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2025-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精选8篇)

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篇1

为此,公司特意高薪聘请了高级会计师范某为公司进行作业分析,同时派主管会计刘某陪同。

(1)范某和刘某首先调查了公司的供产销,将企业的各项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经查,增值作业的比重为80%,非增值作业的比重为20%,范某认为,企业应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非增值作业上。而刘某则认为,增值作业的比重大,而且可调控、操作的空间大,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增值作业上才有意义,公司一直也是这样处理的。

(2)经过调查,范某认为,企业的资源消耗并非都是合理、有效的,应该提高资源的有效性,为此,范某认为有必要对本企业进行资源动因分析,特请刘某帮助设计一套资源动因分析程序。

(3)在进行资源动因分析的同时,范某也进行了作业动因分析,认为企业原来对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的划分存在不正确之处,提出对企业原来划定的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进行重新认定,并提出了增值作业应该满足的3大条件。

(4)通过上述系列的分析,范某向公司提出了改进作业的5个方法,圆满地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

要求:

1.请分析(1)中哪种观点正确。

2.假定你是刘某,请帮助范某设计一套资源动因分析程序。

3.说明范某提出的增值作业应该满足的3大条件。

4.简述改进作业的5个方法的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1.范某的说法正确。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能为最终产品或劳务提供价值,而且增值作业在企业的整个作业链中是必需的,不能随意去掉、合并或被替代。而非增值作业并非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是不能为顾客带来价值的作业,因此非增值作业是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2.资源动因分析的程序包括:首先,调查产品从设计、试制、生产、储备、销售、运输直到客户使用的全过程,在熟悉产品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识别、计量作业,并将作业适当合并,建立作业中心;其次,归集资源费用到各相应的作业;最后,分析执行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确定作业的有效性。

3.一般来说,增值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该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

(2)该作业能为最终产品或劳务提供价值;

(3)该作业在企业的整个作业链中是必需的,不能随意去掉、合并或被替代。

4.改进作业的方法主要有:

(1)消除不必要作业以降低成本;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

(3)提高作业效率并减少作业消耗;

(4)作业共享;

(5)利用作业成本信息编制资源使用计划并配置未使用资源。

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成本管理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成本结构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成本管理法受到严峻的挑战, 传统成本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此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最早在国外成功运用, 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受到国外企业的推崇。近年来, 传统成本管理法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时, 作业成本法才逐渐被引入国内, 希望作业成本法能够开启企业管理的新局面。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在国内的发展还不完善, 目前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在实际中应用的案例少之又少。据调查显示, 中国企业只在少数制造业中尝试使用作业成本法, 这些制造企业大都是市场竞争激烈的先进大企业。虽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 但在中国企业中没有得到普及。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应用环境复杂

首先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 计划混乱、组织力不足, 不能够很好地控制企业产品的生产, 并且传统的生产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目前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的管理过程中, 没有制定标准的操作程序, 没有固定的管理标准, 甚至对于生产管理的对象都不清晰。如果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能够顺利的应用, 就必须先要解决企业内部的管理环境面临的问题, 改革落后的生产管理技术。从企业面临的外部会计环境来看, 作业成本法虽然在国外得到成功应用, 在我国仍是一种新生的技术方法, 没有得到会计准则的认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以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由于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成本信息、企业资产及损益的界定都和传统的方法都不同, 而且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的研究还不成熟, 会计人员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都不够, 这些外在的限制条件也增加了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应用的难度。

(二) 应用技术不成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甚至可以说是举世瞩目。但是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领域应用还不成熟, 企业的管理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 不能够达到现代电算化的水平。在作业成本法中费用分配标准采用多元化, 现代技术只能满足传统的、简单的费用分配标准的计算, 对于多元化的费用分配标准所需要的复杂运算量,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使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缺少技术支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柔性制造系统越来越能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在柔性制造系统控制下企业可以有计划地、更系统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 为成本会计更精确的核算提供更好的环境。

