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组织分析报告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活动组织分析报告(共8篇)

活动组织分析报告 篇1

一一一一、、、、调研人群调研人群调研人群调研人群 本次调查范围定在我遥感学院的沁园26、28栋及中苑的A、B、G栋。其中,两栋男生宿舍,三栋女生宿舍,总人数为51人。经调查发现,大一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9.4%,大二占7.4%,大三占39.2%,大四占23.5%;男生百分比为39.2%,女生则为60.8%。党员两名,预备党员一名,共青团员四十八名。故调查结果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二二二二、、、、对党的态度对党的态度对党的态度对党的态度 在“对党的态度”大项的调查中,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很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相应的,却只有54%的同学知道入党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流程。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里面,“没能入党”和“正在积极入党”的各占一半。大多数同学想成为党员的原因是“想为党的建设出一份力”,49%的人认为入党很困难,37.3%认为“不难,一般”。41.2%的调查人群对周围同学写入党申请书,积极入党的看法是“追求共产主义信念”,还是很正确的,但是,竟有70%以上的同学只参加过两次以下的党组织活动。从同学们的意愿来看,还是比较偏向于上党课这种简单又有效的党组织活动形式。

三三三三、、、、对党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党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党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党基本知识的了解 同样,在这项调查中,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最初针对哪一问题调查上,有39.2%选香港统一问题,58.8%选澳门统一问题,54.9%选台湾统一问题。82.4%的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7.6%的认为是1927年。有绝大多数的同学(分别是82.4%、88%、62.7%)知道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是党旗和党徽、科学发展观是在十七大上提出的。

四四四四、、、、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 在此项调查里,结果是我们大家出乎意料的。只有52.9%的同学在对待国内外大事的态度上表示“很关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只了解一点的也只占15.7%。有88%的同学知道“神七”发射运行过程中担任出舱任务的是翟志刚。在次贷危机这件目前全球经济方面头等大事方面,也是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知道。而当问到美国现任总统时,43.1%认为是布什,56.9%认为是奥巴马,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五五五五、、、、对周围党员的看法对周围党员的看法对周围党员的看法对周围党员的看法从调查结果中看出,54.9%的同学认为大多数党员能做到觉悟很高,时刻起到积极带头作用,紧密联系群众;21.6%坚持只有个别党员能达到上述标准。88.2%的调查人群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平时积极参加活动,关心帮助同学,学习勤奋刻苦,成绩班级前列,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才符合党员标准。

六六六六、、、、现状分析现状分析现状分析现状分析 同学们加入党组织愿望迫切。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在其思想汇报中及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动态时,多次表达了自己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但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党的知识了解欠缺(2)在同学中发挥的表率作用不够突出(3)不能够处理好业务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有的大学生入党动机本来就不纯,带一种功利目的入党的,把入党作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如:入党后,为今后毕业创造一个条件,入了党,对自己个人发展有好处等。有极少数学生入了党,就如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进取,理想信念有所淡化。

七七七七、、、、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的的的对策和建议对策和建议对策和建议对策和建议

1、从为党和国家提供“人才资源”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把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贯穿于党员日常教育中,用先进理论引导青年,用良好作风吸引青年。

2、搭建党建工作服务平台,加强对学生理论社团的引导和建设:各个学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社团积极性,激发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理论知识竞赛、谈学习收获等座谈会来营造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各党支部要加强对党章学习小组的指导,重视后备队伍的培养。

3、从抓好党员发展入手,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在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要注意把基点和重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上,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全过程。一是完善“推优”工作,贯彻群众把关原则;二是慎重选择重点培养对象,健全入党积极分子考核的指标体系;三是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入党动机。总之,要切实履行发展党员的程序,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4、重视学生入党后的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在教育中发展党员,在发展后教育党员,是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针对少数学生入党后,容易放松对自己要求的情况,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党员组织生活会,或运用网络开展“网上”党员教育新形式,加强对学生党员针对性教育。紧紧围绕党员先进性这个主题,给合学生党员思想实际,组织学习党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党员对党的组织、宗旨、历史任务有更深入了解,能正确看待党内腐败现象,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树立党员模范形象,增强大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大学生对党的认同,主要来源于执政党的政绩、执政党理论体系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身边党员的形象。因此,学院党组织除了更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以外,还要大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学生党员的模范形象,来激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吸引和引导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自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活动组织分析报告 篇2

一、研究方法

1.被试与程序

本研究的被试是来自北京、黑龙江、东莞等省市的企业员工。共发放240份问卷, 回收150份, 其中有效问卷104份, 有效回收率是68%。有效问卷中男性53人, 女性51人;国有企业13人, 私有企业35人, 民营企业19人, 三资企业37人。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由心理学专业人员进行集体或单独施测。调查之前, 在指导语中告诉被试, 研究者将对其回答严格保密, 所有的数据仅限于科研使用。然后, 请被试填答问卷, 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

