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懂语法

2025-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学懂语法(精选7篇)

如何学懂语法 篇1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 它的重要性早就不言而喻。在我们中国, 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

学英语, 有的甚至更早。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大多会优先考虑双语学校, 外国语学校等;学生们从中学起就会接触到英语等级考试, 并以考试的结果作为他们毕业或者升学的筹码;更有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把英语水平作为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由此可见, 学习英语对于大部分人, 尤其是年轻人来说不仅是重要的, 而且是必要的。人们常说英语属于语言类, 多读多背自然就能学好了, 事实上, 死记硬背是否真的有用, 学过英语的人都心知肚明,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要学好英语单靠死记硬背当然不行。

英语的三大基石, 即“单词、句型和语法”。拥有充足的词汇量才能把我们要说的话组织起来, 掌握多样的句型才能把词语组成完整的句子, 要让人听懂我们说的话就需要我们使用正确的语法。

主张学习英语语法没有必要的人通常会这样说:只要是智力没问题的中国人, 从小就会说汉语, 能遣词造句, 小孩学说话之前也没先学语法, 自然而然就会说了, 学英语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讲得多了, 有了语感, 会语法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种实践出真知的话, 固然是没错的, 但是,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我们不是从小就开始说的。语法其实就是把我们要说的词语组织起来按照交流时的正确顺序排列形成句子, 我们中国人不用学习语法就能说出正确连贯的句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在汉语语言环境中长大, 从开始学说话起就接受着“顺序正常的语序”的训练, 每天都说, 每天都在听别人说, 久而久之, 我们就对汉字的语序熟悉了, 不用学语法也可以说出意思准确, 语言连贯的话。但是, 我们没有在外国长大, 也没有每天在说英语, 对于英语单词的正确排序我们自然就不熟悉了, 所以, 要想把英语说得和汉语一样顺溜, 又要让人们都能听明白, 就一定要学习英语的语法。

二、怎样能学好语法?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 往往强调以语法教学为中心, 要求学生对所学语法规则死记硬背, 并做大量机械性练习, 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 这种方法忽视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虽然在语法学习上存在弊端, 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异议, 但针对当前中国英语学习的现状, 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基础训练, 对于力求在通过考试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除了这种传统方法,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学习语法, 做到活学活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来探讨一下。

首先, 语法是从阅读中学来的, 所谓的阅读并不是单单指的看语法书, 看语法书固然是有必要的, 但我们只需把它当作是一种辅助的工具, 就像词典一样,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我们会去查一下词典, 记住它的意思和用法。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不懂的句子, 这时候就要借助于语法书, 来理清这个句子中单词排列的顺序和规律, 从而真正理解这个句子以及再次遇到和这个句子类似的句子时也能看得懂。

其实, 学习语法和学习单词很相似, 光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 把一个单词强记下来, 记住了它的意思和怎么拼写, 但是你不知道它的用法, 不知道在什么样的语境中来使用它, 那你就没有真正记住这个单词。同样, 像背公式一样的把什么定语从句, 虚拟语气等这些语法记下来, 在做练习或者写作文的时候你也不见得就一定能用的对。比如说,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避免只写简单句, 往往喜欢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很多的复合句, 但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些充斥着各种各样语法点的怪异句式。所以说, 要真正掌握单词或语法, 就一定要把这个单词或者语法放到特定的语境中, 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单词或语法的具体用法。我们平时可以多读一些英文的书籍或者报刊杂志, 在阅读中领悟其中的语法, 学会归纳和演绎, 在实践中总结出规律, 举一反三, 不断积累, 久而久之, 语感就产生了, 语法也自然而然就不难掌握了。

其次, 很多人为了掌握语法会去做大量的语法练习, 这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其实在学习了某条语法知识后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是可以的, 尤其是在考试之前, 要达到掌握语法知识的机械运用的目的, 反复操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 有的人至始至终都用这种做题的方法来学习语法, 那就不可取了。

正确的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英语思维法。平时尽量把英语想象成自己的母语, 在脑海中形成用英语来思考的习惯, 把每天的所见所闻用英语组织起来, 再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遇到不懂的语法可以查阅语法书籍, 力求自己所写的英文内容连贯, 语法准确。第二, 语境练习法。平时可以学习唱唱英文歌曲, 看看英文原声电影, 阅读英文书籍等, 在日常生活中多开口去说英语, 不要害怕说错, 尽可能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第三, 背诵法。读到一篇比较好的文章时, 先理清里面的语法知识和使用规律, 再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然后把文章中正确的语法运用到自己的思维、写作和日常交际中。例如, 把自己平时看到的精彩的英文故事或者是幽默笑话背下来, 再讲给别人听, 这样既巩固了语法, 也练习了口语。

