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伙伴》评课稿(共10篇)
一堂小语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一堂课内,学生是否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旺盛的学习态势,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是否能做到老师教得有情,学生学得有趣,无庸置疑是考量的重要方面。
对于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课标”也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了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呢?希望杯观摩时学习了几招:
一、以“物”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感性器官参加得越多,认识得也就越鲜明,确切。本次赛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物趣”,采用了直观教学,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效果都很不错,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慧园街的王老师采用音乐来创设故事情境,选取的音乐称得上是独具匠心,通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即使是下午的第二节课,学生们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包括已经听了5节课的老师们也是津津有味,没有一点“审美疲劳”。这是她独到之处,绝对令人眼前一亮。
二、以“情”激趣。
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是借助形象—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向儿童逐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的理想情操和审美观。教材蕴涵的情感需要靠教师去传递和强化的。《三个小伙伴》正是这样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各位老师都比较注重范读,一年级的孩子普遍存在着顿读和指读的`现象,老师多示范有助于降低朗读的难度。她们还注意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这样的课堂阅读气氛更浓。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
三、“迁移”激趣。
在今天的希望杯赛课的课堂,各位老师都注意让学生学习“迁移”。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来加强反馈,比如:对于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困难的都设计了形式各一的句式练习。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环境,焕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加活动,积极参与讨论,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探究式的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尤值得一提的是上最后一堂《三个小伙伴》的王老师,最后为孩子们配乐拓展的《团结友爱亲又亲》的儿童诗,令人很是赞叹,不仅要对她竖起大拇指!《三个小伙伴》一文要告诉孩子们的就是:团结友爱才能成功。王老师选用这样一首诗歌,令人耳目一新,内容贴切,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既讲了道理又拓展了阅读,一举数得。
一、刘老师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线,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他们来说,如一剂不苦口的良药,能使学生在自省中矫正自己的行为,刚开始,刘老师就充分运用了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学生用“聪”字组词,告诉孩子做一个会听、会想的孩子。还说“你真会听”等。这些恰如其分地表扬和赞赏,能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能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让每个孩子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注意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注重基本功训练,字词教学,扎实到位
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中,老师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借助多媒体,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如在教学“拎”这个生字时,老师让学生做一做“拎”的动作,体会“拎”是需要用手的,所以,“拎”是提手旁。
2、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老师在教学本课时,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例如“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子的活学活用,还鼓励学生换量词再练习说话。相信这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3、渗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告诉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课堂中巧妙地将最后的教学环节设定为——聚焦“一个儿子”。通过表演体验妈妈提水的辛苦,通过质疑解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想,作为儿子孝顺母亲,处处为母亲着想,才是为人子之道,这就是老爷爷眼睛里只有一个儿子的.原因所在,课堂进行到这里,水到渠成,达到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教育结合的最终教学目的。在全文教学注重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到了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理解词语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欣然明白是让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在这节课中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好的处理了
这个问题。在解释“沉甸甸”这个词语时,出示了多媒体,学生的印象一定会很深刻。
桦川二中 李婷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现在由我对邵明才老师的课做以简评,纵观整节课邵老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过程教学为基本思想,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手段,力求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成功之出有许多,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可取:
1、导入新颖、别致,邵老师能够利用学习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运用历史典故,开始数学课的教学。
2、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学,例如:过一点作圆有无数个,两点呢?三点呢???探索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从而较合理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流程的设置,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课堂教学中围绕如何做圆这一主线,以解决“破境重圆”的问题。例如从实际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由过一点、两点可作无数个圆,但圆心位置不同,学生可凭直觉联想到在圆经过一点、两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点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这里邵老师又用“经过两点的圆的圆心,在这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来铺垫,渗透了轨迹相交的思想,又是本节课亮点之所在。
4、邵老师能尽可能地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例如:处理三角形形状与外心圆的位置关系这一问题时,他把自己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起发和信任上,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值得我们学习。
5、整节课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氛围很浓。
当然在追求完美的同时存在着不足,下面我提几点有待探讨的问题。
(1)在个别细节问题的处理上,时而紧张,显得语言的简练性不是很强,学生说过了自己又重复。
(2)语言的准确性上有待商讨。在得出定理时邵老师想利用“确定”一词强调有没有的问题,这时他说:“确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否可换成“确定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因为“确定”一词的意思是“明确而肯定”,不存在有不有的问题。
(3)我认为应该用尺规作图法,因为这种做法学生很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另外老师用测量法作图学生也会用测量法,至使形成的误差变大。
总之,今天这节课未经雕琢与审视,仅仅是平时教学的一个展示,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会不断的学习,虚心求教,认真踏实的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课堂作为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全面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教材简析】
《三个小伙伴》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讲述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团结合作,战胜困难的道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给学生在读书时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难点)【基础知识易错点】
1、“把”与“巴”两字的区别。
2、“伴”与“半”两字的区别。【识写方法】
1、自主识字,同桌识字,难字全班交流。
2、熟字加偏旁、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了解内容的主线问题】
三个小伙伴是怎样栽树的? 【朗读训练点】 分角色朗读。【说话写话训练点】
不一会儿„„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3.三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4.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
【设计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板书课题:14 三个小伙伴
2、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提问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
yě zhū dài shǔ
xiàng
小野猪小 袋 鼠
小 象
指名读,齐读。
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呢?