2.工具

(1) 组织公正感量表。

组织公正感量表采用的是刘亚、龙立荣、李哗 (2003) 编制的组织公正感问卷, 经实证研究信效度均达到研究的需要, ɑ系数为0.925。该问卷共包括程序公正、分配公正、领导公正、领导解释四个维度, 共有22个题目, 答案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 采用五点计分。

(2) 组织信任问卷。

组织信任量表主要是参考McCualey&Kuhnert (1992) 、Tyler&Degoey (1995) 、Nyhna&Marlwoe (1997) 及Costigan, Ilier&Bemrna (1998) 所编制的信任量表修改而成, 用以测量员工对于企业、领导以及同事的信任程度。问卷包括13题, 全为正向题目, 计分方式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 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很难说、同意、非常同意五个答案。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0.824。

(3) 人口统计学资料。

在量表施测的同时, 要求被试填写一份人口统计学资料, 内容包括性别、公司类别, 以及在公司开始工作的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3.数据分析

问卷收回后, 剔除回答不全或有明显反应偏向的无效问卷, 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计算机中,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组织公正感与组织信任的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组织公平感与组织信任的偏相关分析 (104)

***P<0.001, **P<0.01, *P<0.05, n=104

1——表示全部要求变量:领导公正、程序公正、分配公正、领导解释

分析说明:根据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结果, F=36.080, P<0.001。因此可以认为, 组织组织公平对组织信任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分析, 回归方程:Y=0.003779X1+0.351X2+1.112X3+0.151X4+13.671, 其中X2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关系、X3在0.001水平上有极其显著的关系。进而可知领导公正与组织信任有极其显著的线性关系, 分配公正与组织信任有显著线性关系。回归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公正感各维度对组织信任预测时的相对重要性。因此可以说, 领导公正对组织信任预测性最强。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 员工的组织公正感与组织信任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中, 如果员工公正感的认知越高, 对组织的信任就越高。分配公正和领导公正与组织信任都呈现了显著性的相关关系, 其中领导公正与组织信任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 表明中国人在进行组织公平判断时有情感性原则的作用, 领导公平对于员工组织信任感的产生影响最大。本研究中出现程序公正和领导解释没有呈现出与组织信任有关, 而领导公正与组织信任相关性很大也有可能是本研究的被试学历都很高, 本科和研究生占77.2%, 高学历员工往往自尊心很强, 非常注重被别人尤其领导尊重以及精神上的公平, 所以有可能领导在人格等精神层面上给予员工尊重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由于公正感问卷是采用刘亚 (2003) 编制, [4]其中领导公平已经超出了人际公平范围 (即精神分配) , 说明精神分配对员工的组织信任知觉影响最大, 程序公平与组织信任相关不显著, 企业员工一直对分配程序不怎么关心。这与研究结果也相符。领导公正与组织信任有极其显著的线性关系, 分配公正与组织信任有显著线性关系。领导公正对组织信任预测性最强。杨国枢等 (1992) 认为中国企业文化是一种泛家族主义的人治文化, 这使得作为家长的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 因此与领导有关的互动公平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应该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领导公正对组织信任以及在组织中有重要影响。

四、结论

对104名各类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正感、组织信任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组织公正感与组织信任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分配公正和领导公正与组织信任都呈现了显著性的相关关系, 其中领导公正与组织信任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进一步分析各维度关系, 领导信任和同事信任与分配公正、领导公正相关性很高。领导公正与组织信任有极其显著的线性关系, 分配公正与组织信任有显著线性关系。领导公正对组织信任预测性最强。

摘要:探讨企业员工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正感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研究发现, 员工的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正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组织公正感各维度与组织信任都呈现出显著性的相关关系, 领导公正对组织信任影响最大。领导公正、分配公正与组织信任有显著线性关系, 其中领导公正对组织信任预测性最强。

关键词:公正感,信任,组织,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颖.企业员工组织信任内容结构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 2007.

[2]MCCAULEYD P, KUHNERTKW.A theoretical review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employee trust[M].Public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92:265-285.

[3]COSTIAN R D, LLTERS S, BERMAN J J.A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f trust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Managerial Is-sues, 1998, 10 (3) :303-317.

