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专业院校排名(精选9篇)
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A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
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
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
学
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
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
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A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
大学,南京大学
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
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
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
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
关键词:GIS,本科教学,探索
0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是以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至2011年, 全国已有155所高校开设GIS专业本科, 可见GIS专业教育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据统计, 在人类活动所接触的信息中, 大约80%数据信息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关, 以此推断GIS学生就业面应该很广。
但是, 目前GIS本科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据ESRI中国社区GIS论坛, 国内GIS本科就业率仅50%左右。这与我国目前GIS产业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尤其在地方高校表现甚为显著。所以, 这对地方高校GIS本科教学敲响“警钟”。在借鉴兄弟院校GIS教育改革和实践基础上, 结合新疆地方高校实际, 在GIS本科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提出一些措施与对策。
1 GIS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网络与走访形式对GIS相关人员, 包括GIS专业学生、相关GIS从业人员、GIS相关单位负责人及GIS教师, 进行交流、调查和分析, 认为地方高校GIS本科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目标偏离市场需求, 造成学校与社会脱节
国内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GIS专业, 随之高校GIS教学办学迅猛发展, 为社会行业培养了大量的GIS人才。近年, 国内各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总体呈递减趋势, GIS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同样也不列外。而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 对GIS专业人员需求量增加。所以, 目前国内GIS就业市场主要集中于“GIS程序员”, 而其他“GIS相关行业”则相对较少。
1.2 学前专业教育缺乏, 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
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两点, 第一, 就业前景。如果就业前景较好,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反之, 就业前景不好,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二, 学前专业教育。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开设了GIS专业, 学生在高中时期对其知之甚少。考生在高考填报专业时对其认识不清, 以为是和高中所学地理或计算机有关, 抹杀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掩盖了GIS学习和教育的特殊性。专业认识的错位、与自身优势和兴趣的背离及录取专业的调剂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大一学生学习GIS专业的态度, 部分同学“放弃”GIS专业, 可见GIS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1.3 教培养目标较单一
GIS专业属新兴学科, 具有交叉学科和横断学科特性, 涉及工学、理学众多方面。在培养过程中, 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GIS基本理论与方法, GIS教育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 而目前由于GIS的实验数据获取比较困难, 老师只能是空对空地教学, 学生因而听课比较枯燥, 提不起兴趣, 致使学生缺乏实践动手机会, 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部分有余力的学生, 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通过几年的课堂体会以及与各高校老师的交流, 发现都存在该问题。
2 GIS学科特点和本科教育定位分析
2.1 GIS学科特点
