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三单元课件(精选8篇)
英语版说课稿
Background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t is not a long history that English is as a subject in primary school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teach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Our boys and girls are exposed to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their keen interest in English.
一. Contents:
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Part A of Unit 5, 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1. This lesson includes two parts: Let?s talk and let?s learn. In section 1, and uses the situations we meet everyday to bring out the new words and dialogues, which are required to be mastered according to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Unit Five A Let?s Learn and Let?s Talk begins with the theme of the unit “Let?s Eat”. The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several names of food and know how to make dialogues in the restaurant.
,
二. Teaching aims
1. Aims on the knowledge
(1) To enable the Ss to understand and speak: What do you like? I
like…Here you are. Thank you.Hamburger ,hot dog, French fries, cake, chicken ,bread. Make sure that Ss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and words in real situations.
(2) Let Ss to finish Let?s make.
2. Aims on the abilities
(1) To develop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2) 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groups.
(3) To foster Ss?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innovation.
3. Aims on the emotion
(1)To foster Ss? consciousness of good co-operation and proper competition.
(2) To lead Ss to show their loveliness to the poor.
三. Key-points of this lesson
(1) Four skill words and three skill sentences.
(2) To enabl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
(3) To develop Ss? interest in English.
四. Difficult points: new knowledge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
五. Teaching methods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o 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hat is to say, I will let the Ss learn in real situations, finish a task by making a survey to help the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 I will arrange four kinds of activities: singing, guessing game, finishing a survey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 And in this lesson, pictures, will be needed. Students should prepare some school things.
六.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purposes of my designing.
I?ll finish this lesson in five steps. Step 1. Warm-up and preview
a). Sing the song together: Old MacDonald.
b)Let’s do. Teacher say order and student do the action
Purpose: Make the students feel comfortable through singing and talking, and get ready for the new class. Step 2. Presentation
Now 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step. 1. Present the pattern:
a) Set a situation in the Old MacDonald.
T:Before other day, our uncle MacDonald have open a new restaurant“Old MacDonald”and invite us to
there.Now,Let’s go and have a look.OK?
b) Use pictures to introduce the words.
c) Learn to say the words with the help of pictures.
e)Ask a student “What do you like?”student answer “I like...”teacher gives the food picture to student and say “Here you are.”Guide the student to say “Thank you.”Then read the Let’s talk and role play in group.
Purpose: Use the visual aids to give the students a strong impression , help them to cultivate the way of thinking in English and understand.
2. Play a game. what’s missing.(Students remember these words order during 10s-20s, then students close their eyes and teacher takes one picture from these pictures. And students answer what’s missing.)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aying ability, and make more chances for them to open their mouths.
Step 3. Practice
Play a pictures and word cards’game. Teacher put thes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one student give order “I like chicken.”and the others put the word card on suitable place. Through this activity, the students would be very happy and it would really become easy for them to learn, and make them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