(三) 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作业成本法自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作业成本法在作业的计量和分配上缺乏客观性, 在成本动因问题上尤其突出。成本动因的影响因素非常多, 对于成本动因的判定没有固定的标准, 主观性特别强。工作者对作业的计量和分配凭经验判断, 这种主观的判断方法会影响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其次, 在传统的的成本计算方法中, 生产量是影响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作业成本法中仍然无法避免生产量对成本的影响。再次,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 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的利用价值没有被开发出来, 对于作业成本法能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很权威的验证。最后, 作业成本法不一定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作业成本法在实施初期存在很大的机会成本, 不可能马上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这往往使管理者不会花费精力去实施作业成本法。

三、提高作业成本法应用水平的对策

(一) 建立有助于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环境

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环境十分复杂, 复杂的环境增加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难度。因此, 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 有助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良好的环境。

1. 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作业成本法具有很强的优势, 但这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企业要具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的管理和严格的内控制度不仅能够保证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而且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要加强企业内控和管理制度建设, 同时要求管理者对此高度重视, 尽管理者的最大努力协调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不断地完善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的员工及各级部门要大力支持标准化的管理和严格的内控制度的建设。

2.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大对作业成本法的宣传, 转变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 让企业领导者认识到作业成本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支持少部分企业试点实施。政府部门要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制定出适应于作业成本法的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 使作业成本法在国内企业的实施更加规范化, 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产业, 我国企业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 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生产水平, 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 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逐步推广

1. 政府要大力支持科学技术应用于企业, 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和智力支持

企业也要加大对技术方面的投资, 重视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应用, 为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提高员工素质, 转变旧的思想观念, 调高员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好的企业环境。

2. 逐步推广作业成本法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国内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每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制约着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应用。并不是说我国所有企业都没有条件实施作业成本法, 在我国有个别高科技企业, 管理观念十分先进, 技术水平也很高, 有利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因此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在个别企业试点实施作业成本法, 积累经验, 逐步推广, 逐步推广过程中, 不仅可以由个别先进企业到更多企业, 在企业内部也可以逐步推广, 对于企业内部自动化程度高, 费用高的部门可以先实施, 然后逐步推广到整个企业。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不仅有利于企业技术环境的改善, 而且为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空间。

(三) 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但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企业。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 要考虑自身的情况, 灵活运用作业成本法, 切不可人云亦云, 生搬硬套。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 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考虑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否给企业带来利益。无论企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还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 都是希望能够为企业服务, 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首先判断是它否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第二, 企业的生产特点是否适合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 每个企业具有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 不同类型的企业运用的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是不同的, 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的特点, 不能照搬硬套其他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的方法。最后, 结合自身的特点, 如果适合作业成本法的使用,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要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 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 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完善作业成本法在本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解决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期望对其在我国企业中成功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篇3

关键词:资源成本库作业动因资源动因

作业成本法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开始研究,90年代首先在机械化程度高的先进制造企业应用,后来逐步在医疗卫生业、金融保险业以及商业等其他行业也得到了广泛推广。该方法是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先进的管理模式。

1 概述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又称作业成本核算法或作业成本分析法,它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宾·库帕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的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下,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在发生时即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如水电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等费用,一般先在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期末才按一定的标准(一般按机器工时或人工工时)进行分配并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中,而对于产品的设计费,产品的销售费用则计入当期损益。

作为一种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间接费用则采用不同分配方式进行分配,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耗费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因此在成本核算上作业成本法突破产品的界限,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当中,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中。作业成本法的要素分别是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作业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其设计和采用取决于三个因素:成本归集库的选择,将间接计入成本归属到各成本库的分配标准以及为每个成本库选择相应的作业动因。

2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2.1 确定资源项目

2.2 分析资源动因,确认作业

2.3 分析作业消耗的方式,确定作业动因

2.4 计算资源动因分配率,将资源分配至作业中心

2.5 计算作业动因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至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资源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耗费支出。

作业是指需要进行操作并因此消耗资源的流程或程序,即组织为实现工作目标在组织内所进行的消耗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资源的活动。比如检验产品的质量就是一个作业。

