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调查报告范文

2025-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的调查报告范文(通用3篇)

水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1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鼓励幼儿探究、尝试用各种材料使泥浆水变清的方法; 2. 培养幼儿对试验活动兴趣。

二、活动准备

明矾、活性炭、纱布、纸巾、试验杯、搅拌棒、泥浆水、记录纸等)

三、活动过程(一)谈话

1. 回忆一则有关缺水而造成一中年妇女从没洗过澡,最终导致得病死亡的新闻;

2.(出示泥浆水)老师今天也带来一点泥浆水,你们看泥浆水怎么样的?(黑黑的、咖啡色的泥和水都在里面)。

3. 那有没有办法把泥浆水变清呢?(幼儿讲述)4.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科学家试试把泥浆水变清好吗?

(二)试验的提出

1. 让我门来看看桌上都有些什么材料(明矾、活性炭、纱布、纸巾)

2. 请你先想想用哪个材料可以把泥浆水变清,等一下在做试验的时候就去用那些材料仔细的试试,看看你能把泥浆水变清吗? 3. 交代试验要求

1)记录纸上的数字代表每一种不同的材料,成功了就在数字下打勾,没成功的打叉; 2)一个材料试验结束后你再可以试试其他的材料 3)试验的时候不要怕失败,没有成功再来一次没有关系。

(三)幼儿试验教师指导观察

1. 鼓励幼儿尝试各种材料,把泥浆水变清;

2. 注意做好试验记录,在几次试验后把最后的结果正确地记录; 3. 鼓励失败的孩子不要放弃,可以以不同的方法或者材料继续尝试。

(四)幼儿介绍试验结果 1. 请幼儿介绍

1)你选择什么材料做试验?

2)你的试验成功了没有?(比较试验前的泥浆水,引导幼儿观察试验后水是否变清?)并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在试验中发现的秘密,谁和他选择了相同的材料?(请幼儿补充)2. 小结:有的材料是起到过滤作用,把泥浆过滤掉,水就变清了;有的材料是可以使泥浆水沉下去水就请了。

(五)延伸

1. 科学家们把泥浆水变成我们可以用的水要花好多努力和好多时间来研究,所以只要爱护我们身边的水环境,这样我们人类能利用的干净的水源就会越来越多。让我们来做个护水小卫士,一起爱护好我们身边的水环境。

2. 请幼儿在区域活动或回家时和爸爸妈妈继续开展。

声音是怎样录下来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关注、探索电子、科技产品的兴趣。

2、愿意动手进行尝试,掌握录音机等几种电器的操作方法。

3、了解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的几种方法,感受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做关于如何记录声音的调查。

2、师幼共同收集记录声音的工具,如录音机、录音笔、复读机、MP3、摄像机、电脑等。

3、录音素材。活动过程:

1、播放录音,引发幼儿讨论。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班XX小朋友因为生病,已经好几天没来上学了,他可想大家了,你们想不想他呀?XX小朋友有好多的话要对咱们小朋友说,咱们来听一下。(播放录音)

教师:XX小朋友的声音为什么会从录音机里传出来呢?(录音机可以把我们的声音录下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再进行播放。)XX小朋友在家可孤单了,你有没有话对他讲?

2、怎样将声音录制下来。

(1)教师操作录音机,请一名幼儿配合录音。①先装进磁带。②按下录音键。③录制结束按停止键。④播放刚才的录音。

2(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录音机的操作方法。

教师分别出示录音机按键的图标,请幼儿根据图标进行操作,并对操作结果进行表述。①停止、开仓键 ②快进、快退键 ③开始键 ④暂停键

(3)请小朋友看一下,还有哪个键我们没有用到它?(录音键)

教师:这个键是录音键,它不能单独使用,要和开始键同时按下,这两个键同时按下之后,就能把我们的声音录到磁带上。

(4)请小朋友在老师的协助下,自行更换上空白带进行录音。教师:你想对XX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提醒幼儿轮流说,轮流操作。(5)播放幼儿的录音。

