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博士课程(共10篇)
余世维博士的讲座像一种震撼教育,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理论联系实际,把很多艰涩难懂的管理学转化成一句句深入浅出的语句,也经常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当做教材,可能是前车之鉴,也可能是好的榜样,这样的讲座生动有趣,更能为多数人所接受。作为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受益匪浅。
余博士对目前国内外的形式非常了解,他的讲座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以及企业家存在的问题,并且认为有问题就要发现它,改正它,不能讳疾忌医。我们的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余先生喜欢拿中国人和外国人比较,一比较就发现国内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落差。比如说他非常赞赏日本公司的“伦理”,即主管和下属长幼有序。他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意思是作为主管,不能与下属厮混在一起,甚至称兄道弟,要有一定的尊卑区分,否则工作就很难展开。这一点我是有异议的。我觉得如果我是下属,我会更喜欢那些平易近人、与下属打成一片的上司。而且,一个主管与他的下属是一个团队,并不是真正的要去分尊贵还是卑下,如果主管亲切和睦地与下属相处,每个人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那么这个团队的凝聚力无疑会增强,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与业绩。当然,可能我还没有踏上社会,没有经历过工作中的残酷和竞争,这仅仅是我不成熟的观点。
说到团队,余博士对于如何打造高效的团队有很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个团队要符合三个条件:自主性、思考性和协作性。如果没有这三个条件,只能说它是一个群体,一个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群体。自主性:给予员工适当的放权,让他们能自主做事,正常运作,要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主动汇报、主动沟通的习惯。思考性:许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领导下达意见,领导做出决策,都是员工依照领导的指挥做事。长期下去就会导致领导一人思考,一人决策,这就是一个没有思考意识的团队,也容易养成员工的惰性。作为领导者,要经常思考问题的关键点以及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合作性:如果没有员工、部门之间的合作,再聪明的点子也没有用,这就是协作。要形成同部门、同水平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配合,这就是成为一个团队的重要特征。将来工作,我希望我是在一个团队中,有共同的目标为之奋斗,互相沟通协作,而不是在一个互不相关的群体中。
余博士有很多经典语录,而让我影响深刻的是这样一句:不要说“我以为”。不停地辩解是一种恶习,也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而“我以为”恰恰是很多人在辩解时的口头禅,但是上司不会因为你说了“我以为”就觉得不是你的错,反而会恶化你在他心中的印象。因此当我们犯错时,及时的承认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上司仍然会责备你,至少留下一个敢于担当和可以信任的形象。其实不只在工作上,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犯错,然后说“我以为”。就像有一次我把一份文档传到了网络上,没有注意其中有我同学的联系地址、电话等私密信息,当我同学打电话来询问我时,我就脱口而出“我以为„„”,当然我也有道歉,并承诺马上把文档删除,然而我认为做的不够好,根据余博士的教导,我应该马上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
一、招生专业名称:
中国画(含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专业,含工笔与写意)
二、学制:二年
三、导师:张立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聘专家:方增先 冯远 刘大为 潘公凯 何家英 范迪安 邵大箴 薛永年 刘曦林 姜澄清 吴山明 张道兴 姜宝林 程大利 邱振中 郭石夫 马振声 朱理存 梅墨生 唐勇力 李洋 陈平
教务主任:蒋文博(15901156528)于光华(13371603053)
班主任:于光华副班主任:岳黔山(13701057218)
办公室主任:郭煌(13717890076)郝邦义(13911926410)
四、教学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台湖国画院
五、课程设置: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书法的艺术表现及理论,哲学、美学研究
六、教学内容
1.中国画学(中国画理法、文化思想、哲学、美学)
2.中国画功技训练(临摹、写生、创作练习)
3.历代经典作品分析
4.中国美术史论
5.中国画发展研究
6.中国书法、篆刻发展研究
7.诗词格律、古汉语导读
8.书画题跋、钤印
七、教学宗旨
以中国画博士课程为基本授课框架,突出实践性、研究性和学术性,强调“传统为本、兼容并蓄、鼓励创新”,在传统、生活、创造三结合的教学原则下,弘扬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把思想统一到中国画的立场上来,从中国画的艺术规律出发建立相应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方案,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两个特点: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修养,重新认识中国绘画传统的重要性,加深理解民族绘画的本质精神。二是注重因材施教,在强调中国画艺术规律的同时,充分尊重学员的创造性和艺术倾向,不断提高创作能力。
八、招生对象和人数
以高等学校艺术(书画)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及从事专业创作人员,身体健康,品行端正,具有较好的中国画基础和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者(年龄限55岁以下)。招生人数30人。
九、研修费用:50000元/年
十、报名事项
1.报名方式:函报
2.报名时间:2011年7月1日-8月25日截止(以到达邮戳为准)
3.报名时需提交下列材料:①《中国画博士课程班报名表》一份,下载网址:http://artedu.blog.artron.net (雅昌网艺术研修基地)。②学历证书/证明复印件。③要求提交的材料为个人信息及专业资料(简历、代表作品照片或正式出版物、论文等)。④县以上医院的健康证明。⑤报名审核费:260元/人。
说明:
①报考费和报名材料需通过邮局邮寄。
邮寄: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022室艺术学科研修办公室(100029)
联系人:蒋文博联系电话:010-58556632,15901156528
Email:jiangwb@hep.com.cn传真号码:010-58556634
②函报时须将汇款凭据和报名材料合并包装邮寄,注明本人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封面注明“报考中国画博士课程班”字样,不得分别邮寄。材料不齐备者不予办理。报名材料一律不退。
注:报名费须通过邮局汇款,不得在报名材料中夹带。并在汇款单的附言上注明“报考中国画博士课程班”字样。
③报考人员提交的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入学后进行复核。如发现考生报名时所交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则予以退学处理。
④对报考人员提交的报名材料初选后,电话通知入选人员参加入学考试,没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十一、考试办法
①笔试(中国画命题创作)②面试
考试时间:2011年8月27日(周六)
考试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台湖国画院
十二、录取
经审核和考试符合要求者寄发《录取通知书》,或电话通知。同时在雅昌网、艺术教育资源网公布,考生可上网查询。被录取的学员于开学时办理入学报到、缴费手续。
