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论文(通用12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的朋友>>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是人类理想生活的环境,如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森林火灾的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树木撑起了蓝天。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死亡。
森林是孕育人类的母亲;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森林能保护土壤;森林能涵养水源; 森林能消除噪声。
如果没有森林,洪水暴发时、地震来临时、台风呼啸时„„,人们、动物就会没有藏身之处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就会灭绝,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
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森林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众多的的威胁!森林的危机主要是由人类引起的。人口的增长,农业用地不断扩展,大量森林、草场被破坏。
火灾是森林的头号杀手.森林火灾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每年的春季天干物燥,风沙特大,容易引发火灾。可更多的森林火灾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没有防火知识,麻痹大意而造成的.野外用火开荒;野外用火取暖;野外用火驱兽;野外抽烟乱丢烟头等。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家乡冷墩村原本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春天,树木吐出了嫩嫩的绿芽,时不时的传来阵阵的花香;夏天,深绿的叶子被打得沙沙响;秋天,黄黄的树叶飘落在地上,看似仙女散花,美极了。那森林里,更是美,翠绿的一片,再加上五颜六色的小花的点缀,那更是美不胜数。可是在三年前,这里却发生了一场火灾······
那是清明节前因为村民烧地草,引起了我家附近的森林着了大火。我们全村的人,赶紧带着工具赶往那里,开始救火,还有人打了火警电话,消防队的叔叔赶来啦和我们一起救火。大家在森林里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来救火,半晌后,火已经基本灭了,可那些小火苗却又将旁边的草燃起来了。原本平静下来的救火行动又变得紧张起来······将近三天的时间过去了,经过消防员叔叔的努力,火终于灭了!大家欢呼起来。
水火无情,可不是闹着玩的,有句古训说得好:玩火者必自焚!人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以给森林带来灭顶之灾,给人类自己带来不尽的伤痛!是人们薄弱的防火意识导致了一次次惨痛的后果!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良平,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李兴,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副司长吴坚,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常务副总站长潘宏阳, 中国林学会副秘书长尹发权, 上海市林业局副局长蔡友铭, 上海市林学会理事长陈文泉,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薛建辉, 中国林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张星耀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开幕式。
赵良平在致辞中指出, 本次会议是我国森林保护领域的又一次学术交流盛会, 对于促进森林保护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进一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 推进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和森林保护事业的繁荣, 保障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森林保护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同时也指出加强森林保护工作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艰巨的任务。他强调, 加强森林保护工作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 只有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才能加快推进森林保护科学发展, 大幅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在防控理念和指导思想上, 要符合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防控手段上, 要更加快捷、科学、有效。他希望森林保护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 努力攻克防控技术难关, 积极为促进我国森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蔡友铭介绍了上海市林业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未来发展思路。薛建辉副校长代表南京林业大学介绍了近年来南林大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重要科技进展。李兴副司长从科技、生产和全局层面全面分析了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森保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对科技工作者下一步的科研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能够从用户和生产单位角度出发, 将科研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不断开拓进取, 积极创新, 深入探讨森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努力为保障现代林业发展、共建幸福美好家园而奋斗。
会议邀请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万方浩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生所杜家纬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研究的新进展”、“我的科研生涯”、“国内外杀菌剂研究进展”的特邀报告。围绕大会主题, 会议还邀请了南京林业大学叶建仁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张立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支敏教授等7位学科带头人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22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 20名青年学者在青年学术沙龙作了交流报告, 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评选, 产生了12篇优秀报告。代表们重点围绕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 森林有害生物流行成灾机制和可持续控制, 高新技术在森林病虫防控中的应用以及城市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与管理4个专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会议报告真实反映了我国当今森林保护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 研究的内容既有科学前沿, 也有生产一线, 分布广泛;研究的尺度从微观的基因水平到宏观的全球范围, 布局均衡;研究的目标聚焦国家关注的重点, 如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等, 成果显着。同时也提出了生态学研究滞后、研究资源布局不平衡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会议指出, 当前是我国新世纪中国森林保护学术研究的重要转折期, 为我国森保学科十二五规划乃至更长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森林;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51-1
