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年级研究性学习三下教学计划(共11篇)
东蜀小学 田永亮
一、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主要涉及学校生活、项目设计、人于自我、人于自然和地方特色等领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将引领同学们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去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并学会寻找研究主题,整理成长记录袋。“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中,我们将体验项目设计过程,亲自设计、制作,用我们的智慧营造一个和谐、美丽的学习环境;在“好习惯伴我成长”的主题研究中,调查并体验好习惯带给我们的变化,学会分析问题、做采访记录;“美丽的白雪”将带领同学们走进雪的世界,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山西面食的魅力”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家乡的民俗特色,感受山西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握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过程,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进入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去体验探究的乐趣,去探求那些令人好奇而又使人着迷的自然、社会、自我现象。
研究性学习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在每个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将通过逐步的调查、记录、交流等各种方式,会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书中选择一两个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也可以在它们的启发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研究。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想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同学么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到研究的乐趣。我们提倡:积极参与每一次的探究活动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勇于实践的好习惯,注重小组活动中伙伴间的互助,学会倾听小伙伴的建议,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
五、教改思路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相互交流。
项目化学习也叫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真实主题,利用各种认知工具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分析研究,最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动手实践、思考内化和探索创新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2]其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等特点与“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的课程特征有很大的契合点。[3]
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围绕“我们班的兔宝宝”这个真实的主题,依托博客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对象是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三(3)班的学生,共28人(女生13人,男生15人),学生很熟悉博客的使用方法(班级博客群:http://yingping2013.blog.163.com/)及项目化学习流程,能够根据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课程从3月下旬开始实施,历时三个月,以周为时间单位推进,通过引进学习主题、完成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兔笼、撰写主题作文、设计兔舍标识语等一系列任务,并将生成的“人工制品”发布到班级博客,形成了依托博客平台、利用项目化学习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研究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参与课堂教学,统计博客群中的日志数量、阅读、评论量,分析生成的“人工制品”,访谈教师、学生等形式搜集数据。并从学习组织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力、作文写作质量三个方面来探讨该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影响。
1.借助博客平台,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在本研究中,班级中学生间的网络交往是通过发布日志及对他人日志进行评论、回复建立和发展的,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紧密度可以根据相互间发布日志的数量以及获得其他学习者的响应回复数量加以分析确定。[4]整个学习进程中,博客平台上的日志数为89篇,总阅读量为833次,总评论回复量为192次。
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博客的评论和回复功能,班级共同体成员之间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相互交流、互动,共同建构、分享知识,形成了以任课教师为助学者、全班同学为学习、博客为结构化信息流的网络学习共同体。[5]在这个共同体中,班级各学生在已有个体知识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日志内容,在对他人进行评论和回复的过程中,形成了连接网络。同样的,班级的知识网络又将知识回馈给个人网络,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重组自己的思路。这种知识的发展循环使学生在不断地建立新的连接和更新已有连接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班级网络共同体。
2.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驱动式的任务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其中“兔笼的设计”分任务是分小组设计兔笼,并在全班多次讨论中,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设计图,形成本组设计图终稿。在评选出班级最佳设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各小组设计图之所长,形成班级兔笼设计图。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作作品时解决美术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形式,一般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敏捷性五个方面。[6]在兔笼设计活动中,每个小组在设计、修改、深入讨论其他组设计图的过程中,经过观点的碰撞,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一定的拓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各组的设计图在符合兔笼设计基本要求之外,还有1~2个的创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新颖性。通过博客群可以看出,各小组设计图的浏览量是十分可观的,每组的平均阅读量都高于20人次,更有小组阅读量高达116人次、评论量达25人次之多。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设计图,对其创新思维的敏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每个小组上传至博客的设计图都是经过小组讨论后的二稿或三稿,小组同学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精致性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3.通过丰富和真切的项目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客观性、可量化的原则从日志的内容形式和日志的文字输出量两方面探讨了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7]
下图是三年级三班群博客博文写作形式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前后六次的日志内容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五次的日志中,内容只有图片的日志数量,虽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但总量是很突出的。表明学生在利用平板及博客平台记录事物时还停留在直观表象的观察阶段,是对内容的直观记录。而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在完成搜集资料、设计兔笼和照顾生病的兔子等真实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积累和真实的情感经历,第六次的日志内容则有了很大的不同,内容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写作趋于流畅,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表述之外都有情感方面的升华,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思想也都深刻了许多。
