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小故事感悟(精选3篇)
1、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危墙,见有人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离远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听劝告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一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质量感悟:质量工作要具备危机意识。不仅应提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同时,对待隐藏的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有效的改善并消除。不然,一旦危险爆发,受害的不仅是企业,更会伤及自己。
一、对比想象:追溯事情的缘由
1.导入新课。首先出示下列两句话, 让学生朗读想象:读了句子, 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1) 山谷中, 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2) 可是, 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通过对句 (1) 的朗读想象, 学生眼前会出现小村庄山水环抱、山清水秀, 山中枝繁叶茂、花开草长, 村民生活幸福、家庭和睦的景象。对这样的山村, 大家一定非常向往。通过对句 (2) 的朗读想象, 学生眼前会出现洪水汹涌湍急、奔流直下, 村庄房倾屋倒、瞬间消失的场景。面对这样的景象, 他们一定很是惋惜。这样引导, 能让学生在画面的对比中, 初步感受村庄过去的美好以及对村庄消失的痛惜。
2.想象思考。教师接着这样引导:早先美丽的小村庄, 怎么会遭受灭顶之灾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读后交流并引导梳理:不断砍伐树木→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大雨不断地下→小村庄被冲毁了。弄清前因后果后, 让学生说说想法, 从而明白山洪摧毁小村庄是现象, 村民砍伐树木自毁小村庄才是实质。
二、拓展形象:凸显砍伐的无度
1.边读边想。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勾画出描写村民昔日生活的句子,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村民们“靠山吃山”, 享受幸福生活的画面。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 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 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2.想象叙述。在学生朗读想象的基础上, 让学生说说所想象到的画面, 突出村民“不错”的生活并以具体的形象来展现。为了让学生说有内容, 说有条理, 可出示下列范例引导学生想象叙述。 (横线上的内容让学生叙述)
通过这样想象表述, 让学生既能感受村民们“靠山吃山”的无忧无虑, 又能感受他们“靠山吃山”的无度, 并突出地感受作者对村民这种无度砍伐的担忧和不满。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借助朗读, 展示画面, 既看到村民们昔日的心花怒放, 喜气洋洋;也想象到村民们未来的措手不及, 自食其果。
三、情境对话:显化内心的忧虑
1.默读想象, 走进情境。为让学生具体感受村民无度的砍伐对树木以及对山岭、对自己的伤害, 感受他们为自己种下的苦果, 埋下的祸根, 要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勾画出写村民们砍伐树木对山岭伤害的句子, 想象山上的惨状, 并让学生反复朗读“就这样, 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 一代代,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等句子, 读出语言画面, 感悟语言内涵, 进而走进情境。
2.深度对话, 自由表达。
(1) 山上的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一样样工具、一件件家具、一缕缕轻烟, 可一场灾难就在人们的“无忧无虑”中悄悄逼近。走进山上看一看, 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想象描述, 感受山上的惨状。) 看到这样的画面, 你心情怎样? (自由表述, 表达心中的惋惜。)
(2) 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山上剩余的树木心碎了。这天夜里, 树木纷纷哭泣起来。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棵树, 会对同伴说什么?会对村民说什么? (设身处地, 叙述心声, 对身处环境、自己未来的担忧, 对村民举动不满、劝他们手下留情。)
(3) 看到山上的惨状, 听到树木的呼唤, 你可能会在第一时间找到村民, 跟他们说说心里话, 想说些什么呢? (教师可以下列问题现场采访:请问你小朋友, 你有什么对村民们说呢?你要说的是什么呢?你想提醒人们什么呢?你可能与他们说的不同, 想说什么呢?……)
3.丰富语言, 仿照表述。教师可出示下列俗语、名言、范例供学生选用, 让学生朗读体会, 进而仿照表述。
(1)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山上树木光, 山下走泥浆;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熟视无睹;后患无穷;防患未然;坐吃山空;福兮, 祸之所伏……
(2) 乡亲们, 俗话说:“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说的是人要有长远的考虑, 要有忧患意识, 不然会带来麻烦的。我们村的人祖祖辈辈靠山上的树木过日子, 过得还不错。大家在享受树木带来的幸福生活时, 不要忘了那些裸露的土地。那些树桩就像一只只愤怒的眼睛瞪着我们。如果大家仍毫无节制地砍下去, 会带来灾难的呀!
