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09年学期工作总结(通用7篇)
首先是三个突破:
1、经过体育组教师的努力,特别是来校支教的魏小甫老师的努力,我校在晋安区第28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以骄人的234分获团体总分中学初中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此次运动会田径比赛场上我校运动员有四人五项破晋安区中学生同年龄组该项目的区纪录。
2、在福州市第二届田径锦标赛上我校运动健儿虽在前几天不显山、不露水,在赛程过半后开始发挥,经过努力,历史性的第一次跃居福州市初中组团体第八名的佳绩。让在校师生为之一振。
3、我校本学期从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分配来一位美术专业的本科生,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及美术学科活动等等工作有了历史性的开展。
三个突破之余,体育组成功举办校体育节,校的合唱队在区级比赛中也获得较好成绩。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不能够有的放失地开展各项工作,以下是工作中的不足:
1、在场地的安排上,我们体育组还不能比较合理地利用学校的场地资源;
2、校本教研时间,不能同组进行集备(音乐、美术仅一位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
3、对音乐美术的指导在组内没能完成任务,对年青教师鞭策和提携做得不够;
4、体育组有两位教师参加本学年的职称晋级工作一人落选;可见组内锻炼不够;
5、体育室被大水冲垮后,教师没场地进行授课,只能三个年段挤占乒乓球桌进行授课,缺乏组织安排;
今后也就是下学期的一些工作思路在此也做个粗线条地安排:
1、保证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严格进行校本教研的把控,力求有数量更有质量。
2、对场地进行轮转式安排,以更好提高每位体育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
3、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让年青的美术老师接受外校同学科老师的点拔,以弥补校园此资源的不足,努力提高组内年青教师的素质,以利其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武汉市汉口、武昌、汉阳3个区随机选取初中、高中各1所,对6所初中二年级及高中二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分别选取1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共发放问卷328份,回收问卷328份,有效问卷322份,有效回收率为98.2%。其中初中167人(男生98人,女生69人),高中155人(男生95人,女生60人),共322人。
1.2 方法
使用“武汉市中学生学习及生活方式调查问卷”[4],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学习及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2次调查的内容及指标完全一致。本文选择与学习负担相关的内容(包括有形学习负担及无形学习负担)进行统计,将本次调查结果与2003年相同问题的调查资料进行u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形学习负担
由表1,2可见,与2003年相比,武汉市初中生在校时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然过长;文化课补习1~2门的比例显著降低,但3~4门的比例却显著增加;有1门或没有参加特长班学习的比例显著降低;做作业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生在校时间10 h以上的比例显著增加;没有参加文化课补习的比例显著减少;其他各调查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参加1~2门文化课补习和做作业时间需要3 h以上的比例都在上升。
2.2 无形学习负担
无形学习负担主要包括心理和精神方面,表现为过分的竞争环境、过高的家庭期望、教师不良行为的影响等[5]。由表3,4可见,与2003年相比,2009年武汉市高中考试排名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初、高中其他无形学习压力的各调查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初、高中生仍存在诸多无形的学习负担;考试后仍然按成绩排名、很多学生仍然认为教师偏爱优生、家长对成绩仍很看重、学生仍然认为学习压力很大。
2.3 学习负担对其他活动的影响
与2003年相比,2009年初中生因做作业晚睡的现象和高中体育课被用来上文化课的现象有显著改善,但初中生体育课被用来上文化课的情况更加严重,高中生因要学习没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有大幅提高。见表5。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2003年特长班学习与每天做作业时间回答人数为311人。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2003年文化课补习、特长班学习与每天做作业时间回答人数分别为318,316和317人。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2003年考试排名与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人数分别为314和307人。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2003年差生常挨教师批评的回答人数为266人。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3 讨论
学习负担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学习负担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反之,不但影响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6]。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武汉市教育局在2007年11月下达的17条“减负令”落实情况不理想,中学生有形和无形学习负担均没有明显的改善。该市中学落实“减负令”不力既有我国社会传统的教育观念方面的原因[7,8],也有现行的招生考试、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制度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9,10],还有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原因等[11],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择校热”以及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上大学的高考制度。
因此,要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学习负担,保证“减负令”落到实处,一要转变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不搞“应试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减负”的前提。二要改革评价考核体系,摒弃以考分和升学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建立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素质发展为目标的评估模式,建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三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我国中学教育公平,解决学生择校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参与,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解决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问题。应立法规定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高中阶段优质资源部分招生名额按比例均衡分配给本区县每所初级中学;禁止以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和考核教师工作的指标。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各学校间均衡配置师资, 缩小各区域内中学办学条件、教师水平的差距,使“择校热”降温。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李季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2,6(12):26-35.
[2]李佳.减轻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综述研究.基础教育,2008,3(4):9-12.
[3]李樵,高家龙.武汉发出17条减负令学生乐家长急老师难.楚天都市报,2007-12-1(A16).
[4]万琼.武汉市部分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245.
[5]任桂兰.浅谈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卫生.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2(12):37-42.
[6]刘国全,刘影.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心理危害.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5(4):18-21.
[7]吉林省教委小学、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调查组.关于我省小学、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调查报告.吉林教育科学,1995,10(10):3-5.
[8]邓志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2(2):38-41.
[9]刘珍珍.关于初中生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基础教育,2007,6(10):27-30.
[10]张晓芳,赵莹.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对策.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10(5):44-47.
