的本色, 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 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 父亲感到太可惜”。一双草鞋, 现在还有多少人看重?尤其是那些几千块钱一双的名牌鞋子, 买来没穿几天就因不够时髦而丢弃的“大款”, 不知作何感想。当然, 经济发达了, 条件好了享受一下是可以的, 但浪费永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父亲要建新屋, 这是一个长久的打算。“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 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终于“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高”。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一块石头, 在今天有几许人看中了?除了像“父亲”这样节俭的农民。“勤俭持家, 家大业大”, 这是农民的信念、追求、希望。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舍不得穿一件新衣服, 舍不得穿一双新鞋, 这就是“父亲”样的农民啊。“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这应该是作为燃料, 物尽其用了。

三、需要尊重的父亲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而其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其实, 父亲也需要尊重。就算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农民, 中国的农民, 没有社会地位, 但不能没有人格。愚昧也好, 落后也行, 就是不能丢了自己的人格。中国人口十几亿, 多的就是农民。每个农民都能在人格上进行自我塑造, 在潜意识里提高自己的地位, 那么, 中国人的脊梁一定会挺得更直。

的确, “家乡地势低, 屋基做高些, 不太容易进水”。这是实用一说。“另外还有一说,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这个目标, 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终于, 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新台阶砌好, 九级, 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这时, 我们不妨揣摩一下“父亲”的心理:在不大自然之中, 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骄傲自豪吗?老实厚道的“父亲”, 不懂得炫耀, 但他的内心应该是有一丝满足的。别人尊重与否, 姑且不论, 但自己尊重自己总行吧。父亲一生的奋斗, 就是要赢得尊重。

四、心情沉重的父亲

父亲辛辛苦苦勤劳节俭了大半生, 积铢累寸,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实现了, 心头的喜悦自是难以言说。但是, 新屋落成了, 有了九级台阶了, 人却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年轻时, 背三百来斤的青石板, 能从山上一口气背回家。但在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时,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是呀, 自然法则, 岁月不饶人, 当年的壮小伙子, 而今成了力不从心的老人了。“有一天,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 在上台阶时, 父亲的腰又闪了。虽经母亲的土方医治, 但父亲毕竟老了, 再不敢让他担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 又觉得很烦躁”。连在自己骄傲的青石台阶上坐坐, 也“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人聊天了, “偶尔出去一趟, 回来时, 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的确, 父亲的心情是沉重的。有时, 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后, 就会陷入一种迷惘之中。而父亲呢?怎么了?那极短的头发, 像“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高低不齐, 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五、结语

八年级上册语文词汇表 篇3

此句直译应是:因为(“以”)这样(“然”)的原因(“所”指代性副词)(是)什么(何)(呢)?水土不同(异)(啊)。

然而,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这句译文中的“因为这样”和“原因”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意译为: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或: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此句直译应是:叶子只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然而前半句的译句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只有叶子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此句前半句中的“绝”意为“气息中止或死亡”。照前句字面意思讲,王子猷应该是早就死去多时了。可是为什么后半句又讲他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难道说前面那个死了的王子猷又起死回生重新复活了?否则,岂不是前后矛盾?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认定王子猷前回的死是昏死而非真死。于是此句可推译为: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教参原译: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笔者认为,此句翻译似乎不妥。因为此句主语“青树翠蔓”和谓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很难整体搭配。此句实际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格。所谓并提,又叫合叙,即文言文中出现的将两个词语或句子合并成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文言修辞现象。如郦道元《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就是由“自非亭午不见曦”和“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成的。此句真实含意为:

青树参差披拂,翠蔓蒙络摇缀。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原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如果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看见”,那么根据现代汉语语法,此句动宾搭配显然不当。因为“明”处“可见”,“灭”(隐藏)处怎能也是“可见”的呢?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知道”。据此,此句可译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一样流动,这才知道这条河道的有些地方是隐藏着的,有些地方是显露着的。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此句至少有两个语病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一是“寂寥”和“悄”前后重复,“凄神寒骨”和“悄怆”基本上也算是近义词;二是“无人”与后文的“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自相矛盾。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的解释是这样的:“竹树环合”的环境特点使作者仿佛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这又使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当时被贬寡居的生活处境,于是悲从中来,感到这样的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则强调了作者这种因为环境极端寂静而产生的悲伤之情的深重。“悄怆”,即作者由观看小石潭周围环境而产生的静极而悲的感情。

至于第二个问题,笔者想可能有两种解释:1.吴武陵、龚古等人虽与作者同游,但他们并没有随同作者一起“伐竹取道”并来到小石潭边。2.吴武陵、龚古等人虽在作者身边,但由于作者过于陶醉于小石潭优美动人的景致而完全忘记了他人的存在。

据此,本句不妨试译为: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这里既寂静又空旷,没有其他人,这样的环境不禁使我心神凄凉,骨节寒冷,如此静极而悲的感情真是深不可测啊!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126页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解释显然是不太准确的。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这里的错误有二:一是译文中“悄怆”被解成了“寂静”的意思,这和后面对“悄怆”一词的注解相矛盾。二是没有指明“幽深”指的是什么深。

(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重。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把此句中的“隶”和“从”分别解释为:隶,随从;从,跟随。众所周知,“随从(名词)”和“跟随(动词)”是近义词。如此一来,“隶而从者”(直译:随从而跟随的人)岂不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病句?

