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2025-05-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篇1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2、一把三角板有()个角,其中直角有()个。

3、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4、二年级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二(1)班去了39人,二(2)班去了32人,二(3)班去了28人,三个班大约一共去了()人。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三、我会找。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篇2

1.6的倒数是( ),0.3与( )互为倒数。

3.右图表示的数量关系是( )€? =( ) , 根据除法的意义,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 ( )( )。

4.12的倒数与2.5的倒数的积是( )。

5.在里填上“>”“<”或“=”。

7. kg芝麻可榨油 kg,1kg芝麻榨油( )kg,榨1kg油需芝麻( )kg。

8.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是21,乙数是( );丙数是甲数的 ,丙数是( )。

9.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 )。

10.一项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合做(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二、准确判一判。(5分)

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2.如果,那么a与b互为倒数。 ( )

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5.a>0。 ( )

三、精心选一选。(5分)

1.一个数的倒数比它本身小,那么这个数( )。

A.大于1 B. 小于1 C.等于1

2.根据 €?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的倒数 B. 和互为倒数 C. 和都是倒数

A.> B.= C.<

A.真分数 B.假分数 C.1

5.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四、仔细算一算。( 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9分)

五、认真解一解。(6+6+4+8+4+5=33分)

1.苹果有84kg,_________________,香蕉有多少千克?根据算式补充条件(x为香蕉的千克数):

(1) x=84,应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x+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3) 84€祝?+),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4) (1-)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骑车小时行4km,照这样计算,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行 km要用多长时间?

3.植物标本有24件,是动物标本的。你能算出动物标本有多少件吗?

4.

根据图中信息,你来算一算:小明和小军各有邮票多少张?

5.爸爸买来两袋一样重的大米,如果从第一袋中取出,从第二袋中取出5kg,第一袋就比第二袋多2kg。原来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篇3

第三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自主练习的4─9,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先想再说,最后完成课上练习。自主练习: 4-9 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题意,然后小组内说一说解题思路,自己解答。第5题:弄懂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第6题:小组内互相竞争,看看谁说得最多最快。你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小组讨论解决。

第7题: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做统一的要求。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9题:先让学生弄懂题意,然后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打算选择哪一种草皮?为什么?

第三课时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练习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乘号宝宝”想知道大家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⑴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⑵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乘法的两个运算律吗?指名回答。⑶抢答:

136×947=947×□ 358×1002=1002×□(15×4)×10=15×(□×□)(125×8)×5=□×(□×□)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下面算式125×7×8,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3名学生板演

125×7×8 125×7×8 125×7×8 =875×8 =125×8×7 =7×125×8 =7000 =1000×7 =7×1000 =7000 =7000(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比评价一下与别人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3)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体会:125×8×7和7×(125×8)是运用了哪种运算律得来的?为什么要把125和8乘起来?

(4)教师小结:显然第2和第3种方法比较简便。不管哪一种都是利用125和8相乘整千,再和7相乘就可以直接口算了。

2、观察25×16怎样进行简便计算?(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

(2)全班交流:重点提出为什么要把16分解成4×4的形式?

3讨论:观察以上两道题,小组讨论:在乘法运算中怎样进行简便计算?⑵全班交流后教师总结⑶在乘法算式中应根据因数的特点来选择简便算法,有5去找2,有25去找4,有125去找8,从而使两个数在相乘后积成为整

十、整百、整千数。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简便算法的应用。

2、自主练习第4题 解决实际问题

3、自主练习第5题 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篇4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加、减法》

一、填空。

1、5837这个数,5在( )位,表示( );7在( )位,表示( )。

2、3个千,6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

3、有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是( )。

4、用笔算加法,哪一位的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

5、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十位上的`“5”看成了“3”,结果是784。正确的答案应是( )。

二、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93-486 249+318 605-378

600-395 588+468 804-276

三、检验下面各题,把错的改正过来。

1008 709 404 239

― 17 +321 -186 + 571

91 1020 318 800

四、解决问题。

1、我们一班收集了135节废电池,二班比一班多收集69节。二班收集了多少节?

