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更具实效

2025-05-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语文教学更具实效(共10篇)

让语文教学更具实效 篇1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科学作业过分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科学作业主要作为概念、规律的复习与巩固。当然,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很必要,但过分的注重知识和技能,往往忽视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新课程目标,与达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目标相差甚远。由此,我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设计了类型多样的科学作业,让科学作业更具有科学味。

一、课堂实验材料准备型作业

课堂实验材料准备型作业就是要求学生亲自准备课堂活动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并且回答准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作业。

案例1:准备蚯蚓

在学习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艳丽多姿的生物》前,设计了如下作业:准备好一条蚯蚓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蚯蚓?(2)你觉得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3)你是怎样饲养它的?(4)你觉得蚯蚓对人类或环境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5)你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得到什么结论?(6)研究完蚯蚓以后,你应该怎样处理它?

这类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会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活动。

二、观察思考型作业

观察思考型作业就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客观仔细的观察、记载有关事物现象和变化规律的作业。

案例2:观察家庭电路

学习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家庭电路》后,布置如下观察思考型作业:

要求同学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观察的对象

现象描述

现象简单分析或合理解释

电冰箱铭牌的内容

电冰箱插头脚数

白炽灯额定功率与灯丝粗细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获得感性认识的作业类型,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完成此类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大自然,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而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探究实践型作业

探究实践型作业是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以教材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或合作为基本形式,运用探究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实践的一种作业。

案例3:探究并制作水果电池

学习了华师大版八年级(下)《电流、电压》后,设计了如下探究实践型作业:(1)提出问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水果电池的电压?(2)你的假设是什么?(3)制定计划。(4)准备材料,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得出结论。(6)关于水果电池你还想探究些什么?(7)你认为水果电池是否有应用前景?

探究实践型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探究实践型作业,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课本向生活、社会延伸,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四、调查实践型作业

调查实践型作业是学生通过调查实践,密切联系学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收集学习资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科学的态度的作业。

案例4:调查家庭附近的河水污染问题

学习了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水循环的利用和保护》后,设计了如下调查实践型活动:(1)你准备向哪些人进行调查?(2)污染原因可能有哪些?(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获取造成污染的证据?(4)作为初中学面对污染的河水你该做些什么?(5)如果你是环保局长,你有更好的办法治理河水污染吗?

调查实践型作业有助于学生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考察、调查、访问,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另外,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树立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五、趣味小实验型作业

趣味小实验型作业是一种能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业。

案例5:自制汽水

学习了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水是常用的溶剂》后,设计这样的一个趣味小实验的作业:在约500毫升的矿泉水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橙子汁、苹果汁等均可),加入约三分之一匙小苏打,倒入凉开水,再加入半匙柠檬汁,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

趣味小实验真实、直观、易做、有趣,学生通过趣味小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深刻体会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趣味小实验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语文教学更具实效 篇2

一、作文讲评前

1. 教师批阅作文, 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

对于学生习作中的优美词句, 教师可在美词旁注上“☆”, 佳句下划上波浪线。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可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错误类型。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整理后形成作文讲评的素材。

2. 学生订正作文

订正时可以查阅资料, 或与同学合作探究, 还可向老师求助。学生在教师批阅的基础上修改作文, 可以提高识别错误的能力;与同学合作探究, 可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向老师求助, 可得到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3. 教师把讲评中要使用的典型作文制成教学素材, 并用PPT、图片等方式呈现

二、作文讲评时

1. 注意整篇文章及段落内部的结构

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审题不认真, 不能很好地谋篇布局。从文章的框架结构的角度讲评作文可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笔者常运用图表来展示文章的篇章结构, 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脉络, 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在讲评课上, 教师也应尽可能地展示学生习作中一些恰当使用衔接语的优美段落, 让学生体会衔接语在连接语句中的作用。教师多展示、多总结各类衔接语,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遣词造句、整合语篇的能力。

2. 注意词汇、固定用语、句式和语法等语言知识

讲评作文时, 笔者在词汇、固定用语、句式和语法方面使用对比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笔者在批阅作文时, 用心寻找用词恰当、语法正确、句式优美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学生佳作 (以下简称习作A) ;同时也注意找出一篇忽视词性、用词不当、搭配不准确、具有典型错误的、有待完善的学生习作 (以下简称习作B) 。讲评课上, 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习作B,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并纠错, 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 学生总结出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完习作B之后, 笔者再将习作A展示出来, 师生一起研读习作中的优美句式和词语。如果遇到问题, 笔者就要求该作文的作者帮助解决, 并帮助归纳文章中的固定短语、知识要点, 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通过对比法, 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优美词句、固定用语,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更愿意尝试写作。

