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演讲稿

2025-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图书馆演讲稿(精选11篇)

数字图书馆演讲稿 篇1

爱雅阁书馆欢迎您

一、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下联对仗贴切,用数应用乘法,合理、自然,而且符合事理。庐山东林寺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 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利用数字法制作对联,可以有多种技巧,如相加、相乘、递升、递减等。下面两联,就分别采用了数字的加減运算和乘除运算:尺谷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再欣赏两副巧妙的数字对联。其一,“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数字对联

”这是明世庙斋醮对联,是袁炜所撰。世庙斋醮对联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

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此联词句与前联大同小异,据传是夏言手笔。⑵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八月,高宗八旬万寿,经坛中有一长联最为壮丽,脍炙人口久,相传为尚书彭元瑞所撰。联云:“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最后再说一则有趣的以数字联取胜的故事。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他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赴京城再次应举。路途遥远,秀才虽然日夜兼程赶路,可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

数字作一联。秀才听后,暗想,我就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以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便脱口说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官暗暗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联。秀才想把这些年自己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这一年解元的桂冠,就这样被这位穷秀才夺走了。

二、数字对联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童子看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七 鸭浮江 数数三双多一只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一个美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五百罗汉渡江 岸边波心千佛子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三、1.清代学者朱柏庐在其所著《治家格言》中有副对联言之谆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济南大明湖有一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3.青岛崂山钓鱼台有副奇特的数字联;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杆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

独钓一海秋。4.湖北隆中三顾堂悬的一副楹联是: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5.四川眉山县三苏祠有一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6.大学士纪晓岚巧对乾隆帝: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至,内多一个春秋。7.清人郑板桥有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8.清朝林则徐有一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数字图书馆演讲稿 篇2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学校数字化学习的重要信息源, 是学校的信息中心, 是学生了解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管理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控,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 为学生提供健康优秀的网络资源。因此, 数字图书馆应开展导航服务。导航服务具体形式可分为两种:主题指南服务和学科导航服务。主题指南服务指按某种主题分类体系编制的一种可供检索的等级结构目录, 在每个目录下提供相应的网址并简单描述, 使学生能通过浏览该目录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学科导航服务指以学科为单元对网上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 并提出简要的内容提示, 按分类目录建立资源组织体系, 实行动态链接, 建立学科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 为学生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学科导引和检索线索。通过以上方法, 可以减少学生上网的盲目性, 使他们在健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获取信息。

同时, 还可在图书馆网站上张贴精神文明和法制教育的内容, 教育中小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抵制各种违法、淫秽、迷信、反动信息。加强有关网络社会的道德行为教育, 帮助中小学生逐步树立起符合网络社会特征的新型道德观。

图书馆数字资源是中华文化精髓的摇篮、世界优秀文化的宝库。图书馆要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创造健康和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二、推进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是传统文化素质的延伸、拓展, 是认知整体素质的一部分, 是社会成员通过终身学习和实践形成的信息品质, 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素质的有机组合。其中信息意识在信息素质结构中是前提, 起先导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特别是信息加工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信息素质健康发展的保证。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新规程》, 突出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强调图书馆要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 要求其“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 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 信息化社会赋予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使命。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库, 能提供数字化学习所需的大量数字化书籍, 各种多媒体视听资源, 以供读者在校园网上快速阅读、应用。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技能, 增强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机读目录、上网浏览、发电子邮件咨询, 培养学生强烈的情报意识、熟练的信息能力。数字图书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数字图书馆中海量的资源, 学生可以开展各种课题的探究活动, 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加强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是推进信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形式。一方面, 图书馆员要积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 深层次参与课程。在小学高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可进行有关图书馆知识的教育, 分年级分阶段开设有关图书情报课的讲座, 把如何利用图书馆作为学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考虑到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图书馆员应加强与学科教师的联系与沟通, 让学科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进行基于学科的信息素养指导。具体说, 在学科教师开设的课程上, 留出1到2节课程时间, 由馆员和教师共同讲授相关知识, 但有分工, 由图书馆员去课堂上介绍与该学科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的种类与基本的信息检索、利用和评价技能, 或由学科教师提出该学科课程重要的信息资源, 由图书馆员介绍这些资源的选择、获取、分析和利用的全过程。这样把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之中, 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教师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师还可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 把信息素养纳入自己的课程目标, 主动寻求与图书馆员的合作, 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 实施乃至评价。

