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柿子情散文

2025-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故乡柿子情散文(推荐8篇)

故乡柿子情散文 篇1

老屋门口的那棵柿子树,饱经沧桑,在夕阳的照耀下,披上了金色的外衣。透过斜阳,还是可以清晰地看见柿子树苍老的模样。站在老屋的门口,想起同故乡柿子树在一起的日子,我的思绪被拽向远方,在老屋里打捞着曾经的记忆。

故乡,是我不敢触碰的地方,在外漂泊的我,总是故作坚强,生怕自己心中的那份情愫被别人发现,心灵无处躲藏。每当提起故乡,故乡的柿子树便会占据我的脑海。想起故乡红彤彤的柿子,香甜可口,挂在柿子树上,把整棵柿子树点亮,牵挂着远方,也把游子的思念,悄然点亮。

记忆深处,浅浅回首,故乡的柿子树,给了我很多温馨的回忆。站在老屋的门前,我用胆怯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柿子树,是那么地熟悉而陌生。我不敢与柿子树对视,生怕自己小小的心事,被柿子树知晓。

故乡的老屋门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小河的旁边有一片柿树林,七八株柿子树零星地种在小河边,每一株都有碗口般粗,听我爷爷讲,这柿树已经有好长时间了。童年的我就是伴随着这片柿树林长大的,在这片柿树林下,留下了我孩提时代无尽的欢乐和梦想。

春风和煦,风儿捎去我对柿子树的`呼唤,柿子树揉揉朦胧的睡眼,打量周遭,胆怯地抽出嫩芽。一片片叶子从芽缝里钻了出来,从小到大,从稀到稠,转眼间就绿树成荫。不经意间在叶片的腋芽处冒出了一朵朵花蕾,伴随着花蕾的长大,一个个小柿子在逐渐成长,也在孕育着一年的希望。

在遮天蔽日的柿树林下,我们一群孩子们玩得最开心了,一会儿上树捉迷藏、捕知了,一会儿下河游泳、摸河蚌,累了就在柿树底下纳凉、嬉戏。到了金秋时节,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柿子树上的柿子是青色的,后来变成黄色,一个个黄灿灿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树上,把树枝压得低垂着头,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来似的。伴随着柿子的成熟,摘下一个,咬上一口,柿汁满溅,甜甜的。每到这时节,老屋门前都飘散着柿子的味道。小鸟们总会成群结队来偷柿子,趁人不注意,叼一口便飞走了,当我反应过来时,小鸟们已经远走高飞了。到最后变成红色,成熟的柿子甜津津的,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红嫩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甜甜的汁水。

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发现柿子树下有一个青柿子,连忙捡起来在衣服的一角擦擦便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立刻觉得嘴里又酸又涩,吐都吐不掉。那时才知道青柿子是不成熟的柿子,不成熟的柿子是不能吃的。由于柿子成熟时是涩的,必须要经过石灰水的淹浸脱涩以后方可食用,所以,大人们把将要成熟的柿子从树上摘下,放在盛有经过调剂好的石灰水的大缸中。每天清晨起床,第一时间就记得用一根长长的木棒,使劲地搅拌盛有柿子的大水缸,以使柿子早点脱涩,让我们早早地吃上柿子。听大人们讲,柿子美味多汁、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矿物质,多吃柿子,可抑治喉痛、咽干、口舌生疮,肺热咳嗽等症;柿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生柿子能清热解毒,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每年成熟之时也就成为我们最向往的季节,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

经过那个**的年代以后,那片让人留恋、让人记忆的柿树林也就不复存在了。一时间生产污水、生活垃圾满地都是,小河里杂草丛生,各种漂浮物到处飘荡,夏天蚊蝇飞舞,河水发黑,臭不可闻,每当人们经过小河边只能捂着口鼻匆匆而过,不愿久留。

老屋门前的小河经过河道整治,重新焕发了往日的生机。河道清淤了,河帮镶石了,河水清澈了。小河慢悠悠地从林间流过,给柿子林带来了生命的源泉和生命的活力,在河崖边种上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最令人兴奋的是,久违的柿子树又重新种在了小河边,重新勾唤起孩提时最美好的回忆。河边、道路、沟渠边种满了柿子树,柿子树也成为故乡每家每户喜爱栽种的一种经济果树。

