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仪器质量控制

2025-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检测仪器质量控制

检测仪器质量控制 篇1

摘要:建筑节能工程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脚步,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新的行业标准,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性的作用。实现建筑节能工程的持续发展,保证工程的质量是首要前提。因此,本文针对于这一问题,结合节能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检测项目

引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实现发展的必要条件,丰富的能源也是促进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如今,各种能源的储备情况已经不容乐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未来我国发展计划制定的重要内容。而综合来看,建筑用能源的消耗占了较大的比重,无限的趋于国家总能源消耗的1/3,建筑节能工程因此也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课题。

1概念及意义

1.1概念

建筑节能工程对于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规划设计,改造利用等,使之在运行的过程中,在保证一定的保温、通风等硬性条件时,达到一定的节能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物的可持续利用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相对应的节能材料、设备、技术等,因此,建筑节能工程的最终质量存在一定的变数。

1.2意义

建筑节能工程的意义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体现:①对于建筑的用户,增加了居住的舒适度,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在用能方面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对相关能源的支出,提高了生活的质量;②对于建筑行业,能够增加建筑行业的效益的产生空间,增加行业的市场的灵活性,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行业的相关技术,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③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促进国家经济的进步,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社会的整体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1]。

2节能质量控制

2.1增强控制意识

我国引进建筑节能的概念时间较短,也因为节能材料造价相对过高、设计规划难度较大、工程较为复杂造成了当下各建筑行业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不够,没有形成相对全面的概念,从而在实际的运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节能工程相关意识,从而加强实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①建筑企业首先要明确节能工程的概念,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政策,了解节能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②了解国内外相关市场情况,引进先进的节能工程控制理念,鼓励相关的设计师结合国外优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案例,研发适于我国建筑节能工程发展的设计方案,以此,进一步促进企业对于建筑节能工程的认识;③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制度,从原材料采购到建筑设计再到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实行严密的把控。

2.2提升节能技术

先进的节能技术能够对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吸收先进的行业经验,相关技术,帮助企业能够尽快的在建筑节能工程的领域取得进步[2]。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加强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工程技术。①和国外专业的研究机构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形成合作,通过技术上的交流,学习其优秀的成果,弥补国内行业相关技术的不足,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为节能技术的进步提供可行的方案。②和国内相关的机构,如,高校,研究所等建立合作,从而实现技术上的交流,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于实际项目的参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先进的设备、材料等,使双方实现共赢。③可以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其他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如,计算机技术,通过实验,使工程的设计阶段更加的简单。和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对于现有材料进行分析,从而使废弃材料实现二次利用,节约工程材料的成本,实现一定意义上的节能。

2.3严格质量监管

质量监管是关乎建筑节能工程最终的成果的重要程序,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解决,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从以下的两个方面进行。

2.3.1准备阶段

建筑施工的准备阶段一般包括了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图纸的设计这两方面的这问题,施工材料方面需要采购人员对于供应商的资格进行仔细的确认,确保施工的材料质量合格、来源正规、符合施工的要求,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建筑图纸的.设计方面,应该遵循国家的节能标准,适合建筑的实际情况,符合企业和业主的利益要求,从全局进行考虑。

2.3.2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一般是针对于工程施工完成之后,监管部门对于建筑进行全面的验收,并作出相应的质量评定。因此,在这个方面,监管部门应该重点对于工程的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查。①对于工程的整体的质量采用相关的技术进行检测,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合格;②对于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书面材料审核以及现场的检测工作,确保质量达标,对于住户是否有危害;③对于节能工程的节能效果进行检测,包含建筑的供暖、排风、照明等对于能源的消耗量进行评定,使工程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3]。

2.4建立节能机构

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一个节能管理机构,通过积极的倡导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理念,加强对于建筑行业节能工作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宏观的市场调控,共同推动建筑节能工程的飞速发展。

3节能检测项目

3.1节能材料检测

节能检测项目的首要检测的目标是对于所用材料的检测。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的墙体、窗台、保护层等方面的所用材料的密度、强度、稳定性进行专业性的抽样检测,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检测的项目:①对于保温的隔热板材料,主要检测其密度与稳定性,确保保温材料的质量;②对于保温的浆体材料进行检测,主要是对于其强度以及、密度进行力学确定;③对于保温材料的保护层和粘结层相关的材料进行检测,主要针对于其延展性、收缩度以及抗压能力[4]。此外,对于电线、零部件等材料进行质量的检测,确保质量符合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

3.2保温系统检测

这部分的检测内容主要是对于建筑的外部墙体和门窗,对于其保温能力进行测验,通过检查,确保居民的正常供暖,保证建筑工程的供暖系统不受影响。主要会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①对于外墙的抗风抗压能力的测验,保证房屋的保温效果,以及墙体的质量。②对于墙体的抗冲击能力进行测验,保证建筑在遭遇较大的意外冲击时,住户的安全不受太大影响。③对于外墙的透水性进行测验,保证建筑的墙体有一定的密度,能够具有一定的阻水作用。其他的还有热阻试验、可见光透射等。

3.3工程质量检测

对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检测,主要的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主要的目的是检测施工的质量的安全性,确保建筑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主要有这几个方面:①对于保温系统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材料与建筑之间的粘度和面积达到一定的使用率,不会造成质量问题导致的节能系统功能下降。②对于保温砂浆层,主要集中在浆层的厚度和粘度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③外墙以及外门窗保护层的厚度以及相关的粘层的强度进行测验,保证其达到节能工程的相应效果。此外,对于部分零部件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紧密度也要进行检测。

3.4节能工程抽检

3.4.1现场检测

检测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而现场检测,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一般会凭借自己的检测经验进行怀疑,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检查,这样一般会检测出大方面的问题,工作的效率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缺点在于一定程度上会对于某些方面进行忽视,经常会存在一些需要进行二次复检的内容。

3.4.2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既是对于某些较为精密的、有条件进行室内检测的项目进行室内的实验室检测,这样的检测方法一般会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因此,这样的检测方式随着相关检测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开发,逐渐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运用。

4结束语

自进入21世纪,建筑行业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城市化的进程也因而加快,在一栋栋建筑被建造、推到、重建的过程中为建筑行业实现利润的增长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建筑节能工程是从20世纪末开始逐渐形成的一个概念,为建筑的减少能源消耗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我们要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节能工程的质量管理,为我们在未来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玉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18):230.