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 语法只是它的一部分, 不是记住了很多单词, 掌握了很多句型和语法就是把它学好了, 英语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它的使用。所以, 要学好英语, 一定要注重“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学习英语, 兴趣是关键, 只有对英语感兴趣, 才会有想要学好它的动力。学好英语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勤奋和坚持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只要我们勤勤恳恳, 坚持不懈, 成功总有一天是属于我们的。

摘要:在当今这个对外开放日益加剧的社会,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 在人们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 英语学习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民化, 从幼儿到老年人, 几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学习英语。要学好英语, 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首先要奠定好“单词、句型和语法”三大基石, 其中, 语法是三大基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难点, 甚至有很多英语学习者谈之色变。那么, 学好英语就要首先学好语法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学好语法呢?本文就以上两个问题展开了相关的论述。

如何培养和提高语法意识 篇2

充分利用学生在汉语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对语言的普遍性规则的概念,发挥已有母语语法知识资源的优势;善于对母语与英语进行比较,对比分析,求异存同,找出两种语言在一些语法现象上的相同与不同点,把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学的难点,予以重视;同时,也要防止学生将汉语语法规则作不恰当的移植。例如:在讲述句子结构时,完全可以借鉴汉语中的有关句子结构的语法知识,主谓宾定状补的概念基本上和英语中的句子成分大致相同,老师所要做的只是讲清中英文中的不同之处,我们语文中所谓的“谓前状语谓后补”(即谓语前是状语成分,而谓语后是补语),但汉语的补语却相当于英语中的状语成分;而英语中的补语成分是指主语或宾语的补足语。如:“我们生活得好。”在这个句子中,“好”是作生活的补语,而翻译成英语则成为:We live well.句中well则是状语。We made him our monitor. 句中our monitor是宾语him的补足语,而译成中文则是:“我们让他做我们的班长”其中“我们班长”在“他做我们班长”这个兼语式中做“让”的宾语,这种现象又类似于我们英语中的宾语从句。

二、运用语篇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法技能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而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语篇)中进行的。这种语言使用的环境(语篇)既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文化背景、语用、认知等方面的知识。单个的句子在不同的语篇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What a day it is! 这是个感叹句,可这个感叹句在不同的语篇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说:What a day it is! I cant go out and only stay at home. Its really boring! 显而易见,这里What a day it is!是指“天气有多么地糟!”;可在下面的语篇中:What a day it is! The sun is shining; the birds are singing and the flowers are blooming. Its really a good time for outing. 这时What a day it is! 是指“天气有多么地好!”。

同样,只有进行语篇教学,才能对语篇中的句子与句子之间,句中事与事或人与人的关系的分析,能使学生对复杂的句子结构、省略句和晦涩句的全面、正确理解。借助语法分析文章中,才能正确理解所阅读材料,获取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达到阅读目标的有效方法。反之,脱离句法分析的阅读往往是肤浅的,理解的偏差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例如:SEFC Book 3,Feed the world 一文中 20 个词以上的复合句共有 14 个,其中有一句“No one is sure how many people are hungry,but its thought that 500 m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dont have enough to eat, that is about one in ten.”这个句子包括一个宾语从句、一个主语从句、一个并列句和一个短语。如果学生重视掌握英语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SV、SVC、SVO、SVOO、SVOC),在此基础上掌握各种复合句的结构,那么他们就可以运用语法技能,分析理解这句话,学生的理解长句、复杂句,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相应提高。

因此,语法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于单句训练,那只是语法技能的即席反应,我们还须将语法技能放在不同的语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得到体验。具体地说,即将该语法技能放在语篇中的诸多语法群中加以选择,流畅输出,得以证实。

三、创设语言情景,培育学生的语法体验

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输出,也就是进行交流(包括口头或书面的),教师只有创设适当的语言情景(学生感兴趣的、容易表述的、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才能让学生尝试着所学的进行有效的输出,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成功的兴奋,让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敢于学习,语法学习也是一样。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技能,或对课文中某一情景要求学生加以描述。这时候,新学的语法技能融合到众多已学到的语法能力中去并成为其要素之一,如此循环往复,使语法知识、技能和能力螺旋上升,达到自动化的境地。通过创设适当的情景,强调通过情景操练语言点、语法点,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生活用语,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