三、作文讲评后

1. 建立“佳作园地”, 多角度评价作文

有的学生作文用词不当, 但句式优美;有的学生作文句式不够复杂, 但动词用得很恰当;有的学生作文写得不太理想, 但书写很漂亮;有的学生作文布局不够好, 但个别段落很流畅。对于此类的文章, 笔者在批阅时总是尽可能地加以标注、给予表扬。讲评课后, 笔者让学生们将这些习作张贴在墙报上的“佳作园地”内, 以便于学生课后相互借鉴欣赏, 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建立学生写作档案袋

笔者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建立一个写作档案袋。每讲完一篇作文后, 学生都要认真反思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在习作上写上几句话, 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们以Tips的形式归纳讲评课中展现的好词好句, 与习作一起放入档案袋。写作档案能使笔者对学生的错误了如指掌, 能给学生更具体的指导。学生通过经常浏览档案袋, 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成长中的不足, 增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 获得成就感。写作档案由学生自己保管, 供学生经常浏览, 笔者不定期地抽查写作档案袋中的内容。

三个指导让习作教学更具实效 篇3

关键词:作文;观察;鼓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7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习作时要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只有会表达,表达好,才有可能乐于表达。如何克服学生心中的恐惧,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引导与鼓励,让学生在有表达的欲望时,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这样,我相信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会表达了,一定会乐于表达。

一、指导观察,丰富见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经常地观察,才能积累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

1、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观察

世界万物,美丽的东西很多,不管观察什么要有选择性地,否则千头万绪,提起笔来就不知道写什么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处家乡的风景时,很多学生都选择写麒麟山。可是麒麟山的景色很多,有山,有树,有花,有草,有亭子十几座,有游乐场,有动物园,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如果老师不进行指导,很多学生就无从下笔,就会像记流水帐似什么都写,这样面面俱到反而没有将一处景色写具体。此时老师可以这样指导,让学生选择麒麟山最有特点的事物进行观察。很多同学就知道选择山上的树、亭子和麒麟阁,因为这三种东西是麒麟山独有的,是最有代表性的。这样学生写的时候就会把重点放在这三处景物上,看过作文的人也能在心中留下麒麟山的印象。

2、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很多学生写作时往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非常杂乱,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学生在观察时做到有序,写起作文一定也有序。我觉得从小就养成有序地观察事物的习惯甚至能让学生的一生都养成有条理的做事的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时候学生可以让学生按从远到近地观察,走到近处观察时再按顺序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会按照观察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层次会特别清晰。

3、观察要注意细节

闻名世界的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感叹“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可见细节的作用很大也很重要。例如我们在观察人的时候,要善于去捕捉人物的细节,如人的一个眼神可能传达出来的是母爱,一个细小动作,在你受伤时爸爸轻轻地帮你吹伤口,这里传达的是爸爸对你的爱,一句感人的话,可能只是奶奶在你每天出门的那句唠叨:“过马路要小心。”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只有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细心地观察,才能写得具体,才能打动人。

4、边观察边做好记录

俗话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有时候学生观察的对象具有抽象性,这时学生适当地做好记录,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

二、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每堂作文课教师都应该进行写作技巧的渗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对写作还很陌生,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事物要他们写出来,都觉得无从下笔。

1、准确使用动词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叶圣陶在写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用上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形象生动地在读者面前刻画了爬山虎的动作,读着课文就能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当有一连串的动作发生时,可以用上意思相近的几组词,动词的连续运用不仅能丰富作文,更能使你的作文用词更为准确。使得文章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文章读起来也不至于那么枯燥了。而“连续使用动词,巧妙使用近义词”这种写作技巧的渗透更是深入学生的内心,如果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如果碰到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时就可以用上以上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教给修改的方法

做为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修改作文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教给学生借鉴优秀作文的方法。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评,首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习作,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写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值得借鉴,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再拿出一些中下等水平的习作引导如何向优秀的习作努力,该在哪些方面更具体完整些。

还可以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一些方法,熟练掌握修改符号的运用。在平时的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在学生写好作文后就应该要求学生自己运用修改符号恰当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的通顺,根治语病。为丰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互改。

学生在写作时,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因为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以此产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可以是表扬某同学的在文章中用的一个词特别的好,可以表扬他的哪个句子写得特别棒,还可以表扬他经过修改后的作文比起前几次的作文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表扬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愉悦,以此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 张燕.小学生作文指导-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

