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阅读活动:谁藏起来了(共6篇)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新华实验幼托园 柳营幼儿部 朱唯晔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前评析】
《谁藏起来了》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一本绘本。书里的每一个动物形象既保留了动物各自的特点,有憨态可掬,令孩子们对本书爱不释手。甚至有时候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还会像同伴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动物)?但是,幼儿由于年纪比较小,不能看懂书页上的文字提示,所以对书的理解在于“这是什么动物?”。如何让幼儿更深地理解这本书,并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是设计这个活动的来源。《谁藏起来了》这本绘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色彩和其他(表情、动作等),所以相应的活动可以设计成两个既独立又联系的教学活动。而小班下学期更适合有关表情等方面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区别各种动物的不同表情、动作,了解词语“犄角”指的是动物的角。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初步养成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绘本《谁藏起来了》、视频转换仪、犀牛和驯鹿的照片
【活动过程实录】
1.出示绘本《谁藏起来了》。(1)认识封面。
师:小朋友,这是书的封面。你在封面上发现了些什么?(2)了解书名。
师:我知道你们非常喜欢这本书,那么有没有人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啊?这本书的名字叫《谁藏起来了》。
师:有谁知道书里面是谁藏起来了呢?(3)认识动物。师:原来里面藏着这么多动物呀?那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呢?你能说一说吗?(如狮子,它那个地方最像狮子?详细介绍一下犀牛和驯鹿。)这里呀,我来考考你们了,你认识这两个动物吗?你在哪里见到过它们呢?
(4)出示书名页。
师:在这一页里,你发现谁藏起来了?大象是蓝色的,后面也是蓝色的,大
安康家园()象就躲在里面。那你是怎么发现大象的呢?(淡蓝色的鼻子露出来了。)现在我们跟着多好的大象一起开始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吧!
2.阅读《谁藏起来了》。(1)出示哭的图页。
师:这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很高兴,可是有一个小动物很伤心,你能发现它是谁吗?你怎么发现它很伤心呢?(它的脸上有什么呢?)
(2)出示生气图。
师:刚刚我们发现了一个伤心的动物,现在有一个动物很生气,你能找到它吗?生气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你发现哪个小动物和你生气的时候表情是一样的?)你能学一学吗?
(3)出示犄角图。
师:现在动物们有想考考小朋友,请你们找找看,谁头上长着犄角?谁知到“犄角”是什么?(动物长的角)你发现了几个长犄角的动物?犀牛的角是不是犄角呢?它的角长在什么地方呢?
(4)出示两幅转身图。
师:小动物说前面的游戏一个也没有难到小朋友,它们很高新,现在又有一点难了哦,你们找找是谁转过身去了?为什么是小猪呢?小动物发现小朋友们真能干,还要再考考你们,有更多的动物转过身了,你们看看有谁也转过身去了呀?
(5)出示扉页。
师:小朋友,这里所有的动物都转过身去了,你能说出几个小动物啊?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多!
3.阅读(延伸)
师:咦?怎么全黑了,你们猜猜发生什么事情了呀?这么多小动物的眼睛,你能说出它是谁吗?那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猜猜好吗?