活动组织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组织 问题表现 改善措施

在当前几波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学改革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对于此惑,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否科学得当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然而纵观初中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问题表现

1.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低效,只顾课堂氛围,重难点把握不当。

部分教师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不强,缺少依据课标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能力,课堂教学虎头蛇尾,重点不突出。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实施评价的重要依据。然而在教学中,有些老师活动组织过于频乱,不仅未能实现预设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反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难以有序进行等问题。例如笔者听过一位青年教师对《世界的气候》的教学,发现施教者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做了精心的活动设计,把每个施教环节都设计成游戏,可是最后呈现的结果是学生到后半节课时便出现了“活动疲劳”现象,就如同人们长时间欣赏美的事物后出现的审美疲劳现象一样。由于每个环节都设计成了具体的活动,导致面面俱到却突出不了重难点和教学时间紧张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力求营造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希望营造出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跃气氛,但由于问题的设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活动设计缺少逻辑性和结构性,铺垫粉饰过多,或是难度过大,超出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2.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少。

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组织的落脚点。学生能否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得到最大收获和成长,与教学时间是否分配合理密切相关。以地理课为例,一节课内教师要在正常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分配给学生阅读各类图表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质疑的时间、交流的时间和评价的时间等,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当前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加上自身紧张情绪导致语速加快,急于讲完课时内容而忽视学生反应,学生往往处于机械倾听状态而缺乏思考时间。即便有所谓的提问互动,也是失真的互动,不过只是执行教师点名,学生胆战心惊地从教材中找答案的程序,缺少问题理解、思路整理和方法分析等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步骤,课堂上少了一些亲切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时间,更多的是教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死板路线僵硬地走下去,结果不是剩余太多时间就是学生未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于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另外,有些学校还有部分教师由于兼授其他主课,往往在快速照本宣科后将剩余时间安排学生做其他作业等。这种课堂组织缺乏科学性,往往使学生产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的思想,无法形成科学的学科思维。

3.情境创设单一老套,对课堂生成的回应缺乏合理性。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吸收。当前的课堂,“满堂灌”现象有所改善,教师能够创设各种情境为教学活动服务,但是客观地评价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老套生硬是共性,与时俱进且有个性是奢求。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对于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教学为例,教师导入设置的情境一成不变,即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欧洲西部(或其他地区、国家),领略下当地的自然风情和人文景观……”又如:笔者在一次听《东西干湿差异》这节课时,教师只是单一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将教学任务完成,而对于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问题“为什么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起名叫火烧寮”缺乏科学合理的回应,没有利用这个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进行相关科普教育和消防意识的宣传。

同样一份经典的活动方案,由不同的教师执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状态和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就上述问题的相关改善措施

1.坚持“基于标准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美国资深教师维琪·吉尔在《优质教学的11条准则》一书的序中写道:即使身为一名资深教师,有时也会像新手一样感到无助。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瞬间万变的学生,教师唯有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汲取新鲜的知识,不断修正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不断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在每学年初始之时,获得反省和重新开始的机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给了教师一种方向感,它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当然,基于标准,不是拘泥于标准,我一直不赞成用一种教学模式统帅全校课堂:每一个学科是如此不同,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有如此独特的内涵,每一位教师都有各不相同的品格、气质和教学经验,诸多不同,怎能用一个相同的教学模式应变瞬息万变的课堂和个性各异的学生?

2.明确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一两个精致的课堂活动。

教师要学会抓住课标的“点”,并通过标准中的“点”找到教材中的“面”,注意分析课标与教材之间的适切度,在此基础上,注意教材的理顺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我们设计的活动不在于多,在于精致有效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如果一味地增设教学亮点,就势必会使整节课缺乏波澜起伏和抑扬顿挫的立体美感。在听一位教师对《极地地区》进行教学时,不禁觉得其教学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润物细无声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该教师向全班传来新闻速递,由班级文化命名为轮船号不久将驶向南极地区科考,报名参加的同学在课上说明自己所做的物资准备,并向全班介绍携带相关物品的原因,再加上教师设计的“缜密断案”活动,要求学生把所出示的极地发生的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连线,深入浅出地介绍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较好地达到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3.合理支配时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宏观上的时间支配要做到心中有数,总体把握好教学时间的分配,一般导入在3分钟以内,重点、难点问题掌握在15分钟~20分钟左右,整个教学过程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合作探讨、评价反馈,最后一般留出5分钟左右的巩固复习和质疑时间,复习时要多种感官并用。另外,当碰到部分学生有疑问时不妨尝试把解答权交给班中其他学生,我相信孩子们肯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这样做到宏观调控时间,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发言代替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做到“一字千金”,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中更迅速更高效地成长起来。

4.关注学生兴趣所在,使情境教学具有时效性。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现状,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情境教学呈现时效性。甚至可以根据学生在现场反映出来的认知特点,及时创设情境,巧妙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尽量让学生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笔者听过某老师上的《农业》一课,不禁感叹教师的无穷智慧。该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以食品安全问题为话题引出“自种自吃市民热捧,土地认领走俏泰城”事件,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我家农场”活动,设计专业考核、土地认领、快乐种植、收获分享四个环节,分别对应本课基础知识、我国农业东西部分布差异、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和延伸拓展这四部分教学内容,一气呵成,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良好。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篇4