资源动因是分配作业所耗资源的依据,是表示作业、成本对象对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主要用于将耗费的资源分配到作业或作业库中。

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或者说是工作的直接原因。其反映了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对作业的需求。作业动因应该与度量单位联系起来,能够反映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并且容易度量。分配依据是成本对象消耗各作业成本库中的代表作业的数量。如果作业是交付货物,作业动因就是将要被交付的货物的数量。产品设计作业中心作业动因的计量可以是设计工时、零部件种类或产品种类等,销售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则可以选择为所签约的销售合同书、销售人员数或广告次数等。

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核心在于确定两个动因: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3 对作业动因分析

3.1 作业动因分析的程序:

3.1.1 从构成作业成本库的各项作业中,选择代表作业并计量作业成本库分配率,计算、归集各产出的作业成本;

3.1.2 分析各作业对产出的贡献,确认作业的增值性。

3.2 对作业增值属性的分析

为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且不可替代的作业或为最终产品提供独特价值的作业为增值作业;反之,则为非增值作业。例如一般工业企业的购货加工、装配等均为增值作业,而搬运和仓储等作业,由于并末增加产出价值,为非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不能创造价值,是无效的作业。通过对作业增值属性的分析,可以充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判断作业增值属性的标准如下:

3.2.1 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

3.2.2 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来完成

3.2.3 该作业使得其他作业得以执行

在判断某一作业是否增值作业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作业即为非增值作业。

3.3 作业动因分析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作业动因分析可揭示动态的成本驱动因素,从而说明哪些作业是必需的,哪些作业是多余的,最终确定如何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多余作业的数量,从整体上降低作业成本,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不变的前提下,能够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企业得以可持续的发展。

4 应用

按照现代企业观,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作业集合体。在集合体中前后作业之间存在着供需的关系,因此各项活动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由上至下的作业链,企业产品价值伴随着作业活动的发生在企业内部不断地流动和转移。作业成本法纵向朝前可追踪到产品的设计环节,往后可联系到产品的销售环节,横向则可将上游的供货方以及下游的终端用户连接起来,最终将产品从设计到销售、原料的供货方和产品的最终用户都纳入其分析范围,从而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链式系统。由于作业耗费资源,成本对象耗费作业,因此要减少成本就应该从减少资源耗费以及控制耗费的作业量两个方面进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既能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管理,又能兼顾一般问题,从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其优势不仅在于其可以精确地计算成本,还能给管理者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提供很好的决策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也可以用来分析价值形成和增值最终来源的战略管理工具。正因如此作业成本法得以在企业中迅速推广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物资、人口和社会学等领域,以及物资管理、成本管理、价值分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1.

[2]张璠,康宁.物流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4).

[3]严繁晶,张秀秀,张海霞.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商业经济,2007(4).

[4]校映红.简析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及核算流程,经济师,2011(10).

科研项目:本文为海南省教育厅指导性科研项目:“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HJ201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篇4

【知识讲解】

自由落体运动

一、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的快慢跟物体的重力无关。

1971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让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同时下落,观察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此实验说明:①在月球上无大气层。②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自由落体运动在地球大气层里是一种理想运动,但掌握了这种理想运动的规律,也就为研究实际运动打下了基础。当空气阻力不太大,与重力相比较可以忽略时,实际的落体运动可以近似地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再研究: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伟大贡献,1993年4月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科学家,用精密自动投卸仪把不同材料制成的木球、铝球、塑料球等许多小球从比萨斜塔上44米高处同时投下,用精密电子仪器和摄像机记录,结果发现所有小球同时以同一速度落地。

所以,一般情况下,物体在空气中下落,可以忽略空气的影响,近似地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从静止开始下落,初速为零。

2、只受重力,或其它力可忽略不计。(这是一种近似,忽略了次要因素,抓住了主要因素,这是一种理想化研究方法)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伽利略不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内部矛盾,还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做了许多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伽利略所处的年代还没有钟表,计时仪器也较差,自由落体运动又很快,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做了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直线运动(目的是为了“冲淡重力),证明了在阻力很小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逻辑推理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他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多么巧妙啊!

