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冬天的诗歌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冬天的诗歌(推荐12篇)

四年级冬天的诗歌 篇1

【比对内容】6B Unit 5《The seasons》(Part A)&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Story time)

【分析】前者(图1)为旧教材六年级的语篇内容,主要涉及的相关句型有:What’s the weather like?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best because…主要篇幅通过对话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四季及气候、活动的了解,从而达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述的目的。而后者(图2)同为季节的主题,新教材在编写中作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此话题提前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丰富了中年段学生英语话题的内容,这是一种提升和多元的体现。其次,新教材针对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从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新定位,从语言表达、词汇运用、句子长短、对气候的描述等方面都进行了谨慎的考虑,一改旧教材中提问回答的形式,以有节奏地小诗形式帮助学生朗朗上口。这篇题为“Seasons”的诗歌共分4段,每个季节自成1段,每段由4句组成,1句1行,句子的长度有规律地限定在四至五个词汇。每一段的第三句具有相同的韵脚。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歌根据作者对四个不同季节的天气描述、活动和感受,描绘了四副代表不同季节的画面。它以简约的语言与富有节奏的韵律表达出作者对一年四季不同的感受,以此抒发对大自然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初识诗歌文本,推动对Story time的再认识

【教学片段1】日常活动交流增进认同感,拉近师生距离。

T:Saturday is coming.I usually fly kites on Saturday.How about you?

(请2~3位学生回答)

T:And I usually go boating,too.How about you?

S4:I…,too.

T:Great.That’s fun.

T:I like spring.Do you like spring?

Ss:Yes.

T&Ss:We like spring.

T:Where is spring?

T:Good.Let’s go and find the spring.

T:Look,where is spring?Spring is…(图3)

S1:Spring is beautiful.

S2:The trees are green.

S3:The flowers are pink.

T:Yes.It is spring.It is warm.教授新单词warm,注意ar的发音/D﹕/.

(图4中太阳的嘴形能够生动地帮助学生朗读warm)

S4:We fly kites and go boating.

Ss:We like spring.引导学生一起说。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教师在对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之上开展自然和谐的交流,顺利地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堂的氛围之中。这也是教师没有一开始就依据语篇的步骤让学生自行阅读的原因,因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尤其重要,它能在此过程中铺垫部分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教学背景,化难为易,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与能力。

二、体验整体促感悟,加强对诗歌文本的阅读

诗歌,作为语言学习材料,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意境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能全面了解诗歌内容,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诗歌意境,整体感知诗歌文本。

1.整体感知诗歌文本,感受其意境之美。

【教学片段2】观看诗歌视频。

T:Are the children(孩子们)happy in each season?(图5)

(注意反复出现的词或句子哦!)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整体了解诗歌,学习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该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对四段话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加以特别关注,帮助学生感知诗歌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感觉。由于该问题指向明确,学生能比较有针对性地找到正确的应答。

Ss:We like spring.We like summer.We like autumn.We like winter.

T:We like them!Let’s read happily!

【设计意图】学生找出4句和like有关的句子后,教师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为下一环节———诵读出诗歌的语言之美作铺垫。

2.感受诗歌韵律,体验其语言之美。

【教学片段3】模仿———朗读———诵读。

T:Now,who likes autumn?Stand up.

T:Ok!Now let’s read this poem beautifully.Followwthe tape.

作为一个阅读文本,诗歌以其富有节奏的韵律给语言带来特有的韵味。在自由交谈中,学生了解了春天,然后在整体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形式和朗读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秋天进行模仿朗读,并以此希望整节课中学生都能通过模仿———朗读———诵读,从而充分感受到诗歌特有的韵味。

3.丰富阅读形式,尝试自主学习。

【教学片段4】合作+探索。

T:About spring and autumn,you learn from me.About summer and winter,please learn by yourselves.(让学生任意说都可以,学生可以在图8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同学之间合作互助,自主完成图7的学习任务)

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扶”与“放”的关系。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是发挥个人能力,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诗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本诗歌每段话结构相同,句子结构相似,可以通过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学,获得语言知识。教师给出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自学(图8)。