来源:安康家园()首届幼师大赛作品集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语言、情节重复且充满趣味性的图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盲目性大,不能长时间地静心阅读。
绘本《小老鼠学画画》内容本身就多彩、有趣。故事以形象逼真的小老鼠为主角,以它们跳进不同颜色的颜料桶画出相关联的物体为主线,在不断跳跃、不断绘画的重复过程中感知色彩间的关联。这样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符合小班孩子的阅读特点。为了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对阅读更有兴趣,我选择对画面进行处理,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表述,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愿意大胆地猜测和表述小老鼠学画画的过程,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图书内容详见视频。重点图片设计意图:图1,妈妈在门外的喊声有符号提示,小老鼠未拉出之前仅在洞口露出一点尖尖的嘴巴,有助于幼儿对画面细节进行观察。图2,小老鼠用红色画出的物体开始是折起看不见的,在幼儿猜测之后再自上而下展开。图3,三个可折叠可拉出的黄色颜料桶,动静结合吸引孩子的注意。图4、图5,幼儿可以在自制绘本上实现故事情境中的“变”。绿色的颜料桶内能一个接一个拉出绿色的植物和动物;紫色的颜料桶内把白色的葡萄放进去,能“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活动过程
一、集体阅读
1.集体阅读大图书画面的前两页。
提问:这是谁?它想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表述。可以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教师从自制图书的墙洞内拉出一串老鼠,让幼儿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多少只。
提问:谁出现了?它们想干什么呢?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五只老鼠的动作,从动作中解读、猜测老鼠间的对话。
2.做一做,说一说。
提问:第一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红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教师可将老鼠跳进红色颜料桶里的情境游戏化,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模仿跳入颜料桶的动作,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你变成什么颜色的老鼠了,你用红色可以画出什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老鼠用红色画了什么。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苹果”时,教师可以追问“你吃过的苹果是什么味道”;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棒棒糖”时,教师可以提问“红红的棒棒糖可能是什么口味的”;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蝴蝶结”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戴蝴蝶结,戴上蝴蝶结感觉是怎样的”,激发幼儿对自身体验的表述。
提问:第二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黄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可引导幼儿对生活中黄色的物体进行回忆,如黄色的水果、黄色的动物以及黄色的日用品,并根据种类进行大胆猜测、表述。
二、自主阅读
提示: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前提问“还有三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内?画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过程中注意对个别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让书平摊在桌上,一页页翻看,轻声交流等。
1.依次提问: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老鼠?小老鼠用绿色画了什么?除了小老鼠画的,你认为绿色还能画什么呢?小老鼠用紫色画了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小老鼠用蓝色画了什么?
提示:借助提问引发幼儿阅读画面后充分表达,同时运用辅助性提问“绿色还能画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颜色的关注。绿色的老鼠画了圣诞树和叶子,教师可在大绘本上“变魔术”,从绿色颜料桶内拉出绿色的物体。紫色的老鼠在小绘本上画了葡萄和茄子,可以让幼儿到前面的自制绘本上“变一变”,把白色的葡萄放进颜料桶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2.延伸提问:五只老鼠都跳到画册上画画了,到底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回到教室里和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语言、情节重复且充满趣味性的图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盲目性大,不能长时间地静心阅读。
绘本《小老鼠学画画》内容本身就多彩、有趣。故事以形象逼真的小老鼠为主角,以它们跳进不同颜色的颜料桶画出相关联的物体为主线,在不断跳跃、不断绘画的重复过程中感知色彩间的关联。这样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符合小班孩子的阅读特点。为了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对阅读更有兴趣,我选择对画面进行处理,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表述,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愿意大胆地猜测和表述小老鼠学画画的过程,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图书内容详见视频。重点图片设计意图:图1,妈妈在门外的喊声有符号提示,小老鼠未拉出之前仅在洞口露出一点尖尖的嘴巴,有助于幼儿对画面细节进行观察。图2,小老鼠用红色画出的物体开始是折起看不见的,在幼儿猜测之后再自上而下展开。图3,三个可折叠可拉出的黄色颜料桶,动静结合吸引孩子的注意。图4、图5,幼儿可以在自制绘本上实现故事情境中的“变”。绿色的颜料桶内能一个接一个拉出绿色的植物和动物;紫色的颜料桶内把白色的葡萄放进去,能“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活动过程
一、集体阅读
1.集体阅读大图书画面的前两页。
提问:这是谁?它想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表述。可以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教师从自制图书的墙洞内拉出一串老鼠,让幼儿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多少只。
提问:谁出现了?它们想干什么呢?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五只老鼠的动作,从动作中解读、猜测老鼠间的对话。
2.做一做,说一说。
提问:第一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红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教师可将老鼠跳进红色颜料桶里的情境游戏化,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模仿跳入颜料桶的动作,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你变成什么颜色的老鼠了,你用红色可以画出什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老鼠用红色画了什么。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苹果”时,教师可以追问“你吃过的苹果是什么味道”;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棒棒糖”时,教师可以提问“红红的棒棒糖可能是什么口味的”;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蝴蝶结”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戴蝴蝶结,戴上蝴蝶结感觉是怎样的”,激发幼儿对自身体验的表述。
提问:第二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黄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可引导幼儿对生活中黄色的物体进行回忆,如黄色的水果、黄色的动物以及黄色的日用品,并根据种类进行大胆猜测、表述。
二、自主阅读
提示: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前提问“还有三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内?画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过程中注意对个别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让书平摊在桌上,一页页翻看,轻声交流等。
1.依次提问: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老鼠?小老鼠用绿色画了什么?除了小老鼠画的,你认为绿色还能画什么呢?小老鼠用紫色画了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小老鼠用蓝色画了什么?