4.指导朗读, 表达心声。在学生领悟语言后,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从“不断减少”、“不断扩大”中读出内心的焦急, 从三个“变成了”读出心中的不满, 从“消失在天空中了”读出心中的遗憾, 从而借助朗读表达心声,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进行情景对话, 让学生走进山中看惨状, 走近树木听心声, 走近村民表心迹, 从而促进学生与文本、与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 真切地感受到村民无度地砍伐树木对山岭、对自己的伤害, 为痛惜小村庄最后的消失而奠定基础。
四、真情表达:体会无限的痛惜
课文4、5自然段, 主要写了小村庄被洪水毁灭的过程。为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山洪的无情和对村庄消失的悲哀, 教师可借助朗读来展示形象、表达情感;借助想象来丰富形象、诱发情感, 让学生在真情表达中体会作者对小村庄最后的消失所表达的无限痛惜之情。
1.借助想象, 表达情感。可这样引导:小山村的人年年砍树, 代代砍树, 日子过得还不错。终于, 不幸的事发生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读第4、5自然段, 边读边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如何? (让学生描述从语言文字中看到的画面, 并结合文中插图, 展开想象, 让形象丰富起来。如:天空乌云密布, 黑压压的一片, 像打翻了墨汁瓶。雨点像筛豆子一样哗哗地落下来, 天地间像挂了一条无比宽大的珠帘。山谷里的小溪水位猛涨, 山体不断滑坡。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 小村庄淹没在河水之中。)
2.借助朗读, 表达情感。想象展示后, 引导学生借助朗读展示形象, 表达情感。 (1) 读:“然而, 不知过了多少年, 多少代,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 大雨没喘气儿, 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到第六天黎明, 雨才停下来”, 要读出心中的恐惧、担忧, 为小村庄的人捏一把汗; (2) 读:“可是, 小村庄, 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 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语速要慢些, 再慢些, 语调要低些, 再低些, 最后一句话几乎是一字一顿。要读出心中的惋惜, 从心底里为小村庄的毁灭痛心不已。
3.借助心语, 表达情感。
(1) 面对日夜不停的暴雨, 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 那些曾经靠着自己的斧头享受树木恩赐的人们, 心中会想些什么呢?面对突然暴发、席卷全村的洪水, 他们心中又会说些什么? (设身处地, 叙述心中恐惧, 悔恨自己的当初。)
(2) 在村子消失之前, 他们会对其他所有山村的村民, 对所有的地球人提出怎样的忠告? (要接受惨痛的教训, 决不让悲剧重演。)
纯真初恋,如梦一场
1984年的夏天,13岁的陈鲁豫放暑假时在父母单位大院里玩,正碰上三个玩扑克的小伙伴,他们两男一女,缺一人,便叫上鲁豫一起玩扑克。那时鲁豫身材瘦小,穿一条碎花裙,清爽的短发别在耳后,娇小可爱。一个男生见到她开玩笑:“这是谁家的妹妹?”鲁豫一看,这男生眉清目秀,白净好看。后来鲁豫才知道,他叫朱雷,和她同岁。
从那以后,四个小伙伴常常一起玩。朱雷总是照顾大家,主动担当着哥哥的角色,对鲁豫特别好,总将她当妹妹一般细心呵护。一次,大家聊起了理想,鲁豫天真地说以后想卖冰棍,这样就可以每天吃冰棍。正当其他两个小伙伴都笑她没出息时,朱雷却红着脸说:“以后我也要卖冰棍,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爱情的种子便在两人的心中种下了。从13岁到18岁,朱雷陪着鲁豫度过了五年的寒暑假,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早已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朱雷对鲁豫百般呵护,事事迁就她顺着她,而鲁豫发现,自己对朱雷越发依恋了。
1989年,鲁豫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不知为何,她有一些伤心,以为就此将和朱雷分开,没想到,朱雷也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读电视系编导专业。当朱雷拿着录取通知书兴奋地跑来告诉鲁豫时,鲁豫少女玫瑰一样的心中开出了灿烂的花,仿佛看到未来一片灿烂的阳光在等待着自己。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鲁豫意外收到了一封信,虽然信封上没有署名,但鲁豫猜到了这个神秘的写信者。这是一封青涩的情书,朱雷将鲁豫比作一朵清新的百合,从13岁那年就含苞待放盛开在他的心中。她就像百合一样,美丽纯洁高贵,永远散发着清雅的幽香,让他魂牵梦绕。