专题一
1~5 CADAA6~10 CABBD11~15 ADBDA
专题二
1~5 BCBCA6~10 BCBAA 11~15 AACAD
专题三
1~5 ACBCB6~10 CCCCC11~15 CCCAB
专题四
1~5 CABDA6~10 BBCCA 11~15 ABBBB
专题五
1~5 DBDBB6~10 DCAAD11~15 CCADB
专题六
1~5 CDDCA 6~10 DCCBD11~15 BBCAB
专题七
1~5 DABBC6~10 DBBBB 11~15 DCAAB
专题八
1~5 CBDDB 6~10 BBBDA11~15 CCBDB
专题九
1~5 CCBDD 6~10 DCDCA11~15 CDADB
专题十
1~5 DDCBA 6~10 BBBAA11~15 BCACC
专题十一
1~5 DBAAA6~10 CABCD 11~15 ADDDB
专题十二
1~5 CCCBB 6~10 DBCCD 11~15 AABAD
专题十三
1~5 ACBBD6~10 CDCAB11~15 CDCAC
专题十四
1~5 BDDAD6~10 CCACA 11~15 BBCCC
专题十五
1~5 ABBAC6~10 ABDAD 11~15 CCABD
【新目标英语7~9年级动词搭配专项练习大全参考答案】
练习1 1) add up to 2) added to3) adds to 4) added; up
练习2 1) away from2) down3) in4) off5) up6) up
练习3 1) down2) in3) back4) about5) up6) up 7)down8) out
练习4 1) up 2) for3) at4) out5) off
练习5 1) for2) about3) back4) on5) at 6) down7) into8) out9) to10) up
练习6 1) down2) down3) across4)up5)off6) in
练习7 1) over their feet2) behind3) back4) over
练习8 1) up2) up 3) by4) down5) against 6) beyond7) through8) off9) over10) with 11) ahead12) in for
练习9 1) down2) over3) round4) through 5) down6) in7) over
练习10 1) away2) off3) out4) up5) out 6) away7) out
练习11 1) back2) down3) on4) out 5) up6) down7) up
练习12 1) away2) back3) from4) from5) away 6) on7) up8) off9) to10) up
练习131) down 2) off 3) on4) into
练习141) out2) to3) behind4) over5) over 6) over
练习151) through2) out3) on4) back5) down 6) into7) about / around / round
练习161) into2) for3) out4) up / up5) up6) out
练习171) down / on2) away3) through4) over
练习181) for2) back3) back4) for5) off
练习191) up2) up3) up4) out5) out6) up 7) up
练习201) away2) down3) forward4) out5) through6) up7) on8) up9) up
练习211) out2) down3) over4) through5) up
练习221) on / ahead / forward2) over3) through 4) over5) through
练习231) into2) across / into3) out4) after5) for6) into
练习24 1) back2) about3) off / out4) out5) out 6) up7) off
练习251) back2) down3) for4) in5) over6) up7) on
练习26 1) to2) round3) over4) out5) away6) away7) down8) upside down9) up 10) against11) out
【2009年中考英语总复习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听力材料:
第一节(共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分)
听下面6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三个答语,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个问题后,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来作答和阅读下一小题。每个问题仅读一遍。
1. How are you?
2. What does she do?
3. Could you lend me a hand?
4. Where will the meeting be held?
5. 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
6. What day is it today?
第二节(共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分)
听下面6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7. M: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W: Yesterday I cut an orange with a knife and carelessly cut my finger.
8. W: When did you buy the new car, Tom?
M: I didnt buy it. I borrow it from a friend.
9. W: Is the Hubei Museum far away from here?
M: No, it takes only 10 minutes by bike.
10. W: Its your turn, sir.
M: Would you please mend this pair of trousers for me?
11. M: Hey, Lily,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Our boss is looking for you.
W: Oh, Im just making a phone call.
12. W: May I help you, sir?
M: Yes, Id like to have a look at your cabbage.
第三节(共13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3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和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13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
M: Miss, you look lost. Can I help you?
W: Yes, please. Is there a bookstore near here?
M: Yes. Its about 2 kilometers away from here.
W: Two kilometers?
M: Yes. Go straight along this street, and then turn left. Its just on your right.
W: How long will it take me to get there?
M: Its about a fifteen-minute drive.
W: Thank you
听第14段材料,回答第16至18题。
M: Did you use to collect stamps, Lucy?
W: Yes, I did. But now I am more interested in listening to music and playing the violin. When Im free, I enjoy playing.
M: Youve changed a lot.
W: Thats right. What about you, Jack?
M: Now, I enjoy fishing.
W: Fishing? Thats a good hobby.
M: Yeah, you are right. Its a lot of fun.
W: What did you use to do?
M: I used to take pictures.
W: I think taking pictures is expensive. You have to get a good camera and buy films. Am I right?
M: You are right. So I gave it up.
听第15段材料,回答第19至22题。
M: Hi, Jane. Welcome back. How was your vacation?
W: Great! I had a wonderful time.
M: What did you think of Singapore?
W: I like it better than I had expected. Its very clean and has got lots of flowers. Henry, do you work?
M: Not regularly. I used to have a job in a publishing company, but now I do the things I want to do.Some of them pay, like lecturing and teaching,while others dont.
W: How do you find your present way of life?