[2]吕兵.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门窗,2014(10):261.

[3]张赓.试析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绿色环保建材,(8):70.

检测仪器质量控制 篇2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试验误差,数据处理

1 引言

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 因此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 做好检测工作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经验.从检测试验项日、取样试样、环境温度与湿度, 试验误差, 数据处理等几方面。就做好建筑材料的试验与控制措施总结出以下一些看法, 供同仁参考。

2 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

2.1 检测试验项目

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 进场需检测, 试验的材料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 (或所属有关部门) 的规定。比如混凝土用的水泥, 需按批检验其安定性, 强度, 凝结时间和细度。

2.2 取样试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 一般是以一批材料 (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 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 (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 , 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数量过少, 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 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 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 取样方法不正确等。

2.3 环境温度与湿度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 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SBS) 等防水材料, 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 要求拉伸试验时室温须控制在23℃土2℃笔者曾用取自同一母体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SAS) 样品制作成9组试件用作抗拉力 (纵向) 试验, 先将9组试件平均分作3个大组, 之后再按50℃为一个温差等级分别作拉力试验, 其中1个大组试件在标准要求的23℃环境下试验, 另2个大组试件分别在28℃和18℃的环境下作拉力试验, 试验过后分别汁算出每一大组中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 结果发现在28℃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比23℃标准温度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低2.8%, 而在18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则比23℃标准温度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高出3.5%。该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环境温度湿度对材料试验的影响, 因而要求试验时必须将温、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4 试验误差

试验方法须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可是有个别试验人员在作钢筋拉伸试验时只试验到试件出现颈缩而不将其拉至断裂, 这是不正确的, 这样势必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差, 但这不属于试验误差, 而是人为造成的误差。钢筋不拉断, 其测得的伸长率较规定的试件断后伸长率要低, 与标准规定相违背, 这是不允许的 (钢筋焊接件由于不需要测定伸长率, 可在试件出现颈缩现象后停机) 。试验要求必须准确, 以减少误差。

2.5 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 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 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如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 当三个强度值中有一个超出平均值土106的需剔除该数值, 以其余两个强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其中有两个测定值超过平均值的土106时, 则以剩下的一个测定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3个测定值全部超过平均值的土106时, 则须重新检验。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予注意, 切不可简单地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修约的方法按GB/T8170进行, 其尾数要按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 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位数。

试验结果数据有时会出现比预期的过高或过低, 同一组试件中数据相差悬殊, 或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 这需要认真对待, 查明原因, 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3 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3.1 严格检查建筑材料三证

为了控制以上材料配件的质量, 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是一个重要措施。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 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 应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 在选购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核查, 以防复印件伪造, 同类产品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要分别核查每个品种的证件, 以防冒名顶替以一代十。招标或采购技术要求、产品样品、投标书、合同等重要文件资料要专人妥善保管, 甲方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要全面掌握这些资料, 货到工地后依据资料核查验收, 对产品的型号、规格、性能指标、产地、数量、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不符合要求者不许接收。重要的设备、产品, 需要特别关注的产品在设备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 需要甲方去现场核查监督生产过程。这项工作是甲方工地容易脱节, 建设单位材料部门或合同管理部门整个操作过程没有及时通报给监理工程师, 资料也没有给监理工程师复印, 有时货到现场后没有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 材料部门或工地直接将材料接受, 都会造成材料进场把关不严。加热管管材生产企业应向设计、安装和建设单位提交下列文件:国家授权机构提供的有效期内的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有特殊要求的管材, 厂家应提供相应说明书。

3.2 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为了保证结构安全, 治理质量通病, 禁堵伪劣材料用于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 或规范要求, 或主管部门规定, 需要进行项目检测。目前一些地区质量检测站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 (梁、板、柱) 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 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 钢筋抽样检测, 混凝土试块检测, 加气块两项性能 (外观质量及强度) 检测 (非必检测项目) , 瓷砖性能检测, 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 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有其难点, 难就难在建筑材料大部分是在建设系统以外生产的, 而社会上生产的建筑工业产品伪劣品太多, 需要建设系统采取行政管理手段, 备案措施, 检验等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国家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中大部分是建筑工业产品, CCC产品认证真正见成效, 通过CCC认证的建筑工业产品可放心使用, 将给建筑材料的质量带来一场革命。

参考文献

刍议水泥检测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质量控制;检测;评审准则;分析与探讨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ement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points are analyzed, in the u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numerous material, cement is the most basic, also be the most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Therefore this paper cement testing,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of the easy neglecte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Detection;Evaluation criteria;Analysis and discussion

0.前言

对于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质量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大多数的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材料质量检验相关标准所规定的样品状态、检测方法、环境和设备的符合性等专业技术要求。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检测人员,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不能对材料质量给出科学、公正的判定,我们应切实履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对检测质量的控制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1.水泥检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1 抽样和样品处置

《评审准则》5.6.2 条规定: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实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抽样检测是一种风险检测,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抽样方法,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可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对于水泥抽样在相关的产品标准和规程中有则明确的规定,如: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第9.1 条规定:水泥取样方法按GB12573 进行。

建设工程见证送样规定:取样后的水泥在通过0.9mm 方孔筛后,分为两份,放入金属容器中,一份用作检验,一份用作留样。其中留样的那份必须贴上由委托人员和见证人员共同签字的封条后密封保存。

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应严格执行GB12573 对水泥的取样规定,送检水泥样品应通过0.9mm 方孔筛,这直接决定了被检水泥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如果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易导致检测机构对实际水泥质量的误判,引发质量纠纷。

1.2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

《评审准则》5.5.3 条规定: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检定/ 校准的计划。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 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4.8 条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于水泥检测,大到抗折、抗压试验机、振动台、养护箱等主要仪器,小到胶砂试模、抗压夹具等辅助设备均需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

在水泥细度检测时,在水泥试验筛两次检定期间可用标准粉对其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其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如发现检测值与标准值发生偏离,应计算修正系数,对以后的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1.3 检测数据处理

《评审准则》5.3.7 条规定: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

在检测工作过程中,原始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的判定是最基本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8170-2008《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检测人员往往忽视这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造成计算不科学,结论不正确的问题。