由下页表可以看出,第六次的写作输出量与前五次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前五次日志写作中,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输出量都集中在150字以下,而第六次写作的输出量则集中在200字以上,这种写作量化的改变和进步是很明显的。这种可以量化的进步不仅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更多的是项目化学习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持续性影响,通过对兔子的观察,他们熟悉了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兔子的照顾和观察,他们有物可写,有感而发,因而对“我的新发现”这个主题写作也驾轻就熟。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是“根本停不下来”。
因此,从学生写作的内容深度和思想深刻性以及文本输出量来看,学生的写作的质和量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研究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1.研究结论
从学习组织形式来看,利用博客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班级博客群的联接作用下形成班级网络共同体,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实现技术从支持个体活动到为支撑互动关系的工具的转变。通过分析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分主题,增长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获得丰富和真切体验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学生的写作内容形式和写作的文字输出量上可以看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作素材与角度,写作的质和量在兴趣盎然中就会有所提高。
2.存在的问题
当然,通过本研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年级课程设置与项目化学习主题存在脱节问题,导致项目化学习没有一定的持续性;项目化学习进程中,部分学生不按时提交作品至博客平台、博客群中学生互动性不高;教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缺乏一定的关注和指导等现象,希望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能有一定的改善。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革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正被教师们积极地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实践中。怎样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本研究结合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特点,依托博客平台,开展了一个学期卓有成效的项目化学习。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
在教育体系变革的大方向下,合作学习小组是老师通常使用的教学办法,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通常比较跳脱,不能踏实稳定地学习,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不被动要求,一般不会主动学习,这就要求老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同学之间配合鼓励,可以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一、正确地安排学习时间及内容
在学校中对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和高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老师精心地制订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容,要按照低年级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安排他们需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能够让他们更容易地自己分析理解,从而加强独自分析的能力,而对一些他们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就靠老师正确的指导了,而对学习内容正确安排时,对学习时间的安排也不宜过长,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年龄较小的学生自制力较弱还比较贪玩,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学习,所以,很容易造成无效学习,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从而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二、生词练习
在语文课的教育中,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生字,而在基本掌握了生字之后就要进一步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比如老师可以就一些词语问题让学生各自组合到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学习,老师可以在难度上层层递增,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里,也能很好地提高学习质量,而在学习词语时,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对话交流,学习小组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理解,从而更容易地掌握词语知识,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词语问题,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辅助,集思广益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掌握知识,这种形式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怎样合作学习生字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生字学习是占有比重大的一部分学习,所以是很需要老师的帮助的,如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掌握生字是需要老师思考的一个大问题,而在熟悉掌握了生字之后,让学生两两成对进行生字练习是能让学生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好办法,多练习,多出题,在回答问题后互相检查,这样错误的生字可以及时改正,记忆也很深刻,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互相朗读课文
锻炼听说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可以让学生激发更多潜能,增强学习的综合能力,普通话是要从小就开始学习锻炼的,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很好地纠正生字生词的发音,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将课文分段朗读,比如老师在课文中选出一篇,让各个小组自行商议怎样分段朗读,还可以互相比赛,朗读最好的学生可以着重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育学生怎样写作
小学生在写作上是不同于高年级学生的,没有什么写作意识,只是完成老师留给的作业,但是写作可以很好地积累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提高书写能力,还能通过对平时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进行思考创新,还能加深平时学习生字的印象,而在这个阶段教材中,又经常有写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让学生3~5人组成小组,对写作内容进行商量,互相提供灵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可以很好地提高作文能力。
六、评价对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
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其中,这样可以观察了解到每个学生,及时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而在每次组成小组学习之后,老师要对每个组的学习过程做出正确的评价,表扬奖励正确的,及时指正错误的,让学生将正确的继续保持,错误的及时改正,还可以形成好的竞争氛围,更好地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团队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设定一些实物奖励或精神鼓励,也会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
总之,让老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沟通,缩短距离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能让他们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沟通交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郑云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教学内容:P95~96第1~5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95.1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和题意。
讨论平均水深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水深并不是处处水深都11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深,而且深的多,所以还是可能会有危险的。
2、P95.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进行交流,判断正误。
3、P95.3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明确每人捐书的本数,并比较出多少,回答题中的问题。
分组交流:你还想到了什么?
