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江小金同志先进事迹观后感
——江小金同志先进事迹观后感
有些人轻如鸿毛,有些人重于泰山,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价值观、人生观鱼龙混杂的时代,江小金同志再次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永不褪色的信念,他犹如一个永不倒下的铁塔,永远鼓舞着后来者在共产主义的大路上继续前行。
纵观江小金同志的一生,他总是一生想着别人,为自己考虑的却很少,这正是一种纯朴的奉献精神、对他人发自真心的爱。或许社会上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索取,忘记了奉献,冷漠麻木这些词在这个社会已经不再陌生。但江小金同志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准则,每每当他捐出一笔又一笔的慈善款,热心的帮助邻里解决困难,我相信他一定坚信一点,那就是“自己多奉献一份就可以让这个社会的冷漠麻木减少一份”。
工作中的江小金同志一丝不苟,时刻把人民、国家、单位的利益摆在前面,一次次的技术创新节约了国家大量土地、资金。他深入现场基层,40年来,江小金参与设计了宁波11750座铁塔;他带领设计人员完成了4700多公里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他爬过的山加起来高达230万米,相当于259座珠穆朗玛峰。他敢于直言,对自己的事业无比热忱。“一个人要爬遍每座山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江小金常对同事说起这句话。我想这座山不仅是他对年轻后辈的期望,更是对自己敬业奉献的承诺。
响为民服务的主旋律。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学习江小金就是学习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工作中要坚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服务水平创新,不断提高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彻底将创新融入到公司发展的血脉之中,激发公司广大员工创新的潜能,在公司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创新氛围,为打造坚强可靠电网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创新队伍。
中国大学网
今天通过晚自习的时间我们收看了关于江小金同志的感人事迹,虽然视频的不长,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视频中,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江小金同志的忘我工作,用生命实践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
江小金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入党,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电业局原副总工程师。江小金生前从事设计并带领专业设计人员完成了4700多公里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经他手设计完成的输电线路工程300多个,设计校核图纸18000多张;凭着自身的勤奋努力、刻苦敬业,从一名普通的送电线路工人成长为副总工程师、浙江省电力公司三级专家,他主持和发明的新技术多次获得全省第一。他的事迹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他的一生虽然只有58年,却是激情昂扬的一生,是对事业无限热爱和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生。江小金从一名普通的送电线路工,成长为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为电力事业奋斗了40年,足迹踏遍了宁波一万多座电力线路铁塔下的土地。这几十年,是宁波电力事业大踏步前进的几十年,也是江小金和他的同事们攻克一道道难题的几十年。城市地下高压线网、同塔四回路输电线路、“树根桩基础”等一项项重大成果,记载着江小金不断攀登高峰、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奋斗历程。40年,从线路工成长为宁波电力系统的技术权威,他一路学习,一路攻关,难以数计的技术创新,伴随着江小金多少个废寝忘食的昼夜。不管在什么岗位,江小金总是工作充满激情,吃苦在前,无私奉献,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看到铁塔导线就觉得亲切,看见灯火通明就感到自豪”江小金工作时常说的话。铁塔是江小金一生的挚爱。与铁塔结下不解之缘,是在1970年他刚进入宁波高压供电公司当线路工的时候。那时,宁波的铁塔少之又少,大多是水泥电线杆。一次,江小金在杂志上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中,国外的铁塔整齐排列,银色的电线向远处无限延伸,十分壮观。江小金的心里泛起了涟漪,“如果我们都用铁塔代替水泥杆,就能给千家万户带去更多光明。”从那以后,他翻阅了许多书,查找资料,研究铁塔。在江小金的人生中,书是必不可少的。不管在他的办公室还是家里,都摆放着大量专业书;他每次出差,书是必带之物,即使在生病时,依然离不开书。2009年4月,他被确诊患上罕见的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在病逝前的20个月中,江小金一直与病魔抗争,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18次化疗。他不顾化疗带来的身体疲惫和严重的形象改变,带着同事们出差外地、下一线工地。别人劝他在家安心养病,他说:“有病不能做重活,让我审核一下图纸总可以吧?”临终前,他在病床上还忍着巨痛,用颤抖着的手为新近建成的一座变电站写下了10条投产注意事项。而对于自己,江小金没提任何要求,只是希望把骨灰安葬在故乡奉化能看得到铁塔的地方。
这就是江小金。一个普通人,把自己平凡的人生,站成了一座不平凡的铁塔,一座不倒的铁塔,他用生命点亮万家灯火。我们作为一名新的电力工作者,应该要向江小金学习,不辱使命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淡泊名利、奉献为本的精神境界。学习他心系电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身先士卒、抢挑重担的优良品质,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科学严谨、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
5月,福建三明市泰宁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数十名工人被埋,时任三明市公安局局长的潘东升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救援。
救援持续五天四夜,潘东升始终在一线,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保证了生命通道畅通。