正确与否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如图是处理课本中的自由落体纸带运动轨迹。

猜想:自由落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则由给定的公式vt=

得vA=0

vB=,因数据相邻点时间t=0.02s

=0.19m/s

vC==0.385m/s

vD=

=0.577m/s

同理vE=0.768m/s

vF=0.96m/s

那么在Δt=0.02s内,Δv1=vB-0=0.19m/s

Δv2=vC-vB=0.195m/s

Δv3=vD-vC=0.192m/s

Δv4=vE-vD=0.191m/s

Δv5=vF-vE=0.192m/s

故在相同的时间内Δt=0.02s,速度的增加Δv约为0.192m/s,在误差范围内,是均匀增加的,猜想正确。

因此,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度的直线运动。

结论:

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

②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③重力加速度g(自由落体加速度)

a、数值及单位:g=9.8m/s在初中写为:g=9.8N/kg(常量)粗略计算为:g=10m/s2

b、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竖直向下方向为正)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竖直向下方向为正),v-t图象见下图,规律如下:

速度公式:vt=gt

位移公式:s=

推论:

说明:三式均以自由下落的初时刻开始计时。

直线的倾角代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tanα=g

【例题讲解】

1、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下落。测得经2s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求井口到水面的大约深度。(不计声音传播的时间)

解析: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

得井口离水面深度:h==19.6m

从这题中可以看到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使我们可以把长度测量问题转化为时间测量问题,这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转换方法。

2、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它在落到地面前1s内共下落35m,求:物体下落时的高度及下落时间(g=10m/s2)。

解法一:公式法求解:

设下落时间为t,由公式得:

对下落的全过程:h=

对物体落地1s前:h-35=

由以上两式解出:t=4s

h=80m

解法二:用比例法解。

应用: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1∶3∶5∶……(2N-1)。

设,物体下落时间为N,则t=N

第1s内位移:s1=

s1∶sN=1∶(2N-1)

因为5/35=1/(2N-1)

所以t=N=4s

由比例得:

故h=×10×42=80(m)

3、用绳拴住木棒AB的A端,使木棒在竖直方向上静止不动。在悬点A端正下方有一点C距A端0.8m。若把绳轻轻剪断,测得A、B两端通过C点的时间差是0.2s。重力加速度g=10m/s2。求:木棒AB的长度。

解析:静止的木棒A端到C点的距离是h=0.8m,剪断绳后木棒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位移公式得A端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因为h=

所以tA=

s=0.4s

B端由开始下落到通过C点的时间为:tB=tA-0.2s=0.2s

则木棒B点到C点的距离h′是:

h′=gtB2=×10×0.22=0.2(m)

木棒的长度L是A、B端到C点的高度之差:

L=h-h′=0.8-0.2=0.6(m)【巩固练习】

1、从某处释放一粒石子,经过1s后再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粒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一个物体从高h处自由落下,其时间达到落地时间一半时,下落的高度为:

3、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是:

A、5s

B、7s

C、9s

D、3s

4、把自由下落的物体的总位移分成相等的三段,从上到下顺序经过这三段位移用时t1、t2、t3之比是:

A、1∶3∶5 B、1∶4∶9

C、1∶

D、1∶

5、某报纸报道,在一天下午,一位4岁小孩从高层楼的15层楼顶坠下,被同楼的一位青年在楼下接住,幸免于难。设每层楼高为3m,这位青年从他所在地方冲到楼下需要的时间是1.3s,则该青年要接住孩子,至多允许他反应的时间是(g=10m/s2):

A、3.0s

B、1.7s

C、2.7s

D、1.3s

6、由高处的某一点开始,甲物体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乙物体后做自由落体运动,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情况:

A、相对静止

B、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C、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7、甲的重量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8、下图中所示的各图像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9、一个自由落下的物体在最后1s内的落下的距离等于全程的一半,计算它降落的时间和高度?

