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周处(共5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刻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学习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本文通过周处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说明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二、思路结构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周处“为害乡里”“斩虎击蛟”“改过自新”三个情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周处年少时……而处尤剧。” 略写年少周处为乡里所患的原因。第二层,“或说处杀虎斩蚊……有自改意。” 详写周处为乡里力除两害,却不得乡里称颂,周处猛醒。第三层,“乃入吴寻二陆……处遂改励。” 详写周处在陆云的教诲和鼓励下立志改过自新。
三、写作特点
1.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凶强侠气”,从正面描写周处凶猛强悍和好斗的性格,“为乡里所患”则从侧面写他对乡里的危害。把周处列入“三横”,用山中之虎、水中之蛟侧面烘托周处暴犯百姓之凶强。
2.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使全文重点突出,疏密有致,结构紧凑。开头略写周处为害乡里的情况,为下文作铺垫。写周处同陆云的谈话,说明周处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属详写。结局部分写周处改过自新的经过,由于此处主题已经点明,加之前面的内容已从思想上提供了基础,故写作时一笔带过,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从局部看,杀虎斩蛟的过程写得也是一略一详,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张弛自然。
3.叙事语言简练。
全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简练,“具以情告”四字把周处对陆云所叙述的义兴人如何恨他的情况,全部概括进去;“欲自修改”,表达了周处的悔改之意;最后两句写周处悔改的结果,语言极为简练。
四、组织课堂教学建议
教学《周处》可按照设悬念――通文意――学写法――谈感悟四大步进行。
设悬念: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交代周处“为乡里所患”、“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文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熟悉文章记叙的人物或事件,准确翻译课文。
学写法:本文在写法上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如: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借陆云的话发表议论:“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焉?”另外还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
谈感悟:本文写周处“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教育作用,启教学设计示例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叙事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体会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刻的特点。
设计思想:
《周处》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少时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过程重点定为:突破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发现小说的思想意义。教学本文,从自学入手,首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准确地翻译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周处这个人物形象,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发现小说的思想意义。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在整个自学过程要重视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把握文意,分析情节、人物,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世说新语》这部书吗?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编撰的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周处》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
课文中所记载的周处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少年时横行乡里,是当地的一大祸害。人们劝他杀虎斩蛟,实际上想三害惟留其一。经历了杀虎斩蛟九死―生后的周处,猛然认识到自己才是乡里最痛恨的祸害,思想受到极大触动,从此改过自勉,终于成为忠臣孝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⑵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⑶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完成正音、解词。
⑷明确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为(被)乡里所患
②或(有人)说处杀虎斩蛟
③蛟或(有时)浮或 (有时)没
④为乡里所患(祸患)始知为人情所患(厌恨)
⑤且人患(担忧)志之不立
⑸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朗读时注意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蛟
⑹熟读课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周处的故事。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复述。
⑺翻译课文,准确理解大意。
思考题一:下面的句子应怎样翻译?掌握成语“朝闻夕死”的意义及用法。
①为乡里所患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
③人患志之不立
④人贵朝闻夕死
思考题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将省略的意思内容补出来。
①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②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⑻学生思考、讨论。
⑼明确思考题一:
(学习被动句式“……为……所……”以及“人贵…”这种古文中的常见句式。)
①为乡里所患 译为:被地方上认为是祸患。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 译为:才知道自己被人情所厌恨。
③人患志之不立 译为:人怕就怕没有志向。
徐莉萍
一、教材分析
《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这为情节的再创造埋下了线索,并给了同学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初一(1)班是我校的分层班,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场面描写、动作描写。而本学期教材中出现了心理描写,因此有必要结合教材的知试点进行专项的片断描写。其二,学生比较熟悉这则神话故事。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
三、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周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3、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三、情感与态度
学习作品中人物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学难点] 进行创造性的片断描写。[教学方法] 说写结合加深课文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陈太丘与友期》引出课文《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散读课文,读准字音。
2、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1、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
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1)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 2)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四、创造性的片段描写
1、周处如何击杀蛟和虎?(动作描写)
2、乡里人互相庆贺的场面。(场面描写)
3、周处悔过自新的心理描写。
五、总结: “ 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
2、词语积累,详见书本
3、继续完成片段描写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要有张力