指名汇报,并小结。
4、P96.4
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问:从表中哪组植树棵数最多?是多少?哪组植树棵数最少?是多少?
猜一猜:平均数会在一个怎样数据范围之间?
学生独立计算各平均数。
讨论:你还能怎样说明三年级的植树情况?
小结。
二、拓展练习
1、学校体操队同学测身高,测得小红身高是1561厘米,最矮的是小林和小雨都是145厘米,还有六位同学的身高均位147厘米,你能算出体操队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2、学校4个植树小组,第一天植树18棵,第二天植树20棵,第三天植树22棵,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
三、全课总结
练习九2
教学内容:P96~97第5~8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96.5
要求学生出示记录的本周内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
组织学生对做作业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各自利用时间,引导他们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利用时间的经验。
2、P96.6
引导学生读统计表。
先估计平均身高,再计算,培养学生估计平均数的能力。
并让学生介绍是怎样估计的,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
3、P97.7
观察统计表,理解表格中数据的意义。
组织讨论,并反馈交流。
小结:你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P97.8
让学生课前先收集数据。
课中分组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讨论:你从平均数的计算中还想说些什么?
二、课内练习
1、阅读P97“你知道吗?”
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少用俩分钟,那么小明往返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小王这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4分。她的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你知道她的英语考了多少分吗?
4、敬老院中老人的平均年龄是81岁,王奶奶今年71岁,可能吗?
5、
6、下面是聪聪调查统计了一个星期内他们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聪聪家平均每天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哪两天扔掉的塑料袋个数相同?哪一天扔掉得最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一说你对塑料袋有哪些自己的想法呢?
星期天,风和日丽,我和同学们来到山西省博物院参观。
刚下车,一座倒梯形的建筑物映入眼帘。走进一看,建筑物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有六个金色的大字——山西博物院。
博物院的周围种着许多树,置身于这些树丛中,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博物院大约藏有珍贵文物四十余万件,其中四千多件被分置在十二个展厅内向游客展出。
由于时间不够充裕,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其中四个重要展厅: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佛风遗韵。
如果让我百里挑一,从几十万件的文物中挑出一件,我一定会挑出鸟尊——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鸟尊,得名于它的外形,前半身为鸟,后半身为象,鸟身和象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鸟翅膀做大象的耳朵,象鼻子为鸟的`尾巴,将二者合一。在鸟背上立着一只小鸟,而这只小鸟是鸟尊的盖子,打开盖子,是鸟尊的口,通过这个口可以倒入液体。
鸟尊区别于其它的酒樽的地方,在于只有倒酒的入口,没有出口,这是因为鸟尊是古代祭祀用的盛酒器,只需倒酒入尊,不能倒出酒。
鸟尊的设计之精妙,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Greet with each other.New lesson:
a)Show a short pla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b)Learn the new sentences one word by one word.3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Home work:
Greet with their parents and use it in their daily life.Lesson Two Teaching aims: Continue to 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 sentences about greeting like:
A:How are you? B: Not too good./Not very well.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 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2 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1 Greet with each other.2 Review what they learned in the last lesson and ask children act out.New lesson: 1 2 Show a short pla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Learn the new sentences one word by one word.3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Home work:
Can use in their daily life.Lesson Three Teaching aims: Continue to 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 sentences about greeting like:
A: Please say hello to your parents.B: Thank you./Thanks.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2 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1 Greet with each other.2 Review what they learned in the last two lessons and ask children act out.New lesson: 1 Show a short pla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2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one word by one word.3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4 Combine the three lessons about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distinguish the 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 using scene.Home work:
Can use it in the daily life.Lesson Four Teaching aims: 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 A: Thank you(very much)./Thanks a lot.B: That‟s OK./All right./You‟re welcome.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3、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4、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1.Greet with each other to review the first three lessons.2.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New lesson:
1.Show a short pla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2.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3.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4.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
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Lesson Five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
A: Thank you for your help.B: It‟s a pleasure.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1.Review the last lesson.2.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New lesson:
1.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reading the words of the dialogue.2.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3.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4.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
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Lesson Six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
A: It‟s very kind/ nice of you.B: My pleasure.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1.Review the last two lessons.2.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New lesson:
1.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reading the words of the dialogue.2.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3.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
1.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2.Make a new dialogue in which the children can use all the sentences we have learned for the same topic.Lesson Seven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apologies like:
A: Sorry./ I‟m sorry.B: That‟s OK./It „s all right.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1.Review the last lesson.2.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New lesson:
1.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reading the words of the dialogue.2.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3.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4.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
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Lesson Eight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
A: I‟m sorry to interrupt you.B: Never mind./It doesn‟t matter.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1.Review the last lesson.2.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New lesson:
1.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interrupt”, “mind”, “matter”, “never”.2.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3.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4.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
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Lesson Nine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
A: I‟m sorry.I‟m late.B: It doesn‟t matter.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 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 Warm-up:
1.Review the last two lessons.2.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New lesson:
1.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reading the words of the dialogue.2.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3.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Home work:
1.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2.Make a new dialogue in which the children can use all the sentences we have learned for the same topic.Lesson Ten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What can I do for you?
B:No,thanks./ thank you all the same.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What can I do for you?
B:No,thanks./ thank you all the same.2、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ount numbers in English New lesson:
1、Teacher shows a word card : “thank”Read the new word after the teacher.3 Read the dialogue first,then act it out.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s.Lesson Eleven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 I can‟t find my pencil? B: D on‟t worry.Let me help you.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 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 I can‟t find my pencil? B: D on‟t worry.Let me help you.2 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Word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heck the last dialogu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New lesson: Teacher shows a card of new words “find ” and “worry”
To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 2.Read the dialogue first,then act in pairs.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s.Lesson Twelve
Teaching aims: 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Have a good journey.B:Thank you.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 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Have a good journey./trip.B:Thank you.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heck the last dialogu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New lesson: Teacher shows word cards : “journey” “trip”.Read the new word after the teacher.2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 A:Have a good journey./trip.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s.B:Thank you.Lesson Thirteen
Teaching aims: 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 Good luck.Good health.Best wishes for you.B: Thank you.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a)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 Good luck.Good health.Best wishes for you.B: Thank you.b)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
Teaching aid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heck the last dialogu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New lesson: Teacher shows word cards : “luck” “health” “best” “wishes”
Read the new word after the teacher.2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
A: Good luck.Good health.Best wishes for you.B: Thank you.3 Read the dialogue first,then act it out.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s.Lesson Fourteen Teaching aims: 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Happy birthday.Happy Children‟s Day.B:You too./ The same to you.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 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Happy birthday.Happy Children‟s Day.B:You too./ The same to you.2.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heck the last dialogu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New lesson: Teacher shows word cards : “merry” “Christmasl” “birthday” “children”.Read the new word after the teacher.2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 A: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Happy birthday.Happy Children‟s Day.B:You too./ The same to you.3 Read the dialogue first,then act it out.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s.Lesson Fifteen Teaching aims: 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B:Bread.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 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B:Bread.2.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heck the last dialogu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New lesson: Teacher shows word cards : “breakfast” “bread”.Read the new word after the teacher.2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B:Bread.Read the dialogue first,then act it out.Home work: Recite the dialogues.Lesson Sixteen Teaching aims: 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Well done!Congratulations!