近年来, 在计算机科学高速发展的推动下, GIS技术在土地资源、林业、农业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且体现出一定的优势。李满春等总结前人对GIS的研究, 对GIS的学科特点归纳总结为:工具学科特征、工程学科特征和横断学科特征三大特征。工具学科特征是指GIS为人们提供了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工程学科特征是指在GI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行各个行业领域诸多信息化问题;横断学科特征是指GIS是一门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边缘学科。综合分析上述三个特点, 不难看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GIS技术可解决实际问题。说明GIS社会需求十分强调GIS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 GIS的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 根据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培养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2.2 GIS本科教育定位分析
2.2.1 高校的职能为基础
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为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和科学发展。在本科教育来看, 高等学校主要职能是服务社会和培养人才。人才比喻为社会发展的“血液”, 高校可视为输送血液的发动机——“心脏”, 所以, 高校教育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高校的使命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发展需求主要由社会市场需求来体现。所以, 在当前本科就业严峻的形势下, 树立本科教育目标必须遵循社会市场需求, 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2.2 市场需求为导向
据《GIS开发者》第六期的《中国GIS人才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一文, “在众多GIS单位中, 其主营业务大多是工程开发或软件研发和销售, 从事数据处理的单位比例也达18%”, “单位对人才需求最多的是资深开发人员, 其次是程序员和项目经理。由此也可看出, 如果想从事GIS行业, 较强的编程能力才是通行证”, 由此可见, GIS市场需求主要为系统开发。通过网络检索GIS招聘, 发现GIS市场需求除了系统开发, 还有数据处理和GIS行业应用。在市场需求量上讲, 系统开发需求量最大, 数据处理次之, GIS行业应用最小。
3 措施与对策
3.1 调整GIS人才培养的方向
以高校主要职能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确定GIS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修改课程设置方案。
3.1.1 确定本科培养目标
首先, GIS本科教育应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基础知识 (计算机、GIS、地学) 的学习, 培养数字制图、GIS设计、应用开发与管理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 GIS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 综合应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GIS优势, 解决相关行业的实际问题。总之, GIS作为一门学科, 这是开办GIS专业必须坚持的原则。学生只有接受了这门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系统学习、研究和培训, 他才具备了实践、应用和发展这门学科的能力, 才是真正的GIS人才。本科教育应面向工程师, 而不是作业员。
3.1.2 课程设置方案调整
首先, 注重基础知识 (GIS、地学) 的学习。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学发展起来, 拓展至地学相关领域, 解决与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归根结底主要是解决地学应用中的问题,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和地学类基础课程。开设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规划等。其次, 侧重计算机知识, 加强实践, 向工科倾斜。GIS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得到长足的发展, 因此, 在教学时侧重计算机知识, 以计算机为载体,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包括一定的GIS软件设计开发以及应用能力, 即既能够自行设计开发小型的GIS系统 (包括B/S和C/S) , 又能够利用现有软件 (arc GIS) 解决实际问题。开设一些GIS与计算机结合的课程, 比如GIS二次开发、GIS软件工程、空间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3.2 加强学前专业教育
目前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后, 往往存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很了解的现象, 这使得部分有思想的学生, 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很迷茫, 无法有目标地出力, 从而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对于大一新生很有必要做而且要做好学前专业教育。
对大学新生来说, GIS是个较新的名词。据笔者调查, 大多数大一学生不了解GIS, 二年级开设专业课后, 才渐渐对GIS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 一年级GIS专业学生, 对GIS专业与就业理解非常渴望的。在这个时期内开设学前专业教育, 既满足学生“饥渴”要求,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立足实践, 改进理论教学模式
