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9《钱学森》

2025-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上19《钱学森》(推荐2篇)

六上19《钱学森》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受到爱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渲染情感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关心祖国的航天发展。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的 航天王国。

2.课件播放,新中国的航天发展。

3.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4.是啊,这种骄傲,这种自豪和一位老人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板书:钱学森} 钱学森 师: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检查预习1.出示新词指名读 2.指名读课文(正音)

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说)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品读课文

1.找找钱学森说得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让生齐读这句。

师: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时的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和钱学森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因为这两句话,都表现了 ——强烈的爱国心、报国志!(板书:爱国)

3.指导朗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4.同学们,回到祖国,你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放弃的是什么吗?善于读书的同学,谁能告诉我当时钱学森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怎样的?①他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②介绍冯•卡门:冯•卡门是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被称为“现代宇航科技之父”“超音速飞行之父”。③理解“最得意”“最得力”:由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是被人瞧不起的。而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这两个“最”字,意味着——钱学森出类拔萃、异常勤奋,意味着——钱学森深受冯•卡门教授的器重,意味着——钱学森在冯•卡门教授身边前途无量。

所以当时的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幸福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而他要回到祖国,就意味着他要放弃:一个词“富裕”。

选择意味着一种面对,他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善于发现的同学,谁能读书,告诉我? 生答:贫穷落后的祖国,不会有优厚的待遇,也不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是啊,尽管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厚的待遇,拥有——富裕的生活,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拥有——恩师的器重,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齐读句一,于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齐读。

第二课时

过渡: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心想回到祖国去。新中国成立后他想回国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起来。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品读课文

1.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二次心灵对话吧。

大屏幕投影:“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大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1)自由读读这句话,再圈圈画画,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2)指名说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师:同学们,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中秋之夜和留学生们一起时说的)。是啊,当时,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再读一读,品味一下:假如你是钱学森,你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激动、坚决、慷慨激昂)

(4)指导朗读:钱学森的内心如波涛难平啊!谁来读好这份沉甸甸的情感。(5)指名读。

是呀,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钱学森这时候回去搞科研,不是只怕有困难,而是一定有困难。然而钱学森却诚恳地说——齐读句二

2.既然你那么想念祖国,祖国也是那么需要你,钱学森,你赶快回来吧。会那么容易吗,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从哪知道的,请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告诉我。

(1)投影出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你读懂了什么?

生:敌人肯定不让他回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太重要了,一个人抵的上五个师。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外书。

师:你能处处留心,很好的习惯。师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古代和现代,以及国家之间的人数都不尽相同。我查过资料,美国的一个师,人数是一万七千左右,那五个呢?

师总结: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出示资料: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 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3. 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三次心灵对话吧。

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钱学森这一等,就是五年啊,这五年的漫长等待,对一心回国得钱学森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啊。

师: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引读)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播放《我的中国心》,学生倾听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拓展,提升情感

1.钱学森回到祖国,马上开始了科学研究,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师讲述:他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受到新中国第1、2、3、4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播放课件} 2.钱学森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想对钱爷爷说什么?

写话练习:钱爷爷我想对您说—— {学生交流,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拳拳爱国心 钱 学 森

漫漫归国路

累累科研果

教后反思:

六上19《钱学森》 篇2

19、《钱学森》

设计者: 东航xx小学 思雨悠然

一、教学目标:

1. 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课文的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

2.精读感悟环节,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读、思、议等,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熏陶法,让学生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3.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1)

教师: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2.集体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题为文之眼,对课题的饱含感情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并且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纠正不正确的读音。2.通过预习单认读生字、新词。前额 赴美 富裕 诚恳 贡献 广阔无垠 劈波斩浪 魂牵梦绕 3.教学生字书写。

(1)说说“赴、恳、贡、额、裕”这五个字各是什么结构;(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3)反馈,展示写得漂亮的

4.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

1.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练习分段; 2.提示学生借助时间词把握自然段间的联系; 3.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1955年10月1日,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乘船驶往香港; 第二段(第2自然段):赴美留学的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新中国诞生之际,钱学森热切盼望着回国; 第四段(第5、6自然段):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 二 课 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课文,读出拳拳爱国心

1.俗语说:言为心声。学习这篇课文,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能找到通往人物心灵的最佳途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两遍,边读边想,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谁能为我们读读这两段话?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 2 点事。”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3.读得通畅流利。在课文中,人物的语言是最难读的,怎样才能读好呢?首先,我们要看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先来看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4.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成绩优异。36岁就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钱学森吗?

5.钱学森是怎么回答的?谁来读读钱学森的话?注意,此时,你就是钱学森。指名回答。6.齐读钱学森的话。

7.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对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8.你对这些留学生怎么看?

