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2025-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精选7篇)

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篇1

高晓华高毅平

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56000

[摘要]目的 掌握纯净水的卫生状况,保障消费者饮用合格的纯净水。方法 随机抽样采集超市和生产厂家210份瓶(桶)装纯净水,按GB/T4789.2.3.4.5.6.7.15—2008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致病菌、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00%,菌落总数合格率为79.0%,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为75.2%;桶装纯净水的菌落总数合格率低于瓶装(p<0.01),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也低于瓶装(p<0.01);2007~2010年纯净水的合格率逐年提高(p<0.01)。结论 加强纯净水的监测,严禁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纯净水。

[关键词]桶装纯净水;瓶装纯净水;微生物检测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瓶(桶)装纯净水已走进千家万户。在市场需求与日俱增的同时,瓶(桶)装纯净水的质量状况也倍受关注。为掌握固原市纯净水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07年—2010年对固原市14家210份纯净水的微生物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纯净水的来源:2007年~2010年不定期随机在五县区超市和生产厂家共抽取210份纯净水,其中瓶装130份,桶装80份。

1.2 检测方法:固原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按GB/T4789.2.3.4.5.6.7.15—2008标准方法[1]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

1.3判定标准:按GB/17324-2003纯净水的微生物卫生指标、菌落总数≤20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致病菌、霉菌、酵母菌不得检出,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标准,即定为不合格产品[2]。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宁夏 固原 756000

[作者简介]高晓华(1967.12~),女,宁夏籍,大学专科,副主任检验技师。

主要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手机:***,Email:gaoxiaohua.1219@163.com

2结果

2.1不同包装纯净水检测结果:210份纯净水均在保质期内,瓶装纯净水均为一次性使用;桶装纯净水28份为首次使用,52份为回收桶。本地产品“天泉”、“耐尔”牌和外地产品“哇哈哈”、“崆峒山泉”牌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X2=0.10,p>0.05),瓶装、桶装大肠菌群、致病菌合格率均为100%,桶装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低于瓶装(X2=18.3,p<0.001),桶装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低于瓶装(X2=21.8,p<0.001),表1210份纯净水检测合格率

菌落总数 检

合格数 57 58 26 25 83

测数

合格率

检测数 65 65

大肠菌群 合格数 65 65 40 40

合格率

检测数

致病菌 合格数 65 65 40 40

合格率

检测

霉菌、酵母菌

合格数 54 58 24 22 78

合格率

本瓶

地 地 本桶

地 地 本合地 装 外装 外

65 40 40 105

87.7 89.2

100.065 100.065 100.040 100.040

100.065 100.065 100.040 100.040

83.189.260.055.074.3

65.040 62.5

79.0105 105 100.0105 105 100.0105

计 外

83 79.0105 105 100.0105 105 100.0105 80 76.2

2.2不同年份纯净水检测结果:4年的合格率逐年提高(X2=24.1,p<0.001),2007年最低,2010年最高,见表2。

表2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合格率(%)

***0合计

样品数35465970210

合格数***合格率51.463.078.091.474.8

3讨论

瓶(桶)装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

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为了保证消费者饮用卫生安全的纯净水,必须进行定期检测。检测结果影响纯净水卫生质量的为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净水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等各个环节上。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贮存在潮湿、通风不良地方;运输产品时日晒、雨淋等原因。分析桶装纯净水合格率低于瓶装纯净水的原因:一是部分桶装纯净水出厂未合格,桶装纯净水桶多为回收桶,清洗消毒不彻底造成二次污染;二是桶装纯净水在饮用时气水交换会将微生物带入水中,造成污染,时间越久污染越严重;三是许多用户对饮水机消毒的意识淡薄。检测的情况与相关检测结果[3]基本一致。

此次检测提示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的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按照《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细则和《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4]的要求,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加强对桶装饮用纯净水产品的抽样检测,及时曝光不合格品,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成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用户定期全面地清洗(消毒)饮水机,加快桶装水更换速度,桶装水启封后,应在一周内饮用完;选择信誉好的品牌和水站,同时仔细查看水桶上的标签(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是否完好。

参考文献

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7~2009年本市辖区内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清。