一、公司经营指标完成状况

二、公司重点工作

三、经营管理目标完成状况及主要成绩总结

第二部分:本年度公司经营状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状况

二、公司资产状况分析

三、现金流量分析

四、综合分析

第三部分:重大事项说明

第四部分: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部分:采取的措施和推荐

第六部分:经营预测分析

第一部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完成状况

一、公司经营指标完成状况见下表:

单位:元

调整金额务必逐项进行说明:

1、

2、

二、公司重点工作完成状况:(资产经营职责书列示资料:进度、完成状况)

1、

2、

三、经营管理目标完成状况及主要成绩总结

1、根据年初各单位签订的经营职责管理目标,一一比较,说明完成状况并分析原因。

2、在全面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基础上,主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取得的成绩及原因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公司经营状况。(能够列表说明)

公司经营价值树:

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

净资产

收益率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无形资产

存货

应收帐款

净利润

净资产

销售收入

产品成本

费用

营运资金

税收

现金和存款

预算

实际数

毛利率比较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状况

1、收入指标完成状况分析

截止**月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较上年同期增长%;实现净利润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较上年同期增长%。

⑴、公司各主要产品收入实现状况见下表:

预算完成分析说明:

⑵、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分析:

与上年同期分析说明:

⑶、销售增长分析:公司收入构成分析(现销收入和赊销收入):主营业务构成分析(地路内路外):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

⑷、详细分析经营状况:

2、利润指标完成状况分析。

截止**月末,公司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万元,占全年预算的%。其中销售毛利****万元,期间费用****万元。

⑴、销售价格变化对销售毛利的影响****万元,详细状况见下表:

⑵、主营业务成本对销售毛利的影响****万元,详细见下表:

预算完成状况分析说明:

主营业务成本与上年同期分析,详细见下表:

与上年同期分析说明: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本年实际成本-按本年实际销售量计算的上年实际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按本年实际销售量计算的上年实际成本)

⑶、主要可比产品单位成本与预算成本比较表:

上表中,单位成本和预算比较差距较大的产品主要是****、****、****,具体原因分析于下:

产品1

产品2

主要可比产品与上年同期单位成本比较表:

上表中,单位成本和上年同期比较差距较大的产品主要是****、****、****,具体原因分析于下:

产品1

产品2

⑷、制造费用及期间费用分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析,找出增加及节余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物耗、修理费、科研经费、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是否突破预算,与去年同期比较,如何控制,抓住重点和异常问题,重点分析。(可列表说明)

二、公司资产状况分析

截止**月末,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所有者权益****万元,资产负债率****%,期末存货****万元,期末应收账款****万元,主要指标列示如下表:

1、企业财务状况全面分析。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动分析,说明原因。

2、资产分析。资产结构与变动分析(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形资产等占总资产的比重及其变动);资产结构优化分析;

3、流动资产分析。流动资产增减变动分析;流动资产结构及变动分析。

应收账款分析。重点说明本年应收账款变动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坏帐准备分析。

存货分析。存货规模与变动状况分析;存货结构和变动状况分析;存货计价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的影响。

4、投资分析。长期投资分析;短期投资分析。

5、负债分析。负债结构变动及其对负债成本的影响分析;流动负债结构及变动分析;长期负债结构及变动趋势分析。

6、税金分析。已交税金;应交税金。

7、股东权益分析。所有者权益结构及变动分析;资产保值增值潜力分析。

三、现金流量分析(重点分析,可列表说明)

1、现金流量总体分析。预算完成状况;与上年相比变动状况,分析原因;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与预算和上年相比,分析原因;结构及变动分析;当期销售回款、应收款清欠分析;分产品和路内外回款分析;原材料采购付款率分析。

3、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收益、投资前景分析。

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筹资方式、筹资结构、筹资成本是否合理,筹资潜力分析。

5、采用指标:

⑴、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

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是用于确定企业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能否充分用于支付其各项资本支出、存货净投资及发放现金股利的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之和/(资本支出+存货增加额+现金股利)

四、综合分析(重点分析)

见附件:杜邦分析表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透过杜邦分析体系看出,决定净资产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

杜邦分析方法的作用,主要是解释各项主要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动原因和揭示各项财务比率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利用杜邦分析方法分析下列指标:

1、盈利潜力

⑴、主营业务利润率

⑵、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100%

⑶、净利润现金含量,净利润现金含量在所有评价盈利质量的指标中最为综合,它对识别人为操纵利润、防范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有重要作用。该指标低,说明企业净收益质量不高;该指标较高,说明收入、费用的确认与现金收付之间差距较小,净收益有足够的现金保障,净收益质量较高。

计算公式: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相关指标:销售现金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注:净利润剔除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用经营活动净利润替代净利润;

⑷、总资产报酬率和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

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所得现金占其资产总额的比重,反映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资产报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注: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运营效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越高。该指标就应与总资产报酬率指标相结合运用,对于总资产报酬率较高的企业,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企业的销售收入中的现金流量的成分较低,企业的收益质量就会下降。