1森林生态、资源及其功能
森林与人类存在重大关系,首先森林能够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次,森林不断为人类提供木材、能源材料,各种林产品和动物、植物性的副产品,这些仍然是现代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不可缺少的物资。
1.1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和特点
森林系统是地球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陆地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最复杂的组成,最完整的结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最旺盛,因而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效应最强。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和优势:森林占据空间大,林木寿命延续时间长;森林是物种宝库,生物生产量高;森林是可以更新的资源,繁殖能力强。
1.2我国的森林资源
一个国家森林资源的消长,每日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关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我国的森林资源,按林种划分,可分为用树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竹林、特用林等几大林种。按林龄组划分,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三种。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从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来看,都是不足的,与我们这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相比是极不相称的。
1.3森林的多种功能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对人类社会所能发挥的效益也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一是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这是直接效益;二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这是间接效益。森林的主要功能和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护田保土;调节气候,增加降水;保护环境,净化大气;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
2森林保护对策
多年来,我国森林的培育和保护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森林大面积的采伐,加上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和森林火灾的毁坏。主要林区的可采资源显著减少,新培育的中幼龄林,多数林分质量差,生长率低,相当多的地方造林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光山秃岭面貌没有多大改变,随着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亟待解决。
2.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森林作用的认识
森林作为维护良好的陆地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人类是处处离不开它的防护作用的。一个国家的林业发达与否,对国家的富足,民族的繁荣有着密切关系。有了发达的林业,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2.2提高森林资源的造林速度和质量
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了植树造林运动,投入的劳力和时间确实不少。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把造林看作是挖坑栽树的简单劳动,而没有注重科学造林、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树种选择不当、栽植不讲究质量、缺乏必要的检查验收制度和抚育保护措施,没有控制人为的和牲畜的破坏,因而年年造林不见林,即使成活了也生长不良,不能成林。
2.3加强采伐森林资源管理,严厉惩罚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毁坏植被的行为
我国森林资源少,对森林采伐应严加控制。但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要量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得不多采一些木材;同时现行的采伐管理体制混乱,造成采伐难以控制。加强采伐管理可通过统一掌握采伐计划,产销集中经营、各级地方政府加以限制计划外采伐、企业应按原设计修建林场和道路,合理铺开采伐等措施。
2.4预防森林资源火灾和病虫危害
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尽管年年在各地坚持不懈地开展,近年来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也有所减少,但总的来说火灾的损失是严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方面由于机构不健全,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跟不上,一方面是我国人工林的比重越来越大,森林病虫危害不仅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十分危险。
2.5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我国森林普遍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森林多的林区多数没有进行森林抚育。大部分人工幼林和一部分天然幼龄林中,都存在林分过密问题,有的因为没有砍伐,林木十分拥挤,大部分处于严重被压境地,影响生长,并使林分状况不稳定。在采伐中,应注重森林“破坏容易恢复难”这个特点。在计划投资等方面,单纯从增多角度考虑,按照森林生长规律,做出合理安排全面经营好森林。从政策上来说,在制定和执行多样林业政策,鼓励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2.6健全法制,依法治林