Step 4. Assessment
a)Group-work. An interview :
b) Volunteers to present the result
Purpose: make them easy to say and learn,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use English in the real life.
我们无数次地吃过鸡蛋, 但很少有人亲眼看见过小鸡雏 (chú) 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场面。有一个镜头曾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之中, 这是几年前的一件事情了。那一天, 我领着女儿外出游玩, 路过一个偏远的小村到老乡家里讨水喝的时候, 恰巧看见老乡家的母鸡孵的小鸡正在一个个地钻出蛋壳。
那是一只芦花色的母鸡, 趴在老乡家土炕一角的一个大草筐里的鸡蛋上倾注着自己的全部母爱。对我们的到来, 它并不表示哪怕一点点的欢迎, 它瞪着通红的眼睛警惕地看着我们, 尖尖的嘴里发出咕咕的叫声。我们不敢靠近它, 只能隔着一定的距离观看。
鸡蛋挺多的, 我们能听到小鸡雏在蛋壳里面用力啄壳的声音:“嗒嗒, 嗒嗒嗒……”那声音虽弱小却震撼 (hàn) 人心, 这是小鸡雏在用自己的生命撞击铜墙铁壁似的硬壳。过了好久, 一个湿乎乎的小脑袋才艰难地从里面钻出来。
多么不容易呀, 我开始利用眼前这形象化的教材教育女儿。我小声说, 母鸡孵小鸡需要整整21天的时间, 这期间, 老母鸡几乎是不吃不喝, 成天趴在鸡蛋上, 这都是为了儿女后代呀, 你看这只母鸡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女儿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啄壳声响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鸡蛋上, 那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出米粒大小的孔, 从那个小孔里能看见小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 (huì) 。“嗒, 嗒嗒……”几分钟过去了, 那小孔还是米粒大小, 似乎没有变化。
也许是听了我的话, 女儿产生了同情心, 她不顾老母鸡威胁的叫声, 伸出手来要帮那小鸡雏把硬壳剥掉。
这时, 站在一旁一直没吭声的老大娘看出了女儿的心思, 她伸手拦住了女儿, 说:“孩子, 别去碰它, 这小鸡雏只有靠自己啄破壳才能活, 你帮了它, 也许就是害了它。”
只有靠自己啄破壳才能活。老母鸡是最护自己的孩子的, 可是它却“冷酷”地让鸡雏自己钻出蛋壳。而我们有多少家长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 总是习惯于越俎代庖, 一分事物都愿自己操劳, 岂不知这种没有限制的溺爱不仅是对自己后代的伤害, 也削弱了整个民族的生命力。
从老乡家出来, 我还一直回味着老大娘无意中说的那句话, 忽然觉得这平凡中蕴藏着无比的深刻, 好像是上了一堂关于人生的课。
班级:姓名:成绩: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跟着刘备去《三顾茅庐》,听到《祁黄羊》举荐能人,看到《公仪休拒收礼物》,敬佩《永远的白衣战士》,难忘《第一次抱母亲》!通过学习,你一定收获了许多,现在就请打开你智慧的头脑,到知识的营地中一展身手吧!
字词训练营——细心来热身
一、 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6分)
山冈(gāng gǎng) 同榻(tā tà) 半晌(shǎng xiǎng)
茅塞顿开(sè sāi)解狐(jiě xiè)担当(dān dàn)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1生命是一本厚厚的书,内容需要自己去书写:像zhū ɡě liànɡ( )那样鞠躬尽瘁,sǐ ér hòu yǐ( );像祁黄羊那样“外举bù bì chóu( ),内举bù bì qīn( )”;像公仪休那样yán yú lǜ jǐ( ),清正廉明;像萨沙那样自觉保护ruò xiǎo( ),自信自强……
2外面dà yǔ rú zhù( ),王强只能wú kě nài hé( )地取消了去公园踢球的计划。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6分+2分)
冰( )玉( )含( )茹( )舍( )忘( )
万众( )( )救( )扶( )众志( )( )
读了上面的成语,你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呢?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用上1-2个上面的成语。
四、《三国演义》里的几个人现在来到了歇后语王国做客,他们是谁?请你来填一填。(6分)
1()得()——如鱼得水
2()进曹营——一言不发
3()之心——路人皆知
4()穿针——大眼瞪小眼
5()借荆州——想借不想还
6()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句子加工厂——要求得看清
五、按要求写句子。(9分)
1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4分)
刘备拜访诸葛亮。
刘备恭恭敬敬地拜访诸葛亮。
刘备恭恭敬敬地拜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赵小娟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写一写。(3分)
(1)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在班集体生活中,我们最应该共同遵守的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朋友考试没考好,我们可以这样安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知识海——积累靠平时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18分)
1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先后举荐了_______和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祁黄羊的确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4分)
2“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_______,好像_______。冈前几片松林_______,潺潺的溪流_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_,景色秀丽宜人。”这段话出自课文《三顾茅庐》,指的是三次去拜访旷世奇才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很多,你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___。(8分)
3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我们会自然地联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2分)
4《“番茄太阳”》一课中,次出现“番茄太阳”一词,但寓意各有不同,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4分)
阅读竞技台——思维飞起来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qiāo)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sāo)时 有个同学笑着劝道 别生气 大部分老爹都这样 其实他很爱你 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 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 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dǔ)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地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安慰()依然()经意()笃定()
