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人员情况分析报告

2025-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电人员情况分析报告(精选7篇)

农电人员情况分析报告 篇1

我局现有供电所11个,农电职工588人(男职工499人,女职工89人)。

现将农电人员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年龄结构情况

全局农电人员平均年龄39.5岁,50岁以上23人,占总人数3.9%,46-50岁127人(其中女职工8人),占总人数21.6%,41-45岁146人,占总人数24.8%,31-40岁212人,占总人数36%,30岁以下80人,占总人数13.7%。

男职工平均年龄40.6岁,比女职工平均年龄34.2岁大

6.4岁。农电一线营销、配网主要是男职工,年龄偏大,46岁以上119人,占总人数20.2%。

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63个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9.8岁,高于全局平均岁数,46岁以上16人,占管理人数25.4%,50岁以上4人。

二、文化程度及岗位资格鉴定情况

全局588农电人员中,本科4人,占总人数24.8%,大专98人,占总人数16.7%,中专141人,占总人数24%,高中133人,占总人数22.6%,初中212人人,占总人数36%。农电技师12人,占总人数2.04%,高级技工8人,占总人数1.34%。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年龄结构老化,新陈代谢差。主要管理人员、一线人员及边远供电所年龄偏大。如按正常退休年龄考虑,将在2018年前后陆续退休的有52人,其中所长7人,103人迈入50岁以上,届时供电所管理人员将出现断层现象。

2、农电员工普遍持有的是后续学历,文化素质较差,农电技师、高技工极少。

四、建议

1、根据未来五年发展情况看,每年应新进部分农电人员,充实农电一线配网和营销,本着属地原则招聘新进人员,确保边远供电所人员新老更替。

农电人员情况分析报告 篇2

1 我国目前农电从业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农电工作人员招聘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电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在体制改革后进行招聘的人员, 很多人员在上岗前都经过了一些培训和考核等, 并且通过择优录取的原则来进行录用的, 然而也存在着年龄结构下降以及文化素质水平相对不足的问题, 并且很多人员在上岗前也没有接受一些正规的专业培训, 专业型的技术人员依然相对较为匮乏, 在进行农电工作中检修和维护的问题也较为普遍, 其业务技能水平与目前供电企业要求的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也是目前影响我国农电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 并且也不利于我国农电事业的长远发展。

1.2 农电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较差

很多农电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在工作时往往也只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侥幸的心理, 因此操作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这样农电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 一旦出现问题, 那么不仅会给个人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1.3 农电工作人员是服务意识差

并且职业道德水平相对较低, 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 这样也造成了农村供电企业服务差的问题。

2 加强农电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农电体制改革后, 农电的发展也开始走向了正规化的道路, 特别是用工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农电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也相应的有所提高, 然而在农电队伍当中, 很多人员因为长期远离读书, 在对知识的学习意识上也相对较弱, 对于新的电力科技以及供电规范化管理的理解能力上也相对不足。很多人员甚至在工作之余只是闲散的看报和打游戏等, 这样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农电队伍的整体质量。而对于农电工作人员知识化进程的转变还需要从培养农电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开始, 加强对农电知识的培养和供电所的管理, 这样员工的整体素质越高, 企业的服务质量也会越好,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对于农村供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目前农电管理中对于有高文化技术的新型农电工作人员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这些人员也是所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如果没有一支高质量的农电工作团队, 那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都不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且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也难以发挥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的重要作用, 对我国农村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农电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差, 供电所的管理就难以得到改善, 我国的农村电力实业发展也无法走向正规化。供电所规范管理的推进以及农村供电所建设等目前都在不断的走向市场化, 在安全生产以及优化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也都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从上面几点内容中也可以看出,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 还需要建立起一直高质量的农电队伍, 只有农电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那么在进行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也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服务的质量, 也能够更好的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需求。