河水清澈甘甜,潺潺之声,犹如一首悦耳的歌声一样在林间回荡,哗哗之声犹如朗朗读书声般动听。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林子里小憩一会儿,听着好听的鸟鸣,似睡非睡做着只有自己知道的美梦。尽享着清凉的树荫,和伙伴们一起欢笑。让岁月的风轻轻拂过,我渐渐长高的身影。

眼下,老屋门前的柿树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柿子树作为乡村绿化的主栽品种,致力于发展并打造成为一村一品的特色树种,日益成为乡村致富的摇钱树。柿子树林带、柿树片林,成为故乡独有的风景线。

农村变了,变得更美了,变得更好了。想起小时候的光阴,一片温湿,我陶醉在有关于柿子树的记忆里,曾经的点点滴滴,我都将好好珍藏、细细回味。家里老屋门前的柿子树还是父亲当年种下的,我出生那年,家里的柿子树结满了柿子。家里的柿子树,对我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或许是因为我的原因,家里的那棵柿子树备受照顾,父母亲常常说,柿子树是他们的幸运之树,因为那年,我化作小天使,来到了父母的身旁,父母对柿子树也心存感激。

在父母亲的那个年代,柿子树也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父母亲说,那时候生活很穷,看到别人家的柿子树上结满了柿子,每每走到柿子树底下,脚步都挪不动了。后来才向别人家讨了一棵柿子树苗,种在了自家的庭院里。柿子树渐渐长大,我出生那年,柿子树开满了花,硕果累累,把柿子树都给压弯了。现在想起曾经在老屋里的岁月,激动不已。老屋里的光阴,永远是那么旖旎,美丽!

身在故乡,喜欢故乡那溪水,那月光,那亲人,那柿子。在外漂泊不定的孩子们,回家吧!故乡等着你们,故乡的柿子正在为你们飘香。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柿子成熟了,家里倍感珍惜,舍不得吃,奶奶让爷爷将红红的柿子用担子挑着装满箩筐的柿子到集市上卖掉换上几个钱,贴补家用。那时候过年,对于我来说,柿子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能看到,吃到,是我一直的渴望。等待过年,全家都在时再轻轻拿出,清洗干净,装在盘子里,那滋味,美美的,香甜醉人。

沧海桑田,几度春秋。柿子早已成为人间甜美的水果,在故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标志。多少次,时间的荒漠里,提起柿子,甜到心里,涌入生命之河。风吹过,还是洋溢着故乡熟悉的味道。

故乡魂思梦绕总关情散文 篇2

故乡的家在我结婚之后就成了我每年回去都数的清的地方 。

每天每天都牵挂故乡的爹娘 祖母。可无奈忙于生计忙于生活使我对亲人的照顾便无暇顾及。 好在爹娘身体还好 祖母有父辈们照顾着,否则我更加的内心不安了。

故乡的老屋早已随时代的更新换成了楼房。 故乡的`小学校虽然翻新几次 , 可每每梦回的还是从前的样子。一晃三十年呀! 三十年的光阴,父亲的头上的白发早已数不清,母亲手上的老茧是结了无数层,

兄弟家的孩子都已到我们记事的年龄。

想家在我心底。念家在我梦里。每当爹娘风尘扑扑从家里赶来看望我和孩子的时候,内心的愧意无法表达。妈妈说你忙没空回家,我们想你了就来看你。想起这些 我眼泪就想掉下来。儿女无能不能每天每天堂前尽孝,不能经常回家看看,为我们付出那么多 而我们又做了什么。

经常的在盼, 等我老了有时间了,就去陪故乡的家人,可是有句话说的好,子欲孝而亲不待呀!

柿子熟透了散文 篇3

今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果实也大非收。特别是柿子,是历年少见的丰收。

小时候,我喜欢吃柿子,现在偶尔也吃一个两个。在合肥,柿子上市很早,大街小巷都有卖的。那次回老家,坐在车里看风景,一路上,看见很多人家房前屋后柿子挂满枝头,令人欣喜。红红的,圆圆的,好像很多小灯笼挂在树上面,很馋人;还有点庆祝节日的味道,吉祥如意,煞是好看!