在同事眼中,潘东升始终是勇于担当的带头人。,福州市公安局承担了“套路贷”等涉黑案件。在侦办中,专案组遇到重重阻力,潘东升顶住各种说情和施压,让民警专心办案。
潘东升带领福州公安先后打掉涉黑组织3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69个,福州市公安局因此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毕业于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潘东升还是一个“技术尖兵”。他大刀阔斧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推动公安数据共享,让群众办护照等证件从7天变为立等就取;他推动研发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公安交通大数据平台,让民警最快一分钟内就能到场处置。
“永葆对党的无限忠诚!”这是潘东升在一次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写在留言簿上的,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更多优秀共产党员李夏同志学习心得与观后感(点击进入↓↓↓)
李夏《生如夏花》观后感李夏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优秀共产党员李夏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
优秀共产党员李夏学习心得精选5篇
李夏同志《生如夏花》观后感观看心得
李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_李夏《生如夏花》观后感
李夏《生如夏花》观后感_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李夏《生如夏花》800字观后感精选5篇
向李夏同志学习:初心不改_李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优秀共产党员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一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李夏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如今成了他短暂但不平凡一生的写照。
8月10日下午,在开展抗击台风“利奇马”的抢险中,李夏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年仅33岁。噩耗传来,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万分悲痛。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李夏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奋不顾身的抢险救援//
8月10日凌晨,台风“利奇马”袭击绩溪,荆州乡范围内普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塌方、道路中断,该乡全体干部深入村组积极开展抗台抢险工作。
李夏也冲向了一线。
8月10日下午,狂风乱作,暴雨未歇,河水骤涨。他与荆州乡人大主席王全胜、胡家村党支部书记胡向明一起,前往荆州乡敬老院查看。
安抚好敬老院的老人后,三人准备返回。突然发现,不远处的下村党桥头处一户居民家中可能进水,于是,三人选择从后山的羊肠小道绕过去。
“当时他们一家人还在忙着收玉米。”王全胜清晰地回忆,经过李夏书记的一遍遍劝导,最终,这家人才搬离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带。
妥善处理后,三人又接到村民报告称:下胡家村出口处道路旁发生险情。他们迅速赶往了现场查看。
“下胡家村土地庙这里塌方,树倒下来把路拦了,电线疑似被打断……”李夏拍了路况照片,将险情发在了荆州党政领导干部微信群,提醒大家注意。
谁能想到,这竟是他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
16时30分左右,三人再次路过塌方地段。当时,脚步较快的胡向明走在前,李夏和王全胜则跟在了后面。而就在此时,从山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主席,上面什么声音?”李夏机敏地问道。不过一秒钟,王全胜反应了过来:塌方了!两人紧接着朝着塌方的相对方向跑去。
意外还是发生了。两人跑着跑着,前方突然出现一股泥石流,李夏因躲闪不及,瞬间被卷走……“李书记,李书记……”王全胜大声呼喊,却终没有回应。
经过持续搜救,11日6时左右,李夏同志的遗体在下游约2公里的王仙庄村被找到。年仅33岁的李夏,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抗台抢险的路上。
//扎根基层的华彩青春//
长安镇高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庆华得知李夏遇难的消息是在8月11日上午7点48分。
“怎么都不敢相信!”说完这句话,他沉默了许久,才喃喃地道:原本12号一个项目开工仪式请他来的,这下成了弥补不了的遗憾。
2017年6月,时任长安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的李夏来到高杨村指导工作,发现村里的生活污水直接向外排出,影响了村庄居住环境。
“要积极向上争取一个污水处理项目!”他和村两委商量着。很快,这件事就被提上了日程。在他的推动下,高杨村争取到了总投资260万元的污水处理项目。
选址、设计、招投标……项目前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他时刻关注项目进展。”王庆华说,如今开工条件具备了,他却不在了。
2018年12月,李夏来到绩溪县最偏远的荆州乡担任纪委书记。当家人心疼他工作条件艰苦时,他只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
到荆州乡后,李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办结了6起审查调查案件。这期间,李夏还被抽调参加县委巡察,在参与巡察的一个月时间里,他经常是加班加点,白天晚上连轴转,半个多月才能回一次远在屯溪的家。
王庆华还跟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得知其妻子常年患病,每次谈完工作,李书记总是“催”他回家照顾家属,但自己却仍在办公室加班。
//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
“他是个特别守承诺的人,说到就会做到,这一次他‘食言’了。”说完,李夏的爱人强忍泪水哽咽地说道。
8月底是李夏爱人的生日,原本丈夫答应陪她过生日。“结婚这么多年来,我的生日不是周三就是周四,他从来没陪过我。”她说,今年他提前算好了自己的生日是在周六,终于能够有时间陪了,但现在,这个约定却永远实现不了了……
2008年,两人结识了。经过五年的爱情长跑,两人在2013年元月结了婚,11月,他们迎来了爱情结晶。
有了女儿后,一家人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幸福的味道也一天比一天浓。但由于工作繁忙,一家三口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算多。
时间都去哪儿了?