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林,是勢在必行的根本之计。我国的森林过去所以遭到严重的破坏,归根到底是没有尽早制定森林法和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林业法规,人们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加之一度无政府思潮泛滥和其他人为的原因,致使我国森林长期处于被肆意摧残的境地。对破坏森林的各种案件,要认真清查处理,对违法分子要严厉打击,根据肇事情节和森林法及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给予应有的处理。各地应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建立健全林业公、检、法机构。
参考文献
[1]潘家坪,常继锋.中国森林保险政府介入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0(3)
[2]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1)
[3]马向东.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J].水科学进展,2009(4)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轻温室效应,更能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有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效益。新形势下对森林的保护就是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一、新形势下开展森林保护的积极作用
(一)优化经济结构。
森林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其出产的木材以及相关林产品更能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更可依托森林资源开展各类生态旅游项目,提升森林经济效益。森林中一般还有较多的动物和植物,加大对森林的保护力度还可为这些珍贵动植物资源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地,促使当地更好地开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改善生态环境。
当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工业废气废水被排放到空气和河流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而森林资源可释放大量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更能减轻温室效应,降低地面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对调节气侯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对于森林资源来说,由于其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导致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植被覆盖率不断降低,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泥石流、沙尘暴、山体滑坡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可更好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极大地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几率。
二、新形势下森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森林保护工作涉及环节和流程较多,对工作人员的转业水平和道德素养要求较高,只有专业水平过硬且道德素养过关的工作人员才能真正提升森林保护水平。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在开展森林保护中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资金投人力度不足,工作人员薪酬福利待遇不高,且通常森林保护工作需长时间在野外开展,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工作内容较为繁重,很难吸引专业人员留在当地开展工作,这就导致森林保护工作只能由当地非专业人员进行,这些非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以及道德素养上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森林保护效率不高。对待已有的人员,相关培训力度不足,相关补贴也并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不利于当地森林保护水平的提升。部分地区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之中,不注重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出现随意改伐现象;在保护工作中,政策制定随意,没有做到切合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影响了森林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病虫害防治手段较为落伍。
病虫害可导致森林大面积减产,我国部分地区受经济等因素制约,在防治病虫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对病虫害的提前预测,导致极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传统防治病虫害以化学手段为主,用大量投放农药的方式来防治森林病虫害。农药虽然对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部分地区在投放农药时不注重科学合理投放,导致单一化学农药长期被应用到防治中,提升了害虫的抗药性,降低了杀虫效果;更使得害虫的天敌也受到损害,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打破了森林中的生态平衡,给病虫害的防治增加了难度。(三)防火力度不足。
火灾可直接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极大地降低森林的经济效益。且森林面积一般比较大,一旦出现火灾,可迅速造成大面积蔓延,加大灭火难度,影响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在日常做好相关防火工作。但在部分地区,在开展森林防火中力度不足,相关单位负责人不注重森林防火的重要性,防火意识薄弱,防火教育和消防演习没有真正落实,安全责任机制并没有完全落实,导致防火工作内容不明确,人员之间也缺乏沟通,阻碍了防火工作的进行。部分地区基础防火设施不齐全,对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到位,直接影响了防火工作的开展。并且由于人们经常进入到森林中开展各类活动,如焚烧秸秆、清明祭祖等,随身携带的火源种类较多,一旦人们的防火意识不强,在开展活动时不注意安全用火。再加上风势的助推,很容易使得火灾快速蔓延,给森林带来极大的损失。
(四)森林布局结构不合理。
在森林中,合理的布局应以幼龄林和成熟林为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森林长远发展。然而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森林以中龄林和过成熟龄林为主,幼龄林面积逐渐减少,且布局分散;很多林区中天然林为主,缺乏人工林和防护林,导致森林资源没有得到更好地利用。我国地形地势多种多样,很多地区林区面积极大,但在管理上没有得到重视,随意砍伐现象频繁出现;2008年,我国提出集体林权改革,将林业资源落实到个人,虽对增加林农收入有促进作用,然而,也导致了林地管理分散,无法形成产业化经营,更加大了森林保护行动和防火工作的难度。三、新形势下森林保护的相关措施
(一)提升重视程度