鲁豫红着脸回了他一封信。很自然的,18岁的少男少女陷入了青涩爱恋。
都说初恋美好,因为没有世俗的烦扰而纯净清澈。朱雷和鲁豫的爱情也是甜蜜得如同童话。两人整天腻在一起,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仿佛永远都不会分开。朱雷对鲁豫百般迁就顺从,为了让她睡个懒觉,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她去图书馆占座,两人一起在食堂吃了饭也从不让她沾水,而是独自将饭盒清洗干净。鲁豫如同公主般,被朱雷宠着捧着,她相信世界上再没有对她更好的男人了。
那年冬天,鲁豫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为朱雷织了一条咖啡色的围巾,为此手被冻出了冻疮,可是看到朱雷围着围巾露出帅气的笑容,鲁豫的心是温暖的。
现实永远和童话有所差距。也许是两人太过年少,不懂爱情。不知从何时起,两人之间渐渐产生了矛盾。年轻的少男少女不懂得如何化解矛盾,鲁豫认为朱雷不再爱她,不再如当初那般宠她呵护她,朱雷认为鲁豫有时蛮不讲理,任性妄为。因为一些小事的争吵不断升级,即使每次朱雷都会道歉,爱让他们重新和好。一次次重复上演的争吵,是每个人初恋时甜蜜的痛。
1992年的冬天,两人因为再一次争吵而分道扬镳。这一次,双方都说出了伤害对方的话,鲁豫在宿舍哭得昏天黑地,朱雷死撑着面子不去道歉,在那个冬天将自己热切的感情冰冻了起来。
那年,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鲁豫和朱雷这一对初恋情人分开了。世间有多少无疾而终的爱情在时光中被尘封?一次意外的争吵,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们头也不回地分开了。都以为对方会先转身,岂料彼此已各自踏上渐行渐远的分岔路。
自那以后,表面上两人刻意回避,内心却比任何人更想知道对方的行踪。后来,鲁豫做了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主持人,朱雷做了北京电视台节目编导。每当有鲁豫的节目,朱雷总是刻意回避,他害怕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伤口会毫无预兆地撕裂。1995年鲁豫赴美国留学期间嫁给了一个老外,进入了婚姻生活。朱雷随后也结婚了。两人各自成婚,生命仿佛不再交集。他们在各自的婚姻城堡里,品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感受着生命赋予的无常。
久别重逢,再续前缘
缘分总是太奇妙。2001年11月,鲁豫在北京燕莎商场购物时,意外邂逅了朱雷。那一刻,四目相对,没有一句话却胜过千万言语。朱雷主动打破了沉默,邀请鲁豫喝咖啡。他们在商场附近的一家咖啡厅坐下,时隔九年,他们发现初恋时的感觉并没有消散。他还是那样温暖,而她依旧那样迷人。
当他们得知对方已经离婚,目前都是单身时,双方的心中重新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兜兜转转了九年,世界教会了他们成长与包容,让他们在更美的年华遇上彼此,再续未灭的缘分。
一切仿佛顺理成章,彼此都没有过多地表达什么,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初恋的那份感情珍藏至今,庆幸着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改变。
在最好的时光遇到的那个人,总会格外让我们珍惜。倘若能重逢,仿佛最美的时光都会重来。
2002年的最后一天,他们在香港红棉道婚姻注册中心登记结婚。一个简单而小巧的仪式,连登记官在内也只有五个人见证的婚姻。在交换戒指的那一刻,鲁豫泪流满面。喜悦的泪水冲刷了太多悔恨与惋惜,虽然这段婚姻来得有点迟,但到底,它还是来了。朱雷抱着鲁豫在她耳边低语:“你永远是我的百合,我会保护你。”
因为鲁豫在香港工作,而朱雷却在北京电视台,为此,鲁豫不得不香港北京两头飞。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朱雷在一起,鲁豫推掉了许多繁杂的工作,保证一个月有一半的时间在北京度过的。
每当鲁豫从香港飞回北京,还没进门就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朱雷是一个细心的男人,相比当年的青涩,此刻的他更增添了一份成熟与体贴。他会在她回家前将整个房间收拾干净,喷洒上空气清新剂,并在花瓶中插满新鲜的百合花,将精心准备的巧克力放在茶几上……恋爱的感觉又回来了,好像他们还是那个十八九岁的孩子,因为有爱,于是永远对生活充满期待。
他们家的厨房永远干净整洁,他们从不在家做饭。每当朱雷白天在电视台上班,鲁豫便回娘家或去婆家蹭饭,而到了傍晚朱雷回家,他们心照不宣地前往咖啡厅或休闲会所,每人点杯红酒和一份牛排套餐,享受着曼妙的音乐和美食,像热恋情侣一样甜言蜜语。时光仿佛回到了九年前,他们仍是青涩的恋人,看待彼此的眼神也停留在了那个纯真时代。
鲁豫生日那天,一大早就被朱雷从睡梦中叫醒,神秘地驾车带她出门。抑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鲁豫几次问他要去的地点,却只见朱雷笑而不答。鲁豫忐忑地坐在车中,期待着那个神秘的地方。