2、民间故事书有185本、童话书有210本、儿童小说有335本。儿童小说比童话书多多少本。

3、水果店运来410千克水果,上午卖出139千克,下午卖出183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4、动物园上午有游客552人,中午有272人离去。下午又来了308人,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5、把245,255,265,275这四个数填入□中,使等式成立。

+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篇5

ji? y? g b n sh? sh? ku? w?

( ) ( ) ( ) ( )

y? s? l g

( ) 式 严( ) 忧( ) ( )舍

j鵱:( )俏 ( )工

二、选择正确的音或字,打上“√”。(4分)

瞥见(pi pi ) 瘦削(xu xi o) 魁梧(w w∏闾╭ ng q n)

(报 抱)歉 羞(愧 槐) 一如(既 即)往 刻骨(铭 明)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A.陈设、铺排;B.商店开业;C.姓;D.量词。

1.桑娜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 )

2.我家附近的马家板鸭店开张了。 ( )

3.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 ( )

4.我们讲故事时不要张冠李戴。 ( )

四、用“静”字组词填空,请不要重复使用。(4分)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了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遇事要沉着( ),不要慌张。

4.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兴高( )烈 怒目圆( ) 十指( )心 泰然( )之

流连( )返 ( )之大吉 心( )肉( ) 自( )自( )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精不诚,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小红学习努力。小红体育锻炼也很积极。

3.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5.我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缩句:

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穷人》一课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文中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 的品质。

2.林子里 。 ,听起来像 。(选自《唯一的听众》)

3.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选自《穷人》)

4.读了《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你的感受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8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用横线画出“我”刻苦练琴的句子。(1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一句既说明了 ,又说明 。(2分)

3.文中多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2分)

4.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带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请列举一例。(3分)

(二)捐 诚(15分)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 y髐 f n shu (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姐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摆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老式军装,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深深鞠躬,并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 x? j ng r醤(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1分)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

3.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分)

4. 文章最后一句“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只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中的“捧”字换成“递”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5. “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九、习作园地。(30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篇6

满分:

考试时间: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用字母表示分别是()和()。

2.一根电线比1米短1厘米,那么这根电线长()厘米。

3.两手把一根线拉紧,这时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是()。

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乐的身高是130()。

(2)一棵大树的高大约是10()。

(3)一栋楼高15()。

(4)我们的数学书大约长25()。

5.这支铅笔长()厘米。

6.直尺上的数字“0”到“6”之间是()厘米。数字“3”到“8”之间是()厘米。

7.按大小顺序排列下面各长度。

6厘米 60厘米 1米 6米

()>()>()>()

8.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二、选一选。(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共12分)

1.下面量法正确的是哪一种?

3.我们教室的长大约是多少?

10米□  10厘米□

4.下面哪条才是线段?

三、我会做。(共24分)

1.在〇里填上“>”“

8米〇18米  42厘米〇42米

1米〇100厘米7米〇70厘米

60厘米〇6米99厘米〇1米

2.画一画。(共8分)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7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搭一搭,算一算。(6分)

4.量一量,填一填。(共4分)

四、请你帮小动物们找一找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并用线连一连。(共8分)

五、解决问题。(共36分)

1.水深多少米?(4分)

2.(共6分)

(1)小红家离小明家有多少米?

(2)小红从家到学校比小明从家到学校近多少米?

3.一棵树比一个小女孩高2米,小女孩的身高100厘米,这棵树高多少米?(5分)

4.一捆电线总长30米,剪成相等的6段,每段电线长多少米?(5分)

5.一支新铅笔长15厘米,下面是张春用过的铅笔,你能量出它有多少厘米吗?张春用掉了多少厘米?(7分)

6.比一比,谁跑得快。(共9分)

