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英语论文(英语版)(精选15篇)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educ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make a better education.As all of us can see, our Chinese have numerous differences with Americans, especially in education.In the first place, the Chinese teachers aim at fostering the high-degree and more skillful students, however, the goal of the American system is to motivate pupils to be creative and help them reach their maximum potential.Meanwhile, Chinese universities admit students mainly by the grades which they go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ecause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exam should be the justice.But for the American universities, they take consideration of not only the GPA but also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recommendation、the interview performance and so on.Apparently, they think it could be better if children develop in an all-around way.In addition, Chinese students especially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burdened with pressure from homework.As a consequence, almost all of us take persistent efforts to work hard to get a good grade.Differently, Americans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children should experience their happy childhood by playing instead of hard work before college.What’s more, American students emphasize more on practice so they always take a crack at trying anything they want.But for the Chinese students, it is exactly on the contrary.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we both have merits and demerits.As a result,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us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All in all, we will definitely benefit a lot if we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ake up for our disadvantages.
美国医学教育衡量学生教育成功的标准之一在于将没有提问能力的学生培养成有强烈质疑精神的个体。WSU学生勇于质疑教师的观点和认识, 学生学习方式表现为自学、合作学习和乐学, 学生普遍有良好阅读习惯。美国的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基本没有家庭作业, 多是一些体验式、动手型作业, 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步入大学, 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我国灌输式教育贯穿教育各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主要靠记忆和背诵获取知识, 考试重视学生记忆力能力考核, 忽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合作力等良好习惯培养, 导致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松懈、缺乏动力, 然而大学是学生心智发展最佳的时期:积累知识、学会认知、学着做人、学会自我发展以便更好适应未来工作。我校医学英语学生多属于接受型、崇拜课本和老师, 疲于听课、记忆、应付考试, 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 都由老师安排好, “抱大的”“孩子”进入大学很不适应大学阶段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大学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 造成本科生实践能力差、沟通交流缺乏有效性、创造性较差。[1]另外, 医学英语专业本科生课外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不足, 英语专业本科生普遍犯有“思维缺席症”。[2]医学英语本科生很大程度被塑造成“有知识没文化”的现代人。
教师角色差异
WSU医学教育看重团队协作、注重教学实效、强调教学的交互性, 教师真正发挥导学与促学作用,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激励者和分享者。美国教师多能欣赏学生,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教师语言失范较少, 善用鼓励性言语激励每一个学生, 并善于做一个倾听者。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有读ppt的习惯, 教材、习题、答案甚至课件都是事先预制的, 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内化, 部分教师呈现满堂灌、课堂显得缺乏灵动。当下新校区建设背景下大学教师上完课就离开校园, 师生间走入心灵的交流太少。教师仅注重课堂教学, 轻视自身育人职责。
教学活动差异
1.课程设计差异
教学大纲就像火车调度表一样重要, 美国老师在假期里把精心定制好的教学大纲提前发至每个学生个人邮箱里, 大纲包含课程代码、课程简介、教师信息、教师联系方式、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目标描述、组织教学方式、教学安排、学生要求细则、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学生提早拿到大纲就明白教师如何开课。另外, 美国没有补课制度。中国学生开学前基本没有拿到教师预制好的教学大纲, 教学随意性较大, 甚至个别课程学期末学生也不明白课程的进度、要求和考核方式。我校教学大纲多由教研室统一定制、各授课教师统一执行, 缺乏灵活性和个性。中国大学的补课制度体现了教学管理的规定性、学生补课周每天甚至上八节课、补课效果极差。
2.考核和评估体系
美国社会问责制促进了大学课程质量:WSU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课堂参与占30%, 期中考试10%, 期末考试15%, 家庭作业自主学习 (学期论文等) 占45%。当下我国高校本科水平评估反倒加剧了大学办学的程式化:大规模购置设备、加大硬件质和量的建设、资料建设模式化, 评估关注数据、忽视高校育人、服务社会功能和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由于本科水平评估的指标导向, 很多学校认认真真走过场, 导致高校狠抓四六级通过率, 狠抓教师科研的质和量, 以科研成果和就业率作为办学质量衡量尺度。学校育人功能没有很好实现。外部统一监控制度干扰了医学院校的校本特色教育, 然而医学院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治学、办学理念, 把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才和发展、提升学生毕业后服务社会能力作为办学质量衡量尺度。
学习场所和小组学习差异
中国扩招背景下大班上课, 上课就像听讲座, 教室布局千篇一律、常见的直排座位不便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与合作, 很难实现互动, 然而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课堂因互动而灵动。WSU课堂教学多是圆桌式, 教师可均匀分布课堂进行走动, 便于小组讨论实现。美国医学院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了大量时间用于小组讨论, 平均260学时, 几乎占到总学时的17%, 而中国的医学院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小组讨论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3]医学生协作性有待加强。
教师体态语差异
教师体态语的特点在于能够辅助言语行为、支持、修饰、强化言语行为的表达效果。艾伯特·梅拉宾在1968年提出一个公式:交流的效果=7%的言语+38%的音调+55%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4]WSU呼吸治疗系的教师上课手舞足蹈、身体语言极其丰富, WSU教师很注重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几乎每天变换着装和佩饰,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避免审美疲劳。中国教师讲究朴素大方, 尤其是男教师一冬天服装单一, 缺少变换, 多数教师一节课仅在讲台范围走动, 体态语单调、缺乏个性。