教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 多采用开放式教学。它是一种基于资源的、问题驱动的、探究型的学习。在这种模式下, 学习者以类似科学家的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会经历形成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修正假设等过程, 其间会依托丰富的资源进行信息检索、收集、评价、使用等, 直至问题解决。学习资源的范围包括传统的纸本资源、各种格式和形式的数字资源、人力资源等。这种教学使学生不再仅从课本、练习册等预先设计和整理、简化了的信息之中获取知识, 它引导学生在现实且复杂的信息环境中解决真实的、开放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变成了“教练”、“辅导员”、“促进者”, 图书馆员则由于其信息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优势而成为师生不可或缺的信息顾问、学习与教学的伙伴。

数字图书馆演讲稿 篇3

【关键词】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产业链变革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载体的不断革新,普通大众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方式也随之迅速发生变化。为了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现代化阅读方式的需求,传统的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加工和服务方面予以了不断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图书馆开始诞生并且正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

1、法律法规为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产业链的变革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实现各个环节步骤中的企业的都能实现共赢,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让版权保护真正的达到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数字出版行业积极健康的发展,因此,要想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产业链发展变革能够有序的进行,必须要在法律上对其予以严格的规范。所以要制定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产业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严厉打击盗版、积极地保护产业链,需要从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版权、以及政策体制等多方面多角度将版权严格的置于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围绕着整顿数字出版以及数字图书馆产业链的发展和变革来努力,进而为维护出版市场的良好秩序而不断努力。

2、深入合作,谋求共赢。

努力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开发,切实增加盗版的难度。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的总经理刘成勇先生认为,传统的出版只是在强调“内容为王”,但是在目前的数字出版当中,公众却最极为关注技术与手段的运用。书籍内容提供商的参与度缺乏,致使内容的质量普遍不高。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对内容的宣传,尽力的做好相关舆论的引导。强大的需求是相关市场的前提基础,因此要在源头上与提供商进行技术和设备的合作,尽全力打造出一条有序的绿色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利益,首先要努力谋求各个环节的共赢。只有整体的数字出版的产业链能够协调有序的运作,数字出版行业才能飞速健康的发展,这样也才有相关产业链各个环节步骤中企业的利益可谈。要谋求各个环节的共赢,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合作。

3、统一技术标准。

数字出版产业链另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将出版的流程大大的简化了,同时也将流通的环节缩短了,这样读者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从网站、图书馆、出版社等地方方便快捷的获取数字内容的资源。使出版由传统的物流向信息流的转换、由单一的单向传递转换为互动的双向传递、在侧重点上由以前的产品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产品和服务为主。上述原则体现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上,表明出版活动由传统的图书出版产业已经转换为网络服务业的一部分。要想使信息能够有效的传递与共享应当建立统一的标准,当前的数字出版领域内尚无同一的标准,例如OEB、PDG、PDF、CEB以及SEP 等等。格式不统一致使用户的使用成本额外的增加,这种情况严重的限制了数字出版行业的稳定发展。

4、创新盈利模式。

数字出版从最初的创作再到制造和流通以及消费全部都采取斩新的商业模式来进行运作,因此需要把电子商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的相结合,努力建立出版发行、信息要素和资源公开交易的公共平台,进而最大限度的将交易的成本予以降低,促进数字出版物在市场的流通。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尚未出现相对成熟的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当前主要是通过在线的付费阅读或者下载、广告、网上售书这三种方式作为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信息网络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新型的产业,绝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尚且不够,此外,网上付费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也不够方便快捷,所以,长期习惯于无偿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读者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的在心理上接受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数字产品。数字出版需要将之前的“物以稀为贵”的赢利模式予以打破,书籍的内容资源越丰富、越集中就会越来越好销售。而传统的出版单位所拥有的资源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所以应当和其他的IT企业以及出版社团结合作,开发并构建统一的数字化资源的出版和发行平台。网络短信和移动通信共同创建的“网络—手机”这一新型的传播方式是出版业和IT企业共同合作的典型。在这一过程之中,出版社一方面通过向移动网络提供优秀的内容资源,同时利用其巨大的信息网,为广大读者实时的提供信息和内容的服务,极大的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同时获取了移动网络运营商、出版社、以及读者三方的互利共赢。纵观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的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发展相对成熟,并且还将这一产业链广泛的应用到电影、游戏、电视等众多领域,除了出版书籍之外,利润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出售书籍的内容,例如出售书的电视、电影版权,相关推销书籍的国际版权,此外还有经销和书籍内容有关的产品,例如咖啡杯、广告画、以及挂饰等等。例如,在2005年的美国的电影大片《金刚》上映之时,《金刚》的游戏也几乎在同一时段推向市场,电影和游戏这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从而大获成功。国外的出版集团将产业链延伸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之间具备坚实的合作前提以及宽广的合作空间,然而数字出版市场目前规模庞大,而且目前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所以必须要予以引导和规范。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每个环节和步骤的效率,在更大的程度上同时也取决于各个环节之间整体的协作效率。所以在数字出版产业链变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产业链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金雪涛,唐娟.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与商业模式探究[J].中国出版.2011.(03).

