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起始年龄问题与外语教学

2025-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语教学起始年龄问题与外语教学(精选5篇)

外语教学起始年龄问题与外语教学 篇1

对外语教学年龄问题的讨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年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的讨论上.这一问题的争议对外语教学实践,尤其是对小学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 者:黄洁 贾智勇 HUANG Jie JIA Zhi-yong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50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0(4) 分类号:H315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   外语教学   建议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篇2

2016-10-13 Gobanans 转自 马晶洁 修改

微信分享: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1)语

一、倾听 小班

1.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2.在集体中会听老师和同伴说话。3.能听懂普通话。

4.倾听时能注意说话人的口形,辨别语音。

5.听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说的话。

6.能理解较简单的指令指令,如关于一日活动常规的指令。

中班

1.能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

2.听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保持正确姿势。3.能区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4.能理解多重指令。

大班

1.别人说话时,能认真地、有礼貌地倾听。2.能辨别不同的声调、语调。

3.在集体中能专注地、较长时间地听别人说话。4.能理解较复杂的多重指令

二、表述 小班

1.愿意学说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小朋友交谈。

2.知道个别交谈时声音要轻,集体面前说话声音要响。3.会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

4.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嘴,乐意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5.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6.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7.能独立地念儿歌,复述简短的故事。

中班

1.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声音适度。2.积极学说普通话,发音清楚

3.积极与别人交谈,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4.会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乐意说出自己的意见 5.能用完整的句子较连贯地讲述自己经历的事、图片内容,能大胆、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6.能讲述观察到的事物现象,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和复述故事。大班

1.会在不同场合用适度的音高、音量发音,说话声音自然,不妨碍别人。2.坚持说普通话,发音准确。

3.能主动热情地招呼熟人,有礼貌地招呼客人,能在适当场合主动与别人交谈。4.在集体面前说话,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5.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思,勇于辩论,声调、语调自然大方;能根据不同情景、对方的身份,使用适当的词、句、语调。

6.能连贯讲述一件事或图片内容;有表情地表演诗歌、故事,并能自编或和同伴一起编诗歌、故事。

三、欣赏文学作品 小班

1.愿意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2.能初步感受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3.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4.在保持原作品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改变其中的某些词句。

中班

1.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2.能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其构成因素,如故事由人物、情节、语言、主题等构成。3.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会初步归纳主题。

4.能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文学想象和创造,延续作品内容。

大班

1.乐意、主动地欣赏不同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并积极地参与文学活动。2.能理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及其构成因素。

3.在理解作品内容、归纳主题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作品中的特殊表现手法,能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络。

4.根据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结构创编作品。

四、早期阅读 小班

1.知道一幅图画可以用一段话来说出它的意思。

2.知道一个字代表一定的意思,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发音。3.喜欢看书,对文字感兴趣,能学认常见的简单的文字符号。4.学习看书的基本方法,会一页一页地翻书,知道故事从哪里开始,能看出画面的主要变化。5.喜欢听成人讲述和朗读图画书的内容。6.懂得爱护图书。中班

1.知道说的话可以写成字,写的字可以读成话。2.对图书的文字感兴趣,能主动学认常见的文字。3.能按顺序翻阅图片,独立地细看熟悉的、感兴趣的图书。4.能集中注意倾听成人讲述和朗读图书内容,理解书面语言。

5.喜欢描画简单的图形,能有顺序地书写图案符号,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6.爱护图书,并能按一定规则整理、叠放图书。

大班

1.知道书面语言和口语的不同表述方式。2.对阅读文字感兴趣,积极学认常见的文字。

3.能观察到画面的细微变化,根据对画面的理解扩句和缩句。

4.会保护和修补图书。会用绘画制作图书,并配解说词(由老师代写)。5.喜欢按一定规则画出图形、写独体字,握笔姿势正确。6.会按规范的笔顺书写自己的名字。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2)数

一、物体的分类 小班

1.学习从一堆物体中,根据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

2.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和量化(如大小、长短、高矮)的差异进行分类。每类物体宜在4个左右。3.理解并掌握有关词语。如“一样”、“不一样”、“放在一起”、“都是”等。

中班

1.学习按照某一物体量(如宽窄、粗细、厚薄、轻重)的差异分类。每类物体一般不超过5个。

2.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3.理解并掌握有关词语。如“合起来”、“分开”、“分成”等。

大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如大小和颜色、颜色和形状、大小和形状、大小和厚薄等)。2.按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自由分类,并用语言表达“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3.在分类过程中,初步理解类(集)与子类(子集)的关系。(如苹果里面包含大苹果和小苹果,小苹果和大苹果合起来都叫苹果,“苹果”多,“大”、或“小”苹果少等)。

二、区别“1”和“许多”(小班)1.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即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3.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词汇。

三、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小班)

1.学会对应。会将一个物体组与另一个物体进行对应比较。

2.在学会对应的基地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每组物体不超过5个)的比较。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者一样多。3.能理解和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

四、认识10以内基数 小班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量为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初步理解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2.能按数(4以内)取物。

中班

1.能正确点数数量为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正确认识10以内数的实际含义。2.知道10以内相邻两个数的多“1”、少“1”关系。

3.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排列等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大班

1.会10以内倒数、顺接数和倒接数。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2.学习按数群计数。

3.认识10以内三个相邻数的关系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按顺序排列1—10的数目中,除1以外不管哪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比后面一个数少“1”)。

五、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中班)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2.会从不同方向(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六、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大班)1.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4.懂得一个数和它分出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即一个数比它分成的两个数都大,分成的两个数都比原来的数小。

5.懂得分成的两个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并掌握10以内各数的全部组成形式。

七、量的教学 小班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并说出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两个物体。能从5个以内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最大的(最长的、最高的)和量小的(量短的、最矮的)。

2.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或量(如大小、长短、高矮)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

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宽窄、粗细、厚薄、轻重

2.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物体中(其中两个相同)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

大班

1.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如比较三块不同宽窄的纸板,中间一块比前面的宽,比后面的窄,是宽是窄看它和谁比。

2.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3.能按规律排列排序和自由排序以及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的双重性关系并正确说出理由。4.学习自然测量。