专业选定与通识教育差异
我国高中阶段就文理分科, 医学生知识结构没有构建完善便进入大学, 学生在父母帮助或指导下选定大学主修专业, 一定数量学生学习的专业并非自己喜欢, 或家长胁迫、或随意选定、或依据市场就业导向, 严重影响入学学习。我国大学生主修专业一旦选定, 进入大学便很难调换专业。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评论中国大学弊病在于中国学生质疑少、提问少、讨论少、选择专业的时间过早。学生的大学教育不应该是为具体某种职业进行的狭窄培训, 而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变通能力。我国四年制医学英语本科生的专才培养像是在培养技工、然而大学不是技校也不应该是技校。技工式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人教育:当代大学生应该被塑造成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有文化、有感恩之心、有责任心、接受一定幸福教育的毕业生。大学里的课程尤其是必修课占满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医学生没有盈余时间消化知识、内化知识。缺失创新教育, 笔者有天问某所教大学学生大学期间收获了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我发觉自己来到大学越来越笨了。”大学里公共政治课和英语课构成通识课主体。原本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英语文化素养的大学英语课被四、六级考试牵着鼻子走, 学习英语更多的是过四六级、考研, 英语学习功利性很强。我国的学生从小就被一种教育体制桎梏住了他们的思想, 缺乏同情心、想象力、固化思维十分严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评论到:“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知识结构的单一必定导向能力的单一, 这无疑有碍于毕业生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而注重通识教育、加强课程的广博性和基础性, 是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对应之策。[5]WSU通识教育模式是前两年学生可接触多学科, 后两年再根据兴趣和专业特长选取专业继续学习。WSU重基础、给学生宽广的知识基础、大量的选修课也旨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WSU开设了睡眠课, 指导学生如何合理睡眠。另外美国大学采取了嵌入式伦理教育方式,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与课程理论有机结合, 提升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 中国大学把素质教育当作一门知识来传授, 停留在理论知识灌输层面, 没有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进行。[6]
医院实习差异
笔者被安排和WSU呼吸治疗系学生一道去盐湖城儿童医院见习, 医院设施很人性化:有图书室, 病房里有游戏机, 走廊布置得像童话世界, 医院墙饰文化也很温馨, 见到Nursing is a work of heart (护理是触及人们心灵的职业) , 患者入院会得到心理的调适和抚慰。在临床见习过程中, 每天观摩例行的查房, 负责个体病人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营养师集体到岗, 记录、分析并最终拿出最佳治疗方案。这家医院的一个护士最多管两个病人, 不像我们的护士工作量那么饱和, 闲暇时间他们聊聊天, 上上网, 工作是件很享受的事。另外, 他们注重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医院工作人员和各种设施尽量使得入院治疗是件愉快的经历。实习生跟带教医生关系很融洽。医院的大夫护士可以穿着各色的scrub (相当于中国的白大褂) , 彰显个性, 与我国追求统一的白大褂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的临床实习与课堂教学整体处于脱节状态, 见习和实习多数安排在最后学年完成。美方实习和理论学习穿插进行, 很直观。由于美方班级人数不超出20人, 实习易于管理, 我国大班实习, 实习期间实习学生处于学校、医院双重管理, 但学生实习自主意识淡漠、实习质量有待加强。WSU暑期学生在教师带队下赴非洲加纳医疗援助, 该项目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大学学习完全可以超越课本、课堂和教师, 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7]WSU医学教育很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在实践中感知和运用理论。
校园文化差异
WSU每周五为爱校日, 全体教师和学生身着体现学校文化的代表色服装 (紫色着装) ;该校校长只要出席学校公务活动, 总是身着紫色服装, 紫色文化深入人心、也很有凝聚力。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图书馆24小时开放, 凸显以学生为本服务理念, 对所有学生和社区的民众免费开放, 图书馆开辟教授展示区, 能看到全校教授的图像和教育格言, 给学生以人格和学业上的指引。另外每天在图书馆和各院系门口都放置一定数量的当天报纸, 方便师生阅读, 践行着“大德育”理念: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学校开全员大会校长和教师是平等对话, 能更多地听到教授的声音;我国教授越来越失语了, 没有发挥教授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中坚作用。另外, 我校学生社团活动多为学校系部下达任务, 社团活动未能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美方学生社团自主展开丰富多彩活动, 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对美国大学生的一项结果表明:“大学教育的效果是与学生在校园里度过的时间及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的。高校社团具有自我教育、闲暇教育、团队教育和文化发展价值。”[8]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第一次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大学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至此大学承载着包括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内五项职能。大学文化软实力就是大学的竞争力。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强调要切实加强大学自身文化建设, 深入推进对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学风以及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管理理念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不断加强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音乐厅等校内相关场馆建设, 把大学的办学优势转化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优势, 力求大学文化建设的特色、质量与品位不断提升, 广大师生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关注度不断增强。[9]营造“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能够规范医学生行为并有助于医学生品格塑造。
结语
立足西安医学院英语本科 (医学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 需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面向各医药企事业单位、医学英语杂志社等方向的应用型人才, 我校医学英语教育需加强教师的教学投入、研究学生个体需求、加强旨在改善创新教育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实习环节教育与教学, 走切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思路, 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培养爱思考、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 在教学实践中可实现中美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理性融合, 走特色强专业的创新发展战略思路与实践之路。
参考文献
[1]姜永东, 吴玫, 杨鲁川.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10) .
[2]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0) :29.
[3]宋迪, 范晓晖.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6) .
[4]李振村.教师的体态语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5]夏莉艳.以学生为本的美国高校教育制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 (1) :80.