四、注重语言输出,内化学生的语法意识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学生的元认知(meta-cognitive),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体验上。通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话题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循循引导,积极鼓励,多加表扬,拉近师生距离,形成一种浓浓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的活力。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因为有该语法概念作为内核,因此可以使学生的语法意识(不是语法知识)得到体验。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越多,学生语法意识(awarenss)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等到这种成功的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或优秀学生对语法规则或用法(usage)上的稍加点拨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性高度,深层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库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法意识,并在具体的运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篇3

一、语法教学应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

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 、心理学家布鲁纳 (J.S.Bruner) 认为人具有先天的语言能力, 具有用口头和书面表达思想的能力, 并且具有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创造能力。他们相信语言不是一种习惯体系, 而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体系;学习外语不是刺激—反应式的动物型的学习, 而是在理解、运用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逻辑推理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人类型的语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 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11岁至成人期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 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但由于受到小学生活泼好动,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 儿童知觉的随意性和整合性都不断提高, 随意注意和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开始发展, 但对直观材料的注意起重要作用。儿童的有意识记逐步占主导地位, 对机械识记的依赖逐渐减少, 对意义识记的运用逐渐增加, 具体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但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根据这个理论发现, 小学阶段的语法经过适当地讲解教学, 学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并且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语法教学必须根据孩子的天性, 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 让小学语法教学生动起来。

二、充分利用歌曲、游戏等进行语法教学

如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节奏鲜明、富于韵律感的歌谣中学习语法,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情态动词can及其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时, 教师可利用《新年好》的旋律编写出下面的歌谣, 让学生两两对唱, 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

I can sing.I can sing.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I can dance.

Let’s dance together.

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己填词, 在吟唱这首歌谣的过程中, 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语法结构, 而且陶冶了情操。

三、语法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 意义情境教学原则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是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 他们很少在意语言规则和形式。而且, 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英语课上老师首先为学生讲解语法规则, 他们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不易理解。在教学中, 我们要利用孩子的天性帮助他们学习语言, 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在语法教学上, 一些外国专家提倡采用这样的教学顺序:首先, 让孩子在一个有意义的情景中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其次, 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在较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性活动, 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 在孩子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 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现在进行时先为学生创设情境, 可以说:I’m doing housework now.I’m sweeping the floor. (一边说一边拿扫帚做动作) ;I’m cleaning the window. (正在拿抹布擦窗户) ;I’m washing clothes. (做洗衣服的动作) 。语言交际是学生习得语法知识的有效途径, 当学生大概有了感性认识之后, 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境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操练, 目的是这种交际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一时态的用法:Mike是Schoo Newspaper的记者, 他想为School Newspaper写一份同学是如何和他们的家人度过周末的调查报告。Mike的采访是一个示范, 接下来五个人一组仿照这个模拟情景组织小组对话, 并完成一个采访表格, 此时老师应该提醒学生要注意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和构成要素:主语+是 (am, is, are) +动词ing。通过这种模拟的交际活动, 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可以编一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动作正进行, 要用进行时;主语在句首, am, is, are跟在后;现在分词跟着走, 其他成分不可丢;一般问句这样变, 把be提到句前去;否定句式也简单, be后只把not加。

(二) 点到为止原则

在讲解语法时很多教师认为只有把语法讲得详尽了、仔细了, 学生才能理解, 这样不仅费时费力, 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学生本来刚要清楚的思维一下子糊涂了, 并且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因此讲解要适时适量, 解释清楚就可以了。有时候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适得其反, 最关键的是实践, 多做练习, 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因为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 抽象思维能力比不上成人, 理论的知识他们听不懂也不愿意听, 因此在涉及语法解释时, 教师应注意点到为止原则。