今年56岁的许冬仙是长安镇高杨村高村村民组的贫困户。“他经常一有时间就到家里来看看,问我身体好不好,家里有什么困难,我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儿子。”许冬仙说,自己的小孙女和李夏的女儿差不多大,也特别喜欢他,小孙女还把攒的糖果拿给他吃。
在李夏的帮扶下,许冬仙家顺利脱了贫。但那张有些泛黄的帮扶联系卡,仍被她紧紧地贴在了自家的墙上。“听到他遇难的消息后,我整个人身上都在发抖……”许冬仙说完,哇哇地哭了起来,久久不能平静。
“老百姓找他帮忙,他几乎是随叫随到、随到随干,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荆州乡一位工作人员说。
李夏遇难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和他打过交道的村民自发地来到了乡政府,大家蹲坐在一起,聊着和李夏相处的点点滴滴,言语里满是悲痛与难过。
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二
上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
这是李夏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如今却成了他短暂但不平凡一生的写照。
8月10日下午的荆州乡乌云密布、暴雨如注,受台风“利奇马”影响,下午2点到5点,这里三个小时的降雨量将近100毫米。
下午3点左右,得知荆州乡敬老院等地发生险情后,李夏立即与荆州乡人大主席王全胜、下胡家村党支部书记胡向明一起赶赴敬老院。在排除险情、做好安抚工作后,三人又深入下胡家村涉险村民的家中,组织劝导人员转移。
把敬老院18个老人一起安排好了,我们就从敬老院背后山上面。到我们村里有个老党员,70多岁,胡今古的那个户上面,他家里面已经进水。我们三个人把(老人家)人家所有东西拿到高处,把老人搞到别的高的人家。
——下胡家村党支部书记 胡向明
顺利将两位老人转移到地势更高的村民家中,李夏和王全胜又得知,下胡家村发生了一处小塌方,三人立刻赶往村口。途中,他们遇到因碎石阻拦而停在路上救援车辆。他们帮忙搬离碎石,让救援车辆顺利赶往其他村里救援。
他们继续留在现场观察塌方险情。此时,一棵大树带着砂石从山坡上滑下,将路旁电线压倒在道路上。情况紧急,三人决定先撤到安全处,再商量处置方案。
返回途中,他们遇见一对母子带着物品往塌方地段赶路。李夏担忧这对母子安全,折返护送他们到了安全地带。
李夏拍了路况照片,将险情发在了荆州党政领导干部微信群,“下胡家村土地庙这里塌方,树倒下来把路拦了,电线疑似被打断,提醒大家注意。”可谁承想,这竟是他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下午4点30分左右,他们再次路过塌方地段。这时,忽然从山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我就说:“是塌方,快跑!”我是往前跑的,我感觉李夏是在我后面一至两步样子。在跑的过程中回望一下,上面是黑压压的一片,有山核桃树,有泥土和砂石,全部黑压压一片一直往下压,带着巨响,轰隆隆的声音。我被气流一把打倒,我就向前滑行了一两米。爬了两三步站起来之后,我一看李夏同志不在,当时心里非常急,在那呼喊。就在这个过程中,第二次泥石流塌方下来了,把路边亭、大树、全部拦腰折断了,树木、泥土、砂石、雨水,全部交织在一起。
——荆州乡人大主席 王全胜