2给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5分)
3文中 “这一切”指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让你来打个比方,你觉得父爱像什么?认真思考后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父爱犹如_____,____。
习作芳草地——我手写我心
八、根据要求,完成习作。(30分)
“拐弯处的回头”震撼了作者的心灵,影响了他的人生。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吗?请以“难忘的”______为题,将你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一段亲情故事写下来,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字数350字左右。
年
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bì
kāi
qǐ
tú
yòu
guī
chǔn
shì
shā
tān
()
()
()
()
()
二、用“—”划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4分)森林面貌吨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结净,联一艰杂草也没有。
()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5分)
彻()
拦()
嘲()
啄()返()
砌()
栏()
潮()
逐()板()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4分)鱼()而出 随心所()()想天开 见()不救
气()吁吁 不折不()()不可及 争先()后
五、选词填空。
(6分)温暖 温和 温存
1、嘲鸫不是一种性格()的海鸟,它专门残害海龟。
2、小海龟非常喜欢在()的阳光下到海滩上晒太阳。
敏锐 敏捷 敏感
3、蝙蝠是一种行动()的动物,都有一双()的眼睛。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如果……就……
4、()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照样能灵巧地自由飞行。
5、我们()发现有破坏森林的行为,()应该坚决制止。
六、依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6分)1、人类的老师不就是自然吗?(改为陈述句)
2、几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土地茂盛,森林肥沃。(修改病句)
3、海岛上有许许多多不计其数的太平洋海龟在筑巢孵化小龟。(修改病句)
七、根据提供的语句组成四句谚语,然后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谚语(4分+2分)
风雨不久到
冬雾雪
鸡迟宿
晒谷不用翻
春雾风
天上鱼鳞斑
晚霞行千里
鸭欢叫
秋雾阴
朝霞不出门
夏雾雨1、2、3、4、课外:
八、口语交际(4分)
小强捉了一只青蛙当宠物,丽丽看见后,想劝说小强把青蛙放回大自然,她该怎么劝说呢?请你写一写。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15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碍”的音节是(),“荧”的部首是()
(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4分)
仿照()
重复()
阻碍()
打开()
3、读过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3分)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4分)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5分)蚂蚁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摆动得特别(猛烈
热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
(辨别
分析)。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它们闻到这种气味()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用“\”将文中()内不合适的词画掉。(2分)
2、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3、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请写上序号)(2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第三自然段用了
修辞手法。(2分)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对的在()里打“√”。(2分)
(1)如果把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2)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3)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6、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6、大自然是十分神奇的,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趣事呢?请介绍一下
(3分)
第三部分
习作(30分)
题目:难忘的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一件事,一次活动,一个地方,一个人……2、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语句要通顺,字数不少于350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看拼音写汉字:
zhēn
chá
pǔ
zhuō
yú
chǔn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
()
()
mǐn
ruì
huí
bi
zhàng
ài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
()
()
二、比较组词:
蝇()
维()
嘲()
揭()
绳()
难()
潮()
渴()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仔细
详细
请你把经过的情形说得()些。
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
(2)严格
严厉
我们要()遵守学校的一切制度。
谁胆敢侵犯我国领土,必须受到()的惩罚。
(3)发明
发现
爱迪生经过反复实践,终于()了电灯。
考古工作者最近又()了一座古墓。
四、组词并造句:
荧()
企()
吁()
五、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深沉地
回答
静静地
望着
慢慢地
问
出神地
起床
粗鲁地
走着
悄悄地
端详着
恳切地
说
顽强地
学习
平静地
入睡
仔细地
听着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
1、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而是。
2、黄河是世界上
最大的大河。
3、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4、蚂蚁搬家蛇过道。
七、扩写句子
1、我们打扫卫生。
2、黄河黄。
3、阳光明媚。
八、阅读,完成练习
大自然的现象——风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
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提出造五万吨的帆船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构,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的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文章是怎么写风是变化无常的,请你把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2、风是怎么形成的?