笔者认为,这里的“隶”不妨解释为:“以奴仆(或随从)身份”。这样既解决了上面的难题,又突出了作者当时孤苦无依的处境。

(8)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无论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还是苏教版八语教参都把此句中的“胼胝”解释为“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据此,“亲劳胼胝”一语便可直译为:亲自辛劳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或可直译为:亲自辛劳使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劳苦。(“劳”字使动化。)

显然,以上两个译句都是病句。

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胼胝”似乎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1.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手脚生茧子”。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辛劳(乃至)手脚会产生茧子。

2.此为借代修辞格,即以“因劳动而在手脚上磨成的茧子”代指“因劳动而磨出茧子的手脚”。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劳苦使生了茧子的手脚觉得劳累。

两相比较第一个解释更合理一些。

(9)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将此句译为: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苏教版八语教材对“布袍缓带”一语给出的解释是: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把前面教参的译句紧缩一下,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

海瑞轻装便服,顶风冒雨,来来往往。

这显然是一个病句。因为名词性短语“轻装便服”怎么能够和动词性短语“顶风冒雨”、“来来往往”同时作这个句子的谓语呢?

因此,从这个句子的实际情况看,原句中的“布袍”和“缓带”两词其实都是名词当作动词活用的。即:

布袍,穿着棉布长衣;缓带,系着宽松衣带。

这样原句就应翻译成: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棉布长衣,系着宽松衣带,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10)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对此句的翻译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据此,笔者可以断定,按此教参观点来看,句中的“荡”应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激荡”。“曾”则同“层”,层出不穷;决,裂开;眦,眼角,指眼睛。

此句是杜甫五律《望岳》中的颈联。按照律诗的写作要求,此联应对仗。既然“荡”是使动用法,那么为什么后半句中的“决”不是使动用法呢?再说,如果把“荡胸生曾云”译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即“曾云荡胸”,那么,原句中的“生”岂不是就没法解释了?后面的句子更不能按照对仗的要求翻译为“归鸟决眦”。另外,一般的主谓倒置的倒装句往往有强调谓语的作用。如果说前句倒置谓语是为了强调谓语“荡胸”,那么后句却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强调谓语“决眦”。

所以,笔者认为,此联似乎可以这样来翻译:在我激荡的胸脯周围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的云气,在我睁开的眼角周围飞来了一批又一批返回的鸟儿。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即天涯。

此句用“浩荡”修饰“离愁”是词语的超常搭配,暗示诗人心中的离愁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深重。“浩荡离愁”是名词性短语,“白日斜”则是主谓短语。诗人将它们连用在一起也属词语的超常搭配。诗人如此造句自然是为了更充分地抒发自己心中浩荡的离愁。因此,翻译此句时就应该注意突出诗人的这一意旨。

据此,此句可试译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在斜挂夕阳的映衬下越倍增伤感, 离开京都,我把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立即来到了天涯一般。

(1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中“落红”借指落花,而这里的落花又比喻像自己一样已经辞官回家的爱国志士。

(1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句中“南冠”本指古代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详见教材231页注释3)

但此句中的“南冠”显然是一个动词。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南冠”实际上兼用了借代和词类活用两种修辞格,可理解为:本借指囚犯,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成为囚犯”。

(杨卫军 江苏盐城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224131)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篇4

1.(1)湛(2)矫(3)磬

(4)迥(5)绚(6)銮

2.(1)矗立(2)接见(3)掩映

3.(1)改为: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改为: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

4.示例:龙飞凤舞龙蟠虎踞龙潭虎穴画龙点睛望子成龙龙吟虎啸

5.说明太和殿高大、宽敞、面积大,雄伟壮丽。

6.建筑精美,彩画绚丽。

7.端坐。威严。

8.因为太和殿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此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代表性。

9.略(反对故宫留星巴克者可从“给故宫乃至中国带来了形象上的损害”方面考虑;支持者可从“方便游客”角度阐述。)

说“屏”

1.(1)擅(2)帷(3)憩

2.(1)缓冲(2)显露

3.C

4.汤显祖杜丽娘柳梦梅关汉卿窦娥冤

5.“帘”的诗情画意,变化无端,“帘”所起的“隔”的作用,关于“帘”的韵事,各种“帘”的不同美感。

6.赞叹帘对于建筑装饰的重要意义,即使是设计大师也很看重;同时也指出了贝聿铭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7.喜爱、向往和赞赏之情。