回到家,有好几个亲戚朋友送来不少红彤彤的柿子,差不多个个都熟透了,比起小时候经常吃生涩的柿子,味道大不一样。柿子多了,吃不完,放在那里,时间一长,就慢慢变腐烂了,于是只好倒在垃圾桶里,感觉有点可惜了。苦涩的柿子想变为甜熟,甜熟透了,就容易变烂。这是柿子的悲哀,也是生命的悲哀!

由柿子熟透了,容易变质腐烂,让我联想到一些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就像盼望自己种植的果实一样早日成熟起来,可是,我发现,很多早熟的`“果子“都有毛病。最先变红的外表成熟的果实,往往不是先天有毛病就是后天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而人也是一样,“早熟”的人,往往也有“毛病”,不管是身体早熟性早熟还是心理早熟。

一个人不断走向成熟,没错。可是千万不能像果实一样身体完全熟透了,却没有精神做支撑。现实中,有不少的人拼命追求利禄,往往忽视了精神的营养。而当他们摸爬滚打到自己“成熟”的时候,觉得自己志满意得的时候,再审视一下自己,反而感觉自己被“物化”了,被“欲化”了,好像觉得自己是一个“营养不良”的人。一个人的精神也不能过于成熟,成熟透了,大彻大悟了,超凡脱俗了,看破红尘了,就容易走向极端。都有可能像熟透了的柿子一样,腐烂变质,成了“垃圾”!很多人喜欢说,自己什么都看透了,好像他的思想成熟透了,其实他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他与尘世的很多东西仍然瓜葛着,真正看透了一切的话,他只会储存于心里,而不会轻易挂在嘴上的。他如果说自己什么都参悟透了,我要恭喜他,因为他根本还没有参悟透彻。人千万别让自己什么都“看透”了。什么都看透了,你就成了一个“无用”的人了!你可能就会被唾弃,就好像那些被遗弃的熟透了的柿子一样。

国家也是如此呢。最先经历过文艺复兴和最先完成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西欧,经过几百年的血与火和文明与野蛮的打造,现在的确成熟透了。可是,就在这繁荣的背后潜藏着种种危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券危机此伏彼起,等等。他们就像那些熟透了的柿子,在没有出现先进的“保鲜技术”――新的科技文化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今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腐烂变质的危险。而率先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美国,后来居上,经过短短的两百多年的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极其“完善”的美国,现在也面临着经济严重衰退的局面,政治文化的捉襟见肘已经初露端倪。它们都像熟透了的柿子,也存在着“盛极而衰”的危机。

中国作为全球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虽然很多地方都有待完善,虽然还处在一个“青涩”的时代,但是,它却在发展的过程中充满着活力。不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文化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那是很危险的。建设一个经济强国的同时,也必须建设一个文化强国。否则,即使将来成了经济强国,也可能与那些被遗弃的熟透的柿子一样可悲。一个人也是一样,即使金钱和权势如同那高高在上的柿子一样引人瞩目,但是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作为支撑,他的结局或许也像熟透了的柿子一样可怜。

那一枝柿子情感散文 篇4

转过身,退回去,热闹喧嚣离的并不遥远。退回去?不,不会。虽然比出行更加悲凉,但隐隐约约好像有一丝希望召唤。那个世界已够熟悉,那个看起来温情脉脉的尘世冷了曾经热情的心。这里虽然也很冷,但真实,没有面具,冷是它本来的面目。

前行,前行,真实的世界也许有真实的风景,哪怕破败的不能叫风景。

跋涉久了,汗水暗流,感到有些渴。环顾四周,依然满目荒凉。

唉,没有走出来时,心累,走到这里身体也劳乏了。

歇歇吧。躺下的一刻,突然一抹红光闪进眼里。

这碧蓝的天,这清灰的石,这枯黄的草,这纯白的冰河,怎么能折射出如此美艳的红光?

