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2025-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精选13篇)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1

【内容摘要】从目前初中升高中考试的题型看,阅读理解题所占的分值较大,但阅读教学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思想及方法落后、语言知识功底差等问题。将阅读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采用不同的阅读理解模式,可以实现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课 快速阅读 仔细阅读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然而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及研究发现,将阅读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采用不同的阅读理解模式,可以实现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下面就以笔者十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结合仁爱版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Topic2 Section D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讲解。

一、导入背景

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导入相关的背景介绍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准备工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能单纯地认为导入背景只是做了一些无用功,只是在浪费教学时间,其实并非如此,背景的导入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思维的一个引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从而自然过渡到后面的阅读之中。

教材中很多文章所涉及的话题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在进行教学之前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能力。本课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之间的差异,What 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Can you give us some examples?讨论结束时可以提出这个问题:How did these differences come about?然后进入课文学习英语与美语的发展史。

二、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并不要求认真去探究那些细微末节的地方,只需从表面层次加以理解,无须过多地深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须要求。

当然,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所选取的题材不能是学生学过的或是很熟悉的相关内容,应该是那些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的、初次接触的文章。因为选取的题材是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学生在阅读时必须以较快的速度自上而下的浏览,并最大限度地从文章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在此过程中都是应该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习惯,避免在阅读过程中因为某个或某些生词而停滞不前,影响阅读的速度。

因而,在快速阅读这一阶段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1.引入教学中所要运用到的题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故事导入、设置悬念、直观导入等进行引入。

2.规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进行快速阅读。可以通过范例,向学生讲解略读法、跳读法、组读法等各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训练,做到学以致用。

3.通过相关检测方式对快速阅读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的形式很多,可以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以及填图表等多种形式。

三、仔细阅读

仔细阅读即精读,这就要求学生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精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理解能力,其核心是理解,与快速阅读不同的是,这种理解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较深层次的。在此阶段的教学中通过引入图式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认清不同题材的课文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便于理解。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设计成如下形式:

1.仔细阅读课文,抽取课文中重要的信息内容。其阅读方式较灵活,可以采用全文阅读,也可以结合后面的答题进行分段或是多段阅读。

2.通过题目对所获取的信息内容进行检测,看是否正确或是存在遗漏的地方。题目形式除了问答、选择、判断外,还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

3.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以及教师的总结归纳等多种形式对阅读进行分析和评价,加深理解。

附上阅读理解问题题目: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What countries did British people bring the language to?

通过第二遍的阅读对课文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解后,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也将有所提高。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与快速阅读一样,精读也应该有时间的限制,只是所花的时间比快速阅读稍长。

四、阅读后总结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语言方面的知识,这对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

1.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单词进行分类归纳,及以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归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引入同义词,以及多义词进行区分,对课文中的长短句以及从句的分析及归纳加强对语言知识的巩固。

3.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以口述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交流,对知识点进行练习,做到活学活用。

附上练习题如下:

(1)Use these words and phrases to retell the passage:

differences,come about,force,in the beginning,little by little,take in,all the time.(2)Review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 and try to use it in the sentences with context.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与语言知识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平时多加练习,不断积累,不断巩固,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2

关键词: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是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一项具体要求。《新目标》的阅读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开始训练早。从七年级开始,每个单元Section B的3a和3b以及Sel check 3几乎都是短文阅读。从八年级下期开始,每一单元的后面还增加了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的练习。第二,材料篇幅长。除每个单元Section B的3a和3b以及Self check3所列的阅读材料较短外,Reading的阅读语篇和相关练习都占两页。第三,阅读容量大。Reading的阅读材料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Section 1 Before you read, Section 2 While you read, Section 3 After you read, Section 4 Go for it!Section 5 If you have time!第四, 生词短语多。每一单元的生词大部分都是阅读语篇中出现的, 学生不仅不能流畅阅读, 而且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随着英语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 阅读理解在中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 对阅读理解层次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因此, 在平时阅读课的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水平, 首先应该结合课文的阅读材料进行教学, 阅读课不同于听说课等其他课型课文的教学。教师如何能上好篇幅长、语法多的阅读课, 使学生感到轻松而愉快呢?