10、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少米?(g=10m/s2)

11、从地面高50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取g=10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落下一半位移的时间。

(3)从开始下落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和最后1s内的位移。,塔高为多

12、一矿井深为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少米?

13、从一定高度的气球上自由落下的两个物体,第一物体下落1s后,第二物体开始下落,两物体用长93.1m的绳连接在一起。问:第二个物体下落多长时间绳被拉紧?

14、某人在高100m的塔顶,每隔0.5s由静止释放一个金属小球。取g=10m/s2,求:

(1)空中最多能有多少个小球?

(2)在空中最高的小球与最低的小球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一样大 C、这个加速度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这个加速度在地球赤道比在地球北极大 2.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9.8m/s2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3.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甲∶m乙 = 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2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 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的大小为gH2 D.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4.把自由落体物体的总位移分成相等的三段,则按由上到下的顺序经过这三段位移所需时间之比是()A.1∶3∶5 B.1∶4∶9 C.1∶2∶3 D.1∶(2-1)∶(3-2)

5、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h,则它在第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6.小球自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它落地时的速度与落到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7.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8 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 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多少?(g取10m/s2)

8.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0.4s,g取10m/s2.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是多少?

9.一条铁链长5 m,铁链上端悬挂在某一点,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铁链经过悬点正下方25 m处某一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取g=10 m/s2)

10、一个小物体从楼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 的一半,g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篇5

TV Game Shows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things about television is the size of the audience. A novel can be on the “best seller” lists with a sale of fewer than 100,000 copies, but a popular TV show might have 70 million TV viewers. TV can make anything or anyone well-known overnight.

This is the principle behind “quiz” or “game” shows, which put ordinary people on TV to play a game for prizes and money. A quiz show can make anyone a star, and it can give away thousands of dollars in the U.S. and almost everyone watched them. Charles Van Doren, an English instructor, became rich and famous after winning money on several shows. He even had a career as a television personality. But one of the losers proved that Charles Van Doren was cheating. It turned out that the show s producers who were pulling the strings, gave the answers to the most popular contestants beforehand. Why? Because if the audience didn t like the person who won the game, they turned the show off. The result of this cheating was a huge scandal. Based on his story, a movie under the title “Quiz Show” is on 40 years later.

Charles Van Doren is no longer involved with TV. But game shows are still here, though they aren t taken as seriously. In fact, some of them try to be as ridiculous as possible. There are shows that send strangers on vacation trips together, or that try to cause newly-married couples to fight on TV, or that punish losers by humiliation them. The entertainment now is to see what people will do just to be on TV. People still win money, but the real prize is to be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of millions.

1. TV can make a beggar world-famous overnight.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2. The principle behind “quiz” and “game” shows is to put ordinary people on TV to play a game for prizes and money.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3. Prizes and money are usually provided by TV stars and large companies for winners.

aR>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4. One of the TV personalities, Charles Van Doren was proved to be cheating by persuading the Show s producers to give him the answers beforehand.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5. The huge scandal of cheating in TV game shows was not exposed until 40 years later in the movie “Quiz Show”.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6. Nowadays game shows are not treated as seriously as they used to be.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7. Winners of present-day TV game shows no longer get money from the shows.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KEYS: ABCBBAB

PASSAGE 2

Dyslexia

As many as 20% of all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d suffer from some form of the learning disorder called dyslexia.

Experts on dyslexia say that the problem is not a disease. They say that persons with dyslexia use information in a different way. One of the world s great thinkers and scientists Albert Einstein was dyslexic. Einstein said that he never thought in words the way that most people do. He said that he thought in pictures instead. The American inventor Thomas Edison was also dyslexic. Dyslexia first was recognized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more than 80 years ago. Many years passed before doctors discovered that persons with the disorder were not mentally slow or disabled. The doctors found that the brains of persons with dyslexia are different. In most people, the left side of the brain-the part that controls language-is larger than the right side. In persons with dyslexia,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is bigger. Doctors are not sure what causes this difference. However,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dyslexia is more common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 and it is found more often in persons who are left-handed. No one knows the cause of dyslexia, but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it may result from chemical changes in a baby s body long before i

at is born. They are trying to find ways to teach persons with dyslexia. Dyslexic persons think differently and need special kinds of teaching help. After they have solved their problems with language, they often show themselves to be especially intelligent or creative.