[6]李云梅.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7]李壮成.课程教师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8]陈幼林.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化教育;体现方式
情感对人的思维活动具有驱动作用,将情感运用到教学中,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外研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教师要有效开发利用,使自己的教学中融入情感。只有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才能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外研版英语教学的特点,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情感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一、愉快的语言氛围
在上课前,教师要用愉快的语调来问候学生,为这堂课轻松的氛围打好基础,愉快的问候会成为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幽默的语气、相应的肢体语言来进行教学,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提问时,要多用what,why等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词语,带着不解的语气提问,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对课本进行更仔细的阅读。
二、轻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改掉传统严肃的课堂教学,采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进行教学时播放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视频短片,然后用生动的英语进行讲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开口,多练习英语的口语发音。在进行单词的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些简单的课堂小游戏,如“word game”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加深对所学课程的印象。
三、情景化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于不同的场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如模拟问路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问路人和指路人。教师也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为每个组设计不同的英语小短剧,让学生轮流表演,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英语技能的锻炼,同时也能让学生互相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情感教育打破了传统英语枯燥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融入情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感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同时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英语学习不再处于被动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黄振存.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0(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
今年四月我参加了在温二及第行的初中英语创造性教材解读塈课堂实践培训,第一天是由实验中学的副校长,温州名师王威然做的《2011版课程标准解读》以后,我回家也拿起书品读。正如王老师说的那样,老师们要加强理解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当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惟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把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构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换的能力,进一步增进思惟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干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当着进步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构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构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两点,我觉得人文性更重要。在当今的社会里,随着全面的开放,西方的思想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还在影响着,而且很可笑的是,我们学习都是人家糟的一面,而去掉他人精华的一面;同时,我们很多传统的优秀的品格在逐渐的消失,这一点在年轻的一代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做事急功近利。有些名校的大学生还对同学,室友下辣手,这真是教育的悲痛,民族的悲痛。很明显,教育要先树人。新的外语教育改革夸大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中心,以他们的茁壮成长为条件,以培养国家未来栋梁之才为方向。因此,在学习新课标以后,我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灌注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将课堂变成孩子们的学习乐园外,还将课堂变成培养人健康成长的乐土。比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manatees!本单元出现的话题和语言材料是关于爱惜动物和保护环境。因此,我在设计情感教育时把一则新闻显现给学生看。
teacher [ˈti:tʃə] school [sku:l] book [buk] chair [tʃɛə]desk [desk] one[wʌn] two [tu:] three [θri:] four [fɔ:] five [faiv] pencil [ˈpensl] pen [pen] ruler [ˈru:lə] crayon [ˈkreiən] pencil box [bɔks] six [siks]
seven [ˈsevən] eight [eit] nine [nain] ten [ten]
friend [frend] window [ˈwindəu] red [red] yellow [ˈjeləu] blue [blu:] green [gri:n] orange [ˈɔrindʒ] brown [braun] white[wait] black [blæk]
cold [kəuld] hot [hɔt] tired [ˈtaiəd] happy [ˈhæpi] sad [sæd] body [ˈbɔdi] hand [hænd] head [hed]
arm [ɑ:m] leg [leg] foot [fut] left [left] ritht [rait] hair [hɛə] eye [ai]
mouth [mauθ] ear [iə] nose [nəuz] face [feis] warm [wɔ:m] cool [ku:l] doctor [ˈdɔktə]
family [ˈfæməli] father [ˈfɑ:ðə] mother [ˈmʌðə] brother [ˈbrʌðə] sister [ˈsistə] china [ˈtʃainə] short [ʃɔ:t] tall [tɔ:l]
policeman [pəˈli:smən]bus [bʌs] driver [ˈdraivə] worker [ˈwə:kə] old [əuld] young [jʌŋ]
中美桥英语简介
中美桥英语是由在职翻译和英语讲师所创立的,致力于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口译水平,旗下主要品牌有国际夏(冬)令营,美国口语,中高级口译,中考冲刺班,四六级考试,成人英语,企业英语培训。公司汇聚了英语口语、翻译和应试考试方面的国内顶尖精英。一个年轻、活力、充满朝气的团队,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人力资源建设理念,以员工全面发展和提升为人力资源战略目标,通过教学和管理两条齐头并进的职业发展通路培养全能型、综合型、复合型人力资源。我们为每一位员工进行专业的职业素质测评,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规划通路、全面的绩效激励体系和完善的福利薪酬体系。员工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与发展,通过组织培训,构建和谐互助的教职员工团队,打造学习型组织结构。
中美桥英语努力建造一个与我们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引导并推动员工向预想的方向发展,实现个人和团队发展于中美桥整体目标的有机结合,推动目标化、标准化、科学化、国际化管理的实现,同时让所有中美桥学员绽放天才本色、迸发火热激情、腾飞崇高梦想,与我们共铸辉煌!