3、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画“√”。
文章主要写的是
风是变化无常的。()
风是怎样形成的。()
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贡献和伤害。()
风的形成及风与人类的关系。()
4、“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繁荣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请你大胆的想象一下,不远的将来,风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幸福?要求举例说明。
四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第三
单
元
检
测
试
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zhēn
chá
pǔ
zhuō
qīnɡ
lǎnɡ
mǐn
ruì
zhēnɡ
xiān
kǒnɡ
hòu
()
()
()
()
()
qǐ
tú
bǔ
jiù
féi
wò
jīng
yíng
ruò
wú
qí
shì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蝙
()
蛾
()
潮
()
蝇()
揭()
编
()
饿
()
嘲
()
绳()
渴()
祸
()
蚀
()
挡
()
幼()
拦()
锅
()
浊
()
铛
()
幻()
栏()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6分)
1、不但……而且……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孔繁森同志是领导干部的楷模。()他牢记自己是共产党的干部,()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发现谁有困难,他()想方设法去帮助。()自己苦点、累点,()他心里很踏实。
2、虽然……但是……
与其……不如……无论……都……
(1)、我们()走到哪里,()不能忘记人民的嘱托。
(2)、()坐在那里说空话,()实实在在地去干。
(3)、张老师()没有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却关心着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
四、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5分)
深沉地
回答
静静地
望着
慢慢地
问
出神地
起床
粗鲁地
走着
悄悄地
端详着
恳切地
说
顽强地
学习
平静地
入睡
仔细地
听着
五、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在括号里写出(5分)
1、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
2、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5、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缩句)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陈述句)
3、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反问句)
4、早晨起来,我呼吸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修改病句)
七、读句子,完成作业。
(6分)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结合上下文,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
若无其事:
(2)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
A、幼龟就是给嘲鸫吃的,嘲鸫依靠幼龟生存。
B、被叼去的那只幼龟是大自然要淘汰的,这只幼龟生存不下去。
C、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绿色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2、把黄河治理好,关健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1)句中的“它”是指。
(2)下面哪种措施不利于管住泥沙?
()
A、黄土高原地区应以牧、林为主。
B、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C、加快开垦放牧。
八、我会把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列,并回答问题(5分)
()
他不但熟读而且常常掩卷背诵。
()
杜甫刻苦攻读,十几年如一日,为他日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有些书,他反复阅读了不知多少遍,已经被翻乱了。
()
杜甫从小就爱读书,七岁已经熟读了许多前代和当代诗人的名作。
()
当他看到一些优秀作品时,就爱得放不下手,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能流利地背诵了还舍不得放下。
()
他读书入了迷,经常忘了吃饭和休息。
1、这段文章正确顺序是()(3分)
A、3
B、2
C、2
D、2
32、杜甫诗作成就很高,史称,与
并称为“
”是唐朝三位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我们学过他的(诗名)。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5分)
1、黄河是世界上
最大的大河,也是的摇篮。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而是用
配合起来探路。
3、天上鱼鳞斑,;说明天气是。
4、,明日必有大雨到。
5、风,晴,阴,雪。
十、快乐阅读,回答问题(15分)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你知道珍珠的来历吗?别看它们瑰丽得像一颗颗星星,可来历却像一场极可怕且极(漫
慢)长的梦。自打一颗小石子突然掉进了珍珠贝那柔嫩的躯体,这可怕的噩梦就开始了!粗砺的石子不分昼夜地折磨着它,刺疼着它,但它坚强无比,不仅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苦痛,还(毅
依)然地咬紧了它,不声也不响,就这么过一年又一年,直到把它变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这更是惊心动魄的一课!大自然以其(独特
奇特)的方式告诉我们,知道苦痛的意义吗?那是一种神圣的锤炼。
AB本是两棵无关的树,只因被青藤紧紧地缠住,便在不知不觉中长到了一起,而自打长到一起,A树也就结出了一种全新的果实,外形仍然是A,但味道却酷似B。瞧!大自然多奇妙,就这么一启发,园艺学家就恍然大悟,一举学会了嫁接技术。
有人为了晒衣服,曾在相距不远的两棵树上拴了铁丝,久而久之,铁丝形成了铁箍也就牢牢地勒进了树干,硬是在树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沟。两年后,铁箍更是深深地勒进了树里,可怜的树看来是必死无疑了,但奇迹偏偏因此而发生,那坚强的树非但没有勒死,反而站得稳稳当当的,硬是把那可怕的铁箍活活地吞了进去!而这一切恰好被一位(绝望
失望)之极的老人看到,也就得到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气。老人得的是癌症!他战胜病痛活了下来。多活了好几年,临去世时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感谢那棵树!瞧!大自然多深刻,虽然不声不响,却能给人超常的力量,产生奇迹!