B:Thank you.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 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Well done!Congratulations!
B:Thank you.2.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heck the last dialogu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New lesson: Teacher shows word cards : “well” “done” “congratulations”
Read the new word after the teacher.2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
A:Well done!Congratulations!
B:Thank you.Read the dialogue first,then act it out.Homework: Recite the dialogues.Lesson Seventeen Teaching aims: 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What‟s the first lesson ?
B:Maths 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What‟s the first lesson ?
B:Maths 2.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heck the last dialogu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New lesson: Teacher shows word cards : “first” “lesson” “maths”
Read the new word after the teacher.2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 A:What‟s the first lesson ?
B:Maths Read the dialogue first,then act it out.Home work: Recite the dialogues.Lesson Eighteen Teaching aims: 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 A:What‟s your mum ?
B:She‟s a teacher.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1 Everyone can speak these sentences: A:What‟s the time?
B:It‟s two o‟clock.2 Everyone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 Warmer:
Check the last dialogu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New lesson: Teacher shows word cards : “time” “o‟clock” “postman”
Read the new word after the teacher.2 Learn the new sentences :
A:What‟s the time?
一、积累词句打基础
没有大量的词句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还是值得提倡的。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 定期给学生布置摘录任务, 并能做到定期检查, 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我把校本教材———诵读本作为阅读课的主要教材, 我们三年级的诵读内容是成语和歇后语, 我把每周的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落到实处, 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凭借文本作范例
教学中, 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购买形式多样的作文书, 学生手中的语文教科书就是一本很好的作文书, 书中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有多彩的生活、名人的故事、四季的美景、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等内容, 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 蕴含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手中现有的作文书, 抓住语文书这一原始资料, 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三、指导观察获题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 这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地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抓住契机写片段
三年级的作文起步训练主要是练习写片段。平时每单元按规定的要求写一篇作文的常规习作训练, 有可能造成了学生“害怕作文课”这一心理,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不佳, 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打破常规, 抓住契机来练习写片段。
其实, 这样的契机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比比皆是, 关键是老师能否做个有心人, 能否把握机遇, 为学生创设一次难以预设的习作训练教学。
五、引发想象求生动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 有了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六、寻找亮点激自信
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是让学生想写作文的法宝。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成功是支撑信心的不竭动力。
三年级的学生是初学作文, 他们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要敢于肯定学生的“四不像”作文,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对于刚刚写起步作文的学生来说,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难度, 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是必要的。
以上所述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深切体会,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起步教学,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千万别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萌芽期给扼杀了, 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模式, 让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不让写作契机在你的慧眼底下溜走, 努力让三年级的孩子想写作文, 敢写作文, 会写作文。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以如何在作文起步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探讨, 文章分别从“注重积累词句”、“用好课本范例”、“培养观察能力”、“抓住练写契机”、“引发想象求生动”以及利用亮点激趣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具体事例, 详细地阐述了它们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积累词句,仿中学写,抓住契机,鼓励激趣
参考文献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谈 (4, 5)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在语文方面:要提高阅读能力;要多详读几本课外书;要把字写得再好一点;多记读书笔记;多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观察到的感想记录下来写成习作;抓住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及时做好预习和复习。
第二、在数学方面:要在仔细一点不要粗心;做题时要明确的知道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要求的的未知条件;理解透彻每个概念的意思。
第三、在英语方面:坚持每天听磁带;把单词写好;把单词记好;读一些有关英语的小短文、小故事。
第四、在兴趣方面:在围棋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这寒假我想要学画画。
第五、体育锻炼方面:有时间要去花滑旱冰,打打羽毛球,还有学兵乓球。
第六、在家里:能帮妈妈做的家务就尽量帮妈妈,每天接送小弟弟的事情就交给我,自己洗内衣和袜子。
以上是我和妈妈共同为我定的三年级寒假的计划,我也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在寒假结束的时候能够全部完成。
最后说说我为三年级下学期订的学习目标吧!