提示:借助提问引发幼儿阅读画面后充分表达,同时运用辅助性提问“绿色还能画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颜色的关注。绿色的老鼠画了圣诞树和叶子,教师可在大绘本上“变魔术”,从绿色颜料桶内拉出绿色的物体。紫色的老鼠在小绘本上画了葡萄和茄子,可以让幼儿到前面的自制绘本上“变一变”,把白色的葡萄放进颜料桶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2.延伸提问:五只老鼠都跳到画册上画画了,到底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回到教室里和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2、在看一看、猜一猜的情景中,尝试用语言完整地表述“XX物品藏在X色宝宝里”。
3、在藏一藏的游戏中感受同种颜色重叠的效果,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谁藏起来了》PPT课件
2、小动物图片人手一份,套在椅子背上的口袋每人一个。
3、黄色、绿色、红色和蓝色的色卡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封面,引出主题
1、师:今天,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很好玩的故事,你们看(教师出示PPT故事封面)
2、师:这是书的封面。你在封面上发现了些什么?(很多动物)
3、师:小动物的上面是什么呢?(字宝宝)
4、师:是的,这些字宝宝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名字,每一本书的封面上都有书的名字。上面写着“谁藏起来了”,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谁藏起来了”,一起说说看(谁藏起来了)
3、师:那么谁藏起来了,是在玩什么游戏呀?(捉迷藏的游戏)对啦,宝宝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动物想跟我们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识记小动物们的典型特征
1.师:我们请他们出来好不好?(教师将PPT翻到故事的第一页)咦,这么多的小动物,你们认识他们吗?
2、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字,如:哪个小动物的肚子上有个袋袋呀?从小动物的典型特征入手,让幼儿开始知道这个故事的规则。)
3、师:还有谁呢?(边说边点动物图片,使它们放大)
4、师:有长长的鼻子的动物朋友是谁?(大象)大象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呀?(蓝色)
三、谁藏起来了游戏
(一)、黄色游戏
师:现在小动物们要跟我们玩谁藏起来了的游戏了,他们呀藏在了颜色宝宝里。小眼睛仔细看哦,他们中间哪个小动物在跟我们玩?(教师翻到下一页)
师:咦,谁藏在黄色宝宝里不见了?(教师提醒幼儿谁的身体我们找不到呀?或者幼儿哪个小动物只露出了头上的脚、眼睛、鼻子和嘴巴呀?)(梅花鹿)
师:梅花鹿藏在黄色宝宝里。宝宝一起说说看。(巩固语言)
师:哇,驯鹿被我们小朋友找到了,我们请他出来(鼠标点梅花鹿,梅花鹿出现)
(二)、绿色游戏
师:这次小动物在和哪个颜色宝宝捉迷藏呀?(绿色)
师:猜猜看,谁藏起来了?河马藏在绿色宝宝里。(个别说,集体说)
(三)、红色游戏
师:我们宝宝一下就找到他们了,这一次小动物说要难一点了,多几个动物藏起来,你们能找到吗?(能)(出示“红色”图片)
师:猜猜看,谁藏起来了?长颈鹿藏着红色宝宝里,还有呢?
