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考前重要知识点

2025-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下册数学考前重要知识点(精选11篇)

九年级下册数学考前重要知识点 篇1

喷薄:

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一般用于褒义的语境。

使用时注意对象,不能形容血液、月亮、光线、粉末、气体等,要与“喷发”“喷溅”“喷射”“喷吐”“喷涌”等词语区别。

蜿蜒:

形容蛇类爬行的样子,也可由此引申而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适用对象为山脉、河流、道路等。注意与“逶迤”的区别:“蜿蜒”侧重于曲折延展的状态,“逶迤”侧重于延续不绝。

异想天开:

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语境;有时也用作褒义,比喻超强的想象力。使用时注意分析具体语境,要和“奇思妙想”等词语区分开来。

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只能形容人的外在表现(动作),不能用于形容心理状态,要和“忐忑不安”“惊慌失措”等词语区别开来。

两肋插刀:

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生命。

形容重情义、讲义气。不能望文生义,误解为给对方造成致命伤害或使对方利益受到损害。

天伦之乐:

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容易误用对象,不能用于指朋友、夫妻、同事、同学、师生、战友、陌生人群之间的感情。

咬牙切齿:

形容极端愤恨或仇视。

九年级下册数学考前重要知识点 篇2

总复习内容多、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强。教材采用“按学习领域分节, 分栏目编写”的方式, 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依次编排, 适当注意不同领域内容的沟通融合。分领域复习, 便于整理知识, 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由于每个领域的内容比较多, 因而再划分成若干节。分节复习, 有利于把握复习的重点, 合理分配时间, 也便于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前三个领域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整理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再通过适量的练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必要的技能,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第四个领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积淀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应用意识。下面就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突出主体, 梳理知识, 优化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总复习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 以达到弥补知识缺漏的目的。因此, 复习课要从新的角度, 把已学的零散的概念、性质、方法等基础知识加以分类梳理,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 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关系, 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得到新的感受, 引发新的思考, 使之灵活运用。

如“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概念术语较多且易混, 可引导学生从其产生的条件辨析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并列出结构表, 显示其联系和区别。

对“三个基本性质”, 应通过比较, 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应用范围与功能;“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 应分清异同, 灵活运用。同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

在对“比和比例”的内容进行复习时, 引导学生抓住与“比和比例”有关的内容, 从“比”和“比例”的性质、意义入手, 通过回忆、分析、比较, 构建如下网络图。

又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让学生把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网络图表示, 然后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得出:“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再让学生从右往左看, 引导学生明白: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可以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又是通过怎样转化实现的。着重强调转化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把这张图竖起来看, 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是干、是根, 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 通过纵向系统梳理, 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 (如下图) 。

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复习, 促进学生把知识真正融入知识系统中,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从而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知识可通过练习的方式复习, 进而加深理解。如让学生在验算、解方程中复习加、减与乘、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二、精选练习, 强化训练, 提升数学思考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的重心之一。数学思考是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而练习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总复习中要认真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 力避教师大量收集习题, 把学生浸泡在题海里, 或是“炒冷饭”, 学生机械重复练习, 使其不堪重负, 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的做法。因此, 教师应当在系统复习基本知识之后, 针对学生实际, 精心选编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练习, 做到数量少、容量大, 覆盖面广, 启迪性强, 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拓展总复习的功能。

(一) 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知识上的盲点, 在总复习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中存在的知识“盲点”及其产生原因, 切实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辨析, 利用对比题组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 突出规律, 排除干扰, 防止混淆, 达到熟练灵活、融会贯通的要求。题组训练内容要少而精, 分层次、有梯度, 着眼于由题及“类”, 就题论理, 触类旁通。例如:

1.四则运算的训练重点是: (1) 熟练掌握基本计算。如, 8.26+1.74、40-0.76、0.85×16、0.18×0.11、36÷4.5、6.25÷2.5, 虽然计算难度不高, 却包含了小数四则计算的几个难点。 (2) 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简便计算。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是对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而计算能力并非单纯看是否会计算, 计算数据是否正确, 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否熟练。为此, 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中出现的类型精心设计如下题组, 重点训练简便计算能力。复习时让学生口述题目特点、简算思路与依据。以下题组可供选用:

2.解决问题的练习应以思维训练为主, 通过引申、扩展、改编、合理演化, 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多向联想探索解题途径, 并通过自我内化完善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 拓宽思路, 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从而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师可先出示基本例题:“向阳小学买来105本图书, 分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阅读,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五年级的4倍。六年级和五年级各分得了多少本图书?”