1、我的数学一定要比上学期好。
2、语文作文要提高。
3、吹笛子我想过五级。(妈妈的目标是过三到四级)
一、学习计划
1.认真完成寒假作业。以及老师布置的其他作业。
2.复习和整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重点复习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矩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初等算法(一)。配合一定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和提升数学兴趣,激发探究意识,促进孩子意志和学习水平的全面提高。
4.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第二,回顾目标
1.这学期的计算是基础。通过对二、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两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在准确度和速度上都可以达到基本要求,计算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加紧,不要因为基础计算而出错。
2.为了避免孩子因计算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矩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传播学生的思维,解决周长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概念。
3.许多孩子看不懂这些问题,因为他们看不懂。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数字之间关系的机械练习,让孩子领略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4.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提高过程。因此,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推理知识的书籍和儿童读物,会大大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数学推理能力。一段时间后,可以取得初步成果。
5.孩子每天接受知识的速度很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忘记一些事情,所以及时给予反馈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作业中,如果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把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短时间后拿出来让他再做一遍巩固。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究需要有一种内在的欲望, 如果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被调动起来, 他们将会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究活动。要怎样激发这种欲望和勇气呢?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清境中, 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形成探究的动机。
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 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间断的探究活动。如果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究, 学生仍不能接受新的解释或理解, 那么就不必急于让学生强行理解, 而应该日后适当的时候再进一步开展这一题目的探究。一方面, 这可能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力;另一方面, 我们常要求学生, 不迷信专家, 不唯书, 不唯上, 敢于向权威挑战, “我爱我师, 但我更爱真理”, 因此也不能要求学生强行接受某一概念。语文教学中, 即使进一步的探讨后, 学生仍有疑惑也没有关系, 因为对一部作品的解读常常需要日后回过头来反复进行, 因此不必强求一次探究透, 探究完。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注重多元评价, 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1、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决不像看小说那样浏览一遍, 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 要积极开动脑筋, 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 可制定导读目标, 引导学生怎样预习, 教给预习方法。教学一个单元组之前, 先让学生通读全组课文内容, 设计图表, 初步了解单元知识达标点和能力训练点。在教新课之前, 又设计一定的导读目标, 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在备课前, 要通过指导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 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 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疑惑的地方。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 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了。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 让学生课前有效地预习, 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前提。
2、教会质疑方法
“学贵有疑”,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教师的任务不是代替学生去探究, 而是以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姿态出现”。那么, 在阅读时应从何处质疑、怎样质疑呢?