是幻觉?是海市蜃楼?揉揉眼睛,回过神,竟然真有一片红云。

心中燃起的烈火让我感觉像飞一样来到它的面前,然后被惊呆,被吓到……

它们在结满白霜的枝条上傲立着,红似鲜血,热烈胜火!脱完叶子的枝条骨感削瘦而充满力量地举起它们。

碧蓝的天空,清灰的石头,枯黄的衰草,黑的枝条,白的霜,火红的柿子,大自然竟这样奇妙!

目睹这奇迹,悲凉如死的心活了!她把一股珍藏的清泉涌上曾经失神的眼睛,让她在阳光下反射动人心魄的光亮……

你曾经青涩。温柔的春孕育你,热情的夏滋养你,厚重的秋丰满你,你慢慢成长,深秋时已经丰润饱满,跳跃于枝头。而你的心里,是苦涩的.不懂你的,贸然摘下,鲁莽入口,你的苦涩会绑住他的嘴,让他恼怒不已。

秋恋恋不舍的走了,冬张牙舞爪的来了。你依然挂在枝头。

冷酷的冬不会给谁情面。凛冽的寒风,冰冷的雪,凝固的霜是它的打手,它只有淘汰的职责,在淘汰中遴选强者。

你没被风吹落,没被雪侵蚀,而冰冽的霜的刺骨寒冷反而杀出你的甘甜!

不信请品尝,甜蜜的像寒冬酿的蜜糖。

细细地再打量你,黝黑的枝条裹满银霜,鲜红的身姿映照蓝天,你比秋天时更加美艳!

你的美艳甘甜是你写在严冬的热烈!

柿子的永恒味道叙事散文 篇5

周日,难得见着晴朗天气,前日里的阴霾或许被降温前的北风吹进了秦岭蘩茂的林木里,阳光透过窗子,尽情的洒在阳台里的地板上,藤桌上刚沏好的一杯绿茶冒着的那袅袅热气仿佛把那暖暖的气息弥漫进了房间的每个角落里,坐在那漫烂生长的竹子旁边庸懒的翻了会儿书,犹如冬日里依在村头墙跟晒太阳的懒汉一样,温暖和安寂让人迷糊的昏昏欲睡。坐久腰酸,转身间回头时却看见挂在墙角树根上的一串柿子,鲜红鲜红的挂在我拾掇的树根上,背对着白色的墙壁,红的俞发刺眼,如同一个红色的信号,蓦然间把我从去梦里的路上唤了回来。

柿子是前几天李力老弟给我的,因为尚未变软而且看着颜色喜庆,我就随手挂在了画室里。当时不曾在意,此刻却勾起了心中一片涟漪。这是一种在老家被称为火蛋柿子的那种小果子,山里老家啥都缺,唯独这些山野果蔬却倒是很多,西山的柿子少说也有六七个品种,而这种火蛋柿子却因为个小皮厚而很少有人家专门裁植,反倒是用它的苗株来嫁接其它品种柿子。

而让这串柿子真正勾起的记忆的,其实却是我们西山特有的那两种大柿子,一种叫牛心柿,一种叫重胎柿。这是两种在西山家家户户都有的柿子品种,硕大的果实能从初秋储存到来年二月,而牛心柿制作成的柿饼则几乎是那个年代每个山里孩子最甜蜜的记忆。霜降之后,当最后一片红色的树叶落下时,通红的柿子傲然的.挂在枝头,树下那已长出密实簇株的小麦碧绿碧绿的等待着冬日考验,从树上折下来的柿子就这样堆在麦地里,红的如翡,碧的如翠,刚采摘的果子又硬又涩,它和麦苗上那层淡淡的白霜把初冬时的山里的冷俊就这样张扬的Y在身上。

