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兴趣教学论文

2025-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论文(精选8篇)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提出新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但实际落实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造成预期教学目的无法达成。因此实际教学中应该从根本原因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本文中笔者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的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很多年前已经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部分初中化学课堂上依然没有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化学课堂上依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长时间下来会对化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教学模式也会造成课堂氛围压抑,对教学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初中生对化学课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时间下来直接造成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2.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措施

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原因在于抽象的理论与繁琐的实验消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2.1联系生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民间谚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表达事物最主要特征及功能,通过简化原型各种复杂结构及功能,如此下来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化学现象形式多变,比如水在不同时刻其形态特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培养化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2.2创新教学,引入情景化教学法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入到我要学的良好循环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够获得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引入情景化教学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该方法主要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氧气性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实验营造相应氛围。实现准备好两个封闭的烧杯,都放入一根蜡烛,同时点燃后封闭烧杯口,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其中一个烧杯通入氧气,另一个烧杯不做处理,再次观察火焰颜色。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氧气本身不燃烧,但却有助燃性能。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甚至可以在课堂中引入音乐,让学生在优美音乐声中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学生不但可以听教师讲解,还可以利用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3做好互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时,教师的问题应该具备针对性,不能进行随意提问。也就是教师设置问题的基础应该是实际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是否合理、实用以及创新。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提前对下堂课讲解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提问,通常情况下一堂课需要7个左右的问题,如此才能保证对学生正确引导。教师在设置可养问题的时候,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简单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下去,而问题难度过大又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学目标不宜达到。因此实际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问题,难度维持在比学生实际能力高一点的层次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讨论时间、主题和空间,活跃课堂的氛围,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提问,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进行强制性学生提问,以此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自我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学习。

2.4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化学概念大多抽象难懂,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因此教师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进而实现抽象概念生动具体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声音等可视形式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概念涉及内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概念本质。比如课程中讲述概念时,就可以通过动画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放映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框架,第二遍播放过程中需要教师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彻底理解这一过程,最终达成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初中生这个思维活跃的群体,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有效激发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际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强化实验环节,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74):45

[2]常伍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6):101

[3]李风平.对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的探讨[J].才智,(31):45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论文 篇2

一、注重实验, 培养兴趣

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到化学, 他们对这一新的学科既好奇又陌生, 尤其是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 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特点, 在每年的第一节序言课上, 先为学生演示几个化学“魔术”实验, 例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神奇的调酒师 (通过依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溶液依次发生如下变化:无色—乳白色—冒气泡—无色—红色, 就像白酒、牛奶、可乐、红酒之间的变换一样。) 当学生为每一个神奇的变幻惊讶欢呼时, 他们从心底里就开始喜欢化学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凡是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实验, 只要条件允许, 我都亲自演示操作, 而且要变一些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又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引入, 激发兴趣

(1) 小故事引入。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因此, 用化学故事引入新课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金刚石与石墨》这一节课前, 我先给学生讲述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一个小故事。拉瓦锡有一次曾用放大镜把太阳光聚焦在一块贵重的金刚石上, 希望仔细欣赏它璀璨的光芒。没想到, 在强烈的光照下, 不一会儿, 金刚石居然烟消云散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让他既诧异, 更后悔不迭。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学生都急着想弄清那块昂贵的金刚石到底到哪去了, 其后的教学当然就很好组织了。

(2) 精美图片引入。例如:在讲《碳和碳的化合物》时, 我先用多媒体展示语文课本上《卖炭翁》的几幅图片。随后我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卖炭翁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不再受到压迫和剥削, 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天赶着牛车去卖炭。他们现在都有自己的商店, 而且商店里卖的种类也新增了许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炭翁’的商店。”接下来我为学生展示了琳琅满目的钻石饰品、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和钻头、活性炭、各种各样精美的炭雕, 等等。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就连平时爱瞌睡的同学都精神百倍, 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中。

三、多媒体授课, 增进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新的教学理念的确立,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 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可低估。使用多媒体授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化教学过程, 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 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 以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 从而打破传统教法, 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 逐渐构建全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 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形式来展示, 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 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我们可借助于多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 通过运动展示, 可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掌握电子的运动、原子结构以及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

四、巧妙总结, 巩固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 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化学属于理科, 但又称“理科中的文科”, 意思就是:内容多、知识碎, 很多是实验结论, 需要准确记忆。化学知识中一些复杂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不仅记不住, 而且忘得快。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窍门,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把无趣变成有趣, 把无味变成有味, 在教学中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或谐音, 短小精练, 朗朗上口, 很易记忆, 并且使问题由复杂变简单, 寥寥几行就能说透彻一切。

浅谈初中化学兴趣教学 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探索思考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措施,是获取教学成功的必然选择。可以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过多的干预,而是应该通过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的培养, 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兴趣的培养,是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