典雅:让作文语言更具文化韵味 篇4

典雅:让作文语言更具文化韵味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方法之一

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 周来宏 【彩点释义】

什么是语言的“典雅”或是典雅的语言?所谓“典雅的语言”指的是我们的作文语言具有优美而不粗俗的特点,“典”是古典,“雅”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要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够体会到作者较为深厚的学养。

我们的同学在作文时,常常感到自己的语言比较枯燥,显得味同嚼蜡,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语言积累比较浅薄,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怎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使自己的语言典雅起来呢? 【彩点例举】 我们先来看两篇文章:

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

王开林

我又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片小洲,风中曳荡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蚱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莫非还在童年么,它们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

我来而又去,三千年;我去而复来,一瞬间。太漫长了,也太短暂了。惟有那曼妙的姿影不曾被时间的橡皮擦得模糊,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怀念,那是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数数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听着窗外草虫的低吟,看檐间的月牙儿袅娜如她瘦细的腰肢,我喃喃吟念“窈窕淑女”四个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三千年,琴瑟未调;三千年,钟鼓未敲。她还想听一听那欢快的曲子吗?爱情的旋律呵,我依旧熟悉,如同她往日琅琅的笑声,那金玉相振的音乐,我听了无数遍,有一种感动如潮起,如雪落,飞涌于天际,漫舞于山崖,有一种刻镂心肺的感动源自亘古的记忆。

我的追求在三千年前不曾落空。她给我的霖露,使我挨过了三千年的大旱春秋;她给我的灯烛,使人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

让人性饱满如一粒种子,一枚果实,光亮如经天不息的日月吧,爱过还要爱,更炽热的爱,更持久的爱,熔铸人生极乐的爱情,才是这寂寥天地里最精彩的部分。不受压抑的心灵呵,它的羽翼能飞渡一切时空,它的视野能超越所有疆界。人世间最深的把握,你可知晓,它并非来自荣名、重权和巨富,它来自心心相印的爱情。

曾寻找过的脚步还在寻找,曾瞩望过的目光还在瞩望,古典的美人呵,时至今日,我纵然走得出小小的地球村,却仍然走不出她温香的怀抱!

多情应笑我吗?世人“醒”我独醉,世情淡薄我如胶。

且听,我的情歌,在林中飞绕;且看,她的裙裾,在风里轻飘。去日苦多,红颜易老啊,我小心翼翼地翻开《诗经》第一页,如今,只见她惊鸿一瞥,三千年的天光水影就如雪而消。

感悟苏轼

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去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永垂不朽。【彩点技巧】

上面两篇文章一是名家名作,一是中学生作文。散文作家王开林的散文《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发表后受到了散文爱好者的喜爱,其原因在于它典雅的语言和文中散发出的对往古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经《关雎》里“窈窕淑女”的悬想,语言上的黑体部分,是构成文字典雅的重要因素。而第二篇是一篇中学生习作,虽不及王开林先生的灵动传神,但也因文字具有典雅的某些特点而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两篇文章语言的出彩技巧。

1、王开林的散文语言少直接引用,多巧妙化用。比如,“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则化用了《诗经

关雎》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而第二篇则更多直接引用。无论属于哪一类,都使得文章有古朴之味。

2、两位作者都喜欢采用古代散文的常用句式,比如偶句,“她给我的霖露,使我挨过了三千年的大旱春秋;她给我的灯烛,使人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偶句的使用使语言变得整齐典雅,音韵和谐,有节奏感。比如排比句,排比句的使用使语言显得很有气势。比如:“它的羽翼能飞渡一切时空,它的视野能超越所有疆界”,“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3、在王开林的文章里,有许多文言词,这些文言词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像“心旌”、“曳荡”、“金玉相振”、“霖露”、“寂寥”、“津渡”、“惊鸿一瞥”等,这些文言词语的运用让整篇文章充满着典雅之气。

根据上面的分析,让我们来试一试运用典雅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

假定作文题目是:《寻》

一、写作准备技巧:

1、当看到题目之后,尽力在大脑中搜罗与题目有关的文化素材。请思考:对于题目《寻》,你能想到哪些有关“寻”的诗句名言?你能想到哪些在自己作品中写过与“寻”有关的诗人?

2、假如你想到了很多的有关“寻”的诗句或者作家,那么,再想想,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做一个序列吗?

3、时间顺序出来后,你能根据各个不同的“寻”,得出一个相同的主旨吗?