1.2 方法

麻疹IgM采用抗体捕捉法, 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在有效期内使用。

试剂:珠海海泰生物有限公司所产试剂盒, 全部试剂经确认试验验收合格。

诊断标准:以国标GB15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相关规定作为麻疹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本中心免疫规划所流行病个案调查表。

2 结果

2.1 病例统计基本情况本中心2007~2009年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人早期血清165份, 经实验室确诊48份, 阳性率29.09%。

2.2 2007~2009年麻疹病例年龄分布我市麻疹发病以低龄组为主, 主要集中于0~10岁的未成年人, 见表1。提示儿童感染麻疹是我市麻疹防控的重点。

2.3 2007~2009年麻疹病例时间分布我市麻疹发病除第四季度10~1 2 月外均有发生, 主要集中于3月, 1月和4月也有较高发病, 见表2。提示本市麻疹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2007~2009年间, 雅安市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人早期血清165份, 确诊48份, 阳性率29.09%。由于本市地处山区, 幅员广阔, 交通不便, 加之经济欠发达。麻疹的发病呈散发状态, 早期血样的采集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样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3.2 关于麻疹病例的人群分布

我市麻疹发病呈低龄化, 10岁以下年龄段占总发病数的72.92%, 其中0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27.07%, 可能与0岁儿童胎传IgG抗体下降有关[1]。其原因可能与患儿母亲未患过或接种过麻疹疫苗但随着时间推移, 其体内的抗体水平下降或消失有关, 从而不能有效的保护婴儿免受麻疹病毒的侵袭[2]。建议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提高麻疹胎传水平, 有效保护婴儿。加强对幼儿园和学校等聚集场所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的监测, 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覆盖率和接种质量, 有效阻止麻疹在易感人群中的流行。

3.3 关于麻疹病例的时间分布

我市麻疹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1~10月均有发病, 但主要集中于春季, 3月份占全年发病率的41.68%。1月和4月也有较高的发病, 符合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自然规律。也提示疾控部门应密切关注春季麻疹疫情, 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处理。出现麻疹病例后, 立即对周围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 以控制疫情, 避免二代病人的出现。

3.4 措施

(1) 抓好常规免疫, 加强对薄弱地区、薄弱环节的检查指导工作。 (2)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麻疹病诊断水平, 使麻疹病例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 (3) 在重点人群中开展麻疹的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加强入托、入学儿童的接种证查验工作, 发现漏种就立即补种。有效提高麻疹疫苗覆盖率, 从而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安华, 胡小平, 胡志勇, 等.疫苗时代≤8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的的动态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 2003, 9 (6) :328.

[2]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6.

[3]石洁平.2000~2005年大厚市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疾病检测, 2006, 21 (16) :611.

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篇3

1 检测方法与评价依据

1.1 检测项目与方法:床单、被单、枕套、毛巾中细菌总数按GB/T18204.4-2000《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床单、被单、枕套、毛巾中大肠菌群按GB/T18204.5-2000《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茶具细菌总数按GB/T18204.2-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茶具大肠菌群按GB/T18204.3-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拖鞋霉菌按GB/T18204.8-2000《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剪刀、发推大肠菌群按GB/T18204.6-2000《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剪刀、发推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T18204.7-2000《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

1.2 评价依据和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GB9663-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值为:

床单、被单、枕套、毛巾中细菌总数 < 200cfu/25cm2 ;茶具细菌总数<5cfu/cm2 ;床单、被单、枕套、毛巾、茶具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拖鞋霉菌不得检出;《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GB9666-1996规定的卫生标准值为:剪刀、发推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不得检出。

2 检测结果(见下表):

这次检测样品总数为1781份,合格1359份,样品合格率为76.3%;检测项目总数为3596项,合格项目数3014项,项目合格率83.8%。另外我们把不同样品按不同检测项目进行了分类,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样品的项目合格情况

3 分析和讨论

3.1 总体情况:从上面的数据看,吴江市的公共场所整体卫生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样品合格率为76.3%,项目合格率83.8%。但是我们也看到,不同的样品不同检测项目合格率相差还是很大的,剪刀、发推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是最高的,达到了100.0%。剪刀、发推、床单、被单、枕套中大肠菌群以及浴室毛巾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也是比较高的,都在90%以上。茶具细菌总数、拖鞋霉菌、理发店毛巾细菌总数合格率都很不理想,理发店毛巾细菌总数合格率才44.4%。