十三、待遇
研修结束后,成绩合格的学员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人事司共同颁发结业证书。对参加博士课程班并获得结业证书的人员,所在学校及单位将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记入相关档案,并作为职务评聘的参考依据之一。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提高的最好办法是激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兴趣。兴趣的主要功效就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因此,以学生喜欢的课题入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眼,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真实、鲜活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设深受学生欢迎的课题。例如,四驱赛车的组装、陀螺的组装、石膏像的制作、走进电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产生了“我要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体验快乐,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在欢呼中不断成长。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素质
陶行知曾说:“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经历、体验,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去讨论,从而寻找自己独特的发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其生命的活力。例如,学生在组装四驱赛车时,利用问题“你知道四驱赛车为什么会运动?这个机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有关”引导学生关注电动机即马达,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学生不但仔细观察其外部特征,而且十分好奇它的内部构造,通过学生对其模型的探究,发现了磁极、电流对它转动方向、速度的影响。学生学会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探究问题。在观察陀螺的旋转时,利用问题“陀螺静止与运动时对比,你发现图案产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认真观察发现了旋转对图形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等。在研究益智玩具——汉诺塔时,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学生能按各自的分工,边探究,边记录,然后仔细分析、对比,找出最少步骤完成目标,知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研究事物起到重要作用。
三、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努力完成活动目标
正所谓“人无全才,人人有才”。通过学生互动,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互相激励,使每个学生求得新发现、新方法,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例如,探究益智玩具——神龙摆尾时,以“兴趣相投”确定小组,小组成员积极合作,由拆卸到组装,学生恰当分工,各司其职,认真记录,采用了适当的方法:标记法和画图法,齐心协力,最终研究出方法,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研究“T字之谜”时,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能力分配研究任务,每个成员利用木块拼规定的图案,遇到困难时,互相鼓励,不轻言放弃,用最大的耐心完成了小组拟定的活动目标,体现了小组团结的力量。
四、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教师有效的指导
1. 教师要设计好问题,由简到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组装四驱赛车时,提问“四驱赛车是怎样运动的?各个零件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样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探究其中蕴含的科技知识上。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反复研究,小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最后给予适当点评。
称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 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 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 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 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 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 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 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8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08.《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彭小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05.《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彭小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06.《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李颖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0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蔡高才,袁光华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08.《教学技能应用指导》,李冲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9.《教育实习全程解说》(师范院校学生读本),朱绍禹,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语文教学案例基础
0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李山林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2.《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课例分析》王荣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4.《听袁卫星老师讲课》,袁卫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5.《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6.《听韩军老师讲课》,韩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7.《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8.《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郭初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9.《听郑桂华老师讲课》,郑桂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12.《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语文课读解学基础