二、语言运用技巧:

1、抽取其中的概括性强的句子作为“题记”或者作为第一部分的引言,这样可以构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例文2就是抽取了苏东坡《念奴娇》中的名句开头的)

2、按照时间顺序,用诗人的“寻”句作为每一节的开头(至少三节),接着抒发你对该诗人“寻”的评价,抒发时,一定要考虑使用偶句、排比句及散句的灵活使用,使用一些具有古朴之味而且仍具有现代生命力的文言词。(按时间顺序构建全文,文章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3、文章的结尾,用压缩性的排比来抒情总结(文章2即用此法)。一定要表达出你对“寻”的见解,对诗人(词人)“寻”的态度。

三、提供给你的材料: 《寻》

屈原的“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楚国的未来之路;

李贺的“寻”: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寻找诗人自己的理想;

李清照的“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觅个人生活的出路;

辛弃疾的“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找寻志同道合的人。

毛泽东的“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寻问国家的未来前途由谁来掌握。

主旨:无论处于什么境地,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追求境界的高低则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所处时代和生活遭际,今天的我们该作什么样的追求,该寻找什么样的人生之路? 【请你试写】

如何让你的简历更具说服力 篇5

“实行新的销售计划,使销售额在一年之内快速增长。”

“自9月开始实行新的销售计划,在广告预算只有200万元的情况下,一年之内使销售额由500万元快速增长至2700万元。”

第二句中的详细数字会令管理者对你的工作成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当你没有具体的数据时,你需要通过估算来得到百分比或金额数据。如果拥有电脑单据或公司文件来证明你的声明是再好不过的,但你很可能缺乏此类材料。某些情况下你只能在自荐信中加以解释,描述自己的成就和实现过程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即使无法以金额、数字或百分比表示的成就也能产生效果。以下陈述均有可能打动潜在的雇主:“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次品率”;“提前将产品推向目标市场”。或者在你对数据没有把握的时候,试着采用“显著地”、“极大地”等词语。例如,“开发新的生产技术,使次品显著减少”,“与客户建立密切联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客户忠诚度”等。

成果很有说服力,因此如果你的成就促成了某件重大的事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就应该在你的简历中提及。训练自己挖掘重要成果的能力。如果你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可以试试一种简单的技巧:写简历前先将自己目前或最近的工作岗位所涉及的任务、职责领域和计划列出来,然后针对过去的每项工作重复这种训练。不必在意文字的精彩,重要的是回忆并正确表述你的经历。

列出每项任务与计划后,再来填入具体内容或由此产生的成果。

填空方法迫使你为自己的行为与成就赋予合乎逻辑的结果。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找出每项有价值的功绩。在有多项值得谈及的业绩时,许多人往往发现其一就止步了。应该首先将它们全部列出来,然后再决定简历中的取舍。

量化成绩时,决定使用原始数据还是百分比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位地区销售主管可以说,“三年内销售额从450万元上升至720万美元”,或者“一年内使销售额提高了60%”。两种都是一种表述问题的方法,有时可同时选用,有时需要根据管理者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述方式。

让语文教学更具实效 篇6

发布时间:2011-06-23 13:09:11作者:CBINews编辑责任编辑:方新本文来源于 中国营销传播网“第一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第一次旅游,第一次开车,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拿薪水┅┅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是珍贵的、伟大的、重要的。对於销售员来说,几乎每天都要拜访新的客户,也就是每天都有宝贵的“第一次”,所以一定要重视和把握好每一次的约见。顾客也许不会以貌取人,但一定会特别关注你留给他的第一次印象。顾客有时不需要过深地了解你,可能仅凭见你的第一印象,就判断你是否可靠、真诚和专业。所以,销售员在第一次拜访客户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见客户之前的准备:

1、洗刷乾净,保持清洁,确保身上无异味。

2、衣着庄重、得体、大方。

3、衣服、首饰和工具包的颜色要搭配,颜色最易产生印象。

4、衣服的质地要好,一定要整洁。

5、检查资料、工具是否带齐。

6、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带上你的“力量”和“微笑”。

见了客户更要注重:

1、行止端正。

2、精力充沛。

3、握手有力。

4、自然大方。

5、文明礼貌。

切记:这一切不是要装出来,而是由心而发,把你的内在美全部展示出来。当你意识到,推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顾客对你的第一印象时,你便可能设计出最佳形象。

见了面,如何开场更具吸引力

在行销拜访中,客户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你的专业形象,接下来的是开场白所予人的印象。

最糟糕的开场白:

1、“老板,你要买吗?”

2、“你准备要买,是吧?”

3、“对不起,打扰了!”

4、“我能不能耽误你几分钟?”