为更好地提升森林保护水平,相关部门需提升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薪酬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各类补贴制度,拓宽招聘门槛,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森林保护水平。对待已有的森林保护人员,需重视培训的积极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中需加入森林保护相关专业知识,更要加入有关于森林保护相关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森林保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提升森林保护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积极作用。
在保护森林资源中,需认识到森林资源的积极意义,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在法律的层面上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将其纳入法律法规之中,加大对乱砍滥伐和盗猎的打击力度和惩治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更要真正落实责任制,划分出自然保护区,将管理和保护职责落实到个人,并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完善各种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补偿制度等,确保森林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来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二)加大防火力度
防范火源是森林防火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人为火源,在森林火灾发生原因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在防范人为火源的过程中,管控森林内用火是最重要的手段。在少雨季节,森林进入防火时期后,需安排专人开展林区巡视工作,对重点地区加大巡查力度,组建专业消防队伍及护林队伍,对森林中的火灾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管控火源。
开展森林防火管理工作时,需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防火意识。相关部门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可与林业部门携手开展防火安全教育活动。在防火期开始时,制作相关公益广告,在电视台滚动播出;针对部分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水平落后的情况,可安排宣传车进行流动宣讲防火的重要性和防火的相关对策;也可在主要街道及居民活动区及生活区张贴宣传海报;组织街道开展相关森林防火知识讲座,开展消防演习,提升林区人们防火意识及逃生能力。
相关部门更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防火基础设施的建造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可在林区中修建消防公路,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车可以顺利到达起火地点;森林中还需配备消防水池或者消防水箱,需保证水池和水箱里常年有水且不结冰,以备不时之需。在森林中,更要建立相关监测系统,设立报警系统,24小时全面监控森林情况。可利用最新技术,如通信卫星等,借助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及卫星遥感等,对森林实施一体化不间断监测,实时分析传输回来的数据,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关手段来防止火灾的发生。
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可对森林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森林中气温的变化和湿度的变化来对火灾的发生进行预测,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点火试验,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几率;也可对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温度或者湿度的异常,从而实现对火灾的提前预测。由于森林火情监测与预警一般采用卫星技术,在卫星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下,预警和监测系统可对森林进行全时段和大范围的预警监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实施监测时,更可同步传输画面和声音,更能实现自动报警,为处理火灾提供了数据支持。在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下,消防救援人员可及时发现火情并对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降低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森林防火中,需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完善的信息化设备,招聘专业人员来开展林火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升当地森林防火和灭火水平。更要针对已有的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中引入先进林火监测和预警技术,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促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优化森林布局
在开展对森林的保护工作中,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不断提高。因此,可在开展保护的过程中实施科技护林,提升保护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优化森林中林木布局,增加生物多样性,来减少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做好育苗管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天气情况,气候情况,降水情况和土壤情况等,选择适合在当地生长的苗木品种,提升苗木的存活率,更要加强对苗木的防病虫害工作,提升苗木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后期防治成本和防治难度;其次,还需积极营造混交林,升森林抗病虫害能力,更能维护林区中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的经济效益;最后,还需做好栽植管理工作,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
加强森林保护可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更能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大重视程度,强化森林保护中人才队伍建设,并加大森林防火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病虫害防治手段,更要优化森林布局,在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的同时更提升其经济效益。来真正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四)引入先进病虫害防治手段。传统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防治手段单一,通常以大量喷洒化学农药为主,虽在短期内防治效果明显,但极为容易造成大量农药残留,对森林造成二次污染,降低抗病能力。且由于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长时间下来会使得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防治效果。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大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引入国内外先进防治技术,来提升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森林保护专业的就业范围较窄,毕业生可就职于林业局、林业站、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环保等单位,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资产评估、森林及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管理等工作。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前景:近几年,国家对农林业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农林业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断传来“利好”消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给农林类专业带来了曙光。