01.《语文课读解学》蒋成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02.《名作重读》,钱理群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3.《名作细读》,孙绍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名作导读》,《语文学习》编辑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5.《鲁迅作品十五讲》,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06.《中学语文鲁迅作品赏析》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市鲁迅研究中心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7.《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孙绍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08.《中学语文名篇多元解读》,广东教育出版社,王丽主编,2006年版。
09.《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王丽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语文相关期刊杂志 1.《课程·教材·教法》;2.《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
3.《中学语文教学》;4.《语文学习》;5.《语文教学通讯》;6.《语文建设》
7.《语文教学与研究》;8.《中学语文》 9.《语文教学之友》;;10.《现代语文》
11.《阅读与鉴赏》;12.《名作欣赏》 13.《写作》;14.《咬文嚼字》;
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师范生必读补充书目(学有余力者选用)国学基本篇目 01.近代梁启超先生曾将国学入门书目最低限度列为——经部:《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史部:《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02.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见附录),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书目答问/张之洞九种《纪事本末》老子/老子墨子闲诂/孙诒让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缀白裘/玩花主人西游记/吴承恩淮南鸿烈集解/刘安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四书韩非子/韩非周礼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 阿弥陀经宋元学案/黄宗羲王临川集/王安石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章实斋年谱/胡适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诗集传左传/左丘明乐府诗集/郭茂倩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论衡/王充法华经/鸠摩罗什译坛经/惠能明儒学案/黄宗羲朱子年谱/王懋竑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崔东壁遗书/崔述文选/萧统全唐诗/彭定求等宋六十家词/毛晋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水浒传/施耐庵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荀子集注 03.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钱穆先生所说前五书,是为国人学子必读书,也便是国学最低书目。
04.1930年,鲁迅为许世瑛开列了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列书12种:唐诗纪事/(宋)计有功(生卒年不详)唐才子传/(元)辛文房(生卒年不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1874~1952)历代名人年谱/(清)汪镇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阮元世说新语/刘义庆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抱朴子外篇/葛洪论衡/(东汉)王充今世说/(清)王晫(1636~?)(说明:此多家书目中,于语文教育之精华当聚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学记》、《朱子语类》、《曾国藩家书》等经典中,故对此几种典籍,宜揣摩玩味至点滴于胸中为要。近引进台湾李鍌等主编《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由大陆新华出版社于2008年2月出版之《国学基本教材》,为任继愈先生鼎力推荐之作,或可一读。)语文教师修养要目 01.《接受反应论》,金元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02.《语用学与语文教学》,王建华,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03.《中国叙事学》,杨义,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04.《美辞论》,李廷扬,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5.《经典常谈》朱自清,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06.《语文常谈》,吕叔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07.《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08.《谈美书简》,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09.《美学四讲》,李泽厚,三联书店,1989年版。
10.《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1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4年版
12.《文心雕龙讲疏》,王元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4.《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中华书局,1985年版。
15.《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3年版。
16.《文章作法》,夏丐尊、刘薰宇,中华书局,2007年版。
17.《文话七十二讲》,夏丏尊、叶圣陶,中华书局,2007年版。
18.《文章讲话》,夏丏尊、叶圣陶,中华书局,2007年版。
19.《怎样写作》,叶圣陶,中华书局,2007年版。
20.《语文随笔》,叶圣陶,中华书局,2007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举要 01.《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02.《课程理论》,施良方,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03.《后现代课程观》[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04.《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05.《语文课程改革研究》,郑国民著,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06.《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07.《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韩雪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08.《语感论》,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09.