综合分析、评介,要求结合公司具体经营状况,具体分析。

2、偿债潜力分析

⑴、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⑵、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⑶、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3、资产管理潜力分析(重点分析)

⑴、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注:1)第一要明确其局限性:季节性经营企业;超多分期收款,超多现金结算;应收款大幅变动等状况计算的结果是没有用处的。2)在销售收入中就应加入税金这一块;3)平均应收款取期末和期初两个数计算。4)把应收款中实际不能收回部分剔除。

⑵、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第三部分:重大事项说明

1、公司资本性支出状况;

2、公司专项经营性支出状况

3、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状况;

4、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5、公司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事项;

6、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变化;

7、或有事项、承诺事项,重大合同(担保、抵押等)事项;

8、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第四部分:存在的问题分析(重点分析)

在全面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因素分析说明。抓住关键问题,分清原因。

第五部分:采取的措施和推荐(重点)

针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设性的推荐。

第六部分:经营预测分析(预测下一季度和全年状况)

关于组织义诊活动的报告 篇5

义诊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咨询服务的非商业性社会公益活动,对于疾病防治、宣传卫生知识、普及健康教育以及卫生支农等均有重要作用。

一、我院响应国家“卫生下乡”的号召,组织医务人员每周到乡镇或较大的村义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二、我院接受上级部门指令性任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公益性活动,突出义诊工作重要性,造福当地居名。

三、我院还组织医务人员到社区、到厂矿企业为当地居民、职工进行免费义诊,扩大医院宣传。

四、义诊活动不仅有利于为当地群众服务、宣传卫生知识、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化了村民卫生健康意识,使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疾病检查。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才能预防疾病,健康的体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五、义诊活动也有利于提高我院在周边社区及乡镇的知名度和口碑,提升我院人气,让周围社区及乡镇居民重新认识我院。

六、义诊活动今后将是我院一项长期和经常性的工作,因此我院承诺开展义诊活动时上报卫生局,并且做到以下几

hao123精彩资讯,每日最新最热随时头条新闻娱乐八卦精彩视频

点:

1、义诊活动开始前电话上报卫生局,如有变动提前上报。

2、参加义诊人员均为我院医务人员,并且具备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执业注册。

3、参加义诊医务人员,穿戴整齐,并且佩戴医院胸牌。

4、义诊中绝不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不作非法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广告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

5、不弄虚作假、不误导、欺骗群众。

6、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查处。

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模版 篇6

第一部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完成情况 一,公司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见下表: 单位:元

二,公司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资产经营责任书列示内容:进度,完成情况)1, 2, 三,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及主要成绩总结

1,根据年初各单位签订的经营责任管理目标,一一对比,说明完成情况并分析原因.2,在全面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基础上,主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取得的成绩及原因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公司经营情况.(可以列表说明)公司经营价值 单位:万元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收入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截止**月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完成预算的 ,较上年同期增长 %;实现净利润 万元,完成预算的 %,较上年同期增长 %.⑴,公司各主要产品收入实现情况见下表: 预算完成分析说明: ⑵,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分析: 与上年同期分析说明: ⑶,销售增长分析:公司收入构成分析(现销收入和赊销收入):主营业务构成分析

(地路内路外):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 ⑷,详细分析经营情况: 2,利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截止**月末,公司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万元,占全年预算的%.其中销售毛利****万元,期间费用****万元.⑴,销售价格变化对销售毛利的影响****万元,详细情况见下表: ⑵,主营业务成本对销售毛利的影响****万元,详细见下表: 预算完成情况分析说明: 主营业务成本与上年同期分析,详细见下表: 与上年同期分析说明:(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本年实际成本-按本年实际销售量计算的上年实际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率=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额÷按本年实际销售量计算的上年实际成本)⑶,主要可比产品单位成本与预算成本对比表: 上表中,单位成本和预算比较差距较大的产品主要是****,****,****,具体原因分析于下: 产品1 产品2 主要可比产品与上年同期单位成本对比表: 上表中,单位成本和上年同期比较差距较大的产品主要是****,****,****,具体原因分析于下: 产品1 产品2 ⑷,制造费用及期间费用分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析,找出增加及节余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物耗,修理费,科研经费,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等是否突破预算,与去年同期比较,如何控制,抓住重点和异常问题,重点分析.(可列表说明)二,公司资产状况分析

