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做人哲理(精选6篇)
由易经谈做人做事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让我懂得了做人做事的一些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简易生存。
第一,易学的精神。
1.易经的起源和基本情况:《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2.易经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石初军老师说:“一画开天,清清者上升,浊浊者下降。” 天、地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石初军老师对我们介绍说,《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第二,易经中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1.易有三说。老师告诉我们易经有三说:第一,简易。天地间的人和事太复杂了,所以我们对事要简易。第二,变易。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处在变化之中,我们应该变易,知道人的一生也是变化的,应该认清事实。第三,不变。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掌握了那个不变才能看清这个世界。
2.孔子与易经。孔子整理易经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内圣”,做事要“外王”。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天地之间的人要平等相处,要以仁爱之心去关心爱护他人。而且还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孝道是百善之首。父母是我们在天地间最重要的人,我们要发挥爱心,彰显明德,首先就要从孝开始。我们要有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来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要让父母省心、放心、开心、安心。
4.尽忠慎言做事。事情要做出来才是真正的做事情,才是真正的有能力。尽忠做事是说要尽心尽力,不仅是对人而且是对事情。而慎言就是指要从细微处去观察,要注重细节。于细微处体会人生的道理。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群体中,要学会做人才能生存,才能融入圈子。
要学会吃亏。人,没有谁是傻的,要想能够被人认可,就要对事不计较,对得失不看重,能够在占便宜与吃亏间正确选择,尽量做到宁可吃亏也不占小便宜,宁可多付出,也不辜负人心,宁可损失金钱也不泯灭良知,宁可损失利益,也不损失信任。
要学会处事。人,是有差距的,但能否会处事,却是至关重要。保持善良,怀一颗不害人的`心,让心地善良。保持真诚,无论世事与人心如何变化,始终保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保持诚实,不去刻意伪装,不去敷衍行事,不去欺骗他人,让真成为风景。
要学会宽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存在缺点,都会发生错误,要能够多包容,多体谅,让别人感受到温暖。尊重他人的行为,不去抹黑别人,不去攻击别人,在尊重别人过程中学会自重。
2、幸福都雷同,悲伤千万种。
3、很多时候,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4、不要对没做过的事情说没意义。
5、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6、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7、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8、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9、为了未来好一点,现在苦一点有什么。
10、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
11、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12、有些烦恼,丢掉了,才有云淡风轻的机会。
13、因害怕失败不能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14、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输在犹豫,赢在行动。
15、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16、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才会快乐。
17、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就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18、心里狭小,则多烦恼;心里广大,智慧丰饶。
19、过去的一页不要再翻,翻落了灰尘会进了双眼。
用爱心做人,就是说要与人为善,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用心公正,不要老是怕别人比我好了,怕别人比我强了。其实,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用爱心做人,要把能帮助别人做点好事,做点善事为乐,处事开郞些,待人大度些。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手,能拉别人一把,就拉一把,不论是与自己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只要是别人有困难,需要你帮忙时,你就应该献点爱心,就献点爱心;能帮忙别人解决,就一定去做这些你有可能做到的事,在别人需要时,你关心了别人,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记得的,做了好事,一定以为乐,不要讲回报,以帮别人办了事就讲回报,那不叫助人,也就谈不上为乐。
山顶上住着一位智者,山下的.人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纪,但都很尊敬他。每逢遇到什么解不开的疙瘩,都前来讨教。
智者从来都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忠告,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咨询者自己领悟。
这天,有一个女人来求教。她一见到智者就抱怨道:“我丈夫不爱听我的话。我是他老婆,怎么会害他呢?那都是忠告啊,可就是说不到他耳朵里去,真是气死我了。”
智者笑眯眯地听完,拿来两块小木板,一根直钉,一根螺钉,还有一把锤子,一把钳子,一把改锥。智者让这个女人把钉子钉到木条上去。
女人不假思索地拿起一根直钉一把锤子,用锤子向木板上钉直钉。
可是,由于木板很硬,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钉不进去,反而把钉子敲弯了,还差点弄伤她的手,木板也变得坑坑洼洼的了。
女人看到还有一把钳子,于是她用钳子夹住钉子,再用锤子用力地敲打,钉子总算进去了,可是木板被劈成了两半。
女人又开始试着拿起螺钉,用锤子往木板上轻轻一敲,固定住,之后用改锥拧了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螺钉就都钻进木板里了。
看着女人长舒一口气!
