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推理习题(精选6篇)
2.3.4.5.1.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封闭面的都是通过点或线相连接,并且不共线,选项中只有C项的各元素不共线。故正确答案选C。
2.答案: A 解析: 每一幅图形中所有的小图形的面积、形状均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的四个图形都全部是由直线组成的,因此答案为A。
4.答案: C 解析: 这组图形中外面的三角和内部的折角有不同的变动规律。第三列图形中,外面的每一个三角形都与第二列的三角形成轴对称;而内部的折角变化规律与第一列图形中的F变化规律保持一致的,即顺时针旋转90度两次得到第三个图形中的F,那么空缺处折角的方向变化也应当与第一列中F的方向一致,顺时针旋转90度两次,符合上面两个规律的只有C项中的图形,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B 解析: 第一组中,三幅图均为封闭图形。第二组中,三幅图均为开放图形。故正确答案为B。1.2.3.4.5.1.答案: C 解析: 小横线在已知图形中进行逆时针旋转,小竖线在已知图形中进行顺时针旋转。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A 解析: 第一行,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行,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逆时针方向转动,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三行,前面的两个小图形,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第三个小图形的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应该呈顺时针方向,只有A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 三角形每次顺时针移动3格子,2格,1格,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 已知图形分别经过旋转、旋转和翻转、旋转和翻转、旋转和翻转得到A、B、C、D四个图形,故选与其他三个图形不同的A项。
5.答案: B 解析: 已知图形的后一个图形均是由前一个图形旋转得到,故选能由最后一个图形旋转得到的B项。故正确答案为B。
1.2.3.右侧分割图片中,()能最好地拼成左侧给定的图形。
4.5.1.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拼图。题目给出的四个图形中,前两个图形的形状一致,大小一致,可构成一个细长的矩形,后两个图形也是大小一致的等边直角三角形,可构成一个正方形。矩形和正方形结合,构成A选项中的图形。故正确答案为A。
老师点睛: 解答本题时,观察发现前两个图形和后两个图形分别构成的都是规则图形,可迅速排除B、C、D三个选项,果断选择A项。2.答案: C 解析:
3.答案: A 解析: 仅需将选项中的形状组合即可。B项的等腰梯形、C项的等边三角形错误,D项没有直角梯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拼图。题目中给出的四个图形锐角较多,解题时应选择锐角比较多的选项进行尝试,把四个图形带入B选项,刚好组成完整图形。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A 解析:
1.2.右边的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四个图形拼合而成的,请把它找出来。
3.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图形可以由题干的线条组成?
4.5.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拼图。将左侧各部分拼起来,形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B 解析: 由于B项可分割为如下图形,因此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拼图的能力。仅需将线条组合即可,在组合时,关键抓住已知图形中中第二个图形和第四个图形锐角的位置。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
5.答案: A 解析:
1.2.3.4.右侧分割图片中,()能最好地拼成左侧给定的图形。
5.1.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拼图。将左侧各部分拼接起来,形成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 由选项可知,此题考查拼图,把题干图形分割成两个图形,显然CD中图形不能被题干图形分割成,C项中三角形和四边形构不成题干图形,D项中两个不规则的四边形也无法构成题干图形。如图所示,将题干分割可得到B项图形。因此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
4.答案: A 解析: 仅需将选项中的形状组合即可。B项的等腰梯形、C项的等边三角形错误,D项没有直角梯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拼图。题目给出的四个图形中,前两个图形的形状一致,大小一致,可构成一个细长的矩形,后两个图形也是大小一致的等边直角三角形,可构成一个正方形。矩形和正方形结合,构成A选项中的图形。故正确答案为A。
老师点睛: 解答本题时,观察发现前两个图形和后两个图形分别构成的都是规则图形,可迅速排除B、C、D三个选项,果断选择A项。
1.2.3.4.5.1.答案: C 解析: 每一行的所有图形(包括正方形、圆、实心黑色方形、实心黑色圆形、四条直线),在下一行均出现一遍,观察第三行,相比第一行和第二行而言,缺少的元素为圆与实心黑色方形,则问号处的图形一定是由这两种元素组成,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D 解析: 题干第一组图和第二组图对应图结构相似。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 每组图形中,前两幅图形直接叠加构成第三幅图形,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前两图简单叠加后形成第三个图形,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 第一组中,三幅图的外部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内部图形有水平线,竖直线和水平竖直交叉线。第二组中,三幅图的外部图形还差正方形,内部图形还差水平线,所以第三幅图由正方形和水平线组成。故正确答案为D。
1.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2.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3.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是由它折叠而成。
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答案与解析】
1.A【解析】通过对已知图形的查看,组成每一行的三个图中的火柴棍总数为16根,依此规律,答案图形中的应该为16根减去最后一行前两个图形中所含的11根,即为5根,故只有A选项符合。
2.C【解析】根据已知图形情况,每个图形都包含两个独立的部份,且下一个图形中必含有上一个图形的某个部份,而符合这个规律的只有C,故正确答案为C。
3.D【解析】从纸盒展开图可以轻易看出,空白面和斜线面是对立面,A选项中这两个面为相邻面,所以排除A选项,B、C选项中斜线面和与其他面的关系,与展开图对照能判断方向不一样,而D选项位置关系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4.D【解析】本题元素组成凌乱,考数数。本题数曲线,已知每个图形包含的曲线数从左到右分别为0,1,2,3,依此规律,未知图形包含的曲线数应为4。A项图形包含的曲线数为6,B项为6,C项为1,D项为4。故正确答案为D。
5.A【解析】本题是考数数和考元素的综合题。已知每幅图形均包含四种不同的元素,且每幅图形中均含有相同的元素五角星。A项包含四种不同的元素,且含有一个五角星;B项和C项没有五角星;D项只有三种不同元素。故正确答案为A。