1. One out of five American children suffers from dyslexia.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2. Many great thinkers and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are dyslexic.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3. The first cases of dyslexia in Europe were discovered less than a century ago.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4. The left side of the brain in a dyslexic person is bigger than the right side.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5. Generally speaking, dyslexia is more common in left-handed males than in right-handed females.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6. It is believed that dyslexia is related to the bad habits of a baby s mother.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7. Dyslexic people often turn out to be intelligent or creative once they have learned to handle language properly.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KEY:ACABACA

PASSAGE 3

Plants and Mankind

Botany, the study of pants, occupies a peculiar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knowledge. We don t know what our stone Age ancestors knew about plants, but from what we can observe of preindustrial societies that still exist, a detailed learning of plants and their properties must be extremely ancient. This is logical. Plants are the basis of the food pyramid for all living things, even for other plants. They have always been enormously important to the welfare of people, not only for food, but also for clothing, weapon, tools, dyes, medicines, shelter, and many other purposes. Tribes living today in the jungle of the Amazon recognize hundreds of plants and know many properties of each. To them botany has no name and is probably not even recognized

aas a special branch of“ knowledge ” at all.

Unfortunately, the more industrialized we become the farther away we move from direct contact with plants, and the less distinct out knowledge of botany grows. Yet everyone comes unconsciously on an amazing amount of botanical knowledge, and few people will fail to recognize a rose an apple or an orchid. When our Neolithic ancestors, living in the Middle East about 10,000 years ago, discovered that certain grasses could be harvested and their seeds planted for richer yields the next season, the first great step in a new association of plants and humans was taken. Grains were discovered and from them flowed the marvel of agriculture: cultivated crops. From then on, humans would increasingly take their living from the controlled production of a few plants, rather than getting a little here and a little there from many varieties that grew wild and the accumulated knowledge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intimacy with plants in the wild would begin to fade away.

1. It is logical that a detailed learning of plants and their properties must be extremely ancient.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2. People cannot survive without plants.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3. Tribes living today in the jungle of the Amazon teach botany to their children at school.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4. Our direct contact with plants grows with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5. Today people usually acquire a large amount of botanical knowledge from textbooks.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6. People living in the Middle East first learned to grow plants for food about 10,000 years ago.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7. Once mankind began farming, they no longer had to get food from many varieties that grew wild.

A. Right B. Wrong C. Not mentioned

Key: AABBBAB

1.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A级阅读练习题2017

2.2006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C级)试题及答案

3.2007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B级)试题及答案

4.2005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B级)试题及答案

5.2005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A级)试题及答案

6.2006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B级)试题及答案

7.2012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A级真题试题及答案

8.2007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A级)试题及答案

9.2007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C级)试题及答案

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篇6

①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报生活( )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②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只要有________________(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前行)的勇气。③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它就像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靡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它也是向前奔腾的激流,推动pái huái犹豫的人勇往直前。

(1)在句①的“( )”中加上标点。

(2)句①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萎靡( ) pái huái( )

(4)如用格言警句来替换句②括号中的.内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5)修改习作片段中的画线部分,使句③结构整齐,表达简洁流畅。