一:活动背景
对外开放几十年来,英语逐渐成为现代人对外交流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学好英语,掌握英语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最基本标志之一。要跟上时代步伐,使自己成为这个世界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从而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我们必须在大学四年这个宝贵的黄金阶段把英语当作自己学习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如果未来是一座金光闪闪的宝库,英语就是我们打开宝库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如果理想是一只翱翔于九天之上的大鹏鸟,英语就是它身上历经千锤百炼、终能同风而起的一双坚强有力的翅膀。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了促进我院英语文化的发展,陪养学院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气氛,推动学院学风的建设,激发学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我院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主题:中美桥英语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六.主办单位:
七.承办单位:
八.活动对象:全院学生
九.总负责人:
十.主讲人:
十一.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负责人: 主要向院领导提出活动申请,及准备讲座活动的程序等
外联部:作好外联工作
秘书处:主要负责讲座是会员的考勤,整理、准备讲座的讲话资料,接待主讲教师及院领导,礼仪人员的安排,会场布置及讲座场地的卫生
宣传部:主要负责此次活动的宣传任务,制作、广贴海报、拉横幅等,扩大此次活动在学院的影响。
组织部:主要负责书写此次活动的策划书及书写邀请函,做讲座的会议记录,协助外联部工作,及组织的任务,划分观看区域,维护讲座会场的秩序等。
财务部:主要负责采购讲座所需的物品,做好采购记录。
活动部(临时):监督各个流程的进展以及负责会场的应急措施
场地申请:
活动时间定后,由负责人向院申请活动场地,并准备好活动资料,以及书写相关活动流程资料。
设备:
与相关的管理人员取得联系,确定电脑,话筒音响等设备是否具备,是否良好以及如何操作等
摄影:
安排两个同学对讲座过程进行拍照,也可邀请院记者团的同学到现场进行拍摄报道等
会场布置:各部门协作
具体活动:
①讲座开始前一个星期作好外联工作;
②讲座前4天作好宣传工作;
③讲座当天开始前2小时布置会场,;
④讲座前半小时全体学生,会员到场;
⑤讲座结束前半小时学生自由提问;
⑥讲座结束后留影纪念,整理会场等。
具体流程:由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及前来的领导和嘉宾,赞助商;
②由学院领导讲话
③主持人邀请主讲人开始讲解,讲座进入主题;
④主持人宣布进入自由提问环节;
⑤主持人邀请院领导讲话;
⑥由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及感谢主讲人,院领导,嘉宾及赞助商。
.后期工作:1;归还租借物品,清理会场,将物品归还原样等;
2;秘书部整理会议报告
十二: 活动预算:
茶水费:
车费:
宣传费用:
备用费用:
费用总计:
十三:预期效果:
此次讲座促进了我院英语文化的发展,陪养了学院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气氛,推动了学院学风的建设,激发了学院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加了广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院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了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十四: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1、2天后组织一次活动总结会议,针对此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发扬我们的优势,改正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并为办好接下来的活动而努力。
一、愉快的语言氛围
在上课前,教师要用愉快的语调来问候学生,为这堂课轻松的氛围打好基础,愉快的问候会成为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幽默的语气、相应的肢体语言来进行教学,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提问时,要多用what,why等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词语,带着不解的语气提问,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对课本进行更仔细的阅读。
二、轻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改掉传统严肃的课堂教学,采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进行教学时播放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视频短片,然后用生动的英语进行讲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开口, 多练习英语的口语发音。在进行单词的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些简单的课堂小游戏,如“word game”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加深对所学课程的印象。
三、情景化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于不同的场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如模拟问路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问路人和指路人。教师也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为每个组设计不同的英语小短剧,让学生轮流表演,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英语技能的锻炼,同时也能让学生互相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不仅一种社会出现的是人们在长期为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产物,而且是一种历史的沉淀物。虽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中美两国也是如此,但中美两国依旧存在着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
1.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核心还是“思想”二字,历来主张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要遵从特定的规矩,并且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学生见到老师,为表示尊重都要主动打招呼。而美国文化主要传承了基督教教义中的思想,不重视等级观念。他们更注重个人权益,所追求的是人人平等,在晚辈和长辈方面没有过多的礼节。对长辈、老师都可以直呼其名,他们可以与长辈争论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独具一格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人情在中华文化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关联的,讲情面的人会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地报答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华文化中,自我审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及相互交往的情谊中成立和实现的。中国人重视家族及阶层,讲究门当户对。中华文化重视集体主义,讲究先集体后个人的观念。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同舟共济,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集体利益总放在第一位。在权衡个人主张行为时,时常是以群体利益和注重和谐为标准加以维护,这一点与美国文化大不相同。美国人主张个人自由,重视个人潜力的发掘,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至上。在美国,人和人之间多为利益关系,表现出人情比较冷漠,非常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很强。
2.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思想及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中美两国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喜爱综合性思维,注重整体优先,使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例如表达顺序时,先从大地方再到小地方,既国家、省、市、区、街、号;时间也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表达。美国人则喜爱分析性思维,注重部分优先,在空间表达顺势与中国刚好相反,先从小地方再到大地方,时间也是从小到大。
3.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中国和美国也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别。就拿中美文化对待不同动物的见解为例,在很多中国习惯语言中,“狗”是贬义词,例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等;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则截然相反,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种见解也表现在习惯用语中,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就是你真幸运。类似的,在谈及“猫头鹰”也是一样,习惯用语中有这样一句话“as wise as an owl”,表明在美国文化中把它当作智慧的体现;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对待它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由于猫头鹰长得很难看,声音叫起来又很难听,所以古时候的人称其为“恶呜”,说听见猫头鹰叫不吉利,直到现在还留下了“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迷信传说。
4.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也是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别的重要组成因素,佛教传人在中国的2000多年里,其思想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更深深地渗透在中国文化中,对中国的词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成语都是与佛教有关的,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看僧面看佛面”“半路出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这些词语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来翻译的话,会让美国人无法理解。同样,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宗教,基督教也深刻地深入到了美国文化中,“绝大多数美国人相信的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所共有的上帝”,“1991年盖洛普民意现实,有一半的美国人相信上帝大约是在一万年前创造出了人类。”所以,在美国文化中,“上帝”(God)这个词替代了“佛”在中国的意义,一些习惯性用语和谚语也和这个上帝有关,例如“God sends fortune to fools”,“God bless you”!