3、了解其它的录音工具,扩大幼儿的知识面。(1)教师演示一种新的录音工具。

教师:老师也有话要对XX小朋友说,但老师想用一种新的录音工具来录音,你们能告诉老师,还有哪些东西,能把我们的声音录下来吗?(教师选择一种工具来录音,并播放。)(2)幼儿尝试各种记录声音的方法。

幼儿自由选择一定的方法进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使用录音的正确方法。提醒幼儿录音时,声音不要太嘈杂,这样记录出来的声音不清晰。(3)播放幼儿的录音,激发幼儿兴趣。

4、教师操作摄像机,为全体幼儿摄像。

大家一起为XX小朋友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在电视上播放。

神奇的静电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幼儿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手帕;一个筐内装有剪刀、彩纸;每组放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有机玻璃板(用积木垫起来一点)若干,电吹风一个,画纸一张。

三、进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向幼儿介绍放有各种材料的小筐内的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操作、自由探索)

2、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小棒把纸屑吸起来

(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问:请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么做的?

(请几名幼儿演示并讲解自己的做法,再让大家都试一试)

4、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二)、做一做:彩碟飞舞

1、老师还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有机玻璃板,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彩纸剪两个蝴蝶,放在有机玻璃板下面,然后想一想,怎么让这些蝴蝶飞舞起来

(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双手戴上手套快速地摩擦有机玻璃板,因为摩擦起电,使蝴蝶飞舞)

(三)墙上贴画

1、老师这儿有一张美丽的画,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不用胶水和糨糊把这张画粘到墙上

(请幼儿想办法并上台试一试)

2、老师演示并讲解

用电吹风把这张画吹一吹,再放到墙上抹几下,画就能粘到墙上保持一段时间。

3、为什么画纸吹一吹、再摩一摩就可以粘到墙上呢?

幼儿讨论、发言。老师引导幼儿发现被吹过的纸变干燥了。再让小朋友做一做。

4、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四)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认识臭氧层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

2、激发幼儿“补天”的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日常生活中自觉不使用含氟氯化碳的物品的习惯。重点:让孩子知道臭氧层。

难点:知道日常生活中不用含氟氯化碳的物品,知道它们的害处。活动准备:

1、绿精灵大班教材用书——地球的保护伞。

2、保护臭氧层新方法记录表。

3、五角星。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分析讨论:(绿精灵教材用书)。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

2、分析析讨论:故事中地球妈妈有一种什么样的伞?地球妈妈的伞为什么会破了?绿精灵帮地球妈妈找到了哪些原因?人们后来是怎么做的呢?

二、实践活动。

1、幼儿在生活中经验回顾:你的周围,人们都使用怎样的产品?是否使用含氟氯化碳产品?

2、哪些物品含氟氯化碳?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做?你认为使用普通冰箱好还是环保冰箱好?衣服应该这样洗好呢?是湿洗还是干洗呢?

三、幼儿操作活动。让幼儿把平时你做到了哪些?请他把五角星贴在相应的图中。

教后反思:在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引导,幼儿能对臭氧有个初步了解,激发幼儿“补天”的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日常生活中自觉不使用含氟氯化碳的物品的习惯。

教育活动案例:《动物怎样睡觉》 ——大班科学活动 赣榆县实验幼儿园 徐丽

活动生成背景:

午睡的时间又到了,我又是鼓励又是叮嘱,好不容易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可是一个个躺在那还是不时地睁开小眼睛看看这,瞧瞧那。我便说:“闭上小眼睛,才能睡觉觉。不管谁睡觉时都要闭上眼睛,小狗乖乖,小猫咪咪也要闭闭眼睡觉觉,小动物们都快快闭闭眼,睡觉觉吧!”这时,董文静小朋友却说:“老师,我是小金鱼,小金鱼睡觉是不闭眼睛的。”是呀!我应该感谢孩子及时纠正我的错误。我连忙说:“董文静说的很对……”

动物睡眠的方式千奇百怪,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喜爱动物”、“和动物交朋友”永远是孩子的天性。另外,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幼儿卫生学的角度出发,午睡是为了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增强抵抗力,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午睡时,不能强迫幼儿入睡。我发现平时总是有个别孩子不喜欢午睡。有的孩子入睡前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动作,如:挖鼻孔、摸眼、咬衣服、缠绕头发等。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动物是怎样睡觉的?”主题活动。