经过13个半小时的搜救,8月11日早上6点左右,李夏同志的遗体在下游约2公里的村庄被找到。年仅33岁的李夏,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抗击台风和抢险救灾的路上。被李夏护送到安全地带,事后才得知李夏殉职消息的村民胡日红,这几天脑海中都是李夏同志的身影。
李书记把我们母子送回来,我们送过来之后,他牺牲了我们不知道。我到晚上知道了,我几夜里没睡着,真的是可惜,人民的好干部。真的是好可惜,我几夜都没睡着。
——村民 胡日红
下
“我都不相信,我一听说就发抖起来。那么好的人,怎么这么可惜,一下就走了,这么好的人,就没有了。”
8月12日上午,绩溪县长安镇高杨村村民许冬仙从电话中得知了李夏因公殉职的消息,哭泣着颤抖起来。
从2011 年9 月到2018 年12 月,长安镇是李夏工作了7年的地方。在许冬仙家堂屋的墙上,贴着一张“绩溪县精准扶贫明白卡”,上面有李夏的照片、姓名、手机号码,旁边还贴有五张文件,包括“精准帮扶计划”“贫困户帮扶措施告知单”“贫困户走访全程记录表”。走访记录表中,从2017 年10 月到2018 年9月,李夏每一次走访都有记录。许冬仙说,李夏总在晚上过来,没在她家吃过一次饭。从2017 年开始,在李夏的帮扶下,她家养殖的鸡鸭多了,生活渐渐好了,孙女到镇上读幼儿园也是李夏帮忙联系的。
我看他(李夏)看来看去都看不厌,喜欢他,像自己儿子一样。我孙女很喜欢他,一来就爬到他身上去了。
——绩溪县长安镇高杨村村民 许冬仙
2017 年,李夏成为高杨村的党建指导员,村里一共有24 户贫困户,李夏一个人就主动帮扶了6 户。在产业帮扶上,也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原先高杨村里只种植了三四百亩黄山贡菊,李夏是黄山人,他就从黄山请来技术专家,贡菊种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黄山贡菊的种植中,如今的种植面积已经增加到了1400 亩。2018年12月,李夏来到绩溪县最偏远的荆州乡担任纪委书记,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李夏就办结了6起审查调查案件。李夏在荆州乡的同事周燕蓉说,李夏经常是加班加点,白天晚上连轴转。他经常晚上在这里加班,办案件,然后走访。星期四那一天晚上他回来就是已经很晚了,正好在我办公室门口经过,我看到他,我就问了一句,我讲李夏你这么晚了从哪里回来?他拎着一个公文包,就是办案回来。
——李夏的同事 周燕蓉
李夏家在黄山,一般一个星期回去一次,若是碰到周末加班或者值班,可能就半个月不能回家。但他每天晚上都会和妻子视频聊天,说说自己一天做了什么,问问妻子一天做了什么。因为平时不在家,周末回家后,李夏总是陪在家人身边。但他每次回家还都是带两个包,一个包装着衣服,一个包里都是工作文件。遇上忙的时候,李夏就在桌上忙工作,一边辅导女儿在一旁写作业,妻子就忙活家务。到了晚上,李夏就带着妻子和女儿出去散散步。他和我说,这个月底是你生日,这么多年了,我从来都没有在家陪你过过。今年(生日)是礼拜六,正好不是我值班,我正好回来陪你去过生日。他还问我想吃什么?还有时间慢慢想,等回来了我就带你去。
——李夏的妻子
李夏的妻子说,上周,女儿的钢琴考试通过了,李夏答应了给女儿买一个电话手表。女儿说爸爸我好想要一个电话手表,他老爸就在网上给她买了,说这个星期就回来给她办卡。(手表)在我口袋里,就是没有办卡,等他回来办卡,他说等他回来办卡。
——李夏的妻子
在妻子的心中,李夏是一个说到做到,重承诺的人。但这一次,关于妻子的生日,关于女儿电话手表办卡,他都无法兑现承诺了。“在路上”是李夏的微信昵称,“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 李夏一直都为群众、为家人忙碌奋斗在路上。
李夏一路走好!
致敬你
以青春书写担当 用生命诠释信仰!