1.2.3.4.5.【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答案与解析】
1.答案:B。层次思维:定位此题,为组合图形的变化,故思维圈定于图形内部分割部分数;内部图形与外部图形的替代关系;图形求同。
第一思维,图形内部分割部分数:第一组图的部分数分别为三部分、两部分、两部分,第二组图的部分数分别为九部分、三部分,不具有数字规律性,故此思维被否定。
第二思维,内部图形与外部图形的替代关系:第一组图形中,图形一的外面正方形在图形二中移到内部,图形二中的六边形在图形三中并未发生替代关系,故此思维被否定。
第三思维,图形求同:在第一组图中,均含有正方形,在第二组图中,均含有圆形,对照选项,只有B项含有圆形,可得题解。
2.答案:D。层次思维:定位此题,为细节变化问题,故思维圈定为前后图对比寻找细节差异。第一图与第二图比较可发现,箭头方向发生变化、左边的小线段从最下面减少一条,对比第二图与第三图,箭头方向又发生变化、右边的小线段从最上面减少一条,即可推得可能性规律,以第三、四幅图进行验证,符合,对照选项,可得题解为D。
3.答案:C。层次思维:定位此题,为图形种类的变化,故思维圈定为某一或某几个图形的数量呈现规律性变化、每个图形总数量的恒定。
第一思维,某一或某几个图形的数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前五个图出现的六种图形的数量并未符合任何规律性分布,故此思维被否定。
第二思维:每个图形总数量的恒定,前五个图出现的六种图形的数量分别为黑方块四个、白方块四个、黑星星三个、白星星三个、黑圆三个、白圆三个,照此思维,第六图应为黑星星、白星星、黑圆、白圆各一个,对照选项,C项符合,可得题解。
4.答案:D。层次思维:定位此题,为线条所组成的图形变化,故思维圈定于图形的笔画数;图形的对称性;图形求同。
第一思维,笔画数:前五个图分别为三画、四画、三画、三画、五画,无数字规律,此思维被否定。
第二思维,图形的对称性:前五幅图中,三图不具有对称性,一、二、四、五图具有对称性,但因其分布无特点,故此思维被否定。
第三思维,图形求同:前五个图,经对比,都有一条水平的直线,以此思路,对照选项,只有D项符合,可得题解。
5.答案:C。层次思维:定位此题,涉及到的是复杂图形,故思维圈定为组成图形各部分特点、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封闭性。
第一思维,组成图形各部分特点:经对比,八幅图中有平面图与立体图、点线结合图等,并无整体规律,故此思维被否定。
第二思维,图形的对称性,在八个图中,无论从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来看,在数量上及分布上都不具有规律性,选项四个图形也都是非对称图形,故此思维无解。
第三思维,图形的封闭性:在前八图中,封闭与非封闭图形各为四个,在分布上呈以中心图形为中心外围式间隔分布,所缺失图形按分布规律应为封闭图形,照此思路,对照选项,只有C 项符合,得题解。
1.2.3.4.5.【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答案与解析】
1.【解析】A。本题属于属性类。题干的这个九宫格图形每幅图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它们的对称轴可以组合成一个“米”字形状。要求的这幅图应该是个横轴对称的图形,只有A项符合要求。
2.【解析】A。本题属于位置类。第一组三幅图形的规律是第一幅图顺时针旋转90°,第二幅图向右翻转再逆时针旋转90°之后两幅图之间拼在一起得到第三幅。把规律套用到第二组上面,A项符合规律。
3.【解析】D。本题属于属性类。第一组图形都是竖轴对称,第二组都是横轴对称,D项符合要求。
4.【解析】C。本题属于重构类。根据特征面中的相邻关系,用排除法排除A、B、D三项,正确答案选择C项。
5.【解析】D。本题属于数量类。题干中给出的三幅图元素总数量为3、4、5,下个数字应该为6,答案应该在C、D两项中选择。题干中图形还有黑圈与白圈之分,在三幅图中它们的数量规律是:2个白圈、3个黑圈、4个白圈,因此在要求的图形中应该有5个黑圈,D项符合要求。
1.2.3.4.5.【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答案与解析】
1.D【解析】观察左图可知为左右对称。右图前两个为翻转后的对称图形,故选D。
2.B【解析】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二三个图形叠加,只有凸起的部分“填补”凹下的部分,单独凸起或凹下的部分保待不变,得到第一个图形。
3.D【解析】观察整套图形可以发现,图形的规律是图案是间隔着递增的,依此规律可知答案为D。
4.D【解析】各图形中外部图形的线条数多于内部图形的线条数。
一、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的现有问题
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目前依旧使用较为传统的讲课模式,即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和例题进行详尽地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一味地接受状态,在课堂上要对庞大的信息量和知识接受让他们应接不暇,大部分学生做不到真正地理解和消化,更不用说培养起有效的几何推理思维和图形证明能力.这样的教学收效甚微,几何证明与普通的数学证明有着一定的区别,它需要学生不仅仅掌握数学证明的技巧和方法,更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定理和重要概念的引入及教学
定理是几何推理的根本,许多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所需的知识都是由定理推广而来,因此教师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定理和一些重要概念的引入及教学.在引入方面,由于定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死记硬背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入定理和重要概念的时机和方法.许多几何推理题往往就是对定理的反复运用,只要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定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游刃有余,例如下题.
例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D为BC边上的中点,在AD上任取一点E,连接BE,延长BE交AC与F,BE=AC,求证AF=EF.
证明:如图1,连接EC,取EC的中点G,AE的中点H,分别连接DG,HG.
则:GH=DG.
所以:∠1=∠2,
而∠1=∠4,∠2=∠3=∠5.
所以;∠4=∠5,所以:AF=EF.
乍一看这道题的题目比较复杂,实际上就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这一基本定理的应用,学生对定理掌握的程度较深时,面对“三角形”、“中点”等条件很容易就会进行联想并作出辅助线DG和HG,通过等腰三角形和平行线段的性质进行角与角之间的转换,最后通过“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完成证明.这道题就是典型的对定理掌握程度的考察,对于这种题型要注意对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学会“读题”,明确题中条件要素
在进行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大量的例题进行讲解,这是十分必要的,在讲解之前,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阅读题设看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其实解题和证明所需的大部分要素都包含在简短的题设之中,在读题的过程中对题设进行拆解,提取出其中重要的要素和隐含条件,才能为之后的证明或解题铺好路.尤其是当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题设,要学会从中抽丝剥茧,理清头绪,一步一步地整理题设中所提及的条件,结合图形将它们以合理的逻辑排列出来,与最终需要解答或证明的问题进行条件匹配.这种读题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慢慢去学习和掌握,这样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会被复杂的题设蒙蔽了双眼,做到心中有数[2].