5.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中国和美国非语言交际也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在中国,我们不常用肢体动作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比如拥抱、亲吻。但是在美国文化中,父母与儿女间,兄弟姐妹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都是以拥抱和亲吻的方式来表达。其次,在美国,当人们相互谈话时,相互凝视着对方的眼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句话说“Never trust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但是在中国却不同,甚至一些中国人为了表达他们的谦逊或者尊敬,故意避免凝视着对方的眼睛。再次,中美两国人民关于各自的空间距离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大多数美国人在谈话时都不愿意挨得太紧,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在公交车、电梯或者火车上,中国人能忍受相互不认识的人挤在一起,而美国人却无法容忍这样的身体接触。因此,对于个人空间的要求上,中国人比美国人小得多。而且,文化差别也表现在学校里,中国学生上课通常必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以表示尊重,而美国学生则一般都坐着。
【参考文献】
[1]王海巍.文化价值观在中美会话风格中的体现[D].吉林大学,2006年
[2]杨富坤.浅析当代中美文化表象差异的表现及其原因[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08期
[3]张娟娟.论中英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形式及语词含义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主题:三个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主讲老师简介: 讲座内容:
达计生(James)大学生说不好英语的原因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 三个月突破英语口语的秘诀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 四、六级高分技巧
上海外事办、旅游局特邀同声翻译员 年薪百万人才的必备素质
上海李阳疯狂英语总部特邀高级讲师 外企面试的秘密通道 现任中美桥英语总裁、会说9门外语 如何突破高级口译、托福雅思
时间、地点:2015年10月30日周五晚6:50 T3—D101
中美桥英语全国高校公益巡回演讲入场券
主题:三个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主讲老师简介: 讲座内容:
达计生(James)大学生说不好英语的原因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 三个月突破英语口语的秘诀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 四、六级高分技巧
上海外事办、旅游局特邀同声翻译员 年薪百万人才的必备素质
上海李阳疯狂英语总部特邀高级讲师 外企面试的秘密通道 现任中美桥英语总裁、会说9门外语 如何突破高级口译、托福雅思
时间、地点:2015年10月30日周五晚6:50 T3—D101
中美桥英语全国高校公益巡回演讲入场券
主题:三个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主讲老师简介: 讲座内容:
达计生(James)大学生说不好英语的原因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 三个月突破英语口语的秘诀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硕士 四、六级高分技巧
上海外事办、旅游局特邀同声翻译员 年薪百万人才的必备素质
上海李阳疯狂英语总部特邀高级讲师 外企面试的秘密通道 现任中美桥英语总裁、会说9门外语 如何突破高级口译、托福雅思
(一)兴趣与爱好
兴趣爱好是中考常考话题,难度相对较小
1、介绍你的兴趣爱好
My Hobby
My hobby is reading books. When I was seven years old, I became interested in reading books. I like needing books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useful things in books. I can learn a lot of knowledge from books. Books can also teach me how to be a good person. Books even can solve many problems for me. I will read more good books to improve myself.
(二)写人记事篇
这是中考出项频率最高的话题,其特点是难度相对较小,学生都有话可写,但掌握一些基本句子和模仿范文对夺取高分非常必要。
典型例句
1. His name is Jack。
2. He was born in London in 1982。
3. He is 1.68 meters tall and weighs 52 kilos。
4. He is 20 years old。
5. He comes from England。
6. He is a good ping-pong player。
7. He is medium build。
8. He has short hair。
9. He is outgoing. Every one likes to talk with him. He gets on well with us。
10. He teaches English very well。
11. He works very hard. He works in No.5 Middle School。
12. He loves watching football games after work。
13. 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English。
14. At the age of six, he began to play table tennis。
第四次模拟考试书面表达
Good morning, everybody .My name is Li Hua , I’m from Class One ,Grade Three .I’m very pleased to make a speech here. I’d like to be a volunteer and do something for the Eighth National Traditional Ethnic Minority Sports Meeting.
I have learnt English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I’m good at speaking English and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I often take part in different social work. I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So I hope you give m a chance and I’ll try my best to work well .Thank you.
(三)旅游和介绍地方篇(热点)
中考高频率话题,出题形式灵活。
典型例句
1. Last Sunday(Saturday,…) ,it was sunny(rainy, windy, foggy,)
2. I got up very early (late). After breakfast I went to …with my friends by bike, bus,…
3. We enjoyed ourselves。
4. We forgot the time. We didn“t come back until 5 o”clock。
5. We all felt very tired, but we were happy。
6. I thought I would never forget this trip。
7. Last summer, 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our holidays。
8. We visited a lot of places of interest。
9. We had a good time there。
10.We bought a lot of things. The clothes here are good and cheap。
(四)梦想和未来
这是一个老话题,中考常考,难度较小。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my dream is doctorurse.
(五)应用文
1、通知
明天植树节, 风和日丽。你们班要去人民公园植树。早晨8:00在校门口集合, 坐校车前往。中午在公园里吃饭, 自带水和食物。请根据提示, 写一则80右的通知。
Boys and girls,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Tomorrow is Tree Planting Day. It will be sunny and warm. Our class is going to the People’s Park to plant trees. We’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t 8:00 a.m. and then go there by school bus. Remember to bring water and food for yourself, because we are going to have lunch in the park. We’ll come back to school at 5:00 p.m.
That’s all. Thank you!
(六)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从未停止对它们的猎杀。请以How to Protect the Animals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
参考范文:
How to Protect the Animals
Animals are our friends, but human beings often kill them for meat, fur and money.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m?