3.2 理发店的情况:虽然剪刀、发推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是100.0%,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4.6%,但是毛巾细菌总数44.4%合格率才真实反映出了理发店非常糟糕的卫生状况,这和理发店现场察看的情况还是相符的,目前理发店很少能做到一客一消毒的,对毛巾的消毒不重视,很多理发工具上碎头发都没清理干净,地上碎头发的清扫也不及时。今后卫生监督部门还是要加强监督和指导,督促店家按规范进行卫生消毒,毛巾、发推、剪刀等理发美容工具每客用完后都应清洗消毒,理发工具宜采用紫外线消毒,并且理发工具和毛巾配备的数量应满足消毒周转所需。

3.3 浴室的情况:浴室的毛巾合格率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0%,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7.5%,和理发店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浴室对毛巾的消毒工作做得很好,据了解,因为毛巾是浴室提供的最主要的公共用品,数量也很大,所以一般浴室对这个都很重视,而且毛巾的清洗消毒都落实到专人负责的。但是拖鞋的消毒就做得很不到位,拖鞋霉菌合格率才63.0%,浴室是季节性营业场所,每年秋冬浴室刚开始营业时,拖鞋的霉菌合格率是最低的,这还是说明店家的卫生消毒意识薄弱,服务理念差,在使用前没有对旧拖鞋进行有效清洗消毒。

3.4 旅馆和茶楼的情况:旅馆床上卧具的卫生状况是最好的,床单、被单、枕套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7.1%,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5.1%,一方面这些东西比较干燥,客观上细菌不容易滋生繁殖;另一方面,店家对这些东西的消毒工作相对重视得多,床单、被单不清洗消毒的很少。

旅馆和茶楼的茶具卫生情况不是太理想,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6.3%,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2.2 %,而且不合格的样品一般都离标准值差距较大,细菌总数超几十倍几百倍的很多,说明茶具的消毒还没引起店家的足够重视,好多茶具都没经过消毒,有些甚至清洗都做得很潦草马虎。

3.5 我们还对星级饭店和其他大众消费场所的卫生状况作了比较,差距非常明显,这次检查的星级饭店有8家,其中6家全部合格,还有2家各有一个样品不合格,样品合格率高达99.4%,这和星级饭店高质量的管理、良好的服务意识有直接关系。

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2007—2010年按《吉林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各县(市)按东、西、南,北片区各随机抽取2个,在中部片区抽取1个,共抽取9个乡(镇、街道),在每个被抽中的乡(镇、街道)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不足4个行政村(居委会)时全选];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每个县共计抽取288户居民户盐样。市直两区由于乡(镇、街道)不足9个,按照方案要求,各抽取5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 (居委会)抽取15户居民盐样,每个区抽盐样300份。4年全市共7 008份盐样。

1.2 儿童尿碘水平

在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1所村小学(无村小学时,抽取乡中心小学);在所抽取的小学各随机抽取20名8~10岁儿童(男、女各半)的尿样,按WS/T 107-2006方法检测。

1.3 判定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用盐标准(GB 5461-2000),合格碘盐的判定标准为碘含量20~50 mg/kg,非碘盐为碘含量<5 mg/kg,不合格碘盐碘含量为5~20 mg/kg或>50 mg/kg,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为合格;8~10岁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00 μg/L,且尿碘含量低于50 μg/L的比例不超过20%。

1.4 资料分析

按照《全国碘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数理统计方法,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2007年各县(市、区)监测出不合格碘盐3份,2008年非碘盐3份,2009年不合格碘盐1份,2010年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及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为100%。见表1。

2.2 尿碘水平

共检测8~10岁儿童尿液样本600份。各县(市,区)尿碘中位数为251.50~266.20 μg/L,铁西区最高,公主岭市最低。尿碘含量低于50 μg/L的比例为1%~3%,全市平均为2.16%。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 论

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重要干预策略,食用合格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最经济、安全有效和最易普及的措施[1]。四平本地不产盐,居民食用盐均由盐业部门外埠购入,统购统销,从上述连续4年的碘盐监测结果看,全市居民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符合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说明四平市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落实较好,保持和巩固了全市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成果。