同样采用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找出躲在颜色宝宝里的小动物。
(四)、蓝色游戏
师:(出示蓝色卡纸)这是什么颜色宝宝?(蓝色)
师:谁会藏在蓝色宝宝里会看不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能用好听的话请他们出来吗?(大象藏在蓝色宝宝里)
小结:宝宝们都找到他们了,我们发现了,如果动物和颜色宝宝的颜色是一样的话,小动物就会在颜色宝宝里藏起来,他们的颜色会重叠在一起,不容易找到。
四、按颜色卡纸送动物宝宝
1、师:咦、这是什么颜色宝宝来了?(黑色)呀,黑色来了,所有的小动物都被藏起来了,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好不好?(好)
2、师:小动物们藏到了我们小椅子后面的袋袋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宝宝说一说,你找到的是谁?他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3、师:宝宝们,把你们的小动物藏到黑板上的颜色宝宝里,让后面的客人老师找一找吧?
小绵羊莫莫最想吃的苹果被好朋友茉莉不小心吃掉了,莫莫问茉莉讨回来,莫莫大吼大叫,接着长出了生气的牙齿、犄角、蹄子和尾巴,莫莫让地面也裂开了・・・・・・莫莫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就生气了,生了很大很大的气,发生了许多可怕的事情。你有遇到过不开心的事情吗?你会生气吗?生气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莫莫生气时所做的可怕事情。
(2)知道自己生气时最适合的处理方法。知道生气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三、活动准备
1、《小绵羊生气了》图书画、教学课件(ppt)
2、图片:图书、玩具、皮球、成人、电视机、听音乐的孩子、电话机、摔碎的物品、撅嘴扭身的小孩、板着脸的小孩、双手叉腰的小孩等3.笑脸、哭脸图片。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出示封面: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绵羊生气了》。
―― 你看到过别人生气吗?生气是什么样子的呢?
―― 你有生气的时候吗?你生气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2.辨别莫莫和茉莉。
宝宝会生气,我们的故事里是谁生气的.呢?你们看,故事里有两只小绵羊呢,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你们发现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呢?对了,头上有蝴蝶结的是茉莉,没有蝴蝶结的是莫莫。生气的是?
3.感受理解
(1)出示第2~9面:问:莫莫怎么了?
他为什么生气?
你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莫莫生气了?
(2)出示幻灯片6、7:
莫莫生气了,可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让2-3个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故事里莫莫是怎样的?莫莫生了那么大的气,长出了生气牙齿、生气犄角、生气尾巴、生气蹄子,好可怕!
(3)出示幻灯片8:
莫莫生了这么大的气,又长了生气牙齿、犄角、蹄子、尾巴,他会做什么可怕的事呢?它做了哪些事?:莫莫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生了很大很大的气,做了许多许多可怕的事情,它用生气蹄子踩花草,用生气犄角撞翻了鸡舍,吓跑了水里的鸭子,还咬了一头奶牛的尾巴。
(4)莫莫还在生气呢,你看,更可怕的事发生了。莫莫怎么了?这坑是怎么来的?
(5)你们看,掉在坑里的莫莫好可怜,它拼命地叫:咩咩,可没有人听见;它想把墙撞破,课墙没撞破,头却撞疼了,它一个人在黑黑的洞里好可怜。
(6)宝宝们,莫莫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莫莫生气了,生气的时候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所以才会有这么可怕的事。你们生气的时候会不会像莫莫这样,你们是怎么办的?