一、“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前预习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讲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如猜测生词或查阅生词、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语法重点等等。学生充分地、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对新知识的重难点就产生了求知的欲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的目的性也就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力则明显集中和提高,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叶圣陶讲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学生首先得先消化这个例子,才能去消化额外的加餐,这是常理。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巧妙设计,有效导入

导入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地投入到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激起他们活跃的思维,提高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降低新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优化学习效果。

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可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各种阅读技能的目的,用最简便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新课导入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往往运用启发手段,如问答、讨论、听有关材料、看有关插图或是片段并提问等引入本课话题。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保持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构思和准备。

2. 课文讲解———设疑启智、点面启发、层层深入

Step 1 Pre-reading

(1) 做与阅读内容有关的背景介绍 (特别是有关文化方面的内容: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土人情、禁忌幽默等) 。

(2)教学一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去猜测。

(3)根据文章的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的内容(学生可分成小组合作完成)。

(4)给出一两个有关文章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

Step 2 While-reading

(1)快速阅读课文(用眼读而不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词读)。

(2)选择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

(3)给出细节问题,让学生获取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

(4)学生仔细阅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以上问题,并把文章内容用图表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图表设计应多样化,不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Step 3 Past-reading

(1)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后,适当讲解语言点,鼓励学生提问,并检查学生猜测生词的情况。

(2)做大纲规定的语言知识练习。

(3)帮助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

(4)朗读文章:带读、自由读。

(5)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展开各种形式的口、笔头练习,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拓展、评述等。

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信息和有关语言知识,又训练了阅读的技能,最终使学生感受成功,这也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新目标》中阅读课文的题材、体裁广泛,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根据一篇具体的阅读文章特点,设计各种各样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读文章的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既理解字面的意思,又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同时还能掌握独立的阅读技巧,从而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发展了思维,而且还培养出独立的阅读能力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阅读;英语阅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27-01

初中英语学习是英语系统学习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好坏。英语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独立掌握阅读技巧,有策略的分析文章,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达到与作者交流的目的。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是单纯的进行英语语法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语言实践的教学模式,这使得英语阅读教学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学生英语阅读效率低下,无法掌握阅读技巧,不能通过英语阅读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响应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英语阅读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原因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能自己主动抽出时间进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大多数普通初级中学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重视不够,只顾抓书本上的死知识,很少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概况有以下几点:

1.1初中英语阅读情况不佳在学生方面的原因

目前,初中英语教育使用的英语教科书,大多通过课文来使学生掌握重点词组,语句。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重复阅读相同的词语句式,而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在现行的英语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只会听写,对语法词组的熟练掌握,而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词组。学生重视语言的知识记忆,但不会对语言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会说会写词组,却不能写出相应的句子篇章。当然,对英语阅读能力也得不到帮助。最后英语学习成绩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

1.2初中英语阅读情况不佳在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英语词组和语法上的讲解,极少分析文章,对文章整体信息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严格。老师在英语教学上采用灌输式教育,对学生进行讲解—记忆—做题的模式。教师只重视语言点及语言本身的结构,相当于把一篇文章拆分成一个个词语,再把这些词语灌输给学生。这使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去看待一篇文章,成为管中窥豹的学习状态,无法了解到文章的整体信息。致使学生在面对长篇阅读理解或生词较多的文章时,产生畏难心理。

对于以上的问题,这里总结了一些解决方法: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上可以通过各种巧妙的情景带人,同时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手段)来引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好奇心探索欲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阅读。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主动就会很好的发挥各自的学习能力。另外在面对一些专业学术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的切入口,降低学生阅读起点简洁明了的进入文章主题。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素养,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面对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众多教师和学生投身基础教育改革,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研究和实践。在认识的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在不断学习阅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教学理论素养,随时更新教学理念。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为此在研究高中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之下,被忽视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进行地如火如荼。

3、针对学生英语阅读时给予适当的技巧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可能会出现声读(读出声)、回读(不停地回看)、指读(手指着读)等错误的读法。教师应及时的给予纠正和引导。一般的阅读技巧有扫读,找读,跳读。扫读就是快速的浏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文章核心思想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关键词,使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结构有大致把握。找读就是有明确指向的阅读,针对文章重点特殊词语,如人名地名等,进行局部的围绕阅读。跳读是指文章阅读时,跳过一些繁琐不重要的内容,重点阅读文章正文部分,清晰文章思路和作者态度。文章阅读完毕,要进一步进行巩固,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学以致用。这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4、拓宽学生的英语阅读面,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时,可以适当的进行课外的知识拓展,由此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和生气。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验英语阅读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多阅读除英语课本以外的英语书籍,积累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每一位英语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都是责无旁贷的,教师在精心导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每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天宇.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情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谢玮玮.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9:134.