8.多处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也使作为传统文化器具的“帘”更加富有文化内蕴。

9.如秦观的《浣溪沙》既写到了屏也写到了帘:“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大自然的语言

1.(1)孕(2)匿(3)萌

(4)翩(5)融(6)莺

2.(1)文中指各种花一个接一个开放。

(2)文中指春、夏、秋、冬,不断循环。

3.B

4.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5.(1)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2)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6.不能。因为这几段文字是按照由主到次(或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7.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篇5

一、基础及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词读音正确的一项(B)(2分)

A、狼藉(jí)陨落(yǔn)讪笑(xiān)喋喋不休(dié)

B、簌簌(sù)没落(mî)叱骂(chì)文质彬彬(bīn)

C、鄙视(bǐ)轻蔑(miè)颓败(tuí)唾手可得(cuǐ)

D、忸怩(ní)隘口(yì)厮守(sī)懵懵懂懂(měng)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2分)

A、典押(把财物交给对方做担保)荆棘(有刺的草木)

B、荒莽(鲁莽)些微(小)

C、摇曳(拉拽)无所事事(事情)

D、厮守(厮杀)默默无语(不说话)

3.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情郁于中 碌碌无为 勇往直前 钦差大臣 B、徇私舞弊 必恭必敬 人声鼎沸 骇人听闻 C、异想天开 敝帚自珍 无可耐何 大事渲染 D、惟妙惟肖 雍容典雅 郑重其事 声名狼藉

4、下列使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CB)(2分)

A、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地爬下,再抱着橘子走。

B、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C、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

D、-----说完,她大步走出法庭。

5.下列各句中的“到底”与“这到底是什么幻景?”中的“到底”意思一致的是(D)(2分)

A.新方法到底实验成功了。B.我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C.到底还是你们做得好!D.你跟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一首首激动人心的歌声,激起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B、我们一定要养成观察和思考,积累写作材料。

C、北京奥组委将招募10万志愿者。

D、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安全工作。

7.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2分)

A、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B、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8.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输》记叙了墨子在宋国即将进攻楚国之际,凭借谋略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B.《祖逖北伐》展示了一代名将的胆识,表现祖逖为国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C.《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歌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的艰苦生活及思乡之情。

D.《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邹忌从生活小事情悟出的治国道理的故事,说明纳谏的技巧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9.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天子为动,改容式车。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D、朝服衣冠,窥镜。

二、综合性学习。(5分)

10、假如放晚学后,欧阳斌同学邀请你去网吧玩电脑游戏,你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既不伤害与这位同学的感情,又能劝说他及时回家。(3分)

你是这样说服的:

11、作文片断修改。(有四处需要修改,要求至少修改三处。)(3分)

星期天早上,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去窦湍山。

出发不久,我们就来到了窦湍山的山脚下。稍作准备后,我们开始登山。才到半山腰,马明同学就已累得奄奄一息,落下了一大段。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几个同学主动上前搀扶他。同学们把一个个石阶当作一个个困难往脚下踩。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向下俯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图画„„

①。

②。

③。

④。

三、12、默写填空。(4分)

①.《采薇》中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②.《清平乐·村居》中写出了儿童天真顽皮的句子是

③.杨柳青青著地垂,_____________。”

④.《十五从军征》一诗中,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家中情况是: “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井上生旅葵。”

四、阅读(32分)

(一)(8分)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3.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戴 穿 倾 爬 探 攀

B、戴 穿 倾 攀 探 爬 C、戴 穿 探 攀 爬 倾

D、戴 穿 探 爬 攀 倾

14.怎样理解下面两个句子。(2分)

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⑵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答: 反语,强调那时对父亲的不理解,现在追悔莫及,同时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15.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正确而又能概括其突出特色的一项是(D)(2分)

A、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对比映衬,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怜爱和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亲切。B、这两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怜的真情。

C、这两段文字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挚,表达了父子深情。

D、这两段文字描述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和语言,以平实质朴文字表露了父子相亲相怜的深情。

16.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 第二次写出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是惜别之泪。

(二)(13分)

⑴四通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戴维先生告诉我,面试将要由贝克先生主持,在十人中选三名,我荣幸地成为十名面试者中的一个。

⑵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四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年龄不大,只有四十岁上下。

⑶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紧张,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推销”自己。

⑷考试是单独面试的。我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位老外便站起来,我认出他是贝克先生。

⑸“是你!你是”贝克先生流利的中文说出了我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双手。

⑹“原来是你!我找了你很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惊喜,激动的转过身对在坐的另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⑺我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我说话,贝克先生就把我拉到他的旁边的沙发上坐下,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明湖中,要不是你这位年轻人就麻烦了。真抱歉,当时只顾看女儿了,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⑻我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嘴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有救过您的女儿。”

⑼贝克先生一把拉住我:“你忘记了?四月二日,昆明湖„„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的。”贝克先生一脸得意。

⑽我站起来说:“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的女儿。”

⑾我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正直,我决定,免试了。”

⑿几天后,我幸运地成为四通公司的职员。有一次,我同戴维先生闲聊,我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人找到了吗?”