隆冬时节,山里一片萧瑟,没有鲜菜,更没有水果,陪伴我们童年的虽然只有腌菜和偶然才有的核桃等零食干果。但是在每家院子边上的柿棚架上,却有着孩子们对新鲜的果汁,对甜蜜的果肉那种深深的诱惑。柿子耐寒,不能置于室内存储,但却又不能受雪水冰冻,于是家乡人便做了柿棚架。用圆木搭方方三米左右平台,离地两米以上,上边铺上玉米杆麦草,做成窝棚状。把柿子藏于中间,通风又保暧,不受风雪侵蚀,更因为离地两米,馋嘴孩子平日里想随手取食,却又够不着。但是那时的山里隆冬,柿子做为唯一的有汁水果子,谁也挡不住孩子们渴求甜蜜的心,记得上中学时,晚上十点晚自习后,常和同学相约窜至学校附近村子,山里的天空晴净的如同井水一般,月光洒在院子里如雪白一片,柿棚架就在院子边上,夜静的要死,窗子里传出主人早睡后轻轻的鼾声,看家的狗也懒懒的蜷缩在麦草垛子下的洞里,懒得搭理常来村里溜达的我们。棚子也就两米多高,我们让高个壮实的站下边,像我这和瘦小的就踩在他们肩头,于是手就碰到棚底,手指穿过玉米杆的缝隙就是堆满柿子的地方。就这样偷偷的摸上一书包柿子,然后几个人在学校后的围墙边上,连粘在果子上边干枯的玉米须也来不及清理掉,就狼吞虎咽的吃个干净,然后打着冷颤溜回宿舍在被窝里努力的暖和着刚让柿子渗得冰冷的胃。

赋得柿子红满坡散文 篇6

“圆圆红罐罐儿,扣着园盖盖儿。甜甜的蜜水儿满满盛一罐儿。”这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兄妹几个猜的谜语。明明有一棵熟透了的柿子树就站在院场的一角,我与哥哥还是猜不出来是哪样珍贵的宝贝。后来在我上小学时读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才想起母亲说的谜语,谜底就是柿子。这首诗真是把故乡的柿子写得活灵活现极了。

柿树,称为长寿树,柿子称为七绝果,这是前人对柿字的观察研究得出的赞赏结论。成书于秦汉以前的,专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就有关于古人对柿树及柿子的认识和注解,柿有七绝:一长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红赤)可现、六佳果可食、七落叶可(学)书。这样七种特色,构成了柿的本质,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大量种植,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树种之一。

我的故乡四面环山,秋天在柿子红了的时候,叶子也跟随着红了,轻风一吹,紫烟慢慢,红光蒙蒙,坡坡洼洼处处是跳动的火焰。像似让红墨侵了透,你看那殷红的红枣,红辣椒,红红的柿子等。都像珍珠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还要数柿子,从根到稍满树挂红,挂满灯笼的柿子,齐刷刷地站在坡上,远远望去就如山腰上别挂着一片红毯。多情的晚霞,像是经不住这火红的诱惑,趁黄昏时分,总探下婀娜多姿的身影与柿子悄声对语,相互媲美。憨态可掬的大红柿子,在柔情蜜意中,晃动着胖乎乎的大脑袋,激动不已。记得有一年,不知何方来一雅士,他徜徉在柿子树坡上,望着万山红遍地柿子,禁不住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出:“此处红叶好,何必到香山!”

柿子熟了,孩子们从这棵树爬向那棵树,争先恐后地抢着那通红透亮的柿子,如火如丹的柿树下传来一首悦耳动听的儿歌:“秋天到,真热闹。树上挂满果宝宝,东边蟋蟀唱;西边蝈蝈叫……形象、生动、优美、活生生的一副秋的画面。老人倚在树下,手抚粗裂的树干,看看枝头那红彤彤的柿子,又望望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额间的皱纹颤颤地荡开。由于柿子甘甜,采摘方便,摘之即食。正是这种****的折磨,有一次我趁着大人们都出去干活之际,悄悄地爬上屋前那棵大柿树上,刚爬到树梢,一边摘一边吃。正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只听见“咔嚓”我从树上掉下来,柿枝折断了一大截,与此同时。我的左胳膊被摔断了,就是这也给我留下终生了的教训。