GIS最终落实于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来源于计算机、GIS和地学基础知识, 特别是地学知识。理论是思想, 而GIS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或途径。当前大多数理论教学, 仍采用灌输式或者空对空方法。学生学起来乏味且难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 严重破坏了“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逻辑环节, 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 老师更应把功夫用在“授之以渔”上, 老师对于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启发他们勤思考、重理解, 多自问、重自解。所以, 打破常规理论教学模式, 推出“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具体说来, 将以老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模式, 以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 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 由教师针对性提出问题, 由学生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和自主性, 经过讨论学生会逐步将概念明晰, 思维统一起来, 归于一点, 即理论思想, 同时对于多数学生共同存在“模糊”问题也暴露出来。教师可以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地讲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势。
3.4 立足实际, 探索实验教学模式
3.4.1 GIS行业应用方面
GIS行业应用以行业为背景, 以实际案例为问题切入点, 提出解决问题为目标, 探索出“讨论—实践—讨论 (原理、总结) —实践”的GIS行业应用实验教学模式。首先, 实验教学之前, 以5名学生左右为一个学习TEAM, 一个TEAM作为课程软件实验实践教学的基本组织和实施单位。然后, 提出典型的实际问题,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 在TEAM负责人组织下, 以讨论结果为实践思路, 分工协作、团结完成实践。其次, 以TEAM团队实践的结果为对象, 基于GIS相关原理进行综合讲解, 鼓励学生进行基于原理的自我总结经验与教训且相互交流与讨论, 深入理解GIS的行业应用中相关问题。最后, 每位同学结合相互讨论后成果, 再一次实践操作, 加深对GIS原理的理解, 巩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4.2 GIS系统开发方面
从市场需求来看, GIS系统开发人员市场需求很大, 此外, GIS系统开发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 促使GIS系统开发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从arc GIS平台来说, 在短短的几年间, 经历了Mo、Ao、AE和server开发, 目前以AE和server为主流;从计算机语言来看, 经历了VB、VC、java、C#、.Net, 现在基于GIS开发的主流是java、.Net。既精通流行语言, 又熟悉主流平台的一流人才在社会上较多, 而在高校则较少, 特别在新疆, 这种不平衡性尤为突出。而高校是主要培养人才的地方, 所以一流人次的缺乏对GIS系统开发教学也是有很大影响, 造成无法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局面。针对该问题, 探索出以共享社会资源为契机, 以实际案例为对象, 以培养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为目标, 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为目的的GIS开发实验教学模式。共享社会资源是以通过项目合作等各种形式, 使一线的工程师或者高级工程师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且进行授课。GIS系统开发以实际案例为例, 自始至终地向学生讲解和示范, 直接接触社会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新力, 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5 重视思维与实践, 调整考核方式
目前, 社会上对GIS专业的学生认可程度不高, 特别是对GIS专业的本科生认可度较低。很多单位选聘、接受GIS专业学生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校的成绩。成绩好的学生被单位选择机率要大, 进入单位后工作表现偏离期望值, 从而造成社会对GIS本科生认可度普遍不高。主要因为往往成绩好的学生, 应试能力较强, 而动手能力不强。所以, 调整考核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考核是检测、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 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 应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比重, 并且加大平时成绩比重, 其评定方式和方法都要多元化, 但是必须根据课程和具体实验的特点建立明确的成绩考核标准, 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课成绩的考核标准。这样继承了新教学方法的推进,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交流讨论和实践。既可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又能大大增强学生参与实验进行学习的激情, 有助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小结
综上所述, 地方院校的GIS本科专业教育, 须以高校主要职能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GIS人才培养的方向, 探索和改革GIS本科教学方法。
宁夏 二本院校投档最低分和投档考生最低分排名(文史类)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投档最低分 投档最低分考生成绩排名 2001 安阳工学院 525 21649 2002 安阳师范学院 513 31364 2003 鞍山师范学院 513 31469 2004 白城师范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005 保定学院 518 27016 2006 北方民族大学 513 31486 2007 北华大学 538 13183 2008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535 15127 2009 北京服装学院 534 15320 2010 北京联合大学 547 9099 201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536 14203 201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549 