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4)A

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篇7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企业用来核算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它的基本理论依据是“成本驱动因素”原理, 即根据企业经营或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 这些关系既包括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的关系, 也包括作业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进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成本的原因, 并将“作业”作为计算成本的对象, 在收集和整理生产经营中所支出的经费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核算。简单点说, 作业成本法的操作基本原理就是企业的作业需要消耗一定的人物力资源, 而生产的产品需要消耗一定的作业, 企业生产产品会生成作业, 这样作业就间接地导致了成本或费用的产生。因此,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企业经营成本的关键在于作业, 即在计算时应以作业为具体的核对对象, 此时产品不再是计算成本发生的目标。此后, 对作业进行成本费用核对, 并探寻作业成本发生以及累积的过程, 从而进一步计算得出企业经营产品的总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在考虑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 那就是会计准则中的“成本——效益”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不同, 它主要根据形成成本的原因来分配中间费用, 这样的一种分配方法较为复杂, 在选择和确定成本动因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当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占据较小的比例时, 间接费用分配的准确度对成本计算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作业成本法虽然会使企业付出相对较高的代价, 但得到的效果确是传统成本计算法所无法达到的。因此企业在计划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进而确定是否采用此方法。而且, 企业在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时不应只关注成本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 还应考虑到采用的计算方法将会耗费的成本。如果一味地要求成本核算结果的精确性, 而忽略了耗费的开支, 就会造成浪费现象, 因此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应将两者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 在一个企业内部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要获得企业上下一致的认同,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实质是采取这一方法的必要环节。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企业管理方法上的改变, 更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的变革, 它体现着成本分摊的科学化。在摒弃了传统成本分摊法中主观武断、简单化等弊端的基础上, 运用更为理性、细致、科学的方法来核算企业成本。诚然, 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相比, 作业成本法在所需的费用上消耗较多, 但这一消耗只是适当的, 并非是超出企业投资范围的。据统计, 在中小企业中的较大型企业中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所需的资金投入大致是这样企业销售额的0.1%, 而在较小企业中这一投资也只是总销售额的0.3%, 与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相比, 这一投资也只是微乎甚微。

其次, 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时应增加其对技术上的扶持与投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国内企业也正处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 对于技术上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一些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 也逐渐改善了国内企业的融资环境, 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开放性也逐渐扩大, 国内很多的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正源源不断地向国内涌进, 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资金支持等等都给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条件。技术是一个企业存活的关键, 而技术创新则更是企业赖以发展壮大的动力来源, 因此,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 应积极地培养国内企业的技术基础,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

再其次, 国内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同时可以开发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软件, 用软件的方式将复杂的方法简单化。开发作业成本法软件特别适用于企业的财务使用, 这不仅能够减轻企业计算成本时的工作量, 还能够大大降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难度。

最后, 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对信息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配。进入信息化时代后,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从而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与速度, 使得传递的信息准确度增加。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 成立分析成本模型系统, 实现对数据的智能化分析, 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的资源管理计划相结合, 从而使成本管理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转变。

企业在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后, 应相应地对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在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时刻注意两个概念, 即作业成本动因和资源成本动因, 这个动因概念又可统称为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基础便是这成本动因, 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成功关键也在于成本动因的选择与确定上。通常一个企业中存在有数以万计的作业项目, 具体分析这些项目的作业动因以及资源动因, 并将其分配到具体的计算对象上是一件相当复杂且庞大的工作。因此, 这时企业就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基础上, 高效地实现信息共享。此外, 企业在实现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同时, 还应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成本产生的不同环节以及区域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 为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果提供信任度支撑, 也为企业更好地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前景

作业成本法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以及适时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诞生使得企业经营中直接人工成本有所下降, 从而提高制造费用的一种现代化企业制造系统。纵观我国目前企业的现状, 一些大型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自动化水平, 并具备了初步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当前国内采用采用适时制生产系统的企业较少, 原因主要在于适时制对企业的技术要求较高, 它不仅要求拥有较发达的电子工业, 更要求企业能够实现自动化代替人工劳动, 而这一点是建立在拥有大容量电子计算机基础上的。适时制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关键环境, 适时制的缺乏就使得国内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还较少。而当前国内多数企业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 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使用普通机器生产产品的水平上, 这样生产的间接费用就较低, 不适合企业全面地实施作业成本法。因此, 国内企业若想在今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就应该积极地创造各种条件, 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自动化生产技术, 向国际新型企业迈进。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是目前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从计算成本之一角度来看, 作业成本法将制造费用分割成多个小的作业中心, 把生成成本的不同原因作为分配的基数, 并将其算入生产各项产品的成本之中, 运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成本对成本计算的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还不太确定。目前, 产品生产的技术较低, 设备不够先进, 拥有高新技术以及先进生产设备的企业较少, 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据的比重较大, 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生产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 而机械类工业的种类又较为繁杂等问题是当前国内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障碍。甚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其内部生产的不同产品间的技术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距。所以,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否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现在还不好断定。因此就目前形势来看, 在国内企业中大范围的普及作业成本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其应用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作业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篇8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产品;资源;作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产品的全球化,中国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重庆有很多制造型企业,大型制造企业基本使用作业成本法,而中小型企业对作业成本法不重视,从而也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这些企业的推广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定义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