八、认识平面图形的教育 小班

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中班

1.认识长方形、椭圆形、能正确说出名称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如长方形有4个角,4条边,4个角一样大,2条边长,2条边短,对着的2条边一样长),能从周围环境中取出和图形相似的物体。

2.能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辩认和命名图形。

3.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如1个正方形可以分成2个长方形和4个小正方形等,并能运用图形按要求或自由拼搭。

九、认识几何体的教学(大班)

1.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如球体,不管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把它放在平面上,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2.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厚薄)。

十、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 小班

1.会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位置和在自己的上面和下面物体的位置。

2.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中班

1.能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位置和在自己的前面和后面物体的位置。

2.能够区分并说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上下、向前、向后。3.学会按指定的方向运动,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

大班

1.能够区分并说出自身的左手和右手和自己与物体的左右关系。2.学习辨别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左右关系。3.学会向左或向、右方向运动。

十一、认识时间的教学 小班

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和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中班

能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及其交替。理解快、慢、快些等时间词汇的含义。学会正确运用以上时间词汇。

大班

1.认识钟表及其用途。知道时针和分针和名称、用途和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和半点。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有7天,7天的名称及顺序,能确定当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3)科

一、科学教学的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学的内容包括

1.动物:认识常见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等动物外形特征、习性和生长变化(如青蛙、蚕等);动物与外界环境以及和人类的关系;学习照料动物的简单技能;培养对动物的正确态度。

2.植物:认识常见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农作物等植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植物与外界环境以及和人类的关系;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学习栽培植物的简单技能,培养爱护植物的品质。

3.季节现象及四季劳动:结合幼儿生活认识四季特征、变化顺序;认识自然现象(风、雨、冰、雪、雷电等);了解四季变化与动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和四季相关的劳动(果实)和娱乐体育活动。培养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对劳动果实的珍惜等品质。

4.物体的特性及理化现象: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水、磁铁、玻璃、塑料等物体的特征;感知声、光、热、电、力等幼儿感兴趣的理化现象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具体要求可参照老《幼儿教育纲要》如下:

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小班

情感方面: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方法技能: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3.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引导幼儿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5.帮助幼儿学习使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知识方面: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幼儿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幼儿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中班

物质和材料

1、乐于探究有一定结构的物质材料,并尝试用不同的物质材料游戏。

2、初步学习运用废旧、自然材料设计、制作简单玩具。

自然科学现象

1、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尝试做记录。

2、观察并记录秋冬的天气变化,知道根据冷暖增减衣物。

3、喜欢玩影子游戏,感受光和影子的变化,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作用。

生态与环境

能有目的地观察常见的飞禽等小动物的特征,知道要关心爱护小动物。

数概念

了解7以内的形成及实际意义,认读数字5-7,学习10以内的序数。

几何形体

认识长方体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进行图形之间的转换。

量的感知

区分物体的高矮、粗细,并进行排序。

空间方位 区分前、后。大班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4)美

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纸工(折、剪、粘贴)、泥工、自制玩具]和欣赏等方面内容。●绘画

一、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工具材料,培养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 小班

1.知道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名称、用途和用法。主要是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和图画纸等。2.有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用笔的姿势和方法。要求幼儿做到:肩平、背平、头正,身体稍向前倾,眼睛和画纸保持约30厘米左右的距离,左手按在纸上,右手执笔画画,姿态自然放松。

中、大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要提醒幼儿学习正确地使用新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注意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二、幼儿绘画内容、造型和构图 小班

用最简单的点、线、涂染等方法,画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和最感兴趣的物体的大致轮廓。如树木、花草、人、小动物等。

中班

进一步表现自己在“生活中观察的物体”、“风暴”(包括人、动物、四季景物、交通工具等等),并且要求比较完整、清楚地表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能画出它们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在构图上,要求幼儿“学习在画面上简单地布局”,通过画一些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

大班

能表现更为广泛的事物,包括看到的、听到的、记忆中的,还有故事、诗歌中学到的内容,并且要能画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和某些细节”,“会简单地描绘出人物和动物不同姿态(侧面、背面、有简单动作的四肢)”;同时,在构图上,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印象和故事诗歌的内容画简单的情节画,初步学会恰当地安排画面”。

三、绘画中颜色的运用 小班

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教他们“认识并学会使用三至六种颜色”,主要是红、绿、蓝、黄、黑、褐色。在是否选用物体相似色或固有色来绘画和涂色方面,不作专门的要求。

中班

“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并且能“逐步做到涂色均匀”。即不过稀、不过密,不出轮廓、不留空白。大班

根据图画的内容和表现的要求,“会使用各种颜色”。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颜色数量上的要求,要求教幼儿幼儿使用“各种”颜色,而不只是红、黄、蓝、绿、黑、棕、粉、紫、等,还要会用浅绿、浅棕、灰色等;另一是颜色运用技能上的要求,要求教幼儿涂色要进一步均匀,能够顺着物体的轮廓,一道一道地、由边缘向中心地轻轻涂染,甚至能根据内容和表现的需要而用较重或较轻的笔道涂出深浅不同的颜色。

四、装饰画

小班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中班才开始提出。对中、大班装饰画的要求,在范围与程度上是不同的。

中班

要求在长方形、正方形纸上用点、线、小圆圈、花朵、叶子等花纹简单地装饰,画出色彩鲜明的、简单的图案。

大班

1.要求不仅在长方形、正方形纸上,而且在圆形、菱形、生活用品形纸上,不仅在纸形的中心而且在纸形的边缘、角上,用学过的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有规律地”进行装饰。2.强调装饰要有规律,即花纹、色彩的排列、布局要对称、均衡、有规则。同时要求学会有规律地画图案画。

●手工 ○泥工教学

一、泥工的基本技能

1.搓;2.团;3压;4.捏;5.抻拉;6.接合(粘合)。

二、泥工的教学要求 小班

1.认识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性质(柔软的,可以塑造的)、用途和用法等。2.培养良好的操作常规(如不随便玩泥、爱护作品、保持衣物和桌面、地面的整洁等)。3.学习用团圆、搓长、压扁、压坑的方法塑造最简单的物体。