8202 2013 北京物资学院 552 7179 201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555 6087 2015 北京印刷学院 559 5131 2016 毕节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017 滨州学院 514 30428 2018 滨州医学院 513 30979 2019 渤海大学 533 16427 2020 长春大学 539 12584 2021 长春工程学院 528 19431 2022 长春工业大学 535 15154 2023 长春师范学院 521 24547 2024 长春税务学院 557 5495 2025 长春中医药大学 522 23491 2026 长江大学 539 12797 2027 长江师范学院 513 31458 2028 长治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031 成都理工大学 543 10594 2032 成都体育学院 533 16309 203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538 13559 2035 成都中医药大学 527 19948 2037 楚雄师范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038 大理学院 513 31030 2039 大连大学 552 7007 2041 大连交通大学 545 9727 2042 大连民族学院 531 17441 2043 大连民族学院(只招少数民族考生)519 26531 2044 大连水产学院 532 16997 2045 大连外国语学院 559 4852 2047 德州学院 516 28909 2049 东华理工大学 521 24347 2050 东莞理工学院 534 15690 2051 防灾科技学院 539 13030 205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526 20868 2053 福建工程学院 534 15648 2054 福建警察学院 522 23816 2059 甘肃政法学院 535 14761 2060 赣南师范学院 514 30115 2061 赣南医学院 517 27484 2062 广东工业大学 552 7063 2063 广东海洋大学 537 13642 2064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515 29105 2065 广东金融学院 553 6715 2066 广东商学院 534 15888 2067 广东药学院 543 10793 2069 广西财经学院 543 10643 2071 广西师范大学 532 16564 2072 广西师范学院 519 25830 2074 广州大学 542 11490 2077 贵州财经学院 537 13848 2078 贵州师范大学 533 16522 207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544 10526 2080 桂林工学院 531 17602 2083 哈尔滨商业大学 546 9286 2084 哈尔滨师范大学 539 12873 2085 哈尔滨学院 513 31334 2087 海南大学 547 8859 2088 海南师范大学 525 21653 2090 韩山师范学院 514 30533 2091 杭州师范大学 547 9151 2093 河北大学 543 10571 2096 河北经贸大学 548 8809 2101 河北师范大学 523 22683 2103 河池学院 514 29958 2104 河南财经学院 546 9555 2105 河南工程学院 513 30830 2106 河南工业大学 544 10466 2107 河南科技大学 535 14849 2108 河南理工大学 534 15308 2109 河南农业大学 531 17186 2110 河南中医学院 534 15486 2111 菏泽学院 513 31412 2112 贺州学院 518 26747 211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518 26982 2114 黑龙江大学 547 9101 2115 黑龙江工程学院 524 22618 2116 黑龙江科技学院 514 30236 211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540 12524 2118 衡水学院 530 18427 2119 衡阳师范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120 红河学院 513 30678 2121 呼伦贝尔学院 540 12475 212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520 25652 [FS:PAGE] 2123 湖北工业大学 543 11022 2124 湖北经济学院 546 9479 2125 湖北民族学院 516 28478 2126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531 17278 2127 湖北师范学院 515 29371 2128 湖北中医学院 525 21834 2129 湖南城市学院 524 22201 2130 湖南工程学院 530 18249 2131 湖南工学院 527 19977 2132 湖南工业大学 539 12575 2133 湖南科技大学 543 10610 2134 湖南科技学院 515 29203 2135 湖南理工学院 520 25162 2137 湖南商学院 540 12344 2138 湖南文理学院 515 29343 2140 湖州师范学院 533 16043 2141 华北科技学院 515 29313 214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529 18898 2144 华东交通大学 549 8130 2145 怀化学院 513 30737 2146 淮海工学院 542 11495 2149 黄冈师范学院 520 25359 2150 黄淮学院 513 31101 2151 黄石理工学院 513 31139 2152 惠州学院 513 30863 2153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513 30694 2154 吉林工商学院 522 24026 2157 吉林农业大学 517 27669 2158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514 30337 2159 吉林师范大学 531 17388 2162 集美大学 561 4528 2163 济南大学 555 6293 2164 济宁学院 514 30588 2166 佳木斯大学 528 19295 2167 嘉兴学院 542 11159 2168 嘉应学院 513 31167 2169 江汉大学 539 12675 