(1)小刚跑了()米,离终点还有()米。

(2)小强跑了()米,离终点还有()米。

(3)小亮跑了()米,离终点还有()米。

(4)小刚比小强多跑()米。

(5)小强比小亮少跑()米。

(6)()可能是冠军。

2018-2019学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1.厘米 米 cm m

2.99 3.线段

4.(1)厘米(2)米(3)米(4)厘米

5.7 6.6 5

7.6米>1米>60厘米>6厘米

8.3 4 3

二、1.在第二个框里打“√” 2.6条√

3.10米√ 4.在第二个框里打“√”

三、1.2.略

3.16 14 24

4.略四、五、1.5-2=3(米)

2.(1)30+60=90(米)(2)60-30=30(米)

3.100厘米=1米 2+1=3(米)

4.30÷6=5(米)

5.4厘米 15-4=11(厘米)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篇7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10×0.3表示(), 0.24 ×5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或 < ”

7.9×0.8()7.9 2.1÷1.02()2.1 0.89÷0.98()0.89 4.25×1.1()4.25

3、一个算式的商5.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是()。

4、在 0.868686

2.3737„

4.0515151„

12.136791„ 中,有限小数的是(),无限小数有()。纯循环小数有()。

5、3.2525……的循环节是(),用简便记法写作(),保留三位小数是()。

6、用5.4除()的商是3; 2里面有()个0.25。

7、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近似数是4.5,这两位小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8、把2.314314„、2.31444„、2.31414„、2.314四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二、选择题

1、与91.2÷0.57得数相同的算式是()

A、912÷57 B、9.12÷57 C、9120÷57 2、3.5÷0.01与3.5×0.01的计算结果比较()

A、商较大

B、积较大

C、一样大

3、因为63×78=4914,所以630×7.8=()

A、4919

B、491.4

C、49140

4、要使3.2×5.1+3.2×4.9的计算简便,应该应用()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5、一列火车1.5小时行驶9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32千米要多少小时?算式()

A、532÷90÷1.B、532÷(90÷1.5)

C、532÷(90×1.5)

三、判断题

1、一个小数乘0.01,就是把这个小数缩小100倍。()

2、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比1小。()

3、一个不为零的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一定比原数小。()

4、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5、0.9除以8.1的商是9。()

6、3.999×0.5的积小数位数是四位.()

五、计算。

1、用竖式计算

3.45×0.36

91.2÷57

2.091÷1.02 0.2223÷0.65(商精确到百分位)(1、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0.9+10.5÷(5.2-3.5)

10.64+7.65×2.4+11.76 6.2

270.6÷1.5

验算:

1.5÷0.045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3.5×0.7+5.5×0.7+0.7 ×9.9

9.83×(3.8-2.3)+1.5×6.17 21÷0.25÷0.4

0.125×3.2×0.25

2、文字题

① 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② 4.8与2.7的和乘以3.62,积是多少?

③ 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六、应用题

1、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1.7千米,经过6.3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李江买2支铅笔和6本练习本一共用了4.20元,每支铅笔0.60元,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2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五年级某班的一次身高调查中。男生28人,平均身高1.42米;女生22人,平均身高1.45米。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

5、一批煤,按计划每天烧5.4吨计算,可烧50天。实际每天可节约0.4吨,这批煤实际可用多少天?

6、小玲的房间地板面积是14平方米,如果选用边长0.3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

7、用91.2千克花生可以榨出30千克花生油。现在要榨500千克花生油,需 要多少千克花生?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篇8

1.2.5时=( )分1260m=( )km

2.3.6÷0.25=36÷( )13.7÷0.58=( )÷58

3.两个因数的积是7,其中一个因数是2.8,另一个因数是( )。

4.3.25÷0.7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5.在0.23、0.3、0.2和0.231231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

6.一辆汽车0.5小时行驶40km,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km,每行驶1km需要( )小时。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近似数5.2与5.20的大小相等,精确度相同。( )

2.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 )

3.7.232323是一个循环小数。( )