M: Well, therere some good things about it. For one thing if you feel tired, you dont have to get up early, and for another you can spend your time doing things you really want to do.
听第16段材料,回答第23至25题。
A writer, a singer and a painter were lost in the forest. It was getting dark when they came to a farmers house. They said to the farmer, “Could you let us stay for a night?”
“Yes, of course,” the farmer said, “But Ive got room for only two of you in the house. The other one will have to sleep in the barn with the animals, and the smell is very bad there.”“I will sleep in the barn,” the singer said. Half an hour later, a knock was heard on the door. And there stood the singer, saying, “The smell is terrible, and I cant sleep there any longer.” The writer said, “All right. Ill sleep in the barn.” And he went away. After some time there was another knock on the door. “I feel terrible from the smell,” the writer said in an angry way. The painter said, “OK, Ill sleep in the barn”
Early next morning when they got up and opened the door. There stood all the animals from the barn. The animals had stood there for a whole night!
1~5 ABCAA6~10 BCBCB11~15 BAAAB
16~20 CBBAA21~25 ABABA26~30 BCADD
31~35 BCADC36~40 BACDA41~45 CABCC
46~50 ABDCA51~55 BDACB56~60 DACAD
61~65 BCADB 66~70 BCCBA 71~75 DCDAD
76~80 CBADC
81. November 82. troubles 83. stand 84. rest
85. move 86. hung87. news 88. anything
89. agreed 90. coming
One possible version:
一、坚持以人为本,镕铸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
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从而调动了教师勤学勤教的积极性,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94人。在校专任教师160人,其中高级教师95人,特级教师2人。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干部15人,涉及7个学科年龄合理。我们要求班子成员要做到“严一等,高一格”,为全校师生树立榜样。树立发展创新意识,找准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把握住学校前进的方向,从而进一步去构划出学校发展更为宏伟的蓝图。经过分析论证,我们提出力争在2008年实现“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达标,用远大的目标振奋人心,用共同愿望来励志聚力。同时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级对一级,一级管一级,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班子的主心骨和团队作用,形成合力,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序有效;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增强党性修养,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在团结方面为全体教职工做出榜样。从而在全校形成团结一心谋发展、合力攻坚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校领导率先垂范,科学决策,工作程序规范,学校的民主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对外交流,主动融入社会,提升学校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六中形象
学校以积极的姿态打开校门,主动走出去,参与社会的事业,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学校先后承办涵江区2008年新春团拜会;涵江区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颁奖仪式和获奖节目演出;第十届金星鞋业“扶贫助困”助学金、“蔡文耀、蔡祖棠勤优奖学金”、“邦建航运控股有限公司奖学金”“黄自强扶贫助学基金” 颁奖仪式;涵江区2007年教师节表彰大会; 2007年莆田市和涵江区师德报告会;涵江区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家庭教育讲座报告会。这些活动不但促进学校对外的交流和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且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采。
校党支部还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服务发展、温暖人心”的号召,多次深入到三江口镇鲸山村开展住村入户活动。通过住村入户一系列帮扶活动,深刻了解到了当前我区农村的真实情况,对我区建设新农村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发挥学校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与挂钩乡村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以更扎实的行动来完成区委、区政府的安排的任务,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区新农村建设中去。
二、以“走进新课程”为抓手,推动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学校加强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先后给每位教师发放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新课程50问》等有关书籍,邀请福建师范大学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和莆田市教育局副局长、新课改专家黄国勇来校,围绕“新课改”举行报告会。同时利用暑假和双休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新课程研讨活动,特别是涵江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莆田六中教研片区教研活动等,这都促进了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开展。同时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等形式,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课程教育和评价的新理念。
2、建立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需要的《莆田第六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草案)》、《莆田第六中学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制度(草案)》、《莆田第六中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计划(草案)》、《莆田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讨论稿)》、《莆田六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与评价方案(讨论稿)》、《莆田第六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计划(讨论稿)》等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
3、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实施“以课题带动教育科研”的计划,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改革试验。大力的推动学校科研水平上一个新的层次。目前,我校有二个省级立项课题,《莆田六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课题获市级A奖,《莆田六中高中学生模块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课题获市C奖。
4、积极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承当一级达标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本学年分别举行了全市、全区的教学公开周,还与福州一中、仙游一中、秀屿大丘中学、莆田七中、莆田十四中、莆田十七中举行新课程理念的交流,特别在由我校牵头的新课程改革试验莆田六中片区教研活动中,每月举行两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讨活动日”活动,牵头举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沙龙”,积极创设“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话平台”,互通电话、手机、电子邮箱、QQ号码,探讨教学重、难点,交流阶段测试卷,传送、下载教学课件等等,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5、学校还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除全员培训以外,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的各类新课程培训,积极推举各学科带头人,强化名师意识,打造“名师工程”。