当学生在整数范围内用算术方法 (或列方程) 解答后,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在不改变第二个条件的本意的情况下, 还可以怎样表述两个年级分得的图书之间的数量关系呢?如:

(1)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是六年级的 (或25%) ;

(2)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80%) ;

(3)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占图书总本数的 (或20%) ;

(4)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六年级少 (或75%) ;34 (

(5)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比五年级多图书总本数的 (或60%) ;

(6)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1∶4;

(7)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的比是4∶1;

(8) 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4∶5;

(9) 五年级分得的图书本数与图书总本数的比是1∶5;

……

从而得出:第 (1) (2) (3) (4) (5) 根据分数 (或百分数) 的意义可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答:第 (6) (7) 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 (8) (9) 用比例知识 (正比例方法) 解答。当然, 也可以改变所求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以上几种解法的特点及其联系, 沟通相关知识与解题思路的内在联系, 提升灵活解题的层次。

通过以点带面, 层层递进, 巧妙地把分数、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以及比和分数的关系等有关知识融为一体,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新的收获, 突现新的飞跃。

(二) 精心选编富有生活性与情

境性、探索性与应用性的训练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复习中,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选编训练内容时, 要体现生活性与情境性, 探索性与应用性, 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内容, 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让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例如:

1.北海市实验小学校园里有一块正方形空地, 面积是6400平方米。 (1)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 并铺上草坪, 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2) 如果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圃, 使花圃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如图1所示) , 你认为怎样设计更美观?请你再设计3种方案 (在图2、图3、图4上用阴影部分表示花圃的位置) 。

(此题把面积计算与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有利于空间观念的逐步形成。)

2.小明家装修新房, 油漆面积为80平方米, 用去油漆100升, 油漆费用6000元, 共用35个工时。结算工钱时, 有三种方案: (1) 按工时计算, 每个工时60元; (2) 按油漆费用的30%计算工钱; (3) 按油漆面积计算, 每平方米25元。请你帮小明家选用一种合适的结算方案。

3.王奶奶家打算把家里堆放的稻谷卖掉, 按市场价格:稻谷每千克1.50元, 大米每千克2.20元, 稻谷的出米率是70%, 稻谷加工成米后, 糠皮可抵加工费。请你帮王奶奶合计一下, 是卖稻谷合算, 还是卖米合算?

4.李老师去买体育用品, 他带的钱正好够买8个篮球或12个足球。他先买了6个篮球, 剩下的钱全部买足球。剩下的钱够买多少个足球?

5.爸爸和4岁的小红生病了, 妈妈要给他们买三天的药。妈妈要买几板才够?

(第2、3、4、5题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的开放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6.某游泳馆修建了一座标准化的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的长是60米, 宽是长的, 深2米。 (1) 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这个游泳池最多能容水多少吨? (每立方米水重1吨) (3) 在池的四周和池底抹一层水泥, 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小强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强和小华邮票枚数的比是3∶4, 如果小华给小强9枚邮票, 那么他们两人的邮票数就相等, 你知道他们两人共有邮票多少枚吗?

8.东风路第一小学图书室里故事书、文艺书和连环画三种书中, 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 文艺书本数与三种书总本数的比是2∶7, 其中连环画有65本。这三种图书共有多少本?

(本题有一定难度。把“故事书本数是后两种书本数之和的”转化为“是全部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9.周日, 李华全家3人去吃火锅, 打算花200元钱左右。爸爸点的火锅底料是“乌骨鸡火锅底”, 需要45元。现在需要选择火锅菜类, 价格如下:

(1) 2元 (一份) :麻辣调料;

(2) 2元 (一份) :冬瓜、土豆、毛豆腐、青菜、大白菜、油豆腐、豆芽、花菜、菠菜;

(3) 4元 (一份) :粉条、香菜、鸡蛋面、水饺、各种菇类、山药、竹笋;

(4) 8元 (一份) :猪肝、猪肉片、鱼丸、鸡片、带鱼、虾饺、鱼饺;

(5) 12元 (一份) :羊肉、墨鱼片。

如果既要注意营养合理, 又要荤素搭配, 你会怎样选择?

