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0unit3导学案
Reading
1. 授人以鱼 1. give a man a fish
2. teach a man to fish
3. a charity concert
4. live aid
5. raise money
6. put pressure on
7. on top of
8. claim lives
9. the World Food Program
10. emergency food aid
11. without doubt
12. an amazing achievement
13. developing countries
14. at a crossroads
15. fall further behind
16. developed countries
17.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18. development aid
19. food aid
20. lie in the hands of
21. a community programme
22. conventional business
23. success stories
24. a good start
25. a better future
26. fill one’s belly
27.there is a saying that goes…
1. in the next several decades
2. set alarm bells ringing
3.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4. waste natural resources
5. one possible solution to
2. 授人以渔
3. 慈善音乐会
4. 现场援助
5. 集资
6. 给…施加压力
7. 除…以外
8. 夺去生命
9. 世界粮食计划署
10. 紧急粮食援助
11. 毫无疑问
12. 惊人成就
13.发展中国家
14. 处于抉择的关键时刻
15. 进一步落后于
16. 发达国家
17. 改善基础设施
18. 发展援助
19. 粮食援助
20. 在… 手中
21. 社区计划
22. 传统商业
23. 成功故事
24. 良好开端
25. 更美好未来
26. 填饱肚子
27.有句俗语说的是…
Project
1. 在未来数十年中
2. 敲响警钟
3. 污染环境
4. 浪费自然资源
5.一个可能解决方案
6. 可持续发展
7. 关注
8. 生活水平
9. 把…付诸实施
10. 矿物燃料
11. 枯竭/耗尽
12. 在可预见未来
13. 促成/引发
14. 努力争取
15. 替代能源
16. 太阳能
17. 抽水
18. 风涡轮
19. 可再生能源
20. 水电站
21. 在水源之上
22. 初步措施
23. 蓄意破坏
M10U2
1.搬到 move to sp
2. 做。。。事很有趣 it is fun to do sth
我认为经历一种新文化是有趣的
I think it will be fun to experience a new culture.
3. 讨厌…, 对…感到厌恶 be tired of….
我们讨厌下雪的天气.
We are tired of the snow.
4. 某个温暖的地方 somewhere warm
5. 出国学习go abroad to study
6. 返回到 地方 return to sp
回家: return home; 返回伦敦: return to London
7. 搬到…地方 move to sp
8. 收拾行李 pack the bag;
9. 进行全国人口普查 conduct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survey.
10. 为某人设计(准备)的 be designed for sb
11. 根据… according to…
12. …的理由/原因 the reason for sth/doing sth;
13. 寻找刺激 seek excitement; 碰运气 seek sb’s fortune
14. 从…地方毕业 graduate from…
15. 开车送某人到…; 驱使某人到…; drive sb to sp在旅途中,在迁移中,
16.占,占据;是…的原因对。。。做出说明account for…
17.讲得通,有道 make sense
18.是。。。的家园be home to
19.朝。。。前进 head for a place
20.研究我的提议look at my proposal
21.用同一个声音说speak with one voice
22.在人口流动上猛增a boom in population mobility
23.迎合。。。得需求cater to
24.亲骨肉,亲人one’s own flesh and blood
25. 利用take advantage of…
25.以一种迂回的,拐弯抹角的方式. in a roundabout way
26.导致某人做某事. lead sb. to do sth.
27.一个公平的申辩机会. a fair hearing
28.放弃他们游牧的生活方式abandon their nomadic lifestyle
29.与。。。有联系be associated with
30.在…方面有共同点have sth in common
31.做某事有困难have difficulty( in) doing sth
32.服从,顺从,听任submit to
33.徒劳,徒然地努力做某事try in vain to do sth
34.衣衫褴褛 be dressed in rags
35.算命,占卜 fortune telling
36.开始从事,喜欢,沉溺于take to sth/doing sth
37生活在恐惧状态中live in terror
38.补偿compensate for
39.大量地in large numbers
40.各种各样的various /a variety of
41.对。。。有歧视、偏见have prejudice against
42.密谋清除某人plot to wipe them out
43.抵制、拒绝做某事resist doing sth
44. 流浪的罗姆人the wandering Roma (Roma这个词不用记)
45. 一系列a chain of
46. 给…带来撒谎者的名声 earn sb a reputation as liars
47. 这种文化的冲突 this collision of cultures
48. 有关罗姆人的法律laws concerning the Roma
49.申请护照和公民权 apply for passports and citizenship
50. 不合法行为 illegal behaviors
51.丢失了/ 找不到go missing/get lost
52. 一个非政府组织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53.在最糟糕的时候at its worst
54.做。。。的趋势a tendency to do sth.
