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规范培训总结

2025-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卫生规范培训总结(精选6篇)

手卫生规范培训总结 篇1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院于2016年8月27日在会议室举行院感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培训时间:2016年8月27日 培训地点:会议室 主讲人:邴霜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

2016年8月27日14:00时,全院职工集中在会议室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知识培训,邴霜主讲《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其内容为:

1、手卫生的重要性,2、手卫生与医院感染,3、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4、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应遵循的原则,5、洗手的方法与要求。

手卫生规范培训总结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前瞻性研究于2012年6-9月在我院进行。此间我院的在职护士为580名, 其中221名自愿参加本次培训。参加者接受到洗手的相关培训并完成培训前及培训后的调查问卷。其中21名护士在培训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完成调查问卷因而被排除在外。

1.2 研究方法

1.2.1 个人信息表。

研究者收集参加培训护士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1.2.2 培训前调查表。

培训前发放的表格以确定护士关于洗手的相关知识。该调查表包括护士洗手行为的44个问题。要求参加培训的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0min) 。

1.2.3 培训后调查表。

此表格与培训前调查表包含了相同的问题, 但是在培训后1个月发放给参加培训的护士并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 (20min) 。

1.3 统计学分析

报告结果为数字百分比,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卡方检验用来分析变量培训前后的差异变化。t检验用来分析组间的差异。每个条款的分值为2分, 所有条款的得分累计表示护士洗手行为的质量。0~10分质量较低, 11~15分质量中等, 16~20分高质量。卡方检验用来决定总积分获得的答案质量因素和独立变量平方分析之间的关系, 培训前的评估问卷和培训后的调查问卷, 每个正确答案给1分, 每个错误答案给0分。P<0.05被认为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的平均年龄为30岁, 平均有8年持续工作经验;96%的护士为女性, 其中61%已婚;28.0%为专科、本科或者研究生学位;83%为注册护士。详见表1。

2.2 培训后护士洗手的频率 (t=-2.202, P=0.029) 及洗手时间 (P=0.024<0.05) 显著提高。用来洗手的洗涤产品或干燥手的方法无统计学分析意义。见表2。

2.3 培训后护士关于洗手的相关知识 (t=-16.081, P<0.05) 和洗手时间 (t=-10.874, P<0.05) 有显著提高。见表3。

3 讨论

本文说明有关手卫生的相关知识培训对于护士的洗手行为、洗手质量及洗手相关知识的普及是积极有效的。培训后护士洗手的时间、洗手质量显著提高[3]。所以医疗卫生机构应定期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手卫生知识的相关培训。

摘要:目的:评估培训前后护士洗手行为及相关知识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的在职护士200名参加本院组织的洗手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数据的收集采取个人信息表格及培训前后的调查问卷方式。培训期间每个护士均会得到40min的关于洗手培训及相关的宣传画册。所有参加培训的护士有关洗手的行为及相关知识在培训前及培训后1个月均经过评估。结果: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描述、t检验和卡方检验。培训后护士的洗手频率明显增加 (t=-2.202, P=0.029) , 洗手时间 (P=0.024<0.05) , 洗手相关知识 (t=-16.081, P<0.05) 及洗手质量 (t=-10.874, P<0.05) 均显著改善。结论:实施有计划的培训措施可以提高护士的洗手行为及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洗手,洗手质量,护士培训

参考文献

[1]Hugonnet S, Perneger TV, Pittet D.Alcohol-based hand scrub improves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0, 162:1037-1043.

[2]Sztokhamer D, Rosenthal VD, Melluso D.Effect of education and performance feedback on hand washing in an argentinean hospital[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08, 34:2-28.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 篇3

医院感染与医院相随并存,并随着医院的发展日显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对感染的定义:“凡是病人因住院、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属于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是指在上述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而不仅仅指医生和护士。具体而言包括医院护士、助理护士,外科、内科等各科室医生,急救中心人员、口腔科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内镜操作人员、理疗师、药剂师、实习学生,还包括相关饮食制作、分发人员,维修人员、污物处理人员、清洁工、物质供应人员、防疫人员。

手卫生培训试题 篇4

一.选择题

1、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一些情况是可以用速干手消毒液代替洗手的。下列情况中,除哪项外必须先洗手,然后再进行手消毒?