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 篇4

【英文摘要】Briefly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a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构建 篇5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构建

信息构建作为一种新的信息管理理论,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图书馆中,也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数据库与知识资源的`整合利用,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构建理论的具体应用.

作 者:黄立冬 HUANG Li-dong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图书馆,湖南,郴州,423000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年,卷(期):39(4)分类号:G250.76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构建 IA

图书馆数字文献练习题 篇6

1、利用我馆书目查询数据库完成以下练习题:(注意:书的种数和本数是不一样的,一种书一般图书馆会采购多本,一条结果记录就是一种图书信息。)

(1)请问《孤星血泪》是谁的作品?他是哪国人?列举出三种该作者的其它著作。

(2)分类号是“G22”的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图书?(通过主页左方的分类查询链接)馆藏有多少种?

(3)请检索2000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中姓“李”的作者并且是有关于“影视”方面的图书共有多少种,并写出检索条件以及与本人学号尾数相同的记录编号的图书书名、作者、价格,该书目前的借阅状况?是否已借出?馆藏分布情况如何?同时查出我馆收藏有该作者的著作种数是多少?

(4)请用题名途径检索有关“信息检索”的书籍,要求分别用“前匹配”、“任意匹配”和“精确匹配”条件来进行检索,分别查出相应的检索结果。

2、进入我的书斋进行相应的了解和使用。(通过网上续借链接进入)

3、查阅自己的借阅情况。

4、进行一次网上续借操作。

5、了解我馆的其他服务

二、CNKI练习题

1、熟悉CNKI的全文数据库界面及其组成。

2、认真查看帮助信息。

3、下载相应的阅读器,并进行安装。

4、操作练习题。(备注:若题目中未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则检索时,时间范围选择1994至今)(1)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在自己的学科专辑中检索2001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论文。

(2)在医药卫生科技专辑中检索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方面的文献。

(3)在信息科技专辑中查找,在《光学学报》上发表的并参考了朱士群老师文章的文献。(4)在基础科学专辑中检索:查找大气物理学家黄荣辉发表的文章中引用曾庆存的情况;检索黄荣辉发表的文章中自引的情况。

(5)查找Internet技术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

(6)查找“中小企业”以外的有关“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文献。(7)查找赵长林撰写的“课程改革”以外的所有教育类文献。(8)在社会科学2辑中检索G250类的文献数量。

(9)在所有专辑中检索董景荣老师历年来发表文献的情况,并查出该老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任一文章的第一篇参考文献的题名及其作者。(10)在所有专辑中查找,在《重庆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并参考了牟映雪老师文章的文献。(11)统计2005年重庆师范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发表的以‘课程改革’为主题,但篇名里没有出现‘课程改革’这一词汇的文献数量。

(12)查找论述广告与文化方面的文献,但不包含传统文化。

(13)查找论述红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关系方面的文献,且标题中应包含爱情一词。

三、其他数据库练习题

1、维普数据库操作练习题。(备注:若题目中未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则检索时,时间范围选择1989至今)

(1)从期刊导航途径查找一种与你专业或你感兴趣的相关的期刊杂志,并试着以PDF格式下载。

(2)日本的茶道艺术与文化和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请查找有关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

(3)查找我校自己学院的某一位教师的论文收录情况。

2、万方数据资源操作练习题:

(1)利用学位论文全文库查找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文献2篇。(2)通过我校的“万方数字资源系统 之博硕论文(本地镜像)数据库”,查找与你所学专业相同的一篇毕业论文。并试着对文章内容进行复制粘贴。

数字图书馆演讲稿 篇7

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侧为唐槐西路, 西侧为大运东路, 南至2012-21 (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块, 北至龙城大街。建设用地面积约2 hm2。

建筑物东西向长约119.6 m, 南北向宽约94.10 m, 总建筑高度为34.8 m。本建筑物地下为2层 (局部3层) , 地上8层。地下层高分别为:2层3.9 m, 地下1层6.6 m (局部夹层处为3.3 m) , 主要功能为汽车库、变配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设备机房、人防设施;地上层高:1层为4.8 m, 其他各层均为4.2 m, 主要功能为办公、行政用房、数字出版及生产基地、云计算中心、新产品研制中心、食堂等等。总建筑面积86 074.6 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0 682.6 m2, 地下建筑面积25 392.0 m2。地上分为A, B座塔楼和C座板楼。各楼座A, B间, B, C间及A, C之间的连廊连接体采用钢结构连接。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0.2g) ,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Ⅲ类, 基本风压0.40 k N/m2, 基本雪压0.35 k N/m2, 场地标准冻深0.80 m, 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为一级, 框架二级。