前几年单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单招传统的复习教学中, 采用的是“题海战术”, 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其存在的问题是:
1. 教与学相脱节:
只有教师的“教案”, 无学生的“学案”;只写教师要讲的, 少写学生要练的, 上课抄题或投影, 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 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 题海战术:
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 课上教师只讲题, 课后学生再做题, 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3. 教学活动:
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 学生则当“听长”, 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 无独立思考活动, 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 一味地讲, 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 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粉笔+黑板, 未能充分发挥实验、电脑和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 课堂容量小, 教学节奏慢, 效率低下。
二、单招数学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 专题的划分
单招数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 如按课本顺序复习, 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因此, 我们集体备课组的老师们根据二纲要求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对复习内容作了重组, 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 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1) 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职三数学专题复习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立体几何、数列、应用题及其概率、解析几何和函数 (包括三角函数) 8大专题, 同时每个大专题又可划分为若干小专题, 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至2个课时进行复习。
(2) 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比如:单招中常考的知识热点约20个, 其中不少于10个在历年高考中的重显率为100%。
2. 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1) 高考复习要求; (2) 基础知识回顾; (3) 知识要点; (4) 典题精选; (5) 知识能力训练; (6) 跟踪训练。
3. 学案实施
(1) 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 了解要复习什么,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 课堂学习
(1) 知识结构的落实———讨论: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 (前后排4人) 研究模式进行, 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 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加以解决。
(2) 认知方法的传授———精讲: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 集思广益, 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 (一题多解)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 技能训练的实施———精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3) 课堂小结
在课结束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4) 课后反馈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一是要求学生练习, 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 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 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地审阅, 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 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收到实效。
学案导学模式因为设计学生认知准备状态的教学程序, 使教师能提高45分钟的容量和教学质量。学生有准备地、有侧重地听课, 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参考文献
[1]衣敏之.几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教学》.2008.3
[2]李巧利.职高数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学参考》.2010.1~2
一、“导学案”走进课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以学生为本,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导学案”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施“导学案”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注重传授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共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灵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导学案”进入课堂后,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教师上课变得很实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学生的思维灵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了,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获;教师的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创新,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引入新的知识信息,让学生耳目一新,学有兴趣,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以“导学案”为导,引领学生合作学习
“实践出真知”这句名言真的有用,光从听课中了解“导学案”在课堂中的运用,只了解到它的皮毛,经过自己多次的教学尝试使用 “导学案”后,我明白了“导学案”是引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由听教师的讲解走向学生自主学习,独自钻研,请教老师,请教同学,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了很多发展的空间,他们更喜欢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施教的策略与方法。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适时予以帮助和点拨,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完全自主、快乐、愉悦地学习,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
如何才能让“导学案”引领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以及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呢?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使学生能抓住学习的关键点,认真阅读教材文本,自主地进行预习,把预习中遇到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学生因为在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也因为有了问题急于向伙伴或教师请教,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我在六年级上册《Its Spring Festival Soon》这一课时,也运用了导学案教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中对学、群学等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特别好。在课前我先设计好一份导学案让学生小组自学,其中包括学习的目标,单词、课文的预习,课文的重点问题的回答,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重点词组、重点句,翻译课文等。
三、导学案”凸显学生个性发展
“导学案”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只是“抛砖引玉”,提倡学生质疑求问,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让学生受益终生。
课型:___课时间:_____年____月___日主备人:审核人: 七年级英语组
学习目标:1.认读掌握单词
2、掌握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3、掌握重点句型
(1)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Apple juice,please.(2)Would you like some eggs?No, thanks.I’d like some chicken.(3)I would like some fish and an egg.(4)What about some milk?Good idea.教学重点:would like 的用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自主探究:
1.课前预习本课新单词,并自我检测:
你自己_____ 打算,想要____鱼_____鸡,鸡肉_______ 米饭,稻米_______喝;饮料_____ 果汁;饮料______ 牛奶______主意,想法______水_____蔬菜_________面包______ 汉堡包_________
2.翻译理解1a的内容,找出下列句子。
1.请随便吃/ 喝。Help.2.我想要一个鸡蛋和一些鱼肉。Ilikeegg andfish.3.Maria,你想要一些鸡蛋吗?yousome eggs,Maria?
