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的拼音(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语拼音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汉语拼音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i、ei、ui,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2、会看图拼读这四个复韵母构成的音节。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复韵母ɑi、ei、ui,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ɑ、、e、i、u、ü的四声。
2、这六个叫什么韵母?(单韵母)
二、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新韵母,叫复韵母。
三、教学复韵母ɑi。
1、看图说话引出ɑi。
图上画着一只长颈鹿和一只梅花鹿。长颈鹿的个子高,梅花鹿的个子矮。
也可让班上两个同学上来比高矮,让学生说:“╳╳和╳╳比高矮,╳╳高,╳╳矮。”
矮(ǎi)的第一声怎么念?出示卡片ɑi。
2、教学ɑi的发音,认清字形。
(1)教师范读、领读。
(2)发音要领:先发ɑ,紧接着把舌头的位置向i移动。ɑ读重些,i读轻些,合成一个ɑi。训练学生从慢读到快读。
1、让学生对比听辨ɑ—ɑi。
ɑ的发音从开始到结束,口形始终不变。ɑi是先念ɑ,接着很快滑到i,口形要动,让学生反复练读。
4、四声练习。
让学生注意,ɑi的调号标在上ɑ。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如:
āi:我挨着你,你挨着我。
ái:冬天来了,到处都是皑皑的白雪。
ǎi:姐姐高,弟弟矮。
ài: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
汉语拼音教案 篇2一、教学要求: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y、w和单韵母的拼法;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它们的四声。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声母y、w的发音,记形和正确书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四声。
三、教学准备:PPT、卡片
四、教学过程:
1、抽读字母卡片z c s zh ch sh rzi ci si zhi chi shi ri(复习整体认读音节与声母的区别)
2、说说i、u的名称(单韵母)
1、出示语境图;
2、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3、师:妈妈这么关心宝宝,那么我们来看动物妈妈怎么做的说说圆圈内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4、教学语境歌;
(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
师范读、领读
5、师:y和w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两个声母,这堂课我们们先学声母y。
1、教学声母y的读音
(1)、幻灯:图上画的是什么?
(2)、把“衣服”的“衣”读得轻短些,就是声母y,也叫大衣。发音时,同韵母i有点相似,但是声母y要读得响而长,韵母i要读得轻而短。
(3)、范读、自读、指读。
2、教学声母y的字形
(1)、声母y像什么?
顺口溜:古人衣领y y y 大树杈y y y
(2)、声母y的写法
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弯,两笔写成y y y
(3)、学生描红
3、教学声母w的读音
(1)、幻灯:图上画的是什么?
(2)、把“乌鸦”的“乌”读得轻短些,就是声母w,也叫大w。发音时,同韵母u有点相似,但是声母w要读得响而长,韵母u要读得轻而短。
4、教学声母w的字形
(1)、声母w像什么?
顺口溜:屋顶相连www
(2)、声母W的写法
第一笔斜下斜上,第二笔斜下斜上,两笔写成www
(3)、学生描红
(1)、声母y大衣,单韵母i小衣,小i小i胆子小,出门要由大y带,大y和小i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
(2)、比较yi和Y的区别
(3)、yi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yī yí yǐ yì
医 姨 椅 意
指名读、齐读
(4)、练习四声儿歌
妈妈是医生,阿姨来看病,坐在椅子上,妈妈注意听。
(5)、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及四声
(6)、大y和小i、都是好朋友,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急急忙忙跑到y后面,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连帽子都跑掉了。
(7)、yu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yū yú yǔ yù
淤 鱼 雨 玉
指名读、齐读
(8)、教学整体认读音节wu及四声
(9)、学习儿歌
声母y,韵母i,两人站一起,就是音节yi。
声母w,韵母u,两人坐一处,就是音节wu。
y和,一相遇,两点就省去,变成音节yu。
五、巩固练习
1、抽读音节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区别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y i ya yu yi
六、作业
抄写声母yw一行。
汉语拼音教案 篇3教学过程:
一、复习“i u”及带调的“i u”。
二、学习单韵母“ü”。
1.观察字母“ü”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ü”。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ü”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ü”的形
(1)问:“ü”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ü”的形呀?
(2)看图,它与“ü”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ü ü ü”。
3.学习“ü”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ü”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ü”标四声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 ǘ ǚ ǜ”。
(3)自己试着读读“ü”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声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ü”的四声。
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ü”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时纠正学生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三、读儿歌
1.出示书中的儿歌内容,读读红色的单韵母。
2.教师范读或请学生读。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
4.同桌同学互读。
5.指名读。
四、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个单韵母“a o e”,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就是单韵母“i、u、ü”。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单韵母,分别是“a o e i、u、ü”。你们能试着背一背吗?同学们学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要想把拼音字母学扎实,回家要多读读书呀!
附:板书
汉语拼音教案 篇4i u ü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3.学会使用四线格.重点
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难点
学会iuü的四声,读好二、三声.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一、指导复习单韵母a、o、e
出示卡片,齐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语拼音第2课
二、学习i、u、ü的读音及四声
1. 教学单韵母i
(l)(出示第一幅图)问:你发现了什么?(一件衣服)
(出示i的卡片)问:你会读吗?正音、指名读.(2)掌握i的四声
出示i的四声,问:谁想试着读一读?正音,指名读,齐读.2.教学单韵母u
(1)(出示第二幅图)问:你知道了什么?(一只乌鸦,u和乌鸦的乌发音一样)
指导读,指名读.(2)学习u的四声
分小组试读,指读.3.教学单韵母ü
(出示第三幅图及ü的四声 ü问:你想到了什么?