三、拓展文本扩视界,回归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作为一个诗歌形式的阅读文本,诗歌比其他形式的文本要简洁许多,它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因此,诗歌往往对语言的再创作留有很大的空间。理解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理解的深层再现。学生通过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又创造性地进行诗歌再现,通过语言的表达体现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所以在本节课最后环节,通过开展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对四个不同的季节展开想象,启发他们运用语言进行描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使诗歌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更使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了解学生的视界,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年级描写冬天的作文 篇2

冬天到了,我出门去欣赏冬天的风光。沿着小路,走在田埂上,几株碧绿的油菜苗和蚕豆迎着风舒展着身子,路旁丛生的野草在冬风中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池塘里的芦苇也失去了往日的青翠,枯黄的杆上,只有白雪似的芦花在空中狂舞着,农家小舍旁高大的白杨,只剩下笔挺的枝干,如同矗立在边疆的战士,在寒风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往日的燕子也被寒风驱逐,再也觅不到它们的足迹。残破的小桥下,流水孤独地重复着一首单调的歌,只有喜鹊在田野上蹦蹦跳跳地觅食,给这片萧索的原野带来丝丝生机。

眼前大自然中的草木正不惧寒冷在寒风中经历着枯荣轮回,等待着春天的萌发与新生,作为一个蓬勃的少年,我有什么理由眷恋温室,让自己柔弱成一朵禁不得风雨的小花呢?想到这,我不禁向天空伸展双臂,我要像自然界的草木一样去接受人生的洗礼。

冬天的足迹四年级作文 篇3

冬天的湖水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有的同学在冰上游戏,有的同学在冰上滑冰。冰就像一面镜子,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宝石。

冬天,小动物们都在冬眠,睡得呼呼的好玩极了。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下雪了,松树和梅花都在白茫茫的雪里藏着。松树上的雪,好像有一个小精灵在玩滑滑梯,快滑下来的样子。远远望去,松树就像一棵圣诞树一样。梅花也在白茫茫的雪里藏着,就像一朵朵花瓣在雪里玩耍,梅花很有生命力,在冰天雪地里都能生长出那么好看的花。

冬天很有趣,有的孩子们在楼下的草地里玩耍,有的孩子在地上堆雪人,雪人鼻子尖尖的,嘴巴小小的,胳膊是用树枝做成的,肚子胖胖的真好玩,真是有趣极了。

冬天,冬姐姐把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公园里的花儿都凋零了,只有梅花还在开放着,公园里有小朋友在游戏,还有一些雪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

冬天,大街上几乎没有几个人在走,只有几个人手放在口袋里,一路小跑着。

小学四年级走进冬天的作文 篇4

《例文1:走进冬天》

清晨,我打开窗户,“哇!”我不由地赞叹一声!好美啊!可能是我家较高的原因,我看到楼下的雪异常美。

我收拾好东西跑下楼,放眼望去,真是太迷人了,白皑皑的一片,好似大地妈妈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衣裳。花园里有几个孩子在嬉戏,我便也跟过去,可他们玩得太无聊了,没有一点激情。于是,我决定去用双手、耳朵、眼睛去感受雪带给我们的美。我走到小区的一片空地上,用手捧起一团雪,虽然戴着手套,还是感到手上凉凉的,虽说戴着帽子,可耳朵还是冻得通红。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喜欢“她”,因为“她”的洁白,因为“她”的晶莹剔透,没有一点杂色在里边,使人感到非常惬意。

听!过路人“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北风的“呼呼”声、周围孩子的欢笑声……

冬天正是因为“她”独有的声音,“她”的独有的色彩,吸引着人们,让人们加喜爱“她”。

《例文2:走进冬天》

美丽的景色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美丽的景色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享受,美丽的景色给我们留下快乐的回忆,冬天到了,下雪了,快来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吧!

清晨,我刚起床,迷迷糊糊拉开窗帘,被眼前的景色吓呆了,“啊!下雪了”我兴高采烈地说。看见这美丽的雪景我不会感到寒冷,而是心里暖暖的,我静静地欣赏这美景的神奇。

只见小雪花纷纷扬扬的的下着,一朵朵,一片片晶莹透亮的雪花,像从天上飞下来的小精灵,雪白雪白的非常美!把大地打扮成白色城国,雪花千姿百态,像小孩儿似的在空中欢跳,好像在展现自己的魅力,雪花像一个魔法师,把一切换了一身白衣服,像一个雪做的童话世界,白茫茫的天,白茫茫的地,小朋友们到处堆雪人,打雪仗,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走在小雪花为我铺的小路上,听见微风吹动树梢的呼呼声和自己的脚步声还有那人们的笑声等等,好像演奏出一首合奏曲。