2007—2009年查出了非碘盐和不合格盐,说明四平市还受到私盐、非碘盐的冲击,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予以解决:一是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碘盐市场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贩卖私盐、假碘盐活动,杜绝非碘盐冲击盐业市场;二是盐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碘盐营销服务网络,建立覆盖城乡的碘盐零售点;三是加强学校及偏远村屯群众教育,通过学校一学生一家庭这种最有效的信息传播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碘缺乏的危害,自觉地购买和食用合格碘盐,进一步推动我市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使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

四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碘营养咨询门诊”,通过开展尿碘检测、咨询和指导,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此次全市8~10岁儿童尿碘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表明儿童碘营养状况能够满足需要,也说明了四平市所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参考文献

[1]罗贤如,张亮,黄薇,等.2006—2008年深圳市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0,2(26):289-290.

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临床诊断为HFMD患者的咽拭子共计136份。样本主要由鹤岗市人民医院送检,类型为咽拭子。

1.2 方法

1.2.1 样品前处理

将送检的咽拭子样本标记序号,充分震荡5min后进行核酸提取,如不马上提取核酸则需放入-80℃低温冰箱中待检。

1.2.2 病毒R N A的提取

采用Q I A G E N公司R N e a s y M i n i Kit(CAT74104)试剂盒对处理好的样本进行核酸提取。

1.2.3 RT-PCR反应体系配制

采用QIAGEN One Step RT-PCR Kit(CAT210212)试剂盒配制PCR扩增体系。

1.2.4 RT-PCR扩增

将加好反应体系的反应管放于RT-PCR仪进行扩增。反应程序如下:60℃作用1min;42℃作用10min;50℃作用30min;95℃作用15min;94℃作用30s;55℃作用30s;72℃作用1min;回到第5步,34个循环;72℃作用10min;4℃保存。

1.2.5 RT-PCR产物检测

各取5μL扩增产物于1.5%Agrorose gel进行电泳,观察结果。

1.2.6 结果判断

在系统成立即阴阳性对照均正常的条件下,判断阴、阳性结果。阳性:EV在116bp处,EV71在226bp处,CA16在208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判为阳性结果。阴性:未出现条带或不在上述位置出现非特异性条带,均为阴性结果。

1.2.7 RT-PCR分别针对CA16和EV71的基因设计各自的特征性引物

引物序列如下:

1.2.7. 1 人肠道病毒

(包括EV71、CA16)核酸监测通用引物序列PE2(上游):5’-TTC GGC CCC TGA ATG CGG CTA ATC C-3’;PE1(下游):5’-ACA CGG ACA CCC AAA GTA GTC GGT CC-3’。

1.2.7. 2 EV71核酸检测引物序列

EV71-S(上游):5’-GCA GCC CAA AAG AAC TTC AC-3’;EV71-A(下游):5’-ATT TCA GCA GCT TGG AGT GC-3’。

1.2.7. 3 CA16核酸检测引物序列

CA16-S(上游):5’-ATT GGT GCT CCC ACT ACA GC-3’;CA16-A(下游):5’-TCA GTG TTG GCA GCT GTA GG-3’。

2 结果

2.1 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用RT-PCR检测136份样本,90份样本呈现阳性。其中通用肠道病毒阳性31份,EV71阳性10份,CVA16阳性49份。

2.2 检测结果分析

2.2.1 样本情况

2009-2010年鹤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采集136份咽拭子样本,检测阳性样本90份。其中通用肠道病毒阳性31份,EV71阳性10份,CVA16阳性49份,送检样本多为CVA16型。

2.2.2 年龄分布

2009-2010年送检样本中1岁年龄组10份,2岁年龄组21份,3岁年龄组25份,4岁年龄组35份,5岁年龄组19份,病例多集中在1~5岁年龄组,约占总样本的80.88%。阳性样本90份,1~5岁年龄组的肠道病毒阳性样本数为72份,阳性率为80.00%。由此可见鹤岗市手足口病阳性病例多发生于1~5岁幼童。(表1)

2.2.3 性别分布

送检样本中男性68份,占50.00%;女性68份,占50.00%,女男比例1∶1。(表2)

2.2.4 时间分布

2009-2010年样本采样时间分布在5-12月,其中5月6份,6月13份,7月42份,8月34份,9月32份,10月6份,11月2份,12月1份。采集时间集中在7、8、9月,约占79.41%。