中班

1.在小班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抻拉的技能塑造出较复杂的物体。

2.能表现物体基本部分的主要特征,表面比较光滑、均匀,连接处牢固无裂缝。3.学习使用辅助材料。

大班

1.基本掌握幼儿泥工的全部技能。要求分泥适当,接合光滑、牢固。2.会生动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3.学习塑造两个以上物体,或借用辅助材料表现简单的情节。○折纸教学

一、折纸教学的基本技能

1.对边折;2.对角折;3.集中一角折;4.集中一边折;5.四角向心折;6.双正方折;7.双三角折;8.菱形折;9.反复折;10.卷折;11.组合折:

二、中、大班折纸教学的要求 中班

折纸一般在中班开始进行。中班幼儿的折纸,一般是单张纸的简单平面折叠,要求幼儿会用基本折法中的前七项基本技能折叠出物体。大班

学习并掌握幼儿折纸的全部技能。

○粘贴和剪贴教学要求

一、粘贴

1.认识粘贴的材料和工具,知道浆糊、刷子(或竹片、毛刷)干布以及垫板的名称,懂得它们的用途用法,2.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知道应该保持画面、桌面、地面以及衣服整

3.学习、掌握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粘贴得干净平整、牢固、美观。教师要把握住以下三点:

学习合理定位,合理使用浆糊,正确进行贴压。

第一,先贴主要的、大面积的,后贴次要的、小面积的;第二,看准了原来摆的位置再往下贴,上、下、左、右都要恰当,并且要正而不歪斜;第三贴好后,用干布覆盖其上用手掌轻轻地压一压,或直接用手掌压,压时力要向下用,而不能手掌向四周转着压。告诉幼儿不能用手指去摸、抹图形,以保持图形、画面的干净、整洁和美观。

二、剪贴

1.学会用剪子,知道应该如何握剪、如何用剪子将纸剪开:要教幼儿用右手拿剪子,左手拿纸张,将右手的拇指伸入上剪股内,其余的四个手指伸入下剪股内,剪时要把纸放在剪刃间,然后从右至左,或从下向上地将纸剪开。为了安全和保证学习效果,学习用剪最好在课前分小组进行。

2.学会三种基本剪法: 一是按轮廓线剪(由教师或者幼儿自己事先在纸上画好某一物体的轮廓,然后幼儿按照轮廓线把图形剪出来)。

二是目测剪:纸上没有任何线条或痕迹,幼儿凭借着想象、直接用目测来剪。三是折叠剪:将纸折为两层、四层、八层等,然后再剪。

3.要求剪出的图形的边线比较光滑、整齐。要求幼儿右手剪时左手要配合着右手的动作旋转图形,要求幼儿剪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认真、细致地看着剪,同时还要要求幼儿剪时不能又剪又撕,否则,图形的边线就一定很粗糙而不整齐、光滑了。

●美术作品欣赏

一、各年龄段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要求 中班

欣赏能够理解的美术作品(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品等)、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初步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大班

欣赏可理解的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

二、美术作品欣赏的选材要求

供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包括中外绘画名作、优秀儿童画、本园本班同伴的绘画、雕塑、泥塑、陶瓷和剪纸等等。

1.供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必须内容健康,格调向上,能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给幼儿以良好的教育与影响。

2.供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要尽可能选择创作水平较高的、形式比较完美的作品给儿童欣赏,以给幼儿美的享受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供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与儿童日常生活、知识经验接近的形象与内容,以利儿童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选择为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时,必须根据教育目的,结合幼儿的欣赏水平来进行,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的,表现优美的,与幼儿生活接近的作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陶治幼儿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5)音

一、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包括音乐欣赏、歌唱、舞蹈、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

(一)歌唱要求

1.能理解歌词内容,知道歌曲名称。

2.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必须掌握的初步的歌唱技能: ① 唱歌姿势:身体自然、正直,口型圆。

② 歌唱的呼吸:歌词句、逗处呼吸,不中断词意,不发出吸气声。③ 歌唱的声音:自然、悦耳,不紧张,不喊叫。④ 咬字吐词清晰、正确。⑤ 唱准歌曲旋律。

⑥ 集体歌唱时声音整齐、和谐。(同时起唱,同时结束,注意声音的和谐)。3.学会有感情的独唱。4.学会听前奏、伴奏唱歌。

各年龄段音乐教学内容与要求(老纲要)小班

一、唱歌

1.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喜欢唱歌。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

3.训练听觉,逐步做到唱准典调,吐字清楚。4.逐步做到用自然音唱歌。

5.跟着老师或在伴奏下唱歌,逐步做到一起开始和结束。6.能独立地唱完一首歌曲。7.学会十至十二首歌曲。

二、舞蹈和音乐游戏

1.培养幼儿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2.能按音乐的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模仿动作:打鼓、吹喇叭、开火车、小鸟飞、小兔跳等。基本动作:拍手、点头、碎步、蹦跳等。

3.学会三、四个歌表演,四至六个音乐游戏,能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三、音乐欣赏

欣赏五、六首歌曲和器乐曲,培养幼儿喜欢听歌曲和器乐典。

中班

一、唱歌

1.根据歌曲内容的要求,学习唱不同性质的歌曲(轻快活泼的、雄状有力的)。

2.会听前奏、间奏唱歌,整齐地开始和结束,学习换气、不中断乐句,并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独唱。

3.学会十至十二首歌曲(音域一般在C-b)。

二、舞蹈和音乐游戏。

1.按音乐的变化和节拍整齐地开始和变换动作。模仿动作;根据幼儿生活选择一些易于模仿的、形象的动作蝴蝶飞、摘果子等。

基本动作:如手腕转动、踵趾小跑步、踏点步、垫步等。

2.在音乐伴奏下变换队形(单圆、双圆珠笔,学会三至一个舞蹈,四、五个音乐游戏,能按音乐有表情地动作。

三、音乐欣赏 欣赏六至八首不同性质歌曲和器乐曲,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四、打击乐器

学习用打击乐器伴奏幼儿歌曲和律动乐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大班

一、唱歌

1.根据歌曲内容和性质,正确地、较有表情地演唱。2.学会十至十二首歌曲(音域C-C,最高到d)