四年级冬天的诗歌 篇5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驾轻就熟, 准确答题, 并获得高分呢?首先教师要摒弃以前那种一开始就印发高考试题给学生做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要放平心态, 稳步推进步步为营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 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经过几年探索,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步骤, 在此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唤醒兴趣, 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 丰富积累

诗, 是自我燃烧;读诗, 是自我陶醉。学生正处于诗一样的年龄段, 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对诗的渴望, 只不过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诗歌太过于高深莫测, 于是往往望诗而却步。针对此种情况, 我们首要做的是唤醒学生的兴趣。笔者结合天气给学生抄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学生爱不释手, 熟能成诵;结合季节抄给学生苏轼的《赠刘景文》, 学生喜不自禁, 心有戚戚焉;结合课本涉及的诗人抄给学生李煜的《相见欢》, 学生学会了引用“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此等等, 举不胜举。渐渐地, 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介绍更多的诗歌给他们, 班里的科代表主动与班主任协商, 要在每周的星期一、三的读报课时间开展语文活动。我看时机成熟, 学生兴趣渐浓, 便大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让他们自己去准备一首好诗, 在科代表处登记, 然后逐个安排, 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 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喜爱的诗歌。同学们出乎意料地主动, 每学期先后有二三十位同学走上讲台。

在这一过程中, 并不着意学生是否能够透彻理解每一首诗歌, 每次有点收获即可。比如有些诗歌了解作者的情感, 有些诗歌注意语言或形象, 而有些诗歌体会了其中的艺术手法……明显的成效是学生兴趣大增, 能够主动地在课外也进行搜集积累, 并和同学相互交换研读, 这样一来, 自然丰富了诗歌的积累。

二、明确考点, 系统化诗歌鉴赏知识的储备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这个步骤中, 让学生在明确考点的基础上系统化有关诗歌鉴赏知识的储备。

对诗歌形象鉴赏, 首先让学生区分好物象和意象这组概念;其次让学生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象, 比如蝉、菊、荷花、柳、大雁、鹧鸪、杜鹃等。

针对语言鉴赏, 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炼字, 什么叫炼句;其次让学生了解一些代表诗人的语言风格, 比如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牧的清丽自然, 李商隐的典雅含蓄, 陶渊明的质朴自然, 辛弃疾的豪迈慷慨等。

针对鉴赏表达技巧, 首先让学生区分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几个概念。表达技巧可以等同于艺术手法, 他们包含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其次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双关等;同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比如白描、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细节刻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典抒情、借古讽今、直抒胸臆等。

而对于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 多积累、多读, 学生自然而然也就能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了。

三、整体把握, 放手鉴赏, 自由表达

在有了一定诗歌积累系统化鉴赏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这时候可以选较经典的诗歌让学生鉴赏。要求可以鉴赏诗歌的形象, 也可以鉴赏诗歌的语言或表达技巧, 还可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或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没有了条条框框, 更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学生往往能够在整体把握一首诗的基础上, 就自己感兴趣的一点发表意见;要求学生在鉴赏时做到言之成理, 有理有据。这样能针对一点进行鉴赏就为能针对性的答题提供了可能;能够言之成理, 有理有据就为能规范表述提供了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 关键是让学生自行鉴赏, 学会表述。

四、审准题目, 规范表述, 力争高分

在此基础上, 则可将近年来高考中典型的诗歌鉴赏题拿来, 让学生见识见识了。有了步骤一的积累, 学生看着诗歌时不发怵, 有了步骤二的知识储备学生看着题时心不慌, 有了步骤三的实践学生做题时手不生。此时应首先训练学生审准题目:是鉴赏语言还是形象, 是鉴赏表达技巧还是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而调动知识储备本着答其所问的原则组织答案;其次训练学生规范表述, 诚然问什么应该答什么, 但同时不要忽略了题目中隐性的要求, 要学会“以诗解题”, 每一个结论都要在原诗句中找到根据, 能够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这才谈得上有理有据;最后要想拿高分还得学会审时度势, 看分答题, 分析的详略应就所给分数高低而定。这样一来在诗歌鉴赏中拿高分就不再是难事了。