因此,虽然农林类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情况正在日益好转。农林类毕业生有另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那就是到农村基层自办实业。
经常关注新闻媒体的人就会发现,各种关于大学生放弃公职到农村兴办养殖厂、畜牧加工厂、花卉果品基地的报道越来越多。
关于保护森林的400字作文:爱护森林
森林给予人类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它能预防灾害、清洁空气、蓄水等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伙伴。可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却忽略了对森林的保护,大片森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部分森林和部分热带雨林从地球上消失了。
长久以来,森林一直是人类和动物的守护神,它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数不尽的好处。很多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有很好的蓄水功能,可以防止山洪爆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很多都能食用,是人类和动物食物的重要来源;森林里茂密的叶子,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新鲜的空气,给我们提供大量的氧气;很多的禾木植物,构成了庞大的森林,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大伞,是各种动物天然的居住场所。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森林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了。树木最大的敌人是废气,有些工厂和企业,环保意识薄弱,任意排放出废气、废碴。许许多多的动物都灭绝了,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森林,从我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爱我地球、爱我国家、爱我常州。
自然之性, 在于感悟。近年来所谓的天灾, 大部分是人类自己为之, 现在, 大自然却频频在向人类宣战, 肆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已经让人类饱尝恶果, 自然灾害每年剥夺了数以万计的人类生命, 醒悟的时候到了。如果随着人类文明
的进步, 带来的是地球家园的毁灭, , 那我们进化、创造文明的意义又是什么
呢?难道就是为了有一天亲手毁了我们赖以
生存的星球吗?地球如同我们自己的父母, 给予一切我们所需要的, 它本是温柔宽容的, 可是这种“品性”不是没有原则的, 如果它的小孩子们总是犯错误, 还不知道悔改的话, 它也会严厉地给予教育。其实, 人类和大自然的相处之道, 就像人与人相处一样,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护才是可贵的, 就像今天, 我们都已经都懂得了全球变暖是大自然在发脾气了一样, 要从身边的环保做起, 感悟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 珍惜还没有消失在我们眼前的绿色。
自然之貌, 在于欣赏。
自然之韵, 在于聆听。
向人类一样, 大自然也有自己的声音, 在我们的幼年时, , 有谁没背靠大树听过蝉鸣、有谁没在哗哗流淌的小溪中嬉戏玩耍, 那些天真烂漫的回响如今是否还在耳边难忘, 就像母亲的摇篮曲那样亲切又慈祥, 这就是自然之韵, 渐渐远离了我们生活的歌唱。可贵的是, 我们已经开始怀念树叶的沙沙响, 青蛙的咕咕叫, 鸽子划破天迹的呜呜鸣响, 都市里的人们懂得了倾听雨中啪嗒啪嗒声的曼妙, 大自然正在派出它为数不多的乐手, 为人类演奏着依旧动听的欢乐颂歌, 忙碌中, 请偶尔止住脚步, 让它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关键词:城市森林;共生理论;旅游商务区;森林公园;东川区
前言
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个城市之间的森林带和生态区几乎逐步消失。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又接连出现许多传统的城市没有的问题,对于现代城市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现代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是传统的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在发展结构上已经出现缺点并且趋于衰退。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是我国铜矿主产地,铜文化历史悠久,历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至今作为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素有“天南铜都”之称。数千年持续不断的铜矿开采以及上世纪50年代后毁灭性的伐薪炼铁和过度垦殖,加之多旱少雨的干热河谷立体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致使东川今天生态已极度脆弱,位列世界三大泥石流频发区之一。从而现代城市活力的低下、生态环境的恶化、深林的不断减少,植被的破坏等社会问题。事实上,现代城市的生活自身就有各种的矛盾,对于这些矛盾又都普遍的作为城市生活的载体,就像人类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各类社会问题,对于各种城市问题也只能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现代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建设实际上是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叠加并又不断平衡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人类对于现代城市出现的问题,应该是积极去探索解决问题而不是否定现代城市的的发展成果。
当前,现代城市的森林保护与开发再一次得到人类的重视。“现代城市森林”是指现代城市的主城区中以森里绿化面积为主的各种树木的总和,主要包括现代城市的主城区、城市郊区偏远郊区的总称。现代城市森林在为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越的自然环境的时候,却使许多商业土地开发商损失了利益,而且需要财政资金的大量支持和对于现代城市森林的保护。所以现代城市森林因为使用大量城市土地和公共资金而与城市发展之间必然存在强烈的冲突,而如何通过合理的发展战略化解这种冲突则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1 背景与理论基础