4.我想要一些鸡肉。some chicken.Jane, 你呢? Whatyou, Jane?
5.你想要喝些什么呢?Whatyouto?
6.你想要些什么呢? Whatyou?
7.请给我一些牛奶。Milkme,.合作探究:1.再读1a完成1b.2.听录音,完成2和4a
3.仔细看图,领会,把3中的单词分分类,找到家。
交流展示:分角色表演1a对话
教师点拨:1.would like 的用法(1)would like 表“想要`”的意思,想要东西;
would like sth.=want sth..(2).问句形式: Would+主语 + like„ ? 某人想要东西 吗 ?是一种表建议的句式.(3).would like to do sth.=want to do sth.表 想要做某事另外would like 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引导探究:1.不可数名词不能与具体数词连用,没有复数形式,可以用some/a little /a lot of/much修饰2.Would you like some„= What about some„?
1.目标检测:
1.Jane,请随便吃!Jane,help!
2.我想要一个苹果和一些牛奶。like_apple and____.3.你想要一些鸡肉吗?__you______ ?
4.你想要吃些什么呢? Whatyou like to?
主备人: 单小玲
1 Yeah, people get used to it. 人们已经对它习惯了。
get used to = be used to +sth/ doing习惯于
be used to do 被用来做
used to do 过去常常
我们习惯吃过晚饭后坐在一起唱歌。_we det used to sitting together and singing songs after supper.
这种药被用来治疗爱滋病。 _This medicine is used to cure AIDS.
他年轻时常常游泳。 _He used to go swimming when he was young.
2 In South American, you can expect to be hugged when you meet someone. 在南美洲你与某人想见时, 你会得到他的拥抱。
(1) 句中can用于肯定句表示客观的(理论的)可能性,并不涉及具体事情的发生,此种用法常常可以说明人或事物的特征。
A left-luggage office is a place where bags can be left for a short time, especially at a railway station.
(2) expect vt 期望,盼望
expect sth 期盼,盼望某事
expect to do sth 指望,盼望做某事
expect sb to do sth 指望某人干
expect sth of/ from sb 对某人有指望,期望
expect that
他在盼着考试成绩. He is expecting the result of the exam.
你不能指望在一星期内学会一门外语. You can’t expec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a week.
他指望我帮助他做家庭作业. He expects me to help him with his homework.
父母总是对自己的子女期望过高.Parents always expect too much from their children.
别对他抱多大的希望.Don’t expect too much from him.
When he turned professional at the age of 11, Mike _C____ to become a world champion by his coach and parents. (上海)
A. expected B. was expecting C. was expected D. would be expected
3 He gets quite excited whenever it comes to this topics. 每当谈到这个话题时他就格外兴奋.
(1)whenever相当于 no matter when,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无论你何时见到那个女孩, 她总是面带微笑.
_Whenever you meet the girl, she is always wearing a smile.
(2) whenever it comes to … 是一个常见句型,意为: 无论何时谈及, 当谈到什么的时候
当谈到钱时,大家都严肃起来._Whenever it comes to money, everyone is serious._
(3) come to ①谈及,谈到; ② 来到某地; ③ 总计,总共;④ 苏醒过来,恢复知觉;⑤达到, 得到结果
when it comes to politics, I know nothing. ( 1 )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lay has come to its climax. ( 5 )
His earnigns come to$60,000 a year. ( 3 )
In a few moments he came to himself. ( 4 )
As he came to the bridge, he heard a train approaching. ( 2 )
4 The British teacher didn’t know what he was talking about or what Thanksgiving wan held in celebration of. 而英国教师就不知道对方在谈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过感恩节.
(1)本句中有两个what引导的两个宾语从句,第一个what 做 _about的宾语_, 第二个what 做 _of的宾语______.