5、“不晓得你对这个有没有兴趣?”

6、“老板在吗?”

7、“我有一个可以让你省钱的主意┅┅”

8、“是你负责吗?”

对话让阅读教学更具魅力 篇7

以往的语文教学, 深受教辅工具、资料的影响, 往往把这种生命体之间精神和心灵的沟通过程越来越简单化地处理为对篇章句读的肢解, 对句法结构的分析, 对句章大意的理解, 对篇章结构的把握, 甚至于用多种手段为语文课作秀、走马观花, 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了“一种逼迫, 一种痛苦, 一种闹剧, 一种无奈”。语文, 特别是作为文学作品解读的语文, 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活动的精神产品。阅读教学更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 应当具有价值引导的功能。因此, 有必要通过现代意义的“对话”教学, 使语文教学回归到“对话”的本质中去, 让阅读教学因“对话”而精彩。

究竟怎样的“对话”, 才算是语文教学本质意义上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 语文学习中的“对话教学”, 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文本为中介”展开的认识、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 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感悟和思考,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

施行对话教学, 首先应当是基于文本的对话。

一.师本对话, 胸中有丘壑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应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所在。教师与文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 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读出自己的惊喜。这样, 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 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

如余秋雨的《废墟》一文, 作者所说的的废墟是有特定的内涵的, 所以他才会既“诅咒废墟”, 又“寄情废墟”。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促使我们去解读“废墟”。读完全文, 才真正明白这矛盾的统一。作者笔下的废墟首先是指古代建筑的残留遗址, 主要是指圆明园这一座刻写着中华民族屈辱史的废墟, 同时作者也联想到了包括玛雅文化遗址等在内的其他废墟。更深层次的认识到, 废墟其实还是一个被赋予特定内涵的符号, 是古代文化的表征, 是历史演变的脚步, 它包涵着古代文化传统以及历史留给人们的教训、思考和借鉴。废墟提醒人们正确的对待民族昔日的荣耀和耻辱, 从而以更坚实的脚步走向未来。文章思路纵横, 健笔凌云, 驰骋中外, 谈古论今, 读罢无不被作者的睿智所折服。

二.生本对话, 解读展个性

文本是学生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走进殿堂寻找自我的过程。对于文本的解读, 我们可以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 自由地发挥创造性理解,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阅读教学, 只有让学生在文本中对话, 才能从语言的品味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精神追求和生命关怀, 从而学会去寻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性, 充实其美好的精神空间。离开了文本, 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在阅读教学中, 笔者比较注重学生阅读的积累和感悟。“阅读是一种直抵心灵的悟对”, 所以我常常让学生带着“?”号走进文本, 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品读课文, 学会“在文本中读出自己、寻找自己”。

如教学《感悟珍珠港》一文时先提示学生走进文本的对话方式:

A.理解式:读了什么?我知道 (懂得) 了什么?

B.感悟式:读了什么?我感受 (体会) 了什么?

C.拓展式:读了什么?我想到 (仿佛看到) 了什么?

D.质疑式:读了什么, 我不理解什么。

下面是笔者的一节课堂实录的片段:

生:我读了“偶尔侥幸的成功, 也许是失败之母”, 我理解了无论怎样性质的战争, 最终都没有真正的赢家。

师:非常好, 除此之外, 谁还想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里也能读出作者反对战争的强烈感情 (深情地读) :“人类啊, 若是继续滥用战争, 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师:说得太好了。你不只是理解了文章内容, 还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哟 (鼓掌) 。

(点评:先理解, 注重个体感受;后深入, 情感水到渠成。)

三.师生对话, 真诚开心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思维表现得最为活跃。唯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才能给学生一个心理安全感, 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师生对话中, 教师以宽容、博大的心因势利导, 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 撞击学生的心扉,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之门就会纷纷向你敞开。这样的课堂, 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体会到阅读的精神享受, 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多彩。

笔者在教学《富春江上》一文时力求以宽容、博大的心因势利导, 以真诚走进学生的思想世界,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以下片断:请同学们在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听完后在小组里交流,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这句, “极目一望, 江水平阔, 浩渺如海”。我认为这一语句意境极其开阔, 有如诗如画的意象, 读来有心旷神怡之感。

师:很好, 你的点评也极富诗意。

生:我喜欢这句:“我们祖国大地, 江山如此多娇, 我的幸福之感, 骄傲之感, 更油然而生。”读到这个句子, 更让我感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可爱, 强烈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师:我们的祖国确实可爱!