是的,类似的故事还很多。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场。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1、划去文中不恰当的字词(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分)
形容人对某事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没有一点声音。指做事谨慎不张扬,或默默无闻,不为别人知道()
3、用
划出文中的设问句,用~~划出排比句。(2分)
4、从文中,我们知道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哪些启示(5分)
5、为什么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3分)
十一、习作乐园(25分)
在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1、提示:a.可以写在上学或回家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b.内容可以是好人好事,也可以是应该揭露和批评的坏人坏事。还可以是其他事情。
c.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写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要求:(1)文章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语句通顺连贯,选词用语恰当,书写工整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全文应写250字以上
语文四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20分)biān
fú
yú
chǔn
fǎn
huí
yì
xiǎng
tiān
kāi
()()()()
mǐn
ruì
zhàng ài
lǚ
yóu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二、组词(多音字要在横线上注音)。
(20分)幼()
荧()
健()
嚷()
幻()
萤()
键()
壤()
扫
()
模
()
折
()
()
()
()
三、给下面的字换个偏旁再组词。
(12分)滩
()
嘲
()
蝇
()
避
()
揭
()
祸
()
四、用下面的关联词语写句子。
(4分)1、虽然……但是……
2、如果……就……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5分)1、清明前后。,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
朝霞不出门。,晒谷不用翻。
2、《自然之道》中,”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里的蠢事指的是:
。(2分)
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使我们明白了破坏森林是
行为,要合理,同时还要大量。
4、科学家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
六、句子加工厂。
(8分)1、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改病句)
2、工程师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把”字句
“被”字句
3、多灾多难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缩句)
七、阅读,回答问题。
(21分)生命之网
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都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哪里的植物种类丰富多彩,哪里的动物就成群出没。
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植物还为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掩蔽的地方;动物也会帮助植物传授花粉,播撒种子,啄除害虫。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细心钻研的达尔文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红三叶草是专门靠土蜂来传粉的;而土蜂酿的蜜,常常被田鼠偷吃,还破坏了蜂巢。这样,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红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少了。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就多了;红三叶草传粉多了,自然就长得繁茂了。
猫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联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
自然界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各个环节,纵横交错,复杂多样。草被羊吃,羊被虎吞;鼠吃禾谷,猫头鹰捕鼠……一种植物往往被多种动物所吃:羊吃草,牛、马也吃草;一种动物往往吃几种食物:麻雀吃禾谷,也吃虫子;一种动物常常被多种动物所吃:狼和豹也像虎那样,吃牛、羊。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江河湖海里,这些更是常见的事儿。
在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就这样组成了一条条“食物链”。动植物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生命之网。
1.写出反义词。(4分)
直接()
细心()
秘密()
复杂()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茂密的()辽阔的()栖息的()
掩蔽的()复杂的()简单的()
3.“生命之网”指的是()(2分)
A.生命像网一样破烂不堪。
B.生命的网。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任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她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咪咪地说:”同学们,你们喜欢作文吗?有的点头,有的摇头。任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会写作文吗?”同学们哄地一声笑了,说:”当然会啦!”老师又问:“那你们会写提纲吗?”同学们互相争论起来:“什么是提纲呢?提纲怎样写啊?”-------看破到我们一个个 懵 住了,笑着说:“你们看这是什么?”“咦,就这么简单啊!”老师风趣的说:“知道了,当然简单啰!”
又是一节作文课。今天,向来和蔼的任老师,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就连自己的呼吸的声音也能听见。“同学们知道好的文章为什么感人吗?因为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是自己在生活中真实所见。你们的作文写得好,可并不感人,因为它不真实。”我们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因为我们的作文大多是从书上抄来的,老师虽然没说,可我们心里明白。老师又说:“不过,老师相信,总有一天你们的文章会让人感动的。”从那以后,我们写作文再也不抄书了,我们慢慢学着自己写,开始时虽然有些困难,可是在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指导下,我们越写越好,越写有兴趣了。
一、计算:
1、口算(10分)
50×90= 20×4÷20×4= 4×4-4÷4= 11+9×2= (15+3-6)÷4=
26+2-26+2= 300×23= 590×2= 80×70= (300-100)÷50=
2、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7分)
135÷27+12×4 1620-1320÷60+80 (85+14×5)÷5
520÷[13×(43-33)] 490÷[210÷(360÷12)] [160-(75+38)]×107
45+61+39+55 25×5×4×2 125×(8×5)×7
二、选择题。(共14分,每空2分)
1、正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A、一定是 B、不一定是 C、一定不是
2、右图三角形一部分被纸遮住了,请你说出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3、“人”字梁的结构利用了( )。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三角形内角和180度C、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互不相等,其中最小的一个内角是45度,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5、把36-10=26,26÷13=2,3×9=27,2+27=29,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 )。
A、(36-10+3×9)÷13=29 B、(36-10)÷13+3×9=29
C、36-10÷13+3×9=29 D、(36-20)÷13+3×9+27=29
6、下面的等式,错误的是( )
A、74+26÷2×30 B、440-40×8+80
=100÷2×30 =440-320+80
C、600÷40-15+10 D、600÷(40-15)+10
=15-15+10 =600÷25+10
7、下面各算式去了括号后,左右不相等的是( )。
A、224+(112+56)=224+112+56
B、224-(112-56)=224-112+56
C、224×(112×56)=224×112×56
D、224÷(112÷56)=224÷112÷56
三、判断。(共12分,每空2分)
1、3厘米、3厘米、6厘米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 )
2、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
3、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 )
4、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 )
5、知道了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 ( )
6、一个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都是45度。 ( )