四、培养学生几何推理思维
1. 三种思维的应用
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同样属于数学证明的一种题型,对于这样的题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在推理的过程中,通常有以下三种思维方式.第一、正向思维,也就是学生在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从题设和条件出发,一步步地推出结果.这种方式比较常见,因此学生学习和应用起来也比较轻松.第二、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反向地去推理,也就是从结果入手进行推理,最典型的一种逆向思维证明法就是反证法.逆向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十分常用,但它往往是解决难题的好帮手,难题的题设往往十分复杂繁多,在许多条件的铺陈下,题设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难免会一时之间找不到头绪,不知从何下手,而逆向思维法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到题目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很快进入到推理之中.第三种就是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结合,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难题的推理证明之中,将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相结合,同时也将题目中的条件和结果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迅速找到推理的有效路线.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当注重这三种思维的教学,尤其是学生不太常用的逆向思维和正逆结合思维,帮助学生开拓几何推理的思维,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多种思路的选择[3].
2.“动手”做题,辅助线的应用
在学习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的过程中,最常用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就是做辅助线.当学生遇到单纯靠拆解题设和思维分析无法解决的时候,应当有动手画图做辅助线的意识,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进行重点培养.然而做辅助线有时候并不是万能的,一条错误的辅助线甚至会将学生的推理思路带入误区,导致推理混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将辅助线的教学作为一个重点.
例2已知:在△ABC和△A'B'C'中,AB=A'B',AC=A'C'.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中线,且AD=A'D'.
求证:△ABC≌△A'B'C'.
证明:分别过B,B'点作BE∥AC,B'E'∥A'C'.交AD,A'D'的延长线于E,E'点.
则:△ADC≌△EDB,△A'D'C'≌△E'D'B'.
所以:AC=EB,A'C'=E'B';AD=DE,A'D'=D'E'.
所以:BE=B'E',AE=A'E'
所以:△ABE≌△A'B'E'
所以:∠E=∠E'∠BAD=∠B'A'D'
所以:∠BAC=∠B'A'C'
所以:△ABC≌△A'B'C'
这一题需要证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全等,现有的条件是其中的两条边相等,还差一个条件,边BC和边B'C'相等或现有两边的夹角相等,经分析,有边AD和边A'D',我们很容易发现实现角的相等更为容易,AD将我们需证的夹角一分为二,因此需分别证明分角与分角相等,等角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平行线,这就是辅助线的灵感来源,显然,有了辅助线的帮助就多了一个等角的条件,可以进行角之间的转换.这一题就是典型的辅助线的巧妙应用.
总之,几何推理和图形证明是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打好基础,在定理的教学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几何思维方式,提高几何图形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葛莹.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对策[J].学周刊,2015(14):222.
[2]焦龙.初中数学几何概念和定理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5(20):16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几何推理 图形证明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33-01
一、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的缺陷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是难点和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抽象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详细讲解课程重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习题,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只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然而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知识,不仅导致学生在记忆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在长时间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各种理论的混淆,学生的几何推理思维和图形证明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由此可见,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新时期,教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數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题干要素正确解题
初中数学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教师应将各种类型的例题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例题的讲解中,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读题”能力。事实上,题干看起来短小,但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键要素,是解题和证明的关键,在读题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拆解题干,将其中的重要要素提取出来,并挖掘隐含的条件,从而为构建清晰的解题思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题设相对复杂,学生更应当具备抽丝剥茧的能力,将题设中的各个要素提取出来,在对各个要素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应结合图形进行,并将这些要素应用于证明问题的过程当中。读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提升解题速度。
三、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引入定理和重要概念
在几何推理中,根本性因素是定理,在对定理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可以演变出更多的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各种定理和概念。同时,较高的概括性是定理的主要特点,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仅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甚至还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定理和相关概念的引入,必须注重应用科学的方法。在反复应用相关定理的基础上,多数几何推理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例如,在以下例题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入定理,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和深入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实际解题的能力。“已知三角形ABC如图一所示,边BC的中点为D,连接AD,E为AD上任意一点,并连接、延长BE,F是AC与BE的交点,此时AC=BE,那么证明EF=AF。”单纯的解读题干可以发现,题目内容相对复杂,然而,在对题干进行深入挖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意识到,该题干描述的是等腰三角形,而所涉及的定理是“等边对等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对“中点”、“三角形”等基础知识的联想,就会意识到需要对HG和DG等辅助线进行构建,接下来,在进行角与角之间的转换过程中,需要对平行线段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相关性质进行应用,最后在完成证明的过程中,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论进行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证明过程如下:连接EC,G为EC中点,H为AE中点,接下来,分别对HG和DG进行连接,那么可知DG=GH。因此角1和角2相等,由于角2、角3、角5是相等的,而角1同角4是相等的,那么则说明角4同角5相等,因此可以得到AF=EF。
由该例题可以看出,在实际的几何推理与图形证明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定理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提升学生灵活应用定理的能力,才能够顺利解答任何题型。
结束语:
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是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牢牢把握住这两大灵魂就基本把握了图形推理题目。在这两大灵魂统帅下的十大基本规律,是每个想要在公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必须系统熟练把握的。
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这里以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例子来说明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是非常不得了的。QZZN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帖子地址按住键盘Ctrl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点击这里就链接过去了),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另外,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觉得,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训练的软件训练,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快速阅读的能力,这也是我最最想推荐给大家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一样的,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点击鼠标左键)。大家好好学习吧!祝大家早日上岸!