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分组读,表演。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同拉么把巴没有要
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练写。
四、作业:
熟读课文,学会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4课课文,齐读题目,学习了它的生字,现在让我来看看小朋友的生字掌握情况。
2、出示卡片:一同没有嘴巴就不要紧长鼻子怎么办手拉着手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分析课文
(一)引读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贴图片(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二)引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出示挂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
2、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指导读好这句话。
这时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种回答,老师根据回答引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用嘴巴挖树坑
出示: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指导读,指名读,齐读。喜欢小野猪的小朋友再读一遍,可边说边演,评议。
【设计意图:想象、体验与表演是为朗读而铺垫,通过这一系列情境活动,接下来的朗读指导便水到渠成,无需费力,孩子们自然而然便能体会到 “用嘴巴拱树坑”,这比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应怎么读效果更好。】
3、树坑挖好了,第二个困难又来了,是什么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这时谁想出了办法?它怎么说、怎么做?板书:用皮口袋运肥料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种回答,老师根据回答引读第三自然段。
你喜欢小袋鼠吗?为什么?指导读。男女生赛读,评议。请喜欢小袋鼠的小朋友演一演。
4、树坑挖好了,肥料也运来了,三个小伙伴就要栽树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接下去怎么做。指名生读第四自然段。
什么叫培上泥土?指名做动作示范。
(三)小组合作,分析第五自然段
1、、没有水桶怎么浇水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用长鼻子浇水
出示三个小伙伴说的话:你们看,三个小伙伴都这么说,都那么积极主动,没一个偷懒的。指导读小象说的话。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小组比读,评议。你喜欢小象吗?为什么?演一演小象。
2、小树终于栽好啦!出示挂图2,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么写的?
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能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积极主动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总结
1、三个小伙伴不仅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还那么积极主动,相互配合,一同把树栽好,都很可爱。小朋友也很聪明,你们和小伙伴一起做事一定也能很顺利。指名带上头饰表演,评选“表演小能手”,发智慧果。
2、、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一起玩,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一起努力,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四、作业:
课后在小组内表演这个小故事。
附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
用嘴巴
挖树坑
小袋鼠
用皮口袋
运肥料
小 象
用鼻子
一天天气睛朗,花儿红红的,小草绿绿的,小溪欢快地流淌,河对岸有两个好伙伴,小猪和小猴他们在一起玩跳绳。一只小兔刚好路过这里,小兔也想过去玩,她对小猪说:“小猪能让我参加游戏吗?”小猪说:“可以,可是河水太急你又不会游泳,你怎么过来呢?”机灵的小猴想出一个好主意,
小学生作文大全
小猴对小猪说:“我们找一块木板,搭成一座桥让小兔走过来。”小猪把一块木板拿过来对小猴说:“小猴我力气大让我来吧!”小猴同意了。小猪把木板搬到小河上,小兔小心翼翼地走过小桥加入了它们的游戏。他们玩得很开心,一直玩到中午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了。他们真是三个好伙伴啊!
走着走着,一个雪白的蛋壳挡住了它们的去路,小蚂蚁想了想,高兴地说:我们可以把蛋壳做成跷跷板。过了一会儿,跷跷板做好了,小蚂蚁和小虫子兴高采烈地跳上了跷跷板,他们高兴地玩起来跷跷板,小蝴蝶在旁边加油打气。
玩了一会,小蚂蚁和小虫子玩腻了,小蝴蝶站出来说:你们想像我一样飞上天空吗?我们可以用蛋壳做热气球,飞到天上玩。他们对小蝴蝶的想法纷纷拍手称赞。小蝴蝶飞快地跑去野外找来了四根绳子和一块布,没过多久,他们就齐心协力做好了一个热气球。小蚂蚁和小虫子做到热气球上,风婆婆吹来了一阵大风,把热气球吹上了天,小蝴蝶带着两个小伙伴到天空中观光,他们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忽然,一道闪电把蛋壳给打翻了,小蚂蚁和小虫子就慢慢地落下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赶紧把蛋壳翻过来当雨伞来避雨。
一、提示课题。
1.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不过,能自己读懂故事并学着讲故事会更有意思。咱们今天要读的是一个关于小伙伴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过渡:猜谜语
引出三个小伙伴,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读故事开关和结尾。(1)看图读开头。
①映示投影片1,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②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干什么吗? ③所以故事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 a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b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
1.小黑板先后出示下列词语:小野猪
小袋鼠
小象 指名读、齐读。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投影片1。生字“同”用红色标出。“一同”上山栽树还可以怎么说?