2.2.5 阳性样本时间分布

2009-2010年共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样本90份,其中5月3份,6月12份,7月27份,8月22份,9月19份,10月5份,11月和12月各1份。6、7、8、9月样本阳性率都比较高,为手足口病高发阶段。(表3)

2.2.6 阳性样本类型分析

送检样本中,CA16阳性4 9份(36.03%),EV71阳性10份(7.35%),PE阳性31份(22.79%)。2009-2010年鹤岗市CA16阳性率偏高,而EV71阳性率则相对偏低。

3 讨论

我国自1980年开始有手足口病的报道。1985年以前CA16是该病的唯一病原,但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EV71在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7]。2009-2010年鹤岗市送检的136份样本中阳性样本为90份,所占比例为66.18%。其中,CA16阳性49份(36.03%),EV71阳性10份(7.35%),pan-EV阳性31份(22.79%)。由此可看出2009-2010年鹤岗市CA16阳性率偏高,而EV71阳性率则相对偏低,但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阳性率则普遍偏低。从2009年和2010年来看,鹤岗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提前并且时间段延长了,这也对今后手足口病的预防敲响了警钟。

参考文献

[1]周世力,杨帆,金奇,等.肠道病毒71型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03,19(3):284-286.

[2]陆一涵,姜庆五.人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J].疾病控制,2008,12(3):183-188.

[3]KOMATSU K.Outbreak of severe neurologic involvement associated with enterovirus71infection[J].Pediatr Neurol,1999,20:17-23.

[4]HO M.An epidemic of enterovirus71infection in Taiwan[J].New Engl J Med,1999,341(13):929-93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S].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2008,2(3):210-213.

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鄂尔多斯地区无偿献血者共81 600人次, 取留样血液为检测标本。献血前均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体检, 年龄18~55岁, 平均年龄32.2岁, 均符合献血标准。

1.2 试剂与设备

抗-HIV、抗-HCV、抗-TP及HBsAg试剂分别由厦门新创、北京金豪、北京万泰公司提供, ALT试剂由北京贝肯、北京瑞尔达公司提供, 单通道移液器 (芬兰雷勃公司) , E-star-8H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瑞士哈美顿公司) , TECAN-M8/2R洗板机 (奥地利帝肯公司) , MK3-353酶标仪 (芬兰雷勃公司) 。

1.3 方法

抗-HIV、抗-HCV、抗-TP及HBsAg试验均采用ELISA法检测, ALT测定采用速率法。严格按试剂盒使用说明操作, 每项检验均采用不同生产厂商试剂检测2次, 2种试剂均阳性判不合格, 1种试剂阳性行双孔复试, 只要有1孔阳性则判不合格, 血液做报废处理, 抗-HIV有反应性送鄂尔多斯市疾控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应用软件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的无偿献血者标本81 600份中, 不合格标本3 672份, 占献血总数的4.5%。血液检测不合格率2004-2007年下降, 2008-2010年呈较稳定的趋势。各年间ALT、HBsAg、抗-HCV、抗-HIV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不合格情况各年度比较, χ2=561.18, P<0.05;ALT各年度比较, χ2=877.01, P<0.05;HBsAg各年度比较, χ2=75.63, P<0.05;抗-HCV各年度比较, χ2=105.39, P<0.05;抗-TP各年度比较, χ2=7.51, P<0.05;抗-HIV各年度比较, χ2=25.18, P<0.05;抗-HIV检测结果为筛查试剂的反应性例数。

3 讨论

2004-2010年鄂尔多斯市血站检测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中, 不合格标本3 672份, 占献血总数的4.5%, 与近年国内一些地区的报道相似[1]。ALT不合格率1.81%, 2004-2010年ALT不合格率总体属于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国内有关报道[1]。目前国内普遍认为ALT水平与饮酒、体重指数、运动疲劳及药物服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2]。鄂尔多斯市属于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本地区居民饮酒量较大、体重指数偏高, 因此ALT水平相对较高;2006年以来血站对初次献血者进行了献血前ALT快速筛查, 让部分ALT水平较高的献血者暂缓献血, 不合格率明显下降。HBsAg和抗-HCV不合格率分别占1.21%、0.54%, 与国内部分地区报道相似[3], 也有逐年下降趋势, 并保持相对稳定。可能原因是: (1) 血站在逐步开展献血前快速筛查; (2) 血站对献血者在献血前实行以往献血检测结果查询, 避免了部分HBsAg和抗-HCV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 (3) 两次以上献血者逐渐增加, 提高了血液安全性。梅毒不合格率高于国内部分地区同期报道[1,3], 并相对稳定, 可能原因有: (1) 鄂尔多斯市是少数民族和经济活跃地区; (2) 选用灵敏度特异性都较好的检测试剂; (3) 部分献血者明知有高危行为, 却隐瞒实情并通过献血达到体检目的。抗-HIV筛查反应性不合格率较高, 可能与试剂灵敏度较高有关[3]。