截止**月末,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所有者权益****万元,资产负

债率****%,期末存货****万元,期末应收账款****万元,主要指标列示如下表: 1,企业财务状况全面分析.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动分析,说明原因.2,资产分析.资产结构与变动分析(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形资产等占总资产的比重及其变动);资产结构优化分析;3,流动资产分析.流动资产增减变动分析;流动资产结构及变动分析.应收账款分析.重点说明本年应收账款变动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坏帐准备分析.存货分析.存货规模与变动情况分析;存货结构和变动情况分析;存货计价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的影响.4,投资分析.长期投资分析;短期投资分析.5,负债分析.负债结构变动及其对负债成本的影响分析;流动负债结构及变动分析;长期负债结构及变动趋势分析.6,税金分析.已交税金;应交税金.7,股东权益分析.所有者权益结构及变动分析;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分析.三,现金流量分析(重点分析,可列表说明)1,现金流量总体分析.预算完成情况;与上年相比变动情况,分析原因;现金流量结构分析.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与预算和上年相比,分析原因;结构及变动分析;当期销售回款,应收款清欠分析;分产品和路内外回款分析;原材料采购付款率分析.3,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投资收益,投资前景分析.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筹资方式,筹资结构,筹资成本是否合理,筹资能力分析.5,采用指标: ⑴,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

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是用于确定企业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能否充分用于支付其各项资本支出,存货净投资及发放现金股利的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现金流量适当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之和/(资本支出+存货增加额+现金股利)四,综合分析(重点分析)

1,盈利能力 ⑴,主营业务利润率

⑵,销售现金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100% ⑶,净利润现金含量,净利润现金含量在所有评价盈利质量的指标中最为综合,它对识别人为操纵利润,防范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有重要作用.该指标低,说明企业净收益质量不高;该指标较高,说明收入,费用的确认与现金收付之间差距较小,净收益有足够的现金保障,净收益质量较高.计算公式: 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相关指标:销售现金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注:净利润剔除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用经营活动净利润替代净利润;⑷,总资产报酬率和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

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所得现金占其资产总额的比重,反映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资产报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注: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运营效率.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越高.该指标应该与总资产报酬率指标相结合运用,对于总资产报酬率较高的企业,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企业的销售收入中的现金流量的成分较低,企业的收益质量就会下降.综合分析,评介,要求结合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具体分析.2,偿债能力分析

⑴,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⑵,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⑶,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 ÷流动负债 3,资产管理能力分析(重点分析)⑴,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注: 1)第一要明确其局限性:季节性经营企业;大量分期收款,大量现金结算;应收

款大幅变动等情况计算的结果是没有用处的.2)在销售收入中应该加入税金这一块;3)平均应收款取期末和期初两个数计算.4)把应收款中实际不能收回部分剔除.⑵,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组织文化分析的视角 篇7

这样做当然也没有什么错误, 但是问题在于, 这样的两分法, 会让我们产生困惑:有的企业, 你横看竖看, 似乎都难以找到其真正优秀和突出的文化状态。有时候实在没办法, 就将一些现象或者要素简单地“归整”为优秀企业文化。比如, 人家说, 我们当年创业时期怎样怎样艰苦, 总结出了“艰苦创业”的文化。但是这样说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心虚:当时的艰苦奋斗精神没有问题, 但是现在还在坚持吗?如果还在坚持, 是一种首选吗?是已经形成了一种群体的思想与行为模式了吗?因为我们所说的“文化”, 是一种群体的状态。如果上述情况没有发生, 就只能说:艰苦创业是我们文化中的一种基因, 或者一种优秀要素, 而不能将其“总结”为我们的文化。同样, 所谓不良文化或劣质文化也是如此。

因此, 在大部分企业中, 我们难以一下子发现所谓优秀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原因, 是因为其文化是“维持型”或者“适中”的。比如说, 一个人做事循规蹈矩, 符合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 既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 也没有明显的缺点, 就是“维持型”或者“适中”的。又如, 一架机器的运转, 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部件, 如果少了, 这架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转。企业也是如此, 大部分企业具备了基本的组织架构、制度设计、工作流程、沟通体系, 当然还有赢利模式和赢利能力之后才得以生存;而其能够发展或者说顺利长大, 就要看两个方面:

第一, 要看外部竞争是否激烈?如果有很强的外部竞争性, 如果它不去强化自身的竞争力、从“维持型”的文化中发展出优秀的东西, 那它就离死不远了。当然, 如果外部没有竞争, 或者又有“上级”的支持, 它就未必会有发展优秀文化的意愿, 但也不一定会死。许多国有企业就是这样的。

第二, 不管有没有外部竞争, 要看内部是否健康。如果内部不健康, 优秀的文化当然无法形成, 同时不良的文化就会慢慢生成。也就是说, 原来可以维持的一些文化, 就像一个人生病一样发生问题, 向“恶”的一方面变化。