(2) in celebration of 庆祝
People spend Christmas in celebration of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_人们过圣诞节是为了庆祝耶酥的诞生。
为了庆祝今天的胜利我们打算举办一个晚会。
_We’re going to hold a party in celebration of today’s victory._____________
注意比较: celebrate表“庆祝”,宾语是事,即后接sth. 其名词构成的词组为:have/hold a celebration(举行庆祝会) in celebration of…(为了庆祝…)congratulate表“祝贺”其宾语是受到祝贺的人,可组成短语congratulate sb. on sth./doing… 名词congratulation可构成短语: congratulations to sb. on sth./doing…
5 It’s to do with celebrating the first harvest after the settlers from Europe went to live in the USA. 感恩节与从欧洲迁入美国大陆居住的首批移民迁居后庆祝他们第一个丰收有关。
It’s to do with =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和… 有关
have后还可接 much, a lot, a great deal 与…有很大关系
这和我没多大关系。 _This doesn’t have much to do with me.
have nothing/ little with 与。。。没有联系_
The organization declares that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errorist attack.
_那个组织声称它与这起恐怖袭击无关。_
6 If I got married in the UK, I would expect a present , but if I got married in Italy, I would have to give a present. 如果我在英国结婚,我会收到客人的礼物;而如果我在意大利结婚,我得给客人礼物.
(1) 本句是条件句的虚拟语气, 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 其基本句型为:
与现在事实相反: if + 主语+v-ed, 主语 + would/could/should + v
与过去事实相反: if + 主语+had done, 主语 + would/could/should + have done
如文中的:
If you had joined the chat room ten minutes ago, you would have known what we were talking about.
与将来事实相反:if +主语+v-ed/should+v/were to +v, 主语+ would/could/should + v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上体育课了.
_If it should rain tomorrow, we would not have PEclass.__
(2) get married 结婚,也可以说 be married
和…结婚 be married to sb/ marry sb
她希望嫁给一个百万富翁. _She hope to marry a millionaire.
Cinderella got married to the Prince in the end. _最终灰姑娘嫁给了王子。
7 Getting things wrong can be quite embarrassing! 弄错事情是很难堪的!
embarrasse 使…难堪,窘迫
你是想让我难堪吗? _Are you trying to embarrass me?
embarrassing 令人难堪的 an embarrassing question _令人难堪的问题
be embarrassed about 对…感到尴尬,窘迫的
他对自己的衣着感到尴尬。_He was embarrassed about his dressing._
8 It’s quite funny watching the new foreign teachers trying to adjust to doing that.
看新来的外教努力适应这个动作的样子很滑稽。
adjust ①整理,整顿;②校准,调准;③适应(adapt)
adjust sth/oneself to sth/doing
刹车(brake)需要调节了。_The brakes need adjusting.__
She carefully adjusted her clothes and hair before going out.
_她出去之前很仔细的整理了衣服和头发。_
身体很快适应了气温的变化。
_Body adjusted to the change of weather._
9 Another thing is, should you come to Brunei, you would have to take off your shoes before going into someone’s house! 还有一件事是,如果你来到文莱,你进别人家门前得脱鞋!
(1)本句是一个非真实条件句,if被省略,在这种情况下句子要进行部分倒装。本句可改写成:If you should come to Brunei, you should have to take off your shoes before going into someone’s house.
Should there be a good film on tomorrow, I would go to the cinema with you.(rewrite) _If there should be a good film on tomorrow,…___
If I were you, I would not do it. (rewrite) _Were I you …
(2)take off ① 脱掉;②起飞;③(指观念、产品等)突然大受欢迎,急升
这部字典极受欢迎。_The dictionary has really taken off.__
Sales of home computers have taken off in recent years.