由于我校在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2007年8月我校代表莆田市向福建省教育厅汇报了实验工作开展情况,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司长和高中处刘玉霞处长听取了汇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加强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实行年段负责制。充分调动年段长和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逐步与校长负责制的管理制度配套,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制订和颁发了《班主任工作周常规要求》《助理班主任管理办法》,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并实行新老班主任结对子,助理制度,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实效。认真制订班级文明公约,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和集体意识,增强了同学们的自觉性,逐渐形成学生自觉、自主、自律、自强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五星班级”的量化评估体系,促进德育工作建设。
2、健全德育管理机构,形成全社会德育网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包括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共青团、保卫科等会处参加的德育体系。这个体系还向社会、家庭延伸,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模式,建立了“家长学校”,进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建立校外辅导员、综治副校长聘任制度,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各个社团都结合一定的德育主题,举办一系列活动。如青璜谜社的灯谜竞猜;邮协的邮展;《星辉》元旦晚会;以高二年段为主的“青璜之光”主题辩论会;第三十二届“青璜之春”歌咏比赛;第十届、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集邮辩论赛等。这些活[Nextpage]动,汇成了校园文化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形成了我校“扬长教育”的办学特色。
4、积极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先后与后度社区居委会、三江口镇鲸山村、涵江区中小学生劳动基地(新县)、雪津啤酒集团公司、武警8713部队等联系,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既接触了社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做到层层落实。开展日常的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积极开展 “平安校园”建设活动。
四、继续校园基础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占地面积约100990平方米,建筑面积36920平方米,拥有一座建筑面积近7800平方米的科学楼和一座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建有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艺术教室、语言教室、劳技教室等专用教室,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拥有国家一类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地,千兆校园网络履盖全校,并与互联网接通。学校还设有天文台、地震测报室、生物园、生态馆和小生态保护区等。
1、为了保证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敢作敢为,认真规划,因势利导,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海内外校友的关心重视,学校基础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在青璜体育馆工竣工的基础上,投资900万元,建筑面积为11780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青璜教学楼已经已经接近完工,今后还要抓住涵东片区后度旧城改造拆迁的机遇,加快完成学校征地扩建工作。学校的校园网络、各种教学设备以及学生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对做强做大我校的教育事业,加快我校的发展步伐,促进我校实现省级示范性高中达标,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学校后勤、卫生、工会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真正做到全员努力、全程服务。卫生室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营造学校良好的卫生工作氛围。
3、在涵江区财政运行很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协调,教职工的福利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学校工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关心教职工疾苦,倾听教职工呼声、尽力为教职员工排忧解难。在校务公开,参政议政,送温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五、团结一心,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全校师生上下一心,协同作战,始终紧紧围绕以教学为中心这个主题,把教学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更是发扬团结拼搏、敢于胜利的团队精神,在生源不利的情况下,2006年、2007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本科一批上线率均超过80%。其中2006届应届考生吴纯清同学以679分,荣获高考理科全市第一名、全省第七名,莆田市高考理科总分前十名,我校占二名,我校高考总分上600分的人数达到60人,其中有三位同学分别被清华、北大名校录取,取得历史性的突破;2007应届应届考生总分600分以上的人数为31人,本科一批上线率为29.6%,本科二批上线率为82.8%,比例名列全市第二名。分别受到了区委、区政府60万元的奖励表彰。
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第九届“文明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跟踪督导评估。并被确定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样本校”;被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和辐射功能,办学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认可。
回顾过去的这一个学期,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这个学期,是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一个学期,是全校师生辛勤耕耘、再展宏图的一个学期。本学期,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关注师生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办学理念,抓住“迎世博”重要教育契机,积极参与区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聚焦课堂教学,关注教学有效性,在德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创新德育形式,坚持特色育人,全员德育优质高效
1、创新德育形式
(1)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学期,围绕建国六十周年和迎世博两大主题,学校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形式活泼多样、深受学生喜爱的主题教育,例如:升旗仪式、校班会等。同时,将原本固定于12月底举行的“班班有歌声”班级合唱比赛提前至国庆节前,全体师生以饱含激情的歌声,为祖国六十华诞献礼。
今年也是迎世博的冲刺之年,学校根据上级指示,结合我校学生特点,举行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世博双语考核、迎世博健身运动会、主题班会展评、世博心语征集和传、世博知识竞赛、世博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同时,全校师生参加了各级各类“迎世博”竞赛活动,以实际行动宣传世博、参与世博。
(2)创新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本学期,进一步强化行为规范检查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执勤班级的各项工作细节予以重新明确,严格自主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给予培训;对“西延安之星”执勤岗、年级执勤老师和学校执勤老师等各层面管理者给予相应培训和指导。通过这些举措,使我校行为规范检查制度得以更好地落实,检查结果也更客观公正,更具客观性和权威性,从而使各项评比(流动红旗、优秀班级、文明
班级、西延安之星、三好学生、三好积极分子等)更能体现榜样的价值,对年级、班级乃至学生个体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鞭策。
同时,针对目前生源的变化,我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对行为规范出现偏差的学生,由青保老师负责建立学生档案,密切联系年级组长、班主任以及家长,对这些学生予以全方位的关心和帮助,促进其成长。
2、坚持特色育人
(1)突出班级日志育人功能
作为我校班级管理与家校联系的特色品牌,班级日志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深受各方面的好评。本学期,以《初中“班级日志”管理优化与功能拓展的实践研究》区级课题申报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班级日志特色育人方式,把班级