《语文言意论》,李维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语文:表现与存在》(上卷)(下卷),潘新和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语文教育分类研究辑要 01.《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倪宝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02.《文章学与语文教育》,曾祥芹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03.《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王纪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04.《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庄文中 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05.《中学教学语法和语法教学》,庄文中编,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06.《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张田若、陈良璜、李卫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07.《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08.《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张鸿苓,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09.《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章熊,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中国语文教育史纲》张隆华,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1.《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张隆华,曾仲珊,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潘新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潘新和,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潘新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潘新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7.《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张志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8.《语文教材研究》,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的比较研究》,何文胜,文思出版社,2005年版。
20.《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语文教育名家要览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吕叔湘论语文教育》吕叔湘,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03.《语文教学论集》,张志公,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04.《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黎泽渝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05.《陈望道语文教育论集》,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06.《王力论语文教育》,王力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语文教育评判简录
01.《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02.《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摩罗、余杰,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03.《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钟晓雨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04.《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孙绍振,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05.《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06.《对话语文》,钱理群、孙绍振著,福建人民出版,2005年版。
语文教学案例丛书
01.《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2.《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黄伟、陈尚达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3.《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王志凯、王荣生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4.《初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黄余金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研制》,褚树荣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06.《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黄孟柯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07.《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新视点》李明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8.《文章知识新视点》,曾祥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9.《初中语文写作新视点》,郑桂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现代文阅读新视点》,周新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文学知识新视点》,刘贞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古诗文阅读新视点》褚树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语言知识新视点》,王荣生、韩雪屏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特级教师丛书 01.《于漪与语文教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02.《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03.《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04.《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05.《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06.《于漪:追求综合效应》,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07.《蔡澄清:点拨教学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08.《洪镇涛:打开语言学习之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09.《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0.《魏书生中学语文改革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11.《赵谦翔讲语文/名师讲语文》,赵谦翔,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12.《蔡