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三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更应主动向李夏同志看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奉献!”……8月21日上午,来自铜陵市纪委监委机关第一支党支部和驻市人大机关纪监组的1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走进李夏工作的第一站——铜陵市地震局,与李夏生前同事——市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一同召开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交流会,回忆李夏同志在市地震局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共同缅怀李夏同志的感人事迹。
壹
李夏生前系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8月10日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突遇山体塌方,英勇牺牲,年仅33 岁,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灾抢险的路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责任和担当。2008年2月,李夏考入铜陵市地震局,从事地震监测和地震应急工作。这里也是他迈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
贰
在市地震局废弃的老办公楼,李夏生前同事吴密深情回忆李夏在铜陵工作生活的点滴往事。
“第一时间获悉李夏同志的噩耗后,我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作为李夏亦师亦友的市地震局局长汪绍平来说,这种“悲痛”是刻骨铭心的,久久难以抚平。在与李夏共事的3年半时间里,作为李夏曾经的分管领导,汪绍平见证着他的快速成长。日常工作中,李夏潜心钻研地震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还是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任务,总是竭尽全力高质量完成;在野外地震监测现场、地震应急救援一线,他总是冲锋在前、无怨无悔,多次在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工作中为单位争得荣誉。
在学习交流会上,众多李夏曾经的同事、好友,在泪水与悲恸中追寻他初心起步时光的点点滴滴。“他是一位勇士、是一位英雄,激励着我们每个人不断去前行。”对同事兼好友王群来说,在工作之余,李夏还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大男孩,能烧出一手好菜,会主动分享旋律优美的歌曲。只是噩耗来得太突然,她还一时接受不了他离开人世的现实。
叁
英雄的事迹很生动丰满,也很感人励志,在给人以心灵洗礼的同时,正在激发出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带动人的力量。市地震局的同事好友饱含深情,纪检监察干部们也热泪盈眶。
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严永平表示,李夏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他身上无不体现了忠诚担当、爱岗敬业。要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以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李夏: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人生的榜样,一个就够,只要你去学习、去追求;身上的责任,一种就够,只要你去担当、去坚持;心中的情感,一份就够,只要你去珍惜、去体会。江小金,一个普通的名字,却让无数人记忆深刻;江小金,一座不倒的铁塔,不断传输着万家光明。江小金,送电线路工出身的他自称:“一生不过是在地球上轻轻划了几条线”,却是我们眼中“电力新速度”的创造者。他用生命、智慧和忠诚践行了国家电网“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他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每一位电力员工。而在现校班也有这样一位员工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有着三十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电能计量现场校验资深工作者——XX师傅,一位局级优秀共产党员。
从仪表班到现校班,部门在变,爱岗敬业激情不变。作为局首批聘任的电能表修校技师,XX师傅可谓是技能精湛,经验丰富,但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他都认真了解,仔细查阅,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疑问都会去搞明白、理清楚,做到事事心中有数、件件把握十分。无论是变电站的大修、基建和日常的电能表校验,还是世博世合保供电、防台抗汛等应急工作,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当需带电操作或作业环境复杂时候,他都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从机械表到智能表,技术在革新,创新钻研的劲头依旧。(用)“活到老学到老”这话很好的体现了XX师傅对钻研的执著劲儿。他经常带头学习新知识,琢磨新方法,在工作“闲暇”之余还“捣鼓”着一些工器具的改良、装备的改进。为了加快装表接电速度,他琢磨了新的方法;为了提高互感器校验效率,他琢磨了新的工具。年初,他仗着过硬的技能,还真的用几只盘表和几节干电池给“捣鼓”成小巧、便携带的现场互感器极性核对装置,既便捷又高效实用。
从带徒弟到兼职安全稽查员,责任在增加,无私奉献的心不变。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技能功底、精湛的业务能力,XX师傅成了计量中心现场校验技能培训师资的不二人选。他不遗余力,默默无私地指导了多名徒弟,在他的辛勤耕耘下,这些徒弟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一班之长,有的已成为专业技术骨干、技能领军新秀。此外XX师傅兼职的中心安全稽查员,可以说是一份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差事,不但没有一分报酬,有时还需承担相应责任。然而,阳光心态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小到一把螺丝刀的安全防护,大到电气回路连接、设施设备安装技改的安全措施等,都认真履行着一名兼职安全稽查员的职责。
这就是我们的XX师傅!一位普通平凡的电力人,一个爱岗敬业的修校工!他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江小金么?他,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么?他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精神,始终在熠熠发亮!他刻苦钻研、创先争优的作风,时刻在灼灼闪耀;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美德,一直在闪闪发光!
【学习江小金同志先进事迹观后感】推荐阅读:
学习江小金先进事迹有感09-10
江小金12-01
公安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10-29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的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10-16
宿建德江翻译06-04
江小白文案分析07-11
江小白广告语录10-12
江小白的名言03-25
《江 上》的阅读答案05-30
《宿建德江》翻译赏析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