[3] 施小霞.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才智,2010.07:101.

[4] 王占岗.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实施[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09.Z2:58-59.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4

本模块以太空之旅为话题,着重介绍了火星探索以及宇宙中太阳系的部分知识。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一些有关航天知识,用现在完成时去描述人类已经实施的太空探索。

二.学情分析

在前一个模块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现在完成时态谈论,旅游、看电影、看书等经历,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在本模块中,学生将继续学习yet, already, just等词在现在完成时态中的用法及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之间的区别。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否真的存在外星人,太空旅行……这些是初中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但是这一话题涉及较多的词汇,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所以可能会导致学生有话想说,但却无法用英语来表达的尴尬场面。所以在具体安排教学内容时,应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航天知识和语法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直观法,小组活动法。

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关于宇宙及航天的词汇;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2.能力目标:能听懂有关太空旅行的介绍,能够读懂有关太空话题的文章,掌握文章大意能够运用现在完成时态描述人类太空探索计划。

3.情感目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了解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①重点词汇:earth, just, already, station, recently, planet等.

②重点句型:---Have you ….yet?

---Yes, I have already / just…

---No, I haven’t…yet.

---I have been to… He / She has gone to…

5.教学难点:

①用现在完成时态来描述人类已实施的太空探索计划。

② 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的区别。

6.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1.Unit 1的教学:

上课前5分钟复习现在完成时句型,复习巩固前一模块的内容。然后展示些图片学习本节课新单词。再听录音完成Activity1.将5个单词标序。接着重新再听一遍完成第二部分check .针对对话,先提出三个关于对话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之后回答。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完成Activity4 and 5.接着学生跟读,再分角色朗读.继续细化这个对话内容。在完成第四,第五部分后可进行一个pair work , group in four 4人一组讨论关于太空旅行我们中国人做了的跟没做

的.(What we have done and what we haven’t done)然后让学生自己描述。

2.Unit 2的教学:

上课前几分钟简短的问候,用现在完成时句型来提问学生有关上堂课的内容。然后播放一个飞船的一个小视频,向学生问一些关于飞船跟宇航员的问题,从而来引入这堂课。在课文呈现中先将一些星球以图片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先听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找到文章标题,掌握文章大致内容,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又可训练整体理解能力,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再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将第三部分的单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做这部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找每段的中心句。这部分结束后,可采用跟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录音去读文章。接着完成课本第四第五部分既而深入了解这篇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去阅读,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篇文章.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判断,同时还有归纳、

推理与逻辑能力。Writing部分,本环节第一步是句子写作,第二步是语篇写作。第一步通过卡通图片的呈现以对话的方式去描述,为第二步作好准备,这种递进的方式对于英语学困生尤为有用。在了解了有关航天知识后,基本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借助卡通图片对人类探索火星进行描述,组织语言写篇文章,这样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3.Unit 3的教学:

语法练习,在学生学会用现在完成时表达的基础上,掌握它的疑问句形式并作出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助交流时感受语法,发展语言能力。把Activity1,2,3,4部分一起完成,让学生加深对have been to跟have gone to的区别,以小组为单位来继续操练现在完成时。再完成Activity5,6,7,9,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接着完成Activity8,层层递进。Around the world部分让学生了解大概意思后可以相互讨论下更多关于宇宙的信息。

七.作业布置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单县蔡堂职业中学

赵艳

一、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时选择的是初二英语课本第一单元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围绕本单元的中心任务“Food and lifestyles ”而展开的。

2、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很多学生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3、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如何捕捉细节。

(2)、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3)、引导学生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形成根据主题理解文章细节并能分辨是非的能力。

Step 1:

Warming –up activities

(一)、Free Talk : To ask the student on duty to make a speech : “What is my favourite food ?”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进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由于每天都有值日生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在交流过程中,也互相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1.Revise some names of food(Let the students speak freely.)