活动名称:《动物怎样睡觉》 ——大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分组布置在墙上。

2、音乐磁带:《动物狂欢曲》、《摇篮曲》。

3、多于幼儿人数的各种动物头饰。

4、录像带:录有班级幼儿午睡的情况,如:侧卧、仰卧、趴卧、被子蒙着头、挖鼻孔、打呼噜等等。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

1、分组参观,互相介绍。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已了解、掌握了相关信息,图片也是孩子亲自剪贴和绘制的,讲起来头头是道,既满足了幼儿乐于交流、表现的欲望,又实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

2、集体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睡觉?”

问题一提出来,孩子们尝试从自己收集的信息中寻找答案,如“因为小鱼没有眼睑,要睁着眼睛睡觉;长颈鹿的脖子太长,要将脖子搁在背上睡觉”等等。找不到答案的,教师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想像。如:“马、非洲象为什么要站着睡觉?”有的说,如果敌人来了,便于很快逃跑;有的说,它们的身体太大了,躺下去,再爬起来,不方便;还有的说,能够马上醒来,随时准备出发。

许多孩子对动物的冬眠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青蛙、蛇躲在洞里就不冷了吗?”

“它们是不是大懒虫、胆小鬼,特别喜欢睡觉?” “它们睡那么长时间,要是饿死了怎么办?”

3、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归纳: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游戏活动:“睡觉了”

幼儿任意选一种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教师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情绪,自由地模仿小动物,如音乐很欢快,“动物们”跳舞,当音乐变成轻柔的摇篮曲时,就模仿该动物睡觉的情景。

师:“小动物们睡醒了吗?请你们过来看看谁也睡着了?”

三、观看本班幼儿午睡的情景录像,组织幼儿讨论:“人是怎样睡觉的?”

看到自己和同伴的录像,孩子们感到特别高兴和新奇。有的孩子看到老师盖好被自己蹬掉的被子时,激动地说:“老师,谢谢你!”孩子们积极愉快地进入了关于“我们应该改掉哪些不良睡眠姿势?”话题的讨论。

“睡觉时挖鼻孔、用被子蒙着头,是不讲卫生、不安全的。” “趴着睡觉不舒服,会打呼噜。”

“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

四、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午睡?”

有的孩子说:“因为我们是小孩子。”有的说:“午睡可以帮我们长大个子。”

师: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

师:“你喜欢午睡吗?”“不喜欢午睡怎么办?” “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记录晚上睡觉的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评析: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资料的收集满足了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支持了孩子的探究和发展。教师结合幼儿生活中已知的经验,在问题的引导下,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一步引发探究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游戏活动体现了“动静交替,寓教于乐”的教育观念。录像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对于幼儿来说既亲切,又易于接受,胜于任何说教。由“动物怎样睡觉”自然过渡到“人怎样睡觉”,渗透了健康教育和社会性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大班做中学:油和水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油和水在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三种不同现象。

2、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3、喜欢动手实验,并能始终专心投入观察活动中。

二、教学准备

1、教学实验材料:水、食用麻油、透明一次性杯子、筷、洗洁精、幼儿个人记录表、水笔等。

2、可能的难点:油水相互倾倒时,幼儿会出现看到了但不能很好表达和记录。观察和记录的一致性。

3、学生的课前准备:可先认识油和水,并能感知其特性,知道都是会流动的液体。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水和油,请小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猜察。2、猜想并且记录。如果把油和水倒在一起,猜猜他们会怎么样?把你的猜想记录下来。

3、问题探究: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油和水,可以把油到在水里,也可以把水到在油里,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4、幼儿实验。

(1)、幼儿进行第一次实验记录和表达交流:

(2)、第二次幼儿实验、记录并表达:用筷子在杯中搅拌一下,有什么发现。(3)、第三次幼儿实验、记录并表达:幼儿记录油和水静止状态的情况。

四、教师总结:

无论是先倒油还是先倒水,不论用筷子怎么搅,最后结果都是分成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是不溶 8 于水的。

五、延伸问题

看来,油浮在水的上面,它是不溶于水的。那生活中有什么东西能让浮在水上的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六、延伸实验:

感知洗洁精和洗衣粉能让油和水混在一起。老师也很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把实验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完成,然后再在一起交流好么?