同学们说得真好, 而且发言十分踊跃。不难看出, 大家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感而发, 情真而且自然的世界, 就会有优美的文字从我们笔下飞出。

四.生生对话, 合作架平台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架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台, 生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 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骋, 不断创新, 学味浓浓的境界。同学们相互提问, 互相讨论, 互相启发, 互相争辩, 互相切磋, 互相促进。在和谐自由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中, 善思, 求真, 主动积极, 无拘无束, 共享彼此的阅读成果, 交流彼此的见解, 感受彼此的情感, 分析彼此的得失, 达到心灵的感应, 思维的共振, 理解的共鸣, 从而实现个体超越, 走向成功。

如《羚羊木雕》中讲析“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时, 该怎样对待?以下有一片断:

师:现在, 我们来讨论木雕究竟该不该要回?以正方、反方辩论的方式阐明各自的主张和观点, 要求发言做到有理有据有层次。 (学生相互讨论后, 辩论开始)

生:我认为不应该要回, 因为送出去的东西是不能要回的。

生:应该要回, 羚羊木雕毕竟是一件贵重的物品。而且, 是爸爸送给“我”的。

生:不能要, 因为万芳是一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呀!她能在困难时帮助“我”。如果要, 会让“我”和万芳都很伤心的。

生:我同意要回。情义是无价的, 并不是非得送贵重的礼物才好。可以再换一件礼物送她。况且, 不要回会与父母的矛盾更大。

生:如果把贵重的木雕要回, 不就说明情义是有价的吗?

师:同学们辩得很好, 都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也体现了你们的个性, 几个回合难分胜负。本文作者意在歌颂孩子们之间纯洁的友谊。曾记得一位伟人这样说:“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 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 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 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可我们也知道:在歌颂友情时, 我们也不能抛弃亲情, 毕竟亲情也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我”怎样做才能既尊重友情又顾及亲情呢?赞美友谊的名言很多,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生:应该把万芳的“仗义”讲给父母听。或者在送木雕前先征求父母的意见, 毕竟这是父母送给“我”的;父母在送“我”木雕前如果交代木雕的贵重。这些矛盾也许都不会产生。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我”与父母多商量, 就会消除矛盾。其实, 生活中, 遇事多商量, 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 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理解、沟通)

让语文教学更具实效 篇8

【关键词】 小组合作 作业讲评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41-0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逐渐成为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因为其实效显著,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并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相互切磋、共同研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宠。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已能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驾驭识字、精读、略读等多种课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作业讲评课作为语文课型的重要组成部份,大多数教师仍沿用着“老师讲,学生改”这一模式。不少老师也争分夺秒的批改各种各样的作业,究其原因,就是老师不放心学生的作业评改,总认为只有自己认真批改了,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让作业讲评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经常能听见老师们在抱怨有些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会出错呢?因此,我试着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作业讲评课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有了一些体会,便诉诸文字。

那么如何利用小组学习,在小学语文作业讲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作业讲评的的现状

小学生的语文作业一般包括口头作业(背诵、朗读、简单问题表述等等)、书面作业(用于积累的抄写和默写、各种形式的练习、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试题)。

一般口头作业(背诵)的反馈是采用教师抽查的方式,每次只能抽查几个学生,不能及时反馈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集体背诵,又会有滥竽充数之人。书面作业的评改通常由教师课后批改,学生不主动参与其中,即使问题一再出现,学生也是无动于衷。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二、合理分组,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作业讲评效率作准备

那种把优生与后进生“划江而治”的方式显然无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作业讲评的学习任务。因此,在分组时,教师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与优生同桌。这样做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别人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自学内容,自己不会做也丢人。他们会有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在分组后,成员分工要明确,谁是“师”,谁是“徒”,要让优生有一种责任感,还可以建立一些奖惩机制,“徒弟”进步明显的要对“师”进行奖励。反之一样。让“师”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徒”。

三、创新作业评改方式,达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作业讲评课效率的目标

为了使作业的反馈功能落到实处,真实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创新作业评改方式,自查+互查+组长检查+老师抽查相结合,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将问题集中,课堂上对作业问题小结,不断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肯定,让自信重新回到他们的身上。不断对在作业评改中积极参与的学生予以肯定,同时对那些参与意识较弱的学生予以指导和鼓励,努力做到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评改活动中。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作文批改,一般要花很多的精力批改,但学生看看等级就算了,并没去认真去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我试着让小组合作批改,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本期,我每周五固定上作文课,教给学生修改符号,先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后,对照自己的作文,自己用红笔进行删减、增添、改正;再同桌互评,规定每篇作文要标出好词好句,找出错别字、错标点、病句等,利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最后在文末写出评语,即本文优点,本文缺点,本文建议,批改人等。学生合作批改起来,比老师更加认真。学生不仅养成了认真检查自己作文的习惯,优生还能及时发现后进生的优缺点,找到问题所在,帮他修改,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东西。后进生更能从优生的作文中学到方法,甚至可以把其作文当作范文进行学习,不断丰富写作知识。同桌互评作文,有效的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在写作文时也格外认真,因为同桌的建议直接反馈给了本人,在下次作文时就放在了心上,坚持这样训练,孩子们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下笔如有神了”了。