3 如何提高农电从业人员素质

通过对员工专业技术的培养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利用现有的农电信息网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优质服务的质量。当前, 社会各界对电力系统的关注和监督力度加大, 广大群众对电力的依赖程度提高, 维权意识增强, 对电力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质量, 优化服务流程要建立在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硬件上, 要巩固一流供电所创建成果, 进一步加强示范窗口建设, 深入持续开展以设备管理和安全性评价为中心的调查摸底, 建档造册。软件上, 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职责的工作标准和考核细则, 将各项工作进行细分, 落实到每一个班组, 做到精细化管理。

农电企业和广大农电队伍是搞好农电安全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也是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实践者, 围绕建设一支业务熟练、行为规范、服务优质、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农电工作人员队伍, 全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践“三新”战略, 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农电从业人员的素质。

摘要:我国农电体制改革后, 在管理模式以及供电服务规范的标准上也都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 农电工作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其中主要表现在业务水平低、安全意识不足以及职业道德水平低等方面, 这对于农电的稳定运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农电管理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也是目前必须要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衡山农电线损管理分析及降损建议 篇3

1.1 线损指标完成情况

① 2007年1-7月,累计完成综合线损率(财务结算口径)为17.4%,较去年同期下降1.88个百分点,比市局年度预算指标19.98%低2.58个百分点。

② 1-7月累计完成关口抄见口径综合线损率为23.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25个百分点。

③ 1-7月累计完成高压线损12%,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

④ 1-7月累计完成低压线损率为24.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92个百分点。

从上列数据可看出,2007年线损与2006年同期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且主要降在台区低压线损这一块。

1.2 2007年在线损管理方面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从去年到今年,从公司上级部门到基层供电所,如何加强农电线损管理、如何降损增效越来越摆在了农电工作的头等位置,面对农电降损工作严抓严管的高态势,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并身先士卒,开展了一系列降损工作。

①、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

农电总站制定了详细的降损实施方案、措施,局领导经常在供电所召开线损分析及落实措施会议,对农电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会诊,找准问题,寻找良方。

②、强化了考核,确保了效果。

2007年我局从指标测算、管理明细等方面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线损管理考核办法,每月从综合、高压、低压线损及高损台区等方面全方位对供电所进行考核,并加大了处罚力度,拉大了收入之间的差距,做到奖得心动,罚得心痛。

③、规范了计量管理,加强了表计轮换。

局计量站组织了供电所计量人员进行培训,并经常到供电所检查指导工作,而且加强了表计轮换工作。。

④、加大了农配网维护力度

我们分析农村配网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巡视、维护、管理不到位的现状,大力加强了农配网的管理。下达考核目标。农电总站、生技科随时到场进行督查,对维护不到位、砍青不到位的现象严格考核,使农村线路的健康运行水平得到了的提高,也使线损得到了下降。

⑤、积极开展了反窃电用电整治活动

在局稽查科的指导下,各所成立了稽查分队,大力开展反窃电行动。1—7月份共追补电费12.5万元。、

同时,在员工自用电方面,我局农电总站一直实行严抓严管,并不定期进行稽查,尤其在用电高峰期如大年二十八、正月初九及本月天气最炎热时均由总站和稽查科进行稽查。共查处供电所员工自用电不规范的8起,追补费8000余元,罚款9150元。经过大力整治,供电所员工自用电情况明显好转。

⑥、加大了降损宣传力度,采取多途径降损

我局通过电视台公告、宣传车、散发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安全用电、规范用电、合法用电等相关内容,打击用户私拉乱接行为,有效降损。

2 衡山农电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局农电在2006、2007年的线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容置疑,农电线损管理工作我们仍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2.1 人员因素

① 部分供电所员工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极少数人工作在混沌中。

② 供电所员工大部分属当地人,“人情电”、“关系电”和“权力电”现象不能完全杜绝,且范围广,距离远,县局农电总站的管理往往难以到位。

③ 大部分供电所员工业务技术不高,对日常工作质量意识不强,工作不严谨,缺乏台区经济运行意识,不知如何有效降低線损。

④ 对日益严、精、细、实的工作要求,少数供电所领导班子不敢严抓严管,怕得罪人,工作有畏难情绪。

2.2 管理问题

① 供电所台区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和制度落实不到位,考核缺乏激励因素,部分员工线损做好做坏差别不太,不愿主动抓线线损管理。