范读、齐读、领读.三、复习iuü的四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iu{的卡片,指读iuü的四声.二、指导学习iuü的笔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线格中的i u ü 问:它们各占在什么格?(i、ü占中格和上格,u占中格}
2.教师示范书写:i u ü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三遍.注意ü的笔顺:先写u,再对着两个竖右弯的竖写两点.3.让学生再练习三遍i、u、ü
三、总结
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二课,掌握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形及书写.四、布置作业
1.将iuü的四声在家庭作业本书写一遍
2.朗读课后短文
汉语拼音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学会a、、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重点:a、、e的音、形教学。
难点:掌握的发音,学会a、、e的四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a、、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e的四个声调,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因为学会了汉语拼音,你们自己就可以读带有拼音的故事书,而且还能学会很多的汉字。
我们先来学习三个单韵母,齐说“单韵母”。
二、学习a、、e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l)演示,问:它们在干什么?(一位医生阿姨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检查嗓子,小姐姐张大了嘴巴发出a的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a,它就念a,发音时嘴巴要张大,读音要拉长些。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指名读,齐读a。
(2)认识四声,掌握a的四个声调
“a”是单韵母,出示四声卡片,ˉ、ˊ、ˇ、ˋ,这些就是四声符号。
我们先给a戴上一声的帽子,读1(板书:1)范读,指名读,一声要读得很平,记住:一声平。
(出示二声符号)这是二声,把它戴在a上,读2(板书:2)范读,指名选,二声要往上扬,记住:二声扬。
(出示三声符号)这是三声符号,戴在a上后,a要读成3(板书:3)范读,指名
读,三声发音时要拐旁,叫“三声拐弯”,再指名读,齐读。
(出示四声符号)这是四声符号,a戴上它后就读4(板书:4)范读,指名读,发四
声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声降”,指名读,齐读。
复习声调规律,齐背儿歌:一声平、二声杨、三声拐弯、四声降。
2.教学单韵母
(l)看图,指明说图意。
(公鸡在打鸣,喔喔地叫),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单韵母和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喔喔”声很像。
(出示单韵母的卡片)指导发音:嘴唇要拢圆,范读,齐读,指名读。
(2)掌握的四声
依次出示的四声,分别问:这是几声?怎样读,练习发音。
3.教学单韵母e
(1)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鹅”的音读平了就是e的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单韵母,指名读,齐读。
(2)在学习a、四声的基础上自学e的四声
分小组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出示a、、e的卡片,复习发音。
2.出示a、、e的四声卡片,依次读,打乱顺序读。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一课,认识了三个单韵母a、、e并且掌握了它们的四
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直接熟练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2.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3.能正确书写a、、e。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谁想念给大家听?
2.齐背四声儿歌
3.复习发音:1 4 % 5 $ 1 7 6
二、认识四线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问: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哪格是上格、中格、下格。
三、教生书写a、、e
l.学习a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学生书空,并在练习本写三个a。
2、学习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也占中格,一笔写成,学生书空,并在本上写三个。
3.学习e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间写横,然后连着写左半圆。注意:e是
一笔写成的`。学生书空,在本上练习。
4.小结:a、、e都占中格,并要占满格。
5.学生练习书写。
教给儿歌:张大嘴巴:aaa
拢圆嘴巴:
扁扁嘴巴:eee
五、总结
我们认识了单韵母a、、e,掌握了它们的音、形及书写,又认识了四线格,学会了如何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字母。
六、布置作业
1.在家庭作业本上将每个单韵母的四声书写一遍。
2.练习朗读短文。
一、教学目标:
1、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和拼读。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儿歌。
2、初步掌握三拼连续的拼音方法。
3、认识五个生字,字母儿歌。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光明媚,许多小朋友都来到了大自然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
请小朋友们看书本上的图,两个小朋友也来到野外观赏春天的美好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美吗?你想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到这里玩吗?
生:……
师:那么,你应该向你的爸爸妈妈好好介绍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们先来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有蓝天、白云、绿树、小草、池塘、小蝌蚪,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喝水
师:噢!小朋友们看,鸽子的嘴巴里还衔着一跟树枝呢。
生:这是“鸽”。
师:你真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妈妈教的,学前班学的。
师:那你能教教大家吗?
生:……
师:我们记的时候还可以用上顺口溜“鸽子鸽子,鸽鸽鸽”
生:跟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生:老师,小蝌蚪是字母“”
师:你也把它教给其他小朋友好吗?
生:……
师:那还有最后一个字母小朋友知道吗?
生:……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念这三个字母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手放在喉咙这里,感受一下它们三个发音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爱学习,自己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又能读字母,还有顺口溜来记。小朋友们刚才学的这三个字母呢也是声母家的,下次帮它们找家的时候可不要找错噢!