(第9题有愉悦的生活情趣, 解题过程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九年级下册数学考前重要知识点 篇3

1.1.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如果∠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则有

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1.3.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定理: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性质:

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2.2.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2.3.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

3.1.投影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叫做投影。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由平行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射叫做平行投影。

可以把太阳光线、探照灯的光线看成平行光线,它们所形成的投影就是平行投影。

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物体在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主视图,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俯视图,在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左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产生主视图的投影线方向也叫做主视方向。

3.3.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形状,而且反映了各个方向的尺寸大小。

3.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将几何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并使各个面连在一起,铺平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称为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圆柱可以看做由一个矩形ABCD绕它的一条边BC旋转一周,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几何体。AB、CD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两个半径相同的圆。AD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柱的侧面,AD不论转动到哪个位置,都是圆柱的母线。

圆锥可以看做将一根直角三角形ACB绕它的一条直角边(AC)旋转一周,它的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一个几何体。直角边BC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锥的底面,斜边AB旋转所成的面就是圆锥的侧面,斜边AB不论转动到哪个位置,都叫做圆锥的母线。

一个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母线长,弧长为底面圆周长的扇形,由此得到的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为:

英语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4

(一) 词形转换

1. attract (v.) 吸引---attraction (名词)-- attractive (adj.) 吸引人的 2. tour ---tourist (名词) 游客

3. introduce (动词)--introduction(名词)

4.long ( adj. )--- length ( n. )

5. high( adj.) – height ( n.)

6. wear ---- wore ---- worn

7 enemy -- enemies

8. responsible ---- responsibility

( 二.)重点短语

1. know little about 对……几乎不了解

Know more / a little / nothing about…

2. place(s) of interest 名胜古迹

3.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culture 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4. attract millions of tourists 吸引了成百万的游客

5. a great number of 许多

the number of …的数目

6.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第二长河

7. fetch sb. sth. = fetch sth. for sb. 为某人取某物

8. introduce …in detail 详细地介绍……

introduce A to B 把A 介绍给B

introduce oneself 自我介绍

9. lie in 位于……内

10. run / go through… 流经 / 途经……

11. be well worth doing sth. 很值得做某事

12. regard…as…把……看成…..

be regarded as …被当作…

13. a symbol of imperial power 帝王权利的象征

14.carve sth. on the stone 把…刻在石头上

15.guard the whole nation 守卫整个民族

16.play an important part / role in 在…发挥重要作用

17.be made of white marble 由白色的大理石制成

18.stretch from …..to…从…. 延伸到….

19.be made of packed earth and wood 由成袋的泥土和木头制成

be made of stone and brick 由石头和砖块制成

20.bring tourists into China 把游客带入中国

21.a treas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中华民族的瑰宝

22.join…together …. 把…连接在一起

23.wear away (wore away, have / has worn away ) 磨损

24.separate …. from …把…从…分开

25. 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

be famous as …

be known as …. 作为….而出名

26.an important Chinese export 一项很重要的中国出口产品

27.sound similar to 听起来和…很相像

28.the mild climate 温和的气候

29. rich soil 肥沃的土地

30.develop unique tea culture 发展独一无二的茶文化

二.重点句型

1. It is / has been …… since ….. 自从…以来已经多久了

2. And many of them are famous, such as Mount Song, Mount Huang and Mount Emei.

它们当中许多很有名,比如嵩山、恒山和峨眉山。

3. Among them,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longest one and the second longest one is the Yellow River.

它们当中长江是最长的一条,第二长的是黄河。

4. What grand buildings!多么壮丽的建筑物啊!

5. It’s said that ….. 据说…

6. It’s a mountain with lots of strange pine trees. 它是一座长着很多奇松的山

7.It stretches from Shanghaiguan in the east to Jiayuguan in the west .

它从东部山海关一直延伸到西部嘉峪关

8.The first emperor ,QinShihuang, joined all these smaller walls together to make the Great Wall.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将所有小城墙连接起来成了长城。

9. These early walls that were made of packed earth and wood wore away in the rain and wind.

由成袋的泥土和木头制成的早期城墙在风雨中磨损了。

10.The Great Wall was first built by ancient people to separate them from their enemies.