初中化学课堂中,由于书本知识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还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不高,这一特点的存在,是无须回避的,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就是通过化学教师,针对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初中化学中的兴趣教学问题,做出如下探讨: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造福于生活。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生活中找出化学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分析和讲解,是教师进行日常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给予重视的内容之一。应该看到,中学的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验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是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实验的美感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吸引的重点内容就是实验现象中的美的感受,通过这种直观的美的感受的获取,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提升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同样会对滑雪者们自然学科的整体学习热情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化学实验课程中,通过化学的反应,不断地表现出很多有趣的现象,如:发光、发热、发声、沉淀生成和溶解、气体的逸出和吸收、颜色的骤变和消失、晶体的生成和转化等等,具有瞬息多变、色彩明快的特点。这些变化,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吸引他们学习注意力的主要内容,而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掌握,教师就可以选取恰当的时机来进行课堂知识点的讲解,增加实验教学中的益智、求美、激情的教学效果。

2.试验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习化学知识来说非常重要。化学趣味试验,内容丰富,表现力较强,通过成功的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兴奋力,从而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整体的兴趣。应该认识到,试验课程在整体课程安排中,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课内讲解、操作,和课后实践的方式,化学的趣味试验都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教学过程中的艺术美的体现

教师在课堂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重点对自身的实际教学模式的艺术性给予必要的重视通过语言的巧妙应用,来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做出努力。同时,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身的主导地位,可以说,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日后行为将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化学教师,自然而然的带动身边的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对自身教学的艺术水平和语言修养进行加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自身目前使用的教学方式积极的进行反思,如果课堂上,学生明显对讲解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已经开始打瞌睡,那么就有必要考虑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了。

例如,在讲到“苯的结构”时,可讲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的故事:一天晚上凯库勒坐马车回家。也许是由于近日来过度用脑,他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在半梦半醒之间,凯库勒发现碳原子和氢原子在眼前飞动,变幻着各种各样的花样。忽然,原子变成了白蛇,这条蛇扭动着、摇摆着,最后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一个环……终于他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从而对有机化学研究中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而在针对氯气的性质做出讲解的时候,可以结合日本侵华时,使用的大规模化学武器对中华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民族情结。在学习到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多种醇的介绍,讲解假酒害人的基本原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掌握课堂节奏等。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实验课程中,很多不容易把握时间或者实验效果不容易看出的课程内容进行的。这种情况下,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观察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论文 篇4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 高温 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15、电解水:2H2O 通电 2H2↑+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

(三)置换反应

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21、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2↑

24、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 高温 4Fe+3CO2↑

25、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26、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NO3)2=Hg+Cu(NO3)2

27、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

28、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四)复分解反应

31、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33、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47、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五)其他:

4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5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5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5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Fe2O3 高温 2Fe+3CO2

5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55、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

初三化学怎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实验就跟魔术一样,很能吸引孩子。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这么建议给同学们:

a、建议还未提前学习化学的同学,提前关注一些化学兴趣类书籍或者实验视频,推荐书籍有《疯狂科学》;《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还有《化学应用与概念》;

b、另一种让孩子快速喜欢新学科的方法就是找一个适合孩子,孩子喜欢的老师,这比什么都管用!

c、鼓励孩子自己参与实验环节,因为在学校也好,在课外班也好,孩子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里自己就能动手完成一些小型实验,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论文 篇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时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本文结合我院实际介绍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法,主要方法包括注重“乐学教育”,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相统一,注重各种学习方法的教育.

作 者:张凤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职业学院煤炭系,黑龙江,七台河,5146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兴趣   教学法   能力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论文 篇6

摘要: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化学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大气候条件下,中学化学却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化学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化学,自觉地学好化学。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值得学!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意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材出发现在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人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

二、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我在第一堂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从而先声夺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等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示范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新奇性

新鲜的教学内容,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

(三)浅易性

教学要深入浅出,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着意分解,让学生感到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四)直观性

以前的小黑板、挂图、示范,现在的沙盘、录相和多媒体教学、都能直观明了地揭示、演示教学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五)游戏性

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只要吃透教材,把握要点,做教学的有心人。实践就能揭示许多兴趣爆发点。

三、兴趣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

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点燃。氯酸钾中氯元素的鉴定,酚酞等各种试剂的应用等都会发展学生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兴趣的发展的正催化剂。