如何使英语语法教学更有效 篇4

一、利用情景教学法,使语法学习更有效

情景法是借助肢体语言、表演、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牛津英语7A的教材中出现的一般现在时的语法教学,我用ppt把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通过下列动词用一般现在时态来描述: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give lessons—have lunch—have a rest —go home—have dinner—watch TV—go to bed,同时利用钟点,进行问答,引出一般现在时态的基本句型:I get up at 5:30 every day.I have breakfast at six.I go to school at seven.I give two English lessons every day.I have lunch at 11:20.I have a rest at 12.I go home at 5.I have dinner at 5:30.I watch TV for an hour every evening.I go to bed at 10.然后通过pair work,group work 通过对话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I do…不断地操练第一人称的一般现在时态,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以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型What does he /she do every day?操练。这样,在整个问答中,伴以时间、动作,并且联系实际地创设了合理的情景,同时,把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以及非第三人称单数,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都练到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一语法知识点。因此,使用情景教学,可以使语法学习变得真实生动,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二、结合英语写作,巧设话题,为语法学习添活力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写作巧妙地设计话题,可以使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从而使语法课充满活力。仍以一般现在时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在口头表达熟练掌握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英语作文“Daily life”设计话题:借助于教师给出的提示词,学生以两人一组的方式,可以把自己和朋友一天的生活都写出来。这样的写作,学生会觉得非常轻松自如,而且也会注意到不同人称中动词的变化。

三、巧插游戏,为语法学习增趣味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且争强好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语法教学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头脑、引发其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学”。

在现在进行时教学中,可以利用ppt中简笔画逐步出现方法让学生猜可能发生的动作。Look! What is he/she doing? 学生可以问:Is he/she reading a book?教师以yes/no来回答。然后给出不同的图片问学生:What is Lucy doing? 学生可以一起回:She is...以同样的方法,再呈现其他的图片加以练习。同样,在练习的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变,可以从“师生”对话,到“生生”对话,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现在进行时be doing的结构了。

同时,在组织这一类竞猜游戏时,还可以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一组的学生猜对的次数多,或者对话编的好,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会更加高涨,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通过游戏和竞赛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法结构和句型,学会了用所学内容的表达意义,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四、巧编顺口溜,使语法学习易记忆

编一些便于记忆的语法口诀可以让枯燥、难记的语法知识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意义。

在教名词变复数的语法时,针对以f/fe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我就把初中阶段出现的以f/fe结尾单词根据它的变化编成两句顺口溜。一句是:小偷的妻子在她的一生中用书架上刀把狼和树叶一切为二(thief,wife,bookshelf,knife,life,wolf,leaf,half)。这句话中所有出现的单词的复数都是把f/fe变成ves.第二句是:主厨在屋顶上找手帕和证据(chief,roof,handkerchief,proof)这句话中所有出现的单词的复数都是直接在后面加s。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觉得有趣好笑,又很快记住它的用法。

五、多用对比,使语法学习更清晰

对比法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语法点罗列出来,引导他们对其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关键点并加以突破,使学生最终明确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

比如:on the tree 和in the tree的用法,刚开始学生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用in,何时用on.我在教它们的时候,通过下列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原因。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ree.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ree.There is a cat in the tree.There are two monkeys on the tree.请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特点填介词:I can see some bananas_the tree.Can you see a bird_the tree? 引导学生先对比四句,并让他们思考“an apple”和“many apples”跟“树”有什么关联。讨论后,学生就发现:原来这些果实都是 “树”上自己长出来的,而“a cat”和“two monkeys”都不是“树”上长出来的。所以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得出结论:长在树上的果实用介词“on”,不是树上长出来的就用“in”。经过观察、对比和讨论,两个题目就能解决了。

因此,对比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逐条讲解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只记笔记不思考、少练习的教法相比更具有效性。

六、善用归纳,使语法学习趋完整

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这是我们在语法教学时比较常用的方法。

比如,在时态教学中,可以先列举大量的例句,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归纳出时态结构公式,如,现在进行时am/is/are doing、过去进行时was/were doing、一般将来时will do或者am/is/are going to do、现在完成时have/has done等等。

用归纳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生动的语言实例,积极参与寻找某些规律,容易理解并记住某些结构以及他们的用法。

只要我们教师在语法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一定可以使单调乏味的语法教学变得生机盎然,妙趣横生。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易于且乐于接受和掌握语法知识,以便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论如何开展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篇5