1.1 现代城市森林的相关背景研究 和其他的城市基础设相同,现代城市森林已经作为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组合并且得到人类的广泛关注。
现代城市森林的良性发展主要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城市森林的宏观层面主要是城市或者主城区地域中所有的自然保护、森林布局、综合开发与利用、良性管理与治理和经营模式发展等。对于微观层面,主要是现代城市森林的明確保护综合利用与协调开发两个方面,结合现代城市特点和森林区之间的关系,构成现代城市、森林区结合互补的模式,其具体的现代发展模式主要由现代农业观光模式、现代森林主体多功能公园模式、自然风景名胜区模式、现代人为主题公园结构模式、综合城市生态旅游度假主体区模式。
虽然人类普遍认同到现代城市森林对现代城市自然生态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但是现代城市大部分由于人口密集很大、人工生态深林景观的密度多集中于现代城市化的主要地带,现代城市的大规模土地开发与建设几乎不能很好确保现代城市的森林供应面积,将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规划建设严重与现代布局脱节,最终导致现代城市森林主要是填充和空补式的发展、城市森林构成几步平衡导致整个森林的生态功能缺少统一性和系统完整性、城市建设侵占森林绿地导致林地被城市硬质空间代替等问题。
1.2 城市森林共生理论和其应用 “共生”的定义主要是指若干个共生单元的内部在相对完整的共生生态环境中,经过直接或者间接的物质的交换,相互依靠、相互补充、相互收益。共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与共生生态环境。而对于共生单元,主要是指自身的构成的生态森林的基础能量生产和互换单位,并且形成共同体的基础物质因素。而对于共生模式,又叫做共同生的关系,是指共同生单元的互相作用的方法或者互相的构成结合的构成。共同生单元之外的主要部分与结构的共同生的生态环境,并且是共同生关系获得发展的外在因素。
将共生理论运用于到现代城市协调发展的战略研究中,需要共同的要求的条件包括:共生体相互有着共生的自身需求;急需对共生体的构成或者探索相互之间的相互靠近与相互吸引的共同力;共生体相互需要明确统一的共生目的;共生的目的能够产生相互生效应。对于共生理论,日本学者最早提出所谓的“由机械原理时期到生命科学时代”通过不同个体联合为统一体,宣传现代城市主要功能构成网状的模式。共生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深入研究。
2 结语
对于现代城市森林的维护与综合开发的研究与实例,最早是主要是个体论个体,到后期就成为了控制概念,但是整个构成主要围绕城市和森林的统一到综合发展的高度。本文通过现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森林的协调发展问题。而对于现代城市和现代城市森林协调发展,城市森林需要共同体的构成,并且在协调发展中寻找现代城市主体功能区的相互补充、提升,最终实现现代城市森林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早上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保护森林,拒绝一次性用品”。
联合国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是非常美丽的,可是现在地球的环境却不断地被破坏。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世界范围内的滥伐森林,破坏草原,无节制地使用一次性木质用品,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因而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我的出生地在山东淄博,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原山国家森林保护公园”。那里风光无限、美不胜收,下面就让我带领你们去那里游玩一下吧!
进入原山国家森林保护公园,一路上各类树木郁郁葱葱,在爬山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用木板做成的小屋子。有人可以自己进去观赏,里面的东西几乎全都是用木头做的。有人还可以在那照相呢。小木屋前,有很多很多的小鸽子,他们并不害怕游人,只要把食物放到手心里,它就会飞到你的面前来吃食了……
在不知不觉中便到了山顶,举目四望,眼底一片绿色,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中。再往前行就到了“齐长城”,它是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虽然它比长城要小很多很多,但是要走到头,也要累得气喘吁吁。
在齐长城上经常隔一段就有一个类似小房屋的小石房,每个小石房里都有一口小石井,每口小石上井都刻了一些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和栩栩如生的动物。
过了“齐长城”眼前呈现一片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石头,这便是有名的“石海”。
说是石海,实际上是百万年前经过地壳变动,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及现代文明后,凝结而成的大小、形状各异的青石,在原山国家森林保护公园万壑松风的涛声中,就像大海的浪涛,随波涌动着。如果你不走近黑蓝色的镀着棕绿波纹的岸边,它便甘于湮没在褐色的沙土里了。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ath rate of AIDs are dropping gradually,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has paid much for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HIV. Therefore, how should young groups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AID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n fighting against AIDs.
纵然,社会开放程度在扩大,人们对于两性关系的接受程度也不再趋向保守,但艾滋病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往往会不为公众所全面、科学地掌握,而且当下艾滋病流行传播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有分析显示,性传播取代静脉吸毒和非法采供血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艾滋病患者病死率在逐渐下降,但是国际社会为艾滋病病毒导致的灾难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而青年群体如何保护自身免受艾滋病困扰,更成为抗击艾滋病的重中之重。
Francoise Barre-Sinoussi once said, "Protecting oneself is protecting others." He suggested that while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AIDs, “we should first have examinations in time. If a person is found infected with HIV through examin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he/she can get treatment in time. Such treatment does not only benefit the infected people, but is also good to others.” The fear for AIDs and the behavior of not turning to doctors and not telling the disease to others will not only delay the best treatment opportunity, but also endanger other innocent individuals.