冬天的雪四年级作文 篇6

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我在屋里写着作业,心思却飞出了窗外。洁白的雪花飘落到了窗户上,形态各异,凹凸不平,和真花不相上下。渐渐地,窗户上落满了雪花,窗玻璃渐渐模糊起来,雪花越聚越多,最后结成的晶莹闪亮的窗花,窗户上呈现了一副美好的图画:茂密的树林,一棵棵小树伸展着枝丫,一只只小鸟在枝头唱歌,几只活泼可爱的兔子在草丛间嬉戏玩耍,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唱着歌流向远方……

雪停了,我写完了作业,连忙穿好鞋子,下楼玩雪去了。我找来了表哥和另外的两个朋友,准备打雪仗。我和表哥一组,他们两个一组。游戏是这样的:双方各堆一个雪人,要想办法接进对方的老巢,把敌方雪人的首级炸下来,哪方先取下就获胜。游戏开始了,我们把雪人堆好后,就开始进攻。我和表哥轮流进攻。表哥率先发起进攻,他人高腿长,一边闪躲着“敌人”的“炸弹”,一边向前奔跑进攻。他跑到对方雪人的侧面,对着雪人的头部就是一炮。然后表哥迅速撤离,由我顶替上来进攻。我占据有利地形,对着对方的雪人头部发起一阵猛烈进攻。雪人已经被炸地面目全非了。表哥退回到我们雪人身边,和我的两个朋友迂回作战,尽量保护着我们的雪人。我们就这样来来回回了许多回合,我们玩得满脸通红,浑身是汗,头顶直冒热气。就在他们的雪人的头颅快要不保的时候,我从我们的雪人这边,来了个“百步穿扬”,躲过了对方的拦截,一个雪球结果了他们的雪人的性命。

写冬天的四年级作文 篇7

我不喜欢冬天,因为天气会一天比一天冷,冬天会让我很想躲在温暖的棉被里睡大头觉,但是我却很喜欢冬天会下白白的雪这一点,因为下起雪来真的很漂亮。在冬天的时候,原本住在北方的黑面琵鹭也会飞到南方来过冬,真希望有机会能见到它们。在冬天的早晨,妈妈总会叫我起床,因为天气太冷了,我总是会躲在棉被里睡觉。

冬天来了,公园的花朵最敏感,花瓣纷纷掉落,瑟缩在寒冷的风中,北风侵袭,漂亮的蝴蝶姐姐不再跳舞了,当寒流来袭,我喜欢窝在家里开着暖炉,让炉火的温度温暖我的心。

冬天来了,妈妈带我们去庐山泡温泉,那里的街道十分热闹,到了泡温泉的地方,人真多呀!一下水,整个人似乎融化在温暖的热水里,真舒服呀!

小学低年级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篇8

对于我国的国学, 要慢慢地渗透给学生, 对经典名段的深入掌握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 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那么, 如何进行诗歌教学呢?笔者认为, 要做好以下三步:

一、背诵积累

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在“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上一致认为, 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 摒弃课内背教条, 课外背广告的现象, 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但笔者不认为他们的观点是正确, 恰恰相反, 背诵正好是语文教育与古文明传承的绝佳办法。古语说得好:“童子以记诵为能, 少壮以学识为本, 老成以德业为重”。笔者就是在平时的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以此为指南, 每日让学生背诵适量的诗歌, 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又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为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打好基础, 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信手拈来, 以平时积累的名篇来充实自己的写作。

学生要学好诗歌, 继承这一文化遗产, 当然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而理解也要靠“死记硬背”来支撑,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走好背诵这一步是第一步, 也是必然要走的一步。古诗词的积累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只能先把学生带于广阔的诗歌丛林中, 哪怕一时“迷路”, 也要来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二、归纳探询

学生从能开口说话到进入学校上学, 期间来自父母也好, 来自学校也好, 积累到的经典古诗词也有相当的数量, 如果仅仅只限于背诵, 那也只是“入得藕花深处”, 不能真正领略“映日荷花”的别样风采。要想从“边草无穷”的诗的原野中走出, 还需探得幽径, 款款而出。