二、舞蹈和音乐游戏 1.在音乐伴奏下,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模仿动作:模仿幼儿熟悉的成人劳动的动作,如采茶、扑蝶、挤奶、骑马等。基本动作:如跑跳步、进退步、交替步。2.在音乐伴奏下学会变换几种队形(圆圈扩大或缩小、横排、纵列)。

3.学会六至八个舞蹈、三、四个音乐游戏,会根据歌曲或器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整齐地、有表情地跳简单的舞蹈,能按音乐游戏的要求,在伴奏下创造性地表现出角色的特点。

三、音乐欣赏

欣赏六至八首歌曲或器乐曲,能根据音乐的片断辨认出已听过的歌曲和器乐曲。

四、打击乐器

学习用几种打击乐器,在音乐伴奏政齐奏、轮奏。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6)健康

一、生活与健康 小班

1.在成人帮助下,逐步学会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用自己的毛巾擦手。2.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小勺,饭后擦嘴。养成喝水的习惯。

3.安静地就寝,睡姿势正确。在成人帮助下能按次序穿脱衣服、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

4.学会上厕所,养成每日大便的习惯。

5.学会正确使用手绢,不拖鼻涕。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在嘴里,逐步养成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的习惯。

6.知道牙齿的用处,养成早晚和饭后漱口的习惯。7.知道眼睛的用处,不用手和脏手绢擦眼睛。

8.知道鼻子、耳朵的用处,不抠鼻孔,不挖耳朵,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内。9.坐、立、行保持正确的姿势(自然、舒适、不限制过死)。10.不害怕健康检查和各种预防接种。

中班

1.学会正确地洗手、洗脸。

2.愉快、安静地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学习使用筷子。

3.独立地、有次序地穿脱衣服、鞋袜,并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学习整理床铺。4.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

5.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地擤另一侧鼻孔的鼻涕)。6.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擤鼻涕和大小便。

7.知道保护眼睛的一般卫生常识,看书、绘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8.知识保护牙齿的一般卫生常识,学习刷牙。

9.知道一些预防蛔虫寄生病和肠道疾病的一般常识,不吃不净食物。

大班

1.正确、迅速地洗手、洗脸,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2.进餐时不发出声间,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

3.安静就寝,迅速有次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分左右,会系鞋带,整理床铺。4.保持仪表整洁,咳嗽、打喷嚏时会用手绢捂住口鼻。女孩子学会梳头发(短发)5.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不爬、不踩桌椅,不乱涂墙壁。

6.知道保护视力,不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下看书、写字、绘画,保持正确坐姿。7.知道换牙的一般常识。

8.知道天气变化和运动前后及时增减衣服,饭前饭后不做剧烈火活动。

二、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和基本体操。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跃、平衡、投掷、攀登、钻、爬等动作;基本体操分两部分徒手操(包括模仿操)、轻器械操和队列队形练习。基本动作: 1.走

对走的姿势的要求

走时躯干要直,头正直;眼看前方,自然挺胸,不耸肩。集体走时不抢步、不落后,使自己走的速度,方向同集体协调一致,并能操持前后距离适宜。

小班上体正直自然走,这只是要求走时躯干和头部保持正直,眼睛向前看自然向前迈步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针对小班特点,对对上下肢未提出要求。

中班上体正直。上下技协调地走。在小班的基础上,除对躯干及头部要求正直外,对上下肢提出要协调地走,即迈左摆右臂,走得自然、轻松。

大班步幅均匀,有精神地走。这个要求是在小班和中班的基础上,在入小学前基本上能达到上述对走的姿势的要求。并要学会按教师提出的要求改正自己的错误动作,使自己的动作同全班一致,挺胸、抬头有精神。

2.跑

对跑的姿势的要求

要求幼儿逐渐学会跑时躯干正直稍前倾,眼看前方。前脚掌着地地自然跑,快跑时会用力蹬向前奔跑,两脚左右距离不过宽。两臂屈肘于体侧,两手关握拳,拳眼向上,随下肢动作前后自然摆动。

对跑的姿势的要求也随着年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小班两臂屈肘在体侧,自然跑。

针对三岁多的孩子经常两臂夹着的特点,提出屈肘自然跑的要求,首先教会屈肘,然后再教摆臂,上体及两肩放松自然跑。

中班上下肢协调、轻松地跑。

要求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自然,步幅匀称,跑得轻松。

大班上体稍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用前脚掌着地跑。这个要求意味在幼儿进入小学前要学会跑的正确姿势。

3.跳跃

对跳跃的姿势的要求

双脚起跳时,两脚稍分开站立,上体稍前倾、两臂后勤举配合两脚屈伸前后摆动,用力蹬地地跳起。落地地学会屈膝,保持身体平衡。各年龄班有不同的要求 小班自然跳起,轻轻落地。

中班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起,轻轻落地保持身体平衡。

大班屈膝摆臂,四肢协调,用力蹬地地跳起,轻轻落地,保持平衡。

4.平衡

对平衡动作姿势的要求

幼儿进行平衡练习时,要逐渐达到上体保持正直,眼向前看,两脚自然交替前迈。两臂侧平举(或做其他动作),不低头,不耸肩,全身放松,大胆、自然地向前走。各年龄班的要求

小班在走窄路,走斜坡时能保持身体平衡,不左右摇晃。

中班走窄路,走平衡木时,上体保持正直,眼稍向前下方看,两臂侧平举,不耸肩,两脚交替前迈。

大班走时上体保持正直,上下肢协调,步子均匀,走得轻松自然。

5.投掷

对投掷动作姿势的要求

除小班的抛接大皮球和滚球,三个班都练习肩上投掷。其动作要求是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持住投掷物(沙包,小皮球)屈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眼看前方,然后用力将物体投出,在投出的一刹那会将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6.攀登

攀登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① 必须首先教会幼儿手握横木动作的正确姿势,这是保证攀登安全的基础。

② 在幼儿攀登的过程中,成人既要注意保护幼儿,又要让幼儿懂得有秩序攀登,不互相推挤的重要性,并让幼儿学会躲避危险,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③ 不要进行攀登比赛,以免幼儿因求胜心切而忽视活动的安全。

④ 当幼儿登上攀登设备后,可以鼓励幼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地观察一下周围以及上下的空间环境,体验攀登过程的艰辛与乐趣。从攀登设备上下来后,可以鼓励幼儿进行相互的交流,以丰富幼儿的运动经验和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7.钻