【关键词】中美文化差异 交流方式 价值观 英语教学
通常人们认为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际主要的障碍是语言,只要语言相通,交流就不是问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增多,我们渐渐发现即使语言相通,交流中也常常会产生很多误解甚至是摩擦。语言其实不是单独存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交流和思维模式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影响,所以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的碰撞。而尽管中国英语教育较为普及,但英语教学更多的还是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通过浅析中美两国文化不同,谈谈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一、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一个国家的知识、信仰、价值和风俗等等。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来阐释中美文化的差异。
1.交流方式。交流是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首先是语言交流。中国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似乎语言不再是中美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然而,中国的英语教学多注重单词语法的教育,而忽略了具体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即便是一些看起来意思对等的单词或短语,在两种文化下产生的意象却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上海曾有一家电池品牌叫“白象”,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后来,公司想要打开国际市场,将品牌英文名字就译为“white elephant”,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后来他们才认识到,尽管“白象”在中文里可以代表纯洁珍贵等美好的意象,但是在英语里却常指“大而无用的东西”,难怪外国消费者不买账。所以翻译不仅是语言上的对等,对文化的无知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同时,中国文化强调谦虚含蓄。比如对对方意见持有不同观点时,中国人很少会当面指出,多会曲折迂回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美国人则会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的高低语境理论能很好的阐释这种不同。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人们喜欢用非直接而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如果要表达不同意或拒绝的时候,很少会直接的说“不”,需要对方意会。相反,美国则属于低语境文化,喜好用坦率直白方式进行沟通。高低语境的不同会给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高语境文化下的人可能会认为低语境一方太过直白,不留情面,让人尴尬,而低语境一方可能会认为高语境文化下的人不够真诚。
其次是非语言交流。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的交际手段同样很重要,它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手段,而对同样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沉默。沉默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中国我们常说“沉默是金”。沉默可以理解为思考、顺从、尊敬和接受等等,有时保持沉默也是一种礼貌,是避免冲突的重要手段。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语言的力量。如果在商业谈判中,中方沉默可能是在思考或犹豫中,而美方则会对这样的沉默感到不舒服,认为对方缺少合作的诚意和热情,甚至认为他们是在讨价还价或者是拒绝。
2.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而中美价值观的不同也是常常引起摩擦和冲突的根源。价值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区分。个人主义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社会结构,其中每个人更注重的是自身的价值和需要,更多的强调“我”而不是“我们”。而集体主义则是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组织,强调共同利益,统一性和合作。组织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体之间的紧密关系。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核心通常被认为是个人主义,而集体主义则是东方文化价值的核心。
其次是权利差距。這是由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提出的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一种文化尺度,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状况,是各种社会文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属于权利差距较大的国家,因此有着明确的等级结构,人们尊重服从权威和长辈,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往往是掌握在级别较高的人手中。相反,美国是文化差距较小的国家,人们比较崇尚平等,上下级观念没有那么严格,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权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即便是普通的员工也可以对上级的决定提出自己的质疑。
最后是思维模式。美国人善于分析,比较有逻辑性,他们认为事物只有两种可能性,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美国人思考问题通常先从部分开始,每一部分细节考虑周全构成全局。然而中国人重视和谐和整体,所以思考问题倾向于从整体到局部,先确定大的方针准则比较重要,细节则可以变动协商。中国人不认为事物是由完全对立的两面构成,各个部分都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在思考问题上也常常靠直觉。
上述文化不同就对中美双方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交流中较为正式的一种情况,即商务谈判为例,这也是中美出现摩擦较大的地方。文化的不同使中美谈判风格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直接,注重效率,喜欢公开辩论。受思维模式影响,美国谈判者通常先从细节入手,会将谈判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希望可以一一详细讨论进行解决,谈判者拥有一定决定权。而中方则更注重良好关系的建立,可能会花大量时间进行寒暄应酬,这在美方看来是一种拖延,没有合作的诚意。中国人认为和谐是最主要的,谈判者很少正面与对方产生冲突。他们倾向于先定下合作的大体原则而非强调细节。谈判者的决定权取决于他的级别,很多问题可能不能当场决定而必须请示上级。这些在美方看来都过于拖沓消极。所以如果不能理解这种文化差异,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仅仅语言相通也不能顺利交流,甚至还会造成误解和最终谈判的失败。
二、对教学的启发
因此,实现中美交流的顺畅,不仅仅是单纯学习语言那么简单。正是由于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才会造成人们在交流中的障碍和误解。所以,英语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是关注于简单的发音单词语法,更应该延伸开来,将文化的学习渗透其中。
首先,最重要的是轉变观念,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敏感性。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语言的教授者,更承载着传递文化,建起沟通桥梁的责任。所以,教师自己应该先转变教学理念,同时将文化意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对文化的理解学习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最好的学习是身临其境。对英语课堂来说,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根据课堂需要放映一些电影或影视作品,看这些作品中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交流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不同,也是学习实用英语的好方法。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创设情境或展示等多种手段,引起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文化的不同。
最后,英语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下。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或鼓励学生自己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文化专题讲座、书友会、英语角等活动,给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环境,甚至可以邀请学校的外国留学生加入,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去感受文化的不同魅力和文化撞击带来的新鲜体验。
总之,只有认识到了中美文化差异的不同,并将这种不同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以后在交流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可能产生的摩擦,更好的架构起中美交流的桥梁。
参考文献:
[1]Chaney,L.H.& Martin,J.S.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2nd ed).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Pearson Education.2000.
[2]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傅福英.钟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信息输入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116-118.
[4]黄济群.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的冲突[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98-99.
[5]徐锦芬.吴卫平.“静默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依附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5-98.