打开古代文学的宝库, 诗词大体分为:写景篇、叙事篇、咏物篇、咏史篇、抒怀篇、哲理篇这几种类型。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几十首古诗, 几乎能囊括这几种类型。学生在学习中能对这些古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再引导学生对照所学书中的古诗, 按写景、写人、记事、抒情等, 对《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以及《新课标》要求必背的古诗进行归类, 有效地从繁复的诗库中整理出一条有序的思路, 对古诗词的记诵定能事半功倍。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描写春景的古诗, 如《游园不值》。在教学中, 就要指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学好、背出这一首诗, 而应该进行拓展, 把有关主题的诗词也加以搜索, 集合成资料发放给学生, 开拓他们的视野, 使其与知识融会贯通。课堂上, 要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提取脑海中库存的古诗, 让他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例如, 在教古诗《游园不值》时, 笔者把有关“春”的古诗进行了提取与归类。问学生:“大家想一想, 除了《游园不值》以外, 还有没有关于描写春天的诗, 哪位同学给大家背诵或者诵读一下, 大家发言!”这样一问, 学生的思维开始聚集在“春天”一词, 此时, 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提示:先想想题目或诗句中带有“春”的古诗。课下, 教师把这些诗的名字提供给大家, 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白的《早春寄王汉阳》“闻道春还未相识, 走傍寒梅访消息”, 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等, 另外再提供诗歌里不带“春”字的古诗。布置作业时, 要求学生利用时间再找一找, 看还能找到哪些。这样一归纳, 学生就能系统地掌握知识, 把这些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唐诗、宋词中的名言佳句浩如烟海, 需要教师用心去钻研, 认真备课, 为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 让他们倘佯在知识的宝库中。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之后, 也要指导他们能走出诗海, 站在更高一些的角度去看它们, 让这些好诗尽在眼前。

三、阅读延伸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 是我国历代杰出诗人经过千锤百炼所创造出来的文学精品, 它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 往往突破时空的限制。进入学生视线的仅仅是文字符号的排列, 而且是用极少的文字去表达极为广阔的意境, 给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的意会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古诗比作花, 那应是“绿肥红瘦”——花 (言) 精致而含蓄, 叶 (意) 广阔而深远。

学生在学习古诗中的突出问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课内的尚且有专家和教师的“真知灼见”, 课外的古诗就谈不上理解了。其实, 成人之所以能自认为比孩子理解得透彻点, 只不过是由于我们比学生了解更多的延伸知识。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与我们一样多的学习资料, 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肯定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要掌握一首诗, 不仅是掌握这几十个字, 更重要的是和它有关的各种信息:

1. 作者的风格:

李白的瑰丽浪漫, 杜甫的悲天悯人, 李贺的幽冷凄婉, 王维的空灵旷达……有些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诗人的风格, 有时甚至能根据诗风而猜测出诗的作者。

2. 作者生平的经历:

不同的经历能带来不同的创作内容和思想蕴涵。得意时的有“春风得意马蹄急, 一日看尽长安花”;失意时有“今朝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3. 写作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接触到的诗大多出自唐朝, 唐朝总体上是一个国富民强的朝代, 其间也有起伏动荡不定的时候, 从它的兴起、发展、高潮到衰落, 不同阶段的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同, 开国时内容大致积极向上, 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鼎盛时大致自信豪迈, 如李白的《将进酒》;到没落时就多了对民生疾苦的倾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杜牧的《泊秦淮》……如果学生了解一些类似的时代背景, 对这些文字的感触会深很多。

四年级描写冬天的作文:雪景 篇9

早上,拉开窗帘,我才看到外面早就已经被白色覆盖,小小的雪花还是一片一片飘落着,静谧而又美丽。

下着晶莹小雪,大地披上了雪毯,房子穿上了银装。就连汽车也换了一身白衣服。

摸一摸,雪软软的,厚厚的,那么的晶莹,那么的雪白。我小心翼翼的捏起一点雪放进嘴里。虽然没有味道,但是凉凉的很清爽,我就好像重温了夏天的冰激凌一样。我想雪是那蒙纱少女在采花时不小心掉下来的吧,是洁白的使者来到人间了吧!