日志作为班级常规管理、温馨教室建设以及家校沟通的好助手。本学期,德育处通过学校及年级班主任会议加强对班级日志的内容与形式、撰写与管理的指导,深化和提升班主任对班级日志育人功能的认识。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学期,学校引进了一名心理教师,同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从人员配备和教育硬件上落实了学期德育计划中的“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设想。心理老师以心理和青保的双重身份,给予很多学生重要帮助,产生了很好效果。同时,心理老师也与年级组长合作,对家长、对学生开设了讲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3、全员德育优质高效
本学期,我们继续倡导德育为先理念,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在教师执勤方面,我们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校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
(1)加强德育领导团队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团队的力量得到加强,特别是心理辅导老师的加入,为学校德育领导团队增加力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成为本学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领导保障。整个团队在校长室的直接关心和孙主任的具体领导下,非常注重班子的建设,定期召开德育例会,传达精神、交流情况、共同协商,在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上取得一定的进步。
(2)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校班主任队伍也有比较大的调整,很多年轻的班主任充实到队伍中来。为了帮助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为了推进整个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本学期在班主任培训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一是,通过开学前的集中培训,统一思想,明确工作思路。作为学校的传统工作,本次班主任培训的主题为“聚焦育人根本,着力内涵提升”,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学校德育理念、交流工作经验、讨论新学期工作构想等等。二是,保证班主任例会的召开。坚持单周全体班主任会议,双周年级组班主任会议的例会制度。每次开会做到有理论学习,有工作指导,力求每一次会议使班主任有所得有所悟。三是,鼓励班主任重视德育科研工作。以课题为引领,获取理论支撑,将能更有效地促进班主任的德育实践。因此,德育处鼓励班主任老师积极从事课题研究,特别鼓励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同时,政教处也身先士卒,进行了有关“班级日志”的课题立项。四是,本学期引进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走入正轨。同时,也利用班主任德育会议,给予我校班主任比较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和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给了班主任老师很大的帮助,对我校德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其他方面重要工作
(1)继续开展“温馨教室”的创建
为了使学生能够享有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本学期继续开展“温馨教室”的创建活动。各班级在“温馨教室”的创建中,已经初具规模,颇有成效。绝大多数的班级在进行教室的布置中展示了本班的特色和个性,班级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2)团代会、少代会胜利召开
2009年10月29日,我校召开了共青团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并在11月23日举行了授标仪式。
(3)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重要的德育平台,社会实践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甲流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学校仍然安排了学生秋游。
(4)点面结合,开展家庭教育辅导
一是,面上普及。本学期,大力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请我校心理老师对家长进行集体辅导。二是,点上突破。心理青保老师、年级组长、班主任充分利用家访、家长来访、电话沟通等各个渠道,与家长展开全
面细致的沟通交流,针对实际问题,开展个性化的辅导。
二、优化管理制度,强化师资保障,教学工作有效推进
1、发挥制度优势,向管理要效率,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落实。
(1)落实教学常规。首先是落实教学“五环节”,紧紧围绕教学有效性用心备课、上课,精心设计作业,尽心加强辅导;其次是落实检查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第三,落实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教研组长加强听“推门课”的力度,并形成制度,听课后及时反馈、交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集体备课的效益最大化,也为体现个人成果,汇聚集体智慧,本学期,我们对学校原本的校内教学竞赛活动方案作了修改。改以往“分年龄段、分学期开展” 的模式为“提前一周告知备课组、提前一天告知开课老师”的模式。此外,备课组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都要进行质量分析,针对卷面反映出的问题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落实学生学业管理。因材施教,以“分层”求提高,用“激励”求发展。学校立项的区级课题“均衡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适应性对策”按计划如期进行,动态
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发展。本学期,在数学学科中继续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同的进步,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目前,面对新的形势,结合我校课改需要,申报的区级课题“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已被立项。
(3)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及态度。结合各备课组的质量分析,年级组在开学初、期中和期末都要组织年级组的全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对策。对情感有波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由班主任耐心做工作,成效不理想的,则由年级组长和教学处的老师定人定期做学生思想工作。并对学业困难学生建立档案,进行跟踪指导,期间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使其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党员教师与学习困难学生结成对子,不定期地对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引导。
(4)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指导。定期开展优秀学生作业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交流。年级组定期开学生大会,对课堂纪律、作业情况、学习习惯都有专题的研讨;对作业存在偏差的同学,教师多数进行面批辅导,并进行教育;定期不同层面地开展学法指导。
(二)强化师资保障
1、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
(1)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学习制度。教研组长结合本教研组实际,为教师制定学习内容,其中既有学科知识的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有人文知识的熏陶。在研究型教研组建设过程中,各教研组以课题为载体,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研究。例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语文‘两纲’攻关课题”、数学课题组开展了“教育均衡化背景下初中学校转型期的教育教学适应对策研究”的子课题研究。
(2)建立课堂教学研讨制。各个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又创设区域间的学习研讨机会,如初三语文组与省吾中学语文组之间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徐惠华老师与新泾中学一位教师各开了一节同课异构的区级研讨课;作为十六校课题组的成员,我们的语文、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各项活动,并承担开课任务,获得了听课者的肯定,作为基地学校的英语和化学,两位负责教师能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活动,活动的内容、形式,得到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校定期进行青年教师的培训、学习与交流活动,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常规指导。青年教师们在各自的指导教师的关心、帮助下,教学能力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开展青年教师的三笔(毛笔、粉笔、钢笔)字的比赛,结合区十届教学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材料,通过基本功的练习及学习,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发展,也为“希望杯”的相关比赛作好充
分的准备。本学期,沈晓睿老师开了一级区级公开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肯定;沈赞老师参加了“研究教材、细化设计”为主题的市教学研讨课,获得市区专家一致好评。
3、专题研修活动。