4.一个小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

A.54÷0.36 B.5.4÷36C.5.4÷0.36D.54÷36

2.2.5÷0.01与2.5×100的结果比较,( )。

A.商较大B.积较大C.相等D.无法比较

3.2.86÷0.25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

A.个B.十C.百D.十分

4.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后,比原数大7.2,原来的小数是( )。

A.8B.0.8C.0.08D.0.88

5.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是( )。

A.0.9595……B.0.959C.0.959595D.0.955……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4.5÷0.9= 6.3÷0.7=2.5×4=19.8÷3.3=

1.56÷3=5÷0.25=34÷1.7=0.76÷0.4=

2.竖式计算。(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2.5÷0.7 10.1÷3.310.75÷12.59÷0.15

3.计算下面各题。

144÷3.6+2.73 156÷0.13÷1.214.82÷9.88-0.877.25÷1.25÷8

五、解决问题。

1.小红买单价是4.5元的钢笔,付20元钱,找回了6.5元,她买了几支钢笔?

2.妈妈买了4.5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一共花了37.5元钱,每千克苹果5元,每千克香蕉多少钱?

3.甲种牛奶每箱24袋,共40.8元,乙种牛奶每箱22袋,共35.2元,这两种牛奶哪种便宜?一袋便宜多少钱?

4.佳美超市有45千克奶糖,每千克11.5元,还有55千克水果糖,每千克9.5元,把这两种糖混合成什锦糖,至少每千克卖多少元才不亏本?

5.某地出租车收费方法如下:乘车路程不超过3千米时,收费4元(起步价);超过3千米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米1.2元加收车费。某乘客一次乘车付车费11.2元,他乘车的最大路程是多少千米?

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除数 整 被除数 右 2.0.32 1.4

3.1.233…… 1.23 4.5 0.2

5.105÷9 24÷14()

6.>< = <

7.12.5 25 0.5 0.25 0.005 250

二、1. 2. 3. 4.√ 5.√

三、1.A 2.C 3.B 4.B 5.A

四、1.5 9 10 6 0.52 20 20 1.9

2.3.57 3.06 0.86 60

3.42.73 1000 0.63 0.725

五、1.(20-6.5)÷4.5=3(支)

2.37.5-4.5×5=15(元) 15÷4=3.75(元)

3.甲:40.8÷24=1.7(元)

乙:35.2÷22=1.6(元)

1.7>1.6 乙种便宜

1.7-1.6=0.1(元)

4.45×11.5+55×9.5=1040(元)

1040÷(45+55)=10.4(元)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篇9

1、写数。

2、

5-□=55–5=□

二、能力提升

1、3-3=3-1=3+0=2-2=4-4=

2-2=1-1=3-2=5-5=1-0=

4+1=2+3=5-3=4-2=1+0=

5-=5 ()-1=5 ()+3=3

2、在〇里填上“〉”或“〈”或“=”

4-1〇2+25-3〇3-12+1〇3+0

3-3〇2-25-0〇3+22+0〇3-1

三、思维拓展

1、小军的楼上有4层,楼下有2层,他住的这楼房共有( )层。

2、果园里有苹果树9棵,桃树比苹果树多1棵。桃树有( )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学习从加、减法到乘法,是认知过程中一次重要的飞跃。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含义,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材结合乘法口诀的教学,还分散编排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这对于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含义。

2.引导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在理解乘法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口诀。

3.把认识乘法、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经历探索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乘法;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使学生在认识乘法和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经历根据乘法的含义解决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4和6的乘法口诀。

五、教学措施:

1.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乘法的含义。

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探索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3.采用动手操作、题组对比、游戏活动等丰富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有意义记忆口诀的机会,并学会一些记忆口诀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1. 乘法的初步认识………………………1课时

2. 练习四 ……………………………… 2课时

3.1—4的乘法口诀……………………… 1课时

4.练习五………………………………… 1课时

5.5的乘法口诀………………………… 1课时

6.乘加、乘减…………………………… 1课时

7.练习六………………………………… 1课时

8.6的乘法口诀……………………………1课时

9.练习七 ……………………………… 2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篇11

1、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都要把( )对齐,从( )算起。

2、从74里面连续减7,分别得( )( )( )( )( )。

3、小刚买一支17元的笔和38元的书包,他带了50元钱,请你帮他估算一下,够吗?( )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的差是( )。