A: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B:接触病人后,手部无可视污物时。C: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D: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

2、正确洗手时机包括哪些(多选题):

A:接触病人前 B:无菌操作前 C:接触体液后 D:接触病人后 E:接触环境后

3、进行手卫生的时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多选题):

A:接触病人前 B:接触病人环境后

C: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或擦手 D:脱手套后

E:口腔护理前不需要进行手卫生

4、关于洗手,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洗手后必须擦干手,才能进行操作或接触病人 B 洗手池旁应放置毛供干手使用

C 接触没有分离出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后不需要使用含氯洗手液,清水洗手即可

D 洗手后可在工作服背面擦干手,然后进行操作或接触病人

5、以下哪种情况下,必须洗手,不能以手消毒液擦手代替洗手?(多选题)

A 接触病人前 B 接触病人环境后

C 接触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后 D 医务人员手部有可见污染物时

E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二、是非题(正确打“√”,错误打“×”)

1.戴手套接触一个病人后用手消毒液擦拭手套,然后可以接触下一个患者。()

2.接触具有传染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先洗手后进行手消毒。()

3.手上的微生物分为:常居菌与暂居菌,洗手主要是去除手上的暂居菌。()

4.查看每一ICU患者时都需要带手套。()

半年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总结 篇5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下半年共抽查12个科室,医生25人,护士25人,医技人员13人,保洁人员7人,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在指定情况下手卫生执行情况

(1)

接触患者前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1次,未手卫生次数19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2%。

(2)

接触患者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45次,未手卫生次数2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64%。

(3)

无菌操作前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8次,未手卫生次数12次,手卫生执行率为82%。

(4)

接触病人体液、污染物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65次,未手卫生次数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92%。

(5)

接触病人物品后应该手卫生次数为7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54次,未手卫生次数1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7%。

二、手卫生情况

(1)

医生应该手卫生次数为12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9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6%。

(2)

护士应该手卫生次数为12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106次,手卫生执行率为84%。

(3)

医技人员应该手卫生次数为6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50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7%。

(4)

保洁人员应该手卫生次数为35次,实际手卫生次数25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1%。

三、手卫生执行率情况

应该手卫生次数350次,实际手卫生次数为277次,手卫生执行率为79%。

四、整改措施

1、课内加强手卫生宣传、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大力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监控小组成员加强本科内手卫生监督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科

提高手卫生意识、预防医院感染 篇6

1 存在的问题

(1) 手卫生的意识差, 对洗手的依从性低。

(2) 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的关系认识不足, 缺乏手部卫生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3) 自我职业防护意识欠缺。

(4) 洗手、干手设施不方便或无干手设施, 没有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2 对策

(1) 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与知识水平, 医院应将手卫生纳入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内容不断强化其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在洗手池边张贴规范的洗手流程图, 提示医护人员规范洗手。

(2) 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和手消毒的检测工作, 在医护人员洗手后, 抽样检查其洗手效果, 以促进其对手卫生的重视。

(3) 医院的各级管理者要重视手卫生, 为医护人员提供方便洗手设施和干手条件, 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3 讨论

(1) 手卫生是洗手与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手消毒又包括卫生手消毒与外科手消毒。

(2) 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洗手看是一件小事, 它确关乎着医院感染管理的大事。要广泛引起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 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 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 医护人员一定要按规程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后医护人员都应洗手, 根据诊疗要求做好手卫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有发现有些医护人员在诊疗前后并没有做好手卫生。有些只把洗手只当做一种形式, 根本达不到手卫生的要求。

(4) 医护人员在进行查房或治疗时, 要一查一洗手。如为一个病人检查或治疗后不及时洗手或对手进行消毒, 就继续为下一个病人进行诊疗, 这种行为其实也非常可怕, 特别是在综合性医院, 病人疾病很复杂, 很容易引发医院感染。

(5) 洗手设施的设置也是影响手卫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科室只设1到2个洗手池, 又无干手设备。医务人员为病人诊疗后, 洗手就很不方便。即是洗手设施合理, 同时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的快速干手消毒剂。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

(6) 在护理操作时, 虽然配备了擦手用的消毒手巾, 但有些护士怕麻烦为节约时间, 而未能做到一人-巾一消毒, 也是造成了医院感染的隐患。

(7) 医护人员要提高自我职业防护意识。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卫生增强自我的防护能力。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机会。

4 结语

防止医院感染从手卫生做起的关键是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手卫生工作, 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 方便的洗手、干手设施。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加强一定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医院管理工作者要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 设置便利的洗手、干手设施, 增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上一篇:描写等待爱人的句子下一篇: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白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