(l) 从课题处启疑
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 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 了解彼此的想法,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语文探究活动中, 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 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 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 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 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 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作品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 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们是否已经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 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 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 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而判断由教师对作品的补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2) 在重点句中导疑
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承转的作用。如教《千里跃进大别山》时, 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重点句, 围绕它质疑, 学生就提出了“狭路”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狭路相逢’的意思?”“‘勇’表现在哪些方面?”等, 学生对这些重点句一旦理解, 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课堂式探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过程, 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规律。从知识掌握的过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来看, 这既是四个方面, 也是四个阶段,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既互为拓展, 又互为延伸。
参考文献
[l]靳健:《语文课程研究》,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5年版。[l]靳健:《语文课程研究》,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5年版。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1、能及时在上课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文具。
2、预备铃响后,不讲话。
3、上课时,不走神,不开小差。
4、老师提出问题后,能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
我知道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实现目标。作为毕业班的学生了,我不能松懈,要加紧脚步,向更优秀的自己奔去。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21、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不和同学讲话,上课做好笔记。
2、回家认真写作业,把字写端正、做完作业给妈妈检查。
3、每天在家预习新课15分钟,复习旧课15分钟,坚持每天读课外书15分钟、读英语20分钟。
一、锻炼好身体:
1、每天跳绳10分钟。
2、保持正确坐姿,保护好视力。
二、培养好习惯:
1、爱惜时间的习惯。做事不磨蹭,吃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速战速决,半小时内吃完,及时就寝,9点上床,保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上课不迟到,每天作业一般一个半小时做完,最多两个小时内完成。
2、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保持好奇心,要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3、勇于表现的习惯。上课要积极主动发言,主动参加班级,学校的活动。
4、巧于学习的好习惯。每门功课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巩固;准备《错题难题本》,及时整理复习。
5、热爱劳动的习惯。整理自己的房间,周末做些小家务。
三、培养好性格:
1、自信、做到相信自己能行,大胆尝试和接受挑战。
2、毅力、做到碰到困难不退缩,能想办法自己克服困难。
3、豁达、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开朗,容得下别人的批评。
四、学习好知识:
(一)语文
1、每天朗诵课文、预习课文、复习课文。
2、每天坚持读课外书15分钟。
3、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数学
1、算,每天口算训练一页。
2、每天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英语
1、每天读英语20分钟。
2、每天读大山外语英语书20分钟。
(四)兴趣班每周六下午锡九美校2:30——4:30两个小时。
总而言之,在新的学期里,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3明天就要开学了,我就要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非常高兴。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学习计划。
一、学习方面
1、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完成。
2、每门功课的考试成绩都要在98分以上(争取吧)
3、仔细、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4、老师上课提问时,要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哪怕是发言错了,老师也不会怪你。
5、学习新课的时候,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二、纪律方面
1、上课坐端正
2、上课不开小差,不说话,不打闹
3、老师在讲课时,不要乱发言
三、读书方面
1、这个学期我要在闲暇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2、每天写日记、争取多写博文
四、其他方面
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多向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体育方面:我每天要争取锻炼半个小时,在体育各方面都要达标。
新学期新的我,我会按照新计划执行,我相信三年级会有一个崭新的我展现在大家面前。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4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三年级是小学中转折的一年,也是小学生涯比较重要的一年。因此,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每门课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要严格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十步法去学习。以下是我对自己在这个基础上的的补充要求和具体要求。
第一、在语文方面:要提高阅读能力;要多详读几本课外书;要把字写得再好一点;多记读书笔记;多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观察到的感想记录下来写成习作;抓住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及时做好预习和复习。
第二、在数学方面:要在仔细一点不要粗心;做题时要明确的知道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要求的的未知条件;理解透彻每个概念的意思。
第三、在英语方面:坚持每天听磁带;把单词写好;把单词记好;读一些有关英语的小短文、小故事。
第四、在学校的综合表现:要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和同学之间搞好关系;老师要求参加的活动能参加的尽量参加;上课积极发言,认证听讲;
第五、在兴趣方面:在围棋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这学期我想要画画;能不能吹长笛。
第六、体育锻炼方面:有时间花滑旱冰,打打羽毛球;能不能在学兵乓球。
第七、在家里:还是能帮妈妈做的家务就尽量帮妈妈;每天接送小弟弟的事情就交给我;自己洗内衣和袜子。
以上是我和妈妈共同为我定的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计划,我也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在这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能够全部完成。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51、上课注意听讲,不能和同学说话,不能看课外书。
2、做作业时不能分心、不能东张西望,不能一边看课外书一边做,做完作业要检查。
3、做作业时每做完一个作业可以休息10分钟,然后接下去再做。
4、如果作业8:30没完成,就不要做。
5、做作业时我想让爸爸妈妈别进来我的桌子边。
6、一个星期能不能玩电脑,要通过爸爸妈妈的“国际ISO9002学习认证”才可以玩。
7、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能顶嘴。
8、玩时也不能8:30还在玩。
最后说说我为三年级下学期订的学习目标吧!