1.答案:B 分析:方法一,从图形旋转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题目。顺时针方向看,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
具体的说,第一行三个图形中,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然后从第三列往下看,发现黑色小方框仍然在作顺时针旋转。整个观察顺序是:第一行,从左向右,到了第三个图形,从上往下;到了右下角的图形,从右往左,到了左下角,再从下往上。
如果选择逆时针方向分析,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逆时针旋转。最后同样得到答案B。
方法二,从图形的数量关系来分析这个题目。图中含有黑色小方框的图形是成对出现的。因此答案为B。
2.1
答案:A
1,3,5。
第二列,从上往下,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7,9,11。
第三列,从下往上,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13,15,17。
从列的角度来考察的。分析这类题目的时候,如果从行的角度去考察,难以发现规律,不妨改变一下角度,从列的角度去考察。本题每个图形出头线段数目如下图:
分析: 第一列,从下往上,三个图形中,图形外的线段数量分别是
3.答案:D 分析: 这个题目看从什么角度来分析。如果把第一行三个小图形放在一起分析,然后把第二行三个图形放在一起分析,就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来。如果把第一列的三个图形放在一起分析,把第二列的三个图形放在一起分析,就比较容易找出答案来。整个题目的规律是:从列方向上来看,第一个图形的直线边数等于下面两个图形的边数之和。以前考试的题目和参考书上的练习题目大多是从行的方向来考察的,这次考题换了一个角度。根据前面几道题的特点来看,从列方向的角度来设计题目,应该是命题者的真实意图 4.2
答案:A 分析: 第一行的三个图形,封闭部分的数量分别是
3,2,3。
3+2+3=8 第二行的三个图形,封闭部分的数量分别是1,3,4。1+3+4=8 按照这个规律,第三行三个图形封闭部分数量之和应该是8。
第三行第一个图形封闭部分数量为3,第二个图形封闭部分数量为4。
第三个图形封闭部分数量应该是1。因此,答案应该是A。
5.答案:A 分析: 这个题目中,所有小图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无疑是考察图形的转动。
至于具体怎么转动,没有必要深入考察。因为该图形不是规则图形,不好选择参照物。
实际上,看旋转状曲线的运动方向,很快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第一行,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行,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逆时针方向转动,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三行,前面的两个小图形,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第三个小图形的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应该呈顺时针方向。只有答案A 符合。
通过对以上5道图形推理题目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有三道题目涉及到数量关系,两到题目涉及到图形的转动。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古今中外对数字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很少有分歧。因此,命题专家在设计题目的时候,为了避免争议,总是尽可能的用数量关系来设计题目。图形转动的一般特点是所有图形的形状都相同。当然也有的图形在转动过程中局部发生变化的。
图形推理的十大规律。图形问题花样繁多但总结历年考试真题,发现图形推理题目不过是以下十大规律的花样翻新。熟练的掌握了以下规律,考试就会得心应手。一.图形的转动(包括图形的翻转和旋转)例题1
A
B
C
D 答案:C 分析:第一个图形左右翻转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一个图形上下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
本题考察角度是图形的翻转。例题2
答案:C。
分析:第一个图形上半部分向下翻转一次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一个图形的上半部分连续向下翻转两次得到第三个图形。本题考察角度是图形的翻转。例题3
答案:A 分析:本题考察角度是图形的翻(旋转)转。每一行三个图形的变化规律是: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上下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例题4 4
答案:D 分析:本题考察角度是图形的翻转。规律是含有字母B的图形,在下次出现的时候上下翻转。含有其他字母的图形在下次出现的时候不做任何变动。例题5
答案:D 分析:本题考察的角度是图形的转动。阴影部分依次作逆时针转动135度,顺时针转动45度,逆时针转动135度,顺时针转动45度。
二.图形的对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例题1
三.图形的封闭(封闭图形以及图形的封闭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四.图形的叠加
五.图形的笔画数以及边角数量的关系 六.图形的形状以及种类 例题1
答案:
B 解析 :本题目考察的是图形的种类。每一行都有3种不同的图形。例题2
七.(或者求异去同)例题1
A
B
C
D 答案:A 分析:所有图形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三角形。该题目考察的角度是求同。即寻找所有图形的共同点。
八.权重问题
九.图形的拆拼组合。十.图形的重心位置。
图形推理注意事项。
1. 有时候曲线看作边,有时候不看作边。一般在国考中,边通常是指的直线边,而曲线不当作边。例如:
2007年国考真题:答案:D
分析:该题目考察角度的是图形边数关系。第一行三个图形边数与第二行三个图形边数对应相加等于第三行对应三个图形的边数。本题曲线不算边。考题中,解答有的题目我们需要把曲线也看成边。这与命题专家的喜好有关。根据具体题目,灵活处理。
在有的省考中,曲线和直线一样被 看作一条边。例如:
2006年江苏省考真题:
答案:C 分析:本题考察角度是图形边数关系。第一组图形,图形的边数和图形里面的小图案数量相等。
第二组图形,图形的边数比图形里面的小图案数量多1.本题中,圆圈被看作一条边。2006年江苏省考真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察角度是边的关系。几个图形中,依次有1,2,3,4,5,6条边边长相等。
本题中,圆圈当作一条边。这个题目本来有难度的,但是答案选项的设置不是很好,很多考生直接选B。因为后面几个图形不就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虽然这个思路是错误的,但同样得到了答案。本题没有起到考察的作用。
2.一些图形可以当作立体图形,也可以当作平面图形。
例如:
这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立方体,也可以看作是平面图形六边形。当作平面图形看待的时候,该图形的封闭部分有3部分。该图形共有9条边。
2006年江苏省考真题:选出和所给图形规律不同的选项。
答案:A
两种分析得到同样的答案。
分析一:上面5个图形的边数分别是2,5,1,4,3。整理一下顺序,就是1,2,3,4,5。
下面4个图形的边数分别是12,6,8,7。
显然,上面5个图形和B,C,D三个图形放在一起,这些图形的边数分别是 1,2,3,4,5,6,7,8.这个规律是很明显的。