钻是日常生活中很实用的身体活动的技能,也是锻炼学前儿童身体的良好手段。钻的活动能增强幼儿腿部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敏性、柔韧性、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

钻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正面钻和侧面钻,正面钻,要求身体面向障碍物,屈膝下蹲,低头弯腰,紧缩身体,慢慢地移动双脚,从障碍物下伸过,然后低头弯腰,侧身从障碍物下钻过,钻过的同时,前脚改为屈膝交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前脚上,然后后脚再跟着伸出障碍物。侧面钻的运动要领除了与正面钻有类似之处(如低头、弯腰、紧缩身体)外,还需要注意两腿屈与伸的交替以及身体重心的移动。

8.爬

小班钻爬过前方的低矮障碍物倒退着爬等

中班大班猴子式的爬肘膝着地的爬各种爬越动作等

基本体操:

幼儿园基本体操分两部分:徒手操(包括模仿操)、轻器械操和队列队形练习。幼儿园队列队列队形练习常用的动作 ①(立正)口令 “立正!”

要求小班立正时只要上体正直、头正,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站直即可。而中大班则要脚跟靠拢,脚尖分开,身体正直,头要正,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五指并拢微屈,两眼向前看。

②稍息

口令 “稍息!”

要求小班自然站立,中大班应是听到口令后,左脚向左侧出一步,与肩同宽。两臂可自然下垂于体侧,也可两手背后相握,体重平均落在两脚上。

③看齐

口令 “向前看-----齐!”“两臂放-----下” 要求小班只要两臂前平举,一个挨着一个站成纵队即可。中班和大班则要求站纵队时排头不动,其余幼儿迅速将两臂前平举,掌心相对,逐次看前面幼儿的颈部,前后对正。幼儿看齐后教师下达口令----“两臂放------下!”

④向左(右)转

口令 “向左(右)转!”

要求小班听到口令后,随教师指示的方向转过身体即可。中大班听口令后,身体向左(右)转90度同时左(右)脚原地移动,右(左)脚跟上。

⑤原地踏步

口令 “原地踏步----走!”

要求小班不学习学个动作,中大班应做到左脚开始,两脚在原地依次上下起落,上体正直,抬腿时,脚尖自然下垂。脚落地时要轻,两臂前后自然摆动,眼向前看。

⑥便步走

口令 “便步-----走”

要求三班都可进行,自然走步,不要全体步伐一致;没有统一节奏,走得轻松自然。

⑦齐步走

口令 “齐步走----走!”

要求小班听口令后能抬腿向前迈步走即可。中大班听口令后先抬左腿向前迈步走,走时步伐均匀,上体正直,眼向前看,两臂前后自然摆动,有精神地走。⑧跑步走

口令 “跑步----走!”

要求三个班逐渐学会吸到口令后,两手半握拳(拳眼向上)屈肘于体侧。听到令后,左脚先迈,用前脚掌着地跑,同时上体前倾,两臂前手自然摆动。

⑨左(右)转弯----走!

口令 “左(右)转弯-----走!”

要求小班不进行此项练习。中大班听到口令后,排头在指定地点向左(右)转弯走,其余幼儿逐次跟随左(右)转弯向前行进。

⑩立定

口令 “立-----定!”

要求三个年龄班都不能做到向小学生那样的姿势。听到口令后,在行进中立即减慢速度,停止前进,原地小步踏几步立即成立定姿势。幼儿园不做跑步中立定,只做齐步走中的立定。

⑾走成圆形队 口令走成圆圈,“齐步----走!”

要求由一路纵队沿场地边缘走,或者按着场地画好的圆圈走。逐渐取消画线而能走成圆形。小班由教师带领走,中大班由幼儿带队走。

⑿分队走

1.一路纵队切分队造成四路纵队 口令 “成四路纵队,切分队---走!” 要求这是中大班教材。初学时老师先指定切分队的排头,待儿童对该队形熟练后老师可随意指分队的位置。任何儿童都能尖排头领小队站成体操队形。

1.左右分队走

口令 “左右分队----走!”

要求这是大班教材。由一路纵队走着,听到口令后,排头幼儿左转弯走,第二个幼儿右转弯走,第二个幼儿右转弯走,后边幼儿依次左右转弯走,分成方向相反的两个纵队。待两队合拢后成两路纵队走然后再由两路纵队左右分队走成纵队,分法同一路纵队分法,只是幼儿是两个人一对左右转弯走。

老纲要要求: 小班

(一)基本动作

1.走:上体正直自然走。① 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② 一个跟一个走。

2.跑:两臂屈肘在体侧,自然跑。① 沿着场地周围跑。②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③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

④ 跑、走交替、距离为100米左右。3.跳跃:自然跳跃、轻轻落地。

①双脚站立由高15—25厘米处往下跳。②脚向前行进跳。

4.平衡:身体不左右摇摆。

① 在宽25厘米以内的平行线中间走。②

在15—25厘米斜坡上走上走下。5.投郑

①互相滚接大皮球。② 练习双手抛大皮球。③ 学拍皮球。6.钻爬和攀登:

① 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橡皮筋或绳子)。② 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二)基本体操

1.以模仿操为主,并学习徒手操一至二套,每套三、四节。2.学习听口令:立正、稍息、看齐、齐步跑、跑步走、立定。3.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形队。中班

(一)基本动作

1.走: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地走。①听信号有节奏地走。②听信号变速走。

2.跑:上下肢协调、轻松地跑。①一路纵队跑。

②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③快跑,距离为10—20米。

④跑、走交替,距离为100—200米。

3.跳跃: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落地,保持平衡。

①原地纵跳触物(物体距离幼儿高举的手指尖15—20厘米)。②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

③双脚站立由高20—30厘米处往下跳。④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30厘米。⑤助跑跨跳过不小于40厘米的平行线。4.平衡: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①原地转1—3圈。

②闭眼向前走5—10步。

③在宽20—30厘米平行线中间走。

④在高20—30厘米、宽20—1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5.投郑:

①自抛自接低球、高球(头以下为低球,头以上为高球)。②两人近距离用双手互相抛接大球。③左、右手拍球。

④练习肩上挥臂投物(投纸标、小皮球、重二、三市两的小沙包)。6.钻爬与攀登:

①钻过直径为60厘米的竹圈(或柳条、荆条、塑料管等制作的圈)。②手脚着地屈膝爬。③手脚协调地攀登。(二)基本体操

1.以徒手操为主,并选学一、二套轻器械操(哑铃操、花操、旗操、棍棒操等),每套五、六节。

2.学会听口令:立正、稍息、看齐、原地踏步、齐步走、跑步走。3.听信号做切段分队。大班

(一)基本动作

1.走:步伐均匀,有精神地走。①

听信号变换方向走。② 一对一对整齐地走。

2.跑: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用前掌着地跑。① 听信号变速跑或改变方向跑。② 快跑,距离为20—30米。

③ 跑、走交替,距离为200—300米。

3.跳跃: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落地,保持平衡。

①原地纵跳触物(物体距离幼儿高举的手指尖15—20米)。②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

③双脚站立由高20—30厘米处往下跳。④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30厘米。⑤助跑跨跳动过不小于40厘米的平行线。4.平衡: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①原地转1—3圈。

②闭眼向前走5—10步。

③在宽20—30厘米平行线中间走。

④在高20—30厘米、宽20—1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5.投郑: ①自抛自接低球、高球(头以下为低球,头以上为高球)。②两人近距离用双手互相抛接大球。③左、右手拍球。

④练习肩上挥臂投物(投纸标、小皮球、重二、三市两的小沙包)。6.钻爬与攀登:

①钻过直径为60厘米的竹圈(或柳条、荆条、塑料管等制作的圈)。②手脚着地屈膝爬。③手脚协调地攀登。(二)基本体操

1.以徒手操为主,并选学一、二套轻器械操(哑铃操、花操、旗操、棍棒操等),每套五、六节。

2.学会听口令:立正、稍息、看齐、原地踏步、齐步走、跑步走。3.听信号做切段分队。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细则7)社会

小班

一、培养幼儿经常保持活泼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

二、能和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争夺和独占玩具,不打人,不骂人。

三、爱护玩具、图书和用具,轻拿轻放,不乱扔,不损坏。爱护树木花草,不乱采折。

四、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五、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人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问早、问好、再见、谢谢等)

六、能分清自己和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拿别人的东西。

七、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

八、认识幼儿园、老师和同班小朋友。培养幼儿喜爱家庭,爱父母和其他成员。喜爱幼儿园和小朋友。尊敬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

中班

一、知道父母的职业、家庭和幼儿园。

二、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习惯集体生活,遵守集体规则,不扰乱别人。

三、爱护幼儿园的玩具、用具、树木花草,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爱惜粮食、衣物,不挑食,不挑穿戴。

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

五、日常生活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会说“请”、“对不起”、“不客气”等,会问候、道别。

六、不拿别人的东西,拾到东西交给成人。做错了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七、认识家乡的自然风景、著名建筑、名胜古迹,培养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八、知道五星红旗是国旗,尊敬国旗。

九、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工人、农民、教师、售货员等劳动人民的节日。

大班

一、互相谦让,自己有进步不骄傲,愿意学习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

二、遵守集体规则和公共秩序。

三、会整理玩具和图书,学习修补图书。

四、能认真地、有始有终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和为同伴、集体服务。

五、对人有礼貌,态度和蔼,会给客人、长辈让坐。

六、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己有了错知道改正。

七、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知道什么是好和不好,有集体荣誉感。

八、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敬爱他们。

九、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知道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是中国人,台湾是我国的领土。

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

十一、认识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商店和公共场所,认识尊敬在这里工作的成人的劳动。

十二、知道“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奶奶、妈妈、阿姨们的节日。

十三、了解我国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人服饰和某些生活习惯辨别他们,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培养幼儿尊重少数民族。

外语教学起始年龄问题与外语教学 篇3

首先感谢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向专家们请教、跟同仁们共同商讨,交换看法,总结和交流经验,使我受益非浅。本次“如何开展起始年级的写作教学”历时2个月,得到了全省各地老师的支持,大家一起谈到了自己的疑惑与经验,使我开阔了视眼、增长了不少见识。现将本次活动小结如下:

一、起始写作—别样的重要

修订后的初一教材阅读文章内容加长了,写作的要求比原来的也相应提高了。纵观每年的中考试卷,写作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比较大,但每次的改卷,都会看到很多同学作文这一块得分率比较低甚至有的就索性空着,有的虽写了也是从完型填空、阅读理解那边抄过来的,结果白白辛苦了一场,一分也没赚到,看了真让人揪心,而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起始阶段的写作显得特别的重要。

二、方法纷呈—别样的美丽

1、让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写作的乐趣。

方忠富老师: 由基础慢慢深入。先写句子,再多起来。李冬梅老师:同意方老师的说法,再慢一点,先写简单句,再到并列句,再学着写段落,最后再学写篇章。英语学习主要有听说读写译,义教阶段应该以听说读写为主。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英语很难恐怕会打击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郑娟君老师:也赞成从简单的句子开始写起。从自我介绍开始,介绍家庭,介绍美丽的学校入手,学生觉得有话可写,简单又会写,慢慢地耐心的培养写作习惯,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慢慢提高的。潘飞梅老师:起始年级,开始时要求学生学写几个句子,写得少但要求他们写规范,符合英语语言习惯,不知我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呀? 我又想起我女儿一年级时学写语文的日记,第二学期老师就要求每星期写一篇日记。起先老师要求写几句,慢慢地句子多起来,我觉得语文的这种做法也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一下。周慧娅老师:李老师对修订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关于写作的教材解读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是个漫长的过程,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教材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过程指导,七(上)直到最后一个单元才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篇章。因此,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学生慢慢学会写作,也许是上策。费敏红老师:记得上个月杭州专家吴萍老师带杭州名师曹老师来湖州上过一节课。是七年级Unit2有关介绍family的,曹老师在用This is...介绍家庭成员时,就有意识地用This is my father and this is my mother.This is my sister and this is my sister, too.这样的并列“长句”,对有小学基础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能够接受的,而且老师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也试着在表达中不止用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这样的简单句堆砌了。写作指导也融入于平时的新授课,甚至就是第一课时的对话课。很欣赏曹老师的教学睿智处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方忠富老师:同意潘老师的说法。奖励和规范都很重要。奖励是培养兴趣和积极性;规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孙广趁老师:这几个学期,我们也一直在做写作方面的探讨,现在发现很多学生到九年级最后了,仍然是达不到我们的写作目标要求,我们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英语的起始阶段的写作最重要的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的习惯,如书写习惯、标点的使用等,然后从词到句,记得我们学语文的时候开始都是有组词的,然后是造句,再是看图写句子等,所以我们英语是不是也可以短语入手,再造句,写句子等,只有确保句子会写了,才能开始写语段、写篇章。起始阶段写的习惯的养成真的很重要。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起始阶段模仿写句型结构也很有效。我想在起始阶段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同伴互批、小组分享互阅,开始就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起始阶段写的要求不能一下子太高,在会写句子的基础上,模仿,自主创作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培养学生以上的这些写作习惯。李冬梅老师:句子还不会写就写文章就像一个人还不会走就让他跑,能不摔死吗?潘飞梅老师:我看我女儿学习写语文的作文,那是她从每天阅读半小时开始,积累了大量的东西,看得多了写文章是得心应手。起始年级的英语写作教学是不是也要从适量的课外阅读开始。、3、紧扣课文指导学生仿写