其实中国留学生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中国刚解放,的确是落后的,开展科研的条件也远不如美国,这种情况下,钱学森毅然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选择。9.现在我请女同学读留学生的话,男生读钱学森的话。

10.当我们把人物的语言放到情境中去读的时候,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要把人物的语言读好,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再读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你们知道当时的钱学森在想些什么吗?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1.有一首歌,很好地传达了钱学森此时的心声,它的名字叫《我的中国心》,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2.你觉得这首歌的那几句歌词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 13.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读钱学森的话,会有更深的体会。,(1)钱学森,你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着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怎么放弃这些回国了呢?(女生齐读)

(2)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男生齐读)

14.现在,你觉得钱学森有一颗怎样的心?

(板书:拳拳爱国心)

【设计意图:如何弘扬语文的人文性,用高尚的情操教育人、感染人;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播放《我的中国心》,同时配以歌词内容,让学生在激动人心的旋律中受到深深感染,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钱学森的语言,体会钱学森那颗拳拳的爱国心。】

(五)细读课文,读出浓浓思乡情

1.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这段话中的那句诗表达了钱学森对家乡父母的思念?

2.钱学森思念亲人,远在中国的父母也时刻牵挂着钱学森。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一起读这首诗:

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

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牵动钱学森回国的还有什么?(浓浓骨肉情)3.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回国。

【设计意图:钱学森是一个伟人,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有爱国的高尚情怀,也有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而课文在描写他对家乡父母的思念方面着墨较少,只有一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不能不说是文本的局限所在。在教学设计中,我引用了钱学森母亲病重时写的诗,这种亲情的力量是更能打动学生的,也无损于课文爱国的主旋律。】

(六)细读课文,读出漫漫回国路

1.钱学森的回国之途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正当他要回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阻挠,是什么阻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美国政府为什么不允许钱学森回国? 2.请大家读读这样一段话。

出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你们知道一个师有多少人吗?猜猜看。

部队里师的编制有两种,甲种师10000人,乙种师5000人。你们看,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至少也得有25000人,美国政府怎么会让他回国呢!美国政府想方设法留住钱学森,让他继续为美国服务,美国政府会怎么留? 4 4.你们知道美国政府是怎么留的吗?美国政府为了摧毁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关进牢里,白天不停地审问他,晚上用强光刺他的眼睛,不让他睡觉。可是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捧起课本,一起读第6小节。(生齐读第6节)5.5年的时间有多长?一天有24个小时,一年有365天,五年就是43800小时。你们现在是五年级,5年后你们高一就读完了。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于一心要回国的钱学森看来,那是怎样的5年啊?(好!他用了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谁还会说?)

6.这真是一段漫长的回国路呀!(板书:漫漫回国路)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出示:

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说——读!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而又坚决地说——

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

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设计意图:形象渲染,让学生感受钱学森的浓浓爱国情怀,给学生的情感之火助燃。自然过渡到文章第七小节,使得教学更具完整性。】

(七)观看视频,感受累累科研果

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详细讲述了钱学森回国后,带领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取得的累累科研硕果。(相机板书:累累科研果)【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的叙述顺序与其他的些事的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本文把故事的结局提到前面来叙述。)

教师点拨:像本文这样,把故事的结局放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在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写法叫做倒叙。

2.文章采取这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好处?

(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出示钱学森的照片,面对这样一位“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的伟大科学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拿出笔来,写出你的心里话。

读自己的心里话,升华内心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反复地朗读、了解伟大的成就之后,学生的内心情感已经酝酿到一定的程度,老师适时的为孩子找到一个情感的突破口,把内心地情感抒发出来。】

板书设计:

拳拳爱国心

钱 学 森 漫漫回国路(“中国导弹之父”)累累科研果

附《钱学森》预习题 姓名

1.这篇课文你读了 遍,你对自己的评价是

2.我查到的钱学森的资料:

3.本课的生字有:额、赴、裕、恳、贡,请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4.联系课文读一读下面的话。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有一些相似的特点,通过描写 来表现人。写人的文章还有一些相似的特点,通过描写人物的、、、来体现人。5.阅读思考

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钱学森说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时,我紧扣“爱国”这一中心,重点突出。没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抓住“爱国”这一中心,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魂牵梦绕之情。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难点——理解钱学森的两句话,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朗读指导方法多样。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句话的过程中,我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用教师的鼓励、引导,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和抓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方法展开,极好地帮助学生感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浑然天成,不留痕迹。

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要达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感,受到正确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写话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写话,学生能够体验到内心专注的乐趣,享受到写作的快意。不足之处:

个别“学困生”在思考、发言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需要老师多点耐心,多点指导。还有,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多给学生获得学习的策略机会。教学建议:

上一篇:2007-2008年中国培训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下一篇:春天的公园作文450字-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