近期越来越多的关于词块(lexical bundles)研究的论文表明词块研究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浓厚兴趣,然而学界对于词块仍然没有一致的术语和认识(马广惠,2011)。词块,或翻译为词束或词汇包是由多个单词构成的表达,人们用多词单位(multi-word unit)为其定义。国外的研究论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叫法也不一致,最普遍的叫法有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公式性语言(formulaic language)或词块(chunk)。为了便于论述,下文皆称词块。Hyland(2008)对电力工程,微生物学,商务研究和应用语言学四个领域的硕博士论文做了对于词块的实证考察,发现词块是学术语篇的中心(内容),并且不同领域的词块有其各自的量化特征。另外具有代表性的词块研究是Biber等(2004)的对于课堂教学和教材中词块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发现课堂教学和教材中的词块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如课堂教学中会更多的使用指示词块。本文将对英语社论体裁中的词块进行对比修辞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跨文化视角下词块的使用是否具有差异性,为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和启示。
1 语料和研究方法
我们为本研究自建了一个246,771词的语料库,语料分别来自China Daily(CD)(84,190词)和New York Times(NYT)(162,581词)的官方网站的英语社论语篇,时间跨度为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基于Biber等(2004)对于词块的研究,本文将词块按功能分为三类:立场词块(stance expression)、组篇词块(discourse organizer)和指示词块(referential expressions)。由于本研究是针对书面语体,故并未将Biber等(2004)的第四个分类,即会话专用词块纳入研究对象之中。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按照桂诗春(2009)的研究进一步筛选了词块标志词并有所改动。
2 研究结果和讨论
从图1可以看出,立场词块在两份报纸中的分布呈现极大的反差。就我们的统计结果来看,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立场词块皆多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这同样与张莉(2011)对于立场表达方式的研究结果产生了反差。原因在于张莉(2011)仅对立场表达方式手段之一的立场词汇手段进行了研究,而本文研究的对象则是词块,即多词单位。张莉(2011)指出China Daily社论的立场(词汇)表达方式相对单一。而本研究则揭示了跨越词汇层面的语篇层面的立场表达方式之一的词块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立场词块的使用弥补了China Daily的立场(词汇)表达方式的不丰富性。进而从侧面证实了语言相对论的假设。组篇词块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图2)呈现着与立场词块同样的反差。其中以“on the other hand”和“as well as”为最甚。这个统计结果与桂诗春(2009)的研究基本一致。在语篇层面,除了本研究的组篇词块之外,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作为语篇的词汇手段也同样存在着China Daily较多使用的倾向(谢韶亮张莉,2011)。然而,这只是对于本研究而言,并不意味着做出New York Times中的社论不需要语篇的组织这一定论。我们认为,应当进一步深入探究在语篇层面New York Times如何弥补或补偿在词块和词汇方面组篇的不丰富性。
与前两类书面语体中的的词块统计数据一样,指示词块在两个语料中的分布则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尽管部分指示词块在CD社论中的使用多于NYT,如a large number of等,但是总体来说,NYT社论中的指示词块的使用却多于CD社论。即便如此,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CD社论中指示词块使用呈现出明显的不丰富性,即较NYT社论的指示词块的使用相对单调,表现在,在本统计中就有5个词块未在CD社论中出现,而只有2个词块未在NYT中出现。说明了,在社论体裁中,中国英语使用者与以美国英语为母语者对指示词块的使用存在不同的偏好。
图4 是对三类词块在CD和NYT社论中分布的汇总。统计结果表明了除了指示词块不同之外,CD社论的词块使用均较NYT社论都要多,并存在显著的差异。
3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以美国英语为母语者与中国英语使用者在社论体裁中词块的使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启示;(2)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3)丰富了对比修辞研究的内容。然而,本研究存在着如下缺陷,希望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照,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准确。(1)由于本研究时间有限,语料不够充足,建议进一步的研究能扩大语料;(2)本研究对于词块的选取和分类基于桂诗春(2009)的研究,同时为了适合本研究并有所筛选,故建议进一步的研究能覆盖尽可能多的词块,使统计结果更加的客观和准确。
参考文献
[1]Biber,D.,S.Conrad&V.Cortes.If you look at...:Lexical bundlesi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text books[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5(,3):371-405.
[2]Hyland,K.As can be seen: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8,27:4-21.
[3]桂诗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学语体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4]马广惠.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1):1-4.
[5]谢韶亮,张莉.中美英语报纸社论话语标记语对比研究[J].价值工程,2011,9(上):(待刊).
复习教案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In this unit students talk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cleaning the room.
What’s he doing? He’s doing his homework.
What are Dave and Mane doing? They’re reading.
2. Ability Object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rai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3. Moral Objec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 They love to learn English.
Ⅱ. Teaching Key Points
Key words
The target language.
Ⅲ. Teaching Difficulties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Review how to talk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
Review how to write a letter in this unit.
Ⅳ. Teaching Methods
Pairwork
Practicing methods
Ⅴ. Teaching Aids
A computer,Cards
Ⅵ.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Ⅰ
Review the target language.
A: What are you doing?
B: I’m watching TV.
A: What is he doing now?
B: He is doing his homework.
A: What are they doing?
B: They are reading and singing in the house now.
StepⅡ Pair work-talk about what people are doing
Use these target language to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
What are you doing?
I’m reading an English book.
What is he doing now?
He is dancing in the room now.
What is your mother doing now?
She is cooking for us.
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 now?
They are talking with the teacher now.
StepⅢ Review the structures
1. Review the Yes/No questions. Write sentences on your exercise book. Write as many as you can.
2.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read their sentences.
Talk with them.
StepⅣ Review the key vocabulary
1. Give students several minutes to memorize the key vocabulary.
watching,cleaning,playing,swimming,shopping,reading,eating,pool,school,
mall,library
2. Have a dictation.
StepⅤ Summary
In this class we’ve reviewed all the key words in this unit .
We also reviewed to write a letter.
StepⅥ Homework
Review all the key words and language points learned in this unit.
Blackboard Design
Unit5 I’m watching TV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What is he doing now?
What is he doing now?
He is dancing in the room now.
What is your mother doing now?
She is cooking for us.
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 now?
They are talking with the teacher now.