空气作用大 作者:张爱同

文章来源:邹平明集滨湖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引导幼儿发现空气与人们生活以及与动、植物的关系,懂得空气受到污染的危害。

3、使幼儿学会做空气小实验,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活动准备]

1、塑料袋、吹气玩具若干。

2、空瓶子和一盆水。打气筒和气针各一。

3、两个分别盛有小动物的瓶子,其中一个用瓶盖将瓶口盖严,另一个在瓶盖上开了小洞。

4、两盆草本植物,其中一盆用塑料袋密封了数天,已经发黄。

5、两支蜡烛,两个一大一小的透明玻璃杯,两块平板玻璃。[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

1、幼儿发现空气

(1)请小朋友想办法让桌子上的塑料袋和小皮球鼓起来。(让幼儿自己大胆探索)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让他们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让幼儿学说充气和空气。)(3)轻轻的打开塑料袋扎口,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味道的气体。

2、空气到处存在(1)老师做实验< 把空瓶子口朝下,垂直的按到水底,然后慢慢的将杯子倾斜,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冒出来。(2)组织幼儿用塑料袋分别在自己周围、走廊、院子里装空气。(3)让幼儿讲一讲在什么地方装的空气,看到什么现象。小结:空气到处都有。

二、认识空气作用

1、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

(1)(出示装小动物的两个瓶子)请幼儿观察:瓶盖上有洞口和没有洞口的两小瓶子里的小动物各有何变化?(一个活着,一个慢慢死了。)为什么?(告诉幼儿瓶盖未留洞的瓶子里没有了空气,小动物憋死了。)2)(出示两盆植物,其中一盆用塑料袋封闭)让幼儿观察用塑料袋密封的植物怎么了?为什么?(让幼儿回答原因。)

(3)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然后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结果会怎样?

小结:人和动植物都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如果没有了空气,就要死掉。

2、空气能帮助燃烧

(1)请小朋友观察老师的实验:

把蜡烛粘立在平板玻璃上点燃(火苗很旺),然后把大、小两个杯子同时扣到两支点燃的蜡烛上(一个早熄灭,一个晚熄灭。)

(2)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让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小结:刚才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火苗很旺是因为空气能助燃,用小杯子扣的蜡烛灭得快,而用大杯子扣的蜡烛灭的慢,是因为大杯子里的空气多,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这表明:空气能帮助燃烧,空气多则助燃时间长,空气少则助燃时间短。

3、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还知道空气有哪些用途?(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可简单介绍空气在轮胎、降落伞、气垫船等方面的应用。)

三、懂得空气要保持新鲜

小朋友都知道了空气的重要性,你知不知道空气也会有病?(让幼儿讨论)

小结;清新的空气是很干净的,但空气会因污染而有病,如工厂里放出的废气、汽车喷出的尾气、垃圾或水沟散发的臭味等,污染了本来很干净的空气,这叫污染病。空气有病了,就会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所以小朋友要讲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永远干净。[活动延伸]

1、让幼儿用塑料袋和空瓶子做找空气的实验。

2、让幼儿把空瓶子、碎石块放入水中,观察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巩固已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各种各样的电话

来自:北海市广东南路逢时幼儿园 作者:莫丽芬

设计意图:

电话是人们彼此联系的常用工具,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随处可见,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人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本次教学活动向幼儿介绍电话机的种类和用途,通过让幼儿操作,交流,逐步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获得有益经验:

1.初步了解各种电话的名称;

2.探索电话的用途及种类;

3.了解电话的发展史,为人类的智慧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电话图片,照片,电话实物;

2.组织幼儿将家里的玩具电话带到幼儿园;

3.在日常生活中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关注有关电话的信息。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已有的有关电话的经验

1.请幼儿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你认识哪些电话,在什么地方见过?