关键词:高中 英语 教学 语法

一、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念

在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彻底放弃了语法教学,而把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了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方面,使学生丧失了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成分的能力。加上对大纲要求的片面理解,更加重了对语法的轻视。相比以往教学中单纯注重学生语法的掌握而言,这无疑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英语学习中,如果学生遇到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句子时,往往张口就来,十分流利,然而稍加变换便会漏洞百出,甚至在书写练习和测试中,下笔就错,语言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及变通能力很差。教法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因此,对于语法教学,教师首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意识。新大纲对语法项目的要求的确是降低了不少,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语法教学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用于交际的,所以必须认识到,虽然交际是根本,但语法是路子,离开语法的指引交际就会失去航向,迷失方向,语言交际的根本目的自然也就难以实现。

二、将语法教学模式简单化并以例子的形式呈现

语法是抽象的,教师应该尽量充分利用学生在汉语基础上已经形成的对语言普遍性规则的理解,把复杂的语法知识简单化。以句子成分分析为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汉语中的句子成分与英语句子成分的相同点,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英语中句子成分分析的基本要点。要想把语法知识简单化,教师还应该在备课时多备几个教学方案,然后找出其中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一个。比如讲解名词性从句时,可以逐个讲解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也可以从连接词的角度出发,详细讲解名词性从句涉及的每一个连接词在四类子从句中的用法。依照我的经验,第一次讲解时最好采用前一种方法,而在复习阶段最好采用后一种方法。前一种方法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框架,后一种方法能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但不管来用何种方法,都要力求简单易懂,使学生容易掌握。在讲解过程中,例子是必须的,特别是典型的例子,它们就是语法知识具体化的载体,记住了它们就相当于记住了语法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用法。学生积累的典型例句多了,自然就能在实际交流中更好地运用语法。一味讲解烦琐的語法规则并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掌握一定的语法教学技巧

(一)通过任务训练学生的语法技能

语法是为听说读写服务的,所以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任务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的能力。以定语从句为例,这一类从句在写作中非常实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练习某篇基础写作,并要求他们运用定语从句来表达其中的某些信息。如某一篇基础写作,要求学生介绍学校开展的“有困难向谁求助”的调查活动,其中一个信息是:求助于社会力量的学生占五分之一。这一信息点可以用定语从句表达:Those who prefer to seek help from society account for about one fifth of the totle number。这样的任务练习可不断给学生制造锻炼的机会,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且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的定语从句往往能给教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通过背诵短文,让学生掌握语法

学生要想成为熟练的语言运用者,就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单位,而语言单位并不是人们曾经普遍认为的单词,而是句子。若是能在好的文章中学句子、学语法,学生自然会较容易地记住该语法。《新概念英语》无疑是公认的好教材,里面有大量有趣实用的文章,它的编排是以语法为主线的。比如,第二册第3课Please send me a card就是主要以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串连起来的一篇文章。我在教学中,会给学生15-20分钟的时间去背诵这篇文章,这样,效果远比讲15-20分钟有关过去式的语法要有效得多。

(三)通过学唱英文金曲,让学生学习语法

英文金曲中的句子地道、琅琅上口,把英文金曲中的句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既能记住该句子,又能记住相关的语法项目。如,在讲解do/does/did+动词原形表示加强语气这一语法点时,我采用了美国电影巨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中的句子: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我相信这心将永恒。)又如,在教more than这个词组时,笔者引用歌词: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爱你在心口难开。)这样,不仅使学生较容易地记住了相关的语法知识,而且还轻松地记住了一些地道、经典的句子,为在以后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婷霞.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 新课程学习,2010(11).

[2]季苏炜.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 中学英语园地,2012(16).

如何创设高中英语语法灵动课堂 篇6

《新课标》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行 (教育部2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受到关注。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语言输出为目标, 通过语言输出的不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高中语法教学课堂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习并识记语法规则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有的语法课堂教学虽也强调学生要在课堂上互动、探究, 但教学活动、语言输出形式单一, 学生的互动探究没有落到实处, 课堂看似热闹但实际效率不高。

本文结合一节虚拟语气语法学习的高中英语课堂实录, 分析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 以期探索出一种语法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一) 理解语法教学的目的

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知识”的手段 (廖美珍2005) 。Halliday还提出“儿童语言模式的功能”, 其中包含了工具功能、交往功能、想象功能和信息功能。由此可知, 语法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语法规则的识记, 而是能够在实际语言和人际交往中选择或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 这种语言形式是语法规则的表层体现。高中生学习英语, 就是要能利用英语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 而语言的输出有两种方法: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学生学习语法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运用英语完成聊天、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写作等等各种人际交流活动。