四、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共8分,每空2分)
五、计算题。(共9分,每题3分)
1、算出三角形中∠3的度数,说出它是什么三角形,∠1=48度,∠2=32度。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度,求它的底角的度数。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5度,求它的顶角的度数。
★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 小学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试题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
★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三、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不识好歹:不知好坏。指愚蠢, 缺乏识别能力。
2.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事物而心情舒畅。
3.念念有词:旧指和尚念经, 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4.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5.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打扮艳丽。
6.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 为后人开辟道路。
四、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社戏》的作者是鲁迅,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社”原指土地庙或土地神, “社戏”是指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2.《端午日》的作者是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县人。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小说。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 仅在小学受过正规教育, 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予的。他的作品取材广泛, 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各色人物的生活, 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3.《本命年的回想》的作者是刘绍棠, 中国著名作家,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刘绍棠因受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 从而走上了乡土文学之路。他的作品通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 格调清新淳朴, 文笔通俗晓畅, 描写从容自然, 结构简洁完整, 乡土色彩浓郁。他创作了洋洋洒洒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 其中有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4.《春》的作者是朱自清, 原名朱自华, 字佩弦, 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 长于江苏扬州, 故称“我是扬州人”。他毕业于北京大学, 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以散文闻名, 其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录于《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 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其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5.《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 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勤奋好学, 博览奇书, 一生足迹遍及半个北部中国, 在此基础上撰著的《水经注》四十卷, 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历来研究《水经注》已成为专门的学问, 称为“郦学”。郦道元写景, 遣词精当, “词组只字, 妙绝古今”, 或用白描, 或施浓彩, 疏落有致, 都能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意境。《水经注》文章清丽, 富于变化, 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著作。《水经注》还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 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 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也深受郦道元的影响。苏轼说:“嗟我乐何深, 《水经》也屡读。”这是苏轼对《水经注》文学语言的艺术感染力的赞赏。
6.《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老舍有“语言大师”的称号, 一生写了800余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等。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 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 所运用的群众口语, 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 取材较为广泛, 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 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 并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7.《夏》的作者是梁衡, 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 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在散文创作方面,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 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 行文草木有灵, 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 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题材的写作, 其作品《晋词》《觅渡, 觅渡, 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8.对联常识
对联, 也称楹联、对子, 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意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 始创于五代时期, 盛于明清,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的形式工整, 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 所以, 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意, 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
对联的长度不定, 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 长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 下联在左。
五、背诵下列语句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宛转, 悠扬,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3.《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4.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儿,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6.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7.春之色为冷的绿, 如碧波, 如嫩竹, 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 如夕阳, 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 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六、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5.重点字词
略无 (完全没有) 飞漱 (飞泻冲荡) 沿溯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良多 (确实很多) 涧肃 (山涧寂静) 属引 (连续不断, 引:延长)
6.重要译句
(1)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 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2)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翻译:白色的急流, 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 倒映着 (山石林木的) 影子。
(3)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翻译:江水清澈, 两岸山峰高峻, 山上草木茂盛, 的确是趣味无穷啊。