2.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3.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

原来小朋友认识那么多的电话,真的了不起;不过,老师今天还特意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关于电话的图片、照片。

二、让幼儿看看,说说,了解电话的种类和用途

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玩具电话展览,让由额观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电话。

三、了解各种各样的电话的名称及用途

教师出示各种电话图片(普通电话,无绳电话,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电话),向幼儿介绍特殊电话的名称和用途。

四、巩固对各种电话的认识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请幼儿说出电话的名称。

五、向幼儿介绍电话的发展史

让幼儿知道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活动延伸

集体游戏:打电话,给幼儿发下玩具电话,请幼儿两人自成一组玩即兴游戏,内容可是是:我最喜欢的水果,我的爱好……

设计意图:

电话是人们彼此联系的常用工具,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随处可见,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人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本次教学活动向幼儿介绍电话机的种类和用途,通过让幼儿操作,交流,逐步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获得有益经验:

1.初步了解各种电话的名称;

2.探索电话的用途及种类;

3.了解电话的发展史,为人类的智慧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电话图片,照片,电话实物;

2.组织幼儿将家里的玩具电话带到幼儿园;

3.在日常生活中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关注有关电话的信息。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已有的有关电话的经验

1.请幼儿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你认识哪些电话,在什么地方见过?

2.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3.教师对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

原来小朋友认识那么多的电话,真的了不起;不过,老师今天还特意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关于电话的图片、照片。

二、让幼儿看看,说说,了解电话的种类和用途

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玩具电话展览,让由额观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电话。

三、了解各种各样的电话的名称及用途

教师出示各种电话图片(普通电话,无绳电话,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电话),向幼儿介绍特殊电话的名称和用途。

四、巩固对各种电话的认识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请幼儿说出电话的名称。

五、向幼儿介绍电话的发展史

让幼儿知道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活动延伸

水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澳、加等发达国家,都陆续爆发了水媒传播的贾第鞭毛虫病和隐孢子虫病。据不完全统计,地表水受到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污染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受污染的水体完全符合当地的水质微生物学指标。因为通常情况下,贾第鞭毛虫孢囊和隐孢子虫卵囊体积小,数量少,不易检出。而孢囊或卵囊正是感染期,最具传播力。例如1988年在英国牛津,有十万多人感染隐孢子虫病,但当时该地区所有水厂与水质参数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因此,地表水中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污染成了倍受关注的介水传播的生物危险因素之一[2]。因此,对水源地及处理水的两虫污染调查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内有关两虫的研究已开展了一段时间,仅有少数实验室建立起两虫的检测方法,而且还没有针对水源流域中的两虫现状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研究[3]。为此,我们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1623方法对某江流域、某市多间水厂的源水及出厂水进行了两虫污染情况的跟踪调查。对某江的污染现状、水源水受枯水期和潮汐的影响状况及出厂水的处理效果等进行分析,初步掌握了该流域水体的水质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样采集

水样中的孢囊、卵囊数极少,因此需浓缩较大体积的水样,采样体积取决于水样类型:原水取10L;处理水取100L。用20L的塑料桶采样,采集后在实验室进行过滤,将孢囊、卵囊及一些不能穿透滤纸的物质截留在滤器中[4]。

1.2 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间

某江原水每月下旬采样一次,每次三个点,主要围绕一、二、三,三个断面进行;水厂源水及出厂水的采样频次为:对原水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常规及雨后监测,对出厂水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常规监测。

1.3 检验方法

遵循EPA-821-R-01-025,April 2001,EPA Method 1623: Cryptosporidium and Giardia in Water by Filtration/IMS/FA[4]。

通过囊式滤器过滤,免疫磁分离(IMS,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免疫荧光(IFA,Immunofluorescent Assay)并借助DAPI染色和微分干涉(DIC,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在显微镜下观察两虫的内部特征以确证贾第鞭毛虫孢囊和隐孢子虫卵囊的切实存在,然后进行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某江流域的监测以三个断面为主。

断面一位于上游,断面二、三位于下游不同支流,考察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系,见表1。水厂源水虽不来自检测流域,但同样可检出“两虫”,说明“两虫”确实普遍存在于原水,而出厂水的零检出率则证明目前的净水技术对“两虫”的去除能起到效果,见表2。