生:……
师:那么,当三个声母在一起时,你们能把它们区别开来吗?小朋友们自己试着练读三个声母。
生:练读
师:老师这儿有首儿歌《小白鸽》: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呀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师:好,现在先请小朋友们自己练写,看看老师不讲,小朋友们能不能写正确,写漂亮。
生:练写
师:小朋友们都能自学了,写得真好!你们都写了,老师也应该来写一写,练一练,我们来看看老师有没有把它们写漂亮。
生:……
师:好,学会了这三个声母之后呢,我们也要帮它们来找好朋友。先来给“
汉语拼音教案 篇7一.教学目标
总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
阶段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教学内容和各局部关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低幼衔接,抓好教学常规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4.关于书写的问题
四.课例设计《b p m f 》
一.汉语拼音教学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规范总目标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在阶段目标中有具体的描述: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其中“认识大写字母、熟记字母表”是二年级的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上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目标是一个
阶段性的目标,它贯穿于整个第一学段。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汉语拼音是开学后一两个月内的任务,希望两个月内让小朋友掌握汉语拼音,能够个个过关。就像以前我们也曾经搞过汉语拼音的过关、测试、验收等形形色色的考试一样,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种摧残小朋友的教育——用枯燥的、艰苦的训练,打击了小朋友对知识的渴望、扼杀了小朋友学习语文的兴趣,挫伤了小朋友识字的欲望。所以我们在教汉语拼音时,定位一定要准,要把拼音教学放在整个学段中进行。不搞过关、验收等急于求成的考试。汉语拼音的教学要与识字、发展语音结合在一起,不能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
二.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和各局部内容间的关系。
汉语拼音共15课,分4个局部。第一局部(1—2课),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局部(3—9课)教学23个声母和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包括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三局部(10—12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和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括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四局部(13—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和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括一些有介音的音节)。四个局部各布置了一个练习,用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综合练习。
每课一般包括:①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1—9课还布置了字母的表音表形图);②汉语拼音书写教材;③方框内要求同学练习、拼读的常用音节;④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⑤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此外,每课配有相应的“语境歌”。课本上布置了6首,以“汉语拼音儿歌”为题,并配上了汉字。其余均布置在教学参考书中,可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三.汉语拼音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低幼衔接,抓好教学常规。
新生初入学,对一切充溢了好奇,求知欲很强。由于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基础,所以个体差别也很明显。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就已经学过一局部汉语拼音,那么上课时教师的教学就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于是他们或插嘴回答、急于表示自身,或感觉无味、开小差自行玩耍。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应把这些情况当作新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比方采取集中授课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发挥集中授课的指导优势,又体现小组学习的合作优势,让先学一步的同学有事可做:他们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发挥骨干作用,使他们的求胜心充沛得以体现。同时让后学的同学有一个练习、跟上的训练平台,他们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得到更多练习和被指导的机会,以求更快地融入到学会的队伍中来。这样我们就在充沛地尊重小朋友个体差别的同时,既培养了同学的合作意识,又达到了训练目的。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新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但许多小朋友在两个月的学习之后,表示出了厌学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扼杀了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年级教师更应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猜谜、小组合作等;多采用褒扬、鼓励、奖励、评优等等能让同学获得成绩感、树立自信心的评价方式。让小朋友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同学的学习热情。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首先是关于情境图与语境歌,它只是激发同学兴趣、协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仅仅是为同学学习字母提供了一个语言背景和环境。教师注意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同学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要始终把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字母、韵母作为重点。
重点是培养同学准确的拼读音节的能力。对146个常用音节,只要求能够准确拼读、进行适量描红、誊写,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拼读要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以往我们在搞拼音验收时,老师们更多地是把拼读技能的巩固与训练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拼音的识字功能。本册课本在编排上就注意了这一点,在每个练习中布置了《认一认》这项内容,让同学通过看图认识事物,通过拼音认识汉字,满足了同学急于识字的欲望,同时在同学识字中进一步巩固了汉语拼音。而所认识的这些字都为基本字,为后面同学大量识字又做了铺垫,真是一举三得。
4.关于书写的问题
书写的重点在于写字习惯的养成。写字过程中,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时观察范字的习惯、按笔顺写的习惯、写完后检查的习惯、簿本的整洁等,这个过程的重要意义远远甚于字写得好与坏。也就是说:写字的过程要比写的结果来得更重要。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过于看重小朋友字写得是否又快又好,而应十分重视同学写字过程中的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同学一入学、初握笔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同时在写字过程中要注意小朋友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化,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儿童的练习。防止简单、重复的誊写。大量的书写作业会使同学感到疲倦、无味,导致不写作业、厌恶学习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在这方面,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好方法,比方课堂上布置书空训练、口头书写、同桌互相写在对方手心上并检验等等。教材的配套习字册上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描红、仿影的练习布置多,临写的练习布置少。有的老师还设计了趣味性强的书写练习,如《看口形写字母》、《听儿歌写字母》等,目的都在于提高兴趣防止重复。
四.结合《b p m f 》谈谈教学中我们如何操作
这一课同学要学会4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看图拼音带调音节和拼音词,学读轻声。教学中,第一课时我们可先引导同学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启发同学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个包括bo、po、mo、fo 四个音节在内的语境来,然后学习语境歌,最后剥离出b p m f 四个声母来认读。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学挂图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语言环境,只要小朋友们能理解图意,引出b p m f 四个声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图意上花太多时间,以免喧宾夺主,把一节拼音课上成半节看图说话课。也不一定都要求同学背诵语境歌。把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学习的语境歌京戏成了指导背诵的资料。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带领同学多种形式练读、练背诵语境歌,结果舍本逐末,同学儿歌背得琅琅上口,可是字母却不能熟练认读。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防止的。那么这一局部我们就可以这样组织教学:
师:(指图)爸爸带小朋友去看什么呀?
生:大佛
师: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挂出卡片f)
以此类推引导同学认识b、p、m三个字母。
接着进入指导发音这一环节。指导发音是这一课时的重点。要明确教给同学发音方法,反复示范让同学认识发音方法。多种形式练习让同学体会发音的要领。如有的老师用小纸条摆在口边发b、p两音,让同学形象直观地认识到b、p发音时气流强弱的对比。声母的发音特点是又轻又短,我们可以与前面学过的音韵母的发音特点进行比较。让同学认识、领悟。
同学从这一课开始学习拼读音节,掌握拼读方法就是第二课时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拼音教学的难点。在这一课里要先指导同学看懂拼音方法示意图,小猴把两张卡片往一起推,表示“b”和“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ba”。接着教师要向同学讲清拼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边猛一碰。最后师范读,同学跟读,反复实践体会要领。也可以采用直呼教学法:摆声母的口形,发韵母的音,一口呼出。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拼读法或直呼法来教学。
第三课时教学带调音节的拼读和四声读法时也可以从表音表意图入手,先让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指导同学练习拼读带调音节和四声读法。要把读拼音词与认识事物、练习说话结合起来,让同学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知道音节是有实际意义的。教学中可利用画面意思引导同学说话,把这些音节组合成语句进行表达,对本课学习到的b、p、m、f 四个声母和它们分别组成的音节和拼音词进行综合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说话训练中,应重点练读的轻声词语如ba ba , ma ma,告诉同学轻声音节不标调号、读得轻而短这两个特点。
同学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定调有困难,可采用以下三程教法:一是音节数调法,先用声母和基本调(第一声)韵母相拼,再一声一声数到这个音节为止。刚开始学拼读,可以用这个方法。一是音节定调法。用声韵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音节如b-a-ba。三是韵母定调法。如:b-a-ba。这三种方法由易到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时教授。第三种方法直截了当,儿童拼读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在音节教学中,老师们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依靠教师领读,而要致力于同学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也不要始终按音节表的顺序拼读,而应和时地让他们利用卡片,打乱顺序认读,进而练读拼音词、拼音句,以训练同学见形知音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进行训练,如《猜猜要发什么音》,《读儿歌、记字母》、《小猴读拼音》等活泼多样的游戏性的练习,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汉语拼音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比方如何进行综合化、实践化、整体化的汉语拼音复习,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同学掌握拼读的方法等,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汉语拼音教案 篇8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刚才兔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她说他们庄园里的胡萝卜丰收了,想请我们一(5)班的小朋友去玩一玩,大家想去吗?听说我们要去庄园玩,单韵母家族的六个兄弟也赶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打乱顺序出示6个单韵母,学生读)今天,韵母队伍还要增加3个新成员,为了留出些位置给新成员,谁能给这六个兄弟排排队?六兄弟的队伍应该怎么排呢?