2.To 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food during the talking the teacher 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b, especially.some new words: fruit, sweet, bread, meat, juice.3.To ask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 is it “Do you like it ?”

设计思路:(1)、通过感性的图片教学,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让学生相互问答,了解食物的名称,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Discussion :(1)What food can we eat a lot ?(2)Do you think … is good for our health ?(3)Which is your favorite ?

设计思路:通过有趣的话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最后向学生展示有关食物的相关链接(P67)--“Healthy Eating”,并让他们参与讨论,知道哪些才是正确的饮食。

Step 2 : Reading

(一)Listening and scanning :

1.What do students want to be?

2.What do students eat for breakfast now ?

设计思路:(1).听和读都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边听边读(默读)可以培养其快速阅读的能力。(2)通过有目的地听和读,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握课文中一些细节性的内容。

二、Intensive Reading : Read the text again,try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

设计思路:进一步有目的地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细节,同时,通过抢答加分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Skimming:1.To ask groups 1& 2 to read the text a third time ,and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2.To ask groups 3&4 to retell the story.设计思路:

1、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对话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文章改写与复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Extension activity: To 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ir own lifestyles.设计思路:学以致用,自己的话题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

四、反思: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6

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尝试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初中毕业、升学试卷由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过渡,因此阅读课教学就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初中并没有开设专项阅读课,在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使用过程中(以下案例均以此教材为例),我们通常把reading这一板块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整体理解,第二课时为语言点学习。因此,第一课时也就成了我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进入初中二年级时,一部分学生面对整段英语文字,第一感觉就是看不懂、不想看,于是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便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在阅读能力这方面尤为突出。在班级授课制下,英语阅读课的“整体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主要照顾全面,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此,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7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关键

有效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根据所要讲授的阅读材料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运用适当的方法及策略, 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 , 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主动尝试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口头的或者书面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这样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会学生粗读文章, 以了解大意, 并能够快速查找到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 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 明了文章结构, 深度理解。再根据学生口头及书面反馈的信息作出相应的讲解和指导, 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现行使用的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中, , 每个单元三个话题, 每个话题的第三、四片段Section C, Section D都会有一篇很好的阅读材料,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着手培养学生阅读这方面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以巧妙的导入来引发学生兴趣, , 比如可以通过对课前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设置课前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先让学生自学, 再进行小组交流, 然后通过效果展示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最后教师再对文章中的重难点进行疏导。

二、展示阅读魅力,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重点

1.教师应当在进行课本教学的同时, 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作业。但课外读物一定要考虑两个方面问题:文章的难度和内容。难度适中才能引起学生兴趣, 刚开始, 应介绍给学生一些难度小且趣味性强的小故事激发他们兴趣, 内容上与课本上所学内容和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 能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的, 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 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材料。而后随着阅读的慢慢推进, 可逐渐加大阅读材料的难度和篇幅。

2.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前设置一个阅读热身活动, 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可通过预设阅读目标, 提出问题, 预测结果, 提供本文背景知识等各种方式。评价方式也可多样化:比比看谁能找出本文的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谁能上台展示, 小组互相交流心得等。通过班级内的竞争,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取得良好学习氛围, 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3.在激发出学生们的兴趣之后, 想要让学生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就要给他们一个坚持的理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 那就是阅读本身是一种很有效的, 方便他们学习英语的手段, 同时也是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三、注重教师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必要

1.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给学生阅读技巧, 培养学生略读、寻读的能力, 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 如用手或者笔指着读、出声读、以单词注视点阅读等。

2.教师要注意指导阅读的策略。首先, 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 首句很关键, 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 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 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 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再次, 学会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根据这些关键词对全文进行通读和判断。

3.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监督学生坚持完成课外阅读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记下有价值的生词、好词、好句, 或者写下自己对文章大意的归纳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老师要查阅笔记, 及时地给予评价,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更用心地去进行英语阅读, 评价可以看努力认真程度来进行, 而不只是以结果的好坏而论。

综上所述, 教师平时教学就应多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与技能,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度,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及自主阅读的能力。只有明确阅读目的, 选择合理的阅读策略, 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8