从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不合理:第一,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在三个板块的教学中,第一、第二个板块我用时28分钟。而第三个板块的片段描写只给了学生12分钟的时间,其中也包括让学生将描写写在练习纸上,可想而知,学生仓促起笔,效果就不甚理想;其二,教学内容主次安排不合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落在片段描写。而我的三个板块的设计是平均分配用时,缺乏重点,反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三,学生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缺乏足够的活动时间,这使整个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没有真正的让每个学生沉浸文本,并能够对文本进行阅读,因此体会不深。鉴于此,我以为可以调整以下教学环节:
1、缩短第一、二板块的教学时间,甚至可以省略第二块内容的教学。
2、重点突出第三块内容的课堂教学。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主题性教学,它给了教师较大的教学空间。尤其是自读课文,如何落实文本教学,又能给学生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懂得很好的利用教材,抓住一点,并铺陈开来,而不是全面开花,将基础知识贯穿与课堂教学中。当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一种教学模式,给予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其实是需要勇气了。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会觉得什么东西都要说,这使教学的时间更显急促,缺乏一种教学的张力,也缺乏一种弹性,而使教学行为变得死气沉沉。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会舍弃一点东西,而不是面面俱到。如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能够突出重点,并能做到系统化的目标式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举一反三。
(二)适时点拨是关键。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复述故事 情节。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如:回答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3、学生进行片段描写,并口述描写内容。从学生在三类问题的表述中,我感觉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和回答问题时能够较流畅地表达,但学生在进行片段描写时学生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的表达以叙述为主,缺乏精彩的描写;第二,学生以复述课文为主,缺少想象能力;第三,部分学生描写精彩生动。因此,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习作
(一):动作描写 周处深入到山林中,找到了白额虎经常出没的地方,在一处枝叶茂密的地方埋伏起来。不久,白额虎踏着悠闲的步子走来。周处待他走到前边去,忽地一跃扑到了白额虎的背上。白额虎大惊,使劲地摇动背脊,想把周处甩开去,而周处一边死死抓住虎背,一边用拳头狠命地朝虎的额头砸去。待虎挣扎得精疲力竭时,周处拔出匕首朝虎背上刺去,顿时鲜血四溅,而那白额虎已奄奄一息。学生习作
(二):场面描写 “周初死了!”不知是哪儿传来的声音,把乡里人都唤到了河边。大家东张西望,看了好一会儿,发现河里还是没有动静,大家便以为周处死了。那场面顿时像炸开了锅,大家兴奋不已。
大家当晚就开了一个庆祝会。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大家边开始狂欢了起来。他们有的舞狮,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互相干杯,那场面可气派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一书。
二、加点字解释:
1.周处年少时,凶强 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 剧。.....凶强:凶暴强悍。
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指“好争斗”的意思。为:被。
患:祸害(认为是祸害)。并:一起,指蛟与虎二者。暴犯:侵犯。谓:把……称作。尤:更,特别,尤其。剧:厉害。
2.或 说处杀虎斩蛟,实冀 三横 唯 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或:有人。说:劝说。实:其实。冀:希望。三横:三害。唯:只。余:剩下。即:立即,就。或:有时。没:沉没。俱:一起。
3.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谓:认为。更相:互相。
4.竟杀蛟而出,闻 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竟:竟然。闻:听说。里人:乡里人。始:才。
意:心意,想法,愿望。乃:于是,就。具:详细。云:说。
蹉跎:虚度光阴。
5.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 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贵:以….为贵,重视。况:何况。君:你。患:担心,害怕。彰:显露。励:自勉。
三、翻译原文: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是祸害。
2.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当时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为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3.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其实是希望三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害。
4.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跳下河斩杀蛟龙。
5.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蛟龙有时浮在水上有时又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浮沉,搏斗。
6.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7.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不料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活着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大家当作了祸害,有了悔改的心意。
8.乃入吴寻二陆。
于是便到吴郡去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人。
9.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自己的全部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
10.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陆云说:“古人很看重早晨,哪怕是早晨明白道晨,晚上就死去也甘心’,这句话, 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11.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再说一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12.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周处听后从此就改过自勉,最后成为一名忠臣。
四、本文启示:
《周处除三害》读后感
。公元265年,司马家族再起祸端。司马炎废掉魏元帝,建立了晋朝,他自立为皇帝。
西晋统一全国后,朝廷政治腐败,官员大多数都沉迷在吃喝玩乐之中,只有少数是正直的,周处也是其中之一。
周处本是东吴义兴人,年强体壮,但小时候无人管教,所以很爱惹是生非,百姓们都很怕他,
他这么爱惹事,为什么还是正直的大臣呢?是因为有一年收成不错,百姓却是高兴不起来,于是他问一位老人,老人说:““三害”没除掉,怎么高兴地起来!?”周处才得知义兴邻近的南山中的猛虎、长桥的大蛟,加上他就是三害。于是周处杀了猛虎与大蛟,并找了一个叫陆云的人学知识,后来成了有名的大臣。
一天清晨,周处刚刚把一个农人打成重伤,在空无一人的街上大摇大摆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老头坐在小凳子上哀声叹气:“哎,我们的县好苦啊!”
周处上前吼道:“俺们县物产富饶,今年收成又好,苦什么?苦个毛啊!”
老头一愣,抬头看了看周处:“哎,壮士,你有所不知,收成再好,有那三害,就苦透了!”
“哪三害,我来收拾!”周处捏了捏拳头。
“一害是山上的白额虎,二害是长桥底下的巨蚊,第三害是……是……,老头咽了咽口水,吃力地说:“他不是牲畜,也不是虫子,是……是一个人,比老虎,巨蚊都可怕。”
“是谁?快说!”周处喝道。
“我不说!说了我会没命的!”老头收了板凳,起身刚要走,周处一把抓住了老头:“说!保你无事!”老头又叹了口气:“他……他姓周,叫周处。”
“啊!!!”周处大叫一声,这句话如晴天霹雳打在了周处身上,他呆住了,头上直冒冷汗,老人见他如此反应,上前问道:“敢问壮士大名?”周处胡子抖着,“我就是周处啊!”说完,便跑走了。
事后,周处变了,他张弓搭箭,路上南山,一箭射死了老虎,又不顾劳累,挎上腰刀,脱掉上衣,与桥下的大蚊搏斗了三天三夜,桥下的水都变成了红色,最后,周处斩死了巨蚊,默默地离开了义兴县。
周处最后勤奋读书,还写了《默语》、《风土记》,成为了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才。
【语文教案-周处】推荐阅读:
最新语文乐园四-语文教案05-26
最新语文乐园七-语文教案05-12
六年级教案:语文活动教案11-14
语文教案-海滨小城-教学教案11-15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教案05-07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s版06-16
《语文百花园三》语文教案03-07
《趣味语文》教案12-26
语文《望月》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