2.2 某江监测结果

注:断面一、二、三分别位于某江的三段不同流域,其中断面一位于断面二、三的上游河段。

一年以来,某江的各个采样点都能检出贾第鞭毛虫孢囊,少数情况也能同时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其中以断面一的检出均值最高,断面二与断面三的检出均值较为相似,估计污染源主要在上游。对水样进行藻类定量也发现各采样点中以断面一的藻类含量相对要多。

2.3 源水及出厂水监测结果

注:A-F代表各个水厂。

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出厂水均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孢囊和隐孢子虫卵囊。枯水期的源水检测结果比丰水期的检测结果都要高。枯水期常规监测有1间水厂的源水未检出贾第鞭毛虫,枯水期的低潮监测所有源水都有检出贾第鞭毛虫。

3 结论

(1)?对某江的研究基本上分布于三个断面,设置的采样点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流域。一年来的检测结果(见表1)表明:全部采样点均有两虫检出,其中贾第鞭毛虫孢囊密度为5~125个/10L, 隐孢子虫卵囊密度为0~30个/10L。其中断面一的两虫密度相对较高,分析认为该流域老城区密集,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质一向较差。

(2)?根据调查,丰水期源水的贾第鞭毛虫孢囊密度为0~49个/100L,隐孢子虫卵囊密度为0~30个/100L;出厂水均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孢囊或隐孢子虫卵囊;枯水期源水的贾第鞭毛虫孢囊密度为0~120个/100L,隐孢子虫卵囊密度为0~50个/100L。

(3)?从表2原水在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可知,各水厂取水点源水受原虫污染的情况是存在的,某水厂的原水在特殊时期(枯水期且退潮)的污染尤其严重。所有出厂水样本均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孢囊或隐孢子虫卵囊,依照中国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出厂水中两虫的指导限值为小于1个/10L。尽管在当前的水源水质情况下,存在原虫污染的危险性,但自来水厂目前的强化常规处理工艺还是安全可靠的,出厂水的水质安全还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4)?另外,对原水的玻片进行镜检时可发现不少藻类,估计是藻类与免疫磁分离的磁珠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也可能是随着河泥粘在磁珠上。虽然存在藻类的干扰,但经过DAPI染色和D.I.C微分干涉还是可以将其与“两虫”的孢囊、卵囊区分开。

摘要: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是水源中普遍存在的寄生原生动物,其高致病性严重威胁着水质安全。因此对水体中的两虫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其污染现状。这里使用EPA1623免疫荧光分析方法对某江流域进行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现状调查,并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某市6个水厂的水源水和出厂水进行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某江流域及各水厂源水均存在原虫污染情况,所有出厂水样本均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孢囊或隐孢子虫卵囊,说明经过水厂净水处理后自来水中两虫的去除率还是符合出厂水要求的。

关键词: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源水,出厂水

参考文献

[1]宗祖胜,胡洪营,卢益新,等.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成套分析方法介绍[J].给水排水,2005,31(6):8-11.

[2]章诗芳,孙伟,刘韦宏,等.强化常规处理去除两虫效果的调查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济南: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4,191-194.

[3]宗祖胜,胡洪营,卢益新,等.某市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污染现状[J].中国给水排水,2005,21(5):44-46.

磷对水的污染调查问卷 篇3

“您好,谢谢您参加我们的调查!下面是关于磷对水的污染问题看法的调查问卷,请您在认可的选项前打‘√’,谢谢您的合作!”

1.您身边存在水污染么?

()存在()不存在2.您认为磷对水的污染大么?

()很大()不大

3.您认为生活中我们排放的磷多么?

()很多()不多

4.您对环境与发展的看法是?

()先发展后治理()避免水污染

5.您对生活中含磷物品的使用的看法?

()随便用()尽量少使用

6.你受到过水污染的影响么?

()有()没有

7.说说您对治理磷对水的污染的看法

------------------------------

感谢您对我们调查的支持与配合。

宽甸一中高一十七班

《磷对水的污染》课题组

上一篇:五班读书活动方案下一篇:成都教育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