陈卫兵老师:《英语(新标准)》教材采用了“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编写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教材编排者以24个话题为主线进行教材的编排,每册教材一般有10个或12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三个单元,其中第二单元是阅读课,强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即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同时了解相关的话题内容,学习语法、句型、文章结构,再则,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依样画葫芦 ,同样也精彩.。鲍金芬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在学习兴趣和听课等学习习惯上多花功夫。起始年级的写作个人觉得只要学生能写出完整的句子,表述准确就可以了。应该是模仿阶段!至于行文至美要慢慢来。关键还是教师自己要有指导学生写的意识。费敏红老师:有时学生对课本中篇章会模仿后,再可以转向配套练习中的短文,往往也有一些新意的结构和句子,引导学生学着发现学习和模仿。一个单元作文练习后,我会选择几篇优秀作文打在课堂上用的幻灯片上,作为作文欣赏 文章结尾“By Lei Chao from Class 7” 呵呵,感染力极强哦。朱桂兰老师:七年级的写作练习中,仿写(人称转换、缩写、扩写)、填空式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写出正确的句式。另外让七年级学生看图写作,最好是合作完成,学生写作的兴趣会大些。当然,引领孩子进行阅读,积累词汇和句子也是有助于他们写作的。许占芬老师:我觉得还可以从孩子”说“这一关入手,作为另一种输出形式,”说“是”写“的准备,”写“是”说“的深化。如果口头随意,那么它的很多语病会带进书面表达。而且作为老师,我个人认为我们要孩子输出什么结构的语言,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自己可以有所侧重地多说这一结构的句子,并鼓励他们模仿。(可根据文本内容和孩子所处的学段 / 水平侧重、加深和反复)。但如何兼顾课堂上说的”积极自由“和”清晰严谨“,是我这个小辈要向各位前辈请教的。吴莎莎老师:仿写吧,仿照课本的3a写,这就要求老师在上3a的阅读时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这篇3a文章中哪些方面(用词的丰富,文章框架等等)值得他们在写作时借鉴,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模仿。简单说就是以读促写。这里的“读”,除了课文,好包括学生平时做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课外阅读材料等等,让学生养成发现和欣赏的文章“美”的习惯,欣赏多了,模仿多了,学生作文自然也就“美”了。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写作才是有水之鱼啊。当然,要鼓励学生去模仿,还要有一些激励手段。比如,学生模仿了好的词汇、句子、文章结构等,可以在作文得分上给予相应的加分。这个Reading for writing我做了10来年了,效果相当不错,建议还是试试。

4、注重学生作文的修改

孙广趁老师:我个人设计了一本英语作文本,已经在我们自己学校做过实验,现在在其它一些学校推广使用中,根据使用过的老师及学生的反馈,效果很不错。我们主要是把“过程、分享、积累、完善”这种理念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同伴互批、小组分享互阅等这个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借鉴、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些习惯都是从起始阶段开始培养的,起始阶段应该放慢步伐,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体验写作过程、分享写作成果、积累写作素材、完善写作等所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费敏红老师:学生作文批阅后,再选出优秀的几篇在同学们面前赏读,学生会很激动,而且再让其他学生说说优秀作文中哪句特别欣赏或可以学习的,这样学生的作文会进步比较快。特别是七年级,非常管用。陈瑶老师:包括课堂上学生现场作文和教师作文指导的时间也是很少,我们还是要在这方面舍得花时间,这样才能找到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我自己讲评试卷的时候会根据试卷的特点做个取舍的。有时候的课就把大半的时间用来进行作文的指导。张丽燕老师:我一般会让学生先用所给的关键词和句型进行扩写,然后挑出错误比较普遍、典型又比较多的作文全班呈现,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通过改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发现还是有些效果的。

5、注重范文的作用

全旭玲老师:建立班级作文册,把学生的范文收集起来。方忠富老师:背诵一些优秀范文确实是一种很好地方法,它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值得大力提倡。

6、注重平时的积累。

潘飞梅老师:我觉得起始年级的写作教学要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要给学生定出一个写作目标。比如说,学过一个单元,学生应该会写出哪个程度的句子和段落,现在不是提倡“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吗,做到每个单元的写作都“清”。不知我说的可有道理?赵福珍老师: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都要叫我们摘好词,好句,这样对语文写作文提高的效果不错。所以在初二,初三的时候,我也让学生平时积累这些东西,如果他们在英语写作时加以引用这些东西的,就给予大力的表扬或奖励,效果也还不错,有的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也蛮快的。

三、及时总结—别样的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篇优秀的书面表达总是建立在平时刻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而书面表达的训练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它需要长期的积累,我想倘若每位老师都能从七年级开始抓好学生的写作,并坚持不懈的话,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会慢慢写出一手好文章,他们也就不用为写作犯愁了。第一次在这里写总结,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不妥之处,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外语教学起始年龄问题与外语教学 篇4

本文主要阐述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并结合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案例分析,尝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适合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设计,改变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岁左右的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起始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生气勃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是这一学期来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个案例分析: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在学习上会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炼出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思考题:小梅去文具店买铅笔和橡皮,铅笔每支0.5元,橡皮每块0.4元,小梅拿了2元钱,问能买几支铅笔几块橡皮?