起初建筑长城是为了将人们和敌人分离开。

11. The Great Wall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it is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三、重要知识点

1.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I can fetch you Guide to China.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可以给你拿一本《中国指南》

fetch = go somewhere and bring sth./ sb. back 到别处去取回或把人请来

fetch sb. sth.= fetch sth. for sb. 为某人取某物

eg. Could you fetch me some chalk? = Could you fetch some chalk for me?

Have you fetched the doctor?

-bring 指从别处把某人(物)带来(拿来)。

take 指拿去;带去”。与bring相反。

fetch 指到别处去取回或把人请来

carry 指搬动较重的物体,无方向性。

eg. Bring me today’s newspaper, please. 请帮我把今天的报纸拿来。

Take this book to my office. 把这本书拿到我的办公室去。

Please fetch a doctor for Lao Li. 请为老李请一位医生来。

Students often help the old man carry water. 学生们经常帮那位老人提水。

2. It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它(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 the +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可数名词单数”, 表示“第几……的”。如:

I think computer is the first most useful tool of all. 我想电脑是所有工具中最有用的。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come here by yourself. 第二重要的事是你自己来到这儿。

3. It goes through nine provinces and finally joins the Bohai Sea. 它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湾。

go through “穿过;通过”,指通过两边,相当于一条直线

go across “穿过;横穿”,指从这边到那边,相当于一条线段

eg. go through the street (竖)穿过街道

go across the street = cross the street (横)过马路

4. be known/famous as… “作为……而出名”

be known/famous for… “因……而出名”

be known to… “为……所熟知”

eg. Yao Ming is known/famous as a basketball player. 姚明作为一名蓝球运动员而出名.

West Lake is known/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scenery. 西湖因秀丽的景色而出名.

Beijing is known to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 Olympic Games.

北京因为奥运会而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

四.重点语法

定语从句: 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而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被称为先行词。

定语从句放在先行词的后面,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

常见的关系代词有:

that 指代“人或物”

which 指代“物”

who/ whom 指代“人”

whose 指代“某人的”

l 关系代词在从句作主语或宾语; whose作定语。作宾语时关系代词可省略。

本话题中出现以下定语从句:

China is a big country that has about 5,000 years of history.

中国是一个拥有约五千年历史的大国。

That’s all (that) I know. 那是我所知道的全部。

It’s a book which introduces China in detail. 它是一本详细介绍中国的书。

It’s Mount Tai that/ which l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它是位于山东省境内的泰山。

That’s the most fantastic place (that) I have ever heard of.

那是我曾听说过的最神奇的地方。

West Lake which lies in Hangzhou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lakes in China.

位于杭州市的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There are three beautiful places which shouldn’t be missed by visitors to China.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5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痱fèi子 擀gǎn面杖 梆bāng 腌臜āzā

捯dáo气 咯kā吧 隐匿nì 名讳huì

戏谑xuè 荣膺yīng 跳跶da 檎qín

嘬zuō 捎shào马子 断壁残垣y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1)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2)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3)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

(4)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5)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书知识点 篇6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时间:18世纪初;

2、向西方学习;

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

1、时间:1861年

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

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

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的发展;

2、美国等西方国家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动摇了幕府的统治。(黑船叩关)

二、倒幕运动

1、背景:开港通商之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大量底层民众生活困难。德川幕府无力解决危机,受到各个阶层唾弃。

2、过程: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并扑灭了幕府的武力反扑。

三、明治维新

1、主持者:明治天皇

2、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业:西方工业),发展近代经济;④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教育,学习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

3、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①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②实现了“富国强兵”;③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④日本成为世界强国,但也开始对外扩张。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4、电的应用的过程:①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没开始);②后来,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建造了发电站;④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德国人奥拓发明煤气内燃机

2、德国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

3、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4、德国人本茨发明了汽车

5、美国人福特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6、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2、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塑料。

3、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用于纺织)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③出现了垄断组织;④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主要工业国||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开始推广

①各工业国人口迅速增长;②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③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④各工业国推广大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二、城市化及其问题

城市化:大量的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

城市的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差距大,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从19世纪中期开始改善)。

三、工业化国家最大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科学家

1、英国牛顿:①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③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英国达尔文:①《物种起源》;②提出进化论观点。