如对以下两组水泥安定性检测结果的评定,只有熟练掌握GB8170 的要求,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评定,见表1。

表1 安定性检测结果评定

1.4 检测工作日常监督

《评审准则》4.1.10 条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在水泥检测过程中,应针对关键环节安排适当的日常监督,如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结果不准会直接导致水泥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检测结果不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的日常监督中注意观察检测人员量水器的使用。标准要求量水器最小刻度为0.1mL,精度1%[6]。所以应使用专用量水器,切不可贪图省事,直接使用最小刻度为0.5mL或1.0mL 等达不到精度要求的量筒。

1.5 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评审准则》5.7.1 条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 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在水泥检测中上述方法应结合使用:如定期与兄弟单位进行强度、凝结时间等项目的比对,积极参加权威部门的能力验证,不同检测人员对同一水泥或存留样品进行重复检测,对抗压、抗折检测的结果分析其相关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环境条件等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6 管理评审

《评审准则》4.11 条规定: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應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及检测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管理评审是管理层对管理体系阶段工作的评价,日常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活动均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作为管理层应重视这些质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等内容进行跟踪验证。

在针对水泥检测进行的质量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及时关闭,即使没有提出不符合项,检测人员也应对照其它材料检测的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举一反三,加强预防,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泥质量检验除应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检验相关标准,规范操作外,还必须对影响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控制,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科学、公正的检验数据和结果。■

【参考文献】

[1]赵保华,张成梅,苗勇.水泥的质量检测试验研究[J].河南建材,2010.

原料奶安全检测及质量控制 篇4

生鲜牛奶是奶制品的源头,它的质量好坏至关重要,是保证奶制品食用安全、维护人类健康的基础。我国奶牛饲养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个体庭院式养牛、手工挤奶到现在的大中型企业集中饲养奶牛、机械集中挤奶,产品的质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主要归功于原料奶质量的提高。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奶制品的安全问题凸显了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而原料奶化学掺假等问题直接影响奶及奶制品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在乳品厂质检中心的实习及调研,对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控制及相关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原料奶的质量安全问题及相关检测

奶牛疾病

奶牛由于患病,会导致产奶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原料奶的质量,同时会通过奶及奶制品将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染给人类。其中奶牛乳房炎是最常见的疾病。

有研究证实,奶中微生物总数与乳房患炎症的数目紧密关联,生鲜奶中的体细胞主要组成是巨噬细胞、噬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的上皮细胞。当身体特别是乳房受到感染或伤害时,体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体细胞数的增加会直接影响牛的产奶量并导致乳脂肪和乳蛋白被酶破坏,使奶变味。目前我国生鲜奶主要是按菌落总数来分级的,而世界上养牛业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同时使用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来评价生鲜奶的卫生质量。在实际应用于生鲜奶分级时,两因素所占的权数一般是:菌落总数为1.2,体细胞数为0.8.进行积极有效的乳腺炎控制管理的牛群,体细胞数通常控制在每毫升1×105个以下。

抗生素残留

奶牛易患多种疾病,如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等,人们往往使用青毒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奶牛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几天之内挤出的乳汁中都会有抗生素残留。

对于食品中药物残留是否引起严重后果仍有争议,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含有致敏抗生素的牛奶被敏感人群饮用,可引起食用者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些抗生素具有一定毒性,长期用药对服用者的肝肾功能具有一定损伤,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并且可引起长期服用者体内耐药菌增加,当有重大疾病需治疗时抗菌药物失效。从奶制品加工的角度来看,原料奶中抗生素残留物严重干扰发酵奶制品的生产,抗生素可严重影响干酪、黄油、发酵奶的起酵和后期风味的形成。

因此,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都作出规定:奶牛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及用药后数日内挤出的乳汁不得用于生产商品奶。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农场或奶农不遵守相关规定,向乳品加工企业提供含有抗生素的原奶。因此,对乳品加工企业来说,抗生素已经是原奶收购环节不可缺少的检测项目。

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TTC法和Snap检测法。TTC法为国家标准方法,Snap法为AOAC(国际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官方认可的方法。

TTC法为微生物受阻抑制法,测定原理是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乳品中加入嗜热乳酸链球菌培养后,如果乳品中无抗生素,菌种增殖进行生物氧化,其中脱出的氢可以和加在乳中的氧化型TTC结合而成为还原型TTC,还原型TTC是红色,可以使乳变红色。相反,如果乳品中有抗生素残留,TTC不被还原还是无色,乳汁也无色。

Snap法为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原理是将特定抗生素类群作为靶子,使样品中的抗生素和内置抗生素标记物共同与固定包被抗体发生竞争反应,通过酶与底物的显色反应,测定吸光值,判定结果阳性还是阴性。

乳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最近几年中发展很快,除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Delvotest系列检测试剂盒、Charm系列检测试剂盒等,均可很好地检测出抗生素残留,但检测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常规方法检测时间长,不能满足企业对大批量原奶快速检测的要求,所以快速、准确的抗生素检测技术对乳品加工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人为掺假

奶农为了提高指标,增加收入,掺入如糊精、淀粉、糖类、脂肪粉、乳清粉等非电解质物质;为了降低微生物水平,提高原奶的售价,掺入防腐剂,如双氧水、纯碱、苯甲酸盐、山梨酸盐等;或是原料奶已经变质,通过掺入火碱、尿素、柠檬酸盐等达到稳定奶的性状,以便蒙混过关;或受谋求暴利趋使,用非奶物质,如植物油脂、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乳糖、矿物质勾兑成分与牛奶接近的假牛奶以牟取暴利。

同时乳品厂检测手段相对滞后。目前对原料奶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理化检测、掺假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其中理化检测主要是检测牛奶的脂肪、蛋白、非脂固形物、干物质、pH指、酸度、酒精试验、煮沸试验。对于层出不穷的掺假技术来说相应的检验手段更新太慢。

掺水 感官检验:如果牛奶颜色过淡,闻不到特殊的香味或加热后香味不浓郁,口感无微甜味,则表明已掺水。

化学检验

(1)密度测定法:牛奶掺水后呈稀薄状,密度减少,正常牛奶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28克~1.032克,当牛奶密度小于每立方厘米1.028克时,若奶牛无病状,奶中可能掺水。