5、在做加法题时,个位满( ),向前一位进( )。

6、在做减法题时,个位不够减时,要从( )位借1当( )来减。

7、一个数加15得47,这个数是( ),一个数减19得37,这个数是( )。

8、刚刚有45本书,丹丹给他14本以后,两人的书就一样多了,丹丹原来有( )本。

9、加法混合运算按( )的顺序进行计算,遇到带括号的,要先算( )里面的。

二、选择题:

1、下面算式中,( )与37+15的`计算结果相同。

A、32+15 B、37+17 C、47+5

2、苹果有32个,梨比苹果多9个,苹果和梨一共有( )个。

A、73 B、57 C、41

3、动物园里有15只老虎,25只大猴子,17只小猴子,动物园里一共有( )只猴子。

A、8 B、57 C、42 D、32

4、二年级有26名男生和25名女生,把50本练习本分给他们每人一本,够分吗?( )

A、够 B、不够 C、不确定

三、按要求填空。

(1)比较大小。

32+7( )26 43+4( )4+34 55+16( )22+4

6+30( )76-30 73-27( )60-16 54+4( )60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48>( ) 88-32>( )

(3)括号里最小能填几? 73-54<( ) 16+30<( )

四、列竖式计算。

47+39= 20+41= 77-29= 90-24=

25+38+19= 90-32-27= 63-(13+31)= 32+(49-21)=

五、解决实际问题:

1、48与37的和比56多多少? 减数是34,差是47,被减数是多少?

2、汽车:25元 小熊:28元 小飞机:45元 布娃娃:19元

(1)买一辆汽车和一个布娃娃,一共需要多少钱?

(2)小丽带70元钱,她想买一架小飞机和一个小熊,钱够吗?

3、一年一班种花43盆,一年二班比一年一班多种花7盆,两个班一共种花多少盆?

4、一年级植树52棵,二年级比一年级少植9棵,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5、同学们排队,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23位,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31位,这一队人一共有多少人?

1、小明有45本图书,小丽有39本图书,小刚的图书比他们两个人的和少25本,小刚有多少本图书?

7、衣服:45元 裤子:63元 裙子:比衣服贵23元 鞋:比裤子便宜12元

(1)一条裙子多少元? (2)一双鞋多少元?

(3)一件衣服比一条裤子便宜多少元?

(4)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8、小玲今年9岁,奶奶比小玲大62岁,妈妈比奶奶少35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9、小华有一书本94页的书,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看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10、一年级有男生28人,女生比男生少7人,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1、商店有75件衣服,卖了25件以后,又运来了18件,商店现在有多少件衣服?

12、有100个西瓜,爷爷运走45个,奶奶运走28个,还剩多少个?(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方法二:

13、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3米,又用去27米,一共用去了多少米?二班需要40米,剩下的电线够不够?

14、教育大楼高38米,文化大楼比教育大楼高15米,科技大楼比文化大楼还要高8米,科技大楼高多少米?

15、东东下了86个蛋,西西比东东多下了19个,西西下了多少个蛋?

16、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围地球飞行了42圈,神舟六号比七号多飞行了38圈,但神舟七号坐了3名航天员。神舟六号飞行了多少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7、育才小学有24名男教师,38名女教师,育才小学一共有多少名教师?蓝天小学有45名教师,比育才小学少多少名?

18、小红做了25朵花,小丽还要做38朵,一共要做多少朵?如果再做44朵黄花,黄花和红花一共要做多少朵?

19、二年一班有26幅画,二年二班有38幅画,已经贴好了42幅,还剩多少幅没贴好?

20、商场搞活动:满50元减10元。

娃娃:28元 小熊:15元 汽车:26元 积木:24元 飞机:35元

(1)买一个娃娃和一个小熊要花多少钱?

(2)买一辆汽车和一盒积木能省10元吗?

上一篇:2024暴雨灾情报告下一篇:论班组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