(二) 发散思维, 多元活动设计

行为主义在语言学习中虽多遭诟病, 但在语法学习的应用过程中, 若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将其掌握。即使如此, 练习的形式如果只是机械而没有意义的活动, 学习者也并不能真正学会运用语言。创设有意义、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并尽快掌握和熟练运用语法。一旦语言的使用形式不是仅仅呈现在单选题中而是在歌曲、诗歌、信函、文学著作等载体中, 语言就不再是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 而是灵动多姿的交流媒介, 承载着言语交流者的情感和态度。因此, 多元的练习活动可以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 同时, 也使语法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 提供展现的舞台

语言输出的形式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教师如果忽视语言输出, 那么也就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元的教学活动可以激起学生无穷的想象, 提供无限的发挥空间。而作为学生, 他们需要获得同伴的认可, 期待教师的赞许, 渴望品尝挑战自我后的硕果。

三、教学案例与评析

教学案例选用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六, 该节课为针对普通高二学生的语法课。

(一) 导入

教师上课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一分钟左右的短片, 短片内容是对澳大利亚残疾有志青年Nick Vujicic的简短介绍。短片的中Nick没有双手和双腿, 却运球、跳水、打高尔夫、开割草机、开汽艇、钓鱼等样样皆能。Nick一边回顾这些画面, 一边说道:“...And there’s no point, I believe, in my life, where I wish I had arms and legs, I wish I had arms and legs, I wish I had arms and legs, because wish won’t help.What I’ve seen in life are a couple of principles, of which the first thing I’ve seen is to be thankful.”

学生们在看到短片中Nick的惊人之举和欣赏到他的和蔼、幽默之后, 无不为之叹服。在听到Nick的最后几句话时, 更是为他的人生观所感动, 并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短片播放完毕后, 教师提问学生如下问题:

Q1:What impressed you the most about Nick?

Q2:If you were him, how would you feel about life?Hard?Hopeless?Desperate?Challenging but hopeful?

Q3:What would you do?

Q4:Did you pay attention to what Nick said“I wish...”?

学生畅所欲言, 感慨不止,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I wish I had arms and legs.”这句话。教师提问:“What does it mean?”“Have you found anything special?”学生对had一词开始关注。由此,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虚拟语气。

【设计意图】视觉短片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专注于课堂, 学生不仅能感受到Nick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精神, 更为他所取得的成功而叹服, 进一步受到Nick积极、坚毅、自信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的积极影响, 并在教师的指引下从人文角度转到语言学习的角度, 开始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二) 体验

教师利用投影向学生展现PPT, 并让学生说出四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表达什么语气 (见图1) :

学生说完后教师总结四种语气:祈使语气、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虚拟语气。紧接着教师呈现PPT上的句子, 让学生3人一组朗读并讨论句子, 并重点分析后三句话 (见图2) :

讨论时, 有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表达的是真的或假的”。这时教师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引导学生分析if引导的是什么句子, 发挥什么作用, 是否成为事实。教师抛出这一连串的问题后, 学生顺着这个思路讨论并由小组发言人总结归纳, 教师最后强调各组陈述相同的重点, 并让学生再次观察例句, 明白什么是真实条件和非真实条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讨论和发言使学生开始积极思考, 并在脑海中逐渐构建自己对虚拟语气构成要件的理解。

(三) 观察、讨论、发现

教师课前给学生准备三组含有非真实条件和真实条件的例句, 每组例句数量为10个, 例句以虚拟条件句为主, 其中含有部分真实条件句, 观察其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让学生尝试分辨真实与非真实条件句, 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非真实条件句的用法。教师将学生分成三大组, 分别阅读、观察并讨论一组句子。

【设计意图】该环节旨在通过自己思考、相互讨论, 逐步将脑海中的一些想法通过大量的例子对比、排除、总结成文字。

(四) 呈现

最后让小组发言人将发现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完成这些后, 教师再请各组发言人解读总结的内容, 教师一边重述重点一边做补充, 并将其呈现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该环节旨在呈现学生讨论的结果, 让学生自己总结讨论的结果。

(五) 总结

师生读完学生总结的内容后, 教师在投影上呈现表格。表内是对学生所发现规律的提炼总结 (见图3) :