明讲语文/名师讲语文》,蔡
明,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13.《胡明道讲语文/名师讲语文》,胡明道,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14.《余映潮讲语文/名师讲语文》,余映潮,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15.《程红兵讲语文/名师讲语文》,程红兵,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16.《李海林讲语文/名师讲语文》,李海林,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17.《褚树荣讲语文/名师讲语文》,褚树荣,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18.《黄厚江讲语文/名师讲语文》,黄厚江,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19.《肖家芸讲语文/名师讲语文》,肖家芸,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介绍会
日期 :
9月7日下午18点
主讲 :
Mr Regis LENGELLE
法国UTT博士生院院长
Mrs.Ling GONG
法国UT大学集团中国项目负责人
项目介绍 :
1-法国UT-INSA项目
招收博士研究生
简介 :
法国技术大学-应用科学院集团(UT-INSA)由法国8所工程师大学组成, 直属法国高等教 育科研部, 授予法国工程师, 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法国著名的五年制精英大学.法国UT-INSA项目是法国8所工程师大学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署的关于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该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42个月奖学金(金额为12000欧元一年).2010年可招收名额最低限度30人, 最高不限.UT-INSA 项目招生对象主要是硕士应届毕业生, 博士第一年在读或者是参加所在院校硕博联读研究生.UT-INSA项目的申请方式请上网浏览www-csc.utt.fr了解2010年的招生信息.2-法国UT硕博联读项目
接收本科毕业生来法国攻读1年硕士+3年博士
简介 :
为促进中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研究, 培养年轻优秀人才、激励科技创新, 受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办“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奖励对象:中国各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及其导师。本奖项将依据《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评选条例 (试行) 》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评选实施办法 (试行) 》评定, 详见网页http://www.cmes.org/file/c14i34t201148195912.html。2011年度申请论文的提交截止时间为2011年5月20日。请各推荐单位和申请人按时提交申请表、推荐表及规定的相关文件资料。
联系人:左晓卫于宏丽
电话:010-68799044;010-68799033
传真:010-68799030
电子信箱:yuhl@cmes.org;award@cmes.org
通信地址:100048北京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4座11层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 英语教学 课程体系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10-0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代表着学科的发展水平,不但代表一个国家科研创新的方向和科技水平发展的高度,也体现了一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随着科研、学术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增多,对于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英语不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生硬的进行教学,而是作为一种学术交流的语言载体,承担着医学博士研究生对外学术能力培养的基础。2014年,《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更好的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在此契机下,我校结合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发展特点和对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适时对博士研究生英语课进行课程体系创新改革。现将我校博士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学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学习中产生的问题
1.博士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机不单纯。医学学制本身较其他学科长,由于受到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医学生普遍存在先就业后深造的情况,在博士培养阶段,绝大部分博士生已参加工作。这部分同学由于临床工作忙碌,并未做到真正的脱产,在集中半年的基础授课时间,不能完全参与正常的学习,且由于博士年龄层次分布较大。在这样的学习动机下,英语教学本身存在工作障碍,同时也不是培养博士英语学习能力的初衷。
2.高校英语教学资源有限,课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非英语专业高校中,英语专业教学师资紧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校亦是如此。在对博士生授学位需发表SCI文章的刚性条件的制约下,这种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都逐渐成为博士生课程对其学习能力培养的桎梏。
二、医学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改革情况
医学博士有其独特的培养特点和培养目标,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培养越来越注重的是能力培养,特别是学术能力的培养,在配合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将博士课程进行精准改革建设,将英语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博士学术能力的语言载体和培养基础。