② 我局的用户表计安装在杆梢,虽然在当时对强化线损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给抄表带来难度,给管理带来难度,给用户监管带来难度。员工估抄、漏抄现象不能有效遏制,给线损带来不真实、给处理带来难度。

③ 少数台区员怕麻烦、图省事,不敢、不愿加大稽查和处罚力度,导致偷、漏电形成恶性循环,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违约用电现象严重。

④ 供电所领导对台区员的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对台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也不利于降损工作的开展。

⑤ 低压线路因砍青不到位使电量流失也增加损耗。

2.3 设备原因

① 我局部分台区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小。

② 我局对低压线路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或台区无功补偿电容器投运率较低,造成台区功率因数较低而使损耗增大。

③ 部分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损耗较大。配变容量与负荷不匹配,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使变损过高。

④ 安装在户外的电能表计日晒雨淋,且部分已到轮换周期,使计量误差增大。

3下阶段降损工作的建议

3.1降损组织措施

3.1.1 健全管理机制,成立衡山农电线损管理领导小组,由局领导及总站负责人组成;成立衡山农电线损管理工作小组,由农电总站及供电所所长组成。分别构成线损管理网络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搭建起线损管理体系的组织轮廓和框架。

降损工作实行局领导、农电总站挂点督办制,挂点的人员对供电所进行指导、督促,帮助各供电所协调处理在降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定工作目标。加大对供电所考核力度。对供电所员工实行末位淘汰制,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将线损完成情况与员工收入紧密挂钩,拉大收入差距。

3.1.2 每月定期召开农电经营分析会,对高损线路、台区进行专项分析。拿出降损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与供电所的效益挂钩。

3.1.3加大稽查力度,展开“地毯式”营业普查。逐箱逐表开封检查;并开展不定期夜巡。通过普查,进一步完善客户资料,建立用户台账,纠正倍率、铅封、条码、电价等错误,规范用电秩序。

3.1.4重拳出击,对待违章用电行为绝不手软,坚决打击违法窃电行为,每个供电所对难处理的窃电与违约用电个案,要向稽查科汇报,集中力量解决,并争取地方政府和派出所的大力支持,

从而在各乡镇形成严厉整顿用电秩序的态势。

3.1.5加强计量管理,继续加大表计轮换力度,完善电费追补措施。

3.1.6继续加大员工自用电管理。借助衡阳局反窃电行动的东风,

开展对全部农电员的自用电稽查,以促进供电所规范管理,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

3.1.7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降损氛围,推动全员参与。一方面,加强职工思想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主人翁的思想,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的维系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企业的发展勤奋工作。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降损工作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和员工“双赢”。

3.2 降损技术措施

3.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安排表计轮换。

3.2.2调整配变的三相负荷平衡,降低平衡损耗。根据季节性负荷变化及时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及三相不平衡电流,使变压器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3.2.3结合省公司农网改造政策,对安全隐患大、电压质量低的供电台区合理改造,有效投入,使整个农村配网线路健康运行,达到降损增效的目的。

3.2.4加强对高、低压线路通道的巡视管理,及时砍青扫障,避免电量“跑、滴、漏”的损失。

3.2.5 加大无功管理,对所有10KV线路要进行功率因数计算,确定最佳补偿容量和位置,拿出计算确定依据,安装后必须继续跟综,看看力率到底提高多少,。以期线路无功补偿对降损真正起到作用,争取线损平均功率因数上升到0.9。对公变台区要加装低压补偿电容器,以提高力率,改善电压质量,减少因电压不高造成的不必要的损耗。

参考文献:

1张安华; 中国电力工业节能降耗影响因素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年06期

农电人员情况分析报告 篇4

针对每年迎峰度夏期间各项施工、抢修任务繁重等特点,该公司在有序推进配、农网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采取多项细致措施做好施工人员炎热气候下的劳动保护工作,一是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利用早晚凉爽时段,分早班和晚班工作,避开午时高温时段;二是做好“夏送清凉”工作,保障供应矿泉水、绿豆汤等清凉饮料;三是宣传预防中暑及紧急救护知识,补充配齐“急救小药箱”,仁丹、藿香水、创可贴、风油精、蛇药等每位员工随身携带,随时可用;四是关心关注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情绪波动,避免发生高温烦躁、抑郁,引发身体不良反应,强调员工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细心观察,及时疏导,必要时适当调整工作量和工作人员;五是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穿戴工作服、劳保鞋,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防中暑药品,预防蛇虫叮咬、恶狗咬人等,做好防范措施;六是重点强调夏季驾驶员安全行驶要求,严格遵守交规,保持车辆状况良好,定时检查车况,重点检查刹车、轮胎、油水温控、发动机、车上空调等,确保运转正常。

此外,该公司还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察力度,督促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切实提高员工户外施工作业的安全系数。(张壮志)

通联:江苏省如东县供电公司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江海西路14号

邮编:226400电话 0513-84137715

农电总站经营分析例会制度 篇5

一、为加强农电总站营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协调解决工作中有关问题,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营销工作例会由营销副站长主持,并确定会议主要内容、准备有关资料和会议记录。

三、例会应准备的资料

1、各所汇报上月工作完成情况,计划本月营销管理具体工作。

2、汇报问题应简明扼要,事情清楚详细具体。

3、找出各所在线路(台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1、上月主要客户的电量、电费分析,波动异常情况。

2、均价完成情况,其中增减的原因分析。

3、线损分析,供电所要分析综合线损增减原因,各班组要分析高压线损、台区低压线损增减原因。

4、上月优质服务活动情况,为客户解决哪些实际困难,走访客户收集的信息;对出现服务质量问题、超时限和用户投诉的业扩工程进行责任分析、考核并通报。

5、对例行工作或供电所、上级安排的工作未按时完成应主动说清楚原因,并提出改进办法。

6、针对当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影响工作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措施。

7、业扩报装情况,供电方案的确定及流程的完成情况。

五、与会人员

1、参加例会人员:总站营销人员,各所营销所长。

关于申请报考农电工的报告 篇6

电力局:

我叫,人,2010年 月以来到电力局做后勤服务工作,工作以来我始终勤勤恳恳,团结同志,关心集体,凡事以工作为先,大局为重,自己所干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和对农电工作人员的个人情结,我特想成为一名农电工作人员,没有来电力局工作之前,我对农电工的认识是: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收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管电这一块的,这就是我们农电工的先期认识。自从进入电力局以来,我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我感受到就是那些平凡的农电工,才换来了宁静乡村的万家灯火、喧嚣街道的霓虹闪烁,才换来了酷热夏日的凉风习习、冰雪寒冬的春暖融融。两个月以来,我深刻体会了农电工的“三从四得”:为了减少停电对用户的影响,他们常常起早贪黑为用户送电,生物钟都颠倒了。高压线路跳闸时,为了尽可能早一点恢复送电,他们常常在风雨中步行巡线,别说吃上饭,就连喝口水也没来得及。