分析二: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A的判断。如果认为A是立体图形,那么问题就变得相当简单。上面的5个图形,全部是平面图形。下面4个选项中,只有A不是平面图形。根据题目要求,要选择规律不同的图形。因此答案为A。显然,本题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题目,但如果把A当作立体图形的话,本题没有任何难度了。3.对九宫图,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察。(1)行看:
答案:A 分析:每一行三个图形封闭部分数目是8.(2)列看:
答案:D 分析:每列的三个图形,第一个图形的边数等于后面两个图形的边数之和。
(3)交替看: 例题1
答案:A 分析:从第一行开始,用笔尖沿着螺旋线从外往里动,笔尖的运动方向依次是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逆时针„„如此交替出现。例题2 8
答案:D 分析:图形依次是由曲线,直线,曲线,直线。。。构成。(4)整体看: 例题1
答案:C 分析:所有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并且对称轴不止一条。例题2 9
选调生图形推理技巧:我们应当数什么?(第三期)
我们讲过了点,讲过了线,接下来我们说说角和面。
角
角在图形推理的数量类中是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考察项目,同样,考察方式比较单一,但是相对于点与线等,角在图形中体现的并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多想想,多看看。
我们来举个例子,看看角在图形中的考察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一组对分组分类考察的图形。图形中有的图形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有的图形只有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数量将图形进行分组分类。
这便是对于角的考察,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很难分得清楚这组图形到底是在考察角还是在考察线。在这里河北华图建议各位考生,我们在考试时可以先试角后试线。这样看上去比较麻烦,但是,在不是很直观的情况下,先去看角的话,可以更加的有效且正确。
面
面在图形中其实就是封闭区间的考察,封闭区间事实上在图形中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因此,对于封闭区间数量的考察也是在图形数量中比较简单的一种考法,我们通过例题来一起看一下封闭区间如何在考试中体现: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这道题目时对汉字中封闭区间数量的考察,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对于封闭区间考察的一道典型题目。我们发现,其实对于封闭区间的考察,也就是面的考察往往是很直观,很明显的。在这道题目中,我们来看,第一个图形有两个封闭区间,第二个图形有三个,以此类推,答案便有了。
在这里,华图教育提示各位考生。在看到图形考察中对于面的考察时,希望考生可以细致,仔细去看是否存在封闭区间,存在几个封闭区间。只有越细致,就能越好的取得好成绩。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例如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愈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题型分类及应试技巧
1.类比推理常见的四种现象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
由于类比推理涉及的逻辑关系比较多,要想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两组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则据此推出的另一对相似词的可靠性越高两组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两组对象在类与类的关系中就越接近,因此就越能排除迷惑项,类推出的结论也就越可能符合题干部分词语要考查的逻辑关系。如果两组类比对象之间没有足够的共同属性,比较起来就可能不伦不类,即由两个已知词的逻辑关系推出的另一组具有相同逻辑关系的两个词,就很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例题讲解]南京∶金陵
A.昆明∶春城 B.广州∶穗 C.太原∶晋
D.北京∶蓟
考霸解析:本题中,从题干部分很明显可以得出两个词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的逻辑关系,但仅有此关系无法在备选项中选出答案,因为A、B、D都符合要求。再仔细分析题干部分可以发现金陵是南京历史上有过的名称,两组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并且这种共同本质属性越多,那么得到的结论正确率就越高。
[例题讲解]金刚石∶石墨
A.氧气∶氮气 B.生石灰∶熟石灰 C.红磷∶白磷 D.二氧化碳∶干冰
考霸解析:本题中,题干部分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虽然物理形态不同,但是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它们是同素异形体。在选项部分,最具迷惑性的选项就是D项二氧化碳和干冰,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但它们不是同素异形体,后者仅指单质,不包括化合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应当是C项红磷与白磷,它们也是同素异形体。所以,在做类比推理试题时,一定要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的本质属性。
3.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间的联系越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还取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题讲解]工匠∶钟表
A.飞鸟∶飞机
B.上帝∶世界 C.建筑工人∶楼房 D.蜜蜂∶蜂巢
中世纪时,在基督教神学中,有的神学家就认为:钟表是有一定构造、规律的,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有其制造者,类推出上帝创造了世界,原因是世界也有一定构造的,有规律的,所以世界也必然有一个创造者,他就是上帝,从逻辑关系上分析,这就是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而D项错在,蜜蜂建造蜂巢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其没有计划性、目的性。本题正确选项应当是C。
/ 13
2.类比推理的应试技巧
对于类比推理这一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考生容易出现两种应试倾向:第一是麻痹大意,觉得此类考题非常容易,草草一看就匆忙作答;第二是纠缠不清,因为对此类考题感到陌生,无从下手而迟迟不下手,在一个考题上纠缠多时,反复考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对于公务员的应试者来说,这两种倾向都要避免,一定要在考试时注意应试的技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