“Although ‘exercising self-control so as to protect oneself from immorality’ is not trendy enough in modern society, mentioning ‘Abstinence’ is not suitable, and homosexual trends are increasing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the loyalty to the beloved one should still be advocated by society.” An anonymous expert expressed to the reporter. As for how should young people be away from AIDs, he said with sincere words, “Promiscuity will bury bombs for one’s health. Young people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safety protection awareness. Female young people should learn to say no to unsafe sex and do not loosen their guard of safety protection for the so-called ‘passion’.”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表示,“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对艾滋病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同时,西诺西强调“首先要做到及时检测。某人如果通过检测发现不幸感染HIV,那按目前情况,是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的。及时治疗不仅使得感染者获益,对别人也有好处。”对艾滋病的恐怖心理以及遮遮掩掩讳疾忌医的行为,不仅会延误治疗最佳时机,也可能会危及其他无辜的个体。
“虽然‘洁身自好’在现代社会里,显得有些不够时髦。当然再提‘禁欲’教育也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同性倾向也日益为大众所接纳,但对于感情的忠诚仍然是要为社会所着重提倡。”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这样向记者表述,对于青年人如何免去被艾滋病所袭击,他语重心长地表示,“滥交,绝对会为健康生活埋下定时炸弹。青年人,尤其应该加强性安全保护观念,女性青年还应学会对不安全性行为说‘不’。不要为所谓的‘激情’松懈了对安全防护的坚守。”
1 自然概况
双岔林场位于甘南州碌曲县东北部,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东经102°33′~102°58′, 北纬34°17′~34°41′, 为洮河上游最西端的一段森林。洮河自西向东流经林区, 地势高, 相对高差小, 沟谷开阔, 轻度切割, 海拔一般在2 900~3 800m, 最高峰海拔3 955.9 m, 最低点海拔2 812 m, 相对高度在300~400 m, 坡度一般为20~38°。
林区地质构造属秦岭西端复杂构造带, 地面岩石属海相沉积变质岩, 以板岩页岩为主, 由于这种岩石矿物质成分复杂, 所以形成土壤极宜于森林植物区系的生长发育。土壤有高山草甸土和山地棕褐土2类, 海拔在3 400 m以上草原灌丛其土壤为高山草甸土, 海拔3 400 m以下暗针叶林内为棕褐土, 阳坡柏木林内, 由于蒸发量大形成炭酸岩棕褐土。整个林地腐殖质层中厚,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团粒结构好, 保水性能强。
林区气候特点是气温低, 热量不足, 海拔高, 地形复杂, 受高原气候的制约, 灾害性天气频繁, 但水分较为充沛, 气候高寒且比较湿润, 年降雨量为450~650 mm。地貌类型有高原、高山、亚高山地和河谷地, 由于沟谷切割, 存在有阴坡、山坳等小地形, 这些地形为山区提供了更湿润的环境, 促使其中天然生长有云杉、冷杉林。大面积的高原和阳坡均为草地, 但部分较为开阔的阳山坡上分布有圆柏林, 林场以西为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
双岔林场处于高山草甸草原带向草甸草原的过渡带, 境内的草原、森林和高山灌丛呈镶嵌形式出现, 它们相互依存, 充分利用环境, 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生态、生产、生活资源。
2 森林经营现状
双岔林区仅有森林面积约120 km2, 但经80余年, 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近30多年的大规模采伐利用等不合理的经营, 使林线大幅度后移, 林相破坏严重,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约有25 km2的林地沦为无林地, 长期下去, 森林将会被草原所代替, 失去生态平衡。草原的水源涵养能力远不如森林[2,3]。杜巴赫对森林和草地上的径流进行过比较, 认为前者径流系数为0.01, 而后者则为0.91。若森林疏密度降低, 则其控制地表径流的作用也随之削减。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 取决于其立木结构、灌木、草被和苔鲜等多层结构, 以及林下的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的厚度。林分稀疏其水源涵养、保持水土等能力也必然下降。据调查, 现有林地平均郁闭度在0.2~0.4, 蓄积量在40~119 m3/hm2。