两个月以来,当我看到在优质服务的战线上,我们的农电工们如同一只只安静的瓷瓶,历经多少风吹雨打,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当我看到那一个个的农电工人爬上杆顶,把高大的水泥卫士踩入脚下,感受着别人所没有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欣赏着农电工人的杰作,看着充满光明的银线在那些农电工人的手中慢慢延长,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时候,为一个个断电而生产无以为继企业送上电力资源的时候,是那一个个无名的农电工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带来的结果。农电工人在一线工作岗位上,不辞劳苦,没有怨言,日夜兼程,用一双粗糙的手,用一颗炽热的心,呵护着一片片万家灯火。那一个个平凡的农电工,将他们最青春最美丽的年华,献给了平凡而伟大的农电事业。我知道,他们有自己的骄傲和自豪——是他们,携手并肩撑起了农电事业的脊梁!作为一名农电工,注定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观众、更没有奖牌,有的仅仅只是嗡嗡电流穿过银线的声音,但在我听来,却依然让我觉得激动人心。通过同事的叙说及与农电工人的接触,使我感受到平凡的农电工人,高尚的农电工作,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感人的事迹在教育着我,感动着我,鞭策着我,使我认识到,农电工作并不是无可奈何而为之。只有一心一意地做好这份工作,哪怕很平凡,很渺小,都无愧于心,对得起企业,对得起用户,对得起自己。给予对农电工作的这份情结,我更加热爱农电事业,也渴望做一名为农电工后期服务的工作人员,虽然我没有铮铮铁骨,但我有一颗诚挚的心,我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农电员,成为农电行业的一名。

经过这段时间的认识,使我感受到在农电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我感到农电员工的特殊身份和使命。让我更加热爱农电事业,热爱农电行业的每一个岗位,假如我有幸能成为一名农电员,我将身体力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全身心的热忱投入农电事业,为农电事业尽献绵薄之力。

第一点从“严”。就是严肃认真,对待工作不敷衍、不马虎,从严要求自己,闲暇时,多学习《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地把书面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严格按照规定和章程办事,不敷衍塞责,不支差应付。

第二点 从“细”。主要是细心和细致,作为农电工,我们应细心地分析事故原因和细致地解决各种问题,努力地工作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在工作上尽量地做到循规蹈矩。

第三点从“实”。我觉得对人要实在,不虚伪,用术语讲就是“不社会”;对待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讲假话,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能办的事就办,不能办的就要说明原因,争取领导解决,消除矛盾。

这段时间以来,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己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农电业务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常识及农电员工基础知识,已完全具备一个合格农电人员的基本素质,已做好了为电力事业奉献的决心和信心。现申请报考农电工,望局领导认真研究决定。

分析农电人力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7

关键词:农村供电,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在农村电力去企业发展过程中,良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农电企业发展的根本,但是,在实际的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农电企业的发展,而且不能对农电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严重影响了农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积极对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势在必行。

一、农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在实际的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投入较为匮乏,并且由于自身专业水平的应影响,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管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多数都采用粗放式管理。例如:某农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学历为:本科毕业占据总该电力企业的5.49%,大专毕业占据16.89%,初中以及高中毕业占据了77.62%,由于人才结构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农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据自身的经验开展相应的工作,不能加强对一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利用,从而导致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不具备完善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就现阶段来说,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具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得农电企业在人才引进过程没有目标,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不能引进一些专业的人才,不能及时的对农电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甚至出现一定的人才冗沉现象,不利于农电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农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在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从而使得农电惬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农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思想上认识到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还应该积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及时的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最后,还应该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电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的建设

在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积极的做好基础性建设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实际的农电惬意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集合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保证农电企业人力资源岗位设置的合理性,禁止因人而设置岗位,同时,还要依据实际情况对人员的岗位及时的进行调整。另外,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竞争上岗,才能提高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证农电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

在农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以及薪酬分配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现阶段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依据实际农电企业的现状,设置科学的奖金以及绩效计算方式,保证员工薪酬的公平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电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农电企业的员工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并且还能留住人才,实现农电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选拔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其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保证员工能够为农电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农电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农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农电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农电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对于一些在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员工,企业应该为其提供一些接受培训的机会,保证其能够接受一些深层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电企业人才管理水平,实现农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农电企业应该积极对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不能只注重学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对人力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资源农电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促进农电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农电企业只有积极从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人力资源基础建设、绩效管理机制、人才培训选拔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措施,并且还要保证措施的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整体的管理水平,促进农电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推动农电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滨.农村供电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6,(26):179-180.

[2]徐恩益,王强.农电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J].农村电工,2014,(10):4.

[3]尹秀碧.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22):65,67.

上一篇:奥运志愿者工作总结下一篇:寺庙怎么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