二、学习ɑi ei ui
(一)学习ɑi1、引出ɑi
(师:重新排队后,我看到ɑ和o紧紧地挨在一起,你还看到谁和谁紧紧地挨在一起?生答。)刚才几个小朋友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什么字?答:挨。再说一遍。听到这么多小朋友热情地叫他的名字,我们韵母家族的第一个新成员出场了。他的名字就叫“挨”(出示ɑi)。
2、认识ɑi
你发现这个韵母和我们以前学的韵母有什么不一样吗?(ɑi是有2个单韵母组成的,ɑ和i紧紧挨在一起组成ɑi)。
像这样,两个单韵母挨在一起组成的新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3、读准ɑi
跟着老师一起再来叫叫这个复韵母的名字吧,ɑi。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嘴形。嘴形由ɑ滑向i时,中间气不断,要一口气读成ɑi。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记住他,ɑi给自己编了句儿歌:ɑ在前,i在后,挨在一起 ɑi ɑi ɑi。生若干,说一说。
4、教学书写(板书ɑi)
5、标调,读ɑi的四声
马上要出发去庄园了,ɑi拿出了一顶会变声的帽子,可这帽子该给谁戴呢?给哥哥ɑ,还是给弟弟i?(生答并说理由)
帽子究竟该给谁戴呢?听听下面这个故事,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师:单韵母家族有一顶会变声调的帽子,但六个单韵母兄弟从来不会因为只有一顶帽子而吵架,因为他们有这么一个规定,出示:有ɑ先找ɑ,没ɑ找o、e,i、u并列标在后,一上标调去掉点。)生跟读;指读;齐读。根据这个规定,你来判断一下,帽子该给谁戴呢?带上帽子的ɑi你还认识吗?读一读。(指读;齐读)
你能用其中的一个ɑi说一个词或一句话吗?(生说)
(二)学习ei1、引出ei
好大的萝卜,兔妈妈的庄园里还有更大的萝卜呢,不信你们瞧。(播放《拔萝卜》flash)
大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只听他们都在说:诶哟,好累啊!(小兔子、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猫、小羊儿)说:诶哟,好累啊!(学生模仿说一说)我们一起说“诶哟,好累啊!”
2、认识ei
唉哟的“唉”,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复韵母。(出示ei)师范读,生跟读,提醒注意嘴形变化。你能编儿歌记住它吗?(e在前,i在后,挨在一起ei ei ei)
3、教学书写(板书ei)
4、读准ei及其四声调
ei要戴帽子,你们还记得戴帽子的规则吗?(请一生说)ei的帽子应戴在哪个字母上面呢?
戴上帽子的ei你还认识吗?(指读、同桌合作读)
(三)学习ui1、引出ui
看到那么多小朋友来到他们的庄园,小灰兔远远地就跟我们打起了招呼,“喂,你们好!”这时,山谷里传来了回声“喂,你们好!”你们想不想模仿山谷里的回声啊?一起来试试看。
师:喂,你们好:喂,小朋友们好;喂,欢迎你们……(生回声)
2、认识ui
小灰兔跟我们打招呼时的“喂”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三个复韵母ui(出示ui)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3、教学书写(板书ui)
4、读准ui及其四声调
ui要戴帽子,帽子该给u戴还是i戴呢?你还记得戴帽子的规则吗?