⒀“贝克先生的女儿?戴维先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七个人因为他女儿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17.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⑵段的内容属于,作者写此段内容有何目的?(3分)

为后面“我”的紧张和特殊的面试作铺垫

18.第⑼段中“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为他精心设计的考题得意

19.第⑾段中“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没想到我回答得如此坚决

20.文章末尾“有七个人因为他的女儿被淘汰了”,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有七个人因不诚实被淘汰

21.对第⑺段中“我的心狂跳起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内疚 B、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高兴

C、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惊喜 D、为贝克先生认错人而感到不安

22.给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B)(2分)

A、诚实的品德 B、面试 C、精心设计的骗局 D、贝克先生

(三)(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曰:“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23.解释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驻军

②已而之细柳军 到

③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使„„锋利

④先驱曰:“天子且至!” 将要

24.翻译句子。(4分)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25.皇上劳军两次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才“按辔徐行”,从这里可看出什么?这些与表现周亚夫有什么联系?(3分)

可看出周亚夫军纪严明,军令畅达,治军有方 这些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的“真将军”本色

五、作文(4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型中任选一题来写。

①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线上可填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激情„„

②有一位科学家说“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是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奋斗着,我们就无比重要的生活着。请以“我很重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期 中 测 试 题 答 案

一、1、略。

2、xiè sāng bīn 鄙 唾 篱

3、C。

4、C。

5、C。

6、D。

7、①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攻蓬。

③ 或轻于鸿毛 ④雉从梁上飞⑤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⑥艾青⑦《雷雨》

8、9略

二、现代文阅读

(一)10、朱自清,佩弦,背影,叙事(纪实)。

11、D

12、A。

13、反语,强调那时对父亲的不理解,现在追悔莫及,同时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14、D。

15、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第二次写出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是惜别之泪。

16、„„只好让他去。‖„„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二)17、诚实(正直)。

18、插叙,为后面“我”的紧张和特殊的面试作铺垫。

19、反衬出诚实(品德)的重要。20、为他精心设计的考题得意。

21、没想到我回答得如此坚决。

22、有七个人因不诚实被淘汰。

23、D。

24、B。

(一)25、26、(二)

27、司马迁 文学家史学家 纪传体。

28、① 驻军 ② 到 ③ 使„„锋利 ④ 将。

29、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放马奔驰。②命人告诉周亚夫:“皇帝敬重、慰劳将军” 30、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1、可看出周亚夫军纪严明,军令畅达,治军有方。(2分)这些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的“真将军”本色。

三、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篇6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怎样阅读叙事性作品

1、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划分层次,理出线索。

3、概括段意,画出重点语句。

4、归纳中心:弄清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写。

5、分析写法:可从语言特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范例1 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1、这是一篇新闻稿。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 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解答: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相关知识链接:什么叫新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范例2 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 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解答: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解题方法链接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芦花荡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老头子性格特点:老头子是一个抗日英雄的形象,他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老当益壮。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这一形象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蜡 烛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过写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苏联红军烈士的故事,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第二单元【散文】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忆沉重

看纪念演出 美丽

来到纪念地 回顾历史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呼唤和平面向现实

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的由来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 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 无知愚昧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背 影

朱自清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1.黑色的背影

背影 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蹒跚的背影 线索 背影

第三次――离别的背影 3.艰难努力的背影

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台 阶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强 老实厚道 不甘人后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老 王

伛(yǔ):弯(腰)曲背。攥(zuàn):握。惶恐:惊慌害怕。荒僻(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塌陷破败。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骷髅(kū 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滞笨(zhì):呆滞笨拙。愧怍(kuì zuò):惭愧。

1.“常坐”、“说着闲话”(总说)

2.“失群落伍”、“单干户”、“破旧三轮车”(境况)

3.一只眼是“瞎的”、另一只眼也有病(外貌)

4.“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居住环境)

5.“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最老实”(老实)

6.“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却还不放心”(善良)

7.“凑合”着“维持生活”、“病了”“总不见好”(生活困难)

8—21.送香油、鸡蛋(详写)