智者说:“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者火冒三丈,听者怒火中烧,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办了坏事,生活也变得不和谐了。”
老狐狸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一提到老狐狸,仿佛就是只懂得油滑狡诈宵小之辈。实则不然,老狐狸是圆融的,这份圆融就是知进知退,明哲保身。
知进是聪明,知退才是智慧。
一
纵观历史上,能笑到最后的老狐狸并不多见,数来数去也就范蠡、张仪、张良、贾诩、郭子仪、姚广孝这些老狐狸们。
人活一辈子,大部分人越活越精明,而老狐狸们却越活越糊涂。难得糊涂,就意味着他们的脑回路跟正常人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
譬如,一个人在公司里做出了不错的业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引起了老板的戒心,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
二
多年前,在跟朋友老张探讨这个问题时,老张脱口而出:有业绩就有地位,接下来当然是享受好日子啊。
这仿佛是个常识?但范蠡们却不懂。你看,范蠡帮勾践击败了夫差,二话不说,马上跑路。张良帮刘邦击败了项羽,马上退隐。贾诩,一直夹着尾巴做人。郭子仪则是当缩头乌龟。姚广孝呢?
干掉了侄儿以后的朱棣笑嘻嘻的拉着他的手,请他再接再厉,勇创佳绩。姚广孝呢?他的选择是:
当个安静的美男子,哦不,和尚。
这些人是真糊涂吗?
确实是,放眼面前的好处不要,不是糊涂是什么?
三
张仪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这哥们确实够贪的,帮大秦帝国搭建了连横联盟,把天下闹的鸡犬不宁。秦惠王一高兴,赏了他一个“武信君”的劳动模范荣誉,顺带着还让他当了大秦CEO。这可把张仪给乐坏了,仿佛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嘴里时长会哼着“好日子”是少不了的。
张仪靠着鬼谷子的手艺确实做了一番事业。但这时候他还没完全学会鬼谷子的手艺。
是的,鬼谷子教生活的手艺,也教生存的.智慧。
张仪的运气比较好。那天他正坐在刚装修过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得意洋洋的抖着腿时,突然回想起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那日高管会议上,老板嬴驷贴在他儿子嬴荡耳朵旁窃窃私语。随即,嬴荡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张仪。
其中必有诈。
求生的本能让张仪瞬间领悟到了恩师的生存智慧,于是连工资都不要了,撒腿就跑。
你没看错,其实鬼谷子的弟子里,张仪是得到善终的。
而苏秦就悲剧了,实在放不下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但凡事有一得就必有一失,他最终倒在了权力的刀锋之下,莫名其妙的被人干掉了。
苏秦的结局,至今依然是一桩谜案。
朋友老张最终也步了苏秦的后尘,斗的心神俱碎后,淡然退出。
四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是辩证的,就好比,忍是为了不忍,退是为了进。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其实每个人都想再进一步,然而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考验实力的时候,甚至是考验命数的时候了。《易经·坤卦》就警告道: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位之路,这是一条坎。上六为上坤卦的上位,就意味着将要发生利益之争,就代表着当退不退,必遭大罪。一般人的命数抗争到底,最终只会落得铩羽而归,满盘皆输。
大部分失败者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命运不济,不够糊涂。
人生有三种境界: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但大部分“聪明人”终其一生,却也没参悟透自己。虽然鬼谷子说过“知人始己,自知而后知人”。
人呐,参悟别人是聪明,参悟自己才是智慧。知道什么能做的是聪明,知道什么不能做的才是智慧。
第一流的谋士,能够参透自己的命数,懂得难糊涂。至于那些参不透的,也不会再有机会,文种没有、苏秦没有、韩信没有、范增没有、荀彧没有、李光弼也没有。
有时候,人在职场上,拼到最后已经不是拼能力,而是拼做人了。真正会做人的人永远懂得明哲保身、独善其身。
就如鬼谷子说的: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啥意思呢?为人处世要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圆融,使旁人看不出你的真实想法。人生要想活成喜剧,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办法。
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一个人要识好歹,明时务,知进退。平时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善于明哲保身。
进,该获取就获取;退,该放下就放下。
退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也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高尚,只是,
【易经的做人哲理】推荐阅读:
易经:变的哲学01-01
《易经》的伦理及科技管理价值09-17
《易经》与现代文化(生活)的意义02-07
读易经心得06-20
易经名言名句07-26
易经风水学12-11
易经解释01-21
易经卦象01-30
南怀瑾易经02-19
易经感悟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