二、文学巨匠

1、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代表作是《人间喜剧》

2、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德国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拿破仑)

2、荷兰梵高:《向日葵》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集中体现:后起的国家无法面对殖民地已经被基本瓜分完毕的现实。)

2、一战之前形成的两个同盟:

①三国同盟: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拉萨热窝事件;

2、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3、原本在同盟国的意大利在一战爆发后转投协约国;

4、一战当中最惨烈的战役、一战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5、1917年: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俄国退出一战。

6、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7、如何评价一战:一战是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8、一战对世界的影响:①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②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③一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里面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

2、一战中,俄国接连失利,社会矛盾激化,反战呼声越来越高;

3、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引起了人民更大的不满。

二、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列宁来到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起义者在阿芙乐尔号发出信号后攻占冬宫,起义取得胜利。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①宣告全部地方政权归当地苏维埃;②通过《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和谈;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府的措施:1、所有企业收为国有;2、所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3、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4、退出一战。

3、十月革命的地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蒙梭、美国威尔逊。

2、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没规定具体赔偿金额),同时与其他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共同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这些条约构成的世界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

3、巴黎和会还决定成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也没有加入。

4、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中国五四运动。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巴黎和会召开之后,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主要矛盾:英美力图遏制日本)

2、会议主导国:美国

3、《九国公约》的内容:①表面上标榜尊重中国领土完整;②列强在中国“门户开放”。

《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它构成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华盛顿体系”

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共同构成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时期的不得已的措施,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应对战争。)

二、新经济政策(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而实行的新的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

余粮征集制;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取消市场;

实行自由贸易;

没收私人工厂;

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工人上班不发工资,由国家分配生活物资;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三、苏联的工业化1、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斯大林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3、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

4、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这种计划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期内让国家快速发展,缺点是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四、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五、苏联模式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1936年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苏联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但它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1)因被迫参加一战,印度深受其苦;②一战后农业歉收、疾病流行。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年代):①不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②不在英国学校读书;③发展手工业,抵制英国货;④拒绝纳税。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0年代):“文明不服从”,具体内容有: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影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局限:拒绝使用暴力,资产阶级领导运动。

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领导者:扎格鲁尔

3、领导的华夫脱党4、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

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颁布了新宪法,但因国家政局动荡,未能有效执行。

2、改革者:卡德纳斯

3、内容:①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

②推行土地改革;

③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独立与发展;

④发展教育。

改革的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1、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前的美国:①空前繁荣;②繁荣表象下隐藏着危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3、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史称“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3)调整农业政策(调节农业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

(4)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

(5)发展社会福利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扭转经济形势,解除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效果: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

(3)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之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2、法西斯政权的实质:对内独裁,对外侵略。侵略行径:吞并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德国纳粹党执政的背景:①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②民众对《凡尔赛条约》不满,复仇情绪强烈。

2、1933年,希特勒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行动,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正式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打击共产党的借口:国会纵火案。

4、纳粹党的其他暴行:焚烧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迫害犹太人。

5、纳粹党在二战前的侵略行径:①强行扩军;②进驻莱茵非军事区;③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1927年,日本内阁宣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经济大危机之后,军部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3、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同年,日本制定《国策基准》,把入侵中国及东南亚定为国策。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战场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几个月后,莫斯科保卫战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英美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1942年1月,美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大获全胜。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1943年,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4、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为了协调盟盟军行动,瓜分战后世界,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①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②德国在战后分区占领;③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对日作战。

2、1945年5月,德国正式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3、1945年7月,美、英、苏在波兹坦会晤,重申对德处理的原则,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波兹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4、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作战。

5、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6、二战结束的意义:①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②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大的影响。

第16课,冷战

一、冷战的发生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希腊、土耳其,杜鲁门宣称美国会带领所有“自由国家”抵抗“极权政体”,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二、德国的分裂

1948年,美、英、法计划将三国占领区合并,单独建国。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封锁西柏林,英法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通过谈判,双方解除封锁。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一个月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和华约对峙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北约成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同盟华约成立。至此,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对峙,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1、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自身有一定的工业基础;②马歇尔计划援助;③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西欧能够联合的原因:①欧洲有联合的传统;②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③各国之间关系日益密切。