(二)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用恰当的资源成本动因,把有关生产或服务的资源耗费归集到作业中心,形成成本库;第二阶段,运用恰当的作业成本动因,把作业中心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形成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重庆市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问题

(一)管理层或者决策层没有意识到作业成本法的先进性

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领导的支持,重庆很多中小企业领导普遍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实施需要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管理、库存管理等软件的支持,而这些软件费用较高,中小企业的制造环境不适用作业成本法,从而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带来很多障碍与阻力。

(二)作业成本法适用范围有限

作业成本法使用成本库归集成本,然后通过成本动因把成本库中消耗的资源分配到各种产品上面去,比较适合于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步骤复杂,且间接费用占有企业成本费用比较大的企业。重庆是成立不久的直辖市,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的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目前主要是依靠半机械化和手工操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内难以达到作业成本法规模效应的要求。

(三)成本动因选择存在问题

作业成本法中,企业选择成本动因时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取合适的成本动因存在难度,成本动因都是人为选择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多样,各项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是所有的成本动因都界限清晰、责任明确,故成本动因选择具有主观性;二是动因选择的数量难以掌握,动因选择少了,成本数据不会准确,选择过多,可能加重企业成本。

(四)缺少高层次的人才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需要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实际中,重庆市中小企业的人才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从而制约了作业成本法的普及。

三、作业成本法在重庆市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重庆市的中小制造企业中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借鉴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发展经验,实地考察了部分企业,与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大型企业比较后,提出了几条建议,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全员参与,让管理层或决策层意识到作业成本法的重

要性。企业应该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管理层要加大在企业中对该方法宣传,通过宣传、讲解、培训,让员工理解、接收、支持这种方法,从而减少阻力;决策层应大力支持此法,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让资源合理的分配,减少成本在部门间转变的阻力,克服转变中的困难。

(二)在中小企业中创造适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重庆市现有中小型制造企业很难满足成本法的条件,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变:1.积极开发适用的财务软件。企业应积极和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出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和分析软件,使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信息化、标准化,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懂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能力。

(三)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合理、科学、有效的选择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的选择是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成本动因选择不当,不能反映成本库成本发生的原因,也就体现不出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的优势。而在选择成本动因的时候,我们应考虑如下因素:1.成本动因的数量要适当。太多容易分散管理层的注意力,太少则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所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选择成本动因时要根据重点和非重点动因,重点动因多选择一些,非重点动因少选择。2.根据相关程度来选择。对于选择的成本动因,应保证其耗用量与对应的成本库成本具有同向变动性。如成本动因与间接费用的相关程度呈反向关系,则成本动因数目就越少;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越高,需要的成本动因就多。

(四)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

作业成本法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要加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复合型人行的培养,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优化环境。高层次符合人才要两手硬,一手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了解产品设计与性能,一手懂成本核算与企业管理。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重庆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从总体来看,重庆的科技发展水平同其他省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能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中小企业生产领域的很少。重庆市中小企业整体的装备水平仍然很落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要想在重庆中小企业中取得突破,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应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2015.

[2]欧阳莉芸,赵健梅.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动因选择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3).

[3]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J].2008.

[4]赵立三,王丹.关于成本动因问题的理论探讨[J].会计研究,2008(6).

上一篇:演讲稿的特点与演讲稿的结尾技巧下一篇:质量知识竞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