一、 目前阅读课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导入的时间和量的控制,直接影响有效阅读的生成

导入的时间过短,导入形同虚设,使得之后的阅读活动显得很突兀。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阅读中和阅读后的活动仓促了事,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导入的时间控制在5-7分钟为宜。所以正确地把握导入时间和导入内容的侧重点,对整个阅读后的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 难于把握导入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

导入的内容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甚至是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必然会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挫败感。另外,导入的形式固定单一,无法一开始上课就能有效而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久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阅读课的兴趣和实效。所以有效的导入必须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只有恰当地把握这个导入的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和阅读的兴趣。

二、 阅读课文的有效导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 有效导入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所以要想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在对阅读课文的导入,因为有效的导入在优化阅读课文教学的过程,起着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引导作用。

2. 有效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也就是说,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钻研,使教材内容更适合具体学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导入设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而适当又有效的阅读课文的导入恰恰满足了学生认知的需要,为学生进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

3. 有效的导入有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

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作好学习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铺路。

三、 阅读课导入的具体措施

1. 生词教学导入(实物图片)

教师在阅读前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引出课文中所出现的主要生词,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能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扫除障碍。

2. 标题,课文插图导入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标题、仔细观察插图去积极思考,让学生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并且通过标题,图片思考,对课文内容做相应的预测。之后通过教师的有目的性的引导,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

3. 文化背景介绍导入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快速地理解阅读材料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做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内容。

4. 创设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法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疑,可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疑问到思考再到积极参与。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视野。

5. 话题导入法

教师先抛出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当教师引入话题时,当然学生也想知道具体的事件,自然也有兴趣去阅读文章了。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9

第一环:前置(Pre-reading)读前

第1步:预习。提出导读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提出引导性问题,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目的性。阅读导入包括提出问题,引出主题和交待阅读任务。根据文章的话题,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导入。例如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文章,可以采用主题谈话法导入文章。对于学生一般了解的话题文章,在阅读前我们可让学生根据题目或图片来推测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简短讨论,以此指导他们带着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等基本问题去阅读。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话题文章,老师可以直接明确地提出“导读问题”,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让他们在阅读前带着问题去读。

第2步:展示。小组展示预习所得。展示预习所学会的生词和知识点。说说文章的中心意思。对文章主题发表看法。第二环:交流(in reading)读中 第3步:探究。

一,在第一次限时快速阅读时,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略读 skimming与猜读 guessing 的技巧。并以最快的速度大概了解文章的大意(general idea),对每段的第一句通常是主题句以及关键词句(topic sentence)要多加注意,以便得出文章的标题(title)。猜读是在阅读时通过上句、上段推测下句、下段的内容,在遇到生词时不中断阅读过程,而是通过上下文或词义猜测生词的意思,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在指导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时,注重训练学生的跳读(scanning)。我们要精心设计理解性练习,提出更深、更细致的问题,以便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提问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多项选择、判断对错、找出答案、填空等。但无论提问方式怎样变换,这时的问题要包括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细节。跳读是带着问题从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一般分四步:记住要查找的材料;选择寻找的线索,如词语、符号、字母和数字的顺序等;快速移动视线,进行寻找;阅读含有线索的部分,分析所寻找的资料。扫读技巧的关键在于扫读时目光要从上至下迅速搜寻所需内容,如查找文章的数据内容、分类项目、文件的时间、地点等等的具体信息。

第4步:互助。第三次阅读,细读(intensive reading)

分析学生阅读理解的重难点,小结阅读方法。在完成第二次阅读后,我们可让学生提出在之前的阅读中遇到的口头或笔头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差异资源,让好生帮扶弱生,让学生进行提问、反驳、补充、纠正、质疑、评价,且在老师的点拨、启发、帮助下得到提升,在老师的总结归纳中得到知识的整合。