本建筑物体型具有一定的特点, 其地下结构连为一个整体, 地上是一个局部下部架空上部连通的整体式建筑, 东侧和西侧在3层及3层以上将建筑物北侧和南侧连接起来, 北侧在6层及6层以上将建筑物东侧和西侧连为一体, 这样整个建筑形成了在地上部分为下部分开, 上部连接的形式 (见图1) 。

2 结构设计

2.1 地基与基础

根据甲方提供地质资料, 本工程办公楼A座、B座、C座及通道1, 2, 3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 基础底标高为-12.10 m;地基处理范围:CFG桩的平面布置均在各楼座及通道内;经地基处理后基底承载力特征值 (fspk) 应大于350 k Pa;而地下车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方案, 基底持力层为③粉土层或③1层粉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20 k Pa。

经计算, CFG桩桩径取400, 桩顶标高为-12.570 m, 有效桩长18 m, 桩端持力层为⑧层粉细砂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0 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大于600 k N, 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 m。CFG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基础设计时, 经过反复核算, 我们在办公楼A座、B座核心筒部分采用筏板基础, 其余部分为十字交叉柱下条形基础。筏基部分的基底反力约245 k Pa, 条基的基底反力约232 k Pa, 两者反力基本接近。基底标高约为-12.10 m, 条基宽度为3.0 m。

办公楼C座也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基础宽度为3.0 m, 基底标高同A, B座, 局部达到-14.0 m。同样基底反力为230 k Pa左右。

通道1, 2, 3部分为筏板基础, 此处由于上部钢结构跨度大, 柱下荷载相对较大, 采用筏基后, 基底反力均达346 k Pa左右, 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 办公楼A座、B座、C座条形基础及筏基的沉降量计算均小于50 m。相邻柱沉降差异及沉降总量计算均满足设计要求。

地下车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 基础宽度3.0 m, 基底标高为-11.800 m。

在所有条形基础与筏板之间及条形基础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水板, 防水板厚350。设计时地下水位的浮力按5 m的水位进行设计, 其中防水板抗浮计算中已考虑枯水期的水位变幅1 m。防水板经计算构造配筋已满足设计要求。

2.2 上部结构设计

1) 结构分段。整个建筑我们采用上分而下不分的原则, 在办公楼A座、B座、C座及通道1, 2, 3在±0.000地面以下连为一体, 在±0.000地面以上各相邻单体之间设置防震缝, 使得将整个看似复杂的连体高层建筑的计算将划分为在±0.000嵌固的6个独立的计算单元进行计算, 避免了因楼座之间高位连接所形成的超限问题。我们对整个结构进行了包络设计, 即采用整体多塔分析与各单体的独立计算。

施工期间, 在楼座与地下车库之间设置用于沉降的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在结构主体完成后浇筑。C座因为长度119.6 m, 属于超长结构, 我们在设计时考虑了一定的温度应力, 在框架梁柱外侧及屋面板面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温度筋, 抵御温度应力, 且C座办公楼在长度1/3位置设置用于温度后浇带, 温度后浇带在地下室结构完成后60 d浇筑。

2) 结构体系。本工程办公楼A座、B座及C座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形式;通道1, 2, 3采用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剪力墙、钢梁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形式;其中西侧通道2、东侧通道3跨度为20.9 m, 北侧通道1为29.8 m~37.3 m。楼面、屋面采用钢梁+钢筋混凝土板的组合楼面体系。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形式。

3) 建筑物抗震等级。上部:办公楼A, B, C座, 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框架等级为二级;通道1, 2, 3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框架等级为二级 (按钢结构考虑) 。

地下部分:办公楼A, B, C座及通道1, 2, 3地下一层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框架等级为二级;地下2层 (含夹层) 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框架等级为三级。

地下车库抗震等级为三级。与主楼连接的相关范围内其抗震等级同主楼的相应部位的抗震等级。

对于地库与主楼连接处的错层部位, 我们采取了提高一级抗震等级的构造措施进行包络设计, 满足了规范要求。

3 结构分析及结果

1) 本工程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采用《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 (2012年6月) 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2) 主要计算结构如下。办公楼A, B座计算结果见表1, 表2。