__家庭电脑的销售量近来上升很快。_
take短语归纳:
take away 除掉, 带走 take back 收回 take down 取下, 拆除, 记下
take in 吸取, 理解, 欺骗 take on 呈现, 接纳 take over 接管, 管理
take up 举起, 拿起 占据, 从事 take out 取出
10 It’s time for me to logg off. 我该下线了。
log in/on : 注册,登记 log off/out下线,退出,注销
Log on using your name and password. __用你的名字和密码登陆。
Project
1 You will stay in igloo( house made from snow) or tents and wear clothers made fron animal skins. 你将住在用雪砌成的拱形圆小屋里,或是居住在帐篷里,穿着用动物毛皮缝制的衣服。
句中be made from 是过去分词作定语,修饰clothers
be made from 用…制成,(看不见原材料)be made of 用…制成(看得见原材料)
盐是用海水制成的。 _salt is made from sea water.
这张桌子是木头做的。 The table is made of wood._
2 The Inuit usually live in small family groups but have large summer gatherings for feasts and elebrations where they swap stories. 因纽特人通常按照小家庭单位居住和生活,但会举行大型夏日聚会,大家享受丰盛的食物,举行庆贺活动,同时相互讲故事。
句中where 引导一个定语从句,修饰feasts and celebrations. where 相当于in which.
Hawking, the world- famous astronomer, has written a book, where he descibes blackholes in the universe. where= in the book
3 Here you will have the chance to see Aboriginal ceremies with singing and dancing based on ancient Aboriginal beliefs. 在这里,你将有机会目睹基于古老的土著信仰之上的,人们又唱又跳的土著仪式。
(1) 其中with singing and dancing based on ancient Aboriginal beliefs 是介词短语修饰Aboriginal ceremies, based on ancient Aboriginal beliefs 是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singing and dancing。
(2) base on 以…为根据,以…为基础
这个电影是以事实为依据的 _The movie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_
A judge should base his jugdement on the facts and laws.
法官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
4 New Zealand is home to the Maori tribe. 新西兰是毛利民族的家园。
be home to + 表示单位,机构的名称,意为 是…的所在地,总部,基地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_the earth is home to mankind._
Hawaii is home to the US Pacific Fleet. _夏威胰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
5 They brought with them a Polynesia culture rich in song, dance, carving and weaving. 他们给新西兰带来了在歌舞,雕刻和编织方面有丰富内涵的波利尼西亚文化。
(1) bring sth with sb ,当宾语sth过长时,可将其后置。
那个人经常随身带把雨伞。_the man always brings an umbrella with him.__
When going camping, we have to bring with us a tent, strong shoes and enough food. _在野营时,我们需要带上帐篷,结实的楔子和足够的食物。
(2)本句中的rich in song, dance, carving and weaving作定语修饰Polynesia culture
be rich in 在…方面很丰富,富饶
这个国家自然资源很丰富。 _this country is rich in natural rescources._
课题
松鼠
设计人:胡长海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4 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预习案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迅速熟练地阅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划出优美句段并标注
段落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限时、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并自查记忆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填到后面的“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本文作者——布封(1707—1788),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四十年如一日,写出了36卷的巨著《自然史》,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在物种起源方面,被达尔文称为“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2朗读课文,划出生字并注音,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并理解。
乖巧:
驯良:
矫健:
玲珑:
蛰伏:
警觉:
整体感知
1课文讲松鼠是怎样的动物?
预习自测(8
分钟)
1、我能分辨这些形近字,还能组词呢。
娇()矫()骄()侨()狭()挟()侠()峡()
2、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漂亮的()轻快地()强烈的()响亮地()光滑的()愤怒地()
3、给下面的字标上拼音并组词。
驯()榛()榉()栗()矫()缨()
苔()藓()狭()勉()露()舵()
4、按要求写词语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漂亮——()敏捷——()躲藏——()勉强——()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漂亮——()敏捷——()机警——()响亮——()
我的疑惑
信息链接
松鼠,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类,松鼠科。小型兽类,体重约380克,体长20—30厘米,尾蓬松,长16 —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长毛。体毛灰色,故又称“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一年生产1—2窝,每窝产4—6仔。经济价值很高,皮毛可制皮衣,尾巴上的毛可以制笔。
探究案
探究一
松鼠是怎样的动物?哪句话告诉你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
文中从几方面介绍了松鼠?