(2)冰点测定法:正常牛奶的冰点很稳定,平均为-0.55℃,掺水稀释后的牛奶冰点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掺水量成正相关,根据冰点的不同,可确定奶中的掺水量。

(3)乳清密度检查法:正常牛奶的乳清密度一般在每立方厘米1.027克~1.030克,若乳清密度降到每立方厘米1.027克以下,则可怀疑牛奶中掺水。

(4)干物质测定法:正常牛奶的干物质量为14%~15%,若被检乳的干物质量明显低于此标准则证明已掺水。

(5)二苯胺法:由于一般水中含有硝酸盐,加入硫酸和二苯胺后则变成蓝色。操作时加入牛奶和20%的氯化钙,酒精灯上加热,出现沉淀后取上清液2滴~3滴,加入二苯胺硫酸溶液,如变为蓝色则证明掺水。

铵盐 鲜奶中掺入铵盐一是为了掩盖由于掺水而引起的鲜奶的比重下降,二是掩盖某些分析方法(如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与正常奶的差异。

目前测定铵盐的方法有苯酚法,纳氏试剂法,NH4+-KI-NaClO显色体系法,其中由于苯酚法操作繁琐而不宜应用于户外操作。李海英等着重对纳氏试剂法和NH4+-KI-Na-CIO显色体系法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NH4+-KI-NaClO显色体系法为最佳方法,对NH4+的检出下限可达到每毫升16.82微克。此方法灵敏度高,所用试剂种类少,试剂有效期长,易于保存,受其他盐类的影响较小,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廉,易于推广,适合于牛奶收购现场及其他野外检测的环境。

芒硝 个体奶牛户为了提高利润多赚钱,向鲜奶中掺入大量水,为了掩盖掺水后奶密度的降低,往往掺入芒硝到鲜奶中,以使鲜奶的密度符合要求。

经研究建立了SO42--BaCl2-玫瑰红酸钠显色体系。该法操作简便,阳性结果为不同深度的黄色,易于判定掺假现象,且具有较高检测灵敏度,对鲜奶中芒硝的检出下限为每千克1200毫克,便于推厂应用。

尿素 由于乳品厂家大部分对原料奶实行“按质论价”时往往以蛋白质为主要检测指标,部分不法奶商往往会在鲜奶中加尿素来提高蛋白质含量。

检验采用格里斯试剂法:尿素与亚硝酸盐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而亚硝酸盐可与格里斯试剂发生偶氮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掺尿素就会影响该反应的发生。结果显紫红色时,表示不含尿素为合格奶,而结果不变色,表示为含尿素的异常奶。

添加氨基酸 国家强制规定了乳饮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最低含量,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目前,国家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但一些乳品生产企业为减少成本,用单一的氨基酸及其螯合物替代本该添加富含蛋白质的原料奶,尤其是甘氨酸,再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结果合格,欺骗消费者。

鉴别是否添加单一氨基酸可以通过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有氨基酸分析仪法,生鲜牛奶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和含量是一定的,可以通过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与含量,看其比例是否异常,含量如果高过常值,可以判定添加了单一氨基酸及其螯合剂。当样品中游离甘氨酸含量大于每升50克时,可判定添加了甘氨酸。

以复原奶代替生鲜牛奶 一些乳品生产企业解决奶源短缺问题时,从国内或国外购买大量奶粉,掺水勾兑成液体奶,以生鲜牛奶的名义销售,欺骗消费者。这种复原奶由于经过了很多道的生产工艺过程,其营养价值已远低于生鲜牛奶的营养价值。但因生鲜牛奶和复原奶的成分相同,常规检测项目不足以判定复原奶的存在。

牛奶在加工制成奶粉的过程中,受热发生梅拉德反应,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糖反应生成特定产物之一糠氨酸。当奶制品中糠氨酸含量高于一定值时,则可鉴定为含有复原奶。巴氏杀菌奶中,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大于12毫克时,鉴定为复原奶。对UHT杀菌奶,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减去0.7倍储存天数的值大于190毫克时,鉴定为复原奶;当其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为140毫克~190毫克时,还须测定牛奶中乳果糖的含量,乳果糖含量与糠氨酸含量比值小于2时,则鉴定为含复原奶。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也是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塑料等材料的制造。由于该物质含氮量高,掺入奶中可以使凯氏定氮法测得的蛋白质含量虚高,故一些不法商贩常将其掺入奶粉或鲜奶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除了国标GB/T22388-2008的检测方法之外,康宏玫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测定三聚氰胺残留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利用萃取液通过均质及振荡的方式提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免疫测定。先将三聚氰胺酶标记物、样品萃取物及标准(即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溶液)加入到已经包被有三聚氰胺抗体的微孔板中开始反应。在孵育过程中,样品萃取物中的三聚氰胺与三聚氰胺酶标记物竞争结合微孔中的三聚氰胺抗体。孵育30分钟后,用蒸馏水洗掉小孔中所有未与抗体结合的三聚氰胺及三聚氰胺酶标记物,再用去离子水清洗后,每孔中加入清澈的底物溶液,已与抗体结合的酶标记物就会将无色的底物转化为蓝色的物质。再孵育30分钟后停止反应,根据各孔颜色深浅进行数据读取,依据标准的颜色得出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值。

碱性物质 常见的碱性物质有苏打、碱面等。由于牛奶营养丰富,微生物易于繁殖,特别是在夏季最容易酸败;另外在牛奶中掺了羊奶也易发生酸败现象,奶农为了掩盖酸败,常常会加碱。

检测时使用溴百里香酚蓝和玫瑰红酸指示剂,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在pH值6.0~7.6的溶液中颜色由黄至蓝发生变化。结果呈黄绿色表示含碱0.03%,为异常奶,呈绿色表示含碱量不小于0.1%,为严重异常奶。玫瑰红酸亦为酸碱指示剂,其pH值变色范围为6.9~8.0,遇到加碱牛奶则由棕黄色变成玫瑰红色,反应灵敏,容易检出。若奶中含碱则呈玫瑰红色,含碱量越大其颜色也越鲜艳,而不含碱的牛奶则呈棕黄色(肉桂色)。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硝酸盐常作为肉类食品的防腐剂和发色剂,但人体过量摄入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鲜奶收购中必须监控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