所以, 观察一个组织的文化, 大体可以呈现三种模式, 一种是“维持型”或“适中”的, 二是优秀的, 三是不良的。一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首先会形成一些我们认为是维持型的文化, 这种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与基点, 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 企业是不会存在或者将慢慢死亡的, 这些文化可以列举为由适当的组织结构、制度、流程, 当时的沟通与人际关系等带来的基本运营过程中的文化。具备这些文化, 首先是企业能够运行, 但是能否发展或者在多大程度上会慢慢变坏?取决于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管理过程。同时, 我们所说的优秀的和不良的文化, 并不是脱离原有的“维持型”文化另辟蹊径, 而大多是“维持型”文化优化或者恶化的结果。

摘要:分析一家企业的文化, 不能简单地将其划分为优秀和不良两种情况。大部分企业的文化是“维持型”或者“适中”的。

活动组织分析报告 篇8

关键词:组织;结构敏感性;克隆;组织复杂性;因果律失效

一、引言

自从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发表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之后,有关组织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正是以组织为载体展开的。在管理实践领域,很多企业都试图通过学习、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变革及文化重建等途径来仿效成功企业(Senge,1990;Sterman,1989),从而重造一个类似的成功企业(Lee,Edmondson,Thomke & Worline,2004)。但最终的结果不是失败就是形似而神不似,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0世纪60年代。历史学家出身的钱德勒(Chandler)在研究美国企业组织结构变化时。发现组织宏观表现(如成长及战略等问题)与组织结构间的密切联系。从此。通过对组织结构的变革来引导和适应组织宏观行为表现以实现企业成长则成了此后长达30年的研究热点。当前,在管理实践领域,经常可以看到某些企业的领导带队到一些成功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然后通过对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仿效,试图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成功企业。在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学者们通过对知识及技术转移、组织及文化学习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试图寻找到复制成功企业的有效途径(Tucker,Nembhard,&Edmondson,2005)。可见,有关企业复制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从企业微观结构的复制:另一方面是从企业宏观行为的复制。本文将从“系统宏观行为源自其微观结构”观点出发,探讨企业克隆的理论、方法及途径。并应用组织结构敏感性来分析和解释成功企业的不可完全复制之源。

二、组织复制理论

1、组织复制思想来源。经济与管理的相关研究一直存在着借鉴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传统。每次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都会带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巨大进展。孔德、斯宾塞、滕尼斯和迪尔凯姆等人借鉴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并遵循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的原则。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巴纳德借鉴来自生物学的系统概念,并将其推广到经济管理研究上,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社会系统,因此,可以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德鲁克在《公司理念》(Con-cept of Corporation,1946)这部具有开拓性的著作中同样指出像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汽车巨人与其说是一部经济机器。不如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可见。组织是系统的子集,企业管理借鉴系统理论已有将近百年历史。

目前生物学界和医学界在生物体克隆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牛的胚胎成功复制,生物学上已经基本解决了生物机体的复制问题,并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在经济和管理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尽管很早就有企业克隆的实践,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每个时代都出现过一些伟大的企业,并成为其他企业的效仿和克隆对象。例如,像微软这样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一直是业界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无数的软件企业都试图成长为另外一个微软。但鲜有成功。最终因为垄断,微软被在竞争上处于劣势的企业推到反托拉斯案件法庭的被告席上。我想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任何一个起诉微软的竞争对手,也许宁愿像微软一样成功。更愿意坐在反托拉斯案件法庭的被告席上。今天当千千万万企业去学习模仿成功企业时,我们能否在成功企业内寻找到类似于生物基因的东西,从而能够克隆出一个新的成功企业,帮助企业在快速多变的复杂环境中提高组织绩效及有效性,快速成长。众所周知,企业也是一类社会组织。是否也可以像生物体一样来克隆?如果可以,如何来克隆?如果不可以。那又是为什么?我们能否在企业组织内也寻找到类似于基因的物质,从而成功地构建出企业克隆理论?

2、组织复制的理论基础。借助于系统动力学学科创始人Forrester教授对系统内部微观结构与其宏观行为关系的阐述(即,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得到。

(1)“组织宏观行为源自其微观结构”;

(2)“组织行为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系统内部的结构,也就是组织内部交互作用和反馈机制。组织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植根于组织内部”;

(3)组织行为演化方向是由内、外因通过交互作用机制(即,交互机制)及内部反馈机制共同决定的。“内因是组织存在、变化及发展的依据,外因是客观条件,企业的宏观行为与其结构始终相互动”。

系统内外部存在的交互机制决定了系统的反馈机制。所谓交互机制指的是系统内部元素间及系统与环境间存在的正效交互(PER)、反效交互(NER)、有效交互及无效交互(UER)所构成的关系体系。所谓正效交互指的是既增加相互作用对象的功效也增加系统整体功效的关系:所谓反效交互是指既降低相互作用对象的功效也降低系统整体功效的关系;有效交互可以分为两类。即I型有效交互(ER1)和Ⅱ型有效交互(ER2),在系统中,前者表现为降低相互作用对象的功效但增加系统整体的功效,而后者则会增加相互作用对象的功效但降低系统整体的功效:无效交互指的是对相互作用对象和系统整体的功效都不产生影响的关系。内部反馈机制正是通过交互机制存在的传导性质而发生作用的,并进一步影响和决定系统的宏观行为演化方向的。