探究三
《松鼠》是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它和《鲸》有什么区别。
文本拓展
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优美,摘抄下来。
2你试着写一种小动物,用上说明方法。
训练案
基础知识题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驯良()矫健()蛰伏()惹恼()
搭窝()勉强()暖和()狭窄()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躲cáng()帽yīng()遮bì()分chà()
lì()害 guāi()巧 líng()珑 xiē()凉
3、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并品赏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A.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触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认真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作者着重介绍松鼠哪个方面的特性?又是怎样展开说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课文中介绍松鼠搭窝的语句,在关键的词语下面加点,并且概括出搭窝的特点,探寻介绍筑窝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课文的结尾,说说它的重点是什么?分析一下它跟开头是否油水分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谋篇布局来说,同一内容理应放在一起介绍,显得条理豁然,而本文为什么把松鼠吃食物拆开来放在第2、3自然段中说明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下列句子中找出表示时间的副词,并说明它们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妙处。
A.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又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
B.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C.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________(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六、课内阅读。感受草虫的村落的神奇。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两棵大树:远房亲戚的住宅:
一、读准字音。你能试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很多的黑甲虫村民,()地往来。那只英音乐演奏者:街道和小巷:吗?
3.这些小生灵多可爱呀,你来描述一下吧!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静谧()游侠()寒暄()...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写样子:()的彩衣()的黑甲虫洞穴()蜥蜴()住宅()()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写活动:()地奔忙()地交流回洞穴里去。
勤勉()蕴藏()小巷()...写神情:()的目光()地振着翅膀 10.*草虫的村落
红鸠.鸟()熙熙.
攘攘()
二、辨清字形。你能给下列形近字组词吗?
暄()侠()鸠()喧()峡()鸡()攘()穴()熙()壤()灾()煦()
三、理解词义。请你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静谧:游侠:傲然:熙熙攘攘:意味深长:攀谈:全神贯注:蕴藏:
四、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
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作了
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
2.你知道课文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吗?
游侠:测气候者和工程师: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请写下来。总体印象是:4.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用“”标出。
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1.课文题目《草虫的村落》,“村落”本来指,在课文里指,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2.“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合作准备,演一演这位游侠吧。看哪个小组最棒!)3.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试着写一写.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有的蜥蜴面前
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了,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
1、在括号里填出合适的四字词。
2、我从“甲虫的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子,优
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这个句子里感
受到了
3、“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它们在交流些什么呢?
(对应学生用书P195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
1.(2012·江苏单科)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解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柏拉图。第(1)问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根据材料一“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和“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两句概括作答;“礼”和“仁”的作用根据教材基础知识作答;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根据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的原因从社会关系的冲突或社会秩序的混乱等角度作答,具体社会背景根据教材基础知识作答。
【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
——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二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1
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
材料三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
(3)据材料二、三,说明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辞职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或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华盛顿和孙中山。第(1)问,第一小问由“1783年”“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回答。第(2)问,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回来。第(3)问,从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回答华盛顿辞职的影响;从材料三中“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回答孙中山辞职的影响。
【答案】(1)公职:大陆军总司令。因素:个人的道德力量。
(2)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原因。实行联邦制。
(3)华盛顿:保障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孙中山:改变了打天下就要坐天下(或窃权怙势)的传统恶习,导致军阀割据。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爱因斯坦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如果你要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你就不要去理会你自己的限制。”
材料二 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概括他们
取得科学成就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恩斯和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牛顿的?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
解析 第(1)问,两者都是物理学的成就,爱因斯坦对牛顿的理论有否定,但注意并不是完全的否定,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关键句:“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第(2)问概括材料观点回答即可。
【答案】(1)关系: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经典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条件:继承与发展;创新。(2)评价:凯恩斯认为,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爱因斯坦充分肯定了牛顿一生热爱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品质。原因:着眼点不同;角度不同;获取的史料信息不同。
4.(2012·全国课标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
(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
解析 本题以禁烟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对道光皇帝禁烟措施的评价能力。第(1)问,“认识”表现在道光皇帝主要站在维护统治的角度认识鸦片的危害,“措施”可以从鸦片的源头、鸦片的交易、鸦片的吸食等角度归纳;第(2)问,可以围绕着“成效”“性质”“变化”三个角度评述。
【答案】(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
学习重点
1、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以及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并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回顾所学,强化旧知
1.□□□□□ 2.△△△
○○○○ □□□□□
□比○多( )个 △比□少( )个
○比□少( )个 □比△多( )个
> < > <
师生互动,夯实基础
1~5的写法
分与合:把一个数(0、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当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没有多余时,我们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种物体有多余,有多余部分的物体就“多”,没有多余部分的物体就“少”。
3= >5 6<
“=”是等号,表示两个数相等;“>”是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是小于号,表示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1~5的加、减法:求总数用加法,求一部分用减法。
3+2= 1+2= 2+2=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0表示一个也没有,它也是一个数
(2) 一个数加0或减0都得它本身
(3)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5-0= 2-2=
当堂测试,查漏补缺
一、在里填上“>”“<”或“=”。
5-32+0 3+15-4 1+32+3 4+02+2
5-03-3 2+11+2 5-13+1 4-22+1
二、看图列式计算。www.xkb1.com
1. +=
2. -=
3. +=
三、猜一猜。www.xkb1.com
+=5+=4-=3
=( ) =( ) =( )
总序号:62013/9/14
当堂检测
I 选择
1,________ color is it?A, whatB, WhatC, howD, How 2, It is __________ orange, it is ________ yellow orange.A, a, aB, a, anC, an, aD, an, an
3,----________ “jacket”, please.-----“J-A-C-K-E-T.”