1.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案。我校自2012年起,对博士申请学位发表文章的要求进行进一步改革,近几年更是加强出口建设,“紧进紧处”,对发表文章的级别和影响因子进一步提高。博士入学后,最关心的是申请学位时发表的文章,处理绝大部分取决于博士的科研实验外,英语写作能力也是易于被杂志接收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政策的变化,英语教学及时更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在原来小班授课的理念基础上,根据博士学科专业及人数构建小班分班结构,分为外科学、内科学并妇产科学、其他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四类小班,内容上除以前开设的五类内容外,结合博士需大量阅读外文文献和书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要求,增加了科技论文书写技巧及内容构架解析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部分,不在拘泥于某一种或一类的教材,而是根据不同小班的构成,精选医学相关领域的学术报道、研究进展、实验设计等,使得博士生接触到的英语教学都是与自身研究领域密不可分的前沿内容,不但增加了博士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了英语阅读、分析、翻译和书写的综合能力。另外,我校外语部特别建立研究生教研室,有教研室教师专门负责所带小班博士的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指导,这也将大大提高博士学术成果汇报能力及论文发表的数量,同时也对博士生今后在英语写作上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2.按需学习,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博士生的英语基础水平相对较好,特别是有些学生已经在硕士或之前的学历阶段,通过了全国CET6级、GRE或托福考试,这部分同学在全国统一的博士英语考试中脱颖而出。对于这部分英语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我校拟试行研究生免修政策,在博士入学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中,如这部分学生可提供相应资格英语考试成绩证明,并取得外语部研究生教研室的认可,可申请英语课程的免修。另一方面,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老师灌输性讲课方式逐渐淘汰,转而改为师生互动思辨型,小组讨论交流型和团体模拟国际会议型授课方式和灵活开放的考核方式。在促进博士团体合作完成工作的基础上,激发博士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博士使用婴儿口语交流和发言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其敢于想、敢于说、敢于讲的应用能力。
3.开发资源,增加教师知识储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扩大教师资源,引进更高层次英语教学人才,增加授课教师知识更新的储备量,针对博士生特点,充分了解博士生的心理、学习和培养不同层面的需求,做好授课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同时,培养任课教师的思辨能力,能够及时对博士生的教学工作作出日常的反思和总结,并积极及时的作出教学调整,有策略的对不同类型和学科专业需求的博士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换。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也直接影响学生对上课的兴趣。在对教师教学培训的过程中,加强教师养成客观、严谨、系统、认真、耐心的教学态度,主动增加对每个博士学习需求和生活工作的了解,和博士进行畅快的沟通交流,不但是提高教师授课效果的巨大助力,也让博士生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困难,增加博士生主动学习兴趣的绝佳途径[1]。
4.改革观念,发挥导师主导地位。研究生入学后,会集中进行为期半年的面授基础课学习,为后面进入科室进行实验研究做基础。研究生进入科室后实行导师负责制,科研学习和生活道德等事宜均由导师负责。然而对于医学博士,外语学习是个贯穿始终的事情。对于博士生导师,由于科研事务和日常管理事务繁忙,对于博士的指导仅限于科研等方面,英语学习和指导相对较弱,有些导师甚至并不关注这方面,导致科研实验做完后,在最后的学位论文书写和英文的学术论文书写时,学生会出现各种英文论文书写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我校在每年的导师培训中增加此项内容的培训宣讲,将传统的导师只进行科学实验相关指导的观念进行逐步改进,让导师慢慢理解对博士生科研期间进行英语指导的重要性,接受和改变固有的观念,积极发挥出导师对博士生英语阅读、交流和书写指导的主导作用。近几年,我校博士生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数量和质量越发的高,这固然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点对点辅导英文文章书写有一定关系,但是与导师在整个科研进展过程中的指导更是密不可分。
目前,我校博士生英语教学还在不断改进和变化中,在以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目标下,坚持人性化和个性化定制教学方案的教学原则,发展灵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不定期对在校博士生做师生访谈和调研问卷反馈,积极发挥研究生学院与外语教研室联合教学工作优势,将外语教学做为培养博士生学术能力的辅助学术研究,集中对涉及到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的建设问题做出相应对策,既是我们不断进展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要不断探索改进的目标重点。
参考文献:
[1]闫伟静,韩喜华.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师因素[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74-75.
作者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博士生招生简章
1 招生学科与导师
我校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与导师详见《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专业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为2017年各院系计划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及考生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仅供参考。
2 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考生及其他在报名前未能够拿到硕士学位证书者,需提供由指导教师签字的、本人在拟录取名单公示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的证明。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五)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就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生的考生、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硕士生及尚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方能报考博士生。
3 招生方式
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三种,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
(一)直接攻博
直接攻博是面向校内外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简称推免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遴选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直接攻博招生工作安排在每年的推免生接收阶段,取得直接攻博资格的学生应按时获得学士学位和本科毕业证书,于次年秋季学期办理博士研究生入学手续。我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专业的推免生可申请直接攻博,由院系在学校下达的名额内进行选拔。
(二)硕博连读
硕博连读是面向入学考试方式为统考或推免的我校在学硕士研究生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硕博连读招生工作每年度进行2次,分别安排在当年的秋季学期和次年的春季学期。秋季学期的`遴选工作面向研二、研三的在学硕士生,春季学期的遴选工作主要面向研一的在学硕士生。
(三)申请考核
“申请考核”是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优秀考生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申请考核招生工作每年度进行2次,分别安排在当年的秋季学期和次年的春季学期。秋季学期为面上招生,面向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博士生,有关规定详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办法(试行)》(校研字〔2015〕13号);春季学期为补充招生,面向所有报考类别的博士生,有关报名工作另行通知。