22.“总觉得心上不安”、“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本文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平淡中蕴含深刻,意味深长。有点琐碎的小事,闪烁着善良的性格美,即劳动人民的难能可贵的老实厚道。读杨绛的散文,就好像在看生活录像,一切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既不贬损,也不夸张。相反,如果本文写到杨绛经常到老王家去献爱心,那么老王感受到的仅仅是施舍,就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真切的感激之情,而且文章也毫无韵味了。这并不是说献爱心不好,而是写散文应该追求真实,是两码事。因为“善”与“美”,如果脱离了“真”,就会大打折扣。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

表达方式 功能特点 方法分类

记叙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 针对事例或现象发表见解,常用以点明主旨。摆事实、讲道理

说明 对事物或事理解说,使人有所知。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

描写 细致刻画,使对象具体化、生动化。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抒情 表达内心感受、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第三单元【说明文】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词汇表 篇7

一、培养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兴趣的重要性

八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 也有人说是危险期。从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看, 学生英语成绩变差多发生在这一时期。

相比七年级, 八年级增加了几何、物理等科目, 面对新科目的增加, 新内容的出现, 难度的增加, 学生心理上需要适应, 知识体系需要更新, 学生学习时间在进一步分散, 学英语时间减少。这时期考试增多, 如历史、地理等科目相继在这时期会考等, 学生的课业明显加重。科目的增多与时间的减少, 必然影响学生学英语的效果。

任教过中小学英语的人都知道,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英语与小学英语在知识难度上差别并不大, 新单词、句型和语法都增加不多, 七年级学生可以“轻松地”过英语这一关, 但学生不知道这基本上是他们的小学水平, 因此, 在轻松过关的同时也给自己设下了“七年级英语不难”的思想陷阱, 这就是八年级学生英语遇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 不管是词汇、语法, 还是其他知识, 八年级英语都比其之前的多得多, 也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八年级学生延续七年级的学习习惯, 思想上对英语不够重视, 再加上如果得不到教师有效的教育引导, 学生必将掉进这个“陷阱”。

随着后工业文明时期的到来, 人民生活条件已有了较大的改善, 绝大部分学生身体发育良好, 但也恰恰是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的思想、心理、经历等方面的发展又比较欠缺, 八年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敏感期、过渡期及危险期。所谓敏感是指八年级学生个性浮躁, 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并产生影响和变化。所谓过渡是指八年级为学生发展的“分水岭”, 如果学生能顺利越过, 就能顺利“下坡”, 轻松上九年级;如果不能顺利越过, 则勉强上九年级, 其现实表现纪律开始松散, 学习失去兴趣, 注意力转移, 学习成绩下降, 心理将必然寻求新的寄托。这不但会影响英语的学习, 也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因此, 加强八年级学生学英语的研究、教育和引导, 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尤其是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二、培养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兴趣的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 学界对如何培养学生学英语词汇的兴趣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有人说:“兴趣不是靠考虑它和以它为目标就可以获得的, 而是靠考虑和针对在它的背后和激发它的条件才能获得。”[4]本人运用思维导图、游戏、编写故事、构词法等教学法开展教学, 大大丰富了激发兴趣的条件,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 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 培养发散思维, 启迪学习词汇兴趣

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人东尼·巴赞发明, 该观点认为,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 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 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这些关节经过放射性后, 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 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 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

当前,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多数是严格依据教材、围绕单元、分课时进行的, 即依纲靠本。在单词教学上, 多数教师是通过带读、讲解、听写、考试等途径和方法进行的, 教学方法简单枯燥,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或因单词难而死记硬背, 甚至放弃英语。实践表明,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科学运用思维导图配合教学, 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上册Unit 2的词汇大多数与人体 (如图1) 有关, Unit 4的词汇与数字 (如图2) 和交通工具 (如图3) 有关,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当然, 运用这种方法, 并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帮助学生记住多少单词, 而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知道只要方法得当, 学习英语单词还是有趣的, 从而增加学生学英语的信心, 提高学习效果。

2. 运用游戏教学法, 营造愉悦氛围, 培养学习词汇兴趣

从柏拉图到卢梭, 从裴斯泰洛齐到福禄培尔, 人们已经发现, 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 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 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5]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 当他长大的时候, 创造工作中也多半如此。因此, 未来活动家的教育, 首先要在游戏中开始。”

游戏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及制度的影响, 它并不能得到充分运用。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应该是以课本内容为核心, 大胆拓展到课外, 致力于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 给予一种“肥沃”的土壤。这些游戏的载体非常丰富, 有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角活动、英语夏令营活动、讲英语故事、背靠背猜单词、小组合作写单词、单词接龙游戏、扑克拼单词、单词金字塔、单词滚雪球、对号入座、单词实力大比拼等。如在教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时, 教师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开展小组合作写单词游戏活动:教师以组别为单位,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 每组给一张纸条, 纸条上分别写有一个本单元的单词作为游戏的开头, 每组第一个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单词写一个字母并把纸条往后传, 后面的学生要根据前面同学写的字母尽量想出比较适合全拼成的单词并接上第二个字母。以后的学生依此类推, 当有学生觉得自己加一个字母后即可以组成一个单词时就负责收尾, 接着由后面的同学接新的单词。规定时间到后, 接的单词最多且不重复者为胜。这种“从游戏中学来的课程, 从生活中得到的教训, 就其本身以及对学习者的效果来讲, 印象最深, 最易理解, 作用最持久和最有进步意义”。[6]