车子越驶越远,当一排排熟悉的梧桐树出现在眼前,鲁豫惊讶地叫了出来。是的,他们在前往母校的途中,他要带她重温初恋时刻。熟悉的校门逐渐由远及近。
时隔九年,北京广播学院变了许多,却又似乎未曾改变。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教学楼,熟悉的操场,只是,他们都已不再年轻。那天,他们走遍了校园里曾经共同走过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许多往事便浮现在脑海。他们第一次亲吻的地方,他送她礼物的地方,他们共同跳舞的地方……每一幕都如昨天。
那天,朱雷带着鲁豫去吃了他们当年最爱吃的北京爆肚。他们仿佛再一次回到了九年前,那一个青涩的年纪,那一段青涩的爱恋……时光在改变,爱情不曾变。那一刻他们多么庆幸上帝让他们重逢,仿佛许下了永不分离的诺言。
爱得太苦,情缘终灭
再美的爱情,也有回到现实世界中的那一天,缺乏油盐柴米的婚姻,终是虚幻缥缈。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两个人的矛盾逐渐凸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鲁豫有约》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鲁豫爆红,事业如日中天的她身价倍增。而朱雷仍是北京电视台的普通节目编导,拿着微薄的薪资。
作为公众人物的鲁豫,很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她热爱购物,每一次逛街必定购买华美的衣服鞋子,很多衣服穿过一次就被永远地遗弃在了衣柜中。崇尚低碳环保的朱雷并不赞成鲁豫的这种做法,甚至鲁豫每一次化妆才出门的做法也让他无法接受,他觉得她是在戴着面具生活。不知从何时起,朱雷发现,鲁豫不再是当初那个只爱穿碎花裙的清纯女孩。
2005年,北京电视台要提拔一名节目总监。鲁豫认为,朱雷无论是学识还是阅历都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并鼓励他大胆竞争。可是朱雷却考虑到台里的许多人已经报了名,与那些人相比,他并没有突出的优势,所以不敢前去竞争。见朱雷在事业上的畏缩懦弱,鲁豫恨铁不成钢,想用激将法激励他,大骂他“窝囊”。朱雷误认为鲁豫嫌弃他,他看着眼前骂他的女人,心在一点一点变冷。她的强势让他无所适从。
那是他们结婚以来第一次言辞激烈的争吵,平时的不满与压抑在那一刻膨胀爆发。鲁豫的性格强势果断,做任何事都雷厉风行,她擅长社交,很会与人打交道。可是,在朱雷心中,她仍然是九年前素面抱着诗集的清纯女生。而朱雷的性格柔和体贴,喜欢宅在家中伺弄花草。与鲁豫心目中的大哥哥,曾经说过永远会保护她的大哥哥形象也相去甚远。岁月改变了他们,生活逼着彼此从内心的城堡里出走,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冷酷的世界。
两人看待对方的眼神都有了清晰的改变,从初恋的童话世界中走出来,他们已不再如当年,可是他们却希望对方仍然停留在那个年代。这一份来之不易的感情,谁也不愿首先舍弃,仿佛守着对方,就守住了纯真年代。
为了找回遗落的爱情,鲁豫特地买回了一条咖啡色的围巾。记得当年为了给他织围巾,冻得满手冻疮,却满心欢喜。当她将这条围巾围在朱雷的脖子上,她发现,他再也没有当年的英俊潇洒了。
争吵不断在这个家庭中上演,他们结婚纪念日这天,为了表达和好的诚意,朱雷早早地在他们常去的餐厅订好了烛光晚餐。那天,朱雷给鲁豫打去电话,让她下了节目就赶过来。可是,因为忙着应酬,鲁豫忘记了这个重要的日子,深夜,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才发现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朱雷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一居室,将她帮他买的衣服都留在了衣柜中,车子停在了车库,就此不再回家。鲁豫也曾想过要去道歉,可是,道歉以后又怎样?争吵仍会上演。他们都累了,为了维系好这一段美好的初恋,都爱得太累,最终,却是这份初恋情结让他们伤害彼此,两个人的心已千疮百孔。
分居成了定局,时间久了,也都习惯了。谁也没有提出离婚,却早已成为有名无实的夫妻。就在这时,一个男人走进了鲁豫的生活,他爱鲁豫,他爱的不是当年的她,不是青涩的她,而是现在的她,是爱化妆爱事业的她。就这样,她接受了他的爱,彻底离开了朱雷。
【质量小故事感悟】推荐阅读:
哲理小故事加感悟09-08
爱情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0-19
奋斗励志小故事带感悟01-27
幽默哲理小故事及感悟04-22
质量意识培训故事10-06
经典职场励志小故事及感悟09-17
经典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09-28
1分钟晨会小故事及感悟11-18
早会分享小故事及感悟03-14
儿童故事小狐狸的故事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