戴上帽子的ui你还认识吗?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三、课堂小结
一、组织游戏, 化静为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一年级新生仍保留着入学前的生活特征, 非常好动, 拼音教学如果不能适应这一特征, 效果肯定不佳。因此, 我注意运用游戏这种形式来满足儿童在学习拼音时的好动之心。
1. 点名字
根据老师给每个字母编出的名字, 如小辫儿 (a) 、小拐杖 (l) 、小伞柄 (t) 、小椅子 (h) 等,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点名字, 一名学生去发卡片。这样, 每点到一个名字, 就有一个学生站到前面去举起卡片说出这个字母的形体和读音。23个声母全部点完后, 请一位学生当队长, 其他学生按照声母顺序排好队, 大家一起唱字母歌。
2. 找朋友
老师手持字母卡片u、ü, 问学生:“谁愿意和我交朋友?”这时, 手拿字母卡片j、q、x、l、n的学生走到前面, 站成两队。老师再问学生:“你们说, 我手中的u和ü, 能跟哪一队相拼呢?”然后, 全班同学读ju、q u、xu、lu、nu、lü、nü。这种练习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拼音的规则, 不需要死记硬背。
3. 标调游戏
在学习给复韵母标调的时候, 我把a、o、e、i、u、ü按顺序排好, 告诉同学们:“a、o、e、i、u、ü, 他们是六兄弟, 标调要找老大, 老大不在找老二, 一直找到小弟弟, i、u是双胞胎, 在一起就标在后。”
二、设置趣题, 寓教于乐
为了培养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 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好奇之心, 我在拼音教学中精心设置各类趣题, 寓教于乐。拼音教学中让孩子们玩中有学, 学中有玩, 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
例如在《ai ei ui》这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 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融入生动的情境中去。以“今天, 我们请来ai ei ui当导游, 带我们到拼音王国去游玩。”“来到拼音王国, 就有很多老朋友来欢迎我们, 看看谁来了?”等导语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老朋友就是与本课相关的声母) 。同学们复习了声母, 接着又被老师富有吸引力的语言给吸引了:“ai ei ui和这些老朋友在一起最喜欢玩拼音碰碰车了, 看ai先和b玩起来了, 听, 他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通过教师的诱导, 学生学习了三组声母和韵母相拼的音节。学了音节的拼读, 老师又借助这样一句话把学生引领入另一个情境学习音节词———“ai ei ui见我们小朋友刚才读书读得那么好, 所以决定请我们去他们的家做客。看, ai ei ui的家到了, 看了他们的家, 你有什么想说的?” (课件展示一间整洁的小屋, 墙上挂着幅梅花图, 墙边立着一个书柜, 屋子中间的茶几上放着一棵白菜, 当向相应的图片点击时, 弹出音节词) 学生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学得兴味盎然, 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接着, 老师又说到:“因为大家学音节词是那么认真, ai ei ui可高兴了, 所以他们要带我们去“动画城堡”看我们喜欢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观看《龟兔赛跑》, 然后一边交流, 一边在课文挂图上贴出相应的音节进行音节短语———wūguīpá;bái tùs huì的教学。”
三、开展竞赛, 以比促学
根据儿童都有一颗好胜之心的特点, 我在拼音教学中注意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 以比促学。
1.“拔河”比赛
将容易混淆的声母b、d、p、q, 难读准的平翘舌音z—zh、c—ch、s—sh, 难区别的前后鼻音及复韵母an、en、in、ang、e ng、ing、a i、e i、ui、iu等制成卡片挂在黑板上。竞赛开始后, 教师出示拔河图片, 让分为两组的学生轮流上来取一张卡片, 若读正确了, 就贴在拔河绳上属于正确的一方, 看哪一方读正确的多。
2. 登山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 山顶上画了一面红旗, 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参加游戏, 一组取名“淘气蓝猫队”, 一组取名“数码宝贝队” (队名是学生们自己取的) , 每组学生轮流认读一个音节或音节词, 每认对一个音节或音节词, 一方就向山顶前进一步, 看哪一队先登上山顶, 拿到红旗。这个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展开拼音学习,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的精神, 全面提高了学生在竞争中相互交流的意识。
四、学以致用, 品尝乐趣
1. 课外阅读
利用班级所订的《小学生拼音报》《小学语文报》等报刊, 在早读课、自习课时间进行朗读、讲述, 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以后再介绍一些适合学生的拼音课外读物, 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尝学习拼音的乐趣, 同时能真正掌握拼音这把金钥匙。
2. 拼拼写写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 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具体的音节时, 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得着。还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品贴上一个自己写的拼音标签, 把家中的生活用品、家具、电器都贴上这样的标签, 当孩子们自己给冰箱贴上自己制作的拼音标签时, 兴奋与快乐溢于言表, 因为他们真正感到学的拼音有用了。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用拼音, 教师可用拼音给每个孩子写一封信, 信中有的是夸奖孩子的话;有的是建议小朋友去读拼音读物;还可以是一首儿歌……
一、发现的问题
(一)关于字母表读音
为了便于在汉语中称说,《方案》为字母表规定了一套名称音,此外每个字母有它们所代表音素的本音,韵母还有方便教学的呼读音。三套音读法并不一致,再加上还有一套极强势的英语名称音,字母表的读音就很容易混淆。这个问题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很明显。我们曾走访过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他们都指出小学生在学习字母表的时候常常把英语中的读法和汉语中的读法混淆(事实上,小学教育中还不涉及字母本音,并且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所教的字母表的读法实际是呼读音)。小学之后的拼音教育基本是空缺,英语名称音很快成为主导。等到了本科阶段再告诉学生名称音、呼读音、本音等概念时,问题就出来了:首先是呼读音和本音分辨不清,其次对于名称音更是如同初见,甚至还有“积习难改”地用英语读音拼读汉语音节的情况。
(二)关于注音字母
《方案》在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中都标有注音字母。这样做在拼音字母推行初期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方案》的学习和推广。不过到了今天,注音字母至少在大陆地区已经不再使用了,加之本身也存在诸如记音不精确、不便于语音分析等问题,它的价值和作用已经无法体现,放在《方案》中基本形同虚设。
(三)关于韵母表未收入的-i [ι ]、-i [τ ]、ê、er