办公楼C座计算结果见表3, 表4。

北侧通道1计算结果见表5, 表6。

东西侧通道2, 3计算结果见表7, 表8。

4 设计总结

1) C座办公楼, 长度为119 m, 宽度35.7 m, 为超长结构设计, 温度应力不可忽视。温差应力包括板面温差张拉应力, 梁板的轴向冷缩应力, 不同构件比下梁和板在各自存在着不同温度、形成不同涨缩效应时接触界面上产生的剪切应力, 强柱弱梁情况下柱水平推力与柱身作用弯矩的叠加。本工程通过采取外墙保温、在外侧框架梁的纵向通过增设一定数量的纵向腰筋, 在每层柱外侧及角柱来考虑温度应力。同时在屋面板设计时, 也考虑了屋顶板的板面温差应力。温度应力按室内外最大温差来考虑, 这个温差变幅我们按照当地实际情况, 取值不低于30℃。同时我们采取措施, 比如在适当部位设置用于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的后浇带来综合考虑超长结构所带来的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应力。

2) 基础部分:采用CFG+柱下条形基础+防水板。对于条基及局部筏基的沉降计算, 沉降量均控制在50 mm以内。沉降差和沉降总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实现了基础形式的经济性、合理性的统一, 为甲方在基础节约总造价15%左右。

3) 由于本工程功能较为复杂, 层高及净高在建筑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较为严格, 我们在结构梁的选择上经过反复比较, 采用了宽梁设计, 使得各专业功能在层高净高上得到最优化, 同时也将结构在刚度方面及受力方面更趋于合理化和经济化。

4) 大跨度的钢结构连廊高位连接, 原准备钢桁架转换, 通过优化设计, 我们采用密肋的焊接钢梁与钢骨混凝土柱,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 避免了在高层单方向形成单跨框架。且经过计算, 及采取通道层层连接, 使得通道1在高位转换时, 上下层刚度比接近1, 在双方向刚度基本接近。同时也实现建筑功能的最优化, 结构设计参数及各项技术指标实现了经济化、合理化的要求, 得到了甲方的认可和好评。

5) 后浇带的应用。在设计中, 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不同部位留设不同的后浇带。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同时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其注意事项:

a.沉降后浇带设在裙房一侧, 距主楼边柱第二跨内。从基础一直到裙房顶, 用它来减小地基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封闭时间:如果沉降曲线平缓, 可在高层封顶一个月后封闭;如果沉降曲线不平缓, 应延长封顶时间。封闭混凝土采用比原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施工要求:两边梁板必须支撑好, 直到后浇带封闭好后再拆除, 做好基础底板的防水, 后浇带封闭前应覆盖, 勿使垃圾掉入难于清理。

b.温度后浇带设置距离40 m左右。封闭时间:混凝土浇筑后不宜少于2个月, 封闭混凝土及施工要求同1) 。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在设计上, 我们对梁板尽量选用较低强度等级;对于墙、柱不是必需也不应采用过高的强度等级。在施工技术上, 我们也强调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比如:减少水泥用量、慎用添加剂、减小水化热、适量使用缓凝剂等等。

摘要:介绍了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工程概况, 从地基处理、上部结构、抗震等级三个角度入手, 对该项目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计算, 总结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以供参考。

数字图书馆发展探析 篇8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TN7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00-01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Research

Cheng Yingqiu

(Jixi city Library,Jixi158130,China)

Abstract:The digital library is 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formed regional, cross-national information spac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ll be digitally stored in a mass storage capacity of storage systems, computer and network passed to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user by Information, so without time and space limits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words:Digital library;Building;Problem

一、关于数字化图书馆的提出

美国数字图书馆联合会从图书馆员角度将数字图书馆表述为:“数字图书馆是提供各种资源的组织机构,他们选择、创建、提供知识查询途径,解释、传播和保护数字作品,以确保其能够长久使用,从而为社区和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经济的信息服务”。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过于简单化

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简单化,导致人们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步入误区,国内不少建设项目把数字图书馆理解为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和服务的网络化,简单地追求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局域网的信息共享,这种简单化的建设项目只是具备了数字图书馆的某些特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

(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广域网连接和局域网布线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应该从战略高度得到重视。局域网布线作为机构内部的基础设施,是数字图书馆运作的载体,对国内大多数传统图书馆来说,存在着网络布线的更新改造问题,除了结合需求设计外,应尽量从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网络平台的扩充和升级问题。

(三)没有通行的标准化、规范化、标准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查询服务效果以及网上资源的共享。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资源内容的互操作性和可交换性,如XML技术的采用会极大地提高元数据的质量并减少维护元数据数据库的费用。另外,要实现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中文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应采用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

三、如何实现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

(一)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体系建设

1.加强数据库建设。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图书馆之间联网后,数据库将成为读者查询文献的重要资料库。但是,如果上网打开某馆的一个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仅仅是文献线索,这显然是不够的。今后的读者决不会满足所需文献在何处的信息,而是想直接获取所需文献的内容。