2170 江苏工业学院 541 11533 217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526 20805 2172 江苏警官学院 542 11083 2173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530 18289 2174 江西理工大学 541 11704 2175 江西农业大学 543 10728 2176 江西师范大学 539 12737 2177 江西中医学院 523 23007 2178 金陵科技学院 539 12922 2179 晋中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180 荆楚理工学院 516 28688 2181 井冈山大学 514 30508 2182 景德镇陶瓷学院 529 19018 2183 九江学院 527 20342 2184 喀什师范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185 昆明理工大学 544 10393 2186 昆明学院 526 20936 2188 兰州城市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189 兰州交通大学 542 11343 2190 兰州理工大学 513 31204 2191 兰州商学院 539 12566 2192 廊坊师范学院 513 31365 2194 丽水学院 517 27986 2197 辽宁科技大学 538 13382 2198 辽宁科技学院 522 23661 2199 辽宁师范大学 541 11596 220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539 12554 2201 辽宁医学院 513 30697 2202 聊城大学 533 16408 2203 临沂师范学院 516 28982 2204 鲁东大学 541 11762 2205 洛阳理工学院 514 29880 2206 洛阳师范学院 516 28610 2207 茂名学院 522 23741 2209 内江师范学院 520 25612 2210 内蒙古财经学院 534 15348 2212 内蒙古科技大学 530 18356 2213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513 31276 2215 内蒙古民族大学 513 30755 2217 内蒙古师范大学 517 27759 2220 南昌工程学院 534 15360 2221 南昌航空大学 543 10869 2222 南华大学 541 11619 2223 南京财经大学 561 4401 2224 南京工程学院 555 6301 2225 南京林业大学 553 6733 2226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547 8934 2227 南京审计学院 568 3074 2228 南京晓庄学院 539 12807 2230 南通大学 529 18625 2231 南阳理工学院 516 28308 2233 宁波工程学院 538 13300 2234 宁夏大学 530 17805 2236 攀枝花学院 516 28184 2237平顶山工学院 513 31300 2238 莆田学院 513 31208 2239 齐齐哈尔大学 522 23505 224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543 10656 2242 青岛农业大学 543 10565 2243 青海大学 535 15046 [FS:PAGE] 2244 青海民族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245 青海师范大学 517 27505 2246 琼州学院 515 29222 2247 曲阜师范大学 531 17479 2248 曲靖师范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249 泉州师范学院 530 18043 2250 三峡大学 536 14453 2251 山东财政学院 550 7960 2252 山东工商学院 539 12943 2253 山东建筑大学 537 13993 2254 山东交通学院 542 11445 2255 山东经济学院 549 8051 2256 山东科技大学 555 6152 2257 山东理工大学 527 20124 2258 山东农业大学 540 12022 2259 山东轻工业学院 528 19471 2260 山东师范大学 541 11566 2261 山东政法学院 535 14787 2262 山东中医药大学 523 23194 2263 山西财经大学 548 8527 2264 山西大同大学 515 29402 2266 山西师范大学 521 24824 2267 山西医科大学 533 16397 2268 山西中医学院 527 20373 2269 陕西理工学院 515 29157 2272 上海电机学院 543 10705 2273 上海电力学院 554 6593 2275 上海海洋大学 553 6740 2276 上海金融学院 562 4113 2277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563 4037 2278 上海商学院 553 6775 2279 上海师范大学 549 8186 2280 上海体育学院 534 15732 228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542 11095 2282 上海政法学院 555 6137 2283 韶关学院 516 28201 2284 邵阳学院 515 29138 2285 绍兴文理学院 528 19569 2286 沈阳大学 540 12102 2288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529 18972 2291 沈阳理工大学 539 13040 2292 沈阳师范大学 534 15695 2295 石河子大学 528 19172 2296 石家庄经济学院 540 12282 2297 石家庄学院 517 27724 2298 四川警察学院 523 23157 2301 四川师范大学 540 12088 2302 四川外语学院 551 7306 2303 苏州科技学院 544 10134 2304 塔里木大学 513 30845 2305 台州学院 524 22131 2306 太原工业学院 513 30953 2307 太原科技大学 530 17829 2309 太原师范学院 514 30296 2310 泰山学院 513 31073 2312 唐山师范学院 514 29942 2313 唐山学院 529 18612 2315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535 14766 2316 天津工业大学 551 7609 2317 天津科技大学 551 7465 2318 天津理工大学 533 16060 2319 天津农学院 538 13205 2320 