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教研组的建设,进行专题的研讨活动。并借助外力提高专题研修活动的质量,如数学组邀请教研员穆老师来作了 “如何听课、评课”的讲座、区科研室的曹老师来校作了“关于课题设计的建议”的专题讲座、语文组邀请了曹雪清老师就“如何有效进行作文教学”作了专题报告等;另外,物理、政史地、体育组等也经常邀请区教研员、特级教师来校进行教学指导。通过专家的引领,更促进教师们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4、以科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科研室完成了2006—2008三年教师科研成果整理、集结印刷;科研室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并开
展了新一轮“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系列培训的课题立项专题的培训,邀请了区科研室专家曹素芬老师来我校进行了课题开题方面的专题培训。积极组织了2009年学度校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共有近60位教师参与了校级课题的申报,其中语文组12项、数学组8项、英语组8项、理化生组11项、政史地组7项、体育组1项、信息劳技组4项、艺术组3项,特别可喜的是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辅部门的老师也积极参与了课题申报,共有7项。做好了2010区级课题申报的选题立项的准备工作,目前,我校申报的三个课题均通过了专业委员会的初步评选入选区级课题,下阶段将进一步修改参加学术委员会评选的评选,争取较好的级别。做好了已有区级课题研究结题的准备工作。目前我校共有三个区级课题在开展研究:一个是区级重点课题《教育均衡化背景下初级中学转型期的教育适应对策研究》,两个区级一般课题《提高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两纲”能力的实践研究》、《电子白板在初中低年级理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们重点准备区级重点课题《教育均衡化背景下初级中学转型期的教育适应对策研究》和区级一般课题《提高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两纲”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准备工作,为在下学期科研成果申报的做好充分的准备。
配合学校及其他部门开展有关活动,针对教师撰写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科研室的三位老师对他们给予个别的指导,2009年共有代力敏等五位教师的论文在《长宁教育》上发表,赵玉晖老师的论文在《中国电化教育》上发表,王彦军老师获市班主任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龚云丽老师获市科教论文三等奖。
本学期,结合电子白板课题的研究,低年级部分学科正积极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此外,物理组也积极探索如何将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尝试DIS 设备,课后大家感到这一设
备对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以教研组为单位,(三)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以教研组为单位,寻找提升课程执行力 的突破口,制定提升课程执行力的行动方案。的突破口,制定提升课程执行力的行动方案。以推进教学有效性为中心,学校在各学科开展以关注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 师课程执行力为主题的学科教学行动研究。在各位教研组长在学习市教委的相关
文件和长宁区初中 “有效教学”推进方案后,共同讨论、修改、制定了学校的 “有效教学”的推进方案,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分析本学科的特点及 现状,共同讨论,现已初步制定了各教研组、学科组的具体内容和细则,形成了 英语组以课堂有效提问为切入口,数学、语文组以学生练习、作业设计为切入口,政史地、体育组以精细化教学为切入口,信息劳技组、艺术组以关注学生评价为 切入口,理化生组以把握核心知识为切入口。数学教研组还对集体备课制定了具 体的要求:(1)熟悉课标;(2)研究教材;(3)了解知识体系;(4)分析学情;(5)探讨教法、学法和教学策略;(6)作业的选择和测试题的命题,要根据学 生的实情进行分层。数学教研组还针对:目前市场上教辅资料多而杂,学生所用 的练习册与教学内容的配套还不尽如人意。他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已自编了六、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校本练习,目前,已在六、七年级备课 组进行实践与调整。总之,各学科正分别围绕教材的使用、教学资源的挖掘、课 堂的导入及课堂有效提问、学法指导、作业布置、多元评价等方面创新性地开展 教学实践活动。
(四)其他
1、课程开发、积极构建学校课程文化,不断完善课程结构,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在落 实基础课程的同时,开发校本课程。一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规定,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二是,利用教师的多元潜能结合学生的需求,有序地开设了 拓展课、选修课、外教课、劳技课等教学的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设了平台。为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我校严格执行体育的“三课二活动”,让每 位学生都能确保每天有 1 小时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并组织好全校阳光体育长跑活 动。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和体锻课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也促 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2、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工作。本学期,我校积极参加“上海市百万学生‘迎世博,学双语’的活动,组织 全校学生共同学习相关的内容,并按原计划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并达 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的校园环境,如校园内使用普通话,利用黑板报、课堂教学等进行宣传和学习。积极组织学生 6 参加“中华赞 2009 诗词歌赋创作大赛”,有 3 份诗歌作品入选,将被结集出版;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世博心语”传递和评选活动。不仅开设书法课,而且还发
挥 美术老师的特长,对学生进行学习书法的指导。为了挖掘教师的多元才能,也为 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使教师能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书法的指导,我们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三笔字”比赛活动,并组织教师参加 2009 年首届<封浜 杯>上海市书法教育试验学校教师书法比赛,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有四人 次获得了二等奖,四人次获得了三等奖,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五)成果 本学期,我校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所有学生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各教研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在第十四届上 海市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暨第二届创新能力公开赛)中,我校有 3 位同学 获“火箭发射车的设计和制作”项目二等奖,2 位同学获“吊塔的设计和制作” 项目三等奖,3 位同学获“未来校园创意设计”项目三等奖。据不完全统计,学 生团体获市级奖有 7 项,获区级奖有 23 项。学生个人获全国奖有 45 项,获市级 奖有 36 项,获区级奖有 82 项。我们积极参加区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各教研组积极申报区优秀教研组,教 师们积极报名参加“长教杯”“希望杯”的比赛,共有 25 位教师参加“长教杯”、,有 21 位教师参加“希望杯”,而且我校教师进入“希望杯”决赛的人数在区内属 于较多的。另外,在长宁区和上海市青少年法制教育优秀教案的征集评比活动中,我校 2 名教师获区二等奖,1 名教师获区三等奖,其中 1 名获市三等奖。我校的 体育教研组获得了区年终考评优秀教研组。
三、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财物管理,后勤保障坚强有力 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财物管理,1、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素质建设 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素质建设 总务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认真执行上 级颁布及制定的有关总务工作制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投入到后勤工作 中。
2、立足服务岗位,做好常规工作、立足服务岗位,做好常规工作 一是,在开学前,做好学生课本和作业本分类、班级及办公室物品发放等工 作。二是,做好考场、会场安排。三是,做好节假日值班工作。四是,做好学校 运动场地对社区开放工作。五是,做好图书借阅工作。本学期,图书馆克服场地 狭小等困难,尝试开放式借阅方式,资料室两位老师为师生提供温馨细致专业的 服务。
3、作好校园美化、作好校园美化 本学期,添种近二十多种二千余棵树苗、铺设了 1000 多平方草坪。定期对 7
校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进行修剪、施肥、浇灌和灭虫,实现了校园三季有花,四 季常绿。此外,还为教师办公室和会议室添置多种盆景。
4、开展校舍维修、本学期,先后修建学生自行车停车棚、心理咨询室、教师洗浴室,翻建总校、分校健身区塑胶场地、改建阶梯教室的音响设备和后台录播室; 改建分校乒乓房、在各楼层增设储藏室、铺设塑胶场地、修建领操台、体育保管室、五楼阳光房、楼梯应急灯等。此外,对学校电线主线路和各接线头进行了检修。