英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科,小学一直都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孩子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辅导学生掌握单词的科学记忆方法。近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孩子英语能力的运用,单词掌握的多少是学生体现英语能力的关键,为此,本学期决定继续举办“1—3年口语竞赛”,“4—6年单词句型竞赛”。通过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直观的看到学校的教学效果。
11月16日的现场比赛中,同学们热情投入,沉着冷静,赛场气氛紧张有序。经过紧张的角逐全校评出各项奖项共 名。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是一种竞争。此次竞赛不但促进了目前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对将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一个国家的知识、信仰、 价值和风俗等等。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来阐释中美文化的差异。
1.交流方式。交流是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首先是语言交流。中国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似乎语言不再是中美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然而,中国的英语教学多注重单词语法的教育,而忽略了具体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即便是一些看起来意思对等的单词或短语,在两种文化下产生的意象却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上海曾有一家电池品牌叫“白象”,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后来,公司想要打开国际市场,将品牌英文名字就译为 “white elephant”,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后来他们才认识到,尽管“白象”在中文里可以代表纯洁珍贵等美好的意象,但是在英语里却常指“大而无用的东西”,难怪外国消费者不买账。所以翻译不仅是语言上的对等,对文化的无知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同时,中国文化强调谦虚含蓄。比如对对方意见持有不同观点时,中国人很少会当面指出,多会曲折迂回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美国人则会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Hall)的高低语境理论能很好的阐释这种不同。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人们喜欢用非直接而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如果要表达不同意或拒绝的时候,很少会直接的说“不”,需要对方意会。相反,美国则属于低语境文化,喜好用坦率直白方式进行沟通。高低语境的不同会给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高语境文化下的人可能会认为低语境一方太过直白,不留情面,让人尴尬,而低语境一方可能会认为高语境文化下的人不够真诚。
其次是非语言交流。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的交际手段同样很重要,它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手段,而对同样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沉默。沉默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中国我们常说“沉默是金”。沉默可以理解为思考、顺从、尊敬和接受等等,有时保持沉默也是一种礼貌,是避免冲突的重要手段。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语言的力量。如果在商业谈判中,中方沉默可能是在思考或犹豫中,而美方则会对这样的沉默感到不舒服,认为对方缺少合作的诚意和热情,甚至认为他们是在讨价还价或者是拒绝。
2.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而中美价值观的不同也是常常引起摩擦和冲突的根源。价值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区分。个人主义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社会结构,其中每个人更注重的是自身的价值和需要,更多的强调“我”而不是“我们”。而集体主义则是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组织,强调共同利益,统一性和合作。组织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重视个体之间的紧密关系。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核心通常被认为是个人主义,而集体主义则是东方文化价值的核心。
其次是权利差距。这是由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提出的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一种文化尺度,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状况,是各种社会文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属于权利差距较大的国家,因此有着明确的等级结构,人们尊重服从权威和长辈,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往往是掌握在级别较高的人手中。相反,美国是文化差距较小的国家,人们比较崇尚平等,上下级观念没有那么严格,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权利。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即便是普通的员工也可以对上级的决定提出自己的质疑。
最后是思维模式。美国人善于分析,比较有逻辑性,他们认为事物只有两种可能性,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美国人思考问题通常先从部分开始,每一部分细节考虑周全构成全局。然而中国人重视和谐和整体,所以思考问题倾向于从整体到局部,先确定大的方针准则比较重要,细节则可以变动协商。中国人不认为事物是由完全对立的两面构成,各个部分都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在思考问题上也常常靠直觉。
上述文化不同就对中美双方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交流中较为正式的一种情况,即商务谈判为例,这也是中美出现摩擦较大的地方。文化的不同使中美谈判风格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直接,注重效率,喜欢公开辩论。受思维模式影响,美国谈判者通常先从细节入手,会将谈判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希望可以一一详细讨论进行解决,谈判者拥有一定决定权。而中方则更注重良好关系的建立,可能会花大量时间进行寒暄应酬,这在美方看来是一种拖延,没有合作的诚意。中国人认为和谐是最主要的,谈判者很少正面与对方产生冲突。他们倾向于先定下合作的大体原则而非强调细节。谈判者的决定权取决于他的级别,很多问题可能不能当场决定而必须请示上级。这些在美方看来都过于拖沓消极。 所以如果不能理解这种文化差异,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仅仅语言相通也不能顺利交流,甚至还会造成误解和最终谈判的失败。
二、对教学的启发
因此,实现中美交流的顺畅,不仅仅是单纯学习语言那么简单。正是由于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才会造成人们在交流中的障碍和误解。所以,英语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是关注于简单的发音单词语法,更应该延伸开来,将文化的学习渗透其中。
首先,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敏感性。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语言的教授者,更承载着传递文化,建起沟通桥梁的责任。所以,教师自己应该先转变教学理念,同时将文化意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对文化的理解学习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最好的学习是身临其境。对英语课堂来说,也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根据课堂需要放映一些电影或影视作品,看这些作品中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交流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不同,也是学习实用英语的好方法。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创设情境或展示等多种手段,引起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文化的不同。
最后,英语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下。 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或鼓励学生自己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文化专题讲座、书友会、英语角等活动,给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环境,甚至可以邀请学校的外国留学生加入,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去感受文化的不同魅力和文化撞击带来的新鲜体验。
总之,只有认识到了中美文化差异的不同,并将这种不同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以后在交流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可能产生的摩擦,更好的架构起中美交流的桥梁。
参考文献
[1]Chaney,L.H.&Martin,J.S.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2nd ed).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Pearson Education.2000.
[2]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傅福英.钟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信息输入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116-118.
[4]黄济群.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的冲突[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98-99.
【中美家庭教育英语论文(英语版)】推荐阅读:
中美家庭教育开题报告04-16
中美文化差异英语02-16
中美教育对比论文01-25
中美教育差异03-23
小学教育的中美比较11-06
中美小学教育之对比04-03
中美关系走向论文04-30
中美钢琴教学差异研究论文04-23
论文《浅议中美课程文化差异》06-15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