对于初一学生,这个问题是常识,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这是一个求不等式正整数解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梅选择合理的购买方案。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下面一道题: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厘米,另一边长为6厘米,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考虑不全面,只得出周长是16厘米。于是,老师试着反问:“难道6厘米不能作为腰吗?”学生立刻说出第二种情况周长是17厘米。

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又接着问:“5厘米的那条边改成2厘米呢?”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10厘米和14厘米”。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并标上长度。

很快,有学生回答:“10厘米不对!只能是14厘米”。

老师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齐声回答:“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把常用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去类比,去归纳,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盖子掉进井里去这一结论。

四、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沟通、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为学生解疑释惑。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互相交谈。

五、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选择和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讲活讲透,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的教学方法。

在上周星期五,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在广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块坐在爸爸的对面,这时,爸爸压的一端仍然挨着地面。小宝眼睛一眨,借来了一副重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了他和妈妈坐的这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翘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上窃窃私语,但就是没有人举手发言,我紧接着写出了下面两个不等式: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哑铃重量

学生恍然大悟,很快列出了不等式组算出了答案。

六、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用好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烟筒的长度及半径,第二天问部分学生,一截烟筒用了多少平米的铁皮。

外语教学起始年龄问题与外语教学 篇5

Module10 Unit1教学设计

1、分析教材、学情:

本模块以大明在图书馆的见闻为主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事,以及制止他人做某事等。在复习巩固祈使句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学习使用祈使句发出指令或要求;能够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指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单元的性质是新语言的呈现和训练,学习任务是:Don’t talk in the library.Please stand in line.需掌握以下词汇:hurry, rule, library card, line , in line, CD等。学生在过去三年都学习过祈使句,对祈使句的语用功能和句子结构已有所了解。

2、确定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确定科学的、可操作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在确定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全面,既从整模块的教学内容出发,又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当然,每单元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有的可以明显体现出三维目标,有的却只能重点体现其中的两项目标,大家不必生搬硬套,陷入目标八股化。大家确定目标时还应注意:教学目标欠缺不好,但如果制定多了,犹如天女散花一样多而散,也不好,多个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其结果,必定是东一下,西一下,什么都没学到。综上所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认知目标:

1)能听懂、会说并能熟练使用单词hurry, rule, line, CD以及词组 library card, in line

2)能听懂、会说并能熟练使用句子Don’t talk in the library.Please stand in line.3)能初步了解掌握祈使句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的句式结构。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指令做事。

2)能够使用祈使句发出指令,从而要求或制止他人做某事。

3)能够初步运用语言做事(听说读写)。

情感态度目标:

1)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培养好公民的素质。

2)能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树立信心,团结协作,获取成功体验。从以上这些目标的陈述,大家一定可以发现,陈述目标时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3、处理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所谓教材处理,就是解决“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采取什么样的呈现方式”的问题。就是教师根

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某种开发,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包装的艺术处理过程,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降低教材难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学习任务为认知目标的3项内容,采用任务教学法教学,运用任务可设计为:1)全班同学一起制定一份英文班规;2)收集自己在公共场合看到的各种标志和规定,并试着把它们译成英文;

3)试着给学校的一间公共教室制定一份规章制度,例如:阅览室、计算机室、语音室、音乐教室等。4)争当班级行为规范管理员。根据本班学生兴趣,选择任务3为本课的运用任务。因本课是以大明在图书馆的见闻为主题,所以增加世界各地著名图书馆的历史及趣闻等背景知识。增加brainstorm的游戏做为热身活动,既活跃气氛,又激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可充分利用教学VCD,录音带,学生用书,活动用书,教师用书,单词卡片,学生资源、校园资源,社区公共资源等。

4、组织教学形式

在组织教学形式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学。即从学的角度想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来设计教学,注意因材施教。2)教学方式多样化。这一点老师们都已做得很好,我就不再展开。3)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4)以问题为中心,建立“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的教学结构,这一点建议用在对语法知识的感悟、归纳环节。5)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记住,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最后,甚至还要考虑预设方案被打乱要怎么办。

5、预设教案产生

教学程序:

1)热身复习

A、全班朗诵表演上节课学过的韵律诗。

B、用“brainstorm”的方式复习学过的动词,说并表演出来。目的在于活跃气氛,激活旧知识,为新知做铺垫。

2)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A、播放教师录的校园违规录象,引导学生说出“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Don’t run on the stairs!”之类的祈使句,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B、询问学生还知道学校的哪些行为规范,可拓展到不同场合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

C、询问学生图书馆会有哪些规章制度,学生可能无法用英语很好表达,告诉学生:今天的课文就是关于图书馆中的规章制度的。学完后,大家要试着给学校的一间公共教室制定一份规章制度,例如:阅览室、计算机室、语音室、音乐教室等。

3)课文学习

A、通过教学VCD,整体呈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大意,B、看书听录音。要求找出带有“Please„”和”Don’t„”的句子,并试着说出来。教师板书。

C、再看书听录音,要求学生总结“Library Rules”,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

D、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从而引出hurry, rule, line, CD以及词组 library card, in line的学习。

E、进行词汇的拼读、书写、口头运用训练。

F、读板书的句子。加以总结,让学生明确“Please„”和”Don’t„”的含义及语用功能。引导学生归纳其句型结构并在情境中加以口头巩固。

G、看SB活动2的图,让学生试着根据插图展开对话。听音跟读重点句式。H、完成AB E1的书写任务。

I、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对话,评出“最佳表演小组”。

J、全班完成SB活动3,执行录音中发出的指令,进行淘汰赛。K、结合AB E2开展“Simon says”的游戏。

L、两人一组完成AB E3。学生可先讨论,再填写完成。

4)任务完成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给学校的一间公共教室制定一份英文规章制度。先讨论,确定是哪间教室,再讨论制度内容,书写整理,制作成提醒卡。

上一篇:消防演练培训总结下一篇:关于梦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