以上各类招生方式的具体要求及工作安排详见当年的工作通知。
4 报考类别及录取类别
考生的报考类别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录取类别与报考类别一致,报名后不允许更改。
(一)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指入学时人事档案全部转入我校,没有工资收入的博士生。非定向就业的博士生享受学校各类奖助政策,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非定向就业博士生在拟录取资格确定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未按规定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和档案审查不合格的考生,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二)定向就业
定向就业博士生入学时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不享受学校各类奖助政策,录取前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考生与我校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书,毕业时学校不负责就业派遣,按照定向协议就业。
按照教育部规定,考生因报考博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5 学制与学费
我校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教育实行全面收费。我校2017年入学博士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万元,收费年限为实际学习年限。
6 资助体系
对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博士生,学校设立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三助岗位(助教、助管、助研)等多元奖助政策体系,提高博士生待遇水平。
博士生助学金资助期限为4年,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按月发放;学业奖学金按年发放,第一学年学业奖学金1万元,不分等级,第二、三、四学年(直博生第二、三、四、五学年)的学业奖学金根据博士生学业情况重新评定等级,其中一等学业奖学金1.5万元,二等学业奖学金1万元,三等学业奖学金0.8万元;助研津贴由导师发放,建议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0.6万元(每月500元)。具体内容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校研字〔2014〕16号)。
教育部设立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评选办法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7 其他说明
(一)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我校将严格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审查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应届生的学生证)及本科和硕士的学历(学籍)情况。考生可登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www.chsi.com.cn),按要求提前进行在线或书面学历(学籍)认证。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一经发现将随时被取消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
(二)考生报考的所有费用(报名费、复试费、体检费、往返旅途费用、食宿费等)由考生本人自理。
(三)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提供历年试题,不举办任何考前辅导班。
8 查询及联系方式
(一)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全部信息均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yjsy.hrbeu.edu.cn),请考生密切关注。
(二)有关报考、录取等事宜,请咨询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三)有关研究方向、导师情况等信息,请咨询报考学院。
(四)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451-82589675,82519679
联系 人:刘卓 李永华
邮寄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1号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楼733室)。
邮政编码:150001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承诺书
编号:
院学位委员会:
我是××级博士研究生(学号××),在××导师指导下,现已完成攻读××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及题目为“××××”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已通过由××、××、××组成小组的预答辩。符合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答辩的条件,现申请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复印件及清单(见附件)。
承诺人:
年月 日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生科
德马格起重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是德马格海外的第18家子公司。然而该公司的业务发展并不顺利,业务量占集团业务总量比例偏小。尤其是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后,公司的经营遇到很大的挑战。在这个时候,陶学宁博士临危受命,在2009年5月份始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司上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外,从容应对经济危机、产值稳步上升,2010年度超额完成目标,2011年的业务更是创了公司历史新高;对内,员工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热情专业的销售与服务深受客户认可。陶学宁博士是如何带公司走出低谷?哪些因素促成了德马格中国的变化?在2011CeMAT Asia展会上,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德马格起重机械(上海)有限公司CEO陶学宁博士。
记者:起重机械距离普通民众的生活较远,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具体它是做什么用的。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贵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有哪些用途?
陶学宁:起重机械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机械设备,很多工业生产都会用到它。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作循环、间歇运动的机械。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取物装置从取物地把物品提起,然后水平移动到指定地点降下物品,接着进行反向运动,使取物装置返回原位,以便进行下一次循环。我们公司现在主要生产三类产品,根据构造和性能的不同分为:轻型起重机、标准起重机和特种工艺生产用的起重机。基于各类产品的性能,德马格起重机械为小型工作坊到大型工业的各类公司提供物流、工业驱动产品的解决方案。
记者: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贵公司业务受到了一些冲击。您觉得当时公司业务发展缓慢的症结在哪里?您履新之后对公司政策做了哪些调整?现在贵公司的业务发展如何?