A, ThisB, SpellC, WhatD, How
4, Good morning.I ________ BenA, amB, isC, areD, be II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 这个用英语怎么说?________________ this _______________? 2,它是一支铅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encil.3.请拼写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它是什么颜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它是紫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I 补全对话。
A, Hello, Bob.B, ________ ,Alice.__________________ you?
A,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__________ you ?
B, I am _________, too.A, Look, ___________is ___________ in English?
B, Oh, __________ a quilt.A, Quilt? __________ it, please.B, Q-U-I-L-T.A, What _________ is it?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时间,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导学案教学体会。
一、体会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案导学”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二、思索
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学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四)、要使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学案教学课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这样做:
(一)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课改下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三)通过教师有效地 “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四)“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五)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六)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七)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三个能力。
1、备课中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2、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学案教学的认识体会及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武
艳
萍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理解Project 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个海报,以提醒、警告人们(包括学生在内)远离毒品,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Teaching aims: 1.Get the Ss to review the passage about drugs.2.Enable Ss to make a poster about the dangers of drugs.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The reasons/causes for taking drugs: 1.Because they are curious.2.To rebel against their families or society.3.To be accepted by friends who are drug users.The effects or results of taking drugs: 1.The effect of uppers: increase …;make … 2.The effect of downers: decrease …;
3.The effect of drugs like LSD: cause …;increase …;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提问,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Step 2 Presentation
Present the questions in Part B • 1.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rugs? • 2.What are the effects of drugs on the body or mind? • 3.How do you think drugs affects the users’ family? • 4.What are the legal punishments for carrying drugs?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问Part B 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应该被包括在他们要做的海报中。
Step 3 Discussion Now let’s discuss what our poster will focus on and what we will need to do in preparation.• 1.Will your poster focus on the effects on the users, the users’ families or the legal punishments for carrying drugs? • 2.Will you focus on drugs in general or a specific type of drug? • 3.What title will you use for you poster? • 4.Who will do each task in your group?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如何设计海报。
Step 4 Practice Work in groups, making a poster about the dangers for your School Health Week.PlanningPreparing Producing Presenting It’s time for us to make our own posters for our school Health Week.【设计说明】给学生讨论和设计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
Step 5 Presentation Show their poster to the whole class, and the teacher should make some comments on them.【设计说明】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海报,老师进行评论,表扬“先进”,鼓励“进步”的学生。
Step 6 Proverbs ● Life is the most priceless gift that nature ever gives to you.● Life means struggle against every kind of enemy, including drugs.● Fight against drugs, fight for life.【设计说明】这一步骤旨在教育学生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模块10unit3导学案】推荐阅读:
unit3第三课时导学案12-28
模块五unit1导学案12-08
10幸福是什么学案10-03
高一英语unit3必修一06-20
九年级英语unit3讲解10-31
英语一上unit3课件12-04
九年级英语unit3教案12-31
八下unit3教学设计01-01
pep四年级unit3教案06-04
高二英语选修6 Unit3 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