2.加强一次文献的建设。

一次文献是指原始的文献资料,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一次文献的载体可以是纸介质的图书、期刊等文献,也可以是光盘、网络版的电子出版物或磁介质出版物,它们所覆盖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与传统的纸介质文献相比,光、磁介质的电子出版物具有纸介质文献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电子出版物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它不仅包括文字内容,同时还传递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第二,电子出版物是数字化的资源,更有利于文献的检索、复制和网络传递。第三,电子出版物具有跨地区、跨行业、跨时空的利用价值。第四,电子出版物信息存储密度高,保存时间长。

3.加强二次文献和虚拟图书馆的建设。

二次文献是指对分散、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归纳、组织成为系统的便于查找利用的资料,实际上就是一个使信息从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数字图书馆的二次文献包括馆藏书目文献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元数据索引数据库和图书馆的虚拟馆藏等。二次文献的建设要注意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只有数据格式符合大家公认和遵守的标准,才可能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间交换数据。

(二)数字化图书馆如何提供优良服务

1.数据库服务要有自身的特色。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的关键。各图书馆应结合本馆特色,充分掌握特色信息在全球分布的状况,挖掘因特网上的特色信息资源,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虚拟资源导航站,有目的、有重点地挖掘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数字化特色网络信息资源,然后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用专业语言标识后,以超文本方式给用户提供链接点,帮助用户无限制和无阻碍地检索信息,提供高效、优质的现代化服务。

2.构建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首先应当解决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著作权的保护带来的被保护者与文献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既要使资源库的收藏真正达到开放和共享,又要对网络上知识产权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即通过合理使用与合理保护取得双赢结局;

其次,结合数字化图书馆特有的信息管理环境与技术条件,通过立法形式和技术层面,形成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著作权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凌秀丽.略论数字化图书馆与现代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5,1:59-60

[2]赵继海.数字图书馆发展若干领域的评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1:16-19

《数字图书馆论坛》论文授权书 篇9

稿件编号:

文题:作者顺序:

如该论文被刊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考虑到《数字图书馆论坛》在该论文正式刊登前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作者同意自该论文正式发表之日起,将其著作权及相关财产权转让给《数字图书馆论坛》。《数字图书馆论坛》对该论文的部分或全文具有但不限于以下专有使用权:汇编权、发行权、复制权、翻译权、网络出版及在全世界范围的信息传播权;许可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并使用;允许以现有及未来出现的各种介质、媒体以及其他语言文字出版和使用;以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和以后出台的法律规定的方式使用。该论文发表后,《数字图书馆论坛》向作者一次性酌致稿酬,该稿酬已含该论文著作权转让的费用。

论文作者承诺:(1)论文系作者(请在方框中划勾):□原创性作品,□翻译作品,□文献综述作品;无知识产权纠纷,未一稿多投,不涉及任何形式之保密义务,未曾以所投期刊使用的语种公开发表。(2)未经《数字图书馆论坛》书面许可,不再以发表该论文期刊使用的语种、任何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发表此文或允许第三方使用该论文。

《数字图书馆论坛》同意,从该论文发表之日起,作者享有其非专有使用权,行使该项权利时应得到《数字图书馆论坛》的许可,但不得使用发表该论文期刊的版式。

《数字图书馆论坛》和作者任何一方违反上述约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关于作者其他权利的约定,可由作者提出,双方协商确定。本授权书自论文发表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同该论文著作权的保护期。

若该论文为职务作品,请作者予以说明,并由作者所在单位与作者共同签署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请按排名顺序填写):

图书馆数字版权问题探讨 篇10

关麓词:数字化

数字版权

数据库数字信息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和印刷型文献一样,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样涉及到版权问题,称为数字版权《Digital Copyright),即作者对其数字化作品或对其作品的数字化所享有的信息权利。数字版权的保护在目的、原则等方面与传统版权保护相似。但是涉及的技术和法律内容更为复杂。1998年美国的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DMCA)正式生效,专门用于保护数字作品的版权。对我国图书馆来说,数字版权还是近几年电子图书馆发展后的新概念,然而已经产生了很多实际问题。可以预计,在今后若干年里,版权问题将会是全球信息资源数字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数字信息传播中的版权问题

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正在或者已经将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作品,作为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和知识导航员,图书馆在数字信息传播中面临着“合理使用”和“复制行为”等数字版权保护的问题。

1.1“合理使用”网络传播作为使用版权的一种新方式,已经受到版权法的规范。我国<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官方文件和官方译文、时事新闻、历史、数表、通用表格、公式等不适用著作权法。《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公民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是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作品及享有著作权的职务作品,保护期载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以上属数字信息传播中”合理使用”部分,所以,图书馆对该类文献可以在不征询作者意见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数字化处理,不存在版权问题。