由于硝酸盐在细菌(亚硝酸菌)的作用下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我们只要控制好含亚硝酸盐的异常奶就基本上可以做到二者在成品中不超标。在弱酸性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α-萘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结果显微粉色说明含亚酸硝盐每千克0.2毫克,为异常奶,显水粉色说明含亚酸硝盐每千克0.3毫克,为异常奶,显粉红色说明含亚酸硝盐大于或等于每千克0.4毫克,为严重异常奶。

其他问题

由于奶农不合理用药、环境污染、挤奶方式、设备都会对原料奶产生污染,导致原料奶还存在如兽药残留、有害物质超标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原料奶的质量控制

奶牛饲养

奶牛饲养应符合GBl6568-1996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的要求,符合NY5046-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符合NY5047200l无公害食品奶牛兽医防疫准则,符合NY5048-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和NY/T5049-2001奶牛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

通过比较50头和250头的奶牛规模的牧场达到安全标准的支出水平,得出250头甚至更多的奶牛规模不会给达到高质量安全标准增添更多负担的结论。

泌乳牛在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必须用药时,在药物残留期间的牛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同时注意及时补充奶牛的营养。

挤奶的控制

挤奶设备、牛奶过滤器滤芯和滤网等必须每班都要清洗和彻底消毒。挤奶前要采取乳头药浴的操作,防止细菌感染。同时保证挤奶员工和挤奶时间的相对稳定,减少诱发奶牛乳腺炎和其他疾病的几率。

贮藏运输

运输奶罐车交奶后必须清洗消毒罐体。储奶罐内无奶后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后才可再次储奶,并注意储奶罐各个管道死角的清洗。未能打入车罐的残留原料奶不得与新打入储奶罐原料奶混合。避免多次挤奶混和,原则上要求每次挤奶后及时运输,避免混合。防止交奶时污染,对奶泵及输奶管进行消毒后使用,可与储奶罐一并清洗消毒。使用有隔热或制冷设施的奶罐车进行运输,夏季在清晨或夜间运输牛奶,在运输中奶温不应高于10℃。运输原料奶必须及时装卸,防止奶温升高,避免将微生物数量级不同的原料奶混合。运输过程中须要防止强烈振荡而改变奶的组织状态所引起奶的变质。

展望

乳品的质量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奶,而影响原料奶质量安全的因素又很多,故只有各有关方面积极主动采取一定的措施,原料奶的质量才可以得到保证,各种各样的乳品才能吃得安全和放心。这需要有政府的正确引导,行业对法制法规的认真贯彻,认真执行HACCP的质量控制管理,奶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乳品检测手段的提高,以及积极地实施原料奶第三方检测相结合,才能够在保证奶农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乳品安全性的要求。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检测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来,我国检测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接近于国际水平,实验室操作的设备大部分是从国外引入的前沿设备,检测的结果愈加具有权威性。检测实验室作为一个专业的检测结构,提供的检测结果一定要准确可靠,不然可能会影响客户的决策工作。因此,检测实验室在管理质量上必须得到加强,以此提高检测结果的权威性。鉴于此,本文将主要从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研究影响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得出加强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从而使检测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加具有权威性。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主要检测的范围涉及到不锈钢类、塑料类、玻璃类器皿等产品,为了能够得到更加可靠的检测结果,对检测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工作不断加强有着实质性意义。实验室质量检测通常是指检测实验室的检测人员要尝试利用多种的检验方法和不同的检测设备对所给的测量结果来检测其检验数据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是否一直处于给定的数据区间内。因此,试验的方法和检测设备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同时由于质量控制依赖于现代的科学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所以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理统计学术研究的进步也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实验室质量工作控制的重要性。

1、可以提升实验室检测人员的素质。

在进行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时,可以对实验室检测分析人员组织在岗培训,这样可以使员工对于自身的检测水平有清晰的认识,发现自身能力不足时从而加强自身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且在这过程中实验室能够对现代的检测实验室的分析方法和动态发展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有利于自身实验室的发展研究。

同时,实验室还应该有相关的制度规定管理,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力度,合理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因此,检测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实验检测技能能力、分析监测理论知识,还有对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合理规范自身的行为过程,从而提高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

2、有助于提高实验室人员检测水平的不断进步。

质量控制工作在检测实验室中的进行,在通过有效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对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水平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进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实施措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检测水平。质量控制是提高检测实验室检测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促使了检测实验室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检测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因此,加强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可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的检测水平,对于检测实验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是确保检验数据精确性的基础。

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会发现错误的检验数据比没有检验数据更加可怕,这种情况不仅是对实验室的人力才力的浪费,更有可能由于不够准确的检测结果而使客户产生重大的决定错误,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料的重大损失。同时这也会影响自身实验室的一个信誉问题,其他客户也将会对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产生质疑,不利于实验室发展。因此,有效准确的检验数据是检验实验室提供精确权威性的检测报告的基础。

实验室在进行检测时必须要保证检验数据的正确,从而客观的反应出本质。而为了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检测实验室就一定要加强对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有效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以使样品的整个检测过程更加程序化,对于各个检测环节进行有效控制,能及时发现检测过程中的不符环节并及时的找出错误原因加以改正,从而可以确保检验数据的有效性。而如果在缺少了样品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可能将导致“环节失控”现象的出现,检验数据将出现问题失去其有效性,而且我们对于错误的发生原因将会无处查询。所以,检测实验室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工作中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的控制,从而确保能够获取得到精确的检验数据。

二、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原因。

1、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态度。

在对样品的检测过程中,除了检测分析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会对检测结果质量产生影响外,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也是影响因素。前者是客观上的因素,后者是主观上的因素。检测工作是一项繁琐的任务,工作量较大。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以及对工作的耐心程度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不同的检测人员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由于自身水平的不一致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检测结果,而急于求成的检测人员对于检测过程不够细致甚至会遗漏检验步骤,这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偏差。

2、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对样品的检测工作的进行是不能够脱离仪器设备的使用的,而实验室中的不同的设备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使用的方法。如果检测分析人员对于这些设备的相关信息不够了解,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使用实验室中落后老旧的仪器设备,也有可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偏差。