陶学宁:在金融危机之后,公司业务受到冲击,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不景气这种客观因素,但是确实也有一些公司方面的原因。例如,我们的产品定价相对较高,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永远是对的,对于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改善自己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不可否认,德马格的产品始终继承了德国机械制造的高品质。但是中国和欧洲是不同的市场。欧洲的市场已经发展成熟,企业发展的速度是稳健和稳定的,这就决定了他们需要高品质的,高稳定性的产品。而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对于所使用的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很大,加之中国用户对价格因素格外关注,使得很多企业需求最多的仅是生命周期在3~5年的产品,这就直接影响到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对于产品使用周期、维修保养等层面的规划设计等,这也使得之前德马格的产品与客户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
面对中国这样快速发展、多种类、多层次需求的市场,我们公司必需根据自身产品和公司特点,将目标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德马格还要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在技术和质量上的领先;而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则要推出既满足高端市场的高品质、高技术特点的产品,又要有符合更多行业客户对于中端质量、中档价格需求的产品。
通过调整以后,我们的业务发展非常好,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们2011年的效益是德马格中国公司自成立以来最好的一年。
记者:贵公司通过哪些方法来保证产品的高质低价?您认为到目前为止,您在贵公司做得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
陶学宁:我认为我在公司做得最成功、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真正在中国建成了德马格的一个产品研发部门,并且依托这个部门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生产中心。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我们可以想象,相对于欧美地区,我们中国的研发和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加上我们优先采购国内一些物美价廉的零配件,大大降低了我们产品的生产成本。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发工作采取成本倒推的方法。如果我们要开发一款产品,首先要到市场上了解类似产品的行情,然后确定了一个产品目标价格,我们从这个价格倒推,要求我们研发生产出的产品与市场价格持平或略低。通过这样严格的控制,使得我们的新产品往往具有价格优势。
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德马格始终崇尚“客户至上”,很重视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包括从售前、售中到售后的各个环节。产品的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都是产品质量的一部分。为了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我们一直在努力。如何加强从售前环节更好服务客户的能力,是公司上下需要实实在在考虑的问题。因此,技术团队从前期就进入客户工况现场,利用德马格诸多先进的技术,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来满足客户需求。安装、调试对于起重机的使用非常重要。对于一些标准的起重机,我们制定了很多安装的规范和标准,我们的代理商在服务的时候会按照这些标准来实施项目。而对于特种工艺起重机的安装,我们有专门的安装队伍负责项目实施。对于售后环节,最重要的是能够想客户之所想、做客户之所做。2010年,德马格在全国范围的服务网点有所增加,服务能力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以确保在客户需要时,有专业的服务工程师及备件及时到达现场,由此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赞许。
此外,发展和培养区域性的代理商,做到合理化市场分布也是我任职后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销售及产品技术培训,使之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服务实力。其中,经过对技术能力、生产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公司本身运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后,脱颖而出的将成为金牌代理商。
记者:德马格中国参加今年的展会,带来了哪些新的产品?观展观众和客户的反响是怎样的?贵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您对近两年的工作有什么感受?
陶学宁:在这次展会上,我们展示了我们一个新的产品系列——Bas系列。该系列新产品秉承了德马格传统的优异品质和高质量水平,并在国内同等级水平的起重机产品中极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新产品不仅种类丰富、应用广泛,而且组件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极高、质量稳定、性能可靠,适用于各种规模和各种行业的企业。其最突出特征是功能强大可靠、结构坚固耐用、使用安全且寿命长久、营运经济、操作简便、维护方便。Bas系列产品是公司专门针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需求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吸引了大量观展客户的关注。
我们德马格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起重机械的第一品牌,让大家想到起重机械的时候,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我们。对于近期的目标,我希望能够带领德马格中国公司快速成长,使得我们的业务量占总集团公司的份额能够有所提高。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占的份额还是比较低的,与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是不相称的。但是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希望能够用5年的时间,使得德马格中国的业务量能占到集团业务量的10%以上。
【机械工程博士课程】推荐阅读:
机械工程博士论文01-3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01-29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06-21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07-16
机械基础课程教案10-13
机械制图精品课程10-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论文12-20
现代机械设计课程大纲01-14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01-17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色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