第一,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因为只有积蓄了尽可能多的储备知识,才能最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第二,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第三,不要被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第四,多做相关的练习。因为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最好方式、最佳手段。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2.1.原因与结果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词语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和应用。因果关系,是指由某行为而发生某结果,前事实与后事实之间互有关联,后事实由前事实而生。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形式基本上分为:“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这几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区分。
[例题讲解]努力∶成功
A.原告∶被告 B.耕耘∶收获 C.城市∶福利 D.扩招∶失业
可以看出,努力与成功两个词具有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词语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努力是成功的原因。在所提供的答案中能同样连成一句,有相同逻辑关系的话的,只有B答案:耕耘是收获的原因。有人或许会问,那D答案也可以说成:扩招是失业的原因。但是需要C.出国∶谈判D.发言∶健忘
考霸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语是因果关系,即因为发洪水了,所以要开展防汛工作,由此判断,只有B项符合此关系。因此答案为B
2.2.属种关系与种属关系
在逻辑学中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有的脊椎动物不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对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中只有A项对应关系正确,湖包含黑海,并且黑海是世界最大的湖;B项两个词相互倒置,与题干对应关系不符;C项尼罗河是河流;D项阿尔卑斯山并非世界最高脉,故选A。
2.3.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称谓。例如,“河北∶冀”、“马铃薯∶土豆”、“夫
/ 13
妻∶伉俪”、“蛐蛐∶蟋蟀”等等。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也是逻辑关系的一种。同一事物具有两个不称谓的构成原因主要有,口语与书面语、全称与简称、历史传统、习惯等。
[例题讲解]桂圆∶龙眼
A.桔∶柚
B.桂皮∶陈皮 C.芒果∶荔枝 D.大料∶八角
本题中,桂圆和龙眼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两个名词都表示了同一事物。备选项中A、B、C都是指不同的事物,只有D项中大料和八角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指的都是一种烹饪常用的调味品,故正确答案应选D。
[例题]公孙树∶银杏 的联系。风洞是一种装置,季风是一种大气现象。
2.4.并列关系
本类试题所考查的逻辑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例如:男人与女人、老师与学生、中子与电子等。
[例题讲解]法院∶检察院
A.农业部∶商务部 B.职工∶员工 C.法官∶检察官
D.工厂∶工人
本题中法院和检察院都属于我国司法系统,而且两者是并列关系。A项中虽然两者是并列关系,但这两者是隶属于两者的关系与题干相同。因此答案为B
2.5.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在中外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食粮,这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些文化由人们所创作,用某种形式来表现,包括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这些创作的人与其创造的表现形式就构成了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这也是类比推理可能会涉及到的一种关系。
[例题讲解]范晔∶《后汉书》
A.罗贯中∶《三国志》B.魏征∶《通典》
3.类比推理的强化练习
3.1.第一组练习题
1.肇事逃逸∶法律严惩
A.欺人太甚∶义气相投B.兢兢业业∶得到好评 C.态度粗鲁∶脾气不好D.志得意满∶志气大长
2.《水浒传》∶林冲
/ 13 A.《西厢记》∶李生B.《琵琶行》∶白居易 C.《世说新语》∶周处D.《蜀道难》∶李白
3.犬∶忠诚
A.猪∶屠宰B.鸡∶鸡汤 C.牛∶勤劳D.羊∶羊奶
4.社会∶和谐
A.关系∶冷淡B.剥削∶反抗 C.反感∶同情D.银行∶贷款
5.教室∶自习
A.商场∶保洁B.学校∶宣传 C.公路∶驾车D.邮局∶邮票
6.改革∶开放
A.进口∶出口B.上楼∶出门 C.苗头∶倾向D.江西∶湖南
7.历史∶明智
A.新闻∶广播B.法律∶约束 C.制度∶学问D.政策∶援藏
8.枕戈待旦∶刘琨
A.望梅止渴∶杨修B.黄粱一梦∶尾生 C.洛阳纸贵∶左思D.结草衔环∶吴起
9.但丁∶米开朗琪罗
A.薄伽丘∶拉伯雷B.莎士比亚∶狄更斯 C.雨果∶乔托D.司汤达∶达·芬奇
10.岳飞∶戚继光
A.文天祥∶郑成功B.杨业∶祖逖 C.邓世昌∶林则徐D.杨靖宇∶袁崇焕
11.氏族∶部落
A.氯化氢∶盐酸B.短篇小说∶小说 C.市场经济∶商品经济D.导弹∶直升机
12.菡萏∶荷花
A.土豆∶马铃薯B.西红柿∶番茄 C.香瓜∶甜瓜D.蚍蜉∶大蚂蚁
13.面条∶食物
A.苹果∶水果B.手指∶身体 C.蔬菜∶萝卜D.食品∶巧克力 / 13
14.瓷器∶黏土
A.空气∶氧气B桌子∶木头 C.水杯∶玻璃D.布∶棉花
15.剪刀∶布料
A.弓箭∶战争B.水缸∶盛水 C.秤砣∶钉子D.鸬鹚∶鱼
16.阿波罗∶太阳
A.维纳斯∶文学B.狄安娜∶月亮 C.马尔斯∶侵略D.该隐∶大地
17.航空母舰∶大海
A.轮船∶长江B.飞机∶机场 C.卫星∶月亮D.雄鹰∶高空
18.检察院∶检察官
A.公安局∶小偷B.政府机关∶公务员 C.工人∶工地D.研究所∶建筑师
19.封面∶书本
A.政治∶统治B.宗教∶上层建筑 C.雇员∶工厂D.毛笔∶宣纸
20.强盗∶抢劫
A.电脑∶聊天B.学生∶实践 C.考生∶作答D.司机∶送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考霸解析: 题干两个词语之间是因果关系,B对应正确。2.【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作品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C对应正确。3.【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象征关系,C对应正确。4.【答案】 A 者则不属于此,符合这一特点的只有A项,D项顺序不正确。11.【答案】 A 考霸解析: 氏族是部落的构成要素,氯化氢是盐酸的主要成分,二者规律接近;B项中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类,而不是小说的构成要素;C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不同范畴的概念,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来说的,是一种经济手段,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来说的,是一种经济形态;D项导弹不是直升机的构成要素。12.【答案】 D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同一事物的两个称谓,“菡萏”是荷花在文言文中常用的名称,“蚍蜉”是大蚂蚁在文言文中常用的名称,其他选项都不是。13.【答案】 A