3、检验材料和检测方法。

检测样品主要有两种,待检测材料和检测所需试剂和药品。待测样品的代表性程度、待测样本的处理方法以及试剂和药品的标准都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有所影响。同时不同的检测项目对于待测样品的检测方法是不同的,检测人员对于检测方法的了解,关系着他们对于检测方法的选择情况,并且由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检测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检测人员对于检测方法的有效性选择对检测结果也有影响。

三、加强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

1、建立完善质量控制工作制度。

科学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可以确保检测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也加强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规范了他们的自身行为,能使员工对于检测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的质量。

2、质量控制工作要有全面的计划。

实验室在进行质量控制工作时,要制定出全面的工作计划安排。要囊括检测工作的各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制定质量监控计划时,首先要明确监控的项目以及方式,选择合适的执行人员。同时在新员工上岗时要对他们的监控工作实时进行,以确保他们能尽快的掌握检测工作的要求,对于检测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也要多加监控。还有实验室的设备,尤其是高精度的设备,由于其购买成本较高,也要将他们纳入监控的范围内,关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定期维修检查,对于落后老旧的仪器设备也要进行淘汰。

3、加强对于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实验室还需要注重员工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对于新发展的检测方法,检测的发展动态,以及检测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都要有所掌握,以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除了培训学习新的检测相关知识,加强培训也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探讨,员工能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正,提升了实验室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持续不断的考核方便了实验室管理者对员工工作的了解,能更加合理的安排员工的工作,而且考核机制能够形成一个奖惩竞争体系,员工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求上进,从而促进实验室员工的自身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科技的进步,实验室检测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加强检测实验室的质控工作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权威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质控工作不仅要关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而且还要注重外部质量控制,加强员工的培训,引入先进的设备以及学习新的知识等,使检测实验室的发展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新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文凤,张慧文,李薇。食品药品能力验证可疑或不满意结果风险点分析与对策[J]。中国药事,2018,32(04):480—484。

[2]章璐幸,林燕,吴惠芳,马铭研。依据ISO/IEC17025初步建立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9):26—27+30。

[3]邓强,敬媛,蔡彦虹,朱玉龙,王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工作流程中的输入与输出风险点探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1):4421—4426。

检测仪器质量控制 篇6

摘要: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规模扩大,建筑数量增加,这就使得人们对建筑整体质量的要求更高,所以当下建筑企业最应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做好工程检测,其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且工程检测的精确性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相关建筑部门要控制好工程检测,保证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及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检测;质量控制;影响;重要性

1、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内容

1.1建筑结构实体检测

在建筑结构实体检测中,其包含的主要方面是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和钢筋保护层的检测。钢筋是构造建筑物的核心材料,倘若钢筋保护层与建筑工程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不符的话,就会造成在施工的时候有腐蚀状况的发生,接着伴随时间的延续,钢筋就会和混凝土产生一定程度的缝隙,进而使得混凝土和钢筋的粘连性能降低,严重影响整个钢结构的强度,乃至于建筑物发生崩塌现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模板和混凝土的支护,浇筑行为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进而降低其强度,所以确保工程检测的重要步骤就在于钢筋等建筑实体结构的检测。

1.2施工材料的检测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质量的要求对于建筑工程最终是否能够达到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工厂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材料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建筑施工材料的检测工作主要包含对于混凝土、水泥和钢筋材料的管理和控制,在这些材料进入建筑施工现场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工作,监理单位要真正承担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只有材料经过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够进入现场投入使用,在施工之前对于材料的采购要选择正规的工厂购买,要求出示合格证和材料检测报告证书的材料,在施工现场要对于相关材料做好储存工作,避免投入使用之前发生变质情况。

1.3地基的检测

地基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它担负着整个建筑物的承重,倘若地基处理不当,就无法彻底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进行桩基和地基的检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能够有效确保建筑工程后期的质量问题。对于地基的检测主要集中于地基的振动情况以及地基的整体结构,只有充分保证好地基的质量,才能够进一步实现上层建筑的具体实施。

1.4节能检测

建筑节能检测的基本内容指对各部分的围护结构进行检测,例如建筑屋面、门窗或是外墙结构保温,还有各系统设备运行的正常性和节能性,节能检测中要严格依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标准,及时检测设备运行中所消耗的一部分能源,并淘汰一部分比较落后的设备和技术。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

当下,建筑工程在质量检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整体功能。其主要问题如下:第一,在建筑工程材料的购买中存在很多误区,购买手段和购买程序不规范,间接制约着建筑工程的质量。第二,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为小型建筑队,专业技术和能力不过关,与建设工程的高标准不统一。第三,在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处理不当,缺乏对于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以至于拖延了施工进度,影响建筑工程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应格外注意对于施工环境的保护。第四,当下大部分建筑工程依旧存在着质检不规范现象,只追求施工工期和经济效益,却严重忽视施工质量,造成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下降。

3、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

3.1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是影响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又一因素,关键是指建筑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只有检测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为建筑检测工作提供很好的助力。然而,实际中,大部分建筑企业的检测人员未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也未树立责任意识,导致检测不合理不科学。所以,为确保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质量,就要不断提升相关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2材料因素

对于建筑施工质量而言,材料是其关键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都要与相关设计标准相符。建筑材料包含原材料、半成品。构建、成品等,建筑企业在购买和储存的时候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依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另外,在检测的时候,要注重其样品的检测,保证建筑材料的精确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3.3检测仪器因素

在进行建筑工程检测的时候,检测仪器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检测结果。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检测仪器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所以在进行检测仪器的选择时,应确保其与国家的相关标准相符,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然而,实际中,相关建筑单位为降低建设成本,进而使用不规范的检测仪器,造成建筑检测的结果出现偏差,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4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在建筑工程检测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因素,同样影响着建筑工程检测的结果,更应得到重视。比如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也会对其检测见过产生影响。又如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暴雨、大雪、狂风等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质量,所以在进行工程检测时,还应注意其他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4、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分析

4.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运用,是依照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特性来实行检测的。因为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分子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平稳的热传导效应,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将建筑物的背部结构存在缺陷,就会导致热传导产生变化,进而使得建筑物的表面温度不均衡,而以此技术就可充分判断建筑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般情况下,热成像是以连续注入热流在建筑物内部,接着,热流会根据建筑物内部结构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扩散,从而使建筑物的表面温度产生变化,这个时候,就可以测试表面温度来确定内部缺陷的方位。