5、规范学校财务和财产管理、更新设施、提高办学条件、规范学校财务和财产管理、更新设施、(1)严格遵守财会制度。学校会计每月将学校财产开支情况以书面形式如)严格遵守财会制度。实向学校汇报,并由教代会监督。按时完成月报、季报、结帐等工作。(2)完善学校财产管理制度)(3)加强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的投入)
6、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和监督绿捷饮食公司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的管理规 定,同时,不断调整师生午餐、早餐菜肴的内容,努力满足师生的要求。、做好安全卫生及保卫工作
博罗县柏塘石光教学点 撰稿人:李佛荫
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们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德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鼎力支持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创造性的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符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抓好常规工作
1、狠抓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本学期我们继续将学生的养成教育做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我们有计划地进行。我们设有值日班级、值日教师和值周领导队伍,在各位班主任老师的大力配合及共同努力下,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各项值日工作。在他们的督促和教育下,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了一定的改善。通过一学期的运行,各班的纪律、卫生和学生的行为养成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如:各班教室整洁,内外环境布置美观,学生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大多数学生都能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讲脏话、粗话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很多同学都能自觉的遵守楼内的秩序,靠右侧通行,不跑跳。尤其是做操集队快、静、齐,在体育老师的统一指挥和训练下不过两周就完全达到了学校的要求,进场、退场秩序井然,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在这些评比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值日教师不按时上岗或检查不到位,有些同学还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而且不听教师的劝解等等。
2、注重加强德育阵地建设
加强德育阵地建设,是我校一直十分重视的工作。两年来,我们围绕德育工作的开展,建立了的少先队活动室,黑板报、宣
传栏内容常换常新,各班教室内都张贴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等,真正使校园的每一处地方都有育人的语言,充分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德育阵地的建设是学校文明的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德育阵地的建设为学校创造了优美的环境,给全体师生以奋进向上的力量。
在我校现有环境基础上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校园规范化建设。坚持了每月出一期校园板报,一学期下来,我们共出了5期高质量的专题板报。
3、严格升旗制度。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升国旗制度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话,通过丰富多采校园文化生活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和健康的气氛中陶冶情操,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周一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开展了学生在国旗下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学生生自觉遵守升旗制度,全体少先队员统一佩戴红领巾。教育学生尊敬国旗。大队辅导员每周都按时做好升旗前准备工作,提前培训学生,按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升旗工作,并按时升降国旗,做好看护工作。
4、规范的队活动课教育效果好。一个好的主题队会,可以帮助队员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正确的道德观念,能打开队员的眼界,扩大队员们的生活天地,增加社会和自然知识,锻炼队员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队员的想象力、创造力,给队员幼小的心灵留下一个深刻的影响。学校充分利用好了班队活动课这一教育阵地,进一步规范了队活动课的日常教学管理,探索了有效的队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各中队辅导员开展队课教学的能力,帮助和指导学生培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队课经常结合时令、时事开展主题教育。如:教师节、国庆节等。在建队日到来之际,举行了全校性的中队主题队会观摩活动。
5、加强家校联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办有家长学校,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德育系列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因为有时因受教学的冲击,班主任每天不能经常深入地教育学生,联系不及时,抓不住活动的时机,致使活动不能深入。
2、个别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上好课就可以了,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3、班级组织的一些德育活动不能留下原始的材料和记录,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的教育失去宝贵、有说服力的东西。
4、对德育工作的考核还不够完善。如:眼保健操检查工作没有相应的考核措施等。
三、今后工作打算
1、健全德育工作考核制度,将德育工作全面纳入教师个人的考核量化,进一步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落实好德育工作。
2、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搞好校内、外德育阵地建设,保障学校德育工作长期、有序、健康、和谐地开展,使每一名同学都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搞好德育渗透,进一步达到让老师们有条不紊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4、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各科任教师要自觉主动、定期做好家访,对个别学生要随时与家长联系促进相互了解,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5、各项活动的结果要直接与班主任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引起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本学期学校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以优化质量为重点,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强化管理为手段,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本学期基本思路和工作要求是:
一、深化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不断细化规范管理, 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狠抓“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考风”建设, 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创建辽宁省名校的总目标为主线贯穿全年工作, 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形成实验办学特色做出新的成绩。
1.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随着学校塑胶操场整体改造的完成, 德育处在努力营造校园的人文环境、创设最佳育人氛围的同时, 在人性化的管理中,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增强自主管理、爱护环境的能力, 注重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公共卫生教育, 加强诚信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 加强国防教育, 逐步实现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管理人本化、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评价科学化。
完善“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理念, 通过文明学生、优秀值周生、礼仪学生评比等活动, 建立学生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落实管理实施细则, 不断优化德育工作体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坊、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 提高德育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加大班主任常规考核和班级常规考核力度, 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修订管理规定, 以建设优良班风、学风、考风为核心, 坚持“抓开头, 抓前头, 抓苗头”, 扭转学生管理的被动局面。强化主题月教育活动, 有计划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开展“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的主题活动, 使广大学生树立“校兴我荣”的使命感和“爱校如家”的责任感。切实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有效遏制违法犯罪现象。进一步加强校团委、学生会的建设工作, 促进学生自治管理, 自主发展。