首先有一个定量的问题。这四个韵母没有收入,只在附注当中提及,就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不明就里的人往往误以为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只有35个而非39个。
用i兼代舌尖前元音[ι]和舌尖后元音[τ],是《方案》的一个创举。“它可以省去最吃力不讨好的创造新字母的麻烦,可以避免双字母增加音节拼写长度 、加符字母书写不便等缺点,同时还有音位互补归并、节省字母用量、兼顾历史音韵等优点。”但不把它们放在韵母表的恰当位置,绝大多数学生会把它们当i一样看作齐齿呼韵母,至于这些个优点,在学生们看来也和它们所处的位置一样不起眼。
ê在普通话中极少单用,除了用于叹词“诶”。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诶”后标明又读音ei,而在计算机输入时只能用ei音;ê在复韵母当中出现在i和ü后表[ε]音,但这两个韵母的实际拼写形式是ie和üe。也就是说,ê除了在韵母表附注中出现,别的地方我们是看不到它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定要求学生在分析音节时在ie和üe中分析一个ê出来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er作为单韵母往往被漠视。由于er用作韵尾时被r所代替,学生在对er进行音节分析时总把它当作复韵母。
(四)关于字母转写
这实际涉及到字母与音素的对应问题。《方案》设计的字母与音素的对应关系是明确的。但出于拼写方便、阅读醒目、易于区分手写体等方面的考虑,[au]、[iau]、[ou]、[uη]、[yη]分别用ao、iao、ou、ong、iong表示。即在这五个韵母中, ao/iao和ong中的字母o表示[u],而ou中字母o表示[o],io表示[y]。这显然与字母和音素的对应关系有矛盾。当然我们不能够把作为注音识字用的字母系统和普通话音位系统完全等同,但我们有必要在这种字母转写的利与弊当中作出权衡。这种转写至少造成了以下两种问题:第一,影响到音节分析和韵母归类。这五个韵母的韵头或韵尾分析错误的频率极高,iong往往被分解为i/o/ng这样三部分;如不特别说明,学生不会理解为什么ong是合口呼韵母、iong是撮口呼韵母,即使理解了,习惯使然,在分析的时候也容易犯错。第二,直接影响发音,造成误读。拼音的制定是为了记录和表示语音,同时它也能够指导和影响实际语音,学了拼音的人会有意识地照着拼音来发音。ao/iao的归音不到位、ong读成[oη]的现象已经具有普遍性;另外,ou读成[ou],由于动程太短,听感上容易和uo[uo]相混。
(五)关于拼写规则
1.iou、uei、uen的省写。这条省写规则带来的问题同样存在于音节分析和发音两个方面。“从音系学的角度说 ,全拼式可以显示汉语韵母内在的系统性”,但出于对字母拼写设计和汉语拼音运动传统的考虑,《方案》制定了省略韵腹的拼写规则,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全拼的写法根本不会出现。这自然影响到学生对这三个韵母的分析也往往丢掉应有的主要元音。至于发音方面,则是韵母读得偏窄、偏紧(留学生当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2.ü上两点的省略。如果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困难在于为什么要省、记住什么时候该省,那么对于本科生而言就是在音节分析的时候要克服习惯反其道为之加上两点。
3.y、w的使用。很多学生会把y、w当成声母。实际上小学拼音教学就是把y、w当作声母的。
二、相关的思考
上述问题能否通过教学中的变通来解决?我们认为不能。
尽管在小学语文和对外汉语的拼音教学当中,采取了一些变通的办法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变通始终是权宜之计,教学上能够变通到什么程度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某些在各种拼音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关于拼写规则的问题,拼写规则本是为使用方便而制定的,却影响到了使用),更应该考虑是变通教学还是改进《方案》本身更行之有效。
我们还应该考虑教学目的的因素。汉语拼音对小学生和留学生的作用是能够通过学习它正确拼读、拼写音节,达到读书识字的目的。对于本科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仅仅如此,他们要通过学习《方案》认识汉语拼音本身,还要通过汉语拼音完成对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认识与分析。这种认识怎么能够变通呢?这时我们会发现,小学阶段的变通教学反而成了还原汉语拼音本来面貌的障碍。反过来,当大批中文师范生走上小学语文教育岗位的时候,他们发现用本科所学的汉语拼音知识是无法完成小学拼音教育的。基础拼音教学与专业拼音教学之间形成了很大的断层。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进行如下一些思考。
(一)规范字母表的读音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呼读音作为名称音的做法是可取的。一方面,减少一种读法就减少了混淆的可能;另一方面《方案》规定的名称音本身的作用并未发挥(这恐怕也和用做辅助元音的ê的少用难读有关)。此外,在字母表下方可增加附注,说明呼读音和本音的关系。
(二)取消注音字母,代之以国际音标
将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配合起来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明晰普通话语音的一些细微差别,对普通话音位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在诸如字母转写、省写等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国际音标完成对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分析,帮助检查发音的正确与否以及明确对韵母的四呼归类。
(三)将-i[ι]、-i[τ]和er收入韵母表并排在恰当的位置;取消字母ê
将-i[ι]、-i[τ]和er收入韵母表并排在恰当的位置,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这几个韵母及它们的性质、归类情况。
字母ê在复韵母ie、üe中所代表的音素[ε]完全可以作为/e/的一个音位变体,而“诶”在实际使用中的读音已然演变为ei,ê事实上成了一个架空的字母。韵母表中何妨少这样一个成员呢?变39个韵母为38个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四)还原[au]、[iau]、[ou]、[uη]、[yη]与音素相对应的写法:au、iau、eu、ung、üng
这样做既便于音节分析、四呼归类,也能正确指导发音。
(五)调整拼写规则
1.取消iou、uei、uen的省写规则。
2.取消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或者代之以字母v(不少人建议改ü为v,且计算机输入中已经普遍采用这一方法)。
3.对于y、w我们应该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y、w半元音的性质是它们作为打头字母的依据,但是不是零声母音节一定需要打头隔音的字母?何以开口呼的零声母音节就不需要这样的打头字母?如果取消y、w,所有零声母音节都不用打头字母,人们在习惯上能否接受?有没有更好的隔音办法?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语音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5,(2).
[2]王理嘉.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J].汉语学习,2008,(1).
[3]解植永,李开拓.《汉语拼音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叶军.《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使用中的一些问题[J].语文建设,1997,(8).