4.2射线检测技术

检测精确、技术水平高是射线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因为施工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不同施工场地的地区差异和气候差异都比较明显,而此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应对各种环境,并及时检测建筑物的强度和内部抗压力,还可以对施工工艺进行检测。射线检测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检测构件的内部构成和尺寸,还能及时发现其问题缺陷,有效防范建筑质量事故的发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4.3磁粉检测技术

合理运用磁粉检测技术,可以很快检测出建筑构件材料的质量。当下,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检测中,此技术也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科学运用该技术,能够及时检测出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构件缺陷,从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5、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水平的对策

5.1强化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视力度

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加大对于工程检测的重视,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证建筑工程的有序进行。在实际的建筑活动中,其领导是建筑工程的最高决策者,他们的要求和指示事关整个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因此相关建筑领导者首先要重视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强化自身监督,遵循用户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定和标准,不断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视度。

5.2提升建筑工程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下,为了使建筑工程检测的结果更加精确,还要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培养上加大力度,一方面,可采取定期培训的模式,强化检测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相关工程机构可招聘一部分具有超强技术能力的专业人员,并带领他们到国外先进的工程检测机构进行学习和参观,不断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检测技术,全方位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工程项目检测结果的有效保证就在于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5.3建立相应的检测考核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检测考核制度体系,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因素,对于具体的建筑施工项目,相关部门要严格进行审查和检验,全面掌控各施工人员的具体状况。另外,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依照按劳分配的方式来进行薪资的确定,将更利于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所以,为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检测结果,在确保检测设备可靠和安全的基础下,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工程检测的具体实施,进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5.4加强对企业内部质量检测的监督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就要不断加强对于企业内部质量检测的监督,其工程质量与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密切相关。经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可知,要想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保障体系,强化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全方位地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二,要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定期对其展开培训,因为检测人员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全面落实。另外,还要建立责任制制度,将其具体的检测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手中,职责统一,不仅强化了检测人员的责任感,还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化。

5.5加强质检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为促进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还应不断加强质检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建筑工程检测的所有部门都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只有不断强化各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才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有效落实。相关部门应注重各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倘若建筑工程有质量问题出现,各部门之间就要统一起来,及时与之间部门进行沟通,有效解决问题,保障施工质量。促使建筑工程完美竣工。同时,同时,相关部门还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工程检测新模式,保证每个检测环节的准确到位,实现科学化管理。另外,还要完全发挥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重要作用。

6、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6.1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言,不但要具备科学合理的设计,还应保证每一建设环节的重点检测,只有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检测水平,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合理规避质量问题的出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进而不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2全面提高检测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一些大型建筑工程的检测,能够为相关检测人员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进而不断丰富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建筑工程检测人员具备超强的综合素质的业务技能,才能够为建筑工程检测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6.3及时发现工程设备所存在的不足

通过工程检测能够对建筑工程场地实行全面考察,而且还能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材料的堆放,科学合理地分析建筑场地环境,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建筑工程设备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所存在的潜在问题和故障,进而有效排除和处理设备故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工程检测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工程检测都与其紧密相连。相关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检测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如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射线检测技术等。同时要对影响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和准确率,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视界,2014,08:95+238.

[2]徐文旭,何志敏.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47.

SPECT仪器的质量控制 篇7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我院所使用的SPECT仪器是飞利浦BrightView SPECT,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其模型为NE-MA测试模型。收集该仪器自采购起至今的所有管理、维保和使用以及其他质量控制测试数据和质量保证的资料。

1.2 仪器的使用及其管理:

仪器自采购安装之后,我院便根据仪器的相关特性制度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同时医院要求科室指定几名人员专门对该仪器进行日常的操作、使用以及维护管理。医院请仪器生产制造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这几名专门对该仪器进行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该仪器、仪器的相关性能测试方法、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以及仪器常见故障分析等。

1.3 SPECT性能测试:

我院按照NEMA标准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质量控制方式,每3个月对SPECT仪器进行古有空间分辨率、固有能量分辨率、固有点源均匀性、固有面源均匀性、最大计数率、旋转中心以及断层空间分辨率进行检查测试。对各项性能的测试必须由专人进行,并且根据厂家及相关专家给出的测定方法严格按步骤逐步进行操作。当发现SPECT仪器的某项性能不能合乎规定时,必须将仪器暂停使用,然后查找相关问题,若问题较为复杂,则及时联系厂家相关的维修人员进行操作。各项性能测试完成后,必须对仪器进行恢复,对于拆卸下的相关部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安装,以确保仪器运转正常。

1.4 仪器的质量保证:

我院根据厂家和相关专家建议为SPECT提供室温为(22±1)℃,湿度为40%~60%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每日两次对仪器的工作环境进行巡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一旦发现其环境稳定和湿度超标便立即进行调整。仪器周边的清洁环境将每天都会进行清扫,设备自身的清洁在每个月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包括仪器的探讨后外壳以及各电路印版上灰尘与垃圾都会进行彻底的清除,以防止灰尘或其他垃圾对仪器的性能发生干扰。定期对准直器进行清理,并按照操作规程对准直器进行更换。定期检查仪器的各项安全保护性能,检查安全保护开关,检测红外线感应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在为病人检查时要认真谨慎,防止探头或机架对病人身体造成挤压或碰撞。

1.5 图像的质量保证: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准直器,在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同时也要保证仪器较高的灵敏度,根据不同的核素能量选择不同的能峰准直器。如常用的放射性99mTc低能显像时,需要选择低能通用准直器。应该根据探头本身固有的分辨率以及靶气管的计数率合理选择采集矩阵。要充分考虑靶器官的放射性活度与本底的关系和靶器官的大小与像素计数值的关系来确定采集的时间。对于断层显像,应尽可能地使用较小的旋转半径对病人进行检查,以充分提高其空间分辨率。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所使用仪器的空间分辨率、病灶大小以及图像中靶器官的放射性浓度而选择更加合适的滤波函数,以此达到抑制噪音、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的目的。另外,由于γ射线在组织内穿透的过程中具有一定衰减,若不进行及时的衰减校正,便不能很好的反应器官真实摄取放射性活度的量,特别是大脏器器官,其衰减会更加明显,若不进行衰减校正,其图像便会失真。而对于不同大小的脏器,应选择不同的校正系数,系数的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会在显像时产生伪影。