3、西欧联合的步伐:①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六个国家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之后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②1967年,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③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自身有一定的工业基础;②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70年代,美国出现“滞涨”危机,经济基本停滞。到80年代,美国经济缓慢发展。

3、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4、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②美国通过军需订单来支援日本;③外部环境有利于日本;④引进先进技术;⑤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日本改革的结果: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发展的局限:①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②军需开支不断增加。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4、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1949年,苏联与一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经互会”的作用:克服了东欧国家战后经济困难,也将各成员国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3、斯大林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改造;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①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2、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

3、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4、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

5、苏联模式的表现:国民经济畸形发展:①苏联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了军事方面;②重工业发达,农业、轻工业落后。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80年代苏联的改革者:戈尔巴乔夫;

2、戈尔巴乔夫:先改革经济,效果不佳之后改革政治体制。(“公开性”、“多元化”);

3、80年代末,东欧政局开始动荡,东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施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施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4、1991年,苏联解体。(1922——1991)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背景: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反对冷战、渴望独立发展。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成果:会议通过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还产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万隆精神”。

5、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求同存异”获会议认可。

二、“非洲年”

1、二战后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利比亚。

2、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英国扶持的王朝,使埃及完全独立。

3、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法国独立。

4、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纳比米亚。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亲美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里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1、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安理会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

3、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1、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各成员国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是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后(苏联解体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并存在多极化趋势。(注意:“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从60年代就被提出,部分学者在60年代就认为将来的世界会是多极化的世界。)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2、世界多数国家都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努力增强经济实力,力争在世界格局里占有有利地位。

三、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

1、霸权主义(典型表现:①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②2003年,美国拉拢部分国家占领伊拉克。)

2、地区冲突(典型表现:巴以冲突)

3、恐怖主义(“9·11事件”)

4、环境污染

5、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被发明。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到“信息时代”。

3、网络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2、1979年,联合国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污染:蒸汽机烧煤;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污染:内燃机烧油+蒸汽机烧煤;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7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休憩qì 枭xiāo鸟 荫庇yìnbì

芳馨xīn 云翳yì 怡yí悦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人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2.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4.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8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有毒;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又叫小苏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一、氯化钠:

1、用途:是重要的调味品;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制的;公路上的积雪可以用氯化钠来消融。

2、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玻璃棒引流;(3)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用途: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能治疗胃酸过多。

2、CO32-或HCO3-的检验方法:加盐酸,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物质中有CO32-或HCO3-。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 CO2↑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NaHCO3 +HCl==NaCl +H2O +CO2↑

三、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盐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还要求反应物都可溶。

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知识点 篇9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佝偻gōu lóu 倒坍tān 紊wěn乱

虬qiú须 砥dǐ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

(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撤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3)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枣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3.解释下面词语。

(1)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2)周道如砥: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2.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外研英语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10

Unit1 They don’t sit in rows.

1. What is…like? …是什么样的?/…怎么样?

What are English school like? 英国学校什么样?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今天天气怎么样?

2. a bit /a little/much/even + 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

a little earlier 有点早

much better 好很多

3. wear a jacket and tie 穿夹克衫系领带

4. sit in rows 坐成排

5. sports ground 运动场

6. enjoy/like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7. one day 某一天(过去/将来)

8. play with 和...…玩

9. mean doing sth. 意味着做某事

mean to do sth. 打算/意图做某事

Unit2 What do I like best about school?

1. How do you like …?= What do you think of …?你觉得...…怎么样?

2. far (away) from sp. 离某地多远

3. primary school 小学

4. secondary school 中学

5. be present at 出席

be absent from 缺席

6. last (for) + 一段时间  持续…...

7. have a break = have/take a rest 休息一下

8. two more lessons = another two lessons 还有两节课

9. instead of + sth./doing sth. 代替,而不是

10. in the country = in the countryside 在农村,在乡下

11. parents’meeting 家长会

12. once a term 一学期一次

13. above all  首先,最重要的是

14. do well in 在……方面做得好

15. ask for one’s advice 征求某人的建议

take/follow one’s advice 接受/听从某人的建议

16. to one’s surprise 令某人惊讶的是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知识点 篇11

主题思想: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又”字体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感慨。

(2)自选角度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然而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3)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任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三字短句,短促有力,通过身心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抒发了作者渴望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5)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上一篇:《浮生物语》读书心得下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四次专题学习讨论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