天津商业大学 548 8696 2321 天津师范大学 549 8189 2322 天津外国语学院 558 5272 2323 天津中医药大学 535 14753 2324 通化师范学院 513 31462 2325 潍坊学院 527 20356 2327 渭南师范学院 517 28145 2328 温州大学 548 8588 2330 梧州学院 514 30527 2332 武汉工程大学 545 10001 2333 武汉工业学院 536 14368 2334 武汉科技学院 543 10651 2335 武汉体育学院 526 20599 2336 西安财经学院 548 8747 2337 西安工程大学 537 13969 2338 西安工业大学 524 22578 2340 西安石油大学 533 16162 2341 西安体育学院 517 27559 2342 西安文理学院 523 23172 2344 西北民族大学 522 24013 2345 西北民族大学(只招少数民族考生)514 30639 2346 西北师范大学 535 15167 2347 西昌学院 514 30014 2348 西华大学 541 11747 2349 西华师范大学 518 27291 2351 西南民族大学 540 12411 2352 西南石油大学 539 13026 2353 厦门理工学院 542 11286 2354 咸宁学院 515 29647 2355 咸阳师范学院 513 31215 2356 湘南学院 513 30930 2357 襄樊学院 520 25419 2358 孝感学院 519 26156 2361 新疆师范大学 520 25198 2363 新乡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365 信阳师范学院 519 26382 [FS:PAGE] 2366 邢台学院 518 26692 2367 徐州工程学院 537 13789 2368 徐州师范大学 533 15929 2370 烟台大学 550 7951 2371 延安大学 532 16895 2373 伊犁师范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372 盐城工学院 513 31202 2376 榆林学院 519 26412 2377 玉林师范学院 515 29409 2378 玉溪师范学院 无线上生源 无线上生源 2379 云南财经大学 549 8109 2380 云南民族大学 526 20605 2381 云南农业大学 532 16814 2382 云南师范大学 525 21905 2383 云南中医学院 519 26422 2384 郧阳医学院 513 30792 2386 枣庄学院 522 23779 2387 湛江师范学院 514 30102 2388 漳州师范学院 519 26002 2389 肇庆学院 515 29688 2390 浙江财经学院 548 8672 2391 浙江传媒学院 550 7937 2392 浙江海洋学院 530 18055 2393 浙江科技学院 547 9073 2394 浙江林学院 533 16326 2395 浙江师范大学 545 10004 2397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514 29987 2398 郑州轻工业学院 534 15476 2399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544 10357 240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533 16052 2401 中华女子学院 546 9562 240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544 10407 2403 中南民族大学 550 7989 2404 中南民族大学(只招少数民族考生)532 17129 240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530 17820 2406 重庆工商大学 548 8650 2407 重庆工学院 524 22227 2408 重庆交通大学 546 9358 2409 重庆科技学院 513 31125 2410 重庆三峡学院 527 20357 2411 重庆师范大学 533 16086 2412 重庆文理学院 525 21807 2413 周口师范学院 515 29135 2414 遵义师范学院 518 26817 2416 安徽财经大学 548 8507 2417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531 17361 2418 安徽工业大学 544 10431 2419 安徽工业大学 533 16276 2420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539 12814 2421 安徽科技学院 513 31493 2422 安徽理工大学 530 18064 2423 安徽农业大学 542 11338 2424 安徽医科大学 537 14047 2425 安徽中医学院 527 19916 2426 安庆师范学院 527 19940 2427 蚌埠学院 513 31350 2428 蚌埠医学院 535 15098 2429 巢湖学院 513 31447 2430 池州学院 513 31501 2431 滁州学院 513 31508 2432 阜阳师范学院 521 24867 2433 合肥师范学院 521 24359 2434 合肥学院 535 14963 2435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524 22591 2436 淮南师范学院 513 31040 2437 黄山学院 519 25912 2438 宿州学院 513 31498 2439 铜陵学院 522 24077 2440 皖南医学院 518 27178 2441 皖西学院 513 31509
如果你相信民间排名,一个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那个联合排名,一个是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网上可以搜索到。
总体看,学术方面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比较靠前;但就业方面,紧随其后的中央财经大学、财政部科研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非常好。具有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还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
非211高校中,各省市的财经类院校多为国家特色专业或省部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的地位相当。如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云南财经大学、铜陵学院等.............