2 结果

经过我院采取的一系列规范化使用和保养制度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我院的SPECT仪器自安装后使用至今均为发生过较大的故障,其性能一直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且其运转也十分正常。自安装后投入使用至今,我院SPECT仪器每3个月进行性能测试,其测试记录结果显示其所有性能均正常,各项指标均符合NEMA的检查标准。只有偶尔在性能测试时会出现微小的波动,但经过uniformity calibration校正后,均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SPECT及时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中,其对于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SPECT显像报告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因此,SPECT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长期的工作经历以及对本院的SPECT仪器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措施做出了相应分析讨论。

总体上来讲,SPECT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专人对仪器进行专门管理。第二,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仪器进行使用操作。第三,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定期对仪器的性能进行测试。第四,在对仪器进行操作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仪器的准直器、分辨率以及适当进行衰减校正以保证其图像的高质量[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SPECT仪器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收集我院SPECT仪器采购、使用、养护及其维修资料,研究分析SPECT仪器的运作原理与使用和维护技巧以及SPECT仪器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方法与措施。结果:经过我院相关的仪器管理人员对SPECT仪器规范化管理、正确的操作与规范的保养等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因此我院的SPECT仪器自安装投入使用以来并未出现严重故障,其性能基本稳定,运转相对正常。结论: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准确规范地进行操作使用是SPECT有效的质量保证。

关键词:SPECT,仪器,核医学,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江晓兵,莫凌,姚珍松,等.SPECT、SPECT-CT与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0):891-897.

[2]戴甜甜,刘亚强,马天予,等.高分辨率小动物SPECT成像系统的设计与性能评估[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45(3):369-373.

[3]温俊海,汪莉,杨镜,等.SPECT局部重建中小波去噪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30(8):956-959.

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 篇8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37-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使用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检验检测机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检验检测机构主要依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利用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然后对相关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产品进行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过程,给客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结果。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测的结果一般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检测人员、质量控制方式、检验设备等,因此,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把握好检测方法,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来看,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没有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可靠性,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检验检测机构在制定质量方针之前,一定要结合自身机构的实际特点和客户的需求,并保证制定出来的质量方针符合实际。与此同时,要把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处理,定期统计目标完成情况,然后相关部门再根据统计的结果制定下期的质量目标。

2 质量控制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相关政府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检测问题,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认真检测,保证产品检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把检验检测数据误差结果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从而达到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2.1 质量控制的分类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质量控制;另一种是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中内部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就是检验检测机构对产品检验检测过程的一种自我监督,其中包括很多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比如,空白实验、定值标准物质测定、校准曲线检查、平行样分析等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指的对于不同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质量进行监督的过程,并根据检测出来的数据做下对比分析,从而分析出检验检测机构的实力。一旦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有任何问题,就要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提出,并改进检验检测方法和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

2.2 质量控制的方式

在具体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质量检测的控制方式有很多,其中包括绘制标准曲线法、绘制质量控制图法、不同方法间的比对实验、样品平行试验、标准物质试验等。

3 质量保证

要想保证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就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检验检测人员、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试剂和耗材。

3.1 检验检测人员

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符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格。同时,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学历,并且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定期对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新的专业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当培训结束后,还应该对相关的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胜任检验检测工作岗位。

3.2 检验设备与标准物质

3.2.1 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最直接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为了要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各个检验检测机构都应该配备准确的检验设备,比如,抽样、检验、检测、测量等必需设备。

3.2.2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在检验检测之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对所用到的设备进行核查、校对,要保证所有的设备都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这也是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在进行量值溯源工作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定一系列仪器设备的校对维护计划,对于那些不能溯源到国家标准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应该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校对,比如实验室内部比对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使得测量结果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

3.2.3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了判别仪器设备能否保持校准状态,比如,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等,在具体的障碍点处定期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核查,从而保证仪器设备的置信度。当仪器设备核查完了之后,还应该对核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一旦发现核查结果存在不够稳定、有很大偏差等问题,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然后向上级领导做下汇报并找专业的维修师进行维修,当仪器设备再次恢复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时,要着重对硬件、软件的保护,以免其发生损坏,影响检验检测结果。

3.2.4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标准物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量值溯源的重要物质。标准物质作为控制物质,应该与待测物质同时进行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在购买标准物质时,一定要选择国家级别的标准物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当没有标准物质时,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采用相关的检验方法来提高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间量值比对、使用实验室质控样品等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精密度。与此同时,在检验检测的过程中,检验检测机构还应该注意标准物质的有效使用期限,在配置标准滴定液时还应该根据相关标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1-2002)进行配置。

3.3 试剂和耗材

3.3.1 试剂和实验用水

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试剂和实验用水是其中必备的材料,试剂和实验用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具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一定要根据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来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试剂和实验用水,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购买低级别的试剂和实验用水。

3.3.2 实验耗材

除了试剂和实验用水,实验耗材也是影响实验数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针对玻璃量器来说,在进行检验检测之前,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也应该对其进行校对,只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才能投入使用。同时,在选择玻璃耗材时,应该保证标准曲线和平行样品的量器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测量误差。另外,玻璃器皿在使用完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清洗,尤其注意的是如果是带有刻度的玻璃器皿一定不要对其进行加热,一旦加热就会严重影响其称量准确度。

3.4 环境条件和设施

环境条件和设施也是检验检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具体的检验检测中,检验检测的环境条件一定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如果有电磁场、噪声振动、温度变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就会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测量准确度。环境条件的检测应该有真实和及时记录性。同时,在检验检测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和设施,从而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因此,为了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就应该重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检测方针,不断改进检测方法,从而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 徐健峰,孙晓丽.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盘锦模式见成效[J].质量与认证,2016(07).

[2] 陈凌云.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评价模型的探讨[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6(03).

[3] 翟博洋,乔东,谭晓东.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及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05).

[4] 刘宇军.多措并举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规划[J].中国检验检疫,2011(03).

上一篇:人生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下一篇:人物介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