【设计意图】以上两个步骤中, 教师的最后补充将使学生的总结得以修正和完善, 也使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图式更加清晰明了。PPT的再现使结论更加深刻地印在学生脑海之中。

(六) 应用

在总结出规律的基础上, 学生开始进行不同形式的应用。

1.高考单选题。选题中既有含真实条件句的题, 又有针对不同时间的非真实条件句, 还有由unless引导的条件句的题 (见图4) :

2.完成句子。学生看到6个含有不同时间的真实和非真实条件句的不完整句, 教师要求学生尝试补全句子, 并在每个句子完成后, 让3~5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给出的完整句也各不相同。如:

学生的答案是:

3.根据图片提示写句子、编对话或故事。学生两人一个小组, 每排学生围绕同一幅漫画, 发挥想象力, 仿照例子写出含有非真实条件句的完整句或对话。基础好的学生一般愿意尝试编写对话, 基础弱一点的学生也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见图5) :

如漫画所示, 这只可爱的驴忘了带伞, 所以被雨淋了, 它感到后悔不已。教师给出示例, 学生可以根据漫画提示模仿写出如下的句子或对话。

句子:If I had brought an umbrella, I would not have got soaked in the rain.

对话:A:Hey, you are soaked all over!

B:I wouldn’t have got soaked if I had brought an umbrella.

提供一组既生动有趣、贴近生活, 又不乏教育意义的图片。学生们既觉得有趣搞笑, 又完成了任务。每组学生针对同一幅漫画写出了不同的内容 (见图6) :

I played all day from Sunday to Monday, and I failed in the exam.If I had studied hard,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I wasted too much tim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is semester, and I got a 59 in the final exam.If I had made use of time to improve my study, I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4.填空。我们都很熟悉海伦·凯勒的著作Three Days to Se e。教师首先邀请学生对海伦·凯勒进行简短介绍, 再做以补充。然后给学生呈现如下的摘抄段落, 其中下画线的部分可以让学生来填写。

...

学生读完段落后, 相互讨论并尝试在段落内填空, 在教师的启发下进一步补充题目。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attitude of life after reading these lines?

(2) Suppose you had only three days to see, what would you do?

(3) “If I had only three days to see, ...”

一位学生谈到自己的感受说道:“I should learn from Helen.She went though so many difficulties, she was blind but she can (could) use five language (s) .I am healthy and I should make use of time to study hard.”

5.编写小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经历, 教师根据此提出要求, 让学生写出50字左右的含有非真实条件句的一段话, 讲述自己有意思或比较疯狂的一次经历。有一位学生写道:“I was bold when I was a child.One day when I was ten, my friends and I jumped off from the second floor of a barn.I jumped and fell on the husks.I was luck.I only broke one tooth.If I hadn’t jumped (off from there) , I wouldn’t have broken my tooth.”在经过教师的提示后, 他进一步补充道:“If I hadn’t been so bold, how could I have jumped off the roof?”

由于对学生短时间内写出一小段话的要求较高, 有部分学生没有写完, 语法错误也比较多, 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下课后继续修改自己的短文。

【设计意图】多元化的练习形式不仅使学生要转变传统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探究的方式, 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得到锻炼和逐步的提高。此外, 以上教学资源将语言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不知不觉地融于一体, 这是一种隐形的教育。

四、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上课“一言堂”的现象, 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新的语法现象和用法是否能够掌握、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到何种程度, 这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设计。

(一)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思路

语法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活用所学的语法项目, 而不是只记住语法规则, 其重点在语言输出和应用上。这堂语法课, 教师本着体验—观察—发现—总结—应用的思路来设计教学活动。从时间分配上看, 前四个环节只用了15分钟, 剩下30分钟的时间分配在应用上, 因此, 学生得到了各种形式的充分锻炼。

(二) 创设语法项目学习情境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这种宏观的语言文化情境也包括上下文语篇。在非英语学习环境中, 教师必须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 借助多媒体等手段, 使课堂的导入和各环节的过渡更加自然、顺畅。在这节课中, 教师用短片导入达到了省时高效的目的, 让与“残疾人”相关的话题为学生所熟悉, 降低了难度,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地想象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残疾人, 自己会如何想、如何做, 这样就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迅速“入境”, 顺理成章地导向了主人公所说的“If I had arms and legs, I would...”这句话, 紧扣到本节课的中心。