3. 运用编故事教学法, 产生意义联想, 拓展学习词汇兴趣

按单元课时编排的八年级英语词汇因其能紧扣课文主题内容而并不显得“零乱”, 但为什么学生学起单词来仍有“困难”的感觉呢?我以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单词对于学生来说, 仍然存在于无意义的状态, 无意义状态当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有兴趣, 那也只能是假兴趣。“真正的兴趣是自我通过行动与某一对象或观念融为一体的伴随物, 因为必须有那个对象或观念维持自我主动的活动。”[7]因此, 要使学生对词汇产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办法使词汇在某一结点上对学生产生意义, 使学生能维持推进学习词汇这一主体活动过程。以单元为单位, 运用编故事教学法, 将单词编写成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 使原本“零乱”的单词产生意义, 就能使学生产生联想, 拓展学习兴趣。如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3的单词非常多, 难度也比较大,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该单元的单词编写成一个小故事来帮助学生学习。最近 (recently) 发生 (happen/take place) 了一件奇怪的 (strange) 事故 (accident) ———恐怖分子 (terrorist) 想通过飞碟 (UFO) 、飞机 (plane) 或火车 (train) 等撞击破坏 (destroy) 世界贸易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 来谋杀 (murder/kill) 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 但令人惊异的 (amazing) 是, 马丁·路德·金不但不恐惧 (scared) 而逃跑 (run away) , 反而像外星人 (alien) 一样 (as...as) , 跟随 (follow) 世界贸易中心理发店 (barber shop) 的理发师 (barber) 躲进明亮的 (bright) 浴室 (bathroom) 而逃过了一劫, 由此, 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奇怪的 (strange) 现代 (modern) 英雄 (hero) 。故事虽然短小, 但具有一定的意义, 会引导学生产生联想,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且覆盖了该单元所要求学的绝大多数单词, 能提高学习效果。

4. 运用构词法教学法, 传授科学构词理论, 巩固学习词汇兴趣

八年级学生至少已经学习英语六年, 不但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 而且有了较强的英语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应该注重他们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与传授。作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科学方法, 英语构词法是学生学习词汇和教师教授词汇的通用法宝, 学好用好它, 对学生减轻英语学习负担, 提高英语学习信心与兴趣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我们通常使用的英语构词法主要有词缀法 (Affixation) 、复合法 (Compounding) 、转类法 (Conversion) 、拼缀法 (Blending) 、截短法 (Clipping) 、首字母缩略法 (Acronymy) 、逆生法 (Back-formation) 和专有名词普通化 (Wordsfrom Proper Names) 等。在理论上, 这些构词法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 也不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不必进行深入详细的理论讲解。但是, 由于构词法在八年级教材中较常见,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就出现的有关词汇进行说明, 适当传授一些构词法。如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1中出现了“scientist (科学家) ”, 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向学生讲清楚这个词是由“science (科学) ”转化而来的, 属于构词法中的转类法, 同时可以列举一些类似的单词, 如“write (写) ”可转化为“writer (作家) ”, “sing (唱歌) ”可转化为“singer (歌唱家) ”等;同一单元中的“everywhere”是由“every”和“where”两个词合成的, 属于构词法中的复合法;Unit 3中出现的“UFO (不明飞行物) ”则是由“uniden tified flying object”中各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 Unit 4中出现的“UNICEF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则是由“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中各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 都属于构词法中的首字母缩略法, 等等。事实上, 构词法本身并不能带给学生什么兴趣, 但是“任何不令人感兴趣或令人讨厌的事物, 当大众把它看作是一个目的, 而这个目的允许已经掌握了的方法去取得进一步的活动和出路时, 它就变得有兴趣了”。[8]由于构词法具有深厚的英语文化底蕴, 意义深远, 引人入胜, 教师对这些单词的构成进行说明与讲解, 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开拓学生的视野, 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小结

学好英语, 必须学好词汇, 这是一条基本规律。词汇的学习,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 但教不熟, 也教不完, 最终都得由学生本人来完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等良好个性心理特征, 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5.

[2]周宏, 高长梅, 白昆荣.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3]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八年级上册语文词汇表 篇8

解读动词,在中学课本中主要出现以下几种意思:

①举起,使升高

He raised his head and looked at me. 他抬起头看着我。

At the party we all raised our glasses to her.