1.2复制行为除“合理使用”部分之外,其它都属数字版权保护之内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必须慎重对待该类文献。数字化实质是一种复制行为,对作品数宇化的目的是制作与原作品相同的复制件,仅仅是机器完成的数字转换,其中没有人的创造性因素,不产生新的产品。我国1999年12月9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杈规定》,其中第2条规定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复制行为。

2数字信息导航中的版权问题

如同传统图书馆要编制专题文献索引一样,数字图书馆对In-ternet上包罗万象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导航服务让读者尽快找到所需网上信息。链接技术的使用不当除了可能引起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指控外,也会引发相应的版权纠纷。这里牵涉到两方面的法律问题:一方面,是否允许链接;另一方面,不同链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

2.1正常链接行为数字图书馆在组织和管理网上资源时,如果图书馆设置的链接仅仅是链接内部信息的图书馆Web站点,一般情况下揭示的是信息的有效路径,不存在对版权人作品的使用。因此,正常的链接行为不存在版权问题。

2.2超文本链接——内链和外链内链是利用加框技术和埋藏链接技术,用户在设链者网页上点击被链信息时,用户直接访问被链者的具体内容,并且不改变用户地址栏设链者的网址,用户将误以为是设链者本身提供的内容。该链接方式作为系统内部的链接,在同一个版权人的情况下,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外链是设链者链接被链者网址,用户通过点击该网址进入被链者下面所属的信息资源。即设链者仅仅提供有关信息的路径,用户访问的是该信息所在的网站,属于正常的链接,并不在侵犯版权问题。

我国目前的《著作权法》中虽然没有专门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条款,但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在第十条中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一款,给予版权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毫无疑问,根据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将数字化文献上载到网络上向公众发送,肯定属于版权人的一项专有权。换言之,只有在该作品版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作品才可以上载到网络上,否则就是侵权行为。因此,数字图书馆将版权作品数字化后上网提供给用户,必须事先得到版权人的许可,与版权人签订许可协议,并付给一定的报酬。就这一点来说,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3数据库开发中的版权问题

对于数据库的版权保护问题,我国的《著作权法》还没有作出规定。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以及《实施著作权国际公约的规定》第八条,可以将数据库按编辑作品来看待。又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只要具有“独刨性”的数据库,就能获得版权法的保护。

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虽然数据库的内容是原已存在的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的复制品,但将这些已有的作品、数据或其他的材料汇编入数据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数字图书馆不仅要将原有的馆藏图书数字化,还要从全球范围内收集有关信息,并且要将这些大量的、分散的原始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将经过选择之后的对象按照新的组织结构和体系进行分类、摘要及深加工,赋予原本零散而无序的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以新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由此形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不仅为自己的数据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投入了大量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因此,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是具有“独创性”的汇编作品,应该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当他人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时,数字图书馆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与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中,根据读者的需求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选择或编排而提供的定题服务,是一种合理使用。但在图书馆提供网上服务后,却不再合理。一般来讲,图书馆在编制书目数据库中如果能较好地保护作者的权利,不会引起版权问题。对于编制文摘型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按照《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图书馆若能尊重精神权利,在权利人没有禁用声明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网络上传播或传统报刊上刊登的作品进行汇编,但是要注意对网站或报刊整体版权和版权设计权的保护,并应按规定向权利人支付报酬。

数字图书馆演讲稿 篇11

1 数字资源整合技术

1.1 书目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书目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是将多个图书馆的书目数据整合交换, 根据协议规范建立检索系统, 用户可以对多家图书馆的书目记录进行同时检索。与此同时图书目录编目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统一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信息整合机读编目格式标准 (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 MARC) , 对图书进行统一编目, 由此在检索图书时只要输入编目即可快速指定图书。在MARC的基础上对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Bibliographic Records, FRBR) 进行分析建立FRBR模型, FRBR模型将书目根据图书类型、主题内容、出版社等进行分组, 便于用户按类型进行检索。

1.2 基于链接系统的整合技术

基于链接系统的整合技术可分为CrossRef的DOI技术和SFX技术。CrossRef的DOI技术利用DOI数字对象标识系统实现在线学术资源之间高效、可靠、交叉连接, 由此, 图书馆可通过crossRef成员之间的连接定位资源位置。SFX技术是超链接技术可实现图书馆在不同web学术信息资源的动态连接, 其中包括全文电子资源、文献摘要数据库、图书馆在线书目等, 超链接技术通过OpenURI协议将多个数字图书馆资源扩展连接, 其中解析器 (Parser) 实现对元数据进行分析, 动态生成用户可用连接地址, 各个图书馆可将生成的连接地址对应到知识库中, 为读者提供便捷、流程的知识访问服务。