2. 加快构建和谐校园。
建设文明校园, 树立依法治教观念,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严格规范各类教育教学行为。按照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要求,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创建绿色学校, 营造整洁优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加强“三风”建设, 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严禁瞒报、漏报、迟报。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措施,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心理健康咨询,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3. 加快课程改革步伐。
以校本教研为重点,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学习和培训, 开展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出发,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 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将课程改革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中, 逐步建立以能力为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制定适应本校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制定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标准。加强常规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青年教师要发扬团结协作、敢于创新、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力争在短时间内出成果。
(1) 坚持“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活动,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 向“培养学生特长无差生”的方向努力。
(2)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开齐开全课程, 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
(3) 积极发挥教育科研信息的先导作用, 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不断增强教育科研的服务性、实践性、导向性、前瞻性, 做好课题研究, 发现典型, 以点带面, 保证新课改顺利实施。
(4) 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探索、研究素质教育的各项评价标准,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4. 继续抓好体卫和艺术工作。
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提高体育课与艺术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 学生体育合格率要达到98%;同时, 各种竞赛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保持全市最优水平。
广泛动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抓好“两操一课”,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 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加强运动队的管理, 保证训练的时间和质量, 确保竞赛成绩稳定, 力争有所突破。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校园艺术活动,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艺术内涵。
二、强化管理, 着力内涵发展
内涵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方法。坚持内涵发展, 就是要把教育最基本的工作做实、做好、做精, 在平凡、务实中积累办学底蕴, 激发内在活力;就是要淡薄名利, 洗尽浮躁, 内强素质, 外树品牌, 务实精进, 整体提高;坚持内涵发展, 就是要紧紧围绕质量这个核心, 把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内部管理机制等工作全方位抓好。
1. 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永恒方式, 学习是生存发展之道。每周的学习体会和人文素养培训既提升了领导干部的能力, 又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大力倡导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理念, 紧紧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 结合工作需要, 加强团队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通过知识共享, 运用集体的智慧, 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 继续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 着重体现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等方面的考核, 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 敦促教师深入研究教材,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课后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主阵地, 在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的同时, 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 建立差生跟踪档案, 努力做好转差工作。重视因材施教, 培优补差, 力争学科竞赛出成果。
3. 强化教科研管理。
树立“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的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 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 不断创新教科研工作管理模式, 培养教科研骨干, 努力开展有效科研活动。加强课题研究指导, 抓好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 落实课题研究方案, 积极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队伍建设。
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教师队伍、干部队伍。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 以“党政机关下基层, 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为契机, 不断增强党员意识, 探索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 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工作学习表率的先进分子。全体党员都要以自身的言行带动周围的群众, 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以构建教师成长成才的培训、进修、考核、激励、发展机制为重点, 切实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引导鼓励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岗位成才, 以爱心、责任心为主要内容加强行风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帮带制度,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以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培养、考核、评选为抓手, 积极推进名师工程。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整体提高队伍素质。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科研创新能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以狠抓工作作风为目标和要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注重学习与研究, 履行工作职责, 强化责任考核, 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努力使管理人员个个成为教育的能手, 协调的好手, 管理的高手。
5. 深化内部机制管理。
【中学2009年学期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长江中学2013年春季学期工作计划03-05
龙山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总务工作总结11-19
2022-2023年中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09-13
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政教处工作总结10-30
中学政教处2014年春季学期工作计划11-28
2024年秋季学期中学督学责任区工作总结11-22
驾车中学2013年春季学期团总支工作计划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