(三) 优化语法教学资源

在传统语法课堂中, 教师给出语法规则, 学生背诵规则, 然后照搬规则并完成单项选择题, 并以高考单选题的练习作为终极训练任务。这样一来, 学生不做题就不知道语法还有何用, 一下课就把知识统统还给教师, 事倍功半。优化教学资源, 使语言学习不再是孤立而没有联系, 它帮助学生在完成有意义的活动中逐渐习得语言而不是单纯的记忆语言规则。学习者进一步联系学习者的生活及其经历, 使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发生关联, 在脑海中形成图式, 从而进一步增强记忆。

此外, 有意义的教学资源也会给学生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 帮助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可谓一箭双雕。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台词、文学著作、名人名言、名人演讲等各种资源使学生更快地熟悉话题、更深刻而灵活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四) 采用多元化语言输出形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语言输出反映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单一的输出形式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在操练一种语言输出形式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的水平也会受到限制。这对资质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教师可以尝试逐步给学生扩大自由度, 从单选到完成句子, 从写句子到写段落、写文章, 从赏析到评论再到修改等,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 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单打独斗到相互讨论、小组竞争、个人风采展现等, 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功能语言学启发下, 基于对一节高中英语虚拟语气语法课教学活动设计的分析, 探索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言输出质量为目标的高中语法课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法教学,语言运用,输出,多元化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进行高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篇7

自新课标实践以来,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在语法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包括对传统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很多新的语法教学方法的提出。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对于如何合理整合各种语法教学方法中的有利元素进而实现合理高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这一问题探索得不够。本文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首先回顾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之后简单阐述何谓合理高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并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建议,探索如何合理高效地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二、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面临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认识不清;二是对于如何合理高效地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索还不够。

针对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方法,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只要教师系统地为学生讲解分析某些英语语法项目,一定就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应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语法学习过程呢?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真正发生的因素很多,教师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这一问题的背后涉及到我们应该努力探讨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语法教学的效率性问题。

很多一线高中英语教师也针对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中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语法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语法教学、整体听写法语法教学。这些新的语法教学方法的背后,包括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情景法语法教学、游戏法语法教学,那就是将某些特定的语法项目蕴含在一篇小短文中或一则小故事、一个小游戏、一个特殊的情景,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去阅读、听写、做游戏、互动交流或完成设定的交际任务。但是这些研究暴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这些新的语法教学方法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只是重视了课堂教学某一环节,缺乏对所有环节都做出细致深入的考察;另一方面这些研究更多的仅限于一种经验介绍、经验分享,缺乏对其具体实施步骤的有效性检验,没有规模较大的实证研究,从而其教学实践的高效性也无从得知。

三、 进行高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1.在有意义的环境中进行语法教学。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考虑设计具体的任务,或提供一个具体的交流场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例如,一堂以wish引导的虚拟语气为主要任务的课堂教学,可以以一个简短的命题演讲开始,给定一个句式—“I wish…”,然后让学生发挥下去,进行约2-3分钟的演讲。教师还可以选取英语报纸、杂志上的一些包含该语法项目的真实语言材料,可以是报道、故事、笑话等,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标出该语法项目的具体实例。

2.演绎与归纳教学法相结合。在语法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到底应该重语法形式还是重语法意义的争议,并伴随着新的语法教学方法的出现而越演越烈。众所周知,目前我省高中分文理科,对于文科学生,可能在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时大多从一些事情出发,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较多;而理科生,可能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时大多从公理、定理、定律等出发,用演绎推理思维方法较多。因此,在英语语法教学课上教师采取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会为我们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够为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提供机会。

3.融入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中。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该将语法教学融入到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训练活动过程,以避免语法课堂活动单一;通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能够训练、培养学生多种语言技能的活动,其中有听的、有说的、有读的、有写的、也有译的,将一项或多项语法知识融入到这些活动中去,加深学习者对语法项目的理解,并为学生提供语法项目的实践机会,从而巩固对该语法项目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束语

随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不断深入,我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但是许多新的教学方法都只是停留在对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环节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很少有对整体课堂所有环节的深入考察,并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如何让各环节的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引发学生语法学习过程中的发生?”“如何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对于语法学习的合理高效性”等等。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一些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紧接着探讨如何整合各种语法教学方法中的一些有利因素,在有意义的环境中进行语法教学,从而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晓.活化语法教学的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

上一篇:改写《天净沙·秋》下一篇:七律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