首选:
[6090]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校以会计起家,财院之外省内最好的会计师资)
[2750]海南大学(211高校毕业)
[6215]郑州大学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联合办学(就读在财专)(郑大211毕业证,财专负责教学)
其次:
[3690]吉林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大学,地方偏远)
[3480]内蒙古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大学,地方偏远)
[5205]贵州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大学,地方偏远)
再次:
[5525]新疆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大学,地方更远)
[2890]重庆工商大学(财经类专业大学,但二本无会计类专业)
[2920]山西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大学,但二本无会计类专业)
[6080]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经类专业大学,但二本无会计类专业)
[7106]哈尔滨金融学院(刚升本的财经类二本,师资也可以,但该省最好的财经学科在哈尔滨商业大学,是一本招生)
[7208]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刚升本的财经类二本,师资也可以,但该省最好的财经学科在湖南大学,是一本招生)
推荐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校: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学院、北京化工学院
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
3.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4.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5.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6. 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城大学
7.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承担培养中小学教师责任的地理师范专业, 首当其冲应该加强地理师范生的GIS技能。而目前地方高校的地理师范专业的GIS技能培养基本上依赖于单一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 GIS技能的学习锻炼基本上始于上课、止于下课, 学生缺乏GIS技能的实践锻炼机会, 以致多数学生对GIS技能掌握肤浅。基于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GIS教学现状、中学地理教育对地理教师掌握GIS技能的渴望乃至社会对于GIS普及的现实需求, 本文提出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观点, 并通过以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探讨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应用对象和应用模式, 以期为提高地理师范生GIS技能的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提出
(一) 地理师范专业的GIS教学目标
GIS学习的目标应是知识、方法与思维的多层面, 而不是单一的知识层面。在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 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基础, 学会GIS空间查询、编辑、分析与可视化等方法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是核心, 而通过知识与方法的训练实现地理空间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根本目的。GIS教学目标应突出地理师范专业的要求与特色, 熟练应用GIS技术于中小学地理课堂教学, 是地理师范专业GIS学习的重要目标。
(二) 地理师范专业GIS教学实施的现状
地理师范专业GIS教学实施的现状令人担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GIS教学, 课程设置上依赖于一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 如《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教学方式上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助, GIS技能锻炼机会很少;从教学效果来看, 其实质上尚处于知识层面的学习和了解层面。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毕业论文阶段, 仍然对GIS望而生畏, 论文中涉及到GIS技术则尽量避开。其原因表面上是由于GIS原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基础薄弱、GIS实践有限等, 而究其根本则在于, 地理师范专业的GIS教学目标不够准确到位, 从而导致对地理师范专业的GIS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GIS技能培养教学方案。
(三) 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
当前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地理师范专业GIS教学, 依赖于单一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加上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或无专业针对性, 学生无法领会地理信息技术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GIS学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意义, 及其对于未来所要从事工作的意义。为此本文提出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观点。通过将GIS渗透到专业课教学, 搭建GIS与各专业课之间联系, 一方面通过GIS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优势, 提高各专业课程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GIS在各专业课中的应用, 强化GIS方法理解和实践训练, 从而达到不同专业课之间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1) 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 并非要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中将GIS培养作为主要目标, 而是要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中灵活应用GIS技术, 使之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平常手段, 在“无形”中发挥GIS价值, 给学生以广泛的与GIS接触的机会, 让学生在更为高效的学习过程中达成专业课程学习目标。2) 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 并非否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的价值与重要性。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仍然是地理师范专业GIS学习的首先途径与核心课程。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 是要体现GIS技术普及的理念, 将GIS技术作为师生教学的常态化手段, 在不同科目中体现GIS的不同价值。3) 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 不是单方面教师行为, 而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和要求等多元途径, 使得学生参与进来,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或主动地认识和使用GIS技术, 从而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GIS技术的提升。
二、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以《自然地理学》课程为例
(一) 意义
《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师范专业课程中, 属于一门知识体系庞大、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 囊括了分别针对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这六大要素的部门自然地理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有限的学时完成如此庞大的教学任务, 容易造成对自然地理知识介绍轻描淡写、研究与实践方法学生难以领会、教学气氛与过程平淡、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的局面。将GIS应用到《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对于自然地理学的教学有重要意义。强大的GIS数据库、空间分析、可视化功能, 将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阐释的内容较为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展示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空间分析解释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借助于多维、多尺度、多色彩等多种手段的空间表达, 增强学生兴趣。
(二) 应用对象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以及自然地理学课程内容, 以伍光和主编的《自然地理学》为例, 应用对象内容如下:第一章中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第二章中矿物、世界地质构造、地震带的分布;第三章中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气团和峰的地理分类、气候带分布成因;第四章中河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洋流分布、地球河流与冰川分布;第五章中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典型地貌分布;第六章中世界土壤分布、土壤质量评价;第七章中世界植被带分布;第八章中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带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评价、人地关系案例分析。