关键词:拼音教学,生活情境,生活实践
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 虽然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 但是汉语拼音是抽象的表音符号, 难读、难记、易混、易忘, 加之一年级学生自制力差, 只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怎样让他们乐于学好拼音?这就要求教师在拼音教学中捕捉生活中的现象, 让学生对拼音有亲近感;努力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 吸引孩子的注意, 激发儿童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 从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习拼音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转化为一种乐趣, 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拼音。
一、捕捉生活现象, 给学生以亲近感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本身就注重拉近学生与拼音字母的距离, 一幅幅生动、巧妙的插图, 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儿歌, 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让学生感觉原来拼音就在身边, 其实是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o”就是公鸡叫, “e”就是大白鹅水下的倒影, 声母“y”长得像树杈, 一个个字母呼之欲出……然而, 仅靠书本上的情景图, 有时还是不能满足学生对拼音的识记和运用。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还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拼音, 把它们带入课堂。
1.装扮“拼音王国”, 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拼音教学前, 教师就应努力为儿童创设一种拼音化的环境。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周内, 就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拼音王国, 在四周的墙壁上张贴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拼音字母, 让学生感觉自己就置身于拼音的世界中。随着拼音教学的进程, 可以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 写上汉字和拼音, 张贴在学生的座位上, 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 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又能提高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且, 要逐步地在教室用品上标上拼音名字, 使用拼音化的课表, 用拼音给孩子布置作业, 让孩子回去读给家长听。总之, 学生一进教室, 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 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 可以自由地获取。贴满拼音的教室既能使学生学得有趣, 又不会增加课业负担, 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2.寻找拼音字形, 让学生亲密接触
字形的识记是拼音教学的难点, 因为拼音字母和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汉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系统, 学生对它很不熟悉。在教学拼音的字形时, 我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相似之处外, 还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在学校、在街上、在商店等实际生活中与拼音相似的事物。
二、创造生活情境, 给学生以趣味感
汉语拼音是一串抽象字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在教学中面对学生年龄小、好动及拼音难学、难记、枯燥无味的特点,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创设生活中的情景, 优化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乐中而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乐学拼音。
1.联系经验, 让儿童准确读
案例一:
师:小朋友们, 当你们牙疼去看牙医时, 医生会怎么给你检查牙齿呢?
生:医生伯伯会让我们张大嘴巴给他检查。
师:你能做一做这个动作吗?
(生在全班孩子面前展示)
师:对, 这样张大嘴巴发音, 就是 ɑ 的读音。我们一起张大嘴巴ɑɑɑ。
师:按照上面的方法, 你能说说我们如何发准o和e的读音吗?
生:我学过古诗《咏鹅》, 鹅鹅鹅, 就是e的读音。
师:好的, 你从我们学习过的知识中去寻找e的读音, 真棒!请你当小老师带小朋友们发一发e的音。
生:大家跟我读, 一只白鹅, eee。
这是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单韵母 ɑoe, 许多儿童对 ɑ 的发音老不到位, 教师则在发音规则与方法上浪费时间, 效果却不明显。而案例上的教师把握了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 而是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利用去医院看病, 医生检查牙齿时张大嘴巴发音, 读准“ɑ”的读音。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 很快克服了发音不到位的困难。学生学习发音变得有趣、生动, 这样的教学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2.演示实物, 让儿童快速记
案例二:
师:我们学了t的发音, 怎样记住这个t呢?
生:书上模特的影子, 就像一个t。
师:你真会观察!这是一个记住t的好方法。看, 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件有趣的东西。 (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 台下一片哗然)
生:我知道了!我家也有这种伞, 以后看到t, 就想到弯伞柄了。
师:再看, 伞柄弯钩朝哪边?
生异口同声:朝右边。
师:为什么是往右边的?
生:因为在撑伞时, 弯钩朝左容易碰着下巴。
生:弯钩朝左还容易钩到扣子。
师:对了, 我们在写t时, 千万不能把弯钩往左写了哦!
学生在学习d, t, n, l时, 最容易写错的是t。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 将生活中常用的雨伞当做教材, 使学生很容易地记住了t的字形。但在书写时, 学生会出现t的弯钩往左弯的情况, 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所以, 老师要适时追问孩子:“为什么是往右边的?”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得知, 弯钩往左是不方便人们撑伞的, 回答到这儿, 教师根本就不再需要反复地强调写法, 在儿童分享生活知识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就能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3.故事激趣, 让儿童轻松学
案例三:
师: (出示zi, ci, si) 我们学会了z, c, s, 看, 它们又和i组成了音节, 它们在一起, 是不需要拼读的。有一个故事就讲了它们为何不拼读的原因, 大家想听吗?
师:六一儿童节到, z妈妈带小i上街, 可小i不听话, 到处乱跑走丢了, 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他哭着说:“妈妈, 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紧跟在你身边。”因此zi就变成整体认读音节, 不再分开拼读。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时, 许多教师按常规音节去教, 学生很容易遗忘, 采用生活中孩子走丢的故事来教学, 效果更好。童话故事是很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一种题材, 它具有一定的情节,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 提高其有效记忆。“学生上街”这一日常生活将教学与孩子们喜欢的故事相结合, 化抽象为形象, 能有效实现对学生各个器官的全面刺激, 为学好整体认读音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解决生活问题, 给学生以满足感
1.实践作业, 领会拼音的魅力
在教完一部分拼音之后, 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可以让学生领会拼音在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写一写家庭成员的名字;给家长写一两句“悄悄话”, 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给家中物品贴标签, 教会爸爸妈妈拼读等等。孩子对此兴趣很大, 乐于完成这些作业, 这样的实践作业既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 增加了拼音的再现率, 又将读写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拼音的魅力, 这样就会使他们很有满足感。
2.识字与阅读, 感受拼音的功用
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汉语拼音以后, 就能借助拼音读出生字的音, 区别多音字, 纠正读错的字音。同时, 还可以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有趣的注音读物。这样就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多的接触汉字的机会, 而且随着阅读量的扩大, 所接触到的汉字进一步增加, 学生识字的数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 增加了自己的识字量和阅读量, 就会感受到汉语拼音的功用, 这样就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
生活大课堂, 课堂小生活。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语文的不竭源泉, 语文是生活的缩影与升华。小学拼音教学中, 只有努力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 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巧妙地把生活活水引进拼音教学, 才能让学生凭借生活体验去学好拼音, 运用拼音, 让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中, 从而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徐莹晖, 王文玲.陶行知教育文丛: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04.