1.3 基于内容聚合的web2.0技术

基于内容聚合的Web2.0技术包括RSS技术、TAG技术、Mashup技术等, 其通过网络资源分配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搭建按需分配资源平台, 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的效率。RSS技术能够将内容的提供者、整合者和用户建立关联, 通过RSS聚合器对图书内容进行收割, 呈现给用户关于图书内容描述, 便于用户快速了解图书内容。TAG标签技术能够显示出搜寻的重点关键词和词条, 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源整合应用, 便于用户检索和浏览。Mashup技术是根据数据提供方的开放策略, 结合目标通过与内容服务器交换少量的数据为用户提供良好的web体验。

1.4 异构资源整合技术

异构资源整合技术提供信息源聚集和个性化检索服务, 其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内容进行整合, 并具体在同一web环境中, 由portal server接收http请求, 调用portlet, 将其产生的内容聚集到portal页面呈现给用户。Portlet container管理portlet生命周期, 并提供运行所需的环境, portlet以java技术处理用户请求信息, 可根据用户特点和角色生产个性化应用界面, 以消息、事件等形式提醒用户阅读, 其与用户兴趣相关联, 提高了数字图书的访问率。

2 数字资源整合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2.1 基于数据整合应用

数据整合是利用异构资源整合技术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逻辑上的聚集, 实现多种资源共享服务。异构资源整合技术通过包装器 (Wrapper) 、协调器 (Mediator) 对数据资源进行集成, 其中包装器可以对异构的数据进行转换包装, 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分别包装, 形成同类型数据包, 协调器以用户导航、检索类型为标准将同类型数据包进行映射和转换, 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 便于用户导航和检索。

数据整合由异构数据源、集成层和应用层构成。异构数据源来自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 其经过包装器将相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包装, 形成同类型数据包, 在集成层中协调器以用户导航、检索类型为标准将同类型数据包以统一的方式显示在用户浏览界面中, 便于用户对同类型数据进行利用, 应用层是用户通过导航和检索寻找数据的方式, SFX技术在用户导航和检索数据中可以实现在不同的数字图书馆之中进行跨平台的搜索, 生成资源的动态连接, 可快速到达所需数据存放图书馆中进行阅读。

2.2 基于信息整合应用

信息整合是通过协议标准将各个独立的信息实体建立相互关联的整合应用。其采用书目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将不同位置、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数字图书馆的书目数据整合交换, 根据协议规范建立检索系统, 由用户实现跨图书馆平台的信息检索服务。基于链接系统的MetaLib/SFX技术将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 读者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访问多个平台的信息, 有效提高数字资源的综合利用。

信息整合需要经过四个部分, 其中包括信息源、信息加工、信息集成和信息应用。信息源来源于本地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和与之通过协议相关联的其他数字图书馆, 信息加工采用信息整合技术FRBR, 在此过程中提供题名、主题、作者、时间等检索途径, 建立 (E-RModel) 关系模型, 根据用户需求对资源进行选取、整理、标引和连接, 建立标准化异构资源连接, 统一整合到用户本地数字图书馆资源数据库中, 进行信息集成, 根据协议标准为用户提供访问接口, 由此, 用户在应用层可实现信息整合服务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

2.3 基于知识整合应用

知识整合是以知识方向、知识内容等进行近似整合, 将同类型、同领域、同出版单位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起提供给用户阅读。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 可通过内容聚合的Web2.0技术为用户建立以学习方向、研究领域、个人兴趣为方向的RSS、TAG和Mashup, 用户在进行知识内容检索和阅读过程中, 可自动采集和分析用户阅读兴趣, 通过推荐、订阅等方式帮助用户关联阅读。

基于知识整合可分为应用层、表示层、构建层、加工层和数据源。数据源来源于多个数字图书馆, 采用异构资源整合技术将数据源中的资源进行加工, 对用户兴趣图书资源进行选取、整理和加工, 采用CrossRef的DOI技术对资源进行交叉定位, 构建出知识词表, 在用户进行相关主体检索和导航时, RSS技术将相关数据源进行割切, 提供给用内容摘要, 在固定位置展示相关知识信息, 便于用户快速关联阅读。

摘要:围绕数字资源整合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分别对书目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基于链接系统的整合技术、基于内容聚合的web2.0技术、异构资源整合技术进行阐述, 再结合数字资源整合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数据整合、信息整合和知识整合应用进行研究, 提出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数字资源整合技术,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民君, 张精理, 刘小谦.SFX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1 (2)

[2]蔡焰辉.DOI系统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 2010 (4)

[3]郭卫宁.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6)

[4]肖希明, 唐义.国外多领域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 (4)

上一篇:中秋节思念亲人的作文下一篇:经济分析会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