(三) 应用模式
建立地球表面 (世界) 地形、气温、降水、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类型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矢量或栅格数据图形与属性数据库, 是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中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此外, 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还需在数据库中补充人文地理信息。
通过可视化, 直观表达地理对象 (如山脉、岛屿等) 或要素 (如气温、降水等) 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通过属性条件查询, 了解不同情境下不同地理对象的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定点查询, 获得不同地理对象或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特定空间数据的地统计分析, 分析该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统一坐标系统下, 对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发现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多个图层进行运算, 可以进行考虑多地理要素的地理环境综合评价或地理问题的综合判定。
通过建立网络一体化的室内、外地理教学系统, 将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付诸其中, 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观点, 是在地方高校地理师范专业在GIS技能培养上的普遍存在的教学目标不到位、教学方案不成体系、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下提出的, 将GIS技能灵活运用到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中, 试图将GIS发展为地理师范专业课教学的一项常态化手段, 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GIS技能培养的一种教学思想。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对象和模式的探讨, 说明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而该教学思想的系统实践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需要构建适应的GIS技能提升的地理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全面升地理师范专业教师的GIS技能、探讨GIS与其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硬件条件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理师范专业加强GIS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基于当前地方高校地理师范专业在GIS技能培养上的不足, 提出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观点, 以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讨论了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象和应用模式。
关键词:GIS,GIS技能培养,自然地理学,地理师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黄杏元, 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 2008.
财政学专业国家线(2007年)
财政学专业国家线(2008年)2007年分区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前在二区工作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前在三区工作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一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18省(市);
二区:重庆、四川、陕西3省(市);
三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区)。2008年分区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前在三区工作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11省(市);
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理由:公安届的最高学府,警校中的清华北大.优秀的生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
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市)
理由:扎根东北,有着国内最好的警犬和侦查专业.在冰天雪地里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只为了保卫祖国
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保定市)
四山东警察学院
在合并了省内的几个警察学校之后,实力大涨,成功的成为了国内不多的本科院校之一.五广东警官学院
地处开放发达的广东,自然是财大气粗,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六云南警官学院
坐落在西南边境,国际犯罪分子猖獗.该校禁毒专业为此而生,在国内处领先地位
七江苏警官学院
八湖北警官学院
该校的学生在近年的全国性散打比赛中,频频取得优秀的成绩.放眼华中,独领风骚
九浙江警察学院
大量的投资使该校校园环境优美,高居不下的录取分数线和高居不下的就业率成正比
十福建警察学院
(司法警校本科只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公安专科的前十名)
一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出一群铁骨铮铮的硬汉,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不见天日的深山老林
二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直属铁道部,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铁道警察,为祖国的铁道运输做出巨大贡献
三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四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五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六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七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八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九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北京二本院校排名。假如能具体到每个院校的院系的排名会最好
排名在全国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类型总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1235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财经1.090.991.20.782276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0.70.050.343.293290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理工0.610.930.430.084301外交学院北京语文0.5501.130.38634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政法0.360.090.570.42736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理工0.310.620.050.09836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文0.30.130.440.29937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政法0.280.180.330.3810405北京农学院北京农林0.20.280.140.111408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0.190.080.280.212408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综合0.190.250.090.2813424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理工0.160.130.20.1114465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理工0.090.190.010.0315465北京物资学院北京财经0.090.10.070.116523中华女子学院北京语文0.050.030.040.1417523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理工0.050.080.020.071853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政法0.040.050.020.09
[北京二本院校排名]
【GIS专业院校排名】推荐阅读:
化工专业研究生专业及院校排名12-14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04-16
中药学专业院校名单02-15
美国美术专业留学申请条件与院校介绍04-28
教育学院校排名04-02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训建设的思考论文06-27
医药学院校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03-28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7-05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1-29
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