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 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做好献血前的咨询和屏蔽及献血前的筛查, 同时应加强血站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献血工作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 以保证血液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汪伟华, 胡开云, 汪慧.开化县2001-200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7, 20 (5) :400-401.

[2]葛红卫, 王洪捷, 沈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 :27-28.

固原市2007年-2010年纯净水检测结果分析 篇7

关键词:洛南县,农村妇女,宫颈癌,病理分析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增长较快, 现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总数的28.8%[1]。防治宫颈癌最重要的措施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 对宫颈癌及预防措施知晓率低, 为响应“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这一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政策, 近年来我院对洛南县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 并进行宫颈癌免费筛查,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洛南县农村妇女108 324名, 年龄35~64岁, 已告知所有患者研究目的, 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智力、精神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已确诊宫颈癌者。

1.2 方法

依据我国《宫颈癌检查项目技术方案》及《农村妇女宫颈癌实施方案》相关要求[2], 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进行妇科常规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发现异常或细胞学结果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 可疑者阴道镜下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参照我国高等医学院《妇产科学》教材[3]。按照TBS标准分类法对疾病进行分类[4]。

2 结果

洛南县2010至2015年间自愿接受宫颈癌免费检测的108 324例35~64岁农村妇女中, 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2 080例 (1.92%) , 阴道镜检查2 478例, 病理检查580例, 阳性确诊70例, 其中癌前病变41例、鳞癌25例、腺癌4例。

3 讨论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 使得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能得以早发现、治疗, 使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有所下降。社会人员对宫颈癌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知晓率的高低, 对发病率、死亡率可产生明显的影响。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由于诸多原因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且早期干预率低, 严重危害农村妇女的生命安全。

研究者认为宫颈癌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病毒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 的持续感染 (>1年) 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资料表明大约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②性行为与分娩次数:其中以多个性伴侣、16岁以下的初次性生活、低龄初产、多孕多产等因素与宫颈癌的发病呈密切相关;③其他生物学因素:除了HPV感染之外, 尚有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与宫颈癌发病有关, 目前多认为其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④不良行为因素:一般认为吸烟、卫生习惯差、长期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统计得知2010至2015年间洛南县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城镇地区报道水平[5], 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①本地区具有明显山区地形特征, 交通相对不便, 医疗资源欠充足, 农村妇女对宫颈癌相关医学保健知识知晓率低;②卫生观念和卫生习惯较差, 农村妇女遵循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 多数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③我县农村妇女家庭经济收入非常有限, 大多数的农村妇女因顾及到增加家庭经济压力, 导致小病不医成大疾;④多数农村妇女文化层次低, 缺乏生殖系统保健知识及预防意识, 出现不适时得不到及时的治疗;⑤近年来采取多种举措, 如深入乡村农户, 宣传宫颈癌防治知识, 宣讲生殖保健知识, 对农村妇女实施健康教育, 提高了我县农村妇女的防癌意识, 自愿参加宫颈癌免费检测的农村妇女越来越多, 诊断率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 进行早期干预,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宫颈癌是可防可控的。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教育, 有望促使农村妇女更加积极地配合宫颈癌筛查, 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 增强保健意识。同时, 还需加大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乡村医疗环境得到改善, 使农村妇女能在家门口看病, 彻底解决农村妇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章文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的诊治[J].首届宫颈癌诊治防高研班参考资料, 2006, 48-50.

[2]钱小萍, 范水娟, 姚慧, 等.15 881名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 2014, 11 (6) :627-628.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6-268.

[4]贺又娥, 朗景和.子宫颈及阴道细胞学分类和检查的新方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 (7) :441-443.

上一篇:写秋景的情景交融的优美句子下一篇:破茧成蝶的美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