在聚会上,我们都举杯祝她健康。

②种植,饲养

The rich farmland is used for raising crops.

那块肥沃的耕地是用来种庄稼的。

She makes a living by raising and selling sheep.

她靠饲养和出售绵羊生活。

③筹(款),招募

They’ll give a concert to raise money for educational aid program.

他们将举办一场音乐会,为教育援助工程募款。

A group of volunteers are raised to support China’s least-developed areas. 要招募一批志愿者去支援中国最落后的地区。

比较 lift的意思也是“举起”,它常常表示举(提、抬)起某物时需要费些力气。例如:

This is too heavy for me to lift. 这太重了,我举不起来。

The elephant is so strong that it can lift a log easily.

大象力气很大,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举起一根圆木。

raise着重指使某物竖立起来。例如:

Those who are ready, please raise your hands. 准备好的人,请举手。

应用 选择填空。

①The sun ____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

A. raisesB. liftsC. risesD. goes

②They ____ rice in the south of China.

A. plantB. growC. produceD. keep

③She’s so young that she can’t ____ the heavy bag.

A. takeB. bringC. raiseD. lift

④The chairman ____ his voice and went on speaking.

A. liftedB. grewC. raisedD. rose

解答

①C (日、月、云雾等的自动)升起用rise。

②B 表示“种植”,也可用raise。

③D 表示“费力气举(提)起”。

④C raise one’s voice意思是“提高嗓门”。

2.run out of

解读(1)动词短语,意思是“(贮存物、供应品等)用尽,用完。” 例如:

I’ve run out of my ink. 我用完了墨水。

——Why did he get back? 他怎么回来了?

——He ran out of money. 他把钱花光了。

(2)run一词除“跑”的意思外,经常出现的意思还有:

①驾驶(车辆)

Uncle runs a taxi to support his family. 叔叔靠开出租车来养家糊口。

②经营,开办

My father runs a shoe factory. 我爸爸经营一家鞋厂。

Night schools were often run before. 以前常常办夜校。

③流经,流淌

A small river runs through my hometown. 一条小河流经我的家乡。

Blood ran down his nose. 血从鼻子流下。

④延伸,伸展

Green Ave. runs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 to a factory.

格林大街从火车站一直延伸到一家工厂。

(3)run构成的短语常见的有:

run away逃跑,失控run for竞选

run into撞,陷于run up to累计达到

in the long run终究,最后run after追赶,追捕

警示 run out of还可以表示“从……跑出来”。例如:

Did you notice someone run out of the dormitory?

你曾注意到有人从宿舍里跑出来吗?

应用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

①She ____(用完) time, so she had to stop.

②There’s a railway ____(伸展) through the town.

③Look, your son’s nose ____(流鼻涕).

④He was so careless that he ____(撞上) the wall.

⑤The butcher got a stick and ____(追赶) the dog.

解答

①ran out of ②running ③is running ④ran into ⑤ran after

3.free

解读 形容词,主要意思有:

①自由的,无拘束的

Everyone is free to express themselves. 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

Now you come and set me free. 现在你来,把我放了。

She got the first prize in free style. 她在自由式游泳中得了第一名。

②空闲的,有时间的

I’ll go with you if I’m free tomorrow.

明天,我如果有时间就和你一起去。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your free time? 你闲时常干什么?

③免费的

There’s no free lunch in the world.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Look!It says “Children under 7: free.”

瞧!上面写着:“七岁以下儿童免费。”

You’ll get a scarf for free. 你将免费得到一条围巾。

延伸 free的副词是freely,意思是“自由地,无拘束地”。例如:

Tell them to talk loudly and freely. 叫他们自由地大声谈。

应用 选择填空。

①More than 300 war prisoners(战犯) were set ____ in Iraq(伊拉克) last week.

A. outB. upC. freeD. home

②Fish are swimming ____ in the water.

A. freelyB. earlyC. carefullyD. friendly

③In China many people enjoy ____ medical care.

A. wellB. highC. manyD. free

④Maybe I’ll have ____ next Tuesday.

A. freeB. timeC. busyD. times

解答

①C set…free 将……释放。

②A freely 自由地,随意地。

③D free medical care 公费医疗。

④B have time“有空”相当于be free。

4.at a meeting

解读 (1)介词短语,意思是“在开会”。例如:

My father is at a parents’ meeting. 我爸爸在开家长会。

At a meeting in Beijing I got to know her.

某一次在北京的开会时,我认识了她。

比较 have (hold) a meeting 也是“开会”的意思,但它是动词短语。例如:

When shall we have the meeting? 我们什么时候开会?

(2)介词at的一些常见意思与用法:

①表示地点

Let’s meet at the station. 我们在车站见吧。

Who’s standing there at the door? 谁站在门口?