(2)看图读结尾。
①映示投影片2,问:这幅图上画的什么? ②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认识用红笔标出的生字“啦”“拉”“跳”。
③再次映示投影片1,问:读了故事的结尾,知道三个小伙伴已经栽好了树。你们再看看这幅图,读读开头,细心的小朋友会有疑问吗?(没有工具两手空空怎么栽树呀?)2.引入故事中间部分。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栽树的步骤,相机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挖坑
施肥
培土
浇水(2)可是——
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①指名读句中“没有”和“怎么办“。②自由读三句话,要求读出问话语气。③分小组读,相机指导。
(3)是啊,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怎么栽树呢?同桌猜猜三个小伙伴会怎么办。(4)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将第二至五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5)检查自读情况。
3、精读训练
1.看图听课文录音。三个小伙伴什么工具出没带却栽好了树,多有趣!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演出来,比听它更有意思了。4.指导讲、演故事。
(1)交流:三个小伙伴,你喜欢谁?为什么?
(2)练读课文,要求:把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自然段好好读读,让老师和同学听了也喜欢。
(3)汇报朗读,评议,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语句,体会小动物们自告奋勇,承担责任。①“不要紧,不要紧,我有„„”
三个小伙伴都这样说,说明他们都很积极主动。
(指图)你们看,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我们高高兴兴地来读这句话。分组读,表演。
②a“啦”在句子末尾,读轻声。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b指名读“拉”和“啦”。同桌动作演示。
c怎么记住这个是拉,那个是跳呢?(引导学生注意偏旁部首)(4)指导感情朗读。
指名读,强调要读出三个小伙伴十分高兴的语气,而且形之于色。评议后分男女生读。
(5)①问:哪些小朋友猜的和故事里讲的差不多? ②出示下列词语,开火车读。
不要紧
嘴巴
鼻子
拱
把
就 ③指名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相机指导。(6)师生听配乐边读边表演。(7)自由练习讲演。
(8)指名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评选“故事大王”和“小演员”。
二、总结
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事、玩耍,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很好地完成,得到快乐。
文林学校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习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整节课走下来,感觉比较流畅!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孩子朗读这块做得不够透彻,孩子们本可以读得更好,由于自己引导得不够,使孩子们的朗读停于表面;
2、过高估计了孩子们的能力,以至于讲故事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好!
过了几天,小鸭到水边游泳。突然,一下子风嚎浪吼,把小鸭给冲得不见踪影。小狗在家考虑再三,觉得实在没有必要这么小家子气,于是跑过去找小鸟,主动道歉说:“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们一起去找小鸭道歉吧!”小鸟马上高兴地回答:“好!好!快去吧!”
到了小鸭家,小鸟从窗门看了看,并没有见着小鸭。它们来到小鸭常游玩的小河旁,也并没有找到小鸭。它们开始着急了,猜想:小鸭不见了,会不会被水冲走了。小狗用他灵敏的鼻子一路寻找着,突然闻到了小鸭的气味。小鸟也大声叫起来:“这不是小鸭的游泳圈吗?”“一定是被河水冲走了!”它们异口同声地大叫。
顺着河水流去的方向,它们找到了下游。那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池,但是小狗憋了一口气,跳进了水池里。而小鸟呢,也没干等着,去找了一些材料做了三个呼吸器。自己先用了一个,然后往下飞速而去。小鸟先找到了小狗,给小狗一个呼吸器,忽然两眼一亮,看见了小鸭的身体,小鸟二话没说,叫小狗一起帮忙。
过了一会儿,小鸭终于被救了上来。一起上了岸,三个小伙伴心里都感到很惭愧,都对另外两个小伙伴说:“对不起!是我不对,我们和好吧!”“好!”三个小伙伴异口同声地说。之后冰释前嫌,你说我笑地回家了。
【《三个小伙伴》评课稿】推荐阅读:
三个小伙伴小学优秀作文01-30
三个小伙伴六年级命题作文500字03-13
三个小伙计09-28
三个儿子评课稿09-17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11-14
小伙伴教案设计10-16
小伙伴的教案03-20
我和小伙伴范文06-05
小伙伴四年级作文07-20
童年的小伙伴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