柿子是秋天的化身,是甜美的象征,历来文人雅士咏之于诗篇,名篇佳句不可胜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古今往来,恒河沙数般的诗文中,其中南宋宰相洪适有《和景严送方蒂柿》的诗说:“万株红叶咏光华,嘉实堆盘走绀车。方蒂宁同牛奶柿,朱唇应笑鸠盘?園官急送须足茧,童子争观多眼花。罗列林珍生饮兴,讵思辟谷更餐霞。”其实咏柿诗不始自洪适,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咏柿》诗云“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叶闪壁见神思。”而“嘉实”便是柿之七绝之一“嘉果”。南宋诗人杨万里他有一首《食鸡头子》诗云:“却忆吾庐野塘味,满山柿叶正堪书。”也是写柿子的,而且和韩愈一样也用了典。《西厢记》“长亭惜别”一折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中的“霜林醉”,指的就是柿林醉人的秋色。唐代诗人李益的.“柿叶翻红霜景秋”、宋代诗人苏东坡的“霜叶满庭红颗秋”,都是对霜秋柿叶泛红的赞美诗句。良种柿果美味可口,古代通州骑岸镇的秋熟方柿果实,形、色、味、质俱佳,被美名为“金盆月”,清代举人陈昌鼎的《咏柿》趣味盎然地写道:“骑岸金盆月,江淮众口夸;方圆戴翡翠,通体染朱砂;滋肝润肠胃,甘酸溅齿牙;中秋有此物,何必寻其他?”“一夜寒露风,柿子挂灯笼。”这两句诗一般的农谚勾画出了柿乡深秋时节特有的风景线。当满山遍野的柿子树陡然变红时,在河滩堤岸上,到处生长着树冠宽大、苍劲古朴、铁干虬枝的柿树,肥大的树叶遮荫面积很大,像一把天然的凉伞,供人们乘凉歇息。几番秋风一吹,树叶由浓绿变为红赤远看如千丈红霞,迎风飒爽。别样红韵的柿树层林尽染,近看似万树灯笼,果硕累累。缀满枝头,像是一颗颗珍奇的红宝石,闪亮夺目,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时,你要是捧起一个红红的、软软的柿子,撕去它薄薄的外皮,咬上一口,啊!橙色的果肉入口,感觉脆酥利口。忍不住一口咬掉大半边:果汁般细腻;蜂蜜般香甜,嚼起来香甜绵韧,霎时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其妙无穷。我不禁点头称赞,不愧为鲜食佳品呀!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吟起“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将甜美怡人的柿子描写的令人垂涎欲滴。可见,柿子是多么受人欢迎啊!等到十月末,留在树上未摘的柿子大多色泽已通红,质地柔软。轻啜入嘴,凉粉丝丝,甜如蜂蜜,口含可化。其中北宋诗人孔平仲在《吟无核红柿》诗中说:“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经美,嗟尔骨亦柔……”道尽此类红柿的妙处。陈汝秩也曾赋诗云:“晚风吹雨过林庐,柿叶飘红手自书。无限潇潇江海意,一樽相对忆鲈鱼”。宋代词人张仲殊填了一阕《西江月》,曾以“味过华林芳蔕,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神鼎十分火枣,龙盘三寸红珠。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轻飞去。”铺排柿子一应俱全的色香味。这位生平创作皆不得考的宋代词人,不好妄加评说。但我宁可多读几遍他的《望江南?游成都大慈寺蚕市》:“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灯火上高楼。车马溢瀛洲。”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杭州春望》,诗中云:“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之句,可见很早以前,人们就把菱形的柿菱纹样织在绫缎上作为装饰。送给亲朋好友。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杭州贡白绫、绯绫”即指此。现在诗人西溪《西溪红柿园》诗云“红到梢头甜到老”的佳句。

故乡的菱角情作文 篇7

【例文1:故乡的菱角情】

春风绿了江南,这是人家的四月天。草长莺飞,正是菱角萌芽的季节。明月盈了又亏,这是游子的思绪,忽明忽暗,绵长看不到首尾。那株小小的菱角,似是我故乡情的寄托。

我喜欢喝爷爷一起摘菱角,说起来,菱角长得并不讨喜,它有着坚硬的外壳,还有两个丑陋的角。它们躲在浮萍下,过着低调的生活。起初,我是厌恶这恶心的植物的,但到了八月中秋,你会在小河旁股亲人的清香,这股清香就是菱角的香味,丝毫没有甜腻的感觉,比不上桂花的蜜,也没有芙蓉的清,但给人以一种宁静悠然的闲适。我也是从那时起,爱上这株小怪物的,吵着要和爷爷一起去摘。