再比如考试结束后,在试卷讲评课上,小组合作效果就明显了。可以让学生们先自己针对自己的错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围绕这一问题讨论,大家分析他的错误出在哪里,教给他正确的解题方法。然后再把小组内共同存在的问题列出来,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有疑难,则及时向教师请教或者与相邻小组交流。还要让有新颖解法的同学介绍他们的解法及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时时巡视并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如果是个别小组存在的问题,就及时点拨;如果是多个小组出现的问题,那么就要引起重视,及时讲解。让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活动,能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由于强调了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讲评活动中来,简单的错误,在小组内由成绩好的学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有难度的问题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合作中能各抒己见,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不光如此,在平时的复习巩固中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朗读、背诵可以让小组成员互相督;抄写、听写、作文、摘抄等书面都可以采用这一形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准备课件等,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批改作业中巩固学过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让廉洁文化潜移默化见实效 篇9

让廉洁文化潜移默化见实效

职工群众是廉洁文化建设最广泛的主体,也是廉洁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在此方面,要坚持重点突出,重心下移,不断扩大廉洁文化建设的覆盖面,让廉政文化进区队,入班组,走进千家万户,潜移默化见实效。

1、廉洁文化进矿区。把廉洁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

中去,为企业凝聚力量,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是廉政文化建设进矿区、进企业的主要目的。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图书馆、板牌、宣传栏等阵地的作用。在企业的职工文化园地中专门建立廉政文化园地供职工看阅,要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中开辟廉政专栏、廉政之声,加强宣传报道,以专题报道、通讯等形式,对党风廉政建设进展成效、经验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报道。引导职工开展职业道德大讨论,增强职工的社会公德意识,把职工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还要把有关廉政方面的规定,纳入到企业规章制度中,倡导诚信经营、合法经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职工经常集聚的地方建立廉政文化广场,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廉政电影专场、廉政文艺演出、一条街廉政咨询、职工自编自演廉政节目,以及举办廉政展览、讲座、报告会、演讲、辩论、征文、书画展、开设廉政教育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扩大教育对象和覆盖面,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使清廉之风吹进矿区的每个角落,使廉政文化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廉洁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矿区形成人人崇廉的良好风尚。

2、廉政文化进区队。把廉政文化进区队与创建文明区队、人文区队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区队推出廉政宣传橱窗、宣传栏、宣传画,建立廉政阅览室、廉政宣传园地,供职工阅览、交流,烘托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基层区队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看警示、记警句、设警线、敲警钟、自警醒”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开展“争做廉洁从政表率”,推荐勤政廉政先进典型,组织“读书思廉”阅读一本警示录、创作或收集一句廉政箴言、召开一次党员干部艰苦奋斗与勤政廉政教育会、进行一次廉政谈话、开展一次气心灵净化”为主题的“谈廉政事”与“做廉政人”座谈会。并坚持把廉政文化作为加强基层区队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帮助基层党支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定期为基层区队发放党风廉政方面的书籍、资料、报刊等宣传党风廉政,弘扬正气,鞭挞丑恶,增强廉政文化的社会效应。

3、廉政文化进家庭。企业纪监部门每年可会同工会、计生、团委、组宣部门举办“一把手”家属培训班,在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向干部家属发出廉政信函或廉政短信息,与领导干部家属签订“助廉承诺书”,教育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共筑家庭廉政防线,每年总结和推出一批“廉内助”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家庭把好廉政关的良好氛围。

把目标进行到底,让课堂更具实效 篇10

【关键词】实施步骤 阅读课前的预习策略 实践案例

课堂有效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那么什么样的英语课堂才是有效呢?从专业角度来讲,即要考察目标的合理性及其实现程度(有效性),也要看这种目标实现是如何达到的。通俗地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三维目标,也就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是否有进步,有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方法上,从不会学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同时,还得关注你是如何达到目标的(宋秋前)。今年,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新课程下关注教学目标和关注课堂实效的活动,其中包括邀请教研室专家来听课,并就其目标设定和达成度来评课堂的有效性.本人有幸参加活动,并深有感触。下面为本人拙见.