树尖上偶尔有几只小鸟飞来飞去,它们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凑在一起说悄悄话,还有的竟然把雪当成食物给吃了,小鸟在一棵树上待不耐烦了就飞到另一棵树上去了。

马路就不一样了。其他的地方都雪白雪白的,只有马路被来来往往的车辆“扫”的干干净净,这样一来,马路就在一片洁白的世界中更突出了。

凉飕飕的冬天四年级作文 篇10

清晨,当我推开门时,一股寒冷的风从我的身边吹过时,感觉凉飕飕。

冬天天气变冷了,下的雪花像一只玉色的蝴蝶,漫天飞舞;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只见眼前的的雪跟蝴蝶一样调皮,一会落在屋檐上,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落在行人的脸上。地面上、屋檐上、道路上已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毯子。

有时 ,几个孩子们经常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不时我也和她们一起去玩那些游戏,我们在雪上玩的有趣极了!我家门前左边还有一个池塘,冬天,它会变成一块块冰,而且冻的特别的牢固,只有太阳出来了,它才能够变成水,从新恢复 。

冬天里的诚信四年级作文 篇11

外面的风呜呜地唱歌,雪花连绵不断地落下,在外面窗台上堆积了厚厚的一层,世界好像被重新刷成了白色。

我趴在窗口,想,玮玮今天不会来了。

那一年冬天,我邀请玮玮下午2点左右,到我家玩电子积木。

一片、两片……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了下来,越来越大。我猜,玮玮一定不会来了!于是一个人搭起了电子积木,如痴如醉,忘乎自我。妈妈在忙着烧饭,轰隆隆的油烟机粗鲁地怒吼着,听不见外面的声音。

“啪——啪——”门口传来敲门声,我们丝毫没听见。

“啪……啪”敲门声越来越响,我忽然听见什么,一个箭步打开门,是玮玮,玮玮正站在门口。

在寒冷的风中,玮玮的帽子上、衣服上挂满了雪花。

他的.脸红红的,双手冻得发紫,身子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快进来,玮玮!”我连忙请玮玮进屋,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水,“这么冷的天,你可以不用来呀!”

“不,答应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玮玮不停得搓着双手,坚定地说。

妈妈闻声赶来,边玮玮擦掉身上的雪,边说:”真不好意思,没听见你的敲门声!”

玮玮仰起头,通红的脸蛋像一个大苹果,他诚恳地说:“阿姨,没事,我相信亮亮在家里等我,因为我们约好了!”

听着,听着,我心里十分的自责。

是呀,俗话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寒冷的冬日,玮玮依然守信,冒雪来我家,令我深深感动着。

我们一起,快乐的玩着积木,度过了快乐的下午。

四年级冬天作文 篇12

冬天在梅花的“笑脸”里。梅花红红的,点缀着雪白的世界,一朵一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为冬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看到此情此景,我就会想起花名歌谣中的“正月梅花香又香”和“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冬天也在小河里。你瞧,小河变成了“冰河”,像是小河在“冰妈妈”的保护下,欢快的流淌。还像“小河公主”盖上了一张透明、透气、长长的大被子,睡着了。它似乎憋足了劲,想去观看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呢!

冬天也在小朋友的欢笑中,你看:小明和小东在雪地上摔跤,小红和小丽在比赛滑雪,有一些小朋友在雪地上堆雪人,还有人在打雪仗,雪球飞来飞去,一会儿就有人吃了一颗“炮弹”。

冬天也在雪花中。雪花落在屋顶上,像是在欣赏远处的美景;雪花又落到树上,像给树穿上棉衣;雪花又落到窗户上,变成了窗花,好像是白雪公主美丽的脸颊。

啊,冬天真美!

冬的随想

在又一个四季轮回的冬天里,我们感叹着岁月的无情,我们回忆着过去的往昔。处在青春即逝的我们,不再有太多曾经年少时的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们用心看清了现实世界是 物竟天择 、适者生存 。

虽然过了爱做梦的年龄,但 我们依然向往 踏着云彩的五彩斑斓,乘风而去;依然向往着流浪天际,畅游大海;依然向往着自由的天空,还有那风一般的感觉......

总有一天,岁月会将皱纹带上我们的眼角;总有一天,我们不再青春,不在阳光。可是那时我们可以从回忆中感受曾经的美好,回忆我们曾经反叛不逊却又拥有的纯真善良。

听着窗外瑟瑟的风声,忽而感到宁静。仿佛,风在所说着岁月的匆匆流逝;风在呢喃着告送我们要知足长乐、勇敢坚强。

上一篇:摘桑葚日记下一篇:初一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