1、我的数学一定要比上学期好。
2、语文作文要提高。
3、吹笛子我想过五级。(妈妈的目标是过三到四级)
4、我的自立能力要提高。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6上个学期过去了,新的学期到来了!过完那三十天的快乐暑假,我也长大了不少。另外,我还有一些新学期的计划。
上个学期的我时常上课溜号,有时说话,有时也打打哈欠,说这样,我马马虎虎地度过了一个学期。考试过后,我大喘一口气,也许是老天开恩,我终于没有掉下分线——95分。这个学期,我不能满足于95分以上,我要去努力追求100分!嗯……我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并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就能考好!我上个学期有给班级扣过分新学期计划,但我如果做到下课不喧闹,下课不打闹,走廊里不讲话,不跑跳,不打架,就能防止扣分。
怎么样?我的上下课计划很好吧?我可不是凭嘴说说就完事儿哦!我会努力做到这结的。不信你就试试看。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7对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我对自己各科的成绩觉得还行吧,不差也不好。在上学期里我的优点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努力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缺点是作文描写不具体、粗心大意。
在假期里我的收获有很多,去动物园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去青岛了解了战争时期外国人是怎么占领青岛的;还了解了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还了解了……
在下一个学期里我要继续保持上学期的优点,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改掉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每天坚持扫地拖地,每天坚持练习书法,还有每天读书听英语。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8一眨眼的功夫,一个暑假又过去了。一开学,我就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了。
听妈妈说:“三年级的课程内容将更加难了,你要有心理准备”。我听了,心里有点害怕,因为我担心自己考不好。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制定了三年级的学习计划:
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二.下课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
三.在生活当中找一些新问题来解决,锻炼自己。
四.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增加自己的词汇和知识量,为写作文打基础。
妈妈看到后,笑着说:“宝贝,你现在迈出了新学期的第一步,我敢保证,你只要能遵守这四条,下学期肯定能考试出好成绩,同时也可以得到《三好学生》的奖状。有一句话说的好: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
我听了会心的笑了。
我上学期考的不理想,这学期我要达到我的理想,实现双百分。因为我的目标是追上我们班的班长——陈子涵,让大家来监督我吧!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9快乐的寒假就要过去了,新学期的生活就要开始了。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开始学习成绩有点下降,后来,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升,而且,在期末考试各科成绩优异,被评为“全面发展金牌少年”。
上学期里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书写不认真并且速度较慢;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并且声音较小。新学期里我做到: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练习书法,争取练一手好字;多读一些课外书;加强体育锻炼;团结同学。
三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10新学期开始了,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要比以前有所进步。
上课时,坐姿要正确,不做小动作,认真听讲,不说话,老师提问时,要积极举手发言。下课时,我要把老师上课时讲的重点内容复习一下。不和同学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以免发生不安全的事。中午吃饭时,不能挑食。午休时,自己干自己的事,累了就休息一下,到了下午才有精神更好的学习。放学回家了,就马上写作业。要认真,仔细,字要写得端正,不拖拖拉拉,遇到难题要仔细思考,真的解答不出来,才能请家长指点。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每天按时睡觉,第二天才有精神去学校吸取更多的知识。
【山西三年级研究性学习三下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山西省七年级数学试题12-03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4-12
山西新绛中学学习心得体会06-10
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学习方法04-07
《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学习心得11-11
三年级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07-02
山西中考体育训练计划07-27