②表示时间

He joined the League at 15. 他15岁入团。

Dinner is ready at 9:00. 9点钟开饭。

③表示方向

Don’t throw a stone at the dog. 不要朝狗扔石块。

警示 at表示方向时,只与少数的几个动词搭配使用。例如:

come at 朝……扑过来 shout at冲……大喊 look at看

shoot at 朝……开枪 aim at 朝……瞄准

④表示原因

He looked surprised at seeing us. 他看到我们显出很惊异的样子。

At the news we jumped with joy. 听到这消息,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⑤表示“处于……状态”

How long have you been at work? 你上了几年班?

We must never think that all is at peace now.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现在天下太平了。

⑥表示“在……方面”

Marcia was better than me at chess. 玛莎的棋比我下得好。

Bill is quite clever at drawing. 比尔在画画方面有天赋。

⑦表示价格、速度等

A spaceship flies at 11 kilometres a second.

宇宙飞船以每秒11千米的速度飞行。

We have nice skirts for girls at ¥30 each.

我们有女孩子穿的裙子,每条30元。

⑧用于某些固定搭配:

at first 开始at last 最后at least 至少

at most 至多at night 在晚上 (not) at all 一点也不

at the same time 同时at noon 在正午at times 不时

应用 选择填空。

①I live ____ 401 Nanjing Road, Wuhan.

A. inB. onC. atD. during

②You can have a pair of socks ____ a good price.

A. inB. atC. forD. on

③They’ll ____ a friendly visit to Argentina.

A. inB. onC. atD. to

④The monkey threw a banana ____ us.

A. atB. onC. forD. to

⑤The teacher was quite pleased ____ her.

A. atB. toC. onD. with

⑥Mum often woke up ____ midnight.

A. inB. onC. atD. over

解答

①C 表示某一地点。

②B 表示价格。

③B on a visit参观,访问。

④A 表示方向。

⑤D be pleased with对……感到满意。

⑥C 固定搭配。

5.annoy

解读 (1)动词,意思是“使……生气,使……烦恼”。例如:

What annoys you most when you’re shopping?

你在购物时,什么最让你恼火?

If you stand in the subway door reading, everyone will annoy you.

你要是站在地铁口看书,人们会生你的气。

(2)annoyed形容词,常用于下列搭配:

①get/be annoyed with sb. 生……的气

Nancy was annoyed with her brother. 南茜生她弟弟的气。

Don’t get annoyed with that boy.

犯不着为那孩子烦恼。

②get annoyed for(at) sth. 因……而生气

Mr Black got annoyed at your carelessness.

布莱克先生对你的粗心大意感到恼火。

What were you annoyed for? 你生什么气呀?

③get annoyed to do sth. 做某事感到恼火

He was annoyed to learn that he had to pay the fine.

听到要被罚款,他心里感到烦恼。

(3)annoying形容词,意思是“讨厌的,烦人的”。

You’re an annoying fellow. 你是个讨厌的家伙。

延伸 annoy的名词形式是annoyance。例如:

To our annoyance, Peter was late again.

使我们生气的是彼特又一次迟到。

A lot of annoyance was on her face. 她一脸厌烦的神态。

应用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①How annoying my aunt was then!

②Don’t get annoyed at me, sir!

③What an annoyed trip we had last week!

④They sent him away with great annoying!

解答

①annoying→annoyed 与“人”有关用v.-ed形式。

②at→with get annoyed with sb. 生……的气。

③annoyed→annoying 与“人”无关用v.-ing形式。

④annoying→annoyance 名词形式。

6.complain

解读 (1)动词,意思是“抱怨,投诉,诉苦”。例如:

Dad complained that I didn’t work hard. 爸爸抱怨我工作不努力。

Li Fang is a good student who studies hard and never complains.

李芳是个好学生,她学习刻苦,从不抱怨。

(2)常见搭配有:

①complain about(of)投诉,抱怨

She complained of my mistake. 她抱怨说我犯了错误。

I’ll write to your manager and complain about it.

我要写信给你们经理,投诉此事。

②complain to sb. of sth. 控告某人某事

Did you complain to the teacher of his bad deeds?

你向老师申诉了他所做的坏事吗?

延伸 complain的名词是complaint。例如:

Now the most common complaint is the tuition fee for college.

现在,投诉最多的是大学的学费。

I can’t write a letter of complaint. 我不会写投诉信。

应用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①She was busy complaint; didn’t notice(注意) me.

②In the letter he complained three things happened in your store.

③Remember to make your letter of complain more polite.

解答

①complaint→with the complaintbe busy with sth. 忙于某事。

②complained→complained about(of) 意思是“投诉”。

③complain→complaint “投诉信”是a letter of complaint。

上一篇:英语口试范例下一篇:九年级上默写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