同时, 双岔林场地处洮河上游, 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十分重要。森林覆盖率低, 仅14.6%左右, 且林分比较稀疏, 经营强度低, 过早采伐对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都是不利的。
3 林地土壤概况分析
山地阴坡沟洼为云杉、冷杉所分布, 林下土壤和周围有所不同, 土壤腐殖质积累较多且深, 腐殖质中的有机质可达15%左右, 厚度可达60 cm。腐殖质层 (A) 为酸性或微酸性, 淀积层 (B) 逐渐转为微酸性或中性。B层一般较薄, 仅厚15~20 cm。母质多中性或微碱性, 间或有钙积层。腐殖质层或整个土层虽为酸性或微酸性, 但水介酸度不高, 而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较大, 故该土壤为灰褐色森林土。据调查, 当地无霜期仅21~66 d, 但林区无霜期比草原多21~44 d, 这就起到了森林对牧场的防护作用, 使当地畜牧业受益。
双岔林地土壤肥沃, 适宜云杉、冷杉林生长, 主要表现为腐殖质积累丰实, 而又未形成泥炭化、沼泽化。虽为暗针叶林, 但并无灰化且盐基丰富, 地形有一定坡度, 支配分散, 母质为泥质板岩, 且为构造地形的褶皱带很疏松, 便于根系下扎, 淀积层 (B) 较薄, 矿物质较丰富, 全磷含量较高, 在0.34%~0.10%。
双岔林区土壤条件优越, 具有最适应云杉、冷杉林生长的立地条件, 且生产能力很高。根据植物群落演替学说, 云杉、冷杉林在双岔的山地阴坡为顶级森林群落, 即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 云杉、冷杉林最终要演替成为该地区最稳定、最平衡的森林植物群落。
4 林区经营建议
郝景盛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对洮河林区调查认为, 由于中国粗枝云杉幼年时密度太疏, 故生长特别缓慢, 与德国一般云杉林相比, 单株可与德国云杉相媲美, 但木材产量上, 我国一百二十五年生云杉仅与德国二十八年生的云杉一级林地木材相等。日本的崛田正逸认为, 林木胸径与树高之比宜接近1∶100。
目前, 双岔林场林木胸径与树高之比一般只有1∶ (38~58) , 与现有林木稀疏有密切关系。在稠密的云杉林内, 还有株间连根的现象, 由于连根, 株间的营养水分可以互通有无, 种内互助。双岔林场境内现有林分郁闭度均在0.5以下, 说明双岔林区120 km2的林地仅1/2被利用, 其余的60 km2林地还有待开发利用。此外, 一些次生林的低山灌丛, 也应尽快地恢复森林。在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严禁采伐的同时, 需加大人工更新的力度, 实行生产责任制, 承包到人, 再把现有森林封护起来, 休养生息15~20年, 林区面貌将有更大改观。
综上所述, 林木生长宜稠密, 有利于林木营养水分种内互补, 对保持生态平衡和林业各种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 今后要一山一沟集中连片治理, 进行人工更新, 集约经营, 严要求, 从整地、起苗、植树、抚育、管理等均严格按规程进行。恢复林地, 加大云杉、冷杉林的立木密度, 提高林地产量, 在此基础上, 保护天然林更新, 封育管护, 严格实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 以达到青山常在、可持续利用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达茂联合旗林业局.达茂联合旗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见成效[J].内蒙古林业, 2009 (11) :16.
[2]董林水.晋西基岩山地与黄土丘陵区生态过渡带植被特征及生态恢复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3]常建国, 刘世荣, 史作民, 等.北亚热带-南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分离[J].生态学报, 2007, 27 (5) :1791-1802.
【森林保护论文】推荐阅读:
保护森林征文范文12-07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教案10-28
保护森林资源教案11-20
保护森林作文七年级12-06
保护森林倡议书05-07
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06-26
保护森林行动倡议书11-08
保护森林资源 从我做起09-21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收获10-11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教学设计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