4.辨认摆放
(1)交代游戏规则我们宝宝真厉害,知道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你们看,这里有许多图片,上面都是生气时可能会做的事情。你去看一看,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是生气是可以做的,你就放到笑脸这边;如果是生气是不应该做的,你就放到哭脸这边。(再次交代游戏规则)
(2)幼儿辨认、摆放。
结合版面,集中讨论:生气时,缓解生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气时,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运动一下、给朋友打打电话、和大人说说、看看电视等,生气就逃走了。
(3)出示幻灯片12:
是呀,做这些事都可以让自己生气的时候变得不生气的,我们赶紧告诉莫莫去。咦,怎么了?莫莫不生气了,好朋友茉莉也来救她了。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不会合作,也不懂得分享。在玩区角游戏或桌面游戏时,常常抢到了就是自己的。针对一现象,因此我选择了《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节课。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讲述的是鼠小弟学习不同动物身上的本领想摘到树上苹果,最后在海狮的帮助下合作摘到了树上的苹果,而鼠小弟也把苹果与海狮分享的故事。
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借助于录音、图片等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活动过程中在我的引导下主动阅读PPT画面,让他们在自己的阅读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从而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让孩子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分享的快乐。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在看看讲讲、猜猜演演中,感受并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2、了解动物有不同的本领,知道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学说句子“要是我能XX,那该多好啊!”
3、知道合作的重要,体验分享的快乐。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各种动物的本领,会用多种词语表述苹果。
2、物质准备:PPT,苹果一只,相关图片若干张,音乐,录音。活动过程:
一、苹果导入,引起兴趣。
1、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2、这是个怎样的苹果?吃过吗?味道怎么样?
小结:红红的大大的苹果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
二、观看PPT,理解故事。
1.观看PPT,知道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
(1)苹果是长在哪里的呢?瞧,这棵苹果树一共有几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2)这时,看!谁要来吃苹果呢?
(3)它叫鼠小弟,跟它打个招呼吧!可鼠小弟能吃到苹果吗?为什么? 小结:鼠小弟太矮了,而苹果树太高了,看来鼠小弟是吃不到苹果了。
(4)这时听,谁来了!你觉得小鸟能吃到苹果吗?它是用什么方法、吃到苹果呢? 小结:小鸟飞呀飞,然后用它的嘴巴琢了一个苹果。我们也一起来做做看。
(5)接下来,猜猜看,谁来了:“顽皮孩儿本领大,筋斗翻得顶呱呱,爱吃香蕉和桃子,聪明伶俐人人夸。”
(6)小猴有什么本领啊?它能吃到苹果吗?为什么?请你用完整的话讲一讲。
(7)小猴嗖一下就爬上去,摘了一个苹果。又有谁来啦?袋鼠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小结:袋鼠一跳,就跳得好高好高,摘到了一个苹果。小鸟会飞,小猴会爬树,袋鼠会跳
得很高,小动物们都用自己的本领摘到了苹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苹果啊?只剩下两只苹果了,鼠小弟好着急呀。于是它决定学习三个小动物的本领!
2.观看PPT,学说句子“要是我也有XX,那该多好啊!”(1)它在学谁呀?
过渡:我们来听一听鼠小弟一边学小鸟,一边又在说些什么!(播放录音)(2)鼠小弟是怎么说的?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3)这会,鼠小弟又在学谁了,从哪里看出来的?它的手在干什么?(4)你觉得鼠小弟一边学一边它会说什么呢?
(5)这次你觉得他在学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次它会怎么说?
小结:鼠小弟看到小鸟飞,它说“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呀”,鼠小弟看到小猴爬树,它说“要是我也会爬树,那该多好呀”,鼠小弟学看到袋鼠跳一跳,它说“要是我也能跳这么高,那该多好呀”。
3.观看PPt,感受朋友间一起合作的快乐。
(1)小朋友们想一想,鼠小弟学这些动物朋友们有用吗?
(2)鼠小弟学了小鸟的飞、小猴的爬树、袋鼠的跳,可是这些方法对于鼠小弟来说根本没有用,这时的鼠小弟更着急了,正在这时,谁来了?(3)瞧,鼠小弟在哪里了?它是怎么上去的?
(4)鼠小弟在海狮的帮助,合作下摘到了苹果,可是每个小动物都只在一个苹果,你们看鼠小弟摘了几个呀苹果?为什么他摘了两个苹果呢?
小结:海狮和鼠小弟合作后,鼠小弟成功摘到了苹果,你一个,我一个,真开心呀!鼠小弟的很开心,心里乐滋滋的,他还不忘跟海狮说谢谢呢!