爷爷有个小木船,他的打船技术十分娴熟,我坐上船头,有模有样地指挥我的“老舵手”开船。爷爷很爱沿途给我讲故事,尤其是菱角的故事!爷爷最羡慕这株植物了,妹妹讲完,他都会感叹道:“若能有一人同菱角般低调不屈,坚韧顽强,那其必能成大事业。”那时我年纪小,不懂这话缘由,今日想来明白些。

菱角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落地生根,倔强顽强如我爷爷,所以要采摘时,是极困难的。我的左手掐着它的叶儿和茎,右手死死抓着菱角的果实,生生拽下来,往往一天下来,手磨得生疼。但就是这样,每年十一假期,我都会收到爷爷精心挑选的菱角,望着那双手,我心中一阵酸楚,那是老人对我们的爱,也从那时起,菱角真正成了故乡情的载体。

现在市面上卖菱角的少了,我又想回去陪爷爷了,奈何老人身子骨不好,如今就连菱角也成了一种钱买不到的珍贵物件了。然而菱角越稀少,那心中的情儿就显得更深层。菱角,给了我的不止是味觉的芳香清爽,更多是故乡情啊!

春风能否带我去我思乡的消息,让它开满江南大地;明月能够寄去我漂泊的心情,让爷爷笑逐颜开,童颜白发?只盼那小小一只菱角沟通祖孙间的亲情。

菱角,给了我故乡情。

【例文2:故乡的菱角情】

小时候在家乡,妈妈煮了一盆香喷喷的菱角端上了桌,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津津有味的吃菱角。可是我发现奶奶只是在一旁看我们吃。我抬起头对奶奶说:“奶奶,为什么你不吃菱角呢?”奶奶看着我,无奈的说:“年纪大了,牙齿有点松动,不能咬硬硬的`菱角呀。”

听了奶奶的话,我低下头拿起一个菱角用牙齿轻轻咬裂,用手慢慢的搬开,再次用牙齿小心翼翼的从菱角的下部逐渐往上推,直至把菱角的肉完好的取出。我将取出的菱角肉微笑着递给奶奶,奶奶显得特别感动,“你吃吧!你吃!你的门牙都掉了还帮我剥壳啊!”我转身走到奶奶身边,将剥好的菱角放进奶奶嘴里。奶奶摸了摸我的头没有说话,可是我发现奶奶的眼角有点湿润了。

家乡的雪,故乡的情诗歌 篇8

儿时的冬天,家乡的天空是蔚蓝蔚蓝的,

洁白的雪花轻柔的落下,

袅袅的身姿漫天飞舞,

悠悠荡荡,飘逸潇洒,

如无数个跳舞的精灵,

飞翔在屋檐上,树枝间,小河旁,

一时间,千树万树银装裹,

如同冰雪世界里的珊瑚,晶莹剔透。

落在大地上的层层纯白,

松松软软,蔓延天际,厚厚的雪,

覆盖在田野里,竟然掩饰了秋天带来的

萧瑟凄凉,像是白色锦缎织成的绒被,

引来许多小伙伴的摸爬滚打,尽情嬉戏。

家乡的雪,真的很迷人,

从房前,屋后,草垛,一直到城墙上下,

处处都留下了童年的身影,

下雪了,在我熟睡的夜晚,

地上早已铺满了厚茸茸的雪花,

一早起来,按耐不住那颗不安分的心,

拿起铁铲,拿上笤帚,在飘飞的雪花中扫雪,

刚刚扫开的`一条小路,转眼间

又被盖的严严实实,令人

好气又好笑,那是一种诱人的游戏

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将扫起的雪

堆成一个小雪人,微笑的看着我们

我好开心,围着雪人起舞欢歌

尽管歌意与情景不符,依然唱起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难忘儿时的冬天,雪花飘舞的时节,

上一篇:五粮液企业文化下一篇:小贷法律法规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