四、兴趣的持久

做氢氧化铜跟酸的反应实验,用现成的氢氧化铜粉末,现象并不明显。但若在此基础上。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先制取鲜明的蓝色絮状沉淀,再加盐酸溶液,使沉淀溶解又变成蓝色溶液,现象将更为明显。在做C1-、S042-的检验时,学生往往对滴加稀硝酸的作用不易理解,这时若补充上碳酸盐沉淀生成与溶解来对比说明,就能巩固已学知识。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补充演示金属钠跟水的反应试验和金属钠跟硫酸铜水溶液的反应实验,便能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用语的集中出现,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为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可对常见元素符号提前按周期表中的族分散识记:把金属活动情形顺序表中的十五种元素,分成五组记忆:把1-36号元素及其它主族元素和O族元素,按周期表格式画成一表,印好发给每个学生,让他放在口袋里,天天识读,很快便能认全、记熟、会写。对于不易记忆,容易相混的知识点,可编成韵语口诀或熟语顺口溜,帮助记忆。如把复杂的制氧步骤归纳为:“连、检、装、夹、倒,热、收、放、移、熄”十字口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归纳为:“高失氧,低得还”;化合价口诀和歌曲,药品取用的顺口溜等使学生简单易记,稳定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用心

爱心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论文 篇7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 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 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 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 鼓励学生, 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教材中有很多生动、新奇、有趣的化学实验。我们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这些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开动脑筋,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这个内容时, 教师可安排学生做木条在集气瓶里燃烧的实验, 并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并提问:集气瓶里可以使木条燃烧的到底是什么气体?然后教师联系课本中的知识告诉学生, 集气瓶里装的是氧气。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氧气最显著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印象深刻, 充满了学习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去证明课本中的知识, 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100mL, 这个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把相同体积的一碗小米和一碗蚕豆混合起来, 得到的体积也是小于两者之和。而学生对于这种现象就比较好理解了, 蚕豆之间是存在着间隙的, 小米加进去后就会把间隙填满, 故体积小于两者之和。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就不难理解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是由于小分子进入了大分子的间隙。

四、合理的评价方式

好奇心和成就感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 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主要来源。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评语, 避免单调、单一。同时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有师评, 学生互评、自评,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评价时,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适度, 多了会使学生骄傲, 少了会让学生自卑。而在很多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评价往往过于形式化, 达不到鼓励学生的效果, 很难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 使评价能够起到鼓励和启发的作用。总之,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

总而言之,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任务, 我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好化学的内部动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找准切入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并体会成功,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参与热情,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生活实际;化学初中;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69-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学好喜欢感兴趣的学科,化学学科的教学亦是如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学习信念,弄清学习动机,认真学习化学内容,进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从第一堂课直到每一堂课的设计与教学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化学科有正面积极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内在的动力,学习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良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本人认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在刚开始讲授化学课时,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为了节约时间而大讲特讲,学生对于这样的讲解会觉得枯燥无味,就不会对化学学习感兴趣。因此,在化学课堂开始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而又迷惑不解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精彩,感受到化学的神奇。比如,教学中可以提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觉得化学无处不在,化学的作用巨大。为什么鞭炮点燃后会啪啪地响?为什么有五颜六色的彩灯?铁为什么会生锈等。讲讲我们穿的各种衣料,用的塑料,橡胶制品,各种新型农药,是如何人工合成的。在讲石油和煤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穿的、用的很多都是以石油产品为原料合成的等。利用各种广告与说明书说明化学与生活的紧密程度等。

二、通过化学史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教学的目的不是以分数为唯一判断标准的,也要参照其他一些重要的内容,教学中也要教学一些与化学考试无关的化学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视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学生化学公式的背诵及运用,还要重视对课后或课中出现的化学史部分教学,虽然从考试的层面,他不是考查的重点,但良好的化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探究欲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如: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和最早把物理天平应用到化学实验中的伟大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对全人类的贡献。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在提取镭元素过程中所体现的毅力与百拆不挠的品质等。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就会鼓舞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认真,更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活动,要想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学习,必须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要强化教学设计,运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比如,一些必不可少的化学工具性知识,都改成口诀表或诗歌等形式,让学生记忆和熟悉,学练结合,做到精讲精练。每一堂课都要设置合理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充满悬念和惊喜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如学习酸碱中和知识时,本人首先为学生展开了一个变色魔术。一杯无色透明的水,一会变红色一会儿变蓝色。瞬间提起了学生想探究为什么的兴趣,在学生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酸碱中和的原理,自然就没有空洞说教的无趣了。因此巧妙用心地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艺术的提升是有效解决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不仅要学生真切感受到很多化学现象的发生,也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更有兴趣,更渴望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还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实验中的干变万化的现象,对于正值青春期渴求新奇的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当然也是增强学生学化学兴趣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努力做好课本上规定的实验,还要根据课本知识适当选些有关的实验。做实验前要认真、积极地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观察、推理、思考、想象、探索,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如在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中,部分学生就会发现一直通入二氧化碳后,石灰水变浑浊后又会变澄清,教师不要因这一现象的相关知识,对初中学习不重要,就简单一带而过。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表扬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生疑的良好学习态度;二是可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中用量控制问题;甚至可扩展到地下溶洞的形成问题。即学习了相关知识,又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杨银妹.新课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08:06.

上一篇:tfboys全部歌词下一篇:中学食堂工作人员临时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