三、完整讲述,提升经验。
1、教师完整讲述。
2、迁移讲述
(1)其实呀,每个动物都有它自己的本领。想一想,如果你来到这棵苹果树下,你会想什么办法来摘苹果呢?
(2)我们也来帮忙摘苹果吧!(播放音乐)
3、体验分享的快乐。
(1)瞧!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苹果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苹果吧!附故事:
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有一天啊,鼠小弟来到苹果树下,看见小鸟飞呀飞,用尖尖的嘴啄到了苹果。鼠小弟想: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啊。小猴子来了,‘蹭蹭蹭’爬上树,摘到了一个苹果。鼠小弟想:要是我也会爬树,那该多好啊。袋鼠来了,只见它轻轻一跳就摘到了苹果,鼠小弟想:要是我也能跳这么高,那该多好啊。
这时海狮走来了,问:“鼠小弟,你在干什么?”鼠小弟说:“我想摘苹果。”海狮说:
“我来帮助你哦。”鼠小弟说:“你怎么帮助我呢?你会飞吗?你会爬树吗?你会跳得很高吗?你有长脖子吗?”海狮说:“这些本领我都没有,可是我有一个本领可以帮助你哦。”“什么本领啊?”(顶上去)一起说一说。看呀,海狮让小老鼠站在它的鼻子尖上,轻轻地一顶,就把小老鼠顶到了树上去。小老鼠摘下了苹果,你一个,我一个,真开心呀!
小班绘本阅读活动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一、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不会合作,也不懂得分享。在玩区角游戏或桌面游戏时,常常抢到了就是自己的。针对一现象,因此我选择了《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节课。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讲述的是鼠小弟学习不同动物身上的本领想摘到树上苹果,最后在海狮的帮助下合作摘到了树上的苹果,而鼠小弟也把苹果与海狮分享的故事。
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借助于录音、图片等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活动过程中在我的引导下主动阅读PPT画面,让他们在自己的阅读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从而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让孩子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分享的快乐。
二、目标及重难点定位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观察画面,在看看讲讲、猜猜演演中,感受并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2、了解动物有不同的本领,知道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学说句子“要是我能XX,那该多好啊!”
3、知道合作的重要,体验分享的快乐。
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和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观察画面,在看看讲讲、猜猜演演中,感受并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由于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因此我将“了解动物有不同的本领,知道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学说句子“要是我能XX,那该多好啊!””对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经验准备:了解各种动物的本领,会用多种词语表述苹果。
2、物质准备:PPT,苹果一只,相关图片若干张,音乐,录音。
四、活动流程及目标达成策略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魔术导入,引起兴趣。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怎样的苹果?吃过吗?味道怎么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用实物导入,提出问题,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我通过声音、谜语、图片,三种不同的方式引出“小鸟”“小猴”“袋鼠”三个动物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提出“苹果是长在哪里的呢?”“可鼠小弟能吃到苹果吗?为什么?”“你觉得小鸟能吃到苹果吗?它怎么能吃到苹果呢?”“小猴有什么本领啊?它能吃到苹果吗?为什么?”“袋鼠和长颈鹿能摘到苹果吗?”“可鼠小弟能吃到苹果吗?为什么?”等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从而完成活动的第一个目标。接着通过听录音、学说话,猜测等方式练习句子“要是我能XX,那该多好啊!”从而完成第二个目标。最后通过观看PPt,提问“海狮用了什么办法帮助鼠小弟的?”等问题让孩子们感受朋友间一起合作的快乐。完成完成第三个目标
【小班绘本阅读活动:谁藏起来了】推荐阅读:
小班绘本阅读活动方案04-18
小班绘本晨间阅读活动10-04
小班语言领域绘本阅读活动05-07
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01-30
小班阅读活动《熊叔叔的生日派对》11-06
英语绘本阅读活动总结01-13
幼儿小班阅读区教案12-04
小班阅读兴趣教育随笔04-02
小班自主阅读《小老鼠学画画》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