/ 13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是种属关系,A符合条件;B是部分与整体关系;C、D是属种关系。14.【答案】 D 考霸解析: 黏土是瓷器的原材料,而且成为成品后,不能再看出原来的物理性质。木头、玻璃分别是桌子、水杯的原料,但做成后还能看出原料;氧气不是空气的材料,而是组成部分。D符合条件。15.【答案】 C 考霸解析: 剪刀与布料之间是工具与作用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且彼此是对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剪刀可以用来加工布料,布料可以用剪刀来加工,符合这种关系的只有C。A项战争是弓箭的使用环境,B项盛水是水缸的作用,D项鸬鹚与鱼之间虽然可以构成充分不必要条件,但鸬鹚并不单纯是一种工具。16.【答案】 B 考霸解析: 阿波罗是太阳神,狄安娜是月神,故选B。维纳斯是爱神,马尔斯是战神,该隐是《圣经》中的人物。17.【答案】 D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事物与其运动空间的关系,D符合条件。轮船除了在长江上航行外,还可在大海及其他水面上航行,A项中空间描述得太小;飞机主要是在空中飞行,月亮本身是一颗卫星。18.【答案】 B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是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的对应关系,B符合条件。A明显不对;C中工人除了在工地以外,更多的是在工厂,且对应相反;D中两个词语无必然联系。19.【答案】 B 考霸解析: 封面是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故选B。20.【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主谓关系,且后者是前者的主要行为,C符合条件。电脑是聊天的一种工具;学生和实践没有必然联系;司机主要是驾驶,和运送没有必然联系。
3.2.第二组练习题
1.眉笔∶化妆
A.山路∶崎岖B.C.水杯∶盛水D.2.衣服∶御寒
A.纸张∶运输B.C.电话∶电波D.3.重病∶住院
A.吃药∶打针B.C.寒冷∶气候D.4.书包∶背带
A.品牌∶价格B.C.问题∶答案D.5.观点∶批判
A.娱乐∶借用B.C.军队∶救灾D.6.农民∶种地 风浪∶痴狂 年月∶质量
毛笔∶书写 故事∶讲述
火车∶轮船 年老∶眼花
形式∶内容 茶树∶茶花
产品∶推销 战争∶孤儿
/ 13
A.目标∶战略B.商人∶公关 C.警察∶小偷D.教授∶教学
7.协商∶共识
A.测量∶规划B.计划∶市场 C.吵架∶分开D.考试∶招生
8.桀犬吠尧∶《史记》
A.乐此不疲∶《汉书》B.乐不思蜀∶《三国演义》 C.讷言敏行∶《论语》D.阳春白雪∶《离骚》
9.鲍狄埃∶《国际歌》
A.聂耳∶《义勇军进行曲》B.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D.肖邦∶《波兰舞曲》
10.杨惠之∶罗丹
A.刘徽∶德拉克罗瓦B.吴道子∶柴可夫斯基 C.蒲松龄∶安徒生D.张仲景∶卢梭
11.荷花∶芙蕖
A.嫦娥∶月亮B.住宅∶高楼 C.兄弟∶姐妹D.寺庙∶伽蓝
12.《红楼梦》∶林黛玉
A.孙悟空∶《西游记》B.罗贯中∶《三国演义》 C.《水浒传》∶宋江D.《牡丹亭》∶汤显祖
13.火把节∶风俗
A.泼水节∶傣族B.端午节∶屈原 C.元旦∶节日D.国庆∶祝福
14.苏步青∶数学家
A.巴斯德∶物理学家B.霍金∶化学家 C.尼采∶哲学家D.李斯特∶画家
15.林冲∶宋江
A.关羽∶曹操B.贾宝玉∶林黛玉 C.李元霸∶程咬金D.孙悟空∶沙悟净
16.氧化铜∶三氧化二铁
A.硫酸∶二氧化硅B.氯化钠∶氧化镁 C.甲烷∶乙酸乙酯D.氢氧化铜∶硝酸
17.《汉书》∶《三国志》
A.《春秋》∶《新五代史》B.《资治通鉴》∶《宋书》 C.《史记》∶《宋史》D.《晋书》∶《北齐书》
/ 13
18.狮子∶勇猛
A.狼∶凶残B.兔子∶怯懦 C.老虎∶威武D.狐狸∶狡猾
19.皮鞋∶皮革
A.山脉∶山峰B.海水∶海浪
C.资产阶级∶资本家D.福尔马林∶甲醛
20.职员∶办公室
A.讲师∶粉笔B.画家∶田野 C.士兵∶军营D.网虫∶网络
1.【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工具与其作用的关系,C对应正确。2.【答案】 B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事物与作用的关系,B对应正确。3.【答案】 D 关系。
13.【答案】 C 考霸解析: 火把节是一种风俗,元旦是一个节日,其余三项没有这种联系。故C正确。14.【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是人物与其身份的对应关系,巴斯德是微生物家、化学家,霍金是物理学家,李斯特是音乐家。15.【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林冲、宋江都是《水浒传》中人物,但在历史上,宋江实有其人,林冲则纯粹是虚构的,A项中两人都是历史人物,B、D项人物都是虚构的,C项与题干对应一致,两人都是《隋唐演义》中的人物,李元霸是虚构人物,程咬金实有其人。16.【答案】 B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种物质都是化学分类中无机物中的盐类。A项硫酸属于酸;C项都是有机物;D项氢氧化铜属于碱,硝酸属于酸;B中两项都是无机盐中的盐类,所以答案为B。17.【答案】 D 考霸解析: 题干中的两部史书都是纪传体断代史,A项《春秋》是编年体史书,B项《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C项《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只有D项符合题干的联系。18.【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是动物与其象征的人物属性之间的关系,选项均对应正确,仔细比较后发现,勇猛、威武都属于中性或褒义的词,而凶残、怯懦、狡猾都是贬义词,故答案为C。19.【答案】 D 考霸解析: 皮革是皮鞋的原料,甲醛是福尔马林的主要原料,山峰是山脉的组成部分,海浪与海水的组成无关,资本家与资产阶级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20.【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专门人员与特定环境的关系,C对应正确。
3.3.强化练习(三)1.电子∶原子
/ 13 A.电影∶明星B.气流∶冰箱 C.地球∶宇宙D.瑶池∶玉液
2.贫穷∶富裕
A.着急∶刚硬B.决策∶拍板 C.敏捷∶迟钝D.革命∶改良
3.天灾∶人祸
A.天时∶地利B.希望∶绝望 C.先进∶落后D.政绩∶升迁
4.火车∶交通工具
A.火星∶宇宙B.柚子∶水果 C.文具∶铅笔D.沙漠∶地方
5.白糖∶甘蔗
A.腐乳∶豆腐B.玉米∶大米 C.鸡精∶鸡汤D.白菜∶酸菜
6.厘米∶毫米
A.米∶尺B.分米∶微米 C.书∶杂志D.安∶毫安
7.卧薪尝胆∶春秋
A.程门立雪∶北宋B.退避三舍∶战国 C.草木皆兵∶西晋D.暗渡陈仓∶三国
8.棕榈叶∶手掌
A.牵牛花∶小喇叭B.羊皮卷∶书本 C.太阳∶月亮D.郁金香∶玫瑰花
9.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A.宏观调控∶凯恩斯B.双保健因素∶马斯洛C.市场经济∶邓小平D.乌托邦∶苏格拉底
10.李白∶诗仙
A.李贺∶诗鬼B.王维∶诗圣 C.杜甫∶诗史D.白居易∶诗神
11.日光灯∶照明
A.帆船∶出海B.空调∶降温 C.火箭∶运载D.纸∶作文
12.犯罪∶制裁
A.侵略∶反对B.愉快∶幸福 C.贫穷∶发达D.战争∶死亡 / 13
13.赵盼儿∶《救风尘》
A.关汉卿∶《窦娥冤》B.貂婵∶《汉宫秋》 C.杨玉环∶《梧桐雨》D.裴少俊∶《倩女离魂》
14.西施∶沉鱼
A.杨玉环∶落雁B.王嫱∶羞花 C.貂婵∶闭月D.窦娥∶飞雪
15.公共汽车∶售票员
A.商店∶顾客B.银行∶银行家 C.邮筒∶邮递员D.火车∶列车员
16.手机∶信息
A.录音机∶录音B.电视机∶娱乐 C.收割机∶庄稼D.温度计∶测量
17.黑龙江∶哈尔滨
A.湖北∶湖南 B.海南∶海口 C.四川∶重庆D.青海∶银川
18.杭州∶西湖
A.长城∶北京B.武汉∶黄鹤楼 C.杭州∶留园D.青岛∶趵突泉
19.聪明∶愚笨
A.强壮∶瘦弱B.新鲜∶健康 C.黑暗∶亮光D.水∶土
20.温暖∶暖和
A.镇定∶冷漠B.夸奖∶批评 C.珍贵∶贵重D.愉快∶烦恼