以上思想为组织克隆提供了原始理论支持。因此,对于成功企业的复制可以从以下两条路径展开:

(1)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克隆,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选择与克隆对象完全相同的组织构成要素:二是对组织内外部交互作用关系进行复制,即对组织内、外部作用关系进行配置,使之与克隆对象相同,保证两者具有相同的交互作用机制。

(2)对本组织行为进行引导及调控。使之产生与克隆对象相一致的行为。(2)必须以(1)为基础。因为组织宏观行为源自其微观结构。否则由于结构敏感性的存在,只会导致两者更大程度上的行为差异。引导及调控的模式主要两种:确定性控制与优化,不确定性规避与利用。

三、基于组织结构敏感性的企业复制困境分析

1、组织结构敏感性定义及其意义。定义1:

组织结构敏感性是指复杂动态组织初始结构上微小变化会导致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宏观表现上的显著差异。显然,我们研究的复杂组织。如企业。一般是动态系统。组织结构上的细微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难以预见的偏差,即组织结构变化会引起组织行为及功能的漂移。实践中,在分析组织绩效变化、组织失效等原因时,大多考虑的是其成因的构成,但相同的成因构成,由于结构敏感性的存在,却不一定导致相同的结果。

因果律失效并不是对因果律的否定、在组织的微观层面。仍然遵从因果律。但在宏观层面由于结构敏感性的存在,因与果之间的关联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弱化或逐步消失,导致了因果律的失效。在以往讨论复杂系统时,常常强调其具有一种特殊的特性——初值敏感性,即系统输入上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显著差异的输出结果。但是企业组织是多输入和多输出的系统,很难建立起某个特定的输入与输出间的确定关系,也就是说因果律分析在这样的复杂系统中会失效。因此,对于企业这类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在讨论知识及技术转移、组织学习、企业成长等复杂问题时,运用初值敏感性分析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由于组织内部交互机制的传导性及反馈所形成的结构敏感性是导致因果律失效的根源,这样我们分析企业宏观表现时就需要将重点转向企业的结构敏感性分析上。

2、组织结构敏感性对组织宏观绩效的影响分析。从上面理论分析可以看到,要实现对克隆对象的成功复制依赖于两点:

(1)首先要实现对其组织结构的成功复制并进行适当的创新,这在组织管理实践中。企业为了改变自身宏观表现所最优先采用的措施,在实践中已经达到验证。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杜邦、通用等公司发展起来的多部门组织结构(事业部制或M型组织结构),取得了巨大商业成功,从此,在长达半个多世纪时间里这些伟大的公司成了其它公司竞相仿效和复制的对象。

(2)在(1)基础上对本组织行为进行引导与调控。组织行为一方面受到内在驱动动力,如企业文化、内部制度及规范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外在压力,如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规范等影响。

复杂系统的宏观行为实际上就是一个可用时间序列表示的系统行为状态演化过程。系统行为是系统构成元素行为通过交互作用的合成结果。在任一时刻,系统行为都处在某一状态,可以给处于该状态的系统行为赋予一个绩效指数。该绩效指数是从理想绩效区到偏差绩效区的连续域中的一点,所有元素行为的合成作用,要么在理想绩效区,要么在偏差绩效区。在按照克隆对象企业的组织结构复制后,而且采用克隆对象企业相同的管理和调控模式,如果本企业绩效指数比照于克隆对象企业处于理想绩效区,则说明已经完成对克隆对象企业组织结构较为成功的复制,一旦偏离理想绩效区,则意味着复制过程中已造成结构偏差。

由于社会技术系统的动态性,在不同的时间内,其构成元素行为偏差的程度以及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强度也不同,造成了系统行为偏离理想绩效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上的微小差异使得行为偏差的合成有可能漂移(shift)到另一区域,这就是组织结构敏感性之源。

另外,组织的结构敏感性除了会影响到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组织行为及功能等。还会影响到与组织成长密切相关的因素,如知识转移、技术转移。结构敏感性的存在会使得相同的知识或技术在两个组织结构相似企业内产生出非常显著不同的结果。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加大对成功企业复制的难度。

四、结束语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试图重走某些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企业的成长路径,这个过程通常是从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复制和仿效开始的。很多企业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巨大成功。成长为伟大企业,但有些却以失败告终。组织微观结构的构成要素主要是人及人与人间的关系,但由于这些构成要素本身的动态性,以及构成要素间关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一个企业在复制另外一个企业组织结构时会出现一定的结构信息丢失,又加上每个企业的宏观行为又有一定的情境依赖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完全复制一个企业难上加难。

上一篇: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下一篇:小学生学做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