七、鉴赏下列古诗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诗人敏锐地抓住了最具早春特色的景物———如酥的小雨、朦胧的草色, 运用比喻、对比、反衬的手法, 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情趣盎然的早春图。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酥”就是奶油之义。经受如酥小雨的滋润, 草色清新、柔嫩,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 更给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之美。“草色遥看近却无”, 兼摄远近之景, 传神地描绘出早春之色, 表现了诗人在久盼中突见草色的无限喜悦之情。“最是一年春好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 而春天的最好处又在早春。早春时节的草色是柔嫩的, 更是娇贵的。诗的结尾说“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认为早春的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绿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一对比, 更加反衬出了早春的特征。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在这首词中, 写晴, 作者抓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 明月、清风、鹊、蝉、蛙和清风送来的稻花香, 既写出了所见、所闻, 又写出了所嗅, 使人如身临其境。“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写出了农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 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句写得有景, 有声, 有情, 三者水乳交融, 真是情景相生, 声情并茂。
写雨, 既有层次, 又有特色。先以“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的天象, 再以“两三点雨山前”写骤雨来临, 最后写雨中人的心理变化。他想起了“社林”边的“茅店”, 可那是“旧时”, 不知现在在否。等他转过“溪桥”, “茅店”忽现!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忽见”一词, 把人物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再现出来。这一句写得灵活、轻快, 富有情趣, 读后, 那个急而复喜的雨中人的形象, 历历如在目前。
3.《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命题人陈锡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让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课、每一单元,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我学我会
一、拼音是你學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的帮助,写出相应的词语。(10分)
zeng liang ka fei chuai mo lin xun kuai jie
hu po yu gan piao yi yu han xiong yong
二、静静地想一想,你会填写正确的。
1.先填出下列成语中所缺的字,再任选一个造句。(10分)
a.汹涌()湃 温文尔() 司空见() 燃眉之()
桀骜不() 雷()万钧 惊心动()
日夜()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给“啊”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填在括号里。(4分)
a na ya wa
啊!我爱你,中国!()这是一本多漂亮的书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c.对对子。(4分)
古曲对_________盛夏对_________
北国对__________和平对_________
d.按要求写名言警句。(4分)
比喻做事要从根本入手:_______________;写一句与志向有关的名言:_______________;读了《真情的回报》这篇课文,我们不由地想起卢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六一”联欢会上,同学们唱的唱,跳的跳,弹的弹,画的画,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真是“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在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名言激励了你。(4分)
f.把“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与大海、祖国、人民同在”一句改写成排比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课本。(12分)
a.《早》是一篇精美的__________,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__________的描写,教育人们要__________,学习鲁迅先生____________的精神。
b.“风声雨声涛声,_________;雨水汗水血水,_________。”这副对联是仿照_______代________的“风声雨声读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
e.通过第三、四单元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他们分别是《
》中的抗洪官兵、《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莫泊桑、___________________的彭德怀,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的孔子。
d.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她宽广的胸怀,________________是她飘逸的长发,_____________是她明亮的眸子,_______________是她甜蜜的絮语……
e.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模仿秀
一、说话用词很有讲究,请你选择下面的词填在相应的“_______”上(不要重复)。(5分)
包涵抱歉打扰请教劳驾
同学甲:________,我有一个问题要向你________。
同学乙:真的很_______,请等一下,我先做完这件事,好吗?
同学甲:不好意思,_________了。你先忙吧。
同学乙:请多_________。
二、依照例句,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3分)
友谊说:我是一架帮助别人攀登的云梯。
奋斗说:我是一曲_______________的赞歌。
勤奋说:我是一盏_______________的航灯。
困难说:我是一把_______________的双刃剑。
心与心交融
(一)
《大江保卫战》(节选)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从战士们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__________的精神。(1分)
2.仿照战士们的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光荣牺牲了,________为她_________,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她____________。
(二)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者,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两个孩子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什么?用“_______”在短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2分)
3.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明白一个道理,请用一句名言或警句来表达。(1分)
小小创造室
人间处处充满真情!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医生为病人着想……无数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请写一件你经历过的感人的事,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不要出现真实姓名,不少于450字,题目自定。(30分)
《六年级(下)第三、四单元学习能力自测部分参考答案
我学我会
一、锃亮咖啡揣摩嶙峋快捷琥珀预感飘逸 御寒 汹涌
二、1.a.b.略 c.新歌 隆冬 南疆战争 d.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e.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答案不惟一) f.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2.略
生活模仿秀
一、劳驾请教抱歉打扰包涵二、略
心与心交融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件】推荐阅读: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06-12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07-06
四年级第三单元测试卷09-28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学反思01-06
四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写童话06-27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02-14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件06-18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10-09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02-17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