1.【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物体与其运动空间的关系,C对应正确。2.【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意思相反,故选C。3.【答案】 A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并列关系,且同是贬义词;A项两个词语也是并列关系,且同为褒义词。4.【答案】 B 考霸解析: 火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两者是种属关系;柚子是一种水果,故选B。5.【答案】 A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物品与其制作材料的关系,A对应正确。6.【答案】 B 考霸解析: 题干给出的是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B项符合这一特点,A项中的“尺”是市制单位,所以选B。7.【答案】 A
/ 13
考霸解析: 卧薪尝胆的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退避三舍出自春秋时晋楚争霸,草木皆兵出自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暗渡陈仓最早出自楚汉之争。8.【答案】 A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之间是比喻关系,选A。9.【答案】 A 考霸解析: 弗洛伊德首创精神分析论,凯恩斯第一个提出宏观调控理论。10.【答案】 A 考霸解析: 李贺的作品想像奇特,其诗瑰丽,风格独特,人称“诗鬼”。11.【答案】 C 考霸解析: 日光灯的主要作用是照明,火箭在发射卫星时用来运载卫星、航天飞船等,故选C。A明显不对;B空调可降温也可升温;C项纸用来作文只是纸的作用的一个很小的方面。12.【答案】 D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因果关系,D符合要求。13.【答案】 C 考霸解析: 此题题干是元曲人物和作品的关系,A是作者和作品,B《汉宫秋》是王昭君的故事,D裴少俊是《墙头马上》中的人物。14.【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修饰关系,西施有沉鱼之貌,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对应王嫱(王昭君)、貂婵、杨玉环,故选C。15.【答案】 D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特定环境与特定人员的关系,D对应正确。16.【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工具与其作用对象的关系,C对应正确。17.【答案】 B 考霸解析: 黑龙江的省会是哈尔滨,海南的省会是海口,故选B。其余三项对应不正确。18.【答案】 B 考霸解析: 西湖在杭州,黄鹤楼在武汉,故选B。长城在北京,但对应顺序相反;留园在苏州;趵突泉在济南。19.【答案】 A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意思相反,A正确。20.【答案】 C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意思相近,C正确。
3.4.强化练习(四)1.图书馆∶读者
A.发布会∶记者B.钢铁∶刀剑 C.联想∶方正D.文件∶大纲
C.四渡赤水∶国民大革命时期
D.孟良崮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7.曹雪芹∶晴雯
A.金庸∶李沉舟B.老舍∶秀秀 C.张爱玲∶莎菲D.曾朴∶大刀王五
/ 13 8.禾苗∶田野
A.学生∶教室B.大学∶硕士 C.皮肤∶神经元D.医院∶大夫
9.英国∶日本
A.中国∶韩国B.德国∶荷兰 C.美国∶法国D.葡萄牙∶西班牙
10.割草机∶草
A.电脑∶数据B.坩埚∶石墨 C.酒精灯∶炸药D.天平∶砝码
11.温度计∶煤油
A.发动机∶柴油B.暖气片∶水 C.衣服∶扣子D.蓄电池∶硫酸
12.纸∶草
A.火药∶硝石B.磁石∶石头 C.树皮∶细胞D.酱油∶蚕豆
13.壁画∶装饰
A.羽毛球∶球拍B.钢笔∶写字 C.草坪∶踢足球D.书籍∶阅读
14.压迫∶反抗
A.杀人∶坐牢B.发烧∶生病 C.伤心∶悲哀D.贸易∶倾销
15.楼梯∶电梯
A.客轮∶渔船B.汽车∶卡车 C.山道∶索道D.筷子∶刀叉
16.森林∶群众
A.头∶身体B.花∶梅花 C.书籍∶服装D.星星∶眼睛
17.窑∶陶瓷
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B.整数∶负整数 C.青年∶少年D.烤箱∶面包
18.美国∶旧金山
A.地球∶恒星B.印度∶仰光
C.香港∶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淮河
19.丝线∶刺绣
A.中国∶国家B.瓷砖∶镶嵌C.纸∶书D.书∶书籍
/ 13
20.紫竹∶植物学家
A.金属∶工程师B.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C.动物∶饲养员D.蝴蝶∶昆虫学家
项对应关系相反,D项闰土是《故乡》中的一个人物。6.【答案】 B 考霸解析: 题干中是著名战役与其对应的时期。台儿庄战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渡赤水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就解放战争时期),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7.【答案】 D 考霸解析: 晴雯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大刀王五是曾朴的作品《孽海花》里的人物,其余选项对应不正确。8.【答案】 A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事物与其特定环境的关系,A对应正确,D对应相反。9.【答案】 D 考霸解析: 英国、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的共同特点是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故选D。10.【答案】 A 考霸解析: 割草机的作用对象是草,电脑的作用对象是各种数据,坩埚的制造原料是石墨;酒精灯与炸药之间无必然联系,砝码是天平的组成部分而非作用对象。11.【答案】 D 考霸解析: 煤油不仅是温度计的构成部分,而且是温度计的主要工作部件,A项中柴油不是发动机的构成部分。B项水不是暖气片的构成部分,C项扣子虽然可以是衣服的构成部分,但不是主要工作部件,所以答案为D。12.【答案】 A 考霸解析: 此题题干是成品与原料之间的关系,B项磁石与石头无必然联系,C项树皮是由细胞构成的,D项酱油的原料是黄豆。13.【答案】 B 考霸解析: 壁画的主要作用是装饰,钢笔是用来写字的,故选B。A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的联系;草坪主要是绿化环境;书籍和阅读不是题干要求的联系,书籍的主要作用在于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等。14.【答案】 A 考霸解析: 题干中两个词语是因果关系,A也是因果关系。15.【答案】 C 考霸解析: 楼梯和电梯是并列关系,且两者功用相同效率不同,C对应正确。16.【答案】 C 考霸解析: 森林和群众都是集体名词,树多成林,人多成众;书籍和服装都是集体名词,故选C。17.【答案】 D 考霸解析: 陶瓷是从窑里烧制出来的,面包是在烤箱里烤成的,故选D。18.【答案】 D 考霸解析: 旧金山是美国的一个城市,淮河是中国的一条河流,故选D。19.【答案】 C 考霸解析: 丝线是刺绣的制作材料之一,纸是书一种材料,故选C。20.【答案】 D 考霸解析: 紫竹有可能是植物学家的研究对象之一,蝴蝶有可能是昆虫学家的研究对象之一,故选D。
【图形推理习题】推荐阅读:
公务员图形推理简单01-10
公务员图形判断推理题09-06
类比推理习题02-11
定义判断推理习题07-03
推理与证明习题专题10-24
高二文科推理与证明练习题07-22
行测逻辑推理练习题11-20
公务员练习题类比推理02-21
中心对称图形同步练习题02-02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练习题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