一、目标设定的依据

众所周知,目标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呢?一方面我们要参照《大纲》、《考纲》、《普高中课程标准》:另一方面;教师要细致全面,深入地研究教材可以《教参》或教科书前面的表格,解读教科书的目录部分不仅列出了单元的题目和页码,还列出了各单元中的功能意念项目、语法结构、阅读课文的标题、写作技能等。根据课型来设定技能目标。最重要的是学情分析:叶圣陶先生说: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启发诱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来发现语言规律,发展综合语言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进行学生的Needs analysis:可以通过questionnaires 、interview 、observation 、testing。。。。。

二、目标实施和课堂有效性的实践分析

教学中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设计出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步骤与活动;反之,课堂实施中只有围绕目标,步步为营,才能达到目标。本人以自己参加的一堂有“专家引领”的公开课的几个片断,来说明目标和教学的密切关系,最主要关注以下几点,才能使课堂更有效。

关注一:目标及其重难点和教学的主体间有没有合适的支架(scaffoldings)?

英语教学中的脚手架可以有不同的种类:1.教师或同伴模拟:教师可通过演示如何解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实例;2.具体学习策略的指导:例如,找和图片对应的动词词组;3.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作为切入点。4提供词汇或图片支撑。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向学生提供援助,比如给以词汇的同义词或反义词甚至中文如果有必要5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供情感上的安全区,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下面为笔者的本堂课的几个支架设计,举例如下:

【例1:】

为了避免设计中的讲解知识点的较单调和乏味的感觉,在处理两个主要动词词组turn ,put.时本人设计了一段教师经常和学生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即融入了turn. put 的常用法,也渗透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有考虑到后进生的事机水平,笔者把中文意思在媒体中呈现在下面文章的上方,供匹配,效果不错。为了突破此重点,又连接了turn. put三道高考题:

Suggestions

As a teacher, I have some suggestions for you. Don’t be late. You should ①turn up in time. During class, you’d better ②put down the important points. As soon as class is over, ③put away the books and ④turn to the teacher for help if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Remember to take the teachers’ advice instead of ⑤ turningit down.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never should you ⑥put off your homework until next day, which can’t ⑦be put up with by the teachers.

关注二:目标实施中的主体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

在平时的听课中,看到学生在那里昏昏欲睡,老师讲得气喘吁吁,记得有几次我们组内探讨说这堂课的学生参与率不高,老师抱怨道:高考临近,每天的内容总是教不完。所以得思考“我们教了,难道就意味着他们会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教呢?还是学生的学?”下面本人的这个片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原始片断回放】

【改进设计】:因此本人第二次在大家的建议下,改为给出部分时间作为例子,提供scaffolding,同桌讨论找出线索,并提出了三个问题代替了上面的表格:Q:1What happened one day? 2. What did the woman do to protect the child from coldness? 3. How were they rescued in the end? 學生轻而易举的找到答案,并且师生互动的较好再根据线索把文章分成三段,引出了记叙文的一般结构:”beginning/course/ending”,并用PPT清晰的呈现其结构而培养了学生的篇章理解力。设计必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准绳,从最近发展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毋庸置疑,最好的设计不适合学生,曲高和寡,无效。

关注三:把评价和目标密切结合,避免流于空洞。

下面片断笔者曾因考虑到时间问题,问专家能否略去不要,专家坚定的回答说:“要”。《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同时为我们自己接着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目标反馈,并根据反馈可设计目标弥补。举例如下:

【例1:】 结合目标的词汇---句型---结构----主旨评价法

Evaluation :What have you learned?

【例2:】结合目标的规则评价法

在一位老师的NSFC模块一的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的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即阅读与词汇教学课中,设计了speech time 作为课堂额的巩固环节,提供了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情境(maybe you can say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in 1925),同时提出三条评价规则1。Make use of what we have just learned as follows.2 use at least one A ttributibe clause.3. make your sentences smooth.老师不是让上台的学生唱独角戏,而是通过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词汇及语法定语从句及其在语境中的运用,引导其余的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教师在课前,课上,及课后围绕目标,关注目标。下面笔者用图表来诠释了目标和教学的密切关系:

【参考书目】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Paul Davies &Eric Pearse《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

钟启泉,《外语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方燕萍 “研讨 反思 成长”《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7

戴军熔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5期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上一篇:简历中的自我评价英文专业下一篇:庭院婚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