第三环:反馈(post-reading)读后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篇10

【摘 要】英语阅读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把这几个问题真正科学地解决好,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想就如何在初中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对老师的态度,学习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就特别注意,难易一定要适度。材料过分容易,学习起来没有成就感;过难,学生就会丧失兴趣和阅读信心。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选择难易不同的读物。而且阅读材料的内容必须多样化,故事、传记、历史、地理知识等都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课文一般是一个主题一个篇章。在教学中,老师常会对课文进行很细的分解,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纯粹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材中的那些浅显易懂的课文,我从不花大量时间去精讲,通常会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分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讲解,有时候也会要求学生写英文的读后感。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的高层次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抓好课堂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从初一起,教师就应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用的措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模块,避免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哪种课型,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才是针对这些目标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阅读有多种目标,包括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乐趣(read for enjoyment)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这是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①。在初中阶段,从初二下册及初三的教材才开始出现较长较难的阅读材料,在处理这些文章时,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学生的语言知识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及其内容,对课文中的词、短语和语言现象进行有重点的分析和讲解,不能过于复杂,必须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去阅读。可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并带着一些疑问来到课堂。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下表:

初中的阅读要在精确性和速度方面逐渐加强对学生的要求,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尚有欠缺,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想方设法的去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活动来完成阅读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课堂带来活力。

3.阅读教学要坚持常抓不懈

3.1教师备课要充分,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课堂活动重“热身(warming-up)” 3.1.1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些背景知识。

3.1.2简单介绍部分有碍文章理解的生词。凡是学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

3.1.3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信息来预测文章内容。

3.1.4最好准备一两个有深度的问题,使学生读有所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2阅读过程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goal)”,带着任务进行阅读。

3.2.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2.2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提前设计好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

3.2.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等基本要素以及start, process, end总体过程脉络的信息,帮助他们在写作方面也有所积累;

3.2.4分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3.3注重阅读教学的扩展——“表达(express)”

3.3.1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他们对文章的见解,而不是复述课文。不要总是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鼓励学生尽可能流利的用英语说出自己的想法。

3.3.2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只要能猜到大意就行,对一些高频率出现的词汇可以对其用法作一些必要的分析并要求学生记忆。

3.3.3做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

3.3.4对一些较长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围绕文章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仿写、续写、改写等。并要求学生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为他们的自由写作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自学(self-studying)”能力

阅读能力是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学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4.1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所有兴趣,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开展阅读活动。比如想要拓展知识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选择百科类的图书、报纸、网站等;希望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告诉他们去选择专门的图书、材料;对于喜欢文学的学生,则应引导他们选择由浅入深的文学读物。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适当的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

4.2鼓励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课外阅读,使英文阅读成为他们的兴趣所在。

从初一开始,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必须天天读。平时学习任务重,可以少读点,假期多读点。教师要经常检查: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基础好的学生用英语讲,基础不好的学生用汉语讲;也可以抽查学生讲解当天所读的短文。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此外,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对英语的语言特点有了感觉,就形成了语感有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11

【关键词】阅读兴趣;活动;技巧和策略;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英语阅读也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能反映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决定其是否能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能否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阅读正是我们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遭遇的瓶颈。自从八年级学生的课文中出现文章阅读之后,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出现了下滑。但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毕业时应该具有600---700的单词量和50个左右的词组,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要具备有效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作为21世纪的创新型教师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当作提高阅读技巧的基地,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可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勇于进取,积极探索,通过继续学习和科研,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首先在英语教学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文化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选择的文章和其相应的任务不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否则学生会对这样的文章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达不到提高阅读技能的目的。这种任务型的阅读能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寻找有效信息来完成任务,在此之前老师应该明确的给出任务。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训练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做很多相应的理解性选择题,大多数情况下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会抹杀学生的阅读技巧或是对阅读失去兴趣,那么实际上在阅读中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提高技巧而不是单纯的测试阅读理解,同时也要尽可能多的传授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对于一堂阅读课,我们通常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基本环节: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在每个环节中安排相应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技巧的能力。

一、读前阶段(pre-reading stage)

Pre-reading也就是Lead-in阶段,是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铺垫的。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解文章的主题,老师和学生做好准备。主要是要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期待,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方式来实现:

1.标题预测

一个好的标题通常包含了作者写作的最重要的信息,通过预测能够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也可以通过就标题提问的方式来指引学生进行预测。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Unit9 “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你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What is a volunteer? 2 Are you a volunteer? 3 What do a volunteer do?