一、“拼音是赘疣”是罔顾事实的情绪化表达
秋风认为,语言学需要一场反革命。现在完全应当在文化政策上宣布,废除拼音,这是一个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拼音是不是“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从历史演进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历史上为了给汉字注音,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现了直音、读若、反切等多种方法。
直音或读若法盛于汉代。在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例如, “儡,读若雷”,意思是说“儡”的读音应该读成“雷”。直音、读若法虽然简易明了,但如果无同音字可注,或同音字更深僻、复杂时,就发挥不了作用。
反切法是一种双拼制注音法,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拼合成字的读音。例如,“缓,胡管切”(《广韵》),即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拼成缓的读音。反切法有所进步,但使用也不方便,因为反切上字、下字加起来也有上千个,要掌握反切注音,得先认识这一千来个汉字。即便后来继续简化反切字,依然比较复杂。
总之,以汉字注音不但复杂,而且一旦用来注音的字发音出现变化,注音便也跟着不准确了。明末清初曾出现切音法,并形成一套注音字母,现在依然在我国台湾地区使用,但这套字母多而不灵活,不利于对语音作精细的分析描写。
用拉丁字母来注音始于明朝,是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发明的,便是现在汉语拼音的滥觞。近代以来,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甚至出现了废除汉字、实行拼音化的讨论。
吸取各种注音方法的优点,我国1958年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使用至今,其主要优点是:简单,符号数目少;拉丁字母,国际通用;音素化,灵活准确。建国以后,中国民众的识字率大幅提高,虽说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拼音的推广与普及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因素。
作为一种科学、方便、实用的语言文字工具,汉语拼音为我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历史的选择,这是抹杀不了的。所以,说拼音是“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显然是一种不顾事实的情绪化表达。
二、识字效率不高的锅不能让拼音来背
秋风主张废除拼音,一个理由是学习拼音误导语文教学,颠覆了中国人学习自身语言文字的次序,学习效果低落。应从语文教学中摒除拼音,不要再浪费孩子时间。
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先出现有声的交流,再出现书写的文字,这是一个常识。从这个角度看,先学拼音再学认字是符合语言学规律的。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文字,当然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很多时候必须转换为有声的交流,这种方式更直接、更便捷、更频繁,有时候也更高效。为了表达准确,必须发音准确,要发音准确必须“正音”,学拼音则是“正音”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应该摒弃拼音,先学习拼音也不是次序颠倒。
秋风认为,孩子上学之始,不必学拼音,直接识字。“很多比较简单的文字,孩子一看其形,就能知其意,且能读出其音”。这恐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理想化的想法。汉字虽属于表意文字,但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已由具象变为抽象,“一看其形,就能知其意”的文字凤毛麟角,而且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基础上。汉字的形音义关联复杂,属文字学范畴,很多学者穷其一生来研究。期待一个孩子观形知义发音显然不现实,虽然可以尝试,但不是可以普及的入门之术。
秋风还提出,古代孩子两三个冬季,识读千千百等启蒙读物,资质聪明者可认识两千多字,资质低下者也可认识一两千字;而今天,整个小学六年,孩子只认识三千个字。他认为,学拼音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要知道,古代和现代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内容存在巨大差异,现在的孩子学科众多、亚历山大,不像古人几乎只上“语文课”。所以,就算现在孩子认字效率不如古人,但这个锅也不应由拼音来背,也背不起。
学拼音不可能有助于识字,这是秋风主张废除拼音的又一个理由。他认为,中国文字不是字母文字,拼音和识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拼音旨在读其音,识字旨在识其形。
要知道,汉字虽是表意文字,但音义之间是存在密切关联的。且不说大量的形音字,汉字里还有很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如“空”与“孔”,“宽”与“阔”,“改”与“更”,这类字往往语出一源,称之为同源字。同源字的存在,说明读音和字义并不是完全分离的,拼音和识字也不是完全没有关联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拼音有助于识字。
拼音输入法是当今应有最广泛、最流行的语言输入法。
三、以对识字有无用处判定拼音生死既片面又冒失
秋风主张废除拼音,还有功利主义的因素在内。他认为识字之后,拼音即全无用处,“试问在拼音已推广了几十年后,有谁用拼音给女朋友写信,有谁用拼音记账?孩子花费宝贵时间学习拼音,完全是浪费。”
果真如此吗?经过几十年的推广,拼音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工具,已经渗透到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不可或缺。汉语拼音不只是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話、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还是改革和创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成为编制盲文、手语、旗语、灯语的重要基础。去图书馆查阅文献,你要用到拼音检索法。工业、科技领域的型号和代号里,拼音也很常见。
虽然现在没有谁会用拼音给女朋友写信,但要通过聊天工具与包括女朋友在内的人交流,必须学会拼音,因为拼音输入法是应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语言输入法。
由拉丁字母组成的汉语拼音也已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它是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作为各外文语种在指称中国事物、表达中国概念时的重要依据,被广泛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等领域。而且,汉语拼音与英文共用26个拉丁文字母,先学习拼音,再接触英文,学习速度明显要快些。
所以,“识字之后,拼音即全无用处”是一种片面和孤立的观点,识字虽然是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但仅以对识字有无用处、有多大用处来断定拼音应该废除显得武断和冒失。
结语:
在西方文化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文化自信有待加强的背景下,提倡与坚持传统文化,重视汉语与汉字,有其积极意义。但以此为名义废除拼音,是与“汉字拼音化”类似的文化极端行为,既枉顾历史,又背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