2.词汇预测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预测一些极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词汇,猜出文章大意,然后再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来证实他们的推测。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Unit6 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 一文中可以提供关于食物(food: ducks, cola, French fries, vegetables, meat, fruits, biscuits, oil, etc.)和味道(taste:good,bad, healt-hy, sick, awful, fresh, bitter, sour, sweet, etc.)的词汇,然后要求学生预测哪一些会在文章中出现,并通过这些词汇来推测文章的内容,最后浏览全文证实你的猜测。

3.问题预测

老师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正误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判断,再通过阅读文章来检测其推测。

4.预设情境

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实际上在英语阅读中对所读材料的语言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掌握不够,在英语阅读时会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和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创设情境就是使学生熟悉与所读文章有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而背景知识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对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Unit12 SectionA 3a时,老师可以介绍各国在约会时间上的文化差异。

5.略读和跳读

快速阅读获取大意就是略读。在报刊文章中经常会运用略读策略获取主要信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就文章内容提出几个代表中心思想的语句,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判断正误。或者给每一段提出一个小标题,让学生把它们放在文章中正确的位置。跳读,就是获取具体信息。比如数字,时间,电话号码,地址等,因此它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帮助的。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测文章意思也是不错的方法。当然在一堂课上我们不可能用到上述的所有活动,但是有选择的使用其中的方法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阅读更容易,从而帮助学生从厌读往想读发展。

二、读中阶段(while-reading stage)

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那些复杂的语言通过图片,影像,表格,注释,小标题等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Unit2 SectionB 3a My biggest problem时,

My biggest problem is that Im too busy. When I was young, I used to have so much time, but these days I get up early and stay in school all day. Then I go right home and eat dinner. Before I started high school, I used to spend a lot of time playing games with my friends, but I just dont have time any more. In the evening, I used to watch TV and chat with my grandmother, but now I have to study. I love music, and my father used to take me to concerts. These days, I hardly ever have time for concerts. I do my homework and go to bed. I really miss the old days.

可以用如下表格的形式将Rose Tang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Rose Tang then Rose Tang now

又如Unit8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 一文中,教师可事先准备一段与文章相关的影像资料,介绍导盲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来帮助它的主人,以及对导盲犬训练中心的训练一般流进行程介绍,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同时也增强了它的趣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注意爱护小动物。但是必须注意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也可提供一些与之相关的口头任务。

2.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这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从易到难分类好。例如第一类是对文章了解后用文章中的原句就能回答的问题,或者是一些Yes/No问题,要求学生快速回答。这些问题都浅显易答,因此把这些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同学,以增进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接下来一类问题需要将文章中的原句进行组合来回答,第三类问题的答案是文章内容所暗示的,第四类是要根据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来做出判断的问题,最后是完全取决于读者的反应,表明读者自身观点的一类问题。在答题时,要求学生要仔细全面的考虑后再确定答案,养成独立思考、认真答题的习惯。

3.发掘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

在阅读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同时对于文章中出现的难点、结构和背景要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老师也可指导学生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中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寻找最适合学生和所读文章的方法,使那些相对复杂的语言能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的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力,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读后阶段(post-reading stage)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与文章有关又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来检测和巩固学生的阅读。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总依赖大声朗读,问答和逐句翻译的形式,但是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并不太合适。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展示他们所学,所想,所感的机会。比如课内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培养陈述观点的能力。开展猜谜、读书角、竞赛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增强参与意识。角色表演也是一种实用的语言学习活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及在小团体中的合作精神,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间,这样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除此之外,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信息,让学生复述整个故事,还可以准备一些错误信息的陈述,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加以改正或用所学的单词和表达来做填空,最后布置一些相关的写作训练,包括总结,评论等。

通过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一直保持着盎然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不同侧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当今的阅读教学是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而课堂的阅读教学更应该通过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的活动来实现。当然不同的文章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的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它也是一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而又长期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 王蔷,程晓堂. (2000). 英语教学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Grellet, F. (1982).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Nuttall, C. (198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Oxford: Heinemann.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在初中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是在英语课程标准上的延伸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即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的指导下,专家们提出了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其中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基于鲁子问(2016)对于英语教育可以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可知,以下六项品质的发展,英语教育具有相较于其他教育的显著优势:

准确性:外语理解与表达有助于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两种语言异同,有助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英语文化的批判性传统有助于发展思维的批判性。开放性:外语学习本身可以促进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运用外语进行书面表达、口语表达以及表演、展示等,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这些思维品质都可以通过英语学科教育来提升。其显著优势在于:英语思维的理性、逻辑性、批判性均显著于汉语思维。因此非常有助于中国学生的终身发展。

以下是有关于思维品质培养的两个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一、8B Unit 6 Reading第二课时Down the rabbit hole

在导入环节,教师以电影Alice in Wonderland(1985)中女主角Alice掉入兔子洞这一场景的视频片段引入话题。这个warm-up热度足,lead-in引入快,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给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将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七幅图片排序埋下了伏笔。

这一活动设计,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

准确性体现在英语的理解与表达上:要准确说出正确的图片排序,学生需在理解电影片段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经掌握的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难度适中的活动设计,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品质,又培养了四维核心素养中的另一关键能力——语言能力。

思维的批判性体现在排序这一活动环节上。对事件进行排序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视频播放完后的这一活动设计是对学生很好的训练契机。还有诸如讨论相似事物之间的异同、探讨事件的因果关系、学会用简单的事实与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学会提问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基础。

二、9A Unit 5 Reading第一课时Music without boundaries

在while-reading环节,对于文本的第五、六段,教师向学生提出了”Read again and find out Tan’s role and achievements”的任务。

首先,学生运用careful reading的阅读策略,“read in lines”,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找出文中两句可以回答问题的话,但这远远不是任务的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紧扣“bridge”这一关键词,“read between lines”,对文本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提炼出了“east and west”,“past and present”,“music instruments and common objects”,“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nd modern Western music”这四组相互对比的词和短语。此处学生通过思维训练,达到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炼出的信息进行解释和分析,“read beyond lines”,利用关键词“bridge”,生成文本的主旨:“Music without boundaries”.学生颇有成就感地发现,主旨恰恰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教师利用解释和分析课文的过程,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开放性,同时又做到了回归文本。

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不仅为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动力,也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蓝本。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四维目标中的核心目标。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它对中学生未来英语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要求,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路径,唤醒学生自我素养与提升意识,为学生终身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

[2]赵昱,郝培利,解冰.基于核心素养思维目标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7,32(7).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篇13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其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影响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阅读兴趣,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甚至部分学生有想要放弃的想法,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因此从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出发找出阅读课堂教师正确引导、创造英语阅读机会、拓宽英语阅读内容等相应的对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为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难度大;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教学难点,影响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应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提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为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以及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难点分析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难度大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难度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英语基础,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基础非常薄弱,在词汇、语法方面积累严重不足,加大了阅读的难度,影响到学生阅读的质量,对学生的?L远学习及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二)教学缺乏阅读引导

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视程度不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先对文中的生词进行讲解,之后教师逐句进行领读,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领读完再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忙着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完全没有注意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阻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阅读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选择阅读资料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选择,导致阅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无精打采,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此外,很多教师单纯的使用教材中的阅读资料,没有选择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以降低阅读教学的难度。首先,应帮助学生做好词汇积累的工作。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够读懂、读透,也才能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学生应每日抽出1小时左右的时间记忆词汇,同时还应广泛的涉猎各种阅读资料,在阅读中学习词汇、积累词汇。其次,教师还应做好语法教学工作,学生只有学好语法,才能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也才能降低初中英语阅读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实现最佳的英语阅读效果。

(二)课堂教师正确引导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加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识,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例如在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My name is Gina》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展开之前使学生用汉语进行自我介绍,通过随机提问几个学生之后,学生对汉语中的自我介绍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大家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一名外国人想让你用英语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能像刚才一样顺利的进行自我介绍吗?”,“英语自我介绍和汉语自我介绍相同吗?”。教师的引导充分的激发了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兴趣,之后教师再对生词进行讲解,教师和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带着对英语自我介绍方法的好奇心理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掌握了英语自我介绍的一些方法,并在分角色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摆脱教材,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对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料

初中英语阅读资料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内,教师还应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资料有效的融入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能够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阅读资料,像,足球、篮球、明星、歌曲等,将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资料融入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英语是初中阶段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而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在分析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哪些教学难点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进行解决,快速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为学生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学英语说明文500字下一篇:抗美援朝影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